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一座好看的建築,有數學、哲學等領域的規律可循嗎?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看見建築之美 ,更多關於「建築」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

關於建築的數學美已有相關討論:

有哪些很好地體現了數學美的建築? - 知乎


謝邀,這個問題太大不好回答,所以放了很久,想想還是答了吧。

具體來說只能推薦2本書,分別對應建築領域的數學和哲學問題,具體書本講的是什麼還請各位自己翻書去看,我只能講講帶我的偏見:

1.《A Theory of Architecture》中文翻譯叫《建築論語》(有點裝)。作者是一個數學家,摘錄作者簡介:

尼科斯·A·薩林加羅斯(1952年誕生於澳大利亞珀斯)是一位數學家,同時也作為一名博學者以其創造的城市理論、複雜性理論和設計哲學而聞名。他的親密合作者是建築師及計算機軟體先鋒克里斯托弗·亞歷山大,薩林加羅斯和亞歷山大都對傳統的現代建築學有著嚴厲的批判。和亞歷山大一樣,薩林加羅斯針對建築學和都市化提出另外一種更適應人類需求和願望的理論方法,而且這種方法結合了嚴謹的科學分析和深刻直觀的體驗。

作者:奶牛不加糖

鏈接:http://www.jianshu.com/p/61a68729d077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全書講了比例和尺度的關係,具體有2點。

1.建築的美(特製古典建築)在於豐富的層級關係(level)。也就是說1個100mx20m的體量的建築,如果沒有30m左右的層級過渡(分段,體塊手法處理,空間處理等等),而是統一的3m的玻璃幕牆,是缺少美的。在人的感知範圍內,必須有一個連續過度的細部層級組,每個層級的尺寸比例都是固定或者大致固定的。

2.根據作者的計算,這個尺度層級之比在於自然對數e,大約為3。這也是建築中非常常用的模數比例關係。

私貨:符合自然美學的建築,需要保證大概8~10個層次之比為e的細部,以保證最後的層級落到厘米級單位。現代建築不是不能做的有美感,但是不深入現場,單純依靠紙上繪圖來表達,會丟失很多美學上的層次。這也是我排斥所謂手繪最厲害的理論基礎(只能討論到米級深度,從根本上影響自身思考深度;不能理解的我建議各位有機會實地參觀下薩夫依別墅就知道了。我和我的同學進去統一的感受就是毛坯房)。

2.《Rethinking architecture》本書是從現代主義開始的一個哲學理論摘要集合。主要討論了從現代主義開始為什麼建築會和古典時期完全不同的原因和理解。太複雜了只能講幾點私貨:

1.現代生活提供的信息量和傳統人類生活相比過大,如果信息不能有爆炸性的刺激,就不能吸引人的注意。因此超高層、巨大體量或者奇異的建築具有吸引眼球的作用。

2.後現代主義又叫晚期資本主義,其文化邏輯是:」無深度感、無歷史感「,原因該篇作者沒解釋,我個人認為是因為文化的主體從統治階級回到大眾,這種背景下,一切建築的設計都是快餐文化式的,不能用以前評價建築的邏輯來評價。

(全書除了現代主義和晚期資本主義,還講了結構主義和現象學,不過這兩者對於目前建築學科來說不是很重要)

整體上來說,這2本書第一本構成我建築操作層面上的啟蒙書,第二本構成我建築理論層面的啟蒙書。我覺得都有一讀的價值。


謝yao

那就一張圖說明一個問題吧!

數學 (比例與尺度)

Facade of Santa Maria Novella, Florence, Italy, 1279

關於建築比例問題的討論始於古典時期,興於文藝復興,續於現代、後現代。除了上面例子中的文藝復興建築,古典時期可以看一看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 (豆瓣),現代時期可以查閱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築 (豆瓣),裡面都有對scale問題的探討。

哲學 (中國古典建築思想體系:正德、利用、厚生)

Nanchan Temple, Shanxi, China, 782

詳細內容參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王貴祥老師的《中國建築史》, 第一章第二節:
中國建築史(上)(自主模式)-學堂在線-最大的中文慕課(mooc)平台

政治(統治階級的統治工具)

