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Google Earth VR?

Google Earth VR on Steam

Google Earth VR正式發布:震撼地球就在眼前-Google Earth VR,虛擬現實,VR,發布,HTC Vive,Google Earth-驅動之家


謝邀。

總算寫完了,石墨統計字數不到3K,圖片加起來1.68M,走Wifi還是流量請隨意;

前天晚上鬧肚子一宿沒睡好,半夜跑衛生間路過電腦的時候刷了一下看到了這玩意,結果硬是讓我光著膀子忍著腹瀉的壓力試用了二十分鐘才作罷;天亮之後爬起來繼續體驗,直感嘆這個病假真是因禍得福過得充實。

知道大家想問的不少,我就一併說了:

Q:Google Earth VR 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什麼從籍籍無名到全網皆知只用了不到一天?

A:顧名思義,這款虛擬現實軟體就是 Google Earth(這個應該不用解釋了吧,啊?)加上 VR 體驗功能的結果,實際效果從官方那個一分零四秒的宣傳片當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我們只需戴上 Vive 頭顯然後啟動這個程序,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便是可以自由定位、旋轉與縮放的 VR 景觀,「世界任我遨遊掌控」儼然已經化作了現實(至於折扣存在與否,下文另議);雖然這款 VR 應用沒有任何打打殺殺的成分,但對於所有從伊卡洛斯時代就在渴望擺脫重力嚮往天空的人類來說,Google Earth VR 顯然讓我們向著夢想中的目標邁出了肉眼可辨的一步。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款應用正式上線的時間應該是北京時間 2016 年 11 月 17 日凌晨 12 點左右,至少我看到的上架時間差不多就是在這時候——至於為什麼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風靡全球,除了眾多 VR 媒體的火速跟進報道之外,Steam 官方在第一時間給這玩意放出的彈窗推送廣告無疑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只要想想 Steam 每天的活躍人數以及他們的二次傳播影響力,有這種推廣結果絲毫也不算意外。

Q:好吧,暫且不管那些歪果仁,我在國內我能體驗這玩意兒嗎?

A:先說結論——可以。直接在 Steam 上搜索 Google Earth VR 就能找到商店頁面,順帶一提這款應用是免費的,容量在 1G 左右,可以直接下載運行——當然,Vive 設備是不可或缺的,暫時還沒有對應其它虛擬現實設備的版本;

(至少在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國內線路依舊可以在 Steam 上直接搜索下載 Google Earth VR;順帶一提,在我編輯這段說明的時候,Tilt Brush 依舊可以在 Steam 上檢索到標價人民幣 88 元的銷售頁面;個中差異,大家自己琢磨吧)

不過,儘管在國內網路環境當中下載運行沒有任何問題,但若想真正體驗 Google Earth VR,不用點特別手段繞開某些障礙依舊是不行的——當然,如果你執意要用默認的國內線路運行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如此一來,呈現在你面前的除了猶如上古時期大洪水禍害過人間之後的荒蕪之地之外,別無他物——別說人工建築自然景緻,目力所及之處連張清晰點的貼圖你也甭想能看到。

Q:我看了下預告片,利用這玩意兒似乎可以在狀似微縮景觀的 VR 城市裡自由瀏覽,是這樣嗎?

A:確有其事,但預告片中展示的並非全部真相;下面這張截圖就是 Google Earth VR 里的北京,你們感受一下:

事實就是如此,除了目前版本應用當中預置的城市以及自然景觀(基本上就是大家在預告片里能看到的內容)之外,全世界絕大多數地點的景緻都和上面作為範例的北京一樣,真正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唯有平面貼圖而已。

不過即便如此,即便只是二維化的平面地圖,實際的瀏覽體驗還是和 Web 以及移動端的在線地圖不太一樣的——當我們把目光從扁平的畫面上抬起來凝視遠方的天際線時,當我們拉高視角之後扭頭看到地球藍色的輪廓線時,我相信,我們所有人都會對「詩和遠方」這個概念產生更為真切的理解,真的。

Q:那麼,那些應用預置自帶 3D 建模的景觀體驗究竟如何呢?

A:一言以蔽之,那便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從個人的實際體驗來看,城市景觀的視覺效果明顯要遜色於自然風光;而在自然風光的分類下,諸如山嶽峽谷等「固態」景緻在視覺效果方面明顯要勝過河流湖泊等「液態」場景,請看圖:

曼哈頓;

尼亞加拉大瀑布;

世界第一大 MC,啊不對大石頭艾爾斯巨岩。

差距一目了然,不是嗎?

