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公司制度是造成貧富差距極端失衡的主要原因嗎?
我們都聽過1%的人佔據社會99%財富的說法,那作為這1%的人合法取得如此巨大財富的主要途徑,該不該為此負責?
首先這可以是一個很好的經濟學問題。我說「可以」的意思是not yet,因為其中用了「因為」兩字。我們很難在「公司制度」和「貧富差距」建立因果關係,因為公司制度本身就是由很多內生性的因素,比如歷史,區位,社會條件,政治制度等等所決定,而這些因素同時也影響了收入和財富的不平等。我個人以為,問題如果變成:公司(制度)可以解釋多少貧富差距?可能是一個更合適的問法。
這個問題有很多角度回答。我能想到的比較貼近的最近的研究來自Bloom et al.的Firming Up Inequality (QJE RR). 這篇論文通過稅單數據分析了整個美國從1978到2013之間所有職工的收入,探討美國現在越來越嚴重的收入不平等有多少來自公司相關的因素。他們發現,首先,有2/3的收入不平等的增長來自於公司間的收入差距的擴大,而非公司內部的(Figure 2)。其次,他們發現公司間收入差距的影響絕大部分來自於公司的員工構成的變化:一方面,高技能的職工和高工資的職位的匹配率越來越高(Figure 8);另一方面,同樣工資水平的職工越來越集中在相同的公司(Figure 9)。最後,他們發現公司內部收入差距的變化主要來自於大公司(10000人以上的大企業)。
論文的細節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這篇文章並沒有用到很複雜的模型,但是記錄一些非常重要的事實證據。同時,關於這方面的研究現在還不完善,有很多問題可以挖掘。
關於這個問題也可以從其它方面去思考。比如最近熱點新聞中,雅虎的CEO梅耶爾(Mayer)在完成了將雅虎出售給Verizon交易之後獲得了1.86億的離職補償(其中大部分是股票和期權);再比如,Google的CEO今年的收入高達2億美元(大部分來自股票和期權)。雖然這些都是個例,但是美國自從90年代以來,伴隨著股權激勵的增多,CEO的薪酬也水漲船高。這從某種程度上增加了最高1%人群的收入。學術界對此有很多的討論,對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另一個角度就是Piketty提出的r&>g理論,即資本收益大於經濟增長率,導致了貧富差距的增大。富人相對於窮人更容易參與金融市場的投資,並且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相對於個人投資者有著更多的優勢。這些和現代公司制度有關的因素對財富不平等的擴大肯定是有影響的。
最後就是關於中國不平等的現狀。Piketty, Yang and Zucman最近的工作論文利用中國的數據討論了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不平等的變化。他們指出,中國前10%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值由27%增長到了41%,而後50%則由27%減少到了15%。我們現在正在接近美國目前的貧富差距水平。當然,我們很難斷言貧富差距的增長一定就是壞事:一方面,這是中國市場化改革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貧富差距本身也體現了激勵機制的作用。從這點上來說,哪怕公司制度和貧富差距是相伴而生的,我們也需要意識到現代公司制度對社會福利的巨大提升。與寄希望於徹底否定公司制度從而降低貧富差距相比,我們可能更需要做的,一是更好的完善社會的再分配製度,二是思考公司制度可能存在的一些弊端,並加以完善。
Reference:
Song, Jae, et al. Firming up inequality. No. w21199.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5.
Piketty, Thomas, Li Yang, and Gabriel Zuc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Private Property and Rising Inequality in China 1978-2015." WID. world Working Paper (2016).
