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證明自己說出來的客觀事實不是主觀的?

譬如對一件事情的客觀分析,如果有人用一句「這是你的主觀猜想」進行駁斥,那自己怎麼證明呢?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用論證在和他人溝通,例如:為什麼要帶工卡才讓進大樓? ——因為公司這樣規定。雖然保安只說了一句簡短回答,但在大腦里,它其實代表了這樣的論證:

1. 員工應該遵守公司規定。

2. 公司規定帶工卡才能進門。

3. 員工應該要帶工卡才能進門。

當然,保安並沒有說他的問題是特別針對員工,不過只要你理解討論脈絡,一樣可以猜得出來。

從以上的條列式,很容易看出:提供論證時,我們永遠都是使用某些前提來說明結論為何成立。天下沒有免費的說明,你要說明,就得展示一些新東西。 然而這個基本需求,有時候會引起進一步的問題:

在論證里,我們使用前提來說明結論的合理性,那,誰來說明前提的合理性?理論上,你的「對手」有個「必勝」絕招:不停質疑你的前提,並且要你舉證。這個絕招能重複用多少次,並不取決於你的對手的聰明才智或者對於話題的熟悉程度,而是取決於他的耐心。

在網路上,只要你的耐心先被磨光,以致於沒有繼續回應他的留言,看起來就會好像是對方贏了一樣,於是你就成了那個被打臉的裝逼犯。 如果你的對手真的持續質疑你的每個前提並要求你舉證,你的耐心很容易先被磨光,因為舉證比質疑累多了。

我們該怎麼面對「無窮舉證困境」? 我認為,若你身處「正常」的溝通情境,其實不需要擔心自己真的會被要求「無窮」舉證。 當然,你可能會被要求進行「好幾次」的舉證,不過這裡的舉證次數,通常是反映了你和對方在眼前議題上的認知差距,若你想要達成溝通效果、消弭認知差距,這些舉證本來就避不開。 換句話說,在正常溝通情境里,這些舉證需求本來就存在,並不是因為「使用前提來支持結論」這種溝通方式有問題,才忽然蹦出來。

考慮下列對話:

1. 為什麼這裡的員工都帶工卡?

2. 因為公司這樣規定。

3. 為什麼公司這樣規定?

4. 這樣一來,會比較容易維持安全。

5. 為什麼規定員工帶工卡會比較容易維持安全?

假設你很衰,需要連續跟不同對象解釋你所在公司規定這個制度的原因,你可以想像,不見得所有人都會需要你一路進行到(5)。 有些人在你回答(2)之後就會滿意了,例如「來自沒有嚴格管理制度文化的公司,但尊重公司規定的訪客」。 有些人需要你進行到(4)才會滿意,例如更加好奇一些的訪客。 當你察覺對於不同人來說,這段對話可能會有不同的「恰當終點」,你也會發現這是因為他們有不一樣的認知結構,例如對世界的看法。 如果對方有很強烈的自由主義傾向,並且注意到不限制出入的某些公司似乎不為安全而困擾,那麼他會想要你回答看看(5),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換句話說,當你的溝通對話在眼前的話題上和你有越大的認知差距,你就越有可能需要做更多舉證,才能和他達成共識。 但一般來說,這裡的「更多舉證」不會是「無窮舉證」,因為你和對方的認知差距總不可能無窮大。 身為尚且存活的現代人,你們應該在認知上有非常多共識。 例如,或許你可以期待對方在關於「檢查工卡能否增加安全」上跟你沒有共識,但你們大概不太可能在「公司安全需要維持」上缺乏共識。 現代社會總是有吵不完的爭論,這可能讓我們覺得自己跟其他人很容易意見衝突,但若真的把彼此相信的事情一條條列出來計算,我相信社會上的任何兩個人之間的共識一定遠多於衝突。

當然,這並不是說對方不可能故意逼迫你進行無窮舉證。 不過當你發現自己處於這種情境,大概也可以合理懷疑對方只是來找麻煩的,而不是想要跟你溝通。 若真的是這樣,當然還滿令人泄氣的:自己辛苦說明了一陣子,但卻(註定)不會有結果。 不過如果這種事情是在公開平台(例如網路)上發生,或許你也不需要覺得太難過,因為你在說明上進行的努力,縱使無法對你的對手發揮預期的作用,還是有可能影響其它旁觀的讀者。 網路的特殊之處是我們通常不只對自己意識中的對手進行溝通,如果我們意識到這件事,或許可以更準確評估自己在溝通上的表現。