之所以會形成這種落差,除了貼圖對視覺效果的影響以及靜態圖像的緣故之外,多邊形的數量以及建模的複雜度無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現階段版本的 3D 建模都市東京為例,當我們第一次造訪這個地點時,呈現在面前的基本上是這麼個模樣的景緻:

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相當漫長的下載以及讀取之後,精度有所提升的畫面基本上是這個模樣:

和預告片里呈現的效果肯定有落差,不過也不算意外。

另外,從我個人的實際體驗來看,即便是經過較長時間的耐心等待讓 3D 場景得以充分細化完善,實際的模型精度依舊很難滿足「VR 街頭漫步」比例級別的瀏覽。以曼哈頓為例,注意下圖紅框中遠看形似警車的小白點:

讓我們放大:

再放大:

說好聽一點就像是一塊顏色花紋形似警車的石頭,對不對?

看看這凸凹不平的路面,似乎很容易讓人理解川普在競選中許諾的「大搞基建」有何意義……好吧,開個玩笑而已。

不過話又說回來,儘管現階段的 Google Earth VR 很難讓我們體驗一把「VR 背包客」的滋味,但如果你恰好是個特攝片或者微縮模型沙盤場景的愛好者,那麼 Google Earth VR 依舊可以給你我帶來不錯的觀賞體驗——雖然不夠細緻入微,但作為整體布局的實景資料依舊不乏參考價值。

Q:我們是否可以把 Google Earth VR 視作 VR 導航工具的先驅?我可以在它的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家嗎?

A:關於第一個問題,答案是否定的——考慮到實際應用環境,VR 和基於實景的導航基本可以視作互不相容的矛盾概念,AR 才是這種實用化的導航功能發揮正確功效的平台,這點只要是關注手機 AR 主題 App 的朋友應該都能理解。

至於第二個問題,首先當前階段版本的 Google Earth VR 並沒有檢索輸入框,換言之除了上文中提過的那些可以直接從列表中選取的 3D 化大城市之外,居住在其他地區的朋友想要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家只有不斷旋轉縮放面前的虛擬地球,找准大概位置後逐級放大慢慢檢索一種途徑;另外,由於 Google 地圖的國內地標標註存在漂移現象,想要利用已有的注釋準確找到自己的目標位置可不算容易。

以上圖為例,大家能找到中關村創業大街嗎?

Q:最後,作為結論,我們應該如何看待Google Earth VR?能夠寄予的期望又有哪些?

A:作為 Google 在 Steam 上推出的第二款 VR 應用,Google Earth VR 依舊保持了「非遊戲」的本質,同時依舊在評價方面成績卓著——在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Steam 商店頁面中已有的 400 篇評測 98% 顯示為好評:

而根據 SteamSpy 和 SteamDB 的統計,僅僅不到 48 小時,這款 VR 應用就吸引了 10000 以上的用戶量,且下載安裝後實際體驗的用戶比例至少在也 80% 以上:

所以說,即便是以免費 VR 應用的標準來看,Google Earth VR 的首發表現依舊是可圈可點的。

而在我個人看來,這款應用真正的魅力,恐怕並不僅僅體現在湛藍的 VR 天空下:

看啊,夜空下的艾爾斯巨岩。

如此燦爛的漫天星辰,足以讓身居霧霾重鎮依舊嚮往星空的體驗者為之動容,不是嗎?

正因如此,我相信大多數朋友都會理解我對烏尤尼鹽沼作為 3D 自然場景加入 Google Earth VR 抱有的期待。

除此之外,在目前這個初期版本當中,在常規的自選地點 VR 觀景功能之外,Google Earth VR 還提供了一個名叫「TOURS」的附加功能——我們基本上可以把它想像成可以隨意調整觀察角度的自然紀錄片。雖然目前展現的依舊僅僅是個雛形,但如果 Google 在日後選擇不斷迭代(回想一下 Tilt Brush 的版本更新吧)完善應用,或許有朝一日,我們可以利用這款虛擬現實軟體設計屬於自己的 VR 版《地球脈動》。

至少,我們現在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不是嗎?

專欄原文鏈接:

知乎專欄


謝邀!

這幾天忙著參加高交會,又一次感受到大家對VR的熱情,而在朋友圈裡,Google Earth已經刷了好幾天朋友圈了。雖然是一款應用,但不亞於谷歌上個月發布頭盔的影響力。除了谷歌本身的品牌影響力之外,還有谷歌地球帶來的炫酷體驗。

對於它體驗,前面已經有很多大神寫了很多圖文解讀了,所以這裡就不多說。這的確是一個好玩的應用,當年穀歌地球剛出來的時候,我們就當做一款遊戲來玩,儘管那時候的體驗就是個「球」,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是VR版本的。

也就意味著,谷歌開始嘗試VR+旅遊了。

旅遊被認為是VR最值得切入的方式。尤其是靜態旅遊項目,比如巴黎羅浮宮、埃及金字塔、大英博物館等等靜態旅遊景點,四季的變化都不是很大,因為這些項目大多數是以內景為主的(除了埃及金字塔)。這就意味著,如果這些景點被製作成VR交互內容,只要帶上頭盔,便能瞬間來到英國,感受大英博物館的魅力。

