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出不了大文學家和大詩詞人?
我們現在處於人類社會的最發達時期,在漢唐,宋明清都會相應出現漢賦,唐詩詞,宋詩詞,明清小說等優秀文學作品。在民國時期也湧現出一批一流作家,魯迅,老舍,沈從文等。即使現在也湧現出極少數可以拿到諾獎級別的作家,但仍然還是無法相較與過去。漢唐盛世出現偉大文學,為什麼現在文學家相比古代都顯得處於低谷時期,而對詩詞來說,更是無法與哪些時代相比。原因何在?
天才並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有一回拿破崙過Alps 山,說,「我比Alps山還要高!」這何等英偉,然而不要忘記他後面跟著許多兵;倘沒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敵人捉住或者趕回,他的舉動,言語,都離了英雄的界線,要歸入瘋子一類了。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崙非有好兵不可一樣。
——魯迅《未有天才之前》過去的人也沒想和過去的人比較,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時人比金谷詩序就已經面有欣色,兩者相差五十多年,但在今天蘭亭集序的地位遠遠高於金谷詩序。
我在這個回答下等著,看有沒有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現實,承認自己的水平達不到古往今來那些大文學家的道行。
承讓這一點真的很困難嗎?大文學家古代一個王朝也就那麼幾個人,有唐一代,留名千古的也就二十幾個而已;宋代多一點,也不會超過四十個。
現代人比不上這些大家不是很正常的事嗎,我原以為有些人只是自我吹噓,沒想到加了一些看起來特別高大上的社團後,發現有些人真的以為自己已經超過明清諸家,堪比宋人,僅在李杜之下。這是真的,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懂得欣賞我的人太少了。
所以我只能默默地把退群,然後拉黑一些人,並且好像有些人還活在古代那種只要懂一點詩詞就會有大把女子青睞的春秋大夢中,竟然還好意思找我要微信,甚至還說邀請我帶著我閨蜜和女同事一起來玩。
真是撩妹都沒什麼水平,女人是不可能同時帶著她閨蜜和同事一起參加什麼活動的,記住了啊。問題提得不好,應該問:為啥現在出不了漢賦大家、格律詩大家、古詞曲大家、古白話小說大家……答案是,沒必要嘛!況且,現今的社會和教育形式並不能批量生產這類需要經過嚴格的古文學古文化訓練的古文字工作者抑或古典知識分子。
似乎成了慣例,但凡遇上古今文學比較類問題,很多人都喜歡拿唐詩宋詞元散曲跟現代詩做對照,急不可耐想用古漢語之精妙來印證現代漢語之粗鄙,而後嘲笑一番文學之後繼無人,卻從不想想這麼做其實很可笑。二者的差別就好像漢服和Old Navy,唯一相似的地方只在於遮體禦寒而已,根本沒有可比性。
每一時代有每一時代之文風、文體和敘述手段。唐在賦的成就上不亞於漢,甚至有過而無不及,但提到唐,每個人想到的一定是詩歌。不是後代水準不如前代,而是關注點不同了,表述的方式方法在與時俱進。再有,前代一定優於後代嗎,好比明清小說,除卻四大名著,真的所有作品都超過晚清民國嗎?晚清民國一定盡壓49年以後的當代文學嗎?如今的作家沒有一位在文筆和境界上能與魯迅、沈從文相提並論的嗎?這究竟是厚此薄彼還是妄自菲薄呢?
舉個例子,以俺對民國文學孤陋寡聞的了解,俺真找不出任何一篇能像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那樣把一個正在經曆命運折磨的人的心理心情心境刻畫得淋漓盡致的文章。每回讀到結尾的那句話——「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慾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俺總在想,這不就是現代白話文的力量嗎?我口說我心,優美、平易、自然而然卻又充滿哲思與睿智,晨鐘暮鼓一般,不輸任何佶屈聱牙的之乎者也。
文學不過是言情、言志,承載思想間或娛樂大眾的媒介和手段。太祖當年說六億神州盡舜堯,在一個教育普及的時代,在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文學早已不是某些人、某些階層對普羅大眾單向灌輸的工具,你我都可以是舞文弄墨者,都可以寫出經典與不朽,因為我們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面對的問題與困惑遠遠超越了任何一個古人,倘若沒有一點點這種自信和勇氣,恐怕中國文學才真會止步於魯迅、沈從文。
任何偉大的文學家都應該和時代背景相結合,文學也是如此,它和政治體制,經濟發展,社會風俗等都是一體的,古代只要能斷文識字你就會受底層人民尊敬,而現在名校畢業生一抓一把。從前,社會生產力發展低下,人們的娛樂方式很少,普通人獲得社會上升的途徑只有讀書,我們現在最優秀的人才都去學了金融,當然天才誕生當然是有特定條件了,見過幾個天才投身文學,父母不氣死才怪……上面說了這麼多,就是說我們現在的環境不適合文學的發展,我們現在的時代出不了「偉大」的文學家,真正偉大的文學家都是思想和體制有衝突的,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大部分從事文學創作的人都是作為附庸存在,純文學越來越難,更別提詩歌,80年代提詩人是一個受人尊敬的稱呼,卻被如今拿來調侃,大量乾貨累情感分析累文章在社交媒體上被追捧,同時也我們必須正面的面對,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富強,社會的發展進步日新月異,我們的「文學」發展舉步維艱,用詞有點重但不過分,可是這是歷史發展規律呀,盛世難道不比亂世好嗎?