根據我國法律誰主張誰的原則,既然你說我不客觀,請指出我哪裡不客觀。


不用解釋,所有的「事實」都是主觀的,因為「沒有事實,只有詮釋」,而雙方比較的,只是誰詮釋的更好罷了。所以對方怎麼說不重要,旁觀者怎麼想才是問題的關鍵


『』那不意味著我說的不對!『』


題意似乎是說,現實中發生了一些事情、牽涉到一些人,在述說這些事情的時候,如何盡量顯的客觀,而不是自己的主觀猜測、臆斷。

1,多說事實,少揣測別人心裡的想法。各種事實擺出來,再自然而然得出結論。

2,有的事情沒有確切結論,必須猜測,那麼盡量從多角度分析。一旦鑽牛角尖,就容易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沒有人闡述一件客觀事實的時候是絕對主觀的,最好的辦法是現在對立面的角度給他一個足以說服他的理由。


提這個問題是因為奇葩說第三季其中一集 愛上人工智慧是不是愛情?,花希奇襲如晶的愛情觀點太主觀,然後被如晶反質問花希自己說的關於愛情三個客觀條件也是主觀的。雖然聽起來花希對愛情的客觀分析更正確,但如晶質問花希的分析也是主觀的,這個也沒錯。如果你是花希你們會怎麼證明?


根據只有可證偽的才可被稱為科學。科學本身也是一種主觀猜想

所以這件事的關鍵並不在於證明自己是對的,而是需要分辨對方的用意

如果他是惡意的為了證明你是主觀猜想,就承認並且不理就好了;

但是如果目的是為了繼續溝通,那前提就是儘可能先達成有效前提,再進行溝通:

比如你們所觀察到的事實是否一致,以及你是怎麼從這個事實推論出這個分析


任何認知都具有主觀性,所以,你說的任何觀點都是主觀的。

因為:認知=主觀+客觀


根本:增加自己的權威,提高自己在討論中的話語權。

一場討論就像一場表演,有人役主角,有人搭腔,有人唱反派惡,有人當觀眾,這才精彩。這戲裡主角有光環,祥瑞御免;現實中權威說話分量足,大家合該鼓掌。

人微言輕,是自古的道理,勿論你是對上帝發誓說太陽在宇宙中心,還是拿著若干或黃色圓粒或綠色皺粒的豌豆說你看基因性狀這就分了AaBb,總有人可以用一百種方法證明你是胡噙一氣。

詩詞歌賦里說莫以成敗論英雄,言下之意現實里大家太現實,看菜吃飯,都跟猢猻似的,一哄而上,說散就散。我們看成功學的書,總是愛因斯坦說過、扎克伯格說過、馬雲說過云云,有些人一聽就如獲至寶。上古的訓誡,現在還很清真,說到底豬並沒什麼錯,但你們說的客觀很抱歉安拉並不認同。

小學時候,剛學另一棵還是棗樹,人是蒙的,當時可能快到飯點很餓,但是這是魯迅寫的,應該很厲害。管他兩顆棗樹還是三棵桃樹,結出來的是酸紅棗子還是甜綠棗子。我們都知道無論在地球的哪個角落,只要每過一分鐘就是60秒,但是曼德拉這麼一說出來,我等芸芸眾生只能感嘆好有道理。

小學老師,辦公室領導,馬雲爸爸,你很難去質疑他們,因為他們是權威,你且囫圇地相信帶來的好處要超過歸根究底的看清他們說的每個字眼正確與否的好處。講真,人類本能的就是相信權威,相信以他在他專業上的建樹,在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應當有過人之處。

其他無外乎一些奇淫技巧:引用數據必有源頭,借權威的嘴說話,有條有理令人信服,大信息量迷惑對方。這些技巧,歡迎去看看股票行研、諮詢報告。看完了你就知道,不看你甚至都明白兩分,技巧不技巧,比不上名頭響不響,名頭響不響,比不上大佬口袋鼓不鼓。一句話,弱國無外交,不逞口舌快,人微言輕,切忌較真。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奇葩大會》與奇葩說第四季的馬劍越?
如何評價第六屆世界華語辯論錦標賽的抽籤分組?
辯論中如果遇到對方「不可證偽」的立論怎麼辦?
如何評價中傳辯手盧科岩?
如何看待今年的西南政法大學天倫杯

TAG:辯論 | 邏輯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