而動態的旅遊景點次之,如果有人用心把該景點一年四季的內容拍下來製作成VR視頻,其體驗也非常豐富,比如八達嶺長城,一年四季都不一樣,如果VR能在這個項目上,呈現四套可切換的VR視頻,那對於永遠去不了長城的人來說,VR可以實現其「好漢夢」。

這些技術目前基本都能解決了,因為在房地產領域,通過VR看房的時候,還可以感受不同時間陽光灑在陽台上的感覺。這一塊VR技術已經完全做得到,那麼用到旅遊上,也基本實現。所以為什麼VR旅遊被認為最值得顛覆的行業。世界太大了,有了VR,想去哪裡玩就去那裡玩,然後在家裡感受完全世界之後,發現某些特別適合細細品味,再飛過去那邊獨家。大大提高了旅遊的質量,從此黃金周等節假日也不再是走過場了。

所以這件事兒,想想還是挺激動的。

因為工作的原因,這段時間我們也在給客戶做VR+旅遊的內容項目。目前國內很多景點都希望做一套VR交互視頻,方便遊客過來遊玩之前,先在展廳感受一番。或者景點比較多的地方,也能通過VR把所有經典過一遍。同時也有助於接待各種嘉賓時候的展示。還有不少知名的考古現場或者博物館,也在積極推動搭建VR還原和展示。

各大的旅遊公司也在積極布局,我看到幾個旅遊巨頭都在布局這一塊,他們前期的方式是做VR旅遊視頻demo,方便遊客在下單之前參考,可以說是一種全新的營銷模式。而真正的VR旅遊線上方式,目前整個行業還處於初始積極探索階段。

想不到Google Earth這麼快就把3D版本的發出來了,真是個讓人激動的好事兒。所以回歸到話題上來,怎麼評價谷歌的這個應用,需要想想裡面的邏輯。

從目前的宣傳視頻來看,的確很震撼,VR版的Google Earth說白了,就是複製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線上地球,這也是我們做VR行業經常會談到的,如果說VR是下一代計算平台,那麼它就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而Google Earth就這樣把一個立體的地球搬到了線上,我記得吳小明老師的那本《VR時代》有談到過「VR之星」這麼一說,這個跟Google Earth非常像。

現在已經算一個旅遊遊戲應用了,帶上VR,我可以玩上一天,因為他已經幫你實現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去那條街就去那條街,那我肯定要去感受一下普羅旺斯的薰衣草和威爾斯的水城的。但不得不說,Google Earth還是這個方向上的一個雛形。目前真正體驗的時候,是遇到很多bug的,因為它受制於谷歌採集車所經過的地方。

上面也有大神說到了,體驗日本東京的時候,走動還是有點機械。這很正常,如果要做到跟真實的地球景點那樣每一步都是自由的,這就意味著我們已經進入了VR時代,也意味著谷歌地球將是全世界最大的旅遊公司,因為一旦5G開通,谷歌地球只需要在裡面提到的經典按照VR直播設備,那麼一切就是實時的3D效果了,想想,上面提到的真正的複製地球,這個時候就呈現在你眼前了。

所以說Google Earth只是一個開始,一個雛形,真正還在後面。地球這麼大,要把所有的立體數據3D化,得花多少時間?多少內存?所以現在這個並不是技術的問題了,而是人力跟投入的問題了。當然,不得不承認,這個初級的VRGoogle Earth,已經很好玩了,至少像模像樣,所以它這幾天刷爆朋友圈,不是沒有道理。

但我以為,未來會更加好玩,隨著VR技術的發展和谷歌的資源投入,未來的Google Earth可能就是一個跟現實一模一樣,能走動能交互的虛擬地球,裡面也能實現虛擬人的生活,那就意味著,一個更加龐大的互聯網世界出現了,而這個世界的締造者,則是谷歌。Google Earth裡面不但有景點,還有商業街,這就等於未來的阿里巴巴;還有娛樂場所,這就等於未來的網路遊戲;同時還有各種社交場合,這就是未來的facebook。所以從誇張的角度,Google Earth其實可以做得很大,但會遇到很多問題。

就算未來不像前面說的那樣,那作為一款純VR旅遊的應用,Google Earth已經很牛逼了,趕緊下載下來玩玩吧。


note:目前Steam國區已經下架,不知道為什麼,希望是暫時的。

實際體驗:非常震撼。從太空軌道到曼哈頓街頭,無縫流暢。真正的上帝視角。程序設定好的一些場景建模(自然、城市等)從鳥瞰視角效果很棒,

當然還有很多問題。基於照片建模技術出來的模型還很粗糙,比如走在曼哈頓的街頭,看到的都是奇形怪狀的模型,只能遠觀不能褻玩。這也就是上面有的答主說買家秀和賣家秀區別的原因。沒錯,現在Google Earth VR還是最適合針對設定好的場景,從鳥瞰角度飛過。另外,物體的比例也有一些問題,哪怕開啟Human Scale,看到的實際建築等也比真實場景小了太多,很多震撼感無法體現出來。