Perrault"s Colonnade, Paris, France, 1667-1670

關於盧浮宮東立面的設計其實經過了一段非常複雜的過程,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下面這篇文章:
Khan Academy 「Claude Perrault, East facade of the Louvre」

經濟(建築造價)

這裡還有一篇關於建築與經濟的學術論文,感興趣可以一看:
http://iranarze.ir/wp-content/uploads/2017/05/6863-English-IranArze.pdf


就數學與美學相關聯來說,題主可以了解一下韻律之美。

本人的碩士論文即是這個。寫的一般,也比較淺顯。僅供參考。

《數學邏輯與建築表皮形式中的韻律》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56-1015018387.htm

此韻律為廣義的提法,包含比例構圖等。

比較深層次的書籍,也是我論文的主要參考文獻:

柯布西耶的《模度》

理查德·帕多萬的《比例——科學、哲學、建築》

都很難懂,有毅力可以深讀一下。翻譯過來還是外國人的語言習慣,所以讀起來並不通順。

其實數學與建築美不局限於此,還有物理結構方面的。這個沒具體總結過,可以看看別人的答案。


沒有標準答案。

任何理論都只是在混沌中創建「規律」。就像我們盯著花崗岩地板,試圖從那令人眼花繚亂的紋理中尋找圖形一樣。

客觀世界(包括社會、心理)是混沌的,設計的可能性是無限的。一切理論都只是從混沌里建立一套我們可以賴以理解這個世界的方法。

但它們既不全面,也不唯一。那些被證明高效的理論當然可以一直沿用。但總有一些人站在建築學的邊緣摸索前進。而我們對世界、社會、人性的理解也因為他們而不斷拓展。


謝邀

答案是:有。

數學是基礎,直接對應到建築的相關知識比如:結構、功能(面積、高度、技術經濟指標等)、經濟(概預算)、審美(推薦一本並不是很容易讀懂,但還算不錯的入門書《比例——科學·哲學·建築》)

哲學我推薦馬哲和系統論。因為這是目前人類最高級的方法論。推薦方法論的樸素走廊 - 知乎專欄


當然有,但是普通的建築師一般很難做到遵循哲學規律。

一般而言,能做到遵循數學規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哲學屬於最高層次的,並且哲學不單適用於建築學。其他設計領域也一樣。

上學的時候有個同學拿了一本很厚的建築哲學去找老師,當時老師說你少看點這個,不要學走火入魔了,等你到了大師級別,你自然會接觸到這些東西。

不管是什麼思想,你要賦予建築當中,都需要用建築的語言將它們表達出來,比如說樓梯空間牆體的形態造型等等等等,也就是說再牛逼的思想,你也得用最樸實的建築語言,用磚,用混凝土用鋼筋,用這些很常見的材料去將它翻譯出來,翻譯的好不好,就看人們能不能在這個建築面前,在這個空間裡頭感受得到。

所以學建築並不適合過早接觸建築哲學,因為基礎還沒打好,就是連母語都沒有學好,就想學外語。

扯的有點遠了,就說建築有沒有可以遵循的哲學和數學規律,當然是有的,如果題主想要了解這些哲學可以參見一些建築史

中國建築史

外國建築史

中國古典園林

近現代建築史等

除了那幾本必學的,其他的我反正看不太下去,像我這種俗人,就算看了也很難理解,而且我認為大部分的建築師能把建築做到能讓人住著舒服,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再去談文化談哲學,那就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事情了......


謝邀。

這是一個極大的課題,十來篇論文都未必撐得起來。

獻醜。

先說個人觀點,

對於宏觀上的大眾,有。

對於建築師個人,有。

對於建築師這個集體內部,沒有。

------------------------------------------------------------------------

1.先說題目中提到 「好看」 二字。

狹義上的 「好看」 指的是形象判斷,和題目中「數字、哲學領域的規律」無關,和「主流文化」有關

我覺得精緻且合乎比例的五官是好看的、清澈靈動的眸子是好看的、吹彈可破的皮膚是好看的。這些都是在當前主流文化氛圍下,僅僅通過形象判斷得出的結論。

可是我又覺得,貝爾在機械師中骨瘦如柴的病態美震人心魄、09年NBA西部半決賽第一場的姚明熾熱如火、挑山工黝黑的肌肉線條狂拽酷炫。這些都是透過形象,經過理性判斷得出的結論。

