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要怎麼做才能像清朝變民國那樣避免被完全肢解?

腦洞,感覺把奧斯曼土耳其類比清朝,要怎麼做才能保持國家大體不變,類比於中國失去外蒙,頂多埃及和沙特獨立,其他依舊在奧斯曼土耳其手裡?

如題。


不參加一戰還可以續上幾年。

提及奧斯曼如何加入一戰,有一種流傳甚廣但不準確的認識就是因為海軍大臣丘吉爾沒收了奧斯曼訂的船,把奧斯曼逼入同盟國云云,然後把丘吉爾批判一番。

那麼海峽問題的最大相關方俄國在這個問題上是什麼態度呢?俄國是強烈反對英國交付兩艘戰艦的,俄國駐英大使和外長至少兩次敦促英國不要交船。俄國和英國是不知道拒絕交船可能會導致奧斯曼傾向德國嗎?恰恰是奧斯曼的親德行為導致了英國作出不交船的判斷,而不是相反。

戰前奧斯曼的外交方針只有一個,就是諂媚列強以求保證生存。

如果奧斯曼保持中立,它很難相信勝利者在歐洲均勢被破壞後會克制住瓜分自己的慾望(當然如果戰敗下場就更慘不忍睹了)。畢竟所有列強都有前科,6年前德國支持奧匈吞併了法律上仍是奧斯曼領土的波斯尼亞;3年前列強中最弱的義大利也能從奧斯曼身上撕下一塊肉;而僅僅1年前,巴爾幹戰爭中在俄國的支持下巴爾幹諸國幾乎奪去奧斯曼的全部歐洲領土,而英國的調停方式居然是讓奧斯曼認栽並把君士坦丁堡國際化。

本來奧匈對奧斯曼的歐洲領土也是很感興趣,維也納的巴爾幹政策就是打通到愛琴海的通路。不過因為俄國陣營在巴爾幹戰爭的大獲全勝,奧匈和奧斯曼被俄國的勢力範圍隔開。奧斯曼的威脅主要來自俄國一個方向。

在可能發生的歐洲大戰中,奧斯曼的唯一目標就是避免自己任人宰割。為此奧斯曼一直試圖尋求一個長期保護者,1914年早些時候,奧斯曼希望跟德國結盟,但德國不感興趣。塔拉特·帕夏甚至試圖跟俄國結盟但沒有結果。

在這樣的憂慮下,七月危機中奧斯曼向所有列強都提出要求保障獨立,並希望吞併此前被希臘收復的愛琴海島嶼。法國說必須得到俄國的首肯。德國認為奧斯曼沒有價值。奧匈倒是在7月中旬的時候慫恿德國和奧斯曼達成同盟,但包括駐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和軍事顧問在內的德國精英普遍認為奧斯曼只是累贅,軍隊不堪一擊。德國僅僅願意在危機期間保障奧斯曼的獨立,奧斯曼卻不會接受短期同盟,因為這樣一來危機一結束它就要獨自面對英法俄的憤怒的。

只有俄國願意提供獨立保障,條件是允許俄國在奧斯曼設立一塊保護領。也許是因為根深蒂固的恐俄情緒,奧斯曼並沒有接受 。無論如何在俄國看來,奧斯曼拒絕自己獨立保障是很可疑的,可能得到了德國的撐腰。因此俄國敦促英國不要向奧斯曼交船。

到了7月28日奧匈向塞爾維亞宣戰。德國終於意識到歐洲大戰是不可避免的,立即指示駐土大使凡根海姆和奧斯曼進行談判。同日丘吉爾決定暫緩交船。這時候丘吉爾還不打算沒收兩艘戰艦,而僅僅是打算在戰後才交付,或賠償違約金作為替代。

我們整理一下時間線,就能理解兩艘戰艦對奧斯曼倒向德國其實意義不大。

7月22日,恩維爾·帕夏和大維齊爾分別向德奧駐君士坦丁堡大使尋求獨立保障。德國沒有同意;

7月23日,奧匈向塞爾維亞下達最後通牒;

7月28日,奧匈對塞宣戰,俄國開始總動員。德土開始結盟談判。英國通知奧斯曼遲延交付戰艦;

7月30日,俄國外長重申,要求英國不要交付兩艘戰艦;

