佛對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佛法不講「幸福」,講「歡喜」。你看經律論三藏典籍,裡面從來找不「幸福」這個字眼,只有「歡喜」。

為什麼佛法不講「幸福」呢?因為「幸福」是無常,一切法了無自性,今天的幸福,明天就會成為痛苦。王國維詞「今宵歡宴勝平時」,背後隱藏著大悲大苦,因為有聚就有散,有生就有滅。聚時,生時,是幸福;散時,滅時,就是痛苦。只有了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受皆苦」之後,才能得到根本的「涅槃清凈」,這就是佛教的所謂「四法印」。

了悟之後的狀態,就是——清凈歡喜。

那麼,什麼是佛陀所謂的「法」呢?

《成唯識論》說:法謂軌持。「軌持」意思是「常道」,即永遠不變的規律。

明白這些規律之後,就是覺悟。

《筏喻經》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對未覺悟者來說,有「幸福」和「歡喜」的存在,我們會貪戀幸福,貪戀歡喜,這種貪戀不舍,「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抱歉,這句是儒家的觀點,但和佛陀觀點不矛盾),正是生起三毒「貪、嗔、痴」的根源。

所以,對幸福的苦苦不舍的追求,正是痛苦的根源。

對於佛陀來說,沒有什麼是歡喜的,但,這,正是歡喜。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

現在的即將過去了

未來的也沒有來

為什麼要難過呢?

你並沒有活在『現在』啊?因為當我說『現在』的時候,他以過去

那你為什麼又要為現在難過呢?

各種悲歡離合,並不是悲歡離合,只是他們叫做悲歡離合而已啊!


涅槃、離苦、解脫……這些都是佛對幸福的定義,而且是終極定義。

涅槃就是安住在當下,在當下這一刻無論境遇是什麼,不覺其苦,這不就是幸福嗎?

離苦,就是遠離痛苦,難道這個世界還有比遠離痛苦更幸福的嗎?

解脫,就是不被情緒、煩惱、痛苦所捆縛,這難道還不夠幸福嗎?

特別說明,千萬不要把涅槃理解成死亡,這是錯解佛意了。


不請自來。

我昨天讀《楞嚴經》,有一些感受。幸福其實是一種妄心。我們對一個好的境界留戀,比如青山綠水、榮華富貴、又或者是禪定的輕安快樂,或者是對一種恬淡生活感到的安樂。這些其實都是妄心,都是隨境而生心。其實,自性中雖有見聞覺知,但是是沒有起心動念的,不會隨境而轉。因此,有了對禪定快樂的附著,就有了脫離以後的痛苦;有了對恬淡生活的執著和分別,就有了對鬧市的厭惡。因此佛法對幸福的定義應該是這是一種虛妄的追求,屬於妄心,追求幸福是無法獲得真正永恆的安樂的,因為我們沒有明心見性,而是隨著虛妄的心去求索。


佛已經超越了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的概念,佛是平靜祥和沉靜的。。


我想佛應該沒有幸福的定義的,因為幸福並不是他們追求和嚮往的。一旦有了追求就有了分別、執著,就會生成妄想,這些都是凡人才有的。佛說「自性成佛」,就是希望我們看破貪、嗔、痴,放下執、我、見。清靜、平等、正覺,自在、隨緣、念佛,最終同證菩提,那時佛會微笑的。


佛陀對幸福的定義是:不苦。

這個不是在耍文字遊戲或者開玩笑,因為世間的所有東西都具備——苦、空、無常無我的特徵,所以追求幸福的方法是洞見這些東西的真相從而遠離苦產生的可能性。

所謂涅槃,苦的滅儘是也。


內心安寧,即幸福。

能清醒地覺悟出眼前的物質世界是從無到有,從有到無不斷變化的。所以,有與無,多與少,苦與樂,喜與悲都是一剎那的事,都會煙消雲散,都沒有區別。

所以,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得到還是失去,幸運還是厄運,都能懷有一顆平靜的心,安靜地生活。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這樣心中空空曠曠的通透感,就是幸福。


是否幸福不在於外在事物的好壞,環境的優劣。是看一個人內心幸福感的程度,一個具備幸福感的人,無論何時何地他都是一個幸福的人。幸福是一種內在感受,內在的態度。


種善因,結善緣,得善果!


不悲過去,不貪未來,心系當下,如此安詳。用這句話回答再好不過了


幸福與一切情緒一樣,只是一種感受。

任何一種感受,只是某段時間內同類念頭的集合,眾多念頭貌似連續。

所以,再怎麼幸福的感受,也無法一直延續下去,沒有一個人從出生幸福到死亡。


幸福,並非取決於誰的定義。

幸福,只是一種內心的感受,這不是誰定義出來,而是從事實中觀察得來。

同樣一件事,有人感受到幸福,有人感受到不幸。有人感受到光明,有人感受到黑暗。區別的根源並不在於這件事本身,而在於「感受」。

所謂福報,只是一種感受幸福的能力。

以我個人的親身體驗,常常感受到自己不幸的人,往往是過度關注自己,過於自我,心中只有自己的人,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自私。

心中只有自己的人,緊緊盯著自己的喜怒哀樂,看不到外面的人,缺乏感恩心,缺乏感受幸福的能力。

世間是一個大的集體活動,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並且,這場大的集體活動在不斷地變化之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每個人只是大自然集體活動的一小部分延伸,並不是世界之主,不能單方面自己做主的。


有所幸,有所不幸才是每個生命的真實和完整。去追求幸福,本來就是一個執著和虛妄。究竟的佛法是教會人破除所有障礙,去面對真實的苦,接受和面對生命中的種種負面。從而能轉化,升華並坦然面對。


幸福的涵義是:感覺寧靜、祥和、優雅、如意,「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無生存之憂煩,無未來之擔心,意達萬物,智通萬事。

幸福來自於無私奉獻,無私奉獻的越多,幸福會越多,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一個一輩子只為自己活著的人,是永遠體會不到幸福的滋味的。為著人類的幸福,為著所有生命的幸福而忘我奉獻服務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無私服務的對象越多,幸福會越多,無私服務的對象越少,幸福會越少。

-----轉自生命禪院網,僅供參考。


在嚴格的佛教定義中,只有苦和不苦兩種狀態,而由於我們的愚昧,而使得生命中充滿苦,因為我們不知道苦,甚至自找苦吃。因此佛教比較關注於苦,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了苦,才能找到不苦。

而不苦怎麼說呢,簡單的舉個例子,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不需要任何理由,他也是快樂的。

而當我們以為必須要擁有什麼而快樂,則已經是南轅北轍了。

沒錢去買麵包,會使我們挨餓而受苦,有了錢,就可以吃飽飯,而不再受挨餓之苦。因此人就會得出結論,錢可以我們得到快樂。實際上金錢只是使我們免除了某些痛苦而已,但是對於那種不苦的心,是無法通過金錢來實現的。


你覺得幸福是什麼?

佛說活在人世間總是苦的,只是世人迷惑顛倒,以苦為樂。而真正的樂,先要滅苦,了徹生死。

《輪迴》之紀錄片感悟:生命的思考

你看到這個片子中的眾生沒有聲音的受苦,作何感想?


直面苦樂,超越苦樂


知真相,得大自在。

對人而言就是得度。


幸福就是沒有煩惱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印光法師的這段話?
密宗上師生病是代眾生受苦是真的嗎?是否顛倒因果?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何理解?
喜歡的女生讓末學開始認真學佛,那她的福德有多大啊?
淫邪的人也可以修行佛法嗎?

TAG:佛教 | 宗教 | 佛學 | 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