我們得知了「形象」生成的原因,經過理性的思考,判斷這種形象是不是「好看」。

因此,「好看」二字用得不妥(在建築設計層面上更是如此),私以為應該用「優秀」二字。

我認為,只要建築形象的「事實」是合乎邏輯的,那麼它便是優秀的,而優秀的建築總是好看的(我更喜歡說,這座建築經得起推敲

------------------------------------------------------------------------

2.接著題目中提到 「數學」

答案是有。

這種通過「數學規律」生成的建築形象事實上依然停留在「形象判斷」的階段。

學者們通過研究古人遺產(其研究對象的集合的合理性暫且不談),總結得出一套合乎某個文化氛圍下審美標準的規律,在文化推廣的過程中逐漸成為被主流社會接受的美學標準 —— 只要合乎這套標準,建築就是美的!(西方文化由於更早地出現了研究「美學」的學者,得出諸如「黃金比例」等判斷標準並逐步擴大其影響範圍)。

盛行、成熟於古希臘時期,並在後世(直到今天)仍被使用的柱式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上圖片來自《外國建築史(19世紀末以前)》-陳志華

所以,這種「數學規律」更類似於「比例規律」,和「大大的眼睛」、「精緻的五官」這種普遍的審美標準並無什麼區別。這種「好看」事實上經不起推敲 —— 「哇~很好看啊」,僅此而已。

坦率地講,現在很多人反感網紅臉,反感整容的韓國女團,但是如果在路上迎面走來一個這樣的女人,我還是會倒吸一口涼氣 —— 「真漂亮」

當然了,「數學」並不等同於「比例」,但在絕大多數的建築作品中,這事其實極其膚淺。當然也有例外,比如:

上二圖分別為「莫比烏斯環」和「鳳凰國際傳媒中心」(圖片來自網路)

脫離數學(計算機)的發展,鳳凰國際傳媒中心這種設計甚至無法得到一個正確的模型,圖紙無法達到必要的深度,更別提其施工中需要的海量數據。

通過一系列的數學運算得到數據,建立模型,再倒推獲取其他數據,然後再由其他專業配合實現。建築師會在這個近乎冰冷的過程中適當照顧前文所述的「形象判斷」或「數學(比例)規律」,但這個生成的過程毫無疑問是有其內在邏輯的,所有「數學」都是為建築師的述求服務,是建築師的僕人,而非建築師的枷鎖。但是,需要再次強調,脫離「數學」,這種建築項目絕對無法實現。

------------------------------------------------------------------------

3.最後說題目中提到的 「哲學」。

答案是有。

那麼問題來了,「哲學」應該是怎樣的一個定義呢?

僅就(判斷)建築,我傾向於把 「哲學」 理解為 「建築師本人的世界觀」 。

前文提到的 「經得起推敲的建築」 就是由我本人的世界觀所決定的價值取向。

上圖為傳統嶺南祠堂大殿梁架示意圖,由本人繪製,拒絕一切轉載

我在建築創作過程中對自己的要求之一就是,

「拋開甲方和場地文化的因素,建築的構建必須是由內向外,合乎邏輯的」

中國傳統建築為什麼好看?在我的判斷標準里,是因為其構建過程的可讀性 —— 即拋去所有裝飾構件後,其建築形象的雛形從其結構構件中誕生的。

現代主義建築思潮中,也尤其強調這一點,先賢們反對一切流於表層的仿古,甚至喊出了「功能決定形式」這樣的激進口號。

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圖片來自網路

上圖為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我個人解讀這個建築的時候是如下過程,

建築定位:多功能的現代博物館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框架、鋼架構

建築形式:仿古

有幸看過這個項目投標階段各個競標公司的方案,坦率地說,這確實是最有 「中標相」 的方案 —— 它太諂媚,太懂評標人的口味了。

過去的十來年,嶺南地區對傳統文化(產物)越發的重視,甚至在我看來多少有些矯枉過正了。在這種語境下,坐落在恩寧路舊城區,頂著「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 頭銜的建築很難和「傳統」二字脫離關係。事實上從方案中不難看出建築師的掙扎和功力,在現代功能對於大空間、大體量的剛性需求下,建築師做到了能做的一切 —— 通過化整為零和運用園林景觀串聯建築群的手法,將建築體量限制在一個相對協調的狀態。