然而這已經是從1到10的問題了。Google Earth VR完成了從0.1到1(從0到0.1是Google Earth的誕生)。

十多年前Google Earth出現的時候,已經給人極大的震撼。雖然只是在電腦顯示器上呈現,然而第一次讓普通人擁有全世界的高精度衛星照片,想去哪裡就去哪裡的自由,讓我想起三體三裡面,進入高維碎塊之後的普通人類已經無法忍受普通三維空間的狹小。

之後Google Earth不斷給自己增加新的內容,從街景照片,圖像識別建模+人工高精度建模的混合,到UGC內容的疊加,等等。足不出戶,我們對世界的了解能力越來越強。

而現在VR的出現,是適合Google Earth的終極形式。

Google Search和Google Earth是我覺得可稱為神跡的兩個產品。一個讓人能夠觸及無窮的信息、一個讓人能夠探索整個地球。人類感嘆自己的渺小,大多是因為自己的認知受到時間和空間尺度的局限。雖然時間還不能倒流,但是空間上的局限正在被一步一步的縮小。每個人都能夠面對整個地球,隨意一點到達想到的地方,瞬間從太空人變成街上行走自由探索。學生看到課本里的尼亞加拉大瀑布亦或是大峽谷,只需戴上眼鏡即可立刻到達現場。倘若李白能夠在Google Earth VR里漫遊,又會寫下什麼樣的詩篇呢?

當然,現在Google Earth VR也還有很多問題,然而這都是肯定可以解決的,隨著技術的進步,解決起來會越來越容易。質變已經完成,剩下的只是花時間和計算能力去解決的量變而已。加上Google在StreetView裡面積累的大量實景全景照片,在一個不遠的將來,我們將具備真正的可以隨意漫步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能力。

作為80後,我們成長在一個信息科技的過渡期,我們仍然有著對童年信息和物質匱乏的記憶。然而對於這個時代出生的孩子們,檢索全球的信息、來到世界每個角落,這一切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世界觀已經改變。科技真正讓普通人擁有了在上一輩人看來幾乎是無限的力量。然而這也會帶來新的挑戰:人之間的差別也會越來越大。如果我們定義人之間的差別是認知到的信息多少,由於大腦認知潛力實際上是巨大的,那麼現在是從可能1到10的區別,變成了1到100的區別。古代的孩子拚命讀書可能也只能讀些四書五經的經典著作,而現在一個努力的個人通過一台手機就能夠擁有超過30年前美國總統的信息獲取能力(是的,他也沒有Google和Google Earth)。

然而我們真的用好這種能力了嗎?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抱著金元寶在討飯吃。

當物質和信息極大豐富之後,真正的不平等,其實來自於人的內心。 細思極恐。


Steam上也在強推,很多微博號也在強推。我17日下載了谷歌地圖,當天晚上玩了1個小時,初入時極其驚艷,谷歌自動帶你去了一些建模優良的地方,但是當我在東京塔在曼哈頓各種耍之後,不如意的卻越來越多。

谷歌地圖最大的問題是建模難度大,絕大多數景點沒有建模,國內限於網路問題載入慢,而且只能遠觀不能近玩。相比很多4K全景風景視頻(有很多,網上抓抓一大把),就是可以自由從不同角度觀看,也可以改變日夜,也可以遠眺。但是近了看還是一個字:假。不信可以近看東京塔和埃菲爾塔,就是手工製品的感覺,至少我等了半天建模載入還是如此。

另外,單純的上帝視角或者奧特曼視角(我居然能想到這個貼切的比喻,哈哈哈哈),其實沒有旅行的樂趣,絕大多數旅行的人是不可能坐著直升飛機遊覽,絕大多數人都是肉身在地,仰望各種塔各種門各種樓。在Google Earth里可以有地面視角,但是周圍的樹、車、路慘不忍睹。

之前有些回答的人看了Google Earth就興奮成這個樣了,微博里許多人也興奮無比,殊不知谷歌最大的寶庫其實是街景。

關於街景應用,我孜孜不倦地推薦了3、4個月了,無奈人微言輕。玩過了Google Earth之後我依然堅持我的觀點:VR和街景才是絕配。這才是現階段真正顛覆式的旅行。