8月1日,德國對俄宣戰。英國通知奧斯曼兩艘戰艦被限制離境;

8月2日,德土密約在下午4點正式簽署,奧斯曼帝國承諾對俄宣戰。同日奧斯曼開始總動員;

8月3日,英國通知奧斯曼,兩艘戰艦被正式徵收;

8月6日,奧匈對俄宣戰;

8月10日,戈本號和布雷斯勞號抵達君士坦丁堡;

9月25日,奧斯曼動員完畢;

9月28日,奧斯曼關閉博斯普魯斯海峽;

10月28日,戈本號和布雷斯勞號炮擊塞瓦斯托波爾;

11月1日,帝俄向奧斯曼宣戰;

11月5日,英法向奧斯曼宣戰。

英國作出不交船的決定最早也要到8月1日,之前僅僅是延期。倫敦的電報也是同日抵達君士坦丁堡,此時奧斯曼議會才第一次開會就此事進行討論。不過這個時候恩維爾·帕夏已經在和德國大使私相授受了。到了第2天下午,大維齊爾就和德國簽署了反俄密約,承諾對俄宣戰。

24小時不到的時間裡奧斯曼的外交就能大逆轉嗎?這當然是恩維爾·帕夏長期散布德國無敵論,營造親德氛圍的成果。不過對俄宣戰這麼激進的承諾完全是恩維爾·帕夏獨斷的產物,大維齊爾賽義德·哈利姆·帕夏其實只是想要一個保護者,並不想捲入歐戰。所以恩維爾·帕夏在密約的奧斯曼土耳其語版里玩了一個文字遊戲,表示只有德國根據德奧同盟對俄宣戰,奧斯曼才會對俄宣戰,但是由於德國早於奧匈向俄國宣戰,所以這條對奧斯曼不適用云云,簡直是自我催眠。傑馬爾·帕夏和其他高官甚至在密約簽署之後才得知此事,此時恩維爾·帕夏表示大維齊爾已經簽字,所以同盟已經是既成事實了。

當恩維爾·帕夏批准戈本號和布雷斯勞號駛入君士坦丁堡時,奧斯曼已經破壞了海峽原則。為此恩維爾·帕夏要求戈本號和布雷斯勞號加入奧斯曼海軍以避免海峽的外國軍事存在。有趣的是恩維爾·帕夏之後選擇跟俄國談判,討論重新劃分巴爾幹,但極有可能僅僅是為完成動員拖延時間,當完成動員之後奧斯曼隨即關閉了海峽。德艦炮擊塞瓦斯托波爾要到1個月後,炮擊事件後大維齊爾還以辭職要挾恩維爾·帕夏馬上向協約國和談,然而已經太遲了。

奧斯曼捲入一戰就完全是恩維爾·帕夏這個德棍上躥下跳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1日恩維爾·帕夏已經知道兩艘船很可能不會被交付後,他向凡根海姆表示,如果英國人最終還是把兩艘船交給奧斯曼,奧斯曼會把他們交給德國海軍。

這樣丘吉爾也不用等到加里波利,估計立馬就下台了。

協約國如何對待一個中立的奧斯曼我們無從得知,列強會允許奧斯曼索取希臘的希俄斯也說不定。俄國對君士坦丁堡的慾望舉世皆知,不過英法也未必允許俄國吞併君士坦丁堡。奧斯曼在德國人的幫助下,破譯了俄駐君士坦丁堡大使向聖彼得堡的報告,大使的建議是有歧義的:「在俄國準備好踏上君士坦丁堡前,應確保君士坦丁堡的中立。」我傾向認為俄國至少在短期內不打算破壞奧斯曼的中立,但奧斯曼顯然往壞處去想了。

然而就算成功站隊,奧斯曼又何去何從?奧斯曼能活到20世紀離不開列強的續命,代價是幾乎成為半殖民地的國家。列強勢力在各處圈佔保護領,擁有各種貿易特權和治外法權,而奧斯曼的本土工業反被打壓。財政靠外國債權人吊著。列強繼續要求奧斯曼執行《亞美尼亞改革計劃》。亞美尼亞人和希臘人的民族情緒繼續高漲,可能進一步被威爾遜煽動。阿拉伯人對土青黨也很不滿,覺醒的阿拉伯人認為朝廷在搞民族壓迫,保守點的阿拉伯人認為朝廷在瀆神。