不是現在出不了,是現在的人缺了那麼一股東西。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人類最堪為輝煌的時代,但無論如何,這個時代是真的太稀缺那種寧可曳尾於塗中的人,太稀缺那種安得廣廈千萬間的人,以及太缺少那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人。不是沒有,是稀缺。這種稀缺意味著這樣的人本身就彌足珍貴,更意味著,這種稀缺,極容易被淹沒,被消失。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先說大文學家——你怎麼定義這幾個字?文學的評判標準是什麼?藝術?思想?社會貢獻?
是不是還有人覺得文言文寫的東西才叫文學?單單從哲學高度和藝術技巧上,你很難說現代的文學家比古代的差。後人都是爬上了前人的肩膀更進一步,這幾千年古今中外對文學、哲學的探索都被題主吃掉了嗎?
然後古詩詞……實在不想槽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學,這不是喜歡哪個成就哪個的問題。科技、經濟、政治,有一些形式註定了無法在一個時代登上頂端,但永遠也會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所謂唐詩宋詞元曲,該去的總要去,誰也算不清何時又回來,何必糾結?說一個很簡單的答案。
文學,詩詞基本已經脫離了主流文化圈。其實隨著技法的琢磨和整理,一些作品其實是不差前人的。只是識貨的人少了。即使是感點興趣的人,也基本失去了審美基礎。他們最喜歡說的就是這個問題下許多答主說的。哼,就你們也想超越古人。再看看主流發聲者們,左軍叔右警姑。嘻嘻。
當一種文化失去了紮根的土壤,自然長不出所謂的參天大樹。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寫作文時「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你能隨處可見各種作文比賽,能隨處可見詩歌創作比賽嗎?
我以前問老師,為什麼不能寫詩歌?答曰:不好評判給分。但是在唐朝,所有文章都沒有被匿名,考官是知道這篇文章是出自哪位學生。而學生們為了給考官留下好印象,自然是要多多發表作品吸引考官眼球。一篇文章太長,不便於流傳。那又有什麼是又精簡又能體現文學功底的呢?詩歌。所以才會有這麼多唐朝詩詞流傳下來。
在以前,讀書做官可謂是寒門子弟這輩子唯一出路,所以他們拚命讀書,出作品。
放到現在,讀書是唯一出路嗎?沒文化大字不識幾個都沒問題吧。你們除了在詩詞論壇在出版雜誌刊物上讀過作品很少讀過其他吧。燕壘生的《天行健》,小椴的武俠,江南的《此間的少年》,劉慈欣的科幻,貓膩的奇幻,柯山夢的《晚明》,灰熊貓的《竊明》《虎狼》《伐清》三部曲,常書欣的都市,中秋月明的《草根石布衣》等,《新宋》,《臨高啟明》,小知閑閑的《烽火逃兵》,香蕉的《贅婿》,月關的《回到明朝當王爺》,等等等等等等,網路文學以前所未有的題材寬度,在人物刻畫深度,豐富的想像力,細膩的文筆(不要在這點挑刺,文筆基本在及格線上,因為網路文學的特點未夠精雕細琢,但有些地方遠超古人。),情感的底蘊,人性的解剖,在這幾項里有一項乃及多項更多項的突出和超越。尤其《烽火逃兵》,幾乎沒有短板。你們對這些作品不當回事,但我要說,這些作品才是中國文學的未來。莫言余華這兩人的作品,如果我有小孩,就不會讓他以此啟讀,為什麼?文以載道,更有益於世道人心的,開眼看世界,回首超越歷史的,就是這些作品。我覺得,他們也是更適宜面向民眾的大文學家。詩詞,小道也。個人觀點。小學初中記誦詩詞經典句式。盡量不記整篇。培養基本的審美,又不要拘束在形式里。
嗚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為?所求乎為臣,主辱,臣死有餘僇;所求乎為子,以父母之遺體行殆,而死有餘責。將請罪於君,君不許;請罪於母,母不許;請罪於先人之墓,生無以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義也;賴天之靈,宗廟之福,修我戈矛,從王於師,以為前驅,雪九廟之恥,復高祖之業,所謂誓不與賊俱生,所謂鞠躬儘力,死而後已,亦義也。嗟夫!若予者,將無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於草莽,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於君親,君親其謂予何!誠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見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復何憾哉!復何憾哉!