街景應用是完整的全景照片,完全是站在人的角度可以觀察四周,可以看到埃菲爾鐵塔上每一根鋼材,可以看到街邊招牌上每一個字,可以遊覽各種博物館,可以行走在山間小路,也可以欣賞田園風光。當我有一次無意間沿著一條義大利邊緣某山區小道前行,突然來到三面環山一面大湖的電影中才有的地方,那種驚喜的感覺無與倫比,這才是旅行。當我重訪之前旅行過的地方,可以重溫當初旅行時的點滴。

谷歌街景圖片清晰度極高,畫面清晰度遠超4K全景視頻的表現,是現今最佳的旅行類應用。同時還有大量第三方提供的全景照片(比如海底,比如北極光,比如街邊小店內裝,比如某些偏遠異域小鎮),海量的內容隨時帶給人驚喜。這才是真正的VR殺手級應用,這才是可以玩幾百小時都不覺得膩的VR殺手級應用。

谷歌街景暫時沒有官方VR版,是第三方開發的,最初叫做StreetView VR,之後可能版權原因改名叫做VisoPlaces。默認支持Oculus,通過Revive可以支持Vive。

轉帖一下我之前寫的,刪除了如何安裝等信息,下載地址安裝說明見完整的原文,傳送門:https://zhuanlan.zhihu.com/p/23753235

——————————————

軟體啟動

軟體啟動後會隨機停留在某個地方

基礎菜單和收藏夾

收藏夾默認提供了許多地點精選(22頁),足夠你看一整天了。

如果自己隨意訪問到某個位置,可以點菜單下面的+號添加到自己的收藏夾。

來來來,看看隨機訪問的,全部都是全景圖片喲

海底

A380

聖史蒂芬大教堂

伊斯坦布爾玩偶博物館

小經驗

*善用收藏夾,否則下次還想去找起來很辛苦

*在設置里可以設置清晰度,一到四檔可以調節,或者找一些大城市的,老圖片有些很模糊。

*設置里有一項可以打開歷史模式,在一些場地可切換你要看几几年的街景圖,你可以看到某個地方的歷史變遷,比如我試過秋葉原地鐵站出來的地方,看10年來的變化

*地圖上藍色點是單張全景圖,黃色點是一組可移動全景圖。優先看黃色點圖,大部分圖片很精美,身臨其境。例如韓國有很多小店都會拍自家店的全景照來吸引客人(景福宮東邊有很多),如下圖

*中國大陸沒有街景,基本上只有藍點全景圖。

*但是,中國大陸有很多博物館藝術場館都有拍攝極其密集的「街景」,在地圖上找連續藍色聚集線即可。例如上海的龍美術館,北京今日美術館,蘇州、杭州等地都可以找到。如下圖,龍美術館每個照片前都可以駐足。

最後,隨手貼幾張日本的

街景應用真心是窮人的極品應用,肉身不用翻牆就可以游遍世界。在此之後我還逛了巴黎大皇宮、尼斯湖、南非勞賓島監獄(關了曼德拉20年,現在已是旅行景點)。

非常希望騰訊或百度能推出類似國內的街景應用,用VR看真心很爽很爽。也期待Google官方推出街景應用,善莫大焉。


試了一下,目瞪狗呆,史上最好vr應用程序,沒有之一,沒有之一,沒有之一

關於答案中有人說移動時視角會變窄,其實這只是為了減緩帶寬和數據載入壓力的小優化

Google Earth中圖像和3D數據來自於一種叫做photogrammetry的技術:

Photogrammetry - Wikipedia

圖像來源一種是高分衛星圖片去除雲層後的,大地型、自然景觀多用這個技術

圖像來源另一種是無人機拍攝的,城市的建築物多用這個技術

商用衛星圖片三維重構解析度可到0.5m甚至更高

無人機的三維重構可以彌補衛星圖片無法拍到側面並提高解析度

我佩服google的豪...photogrammetry開銷極大,別說無人機要飛這麼多地方,拍幾十上百萬張照片,後期處理估計也得上萬台伺服器的計算中心跑個大半年.....這些數據生成後也無比巨大,還需要多種數據源融合...做成LOD pyramid data 根據用戶請求隨時取出來傳給用戶,而這一切都是免費的...

當然Google earth已經這麼幹了10年了,Google 在GIS上的積累已經無人能及,跪舔之。


這玩意在未來會被寫進教科書或拍進紀錄片。

5年後再看這條答案。


感覺自己是一隻哥斯拉。怕踩到人。至於說其它意義什麼的,單獨寫了篇文章 知乎專欄。我相信不用多想,就是個炫技的大玩具 ...


大家都說了很多,我就不展開了。

實際上,這個技術本身沒有太大的突破,不過在體驗上就做得很到位。

換句話說,GOOGLE對於VR得理解,比很多加家要更加深入。

就是這個感覺。

對比之前得TILE BRUSH,就能夠有這種感覺。


灰常好玩兒!