這就是缺少一個多數民族的滿清,而且未來會發現石油。


只有一個方法:穆罕默德二世進城後帶頭說希臘語,奧斯曼軍事集團從上到下改說希臘語做羅馬人。

奧斯曼真正的基本盤和後期的東羅馬是完全一致的,對帝國最重要的少數民族是那些基督教民族。關鍵不是團結後來才被征服、在帝國的邊緣地區生活的阿拉伯人,而是把巴爾幹與小亞細亞徹底坐穩。

然後如今的歷史大抵就是:中古以來,我們國家的歷史經歷了科穆寧朝、十字軍亂羅馬、巴列奧略朝、奧斯曼朝、新羅馬共和國(霧)

希臘族和突厥族憤青網上每天頻繁撕逼,然而線下大多數人根本不在乎這些。想想就很美好呢。


不參加一戰,不參加一戰,不參加一戰!

其實奧斯曼帝國走到最後不管怎麼樣都是藥丸的。能夠一直拖到20世紀已經是運氣好,還有就是英法不能坐視俄國吞併奧斯曼帝國,擁有土耳其海峽,一家獨大,不然奧斯曼帝國早就在沙俄的打擊下崩潰了。還有題主提到的埃及早就不歸奧斯曼蘇丹管轄了。19世紀初的時候,奧斯曼帝國派往埃及的帕夏 穆罕默德阿里,大家在高中歷史書上見過。這個阿里不僅僅自己獲得了埃及的事實性獨立,還一直打到了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要是能繼續下去幾乎要征服伊斯坦布爾。後來埃及在80年代落入英國的勢力範圍,只不過名義上歸奧斯曼。 巴爾幹半島獨立運動的浪潮在一戰前就已經風起雲湧,一個接一個的獨立。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國的聯軍還把奧斯曼打個半死。連近代戰爭史上的逗比義大利都在意土戰爭中從奧斯曼帝國那把利比亞(當時還叫的黎波里塔尼亞)搶了去。所以你看奧斯曼帝國到最後是個人盡可欺的角色,偏偏自己還要作死,搞極端民族主義,煽動什麼突厥民族精神之類的東西,蘇丹還自以為是個伊斯蘭世界領袖,要發動對西方的聖戰,不自量力至此,滅亡只是早晚的事。

以上吐槽,大家隨便看看就好 平心而論,奧斯曼帝國晚期是個死局,如果它是個單民族國家還好,宣傳民族主義,自強民主等等近代思想估計還會順利一些,偏偏它是個多民族的帝國,境內民族矛盾在晚期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所以帝國不管怎麼改革,似乎都會面對非常大的阻力。奧斯曼帝國一直到近代,宗教民族政策都比較寬容,在米勒特製度下,帝國給每個宗教群體都劃分出獨立的社群,社群內部實行自治管理。在民族主義思想未傳入之前,帝國各民族之間並無太大矛盾。基督教和猶太教群眾在帝國雖說是二等公民,限制進入政府高層,但其實這種理論上的規定並未阻止他們通過經商積累大量社會財富,換得社會上層地位。總之,無論是希臘人,猶太人,還是亞美尼亞人,在帝國體制運轉正常時,是沒有遭到迫害的。

然後帝國晚期節節敗退,先是不斷被俄國吊打,俄土戰爭一共打了11次(包括一戰),土耳其只贏了兩場,其中克里米亞戰爭還是英法聯軍幫著打贏的。希臘獨立戰爭,塞爾維亞起義,保加利亞的四月起義和最終獨立都使帝國深受打擊,其民族宗教政策愈發極端。尤其是在巴爾幹戰爭後,穆斯林被大批趕出巴爾幹,流亡到安納托利亞半島,這些穆斯林「難民」心懷怨恨,對基督徒充滿偏見,渴望復仇,在後來的亞美尼亞大屠殺過程中,這些人就是主要的劊子手。包括一戰期間奧斯曼帝國對境內基督教希臘人和亞述人進行的大規模迫害,也少不了他們。帝國晚期,宗教和民族矛盾實在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以至於不管怎麼改革,都起不到什麼實質效果。更不用說 青年土耳其黨 本身就是一個鼓吹泛突厥主義,不切實際地夢想要建立大突厥帝國的瘋狂政權。這個時候奧斯曼帝國還不如讓一個保守的蘇丹專制,避開歐洲大戰的浪潮,先集中精力處理好內部問題,借英法和德奧拚命之機,自己在一旁煽風點火,讓兩邊都求著自己,搶著給援助。最後在戰爭末期再順勢加入勝利的一方,這樣多少也能推遲一下崩潰的時間,給帝國留一點最後的尊嚴。。。