我舉個例子吧,為什麼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
原始社會,原始人類,共同出材料,團結合作,互幫互助勞動,修了一段路。
理論上,這是大家的勞動成果,大家都有使用權吧。
但使用權不好量化。而且有人需要使用這條路的多,有人需要使用這條路的少。使用少的那些人,想用自己擁有的一部分使用權去交換其他生活資料,比如吃的糧食啊、穿的衣服啊、住的房子啊、交通工具啊啥的。但這條路使用權,難以按大家勞動多少,分發給大家,因為總不好把這條路分割成好幾份,分給所有勞動的人吧。
因此演化出金錢這個中介物。
使用權難以量化,修好的路也不能分割,但錢可以啊。
因此少部分人(或者就是一個人)得到了路這個生產資料。大部分人得到錢這個中介物。
那少部分人,按一次使用權兌換一塊錢給大部分人1000塊錢。(假設橋的使用壽命均攤下來,每個人包括擁有路的那位,可以使用1000次吧。)
因此少部分人得到了:路。我們把這少部分人稱之為甲。
大部分人得到了:1000塊錢。我們把這大部分人稱之為乙。相當於1000次使用權。
甲,向乙許諾,可以通過錢來兌換路的使用權。
然後大家就這樣團結合作很多勞動產物,慢慢地,大家發現,錢這個中介,可以買到越來越多的東西,因此大家就去盡量努力得到更多的錢。
乙,去向甲,購買路的使用權。但甲,有了路,他想賺更多的錢啊,因為有更多的錢,相當於有更多的東西的使用權。如果按一次一元錢。他只是不賺不虧啊。
因此甲偷偷地把過路費提高到2元一次。乙也無可奈何啊,因為雖然路是大家合夥造的,但現在甲才是路的擁有者了。現在路歸甲私有。他有權這樣做,也合理。
路還是那個路,它的使用價值基本沒貶值。
但乙手中的錢,能買到的路的使用權就相當於縮水了。換言之,甲擁有的路的使用價值,能兌換的錢變多了。
甲分給乙中每個人的1000塊錢,可以收回2000塊錢(其中有乙通過其他勞動,積累另外1000塊錢)。這就相當於甲幾乎可以再造一條路了。甲又可以繼續給乙們,每個人1000塊錢,讓他們繼續合作造一條路了。然後繼續2元一次使用賺錢。
這就導致了貧富差距逐漸拉大。
而後來,印錢的權力由政府實行。
人們勞動生產力在不斷增加,因此世界上各種勞動產物,也越來越多。所以如果政府印跟以前一樣多的錢,那麼每塊錢能買到的產品就變多了,這就是通貨緊縮。
那大家都會傾向於不花錢。因為錢多放一會,錢就越值錢,就能買到越多的東西。但大家都不花錢,那社會流動性就變緩了啊。生產的產品就會過剩啊。一過剩,大家都不會繼續再做了,因為做出來賣不出去,不就傻傻的等著被虧本嗎?所以,如果這樣的話,會嚴重製約社會生產。
所以,政府會傾向於多印錢,也就是比較溫和的通貨膨脹,也就是錢慢慢逐漸越來越不值錢。這樣有利於大家消費,刺激社會生產。
但通貨膨脹也有問題呀。
就是前面所說的,共同勞動的那群人中的甲那一類,那些擁有生產資料的人。他們手中的生產資料的使用權並不會貶值。
但乙那一類手中擁有錢的,他們手中的錢卻在不斷貶值。
錢貶值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能買到的生產資料使用權變少了。
但甲的使用權可兌換的錢卻變多了。
這也導致了貧富差距變大。
甲擁有的錢相對於乙變多了,他如果花原來同樣的錢,可以請更多的人從事更多生產,然後給他們錢。這也是我們所說的老闆和員工的關係。
老闆給員工錢,這是上下級關係,已經不是最初勞動的平等合作關係了。老闆自然會盡量傾向於給員工少一些錢了,員工工資這是企業成本,企業成本太高老闆怎麼賺錢?員工手中得到的錢能購買到的東西使用權就必定抵不上他本來應得的東西使用權(也就是錢)。
員工多餘的勞動價值,就被固化在勞動產物(商品)上,被老闆賣出去,變成企業的利潤的一部分了,這其中員工多餘被榨取的那部分,就是老闆剝削的剩餘價值。
前文也說了,老闆擁有生產資料,為了賺錢,賣得肯定比成本(其中有給員工的使用權那一部分)貴,這會導致少部分人和多數人的貧富差距拉的越來越大。所以,目前模式下,越勞動,越虧。
目前私有制模式下,將不可避免會出現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現象。而貧富差距拉到很大時,大部分錢被少部分人壟斷,大部分人只有少部分人,他們手中的錢買不到多少東西了,就容易導致生產相對性過剩。這是目前世界勞動模式的核心矛盾啊。
我知道,有人會問,老闆背負風險,有虧本的風險,所以多賺一點無可厚非吧。
這正是目前模式的不合理之處啊,也正是導致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的原因。
在原始勞動模式下,風險是大家均攤的,收益也是按勞分配的,勞動產物是公有的。因此不太可能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而現在,老闆背負所有的風險,和絕大部分收益預期可能性。他創業,需要自己承擔創業的所有的錢,同時,生產後,勞動產物也變成他私有的了。因此要麼有的老闆虧得傾家蕩產,要麼有的老闆賺的盆滿缽滿。
這種模式本身就是畸形的,容易造成兩極分化。