知乎不能上傳 gif,想看動圖的請戳 87870 原文鏈接:谷歌又發力了 最強應用《谷歌地球VR》免費來襲

谷歌公司發布了「Google Earth VR」,開始筆者覺得這就是一款地圖軟體,並沒有什麼意思,然而體驗了一下之後,實在是不得不感慨一下,谷歌還是走在了 VR 行業的前頭。

有趣的部分

完美的地圖,完美的操作,完美的視角

不滿的部分

需要立體機動裝置,現在地圖不全

給我一台 VR,我能撬起地球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筆者就知道了一個叫「谷歌地圖」的軟體,一直能聽到它的傳說,卻從未真正的見過它,因為想要見到它就需要梯子,我們都生活在瑪麗亞牆內,瑪麗亞牆高 50m,所以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根本就不可能越過去,直到我長大了,加入調查兵團有了立體機動裝置以後,我才發現了原來外面的天這麼藍,海這麼廣闊,也終於進入了「谷歌地圖」這款神器軟體。

說起「谷歌地圖」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哪怕根本沒有使用過這款軟體,但是名字一定是耳熟能詳了,我們可以通過這款軟體觀看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 3D 模型,聽上去就知道他有多麼強大了。

為什麼提起「谷歌地圖」呢?因為今天,谷歌公司發布了「Google Earth VR」也就是「谷歌地球」VR 版,開始筆者覺得這就是一款地圖軟體,並沒有什麼意思,然而體驗了一下之後,實在是不得不感慨一下,谷歌還是走在了 VR 行業的前頭。

不只是地圖

如果你只認為「Google Earth VR」是一款地圖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要讓筆者說的話,「Google Earth VR」更像是一款旅遊軟體。首先「Google Earth VR」有幾個內置的視頻,算是一個功能介紹吧,視頻中你就可以真切的感受到這款軟體的強大了。

相比於「珠峰VR」或者是「The Lab」里那個風景的真實場景還原來說,「Google Earth VR」採用的是另外一種視角,在「Google Earth VR」裡面,感覺你就像一個巨人出現在遊戲裡面,俯視著這個城市,當你低頭看到剛剛到你腰間的自由女神像的時候,你會是什麼感覺呢?

地圖的精細

其實說實在的,現在哪個地圖都有很多功能,像什麼 3D 地圖、什麼全景地圖、還有 2.5D 地圖,都能夠讓你很好的找到你想要去的位置以及怎麼去。那麼這款殺手級應用的推出,可以宣告同類 VR 應用的死亡,超清晰的畫質讓你身臨其境,以後 VR 旅遊絕對不是夢。

不過現在「Google Earth VR」裡面並不是整個地球的地圖,只有內置的 10 多個城市,有點可惜,不過相信以後谷歌肯定還是會更新的,早點把全球地圖做全了,讓我們感受的更加真切。

操作手感和時間

「Google Earth VR」的操作和谷歌地圖一樣,非常方便,還增加了一種地球儀視角,非常有趣。當你要移動位置的時候,可視範圍會縮小很多,據說這是為了防止眩暈,但是可視範圍小很多確實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可以增加一個開關此選項的設置就好了。

另外不得不說,白天和黑夜的變化確實是非常出彩,玩家只需要把你的手柄指向太陽,然後滑動,你所在的城市就會按著太陽不同位置時間變化而變化,所以,從日出到日落,「Google Earth VR」能讓你欣賞到這個城市的全部風景。

不足與改進

其實筆者覺得已經沒有什麼不足了,儘快把全世界的地圖都做出來就更好了,還有畫面放大的尺寸,能不能再大點,就是地圖再細緻點,那就更爽了。

最後說兩句

首先「Google Earth VR」很強大,很完美,讓你能夠對地圖有一個全新的體驗,不論是不同時間的景色還是不同視角都是很吸引人的,地圖做的也很細緻。唯一遺憾的一點就是需要立體機動裝置才能使用,你懂的。


跑個題……

一看見這個題目,我就想起今天早上過馬路的時候,對面就是一台頂著大大的攝像機的google maps車,估計是更新街景用的吧……泥煤啊別拍我啊啊啊!我不要上谷歌地圖啊啊啊啊!


谷歌在努力的改變這個世界的同時,百度也在努力地給我送著外賣


大陸用不了,暫時沒辦法評價


昨天費了九龍二虎之力裝成功了,然後玩了大半天。體驗非常好,很震撼!可以戳這裡看我今天寫的體驗文章:知乎專欄 跟Google Earth VR環遊世界

1. 首先要感謝google積累了這麼多年的數據,又花了這麼多的時間、金錢和人力,做出一個VR版的地球,讓人對地球從另一個角度有了新的認識;又一次讓人讚歎,google是一家偉大的公司!