-《指南錄後序》文天祥
背景:大宋滅亡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髮入山,駴駴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作《自輓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
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餘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黍熟黃粱,車旋蟻穴,當作如何消受?-《陶庵夢憶序》張岱背景:明朝滅亡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親戚,顧妻子;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於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仆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纍紲之辱哉!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
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為閨合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岩穴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於俗,不信,適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報任安書》司馬遷背景:慘遭宮刑
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讓他們把文學創作當成了精神寄託!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現當代出不了偉大到可以比肩古賢聖的原因如果有,只有一位:魯迅先生基數少啊古人學習先背四書五經,你現在到大學裡去問問,能說出四書五經是哪幾本的都少。那時候想當官就得有文采,就得寫得出好詩好賦,現在古詩文對大部分人來說就是個業餘愛好。
魏晉盛行的玄言詩,你到唐宋去找找看,有誰能寫到孫綽王羲之那個境界的?
寫詩作賦對於古代文人來說已經融進了生活,而對我們來說始終是隔了一層。這是古代文學,而現代文學同樣面臨著基數少的境況,因為理工科的學生不比文科的少。而理工科的學生除非是個人愛好,也沒幾個會去深入了解文學的,比如我的語文從來都是糊弄了事,我同學各種念錯成語,我們倆還是班裡對文學稍稍有點了解的。順便一提,像電子信息工程這樣的院系,在很多大學裡是沒有語文課的(比如我們大學)。而魯迅那個時期啟蒙教育可是國學而不是語文。結果可想而知。一個時代倘若吧金錢當成首要財富來追求,文化的平庸是必然的趨勢。
現代的人把許多精力給了物質,忙碌得何其不安靜,充滿了慾望、焦慮、爭鬥、煩惱。在今天,相當一部分人的忙碌是由兩件事組成弄錢和花錢。
詩意的生活一定是簡單的生活。
想想古人們沒有那麼多的慾望,野心,簡單的吃飽喝暖就夠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的節奏與自然一致,日子過得忙碌然而安靜,其餘的時間就開始研究事物發展的規律和本質,她們在享受生命,享受詩意的生活。
對於題主的問題,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題主的問題設置本身就是有失偏頗的,是偽命題。什麼叫做現在仍然還是無法相較於過去,什麼叫做現在文學家相比古代都顯得處於低谷時期,什麼叫做對詩詞來說,無法與哪些時代相比?瞎扯!
題主可能對於現當代中國文學所取得的成就並沒有關心過,而只是跟在牧羊犬和遺老們背後人云亦云吧。
當前的事實是,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中領域中,現代詩歌取得的成就是最高的,尤其是八十年代以來,正是遺老們反覆貶低的現代詩歌取得了極為璀璨的創作成果,以北島、多多、芒克、楊煉、顧城等為代表的中國詩人在國際上如新星璀璨崛起,不僅在國內掀起了狂熱的熱潮,更是頻繁被邀請參加國際重量級詩歌節和詩歌活動,甚至許多人應邀成為國際知名大學的客座教授,大量中國詩歌被翻譯成為各國語言。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不是暫時的輝煌,而是一直持續著的輝煌,九十年代有歐陽江河、于堅、翟永明、王小妮、徐敬亞、陳先發等,到了21世紀,這個名單更數不過來了,50後60後詩人已經在巔峰許久,70後的人正在創作的黃金期,80後90後正在步入成熟期。這並不是我作為圈內人的自辯,而是包括諾獎評委、瑞典文學院馬悅然、謝爾·埃斯普馬克,德國漢學家顧彬等國際聲音公開認同的,每一屆的阿姆斯特丹國際詩歌節、柏林國際詩歌節、鹿特丹國際詩歌節都邀請了多少新的中國面孔,甚至開闢中國詩歌朗誦專場,如此繁榮和熱烈的景象題主可能從未關注過,就蹦出一句無法與那些時代相比,這未免太不自信了。
要承認的是,中國當代的小說其實是弱項,不要看見出了一個莫言一個高行健就牛逼了,其實在國外都是暢銷書作者那個層級的。80-90年代,中國的確出現過很多牛逼的作家和作品,比如先鋒五虎將余華、蘇童、格非、馬原、洪峰,他們的作品給了中國現當代小說創作一個飛躍,直接讓中國小說的平均水平從18-19世紀水平躍入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不過也就到此為止了,不是他們沒能力,而是進入九十年代了,社會整體思潮發生了轉變,理想主義被拜金主義所取代,在80年代掀起狂熱幾乎成為全民純文學創作的熱潮被港台錄像帶所排擠,大部分天才的小說家飯都吃不上,更不要說創作,為了謀生,他們的作品由思想性藝術性向情節性獵奇性轉變,而這其實就是從史詩巨著向暢銷書的轉變過程,雖然也出現了一些經典作品比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但這些現實主義巨著都是國外三四十年代玩剩下的,沒什麼技術含量,只是情節和思想的不同而已,在國內是經典,但在國際上看,同等級的作品太多了。而看看國外同時期甚至更早時期出來的都是什麼,《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失明症漫記》《生命不能承載之輕》《癌症病房》《鼠疫》《局外人》……中國小說家還沒有筆力也沒有環境出這樣的作品,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作者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正在努力。
橫向對比結束,我們再看看縱向對比。現當代中國的文學創作真的處於低谷嗎?恰恰相反,現當代文學正處在與先秦兩漢、唐宋、明相仿的波峰上!
