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材看不懂,如何提高看書自學的效率?
很多知識別人一教就懂,然而教材上都是長篇大論,比如高中的集合和計算機的匯流排都是很簡單的知識,教材卻可以寫成好幾頁,這樣看書自學感覺不如聽課容易理解。一開始看c語言看不懂,學到後來再看發現都是很簡單的東西。為什麼一開始看不懂呢?
有必要逐字逐句的閱讀教材嗎?為什麼聽課比看書自學更容易理解,老師講的就是書里的內容,為什麼一到自己看書就看不懂了呢?或者完全看書自學效率感覺沒聽課高。雖然仔細閱讀教材可以提高理解,但這樣花的時間感覺比聽課長,不值得。請問如何迅速抓住書里的重點,然後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學效率?
ps:閱讀水平不同的人花相等時間看同樣教材得到的收穫是不一樣的,我主要想知道如何提高閱讀水平,謝謝!
謝邀。
1. 原則問題:看書自學是大學生的一個基本能力,尤其是對於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那時往往老師講解也不清楚,需要自己參考大量其他課外資料。
2.題主反映教材啰嗦複雜,這應當是教材不好的原因。一個好的教材,邏輯嚴謹也富有啟發性,詳略得當。這就要參考書評,結合自己感受選擇最合適的教材。理工科方面,國外教材通常會好過國內,985的教材通常在國內是最好的。
3.好的教材會讓你欲罷不能的,所以自然就會逐字研究。謝邀。
高票答案已經說得很好了,再加幾點吧。
1、市面上的教材的確魚龍混雜,有些教材本身講授的就不是特別清楚,讀這些教材不僅晦澀難懂,而且具有誤導嫌疑。其實現在大多數教材就是互抄,有些為了抄得「有水平」,為了抄得「與眾不同」,改來改去就會把一些關鍵的概念註解改得面目全非。所以在選擇教材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經典!選擇這個領域裡面最權威的著作進行研習。比如學習計算機語言你就去看《C++ Primer》系列,學習網路知識就去看Cisco系列等等。
2、看不懂教材原因就是知識體系沒有建立,你不知道整個知識的構架,沒有整個框架在腦海里,一上來就看很細緻的東西,當然看不懂。所以你在進入一個領域的時候,先對整個領域有個宏觀上的了解,再去看微觀上的東西,容易一些。
3、要懂得簡化教材,你去看集合的概念,說實話,我也看不懂,但是你把這些東西用最通俗的話語去概括起來,會發現,也就那回事。
4、太過於摳細的東西會讓你困在死胡同裡面出不來。1.學到後來再看發現都是很簡單的東西,為什麼一開始看不懂呢?
個人覺得,無非就是熟能生巧的問題。不論當初的內容簡單與否,熟練了,自然就容易了嘛。
2.有必要逐字逐句的閱讀教材嗎?
覺得沒必要。預習的目的,還是以熟悉內容為主。逐字逐句地看,其實是浪費時間。有時候這個內容其實並不難,只是文字闡述起來看似讓人頭暈,很有可能講課的時候老師會提供比較形象好記的方式來幫助理解,那麼你昨天苦苦琢磨的時間其實沒啥意義。3.為什麼聽課比看書自學更容易理解,老師講的就是書里的內容,為什麼一到自己看書就看不懂了呢?
這個和第二個問題差不多。老師會提供比較形象的方式來幫你理解。而且,老師是會提供例題讓你練習的,就是一個幫助強化理解的過程。4.如何迅速抓住書里的重點,然後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學效率?
針對某些理科學科的話,知道一些結論,然後對結論的推導過程加以理解我覺得也差不多了。畢竟,預習只是一道開胃菜嘛。要內化成自己的知識,無非也就是找幾道題練練手了。5.如何提高閱讀水平?