不過對於又狂妄自大又裝逼作死的土耳其民族而言,他們是怎麼也不會做這種選擇的(攤手)


不存在的

只要奧斯曼存在,那麼它就是與自己國內受教育程度最高,掌控社會經濟的族群(基督徒)相敵對的,而且只要奧斯曼存在,這個族群的利益就是與奧斯曼最危險的敵人(沙俄)相一致的。

出路也不是完全沒有,但是時間太緊迫,改變得太慢,而外部環境太惡劣,大英攪屎棍也和自己的利益相抵觸,所以走向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國已經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結局了,還是知足吧

而且大清的情況還是比奧斯曼好得多的,大清最好的區域或者說列強可能看得上的地方基本上就是漢地十八省了,在這點上漢族和滿族的利益是一致的;另外,大清對地方的控制比奧斯曼強太多……尤其是在二者都接受近代化改革之前


1.率領全體奧斯曼百姓認個爹,學名「民族認同」。

學學庫爾德人親善大使埃爾多安,爹說認就認,一認一打多。

我大清雖然被折騰到京城丟兩次賠款十幾億,不管滿漢,好歹都認同自己是「中國」。皇帝跑路也是去承德、去西安不是回撫順打獵去。滿漢團結一心外抗列強(雖然還是被摩擦)內平「亂黨」(太平天國、捻軍、回亂、小刀會等等),才把大清續到了1911。

2.管好邊疆。奧斯曼對邊疆行省的控制,不如大清對疆藏的控制,更別說蒙古了。平了阿古柏以後,新疆馬上設省加強控制。

3.不參加一戰。到時候列強下刀子也不至於那麼狠(一戰戰敗後,如果沒有土耳其獨立戰爭,土耳其可能連老家都保不住了)。

不過以列強的胃口,奧斯曼就算是有腦子想出這些辦法,估計也沒命實施……


你們要有一個概念,我大清再搓那也是分和誰比較。

清朝是中國專制壓迫的最高峰,啥意思?一方面說明清王朝的落後,另一方面也說明清王朝的反動。

反動,從某種角度也意味著鎮壓能力。

清朝晚期接連鎮壓多場起義,和以往的封建王朝對比,清朝一方面被列強按著打,另一方面居然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鎮壓各路造反起義軍。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

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

1853年,捻軍起義

1853年,上海小刀會起義

1854年,廣東洪兵起義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2年,陝甘回亂

1883年,中法戰爭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

1900年,義和團運動

雖然經過了多次內戰、外戰,但清朝在法理上還維持了國家和各民族在名義上的團結,從清朝到民國也維持了這個名義上的團結(雖然民國丟了喀爾喀蒙古),直到新中國有能力真正統一全國。

奧斯曼土耳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首先,你不能說奧斯曼軍事力量比清朝弱,畢竟英俄兩大列強伺候你一個,奧斯曼土耳其居然還扛下來了。

但是,奧斯曼土耳其的鎮壓能力肯定是不如清朝的。

請注意的是,奧斯曼帝國即便是不參加一戰也避免不了被肢解的命運。

肢解奧斯曼是一個從一戰前開始到一戰後完成的過程,參加一戰只不過顯得這種肢解變得正當了一些。

1829年,希臘獨立戰爭

1830年,法國佔領阿爾及利亞

1875年,塞爾維亞、黑山、瓦拉幾亞及摩爾多瓦宣布獨立。

1878年,第十次俄土戰爭,正式確立了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黑山及保加利亞的獨立,英國接管塞普勒斯。