另外,企業做的越大,風險會慢慢變小,而收益可能性,會慢慢增加。舉個例子,你認為是阿里巴巴倒閉的可能性大,還是你門口小餐館的倒閉可能性大呢?你認為是阿里巴巴未來賺錢可能性大,還是你門口小餐館賺錢可能性大呢?目前模式下,企業做的越大,風險反而會變小,收益可能性會越變越多,只要你熬過了創業風險期。因此,資本會越往大資本家那裡聚集,造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現象。這就是畸形的勞動模式。
所以目前,對於很大一部分中小資本家和所有無產者來說,目前勞動模式其實是非常不利的,而對於熬過風險期的小部分中小資本家和大資本家來說,目前模式是很有利的。正是這兩者分化,導致了兩極分化,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所以我認為目前模式非常不合理。當然不是,公司制度只是一個小部分而已……
真正造成貧富差距極端失衡的原因有兩個,缺一不可
一、繼承製度
如果每個人出生時候的物質起點是相同的,都繼承相同的財富,又接受同樣的教育,那麼絕對不會有太大的貧富差距,即使因為人的智力、體力等先天因素,以及刻苦、努力等後天因素,加上更重要的時代、給予等大環境因素,差距也會遠比現在小得多。
但解決這個問題太難了,因為「連母雞都懂得愛孩子「,有本小說叫《美麗新世界》,貌似那樣的新世界並不太美麗……
二、複利制度
即「獲得財富的速度「,與「既有財富」正相關。換句話說就是馬太效應,富人賺錢更容易,窮人更難。
你一個月賺一萬得加班,王思聰一個月賺一萬得花999萬才行……
古人說敗家子是「坐吃空山」,但複利導致敗家子吃不空山。
我們都學過數學,複利是什麼情況大家都懂。
馬克思等考慮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大體上就是斬斷「既有財富「和」財富增速「之間的相關性。
當然了,即使如此,馬太效應還會在某種程度上存在,比如富人的子女可以有更好的教育資源,也會導致其大概率成為富人。但這樣畢竟解決了大多數問題。
舉個例子說明:
如果財富的積累是跑步。
那麼「繼承製度」把這個比賽變成了接力賽,你上一棒不行,你這一棒的起點就低,就必須追平上一棒的差距才能獲勝,難度很大。
「複利「就更坑了,他規定如果上一棒領先,這一棒就給你個自行車,如果你這一棒領先,下一棒就給你個摩托車,這樣一步落後,後代可以躺著都比你跑得快。
按數據來解釋:
A的父親臨死留下100萬,B的父親臨死留下10萬。
如果不能繼承,那麼A和B的起點一樣,A和B如果各方面沒區別,那麼兩者在一個起跑線上。
如果能繼承但公有制,那麼A比B多90萬,B只要比A努力,就可以縮小這個差距。
如果私有制,那麼A繼承的100萬可能變成200萬,B變成20萬,B無論多努力,都無法縮小差距。注意不是追上,而是會被越拉越遠。
現實的說,你無論多努力,王思聰賺錢都比你快,你們之間的財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如果你是馬雲等人,請無視這句話)
錯了,是房子。
同樣的學校,同樣的專業,同樣的工資,同樣的公司,同樣的能力,同樣的首付,同時買房!!
只要區域位置不一樣一年後,你們貧富差距就過百萬了……
多買兩套,五年後,可能就差異出一個上市公司了……你先看看有錢人都是誰,再想想還有哪些你不認識的有錢人,再想想他們的錢都是哪兒來的。
之前某個牛人做過一個項目(反正跟各種資本運作有關),他的背景和一種常用顏色有關,然後閉著眼睛賺了大幾百億。現在這支股票的市場行情已經跌倒了當初的幾乎百分之一。
對於你們各位什麼靠研究生的,找幾份兼職工作的,可以好好想想,幾百億是什麼概念。
這是資本主義的問題啊。
不認同,公司制擴大了生產,降低了成本,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客觀上絕對是降低了貧富差距。舉個例子,19世紀只有有錢人能用的起瓷器,到了20世紀家家戶戶都有瓷盤瓷碗了。
其實人類歷史上,只要和平的時間長了,貧富差距一定是越來越大的。人的智商能力就決定了這種極度的不平等。科學上0.01%的人創造了99.99%的科學知識。你只要制定一個相對公平的制度,加以時間,最後財富一定向少數人流動,現代稅收制度也只是盡量延遲這個速度而已。
著眼於公司制度,眼界太小了。
要談,最起碼也是著眼於分配製度和再分配製度。
貧富差距是一個國家的問題,那自然該從國家的角度來看。
你覺得那佔據了99%財富的1%的人都是靠公司制度佔據的?騷年你還太年輕。
這個論點可有點奇怪吧。
不是。
和公司制度沒關係。
貧富差距的失衡原因,主要體現在愚蠢和運氣上。
1. 愚蠢表現在當你可以參與社會分配利潤的時候總是選擇債務而不是資產。
2. 運氣表現在:當你投胎的時候,你投在了一個總是選擇債務的爹的家裡。
任何一個社會團體,小到家庭大到國家,有機會囤積「未分配利潤」的機會都不多,你錯過了,就錯過了。這個時候,你跳出來說,那些聰明或者運氣好的人要為你或者你爹的愚蠢負責……
我舉個例子。
換了個例子,這個更真一點。
有一個網遊C。他有一個100個人打boss掉屠龍刀的玩法。屠龍刀每個伺服器都只會掉一把。
小明和其他99個玩家去打boss了。打了很久的boss以後,終於掉出來一把屠龍刀。
但是屠龍刀只有一把,怎麼辦呢?