2. 雖然之前看到這個問題下有各種說視角不好,清晰度不夠,但實際已經很令人滿意了! 要考慮到Vive本身畫質就還有提升空間,這麼大的運算量,還有客戶終端運行的限制,當前的這個畫質已經相當出色; 而目前的這個視角,卻恰恰提供了一種「上帝視角」的獨特體驗,非常有趣;而且在美國等城市的清晰度是非常高的,並不像前面說的那樣,只是一塊石頭的感覺,可以看到地面上停放的車和車窗細節,只差車牌號了。

3. 它讓VR旅遊一下子往前邁了一大步,把各種想像變成了可能。足不出戶,你可以在短時間內環遊世界,可以故地重遊,可以去探索有趣的地標,如麥田怪圈,Trump大廈,甚至通過VR浮游於地球之外,這本身就是一個飛躍。

總之,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應用,對我來說玩上幾個月應該沒有問題。如果有條件,建議都去體驗一下。


關於視點移動時視角變窄的「問題」,我來解釋一下。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精妙的設計,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避免眩暈。至於其他答案中說的減少傳輸帶寬之類考慮,如果有也只是副產品而已。今年的計算機圖形大會SIGGRAPH 2016里Google Earth VR 的技術主管Dominik K?ser專門介紹了這個設計的研發過程。視頻見此(可能需翻牆):

簡單解釋一下原理:做過VR開發的人都知道,VR世界裡面避免眩暈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眩暈主要來源於人的耳前庭和視覺系統感受到的方位和加速度不匹配。這兩個問題下面已經有很好的解釋了:

為什麼VR遊戲玩完後會頭暈、噁心? - 醫學 - 知乎

關於如何消除VR設備的給用戶帶來的眩暈感? - 互聯網 - 知乎

我自己實驗VR程序的時候,帶著頭顯時主動移動沒感覺,但是一旦場景有不隨身體運動的連續變化(哪怕是自己用滑鼠拖拽場景),立即會感受到嚴重的暈眩。所以我一開始看到Google Earth VR宣傳片,第一感覺就是,卧槽這麼在城市裡面飛,不得分分鐘暈到吐膽汁...

為了避免眩暈,主流VR遊戲里的解決方案是teleport(轉移),就是當玩家需要被移動到場景另外一個地方的時候,遊戲畫面短暫變黑,然後在恢復之後玩家就已經挪到一個新的位置了。這樣做避免了玩家感受到「被」移動時視覺上的方位和加速度變化,也就基本杜絕了眩暈的問題。

那麼為什麼Google Earth VR沒有用到這種交互方式呢?Google的解釋是說,在Earth這種模型下,用戶在模型中飛通常會伴隨著模型尺度的變化。比如前一秒視點還在地面附近,後一秒就升到空中飛行,所有物體都變小了很多,再過幾秒視點又落到一個山頭上。如果用teleport實現這個過程,失去了飛行時快速移動的爽感不說,最終位置和尺度的變化會讓用戶非常的困惑。用戶一開始會覺得,為什麼前一秒在遠處看到的高山突然不見了,周圍的所有東西變小了很多倍也都一下子認不出了。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用戶才慢慢適應這個尺度,也才覺悟到,原來自己已經被放在了山尖上。這樣的體驗對用戶是很不友好的,尤其是對熟悉Google Earth PC或者移動版的用戶來說更是如此。Earth VR的團隊也嘗試過其他的一些交互方式,比如嚴格控制飛行的路線和角度,以及分階段轉移的方法,效果都不理想。用戶要麼覺得還是有眩暈,要麼就是覺得視點變化次數太多,看著很累,也不好玩。

Google最終採用的交互方式,也就是這種縮減視角的效果被他們稱作tunnel vision(管狀視覺,這個詞通常是用來描述一種視覺系統病變的)。上圖一張:

這是用戶在「飛行」過程中渲染效果的截圖。用戶看到的效果還是場景在連續移動,只是場景渲染被集中在了畫面中心的視錐裡面。這個效果的關鍵不在縮小了視角,而是在場景淡出的周圍這一片網格上——這個網格在用戶飛行過程中是不動的!按照Google的說法,這片網格被嚴格限定在用戶所在真實世界的地面上,也就給了用戶一個很重要的視覺暗示(visual cue),就是自己實際上是沒有在動的,只是眼前這一片圓形「電視」里的場景發生了移動。換句話說,這片網格給了用戶一個很舒服的參考系,保證了耳前庭和視覺系統感受到的方位和加速度是一致的。在用戶「飛行」結束了之後,網格就會淡出,世界場景會恢復渲染到整個可視範圍,用戶也就可以自己通過物理運動來感受這一片「真實」世界了。

Google在SIGGRAPH給的講座裡面自己也承認,這種交互方式也只是一種妥協,並不是最優的體驗,只是他們能找到的適合大部分用戶的做法。在講座裡面他們給了一個現有方案(solution space)的圖示:

