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生活周刊》十月的試驗刊怎麼樣?

第 652 期。似乎是由一位編輯一手包辦的試刊,與以往相比,變化有哪些?作為讀者,你的閱讀感受是什麼?


最初的感受是整頁廣告頻繁到囂張的程度,有些欄目已經到了每翻一篇都是左頁文章右頁廣告的地步,閱讀時頻頻被大幅廣告驚嚇。

但一口氣從頭到尾讀下來,還是要沒脾氣地說:好久沒讀過這麼好看的三聯了。報道文章和文化專欄一如既往地精彩,同時感覺雜誌閱讀更輕鬆,文化氣息更濃郁,普及新知的作用增強。

(以下劇透)

第652期的欄目相比以前有了不少調整,最明顯的就是沒有了以前占雜誌絕對重頭、由多篇長短文構成的封面專題,改為一篇長文的「封面故事」,並另有一個多篇文的「專題」此外,瀏覽目錄時,感到許多小欄目看名字十分令人困惑,比如「好消息 壞消息」,裡面的文章關於表情和肢體的隱藏語言,不知這個欄目到底是關於什麼的;「吃喝玩樂」和「消費」似乎說的是重疊的事情卻被割裂成兩個欄目;「圖片報道」裡面是一篇關於一位國外攝影師的報道,雖然圖片是多一點但只是展示攝影師作品,本身並不講故事,感覺仍然是插圖較多的文字報道。習慣於先看目錄的我,感覺新的欄目讓我一時抓不住內容,更難定位可能感興趣的欄目和文章。

不過真正讀起來,困惑感就消失了。繁多的欄目形成了簇集,如開頭若干個小欄目,全部是適合碎片時間閱讀的短文,給人一種萬花筒的感覺,也就不在意欄目的設置了;幾個形式不同,但都關於人物的報道也被放在一起,構成一個大版塊。同時,新的欄目編排帶來了更好的線性閱讀體驗。深度報道型的欄目由一個變為多個(封面報道、專題、特別報道)並且由規模較小的欄目隔開,閱讀時能夠有多個高潮(三聯細節豐富、帶入感極強深度報道是最讓我興奮的部分),因此注意力很容易貫穿整本雜誌。以前經常讀讀開頭資訊,再讀讀巨長專題,許多欄目就懶得去看了。

內容方面,這期有關時事、財經、投資理財的內容都沒有了,所有的欄目瀰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三聯在文化報道方面的優勢-國際視野、對於優秀作品和新生力量的敏銳感知﹣都發揮的淋漓盡致。相比起新聞雜誌,三聯一直以來都給人以挖掘故事,而非跟在熱點後面跑的感覺,在這期雜誌里這種風格也加強了。"環球要刊速覽」不是摘取有影響力的外媒的內容,而是介紹國外的獨立雜誌,新聞雜誌常見的言論摘要欄目也被取掉了,這或許意味著三聯要進一步與新聞雜誌區別開。時事資訊幾乎沒有的三聯,更具文化傳播、知識普及的意味。對於一直以來最喜歡三聯的文藝學術范的我來說,這一切改變帶來的感受只能用「幸福」形容。

目前只出了一期,有可能文章都是精心攢出來的,不知道以後能不能保持這樣的選題質量。如果能一直保持這個水準的話,我想說廣告我忍了。


作為一個訂閱者,我想表達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是對這一期的肯定。由於個人的閱讀偏好和現在的條件所限(高三生活真的沒時間...),我對中短篇的文章很感興趣。這一期當中,多於以往的短篇(稍長的那種,不是原來開頭的小短篇集合)非常精彩,給我一種...滿足感。接下來就是這一期當中的大話題:咖啡。作為一個咖啡愛好者(雖然家中只有一台美式咖啡機),我對這一期的主題有著強烈的共鳴。但這只是延續了以往的風格而已,就文章而言。但那幾頁「地圖」著實吸引了我的眼球。

