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坐飛機沒有高原反應?

為什麼飛機上沒有高原反應

飛機是完全密閉的嗎?就是一點縫隙都不漏哪種?飛機在高空的氧氣濃度和在地面一樣所以人們感覺並無不適?飛機內外壓強差有多大?壓力有多大?一般金屬材料都受得了這種壓差?就是想知道平穩飛行時的壓力是個多大的力,可以舉例說明。假如飛機破裂漏洞了怎麼辦?


飛機在高空機內也有0.8大氣壓左右,相當於1500-1800米,所以沒有高原反應

密閉的話全都悶死了,是靠發動機壓縮空氣加壓機艙並且引入新風的,靠貨倉後面一個排壓活門調節壓力,其他門窗都是密封的

至於結構強度,工程師這都搞不定的話還造什麼飛機?


聽的出來問這個問題應該不是資深飛友,我就試圖用比較簡單的語言和你形容第一,飛機機體是基本密閉的,飛機的空調系統負責給大家送新鮮的空氣,高空空氣稀薄,所以空氣來自於強大的發動機,發動機每進氣量非常大,所以從裡面抽取一小部分來給大家呼吸足夠了,然後經過熱交換,把空氣調整到合適的溫度供給大家用。 然後空氣順著流向下層的貨艙電子艙等等,通過外流活門排出飛機。

第二,基本密閉但是並不能是完全密閉,一個是進出氣需求,一個是增壓要求,飛機增壓是隨著外界海拔對應調整內部座艙氣壓。 其實作為大家在飛機上活動量很小,你也不可能在飛機上百米賽跑不是? 而且空氣流量很大,並不是你想的那麼稀薄。其實你去雲南麗江這些地方,也有2000多的海拔了,你也不會覺得不舒服吧?

如果非要增壓到0海拔,飛機的壓力會很大,反而容易損壞破裂。

第三,破洞看破在哪兒,增壓部分破損會出現客艙失壓甚至爆炸性減壓。 這種事兒基本不太可能遇到,不過你可以看下Jal123和阿羅哈航空的事件。。。


你打開窗看看就知道有沒有了。


飛機上是有高壓氧艙的,海拔升高之後,會開始釋放氧氣,會盡量維持平原人體需要的氧密度,所以,在飛機上以及去高原的火車上都不會有高原反應的。但是出了飛機或者火車,直接進入高海拔地區,因為氧密度差異,沒有準備好的人大多數都會有高反。如果去高原的話,還是提前準備紅景天、藍養片、氧氣瓶之類的哈,或者去氧密度低的地方工作也提前準備哈,防止缺氧引起的一系列癥狀。


假如飛機在巡航高度突然完全失壓,飛行員只有10秒左右去反應並帶上氧氣面具,然後緊急下降至安全高度,否則會缺氧而昏迷。


飛機機艙是密閉的,通過空調系統與外界進行空氣交換(這好像也不叫密閉,總之就是飛機內外氣壓不一致)。進入機艙的空氣經過發動機增壓後引入機艙,使得機艙內氣壓維持在人能受得了的水平。

但是,機艙內氣壓並不一直是維持在一個大氣壓水平,而是隨著飛機高度的升高逐漸下降的。這也是為什麼你坐飛機的時候耳朵會有感覺,以及可能會脹氣的原因。

之所以艙內氣壓不達到一個大氣壓是舒適性對經濟性與結構重量的妥協,如果要艙內保持在一個大氣壓,那麼飛機內外壓差太大,飛機就需要更堅固的結構,這樣會導致飛機變重,效率變差甚至飛不起來。

至於漏洞嘛。。。看你是多大的洞了,小的話飛機失壓,全機人暴露在低溫低壓環境中掛掉;大的話飛機直接空中解體也是有可能的


一般的民用客機除了起落架艙門外都是增壓的,包括駕駛艙,客艙和電子設備艙。剛剛起飛時不增壓,增壓的強度會隨著飛機的飛行高度增加,一般飛機在巡航高度是客艙內的氣壓約為3000米高度,人體還能感覺比較舒適,在增壓也不是不可以,就會對飛機機體結構強度有較大的要求,也不經濟


推薦閱讀:

馬航MH370為何如此難找?
如何評價運20?
為什麼飛機起飛和降落時都要打開客艙舷窗的遮光板?
為什麼中國大陸只有國航才有波音747做客機?
飛機滑跑到離開地面是自動的嗎?

TAG:飛機 | 高原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