小明說:我給你們每個人100萬遊戲幣,當作工錢,刀給我,怎麼樣?
於是其他人算了下,拿了屠龍刀做第一打手代人打一把不過1000遊戲幣,100萬遊戲幣賺到猴年馬月去啊!拿錢划算!
於是紛紛拿了錢就走。
過了一陣子。遊戲運營商發現,由於打怪就掉遊戲幣,而玩家又不愛用遊戲幣,市面上遊戲幣越來越多了,於是大手一揮,吃吃喝喝統統加了兩個零。
而小明由於拿到了全服唯一的屠龍刀,他代替別人打一把遊戲的價格從1000塊漲到了10萬塊,還在公共頻道花了好幾萬遊戲幣開始打廣告。
再過了一陣子,小明的廣告變成了一把1000萬遊戲幣……1億遊戲幣……
當時打工團伙里的小紅和小紅的孩子很不服氣,跳出來說:
現在社會貧富差距大,一定是因為金團制度不合理啊!
其實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是巨大的,所以財富分布不均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這麼說吧:
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不是什麼制度的問題,
社會主義:財富集中在金三胖手裡
資本主義,財富集中在蓋茨、巴菲特等1%手裡
神奇的自然界告訴你:
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圍著銀河系中心轉。
員工圍著老闆轉,老闆圍著省長轉,省長圍著中央轉。
沒有不同。
這個問題不成立 財富的累計是1%的運氣和99%的計算很簡單的例子 世界上本來每個人都有一隻雞75%的人直接吃掉 飽餐一頓24%的人吃雞下的蛋 一直到雞老死只有1%的人合作讓雞繁衍後代 到最後大部分都雞都掌握在了那1%的人身上 所以就算重來一遍 把雞再分配一遍 大家知識水平 眼光價值觀不同 最後還是那1%的人有絕大部分都雞
油田主要就是當年有沒有下崗,大城市主要就是買沒買房。
跟公司制度沒關係。
從公司運營的角度來說,企業分配製度的根本目標是擴大利潤。那麼從制度設計的角度來說,必定是小部分人立標杆,賺很多錢。其餘部分則是跟隨者,期望高收入的人群。貧富差距的根本跟制度無關,跟怎麼在制度範圍內利益最大化,如何超越他人成為制度中最受益的一群人。另外,制度也是分階段實施的。沒有哪種制度是可以一用到底的。成為規則的設計者,還是被設計者才是貧富差距的根本。
我成績這麼差,和教育制度有關嗎?
貧富差距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能力,財力,關係網之類的統一在一起的綜合體。至於剝削和分配,那只是拉大差距的因素
不是制度 是人
人自私貪婪富有權勢者不止掌握著一堆魚 還掌握著魚桿的發放不交魚的漁民是要吊銷魚竿的交魚就會被剝削除非你發現一個新漁場
並且沒有被搶所以富著愈富是不可逆的
上學 留學 創業都是對魚竿的升級除非一場洪水 摧毀一部分漁場 跑出來的魚才能大量造就新的漁場主
剝削沒有對錯 穩定高於一切推薦閱讀:
※一個國家能承受多大程度的貧富差距?
※如何看待關於「不給九寨溝地震捐款」的言論?
※歷史怎麼久,有一種「光明」的東西推動社會的進步?還是自古以來平民就被上層階級以不同的方式飼養剝削愚弄?
※如何評價《窮富翁大作戰》節目?
※在生活的城市有沒有房產是貧富的重要分界點嗎?會繼續拉大貧富差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