首嘗革新總是會有這一點、那一點的小瑕疵。我認為第一頁的原有的四篇短小精悍的文章被替換是一件...怎麼說呢,不應該的事情吧。對於現在流行的淺閱讀,這一頁就如重磅炸彈一樣奪人注目——就指著這個進入狀態呢!狀態,自然指的是傳統意義上的閱讀,而非瀏覽。若能將長短篇分為幾塊,引讀者進入一種節奏,勢必將抓住讀者的心。

最後呢,我想說說這期三聯讓我感到最大的變化。我先表明我能理解作出一本好的周刊是需要大量資金的,讀者的訂閱不能完全滿足這一點,需要贊助。但是,這期的廣告實在是多到有些令人髮指......希望可以通過排版,至少讓讀者從感官上不要被名目繁多的廣告唬住。

PS:本回答中的一些觀點可能與我現在的身份和境界有關,不到之處還望指正!


1.看了。並不出彩。三聯的視覺實在是太差了,丟掉了社會時政等硬新聞內容,看著就有點乏善可陳。尤其封面圖片,看著很山寨。內頁的圖片估計大部分都是圖庫里買來的,看著有點廉價。就說是做消費類媒體,原創圖片也該佔70%以上吧。

2.其實仔細讀得話,有些文章也還不錯,不過不知道怎麼搞得,感覺有點湮沒在難看的版式之中。標題也低調過分了,不能一眼看出內容要說什麼。

3.這本改刊大概是探索往消費類媒體發展的嘗試,三聯一個月四期,可能以後會每月保持一期專做消費的吧。我猜。

4.說實話,苗師傅的視野感覺有點老氣。。

5.總的來說,並不是一期精彩的雜誌。。


三聯不做時政,那跟一條鹹魚有什麼區別?


像新周刊


不喜歡

不準改!


廣告沒意見


但是獨立視角要是丟了 就完了


貌似作者都是新面孔,個人感覺像是一群年輕人在弄的,文字比較平實,以前的版本比較偏專業一點


不知道為什麼會改版,尤其是版面設計得不太習慣,圖片堆積得就像幻燈片一樣,每一個圖片和說明都分得有些開,找起來很晃眼。


開頭對獨立雜誌的簡介說不上深入淺出,只能說是意猶未盡,這麼多的內容,完全可以把每一本雜誌都寫一篇文章介紹清楚。反倒是話留半句,更像是習慣性的網路上介紹語型,延展不夠。


感覺封面專體總體感覺深度不夠,更多的是一些已經移民的人出去的原因,或者就是移民不了的無奈,很瑣碎很拉雜,讀起來只有一種深痛的煩躁。


值得驚喜的是生活圓桌似乎被加長了,更多可讀的精品文章加入其中。說實話,生活圓桌的作者里,有一些,無話可說了還要用一些詞語典故的堆砌加進來占版面,不太令人滿意,這種讓有話講的人好好講,挺不錯的。


不過廣告真的是太多了些,差不多擠滿了吧。


652期的三聯看了,最大的感受是三聯變溫和了。

以前封面專題動輒幾十頁,從各個方面把一個事件挖深。對於願意深究的讀者來說,這是不錯的。但是現在這樣的讀者,不會太多。大家還是願意淺閱讀一些。所以有時候看到三聯的封面專題,真挺嚇人的。

現在內容更柔和,小對頁文章也挺不錯。適合快速閱讀。

但是,這期的封面專題就稍微差點意思,說了很多移民的渴望,但是沒有講移民之後的困難等等。稍顯不平衡。

總的來說,挺好,比以前好。至少我在裡面看不到朱偉的面孔了。


還沒看內容,能看到的是排版上比之前的有進步。


網上還找不到資源,但看封面,感覺一改往日的沉重,有點小時尚的味道。


推薦閱讀:

數字雜誌(例如 iPad 雜誌)如果賣錢(讀者要付費才能看),還應該有廣告嗎?如果免費,廣告撐得起嗎?
未來還會有人看雜誌嗎?時尚紙質雜誌的現狀怎麼樣?電子雜誌會取代紙質雜誌嗎?
紙質版的JACS雜誌什麼樣?
你認為排版、設計上比較好的書刊雜誌有哪些?
致力於做一名電影雜誌編輯,現在可以從那些方面著手?

TAG:雜誌 | 新媒體 | 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