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辯錦標賽君和賽製為什麼大部分奇襲首先選擇申論?


原因很簡單,對於普通辯手來說,質詢的風險大於申論。世錦賽還出現過質詢對手,結果被回答方反爆的案例....

申論的話畢竟是自說自話,又不會被對手干擾,想說啥說啥,自然可以確保效果。

但也有例外,三辯強勢的隊伍,經常會主動選擇奇襲質詢(在雙方二辯環節結束後要奇襲),因為這樣可以打出一個奇襲質詢+三辯質詢的五分鐘超長質詢,然後再來一輪小結,效果好到爆表。以前蘇皖賽區,南師大的兜神都是這麼玩的,後來在世錦賽正賽也看過很多隊伍這麼用過,比如華政、愛丁堡等,勝率很高。

當然這個打法對能力有要求,所以大部分的隊伍穩妥起見還是不會選。


慫……


邀請我一定是為了讓我誇讚一下總是率先選擇質詢的劉一楓。


謝邀

說來慚愧,沒有打過華辯賽制的比賽……

但是在本校隊員比賽以及在華語網辯中接觸過奇襲。

奇襲 無非是兩個目的:鎖定勝局與絕地翻盤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會把這個任務交給隊內最優秀的辯手。

而由於被質詢方有權選擇接質詢的辯手

等於會是一個最強對最強的碰撞

這個時候等於是收益大風險大的一個考驗

而陳詞 不會有任何干擾

你可以讓隊內最棒的辯手自己發揮

這是從風險角度說

從環節上來說……

正二的素質三連:駁論 對辯 奇襲「陳詞」

實在是太爽了

其他的原因 可以參見其他大大們的發言。

以上


提問方很吃虧,因為對方可以選人回答你,所以這個時候,提問不能保證任何可控的優勢,反而可能會因為失誤崩盤。

陳詞環節,該總結總結,該扣帽子扣帽子,該梳理梳理,對方一個屁都放不出來,穩健。

既然有穩定的高收益,何必冒風險去追求低收益呢?



因為質詢時間不夠長,你要是希望有更多辯手選擇質詢,那就把質詢延長到四分鐘,四分鐘還沒人質詢就延長到五分鐘。

沒有僵死的制度,只有僵死的思維。


謝邀(貌似這是新國辯期間就有人邀請的……然而我碼了一點點字被已經不記得是什麼原因打斷了以後就忘了)

本人不夠勤奮吧,沒看太多世錦賽的視頻。也沒機會參賽,不過我跟著學長姐們一起籌備過16世錦賽網辯賽區的比賽。我個人的印象裡面用質詢的也不少啊。不過既然題主已經給出了他觀察得出的現象,我就以自己的觀感妄加揣測一下其中原委:

質詢有一個很大的一個功用在於「確認」,可是世錦賽賽制裡面已經有兩個質詢和一個對辯環節可以用來做確認了。所以再補一個確認意義不大。那麼奇襲應該主要拿來做進攻或防守,在進攻和防守的面上相比交鋒環節,陳詞環節更不容易受到對方干擾。(比如池也學長那種經常接盤把對方接崩了的)表意會更容易完整。風險較小,效率較高,所以大家會這麼選吧。

當然以上都只是我覺得啊,只是我覺得。


想了一下,樓上幾位所說的大前提應該是:絕大多數隊伍基本是將奇襲環節視作額外獎勵,而非常規回合

基於此,大部分的隊伍的比賽流程應該是循規蹈矩各辯位辯詞,然後奇襲捏手裡當預備役,至於奇襲時要說什麼,要怎麼說,臨場再定,事先並不怎麼做準備。

因為是臨場發揮,質詢雖然理論收益更高,但不易達成,自然還是申論穩定些。

但其實是可以將奇襲視為你的常規動作的,比如我的質詢就是五分鐘,因為我就是要保證這個點一定要達成;我的陳詞就是巨長,容許我徹徹底底講清楚一個事,之後不至於到自由辯還疲於奔命花時間解釋


推薦閱讀:

競賽性辯論對辯手有哪些弊端?
辯論愛好者和辯手的界限到底在哪裡?
盤點2017年辯壇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怎樣在辯論賽中反駁 中國國情?
如何評價天津大學獲得2017華辯冠軍?

TAG:選擇 | 辯論 | 辯論賽 | 華語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