1882年,英軍佔據埃及、蘇丹

1911年,意土戰爭,義大利得到了北非的的黎波里及昔蘭尼加。

1912年,巴爾幹戰爭,失去除色雷斯外所有歐洲領土。

也就是,到了一戰爆發前,奧斯曼還剩下什麼呢?東色雷斯和安納托利亞和勉強維持在黎凡特、阿拉伯、美索不達米亞三部分的統治。

準確的說,黎凡特、阿拉伯、美索不達米亞在一戰前已經是英法滲透的半殖民地地區了。

1916年的阿拉伯起義以後,奧斯曼土耳其已經不能維持這三地的統治。

然後我們看一戰結束,奧斯曼土耳其還能穩固統治的地方有哪裡呢。。。好像就是今天土耳其這麼大一片地方了。

按照巴黎和會系列條約中的《色佛爾條約》,土耳其被肢解的更慘。

這種條約怎麼能認呢?最後打了一場土耳其獨立戰爭,然後簽了《洛桑和約》確立了今天土耳其的國界。

說明一個真理:戰場上得不到的,條約上不可能得到。

對比奧斯曼土耳其和清朝兩國,我們可以發現土耳其被肢解和清朝不被肢解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三點:

1、民族國家問題

民族國家問題是土耳其被肢解的主要原因,請注意,所有近代國家都是民族國家,民族即國家。

即使是中國、印度這種多民族國家也有中華民族、印度人這種【國族】的概念,但奧斯曼沒有,奧斯曼沒有【國族】。

土耳其人是什麼民族?

這個問題你在奧斯曼帝國是無法回答的,既不存在一個稱自己為土耳其人的民族,也不存在一個統治奧斯曼的民族。

圖蘭主義這種流毒要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開始泛濫,最後成了土耳其人找爹的源動力。

畢竟,過去沒有土耳其人,現在有土耳其人,所以要為土耳其人找爹。

另一方面,奧斯曼境內的各民族,尤其是基督教民族受到西歐民族主義影響,不斷反抗土耳其人的統治,最後成功獨立。

雖然清朝的統治民族是滿族,但清朝的統治階級(官僚)是滿漢和其它民族都有的,這方面民族壓迫的矛盾主要體現在滿漢民族中。和元朝相比,這種民族矛盾是比較緩和的。

也就是說,清朝的內部鬥爭,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民族矛盾是次要方面。

2、不穩固的統治

奧斯曼土耳其對北非的統治是不穩固的,奧斯曼在阿爾及利亞說不上有什麼統治,突尼西亞人早就獨立了(雖然名義上服從),利比亞地區人口太少,埃及在拿破崙戰爭後已經是半獨立狀態。

歐洲部分各民族獨立,奧斯曼只能保有東色雷斯一小部分歐洲領土。

亞洲部分,小亞細亞的統治還算穩固,黎凡特地區早就被英法滲透成篩子了。阿拉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也是廣泛自治了。

你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奧斯曼對於統治不穩固地區就放任自治了,而清朝。。。

陝甘回亂之後,1884年,清朝在新疆建省加強統治,徹底把新疆納入版圖。

3、歐洲殖民與干涉

假設沒有歐洲的殖民與干涉,奧斯曼土耳其可能還會保有黎凡特與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但是這部分被英法兩國瓜分了,所以就和奧斯曼說拜拜了。

英法兩國有個原則就是:不讓奧斯曼強大,也別讓奧斯曼滅亡。

這裡有個背景就是,英國海權與俄國陸權對世界島主導干涉的矛盾。

從巴爾幹到太平洋,由英俄鬥爭產生並影響了很多國家與地區。

比如巴爾幹民族獨立、伊朗問題、阿富汗問題、英俄在中國西部的鬥爭(各退一步,所以新疆和西藏並未實質上被英俄兩國佔有)、英日同盟形成等等。


民族人口結構最關鍵。1. 我大清雖是滿族統治國家,但是這個國家人口結構以漢人為主,你無法操縱民族問題肢解。2.東北、內蒙以前不是漢人的地方,然而這些地方1860年後漢人站主體,因此民國時期一直能屬於中國,當然其中偽滿除外,但是因為滿洲是漢人佔主體,最後偽滿洲順理成章又回到中國,如果是以滿人或高麗為主體,一定像外蒙一樣回不來了。漢人佔主體,所以怎麼也分不開這個國家。3. 西藏、外蒙就是因為漢人少,就獨立了。不是說大清沒有被肢解,其實是肢解了一部分,沒有奧斯曼帝國那麼嚴重罷了,如果沒CCP可能最後新疆也得被肢解了。4.再看奧斯曼,它與大清本質不同,它既沒有主體民族,又沒有消化阿拉伯、埃及、巴爾幹、希臘、利比亞等等這些民族、宗教太不相同的國家,帝國依然是馬賽克拼圖。不用西方列強,時間久了,它自己就會解體。5。再看看蘇聯解體,也是這個道理,俄羅斯人雖然牛逼,但是在邊疆15個加盟共和國不佔優勢,解體也是必然的,根本不是某國教科書所謂西方和平演變結果,這是文明衝突使然。

