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金融的論文有必要寫的那麼長嗎?

最近越來越覺得經濟/金融類的論文有一種越發越長的架勢 少則三十來頁 多則七八十頁 尤其是實證類的論文 70-80年代三十頁內就能講清楚的事情為什麼現在就講不清楚了? 很多數據描述之類的次要結果不可以直接託管到GitHub之類的地方嗎?每篇都寫的這麼長讓研究人員如何高效的跟進學科進展?從長期來看對學科發展有任何益處嗎?


人多品味差,猶如菜市場

講話要靠吼,輸出得堆裝


這個問題彷彿是為我準備的,因為我也一直苦惱於此問題...寫paper的時候也會覺得如果頁數少了文章會不會太骨感...看別人的文章要先看寫了多少頁然後決定如何醞釀讀paper時的心情...勉強根據個人研究金融學的經歷答一下。

首先,容易摘的果子都被摘了,剩下的都是不那麼好想到的問題。2000年以前,研究個day-of-the-week effect,把周一到周五的return characteristics做個比較都能發JF,現在這種簡單研究幾乎絕跡了。同時,全新問題沒有那麼多,很多人都是把60-80年代的發現用新的數據,新的思路重新闡述一下,做老問題的結果就是要cite很多人的paper以及要把這一系列研究所考慮的東西都做一遍。 所以可以看到,全新的數據,全新的問題,短文章的比例挺高。

大概是1990-2000年這個階段,金融學文章的頁數開始暴漲,以前80年代平均10-20頁變成後來30-60頁沒有行距,我覺得應該是計算機處理數據的能力增強的緣故,很多研究開始傾向於解複雜的模型,挖大數據集,這樣以來模型就要描述分析很久,數據和實證結果全方位的描述需要花很多篇幅。同時研究對象變得越來越細緻,多是研究非常非常具體的一個問題,深入細節了文章自然也要做到細節上很充分。

金融學除了金融經濟學這些比較篇理論的方向其他更像是商業雜誌,講故事的能力很重要,motivation非常重要,不然editor會覺得你的paper without general interest。你為什麼研究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意義在哪,你的研究如何與文獻關聯(無盡的cite),你的貢獻在哪,往往這些在introduction就佔了幾頁紙的篇幅,這種寫作習慣別於CS之類跑個演算法看看結果幾頁紙就能講完(當然我是喜歡這種簡單直白的文風的...)所以往往introduction都可以寫的像一個受眾廣泛的專欄文章,當然壞處就是比較長...

金融學本質是研究資本市場和有關的社會現象,一篇文章的技術細節可以不精深,但是涉及的外延非常廣,不像數學物理,一個paper專註一個具體的點就好了。但是金融學裡,你做了一個問題,就要考慮你發現的現象如何與別人研究有關聯,能否被其他理論或者實證結果解釋,有好文章實證了還要寫理論模型解釋驗證,在加入其他變數之後是否穩健,不同sample period效果比較,其他國家的市場或者其他asset class是否有同樣發現...這時候你要花很長篇幅討論這些,而這些頁數往往超過了你介紹你的發現需要的篇幅...最後的結果就是,在你的paper(尤其是實證)里你每走一步,經常要討論一下literature,以及你如何利用了literature的方法,自己的結果和literature是如何聯繫的。

最後一點是多圖多表,多reference。

我覺得這種風氣不好,但如果為了發paper而需要如此詳盡,作為個人也沒有辦法。儘管如此,我認為充足的數據描述和分析,敘事,實證分析,穩健型檢驗也很重要,畢竟每個環節都在讓你更加了解所研究的現象,這些講清楚了也是contribution的一部分。但我覺得篇幅上的確需要考慮讀者的感受。現在有很多文章,不主要的內容都扔appendix里了,但appendix里也經常是幾十頁的圖和表,以及穩健性檢驗。

你看,一不小心又寫多了不是?


Ariel Rubinstein老爺子也是這麼覺得的:"I have not seen any paper in Economics which deserves more than 15 pages (probably even 10)."


親身體驗:

老師給了個題目,簡單的prediction。

in-sample得做吧,因為你得follow大牛。得有一兩個covariate吧,得看看是不是long-term能預測吧...5、6頁有了。

Out-of-sample很重要吧,大牛寫了OOS的,你敢不用?得寫寫公式吧,理論吧,寫寫怎麼做utility based measure吧,4、5頁有了。出個結果吧,好長好長的表格,佔了一頁多。有了個好結果,你信嗎?不信,得做robustness check。portfolio得試試吧,industry portfolio得試試吧,又一堆表格和文字說明...

誒,寫到這了,就會有一個問題,為什麼你有這個結果啊?得解釋吧。光靠嘴扯嗎?不合適吧,寫寫理論方法,跑跑回歸吧...已經,40、50頁了...

MMP發現一個類似的文章,卧槽,我不想死啊...得比較一下這兩個文章有什麼區別,為什麼你能寫出結果,人家大牛就沒再往下寫了?人家那個結果和你有差別嗎?人家做in-sample,Out-of-sample了嗎,怎麼做的..............比比比...60多頁了

另一個老師說,你這個loss function得討論一下啊。哼,不想寫,扔appendix...

啊啊啊,不想寫了...78頁...

「恩,寫的還行,結果也行。不錯。」Boss如是說。

「誒,你有沒有試過另一個啊?」

「啊!沒有。」

「我覺得那樣做更好,更有故事...」

「恩,我...繼...續...試...試...去...」

下面,就該把draft裡面的廢話刪掉了。但是...怎麼搞也不會少於30頁吧...就是robustness check們搞的。老師就說,你寫了這麼一堆亂七八糟的,就那一個表顯著是重要的..........機智..........

總結:大牛用過的,你得用。大牛沒用過的,你得和他們比。你的結果不錯,得經得住考驗。憑什麼你有結果,得給我說清楚....所以越來越長....總之,這麼長的文章,除了對大牛尊重以外,就是很流暢的邏輯脈絡使然...

以上


Empirical的話,一般main result 就那一兩個表吧……


如果僅僅是論文的核心觀點和實證結果的話,十頁甚至五頁之內就可以講清。但我們在核心觀點和實證之外,還要報告系統的前人的研究基礎,報告核心觀點的具體推導過程,有沒有其它可能的解釋。報告實證數據的完備性,報告研究結果的穩健性。這些東西作為初學者可能覺得無關緊要,但只有這些都做好才能證明你的論文的結論是正確的,嚴謹的。你的觀點也才能真正被學術界接納成為人類知識的一部分


一篇論文核心內容就那麼點


難道不是布置給學生看嗎?

逃~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旅行社的旅遊價格可以這麼低?
Romer 的 Endogenous Technology Change 講了什麼?
經濟學研究會用到哪些理科理論?
物競天擇的叢林法則和社會達爾文主義在當代社會已經不適用了嗎?
美國等西方國家學術出版物,包括教材和專著的價格如此高,是自由市場競爭造成的還是政策干預或者寡頭壟斷、行業聯盟等外部因素導致的?這是否對學術和文化的繁榮產生了不良影響?

TAG:金融學 | 經濟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