左下角是真正的飛行模式,會造成眩暈和噁心。右下角是轉移(teleport),會造成用戶位置感知能力的喪失。最上面是這種管狀視覺的最終方案,會造成一定的VR沉浸感(immersion)喪失,但是也是目前最能被用戶接受的方式了。

最後簡單說一下我對Google Earth VR的評價:這是我目前覺得最耐玩的VR應用,帶上就不想摘了。答主在加州灣區,公司和Google Earth 伺服器的連接速率不錯,場景讀取速度很快,基本上沒有什麼延遲。關鍵是,不論是在VR里體驗名山大川旅遊景點,還是大小城市樓房交通,都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視角。模型質量當然不能和遊戲相比,但是作為計算機視覺重建的模型,質量已經是相當相當的不錯了,特別是在大城市以及矽谷這種有可能被Google優化過的地方,大小建築的精度都很好,在VR頭顯裡面的觀看體驗相當不錯。個人非常看好這個App。


效果很坑爹,再也不相信谷歌的宣傳視頻了。


這貨效果實在是感人!!高空俯視可以感受到地形的走勢,低空可以感受到人類城市文明的奇蹟,湊近了細細體會各棟建築的細節。當我痴呆地看了曼哈頓足足半小時後,當時就感覺這不就是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嗎?(哆啦A夢用立體相機為大雄建造私人小鎮)

低空俯瞰整個曼哈頓,感覺和在飛機上看並無太大區別,真的!幾乎無區別,你能感覺到中央公園綠地的高低起伏,逼真的建築光影(太陽位置還可自己隨意控制,日出日落的效果非常棒!)...只可惜...城市是死的,除了光影就沒有其他變化了。

一句話概括:一個地球般大的精密立體沙盤...部分地區細節感人(某些地區只有平面貼圖...)!類似我這種超喜愛模型的人,已然沉迷....

最後...現在中國地區的Steam賬號已經無法下載該應用了,小夥伴們可以另外創建一個國外賬號進行使用,反正免費滴~


很震撼,有星空的時候我表示我的身體有點發虛…

去了金門大橋、英國國會、大眼睛泉,當然是必須掛vpn,載入速度馬馬虎虎,效果還行。

更加期待星空版本(可能身體會更虛…

目前來說Vive在steam上最有逼格的東西


今天體驗了大概半個小時. 簡單的一些想法如下:

1. 操作上基本2分鐘就能順手了, 但是強烈想要一個一鍵抵達並放大的功能

2. 模型的精度目前來說只可遠觀, 但是可以預見這裡面巨大的potential, 尤其是商業上的

3. 我已經可以想得到如下這個場景發生在課堂里了"現在同學們往金門大橋的左邊看, 那裡就是太平洋, 好了, 現在帶大家去看看vegas的特朗普大廈"

4. 我大天朝果然不在earth上, 東方明珠軟趴趴的樣子真是痿到爆

5. Oculus果然是邪路, 只有Steam才能救世人


今天有幸在研究室里使用了這款軟體 Google Earth VR。我總結下來這款軟體帶給我的關鍵詞是 :

感動

我在裡面整整呆了1個小時。漫遊了我闊別2年的母校普渡大學。藉助VR和軟體強大的3D場景渲染的力量。我能很直觀的看到我住過的宿舍Hawkins,Hillenbrand。我平時去吃飯的那些餐館要開過的那些街道。當你在一個地方停留久一些之後。軟體會把這個場景裡面的建築物和景色渲染的十分清晰。這就讓你的臨場感和沉浸感更強了。

但是由於是小上帝視角,所以我總感覺自己是個奧特曼。。。(笑。

之後我又拜訪了紐約的曼哈頓島。亞利桑那州的馬蹄灣。這裡尤其要說下馬蹄灣。當你把位置設定的足夠好的時候。你所看到的景色藉助3D和景深的力量。會讓你完完全全想起你在馬蹄灣上所看到的風景! 我當時眼淚差點下來了。

軟體本身設定的一些tour都相當的不錯。配上合適的音樂和場景音效。很有世界環遊的感覺。

此外,還有一個地方我很推薦。那就是珠穆朗瑪峰。我覺得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不是藉助VR,你很難知道站在世界之巔的頂上所看到的景色是什麼樣的吧。。(笑。

時間不多。文筆一般。下次再體驗了的話想到什麼再在這裡追加一下。

PS:最後,當然了。我一定會最先選擇回自己的家鄉帝都看看。

可惜,一切都是平的 = =||| 該死的天朝為啥要屏蔽谷歌。。哎


推薦閱讀:

長城是唯一可以在太空看見的人造建築物嗎,我為什麼在Google Earth上找不到?

TAG:GoogleEarth | 谷歌Google | 虛擬現實V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