歸根到底,一個國家國土是否完整,關鍵還是看你這個國家民族結構,以及民族共同體發育程度。


1912年,清宣統帝頒布退位詔書。北洋集團與南方革命政府對立,爆發二次革命、護國戰爭。

1917年,張勳復辟。軍閥割據,中國分裂為直系、皖系、奉系、桂系、粵系、革命政府,混戰。美英日法蘇等均暗中支持一方。

1926年,廣東革命政府北伐。中國分裂為國民政府和奉系。

1928年,東北易幟。中國形式統一。蔣介石、白崇禧、閻錫山、張學良、馬步芳等各自劃分勢力範圍。

1932年,日本扶持偽滿洲國。中國分裂為民國政府與偽滿洲國。

1935年,日本策動華北五省自治。中國分裂為民國政府、偽滿洲國和 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 綏遠自治政府。

1940年,日本扶植汪偽政府。中國分裂為民國政府、偽滿洲國和汪偽政府。

1945年,國共對立。中國分裂為民國政府和共產黨政權。

1949年,渡江戰役。共產黨不接受美蘇劃江而治的調停,統一全國。

清朝變民國,中國已經被肢解地四分五裂。

只是,我們又重新統一了。


沒有辦法,怎麼做都不行,充其量多續幾年或保留的單位大一點點,因為奧斯曼與滿清面對的客觀因素差異極大。

1、奧斯曼不存在漢人這種占人口95%的主體民族,在民族國家興起的大潮中分崩離析再正常不過。中國即便分裂,漢地十八省也能保留(闖關東後內蒙東北也是漢人居多),其他邊疆地區的人口與實力跟漢地不是一個量級,羈絆一下邊疆地區的獨立步伐比奧斯曼容易得多。

2、奧斯曼地處歐亞交接之處,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列強拆解奧斯曼的動機和勁頭強得多。3、列強自詡為希臘文明的繼承者,文化源頭被伊斯蘭統治簡直不能容忍,否則怎麼堅持三個自信。

4、俄羅斯以東羅馬帝國和教廷的繼承者自居,與奧斯曼不共戴天,打擊奧斯曼不只可以擴展土地和勢力範圍,還能增強合法性。

5、奧斯曼臨近歐洲,列強的全球侵略和實力投放也是由近及遠。


奧斯曼帝國的領土,比大清的領土值錢多了,說實在的,除了對土地瘋狂苛求的俄羅斯,和後起之秀窮的叮噹響的日本,歐美列強普遍對中國的領土不感興趣!中國領土戰略地位不高,統治成本過高,才是中國免於被瓜分的根本原因,並不是中國人民表現得多具有反抗精神。

所以只要歐美列強認為此地「兵家必爭」,弱國無論什麼政策都是保不下領土的。

所以奧斯曼想要免於被肢解,就是找一塊歐美列強不感興趣的地方待著,看看南美國家不都這樣么。


首先他們要有個袁世凱式的人物去跟列強耍滾刀肉。保證能不丟多少國土,他真的很了不起。


沒有可能,奧斯曼無論怎麼樣都是成不了大清的,但別給大清貼金,大清沒有落到奧斯曼那樣下場的原因有二,一是離列強尤其是真正的列強太遠,把大清和奧斯曼換個位置試試。當然,可以說大英已經逼近西藏,法蘭西已經攻略安南,馬車夫到了爪哇,這正是因為太遠,列強要一路征服消化過來。所以列強佔中華便宜最多的是離我們最近的毛熊。第二個原因是列強互相拆台,如果說肢解奧斯曼是歐陸列強喜聞樂見,那中國就不是了,誰想吞中國的時候,馬上就有其他人出來拆台,老牌列強被新興列強制衡,新興列強被老列強打壓,典型如三國還遼。這裡面,亞太的新興列強美國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看你想保留哪了,