但在我的價值判斷中,這個方案從其誕生之初便是帶著原罪的。

為了中標,為了迎合評標人的口味,建築師選擇了仿古樣式,行內話叫 「穿衣戴帽」 。即在建築主體雛形的基礎上,添加大量的表皮和仿古屋面,最終達成了現代功能內核和傳統建築外殼的結合。

這種形象與結構完全脫離的垃圾,就是經不起推敲的典型。

仿古的樣式地不地道暫且不談,這種方案的落成無異於為虎作倀,可以預見的是,在往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當有其他建築師希望突破桎梏,創造新形式的時候,就會有思想相對保守卻具有話語權的老一輩拿粵博作為案例教你做人,簡直無fuck可說。

------------------------------------------------------------------------

題主你看,我受馬哲影響,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揚棄」二字在建築活動上尤其重要。生活(業主)的需求對技術提出要求,技術的發展帶動了結構的發展,結構的合理性決定了建築形式的變化,任何合乎邏輯的建築都是優秀的建築,城中村中的自建房,也比流於表面的仿古垃圾強一萬倍。

而總有其他建築師或者「粵博」項目的評標人,他們是唯心的,他們用靜止的、孤立的觀點看待世界,認為存在著永恆的、最好的建築。

還有一種建築師,唯利是圖,錢就是他們的設計理念。

------------------------------------------------------------------------

上述三者,有誰是錯的嗎?好像並沒有。

所以,回到我的答案。

對於宏觀上的大眾,有。

對於建築師個人,有。

對於建築師這個集體內部,沒有。


謝邀。

答案很簡單:有。

其他答案里有很多推薦數學,結構,哲學等與建築關係的書籍的。那些書對答案的闡述更深入。我只說一個小點,現代建築的根源是古希臘建築。古希臘的數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早就把和諧比例的數學關係研究透了。


各學科對於建築的影響可以分成

力學>數學>哲學

不過往源頭追溯的話,古希臘時期哲學和數學是不分彼此的,建築的起源當然也離不開這兩樣。

曾經學習世界建築史的時候,瘋狂迷戀包豪斯主義,各種研究其中的人文價值,哲學內涵,設計理念,甚至都在琢磨當時時代大環境對於後現代的影響,然後老師就提醒我了

基礎沒學好呢還想當大師啊。


有是有,但感覺建築更像玄學,天賦很重要,努力也很重要。有的人天生感覺好,在美感上造型上。有的人則偏重於技術實踐。有的人善動嘴皮子忽悠。

多看書看圖動手,多感知,時刻思考,刺激自己的神經元,讓自己有大量的儲備,有時候隨不可名狀,但能感覺對了,能激發很多靈感。

有時候,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

只有大量的儲備,才能厚積薄發。

當然找到自己原創的路子很難。像柯布西耶那種高產多變天才很難,但像扎哈這種,你把他的作品研究上幾遍,你也會搞。

最簡單的,體塊 橫 豎 方 懸 擰…

表皮-橫線條豎線條。

手法就那麼幾種,找一個市場認可度高的,找一個自己最擅長的,熟練使用就可以了。

但是,設計的思維,最主要的是解決問題,最快的挖掘本質問題,在各種限制下最優的解,而不是這些花活。


當你按照黃金比數列設計建築時它就一定是好看的!!!!

哲學的智慧讓你把你的設計成功地推銷給業主!!!


個人經驗,techno、dub等電子音樂,非人聲搖滾樂,古典交響樂,非敘事型電影,哲學裡的邏輯思辨,繪畫里的幾何線條與建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要以數理化

硬性知識為基礎(除非你有紙上談兵的資本),好好學習吧


不太懂,但可以陪你們聊聊別的有趣的事情。


去看看普羅米修斯中的飛船吧


推薦閱讀:

南方自建房怎樣冬暖夏涼?
現在技術可以建造「金字塔」嗎?
有哪些做到「視覺欺騙」的建築?是怎麼做到的?
如何評價南京四方當代藝術湖區?
遊戲畫面是實時渲染的嗎?

TAG:建築師 | 建築 | 建築學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