在解釋之前需要說的一條是:任何事情,從無到有容易,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難,所以先秦兩漢的繁榮就不說了,就從唐宋說,全唐詩42931首,詩人1895人,唐朝享國289年。全宋詞20000首,詞作者1330年,兩宋享國167年。而去年一年,中國境內創作和發表的詩歌(不限古體與新詩)超十萬首。這裡面當然大部分是糟粕,但至少有千分之一還是能看的,至少能與全唐詩中的那些醬油詩人相匹敵,這就有上千首了。更不用說每年少說都有十幾首到幾十首不等的經典作品,而這只是一年的量。當代文學從1978年才算開始,至今不到40年,這四十年里,能與唐詩三百首相比擬的新詩有么?當然有!即便沒有三百那麼多,一百首是絕對不止的。題主隨便買一本XX年中國新詩排行榜之類的選集對比閱讀就可以體會。
至於說堅持現代一定是垃圾,古體一定是瑰寶的,我只能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文學其實並不崇古,崇古只是統治層控制思想為己用的一種策略。文學史上唯一自發發起的崇古運動就是韓愈的古文運動,目的是為了去除當時流行的駢文的形式主義泛濫,要求回到兩漢時的內容要求。而當前的崇古,崇的卻幾乎全是語言形式,這和韓愈的古文運動都是背道而馳的,若韓愈在世,也是要罵一句娘的。
至於小說,中國當代小說雖然質量和數量與國際沒法比,但和明清筆記比起來還是能碾壓大部的,至少,20世紀以來,能夠與四大名著並列的絕不止四本。這樣的創作熱潮和精品數量,在中國歷史上之前任何一個時期都是無法超越的,而成熟的作者數量,更不是明清可比擬的,何況要知道,曹施羅吳在當時,也是沒有怎麼被人認可的,焉知沒有更多的曹施羅吳就在你身邊?
其實題主提出的問題反映的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即大部分人並不怎麼接觸和了解一個行業或者一件東西,只是聽人一說就人云亦云,其實只要稍作了解,就會發現這是多麼荒誕的偽命題。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詞窮而後工,憤怒出詩人"
時代不同,古代的讀書人從小到大學的就是寫作。而且古代沒什麼娛樂活動,只能看書寫作,寫的多了自然就能出精品了。現在的學生學的東西太雜了,可以說當今的學生綜合素質比古代學子強多了。如果從小到大就只干一件事,怎麼也能出幾個牛人的。運動員就是如此啊,從小就在培養,你放學校里跟正常學生一樣能培養出劉翔,孫楊,姚明嗎?目前的中國已經沒有哪個學生從小別的不幹就只學習寫文章的,就算有,寫的也是向市場靠攏的作品,因為能賺錢啊,而寫這樣的作品是不能成為大文豪的。所以,時代不一樣了。
碧乎典型,讓人哭笑不得的沒有邏輯的提問。然後有人勸誡題主,有人分析題目,有人隔靴搔癢。然後題主舉報,然後碧乎摺疊,歡迎申訴。
大詩詞家且不說他,納蘭性德已是餘暉。
只說大文學家,大文學家的成名往往落後於時代進程。
因為無論是文學或是其他藝術作品都需要時間的洗滌和沉澱才能成為真正的經典。
當然也有例外,除了某些天才橫空出世(譬如李白)。
更多的時候文學界往往都避不開「國家不幸詩家幸」的怪圈。
沒有國讎家恨,沒有百味人生,
何來胸中意憤,欲發於聲?
悲極生文豪現在大家每天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沉浸在三俗藝術和微信著名文章中人人都是文學家誰想當文豪?
優秀的作品是優秀之人的副產品我想要一個李白一個東坡天公不抖擻求而不得
推薦閱讀:
※古典詩詞的魅力體現在哪?
※悼亡詩詞中哪首最讓你動容?
※有哪些跟劍有關的詩句?
※當前的詩詞創作存在哪些令人生厭的腔調和套路?
※有那些讓你覺得驚艷且念念不忘的詩詞或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