1,保留巴爾幹半島、馬格林布、葉門、埃及和高加索的話,解決辦法是讓真主親自降臨,只要消滅歐洲、西亞和北非大地上的一切非穆斯林和非遜尼派以及中央體制外的貴族和軍人就可以了。

2,保留戰前的漢賈茲、巴勒斯坦、敘利亞、伊拉克、南庫爾德斯坦,想辦法中立或者加入協約國,也許會依然發生阿拉伯語地區的大叛亂,甚至親德派的軍事政變以及內戰也有可能。但是想辦法挺過去戰勝各類叛亂和親德派,甚至俄國內戰可能對土耳其的影響,挺過去之後,再可以想辦法借錢借兵續命以保留更多的領土。

3,想辦法挺過去戰爭結束後初期的特殊時期。並爭取盡量在西方保護下保留更多領土。


滿清沒被徹底肢解的最大原因其實就是主體民族漢族的人口比例高達90%以上,稍微少幾個百分點都要再切出去幾大塊


變紅,中俄都是這樣實現帝國新生的


中國在清朝滅亡的時候其實就是肢解分裂的,袁世凱是清zf第一軍頭,各省新軍背後也多少都有外國的影子。北洋軍閥在早期是有能力維持對所有外地軍閥的軍事優勢的,長時間在名義上也不給北京面子的外地軍閥並沒有。但短期的獨立到處都是。

走向統一,是因為二戰時國共都站在反日這一邊,戰後又是美蘇爭霸的戰場之一,國共雙方被美蘇認為是值得下的棋子,其他割據勢力做棋子的資格都不夠,或者他本身是英法的棋子,而英法已經沒有資格下棋了。因此可以被允許大體保持戰前的名義上的領土。

而割據勢力在國共複雜的鬥爭中,再沒有出現一個軍事上經濟上脫離國共體系而保持割據的地區,這也得益於兩次大戰中列強對遠東的放鬆。

這樣中國要是有機會分裂,得看國共,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還在分裂,但大陸繼承了大部分領土,比只剩下一點點的土耳其好多了。現在邊疆地區,很多都是清代的西南土司,蒙古王公,班禪DL的轄地。

土耳其沒有那麼好的外部條件,畢竟近東比遠東近多了,如果沒記錯的話,兩次大戰都因緣際會站了錯誤的一邊。外敵強勢壓迫,政治精英為了自救,只能壓縮自己的基本盤,創造主體民族放棄「外族」的地區。而站隊其實也沒什麼好的選擇,沙俄那麼近,難道舉國投降么。

我還是相信這一點,民族矛盾只是表象,經濟利益的外延是zz鬥爭,zz鬥爭的外延是軍事鬥爭。而解決民族問題的法寶,還是解決社會發展和經濟利益分配問題,其他手段都是為這些目的服務的。


首先,清朝在變成民國之前就已經丟失了150萬平方公里土地了,而讓清朝到民國平穩過渡而且沒有丟失土地,離不開一個人,這個人不是孫中山,而是袁世凱。

正是因為袁世凱手下的北洋軍閥擁有強力的軍事威懾,才使得中國沒有變成一盤散沙分崩離析,而國外勢力也不敢蠢蠢欲動。否則當革命黨人打到北京城下,滿清皇室撂挑子不幹退回遼東祖地自立滿洲國,跟滿清向來親善的蒙古自然也會獨立,沙俄和日本再趁機吞噬中國新疆和東北的領土,到那時中國就不再是今天的中國了。。


我只想說如果按奧斯曼標準,朝鮮越南琉球甚至尼泊爾都能算大清領土,這麼看的話其實大清也分出去了不少地方


學日本托亞入歐,把阿訇都抓起來,開始現代教育。


讓真主顯聖不就得了?

沒顯聖證明你們不夠虔誠。

當然也說明真主是假的。


推薦閱讀:

土耳其是亞洲國家還是歐洲國家?
土耳其會不會是三戰發起國,埃爾多安會不會是新一代希特勒?
土耳其和土庫曼是什麼關係?有什麼區別?
敘利亞反對派中的土庫曼人和土耳其、土庫曼是什麼關係?
歷史上為什麼游牧的突厥可以同化那麼多中西亞定居民? 在中國就基本被漢民同化?

TAG:歷史 | 土耳其 | 世界 | 中東 | 近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