如果只是針對理科,大家的閱讀水平是差不多的(要說有不同的話,就是邏輯思維能力有點差別 ,思路清晰的人很快就可以理解,個人覺得這是不通過長期訓練沒法改變的)。唯一要保證的,就是集中注意力,我覺得這很重要(答主預習的時候經常想東想西,聽聽周圍的人講話……因為預習的時候說明作業已經做得差不多了,時間很充裕,導致預習有時候花很長時間,效率仍舊不高……),速戰速決,也不必逐字逐句地看,這樣又累又浪費時間又沒效果…… 如果是針對文科的話……兄弟,這就要靠你的日常積累了……言盡於此,與君共勉。
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讓我們直入主題。
關於聽老師講和自己閱讀:
老師講解的內容通常是他/她已經消化並且講述過多遍的,克服過大多數新手入門理解難點,並且往往可以提煉出最常用的,高度簡化的模型和框架。
講課一定程度上講的是教師自身對知識的理解。並且用語可以「說人話」。而書本,因為作者有時候不能用當場講解一個例子或者繪製一張圖來一步步闡述; 而要用靜態文字圖表,所以理解更不直觀。並且書本內容往往更全面,所以知識面鋪得更開,就需要讀書人自己理解歸納,提煉重點。
相比人工講解,很多時候書面語「不是人話」,如果是翻譯過的教材,就算要讀中文版,也盡量要找一本原文以備不時之需。對新學科的學習,入門聽人講解比自己讀書高效得多。
因為入門遇到的難點和走的彎路往往就是常見的幾種可能,如果有老師帶領,就是如履平地。相反,在這個時候就過度依賴自己讀書理解,往往會在不必要的問題中糾結,傷害信心,耽誤時間。在某方向有一些基礎積累以後,自己看書就尤為重要。這時候讀書的優勢會盡顯: 個性化,速度可以自己控制,可以只專註在自己需要的內容,可以挖得很深。所謂專業科目的閱讀水平,其實往往就是知識儲備。一本書的內容你都會,那讀起來就是極快的(雖然沒什麼用); 相反,一頁紙遇到八個新知識點,神仙也只能讀得像烏龜。
如果讀外文書慢,那是很有可能有語言的負累的,就需要多學習該語言了。
小生學了二十多年文科,理科計算機之類一概不懂,如果開錯藥房,恕在下才疏學淺。為什麼自己看不懂,老師講了就懂了。因為老師對書上的內容「歸納」、「總結」呀。在自學的過程中,想像,你要教學生,你會怎麼跟他解釋書上寫的內容。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你就會自然而然的對教材內容思考更多,不經意間你是在對那些到目前為止看過的內容進行歸納!閱讀教材或書籍,然後歸納,總結,比較前後內容相同,相似,或者不同。
謝邀。我覺得對於我這種即將研二,投入到找工作大軍中的人來說,教材這個詞已經離我有點遠了。當然一些必要的技能類書籍還是要看的。至於看懂看不懂,對於陌生的東西或領域,我覺得這很正常,拿我個人來說,一開始接觸編程的時候大腦一看書就自動懵圈,後來到大三的時候才開竅。這是個漸進的過程,而且教材這個東西是通用的,你覺得寫好幾頁浪費,但是這樣寫書更詳細嚴謹,可能有的人要看好幾頁才能看懂。關於自學效率的問題,可能要掌握一定方法吧,還有勤學好問啊這種優良傳統應該要傳承下去。在網路極度方便的今天,問問題應該也不是難事,但是不要問個問題之後就轉而沉浸在網路中了喲~~
知乎首答,粗淺認識。
為什麼邀請我!我也快頭疼死了,最近在自學人體解剖,一本書看三天,畫了100多張畫,還是什麼都不懂。。。最後問美院大神,只拋給我一句話:「急什麼,我們可是學了一年,我現在還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會呢」
自學是件考驗人的事,太著急反而學不到東西,回想一下高中,那麼薄一本教材還要學一年。閱讀效率怎麼提高?沒有答案的。學習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讀著讀著不懂的突然通了,很正常。怕走彎路?找個大神帶你,挑好教材就開始啃書吧!--------------------------------------------------------------------------------------------------------------------------------------------咦,好像跑題了?提高閱讀水平?建議先看目錄,既然是教材先把自己要學的東西了解個大概,就像課前預習一樣。不同類型的課程也有不同的自學方法,如果是一環扣一環的就只能老老實實把一章摸透了再看下一章,在學下一章時檢驗自己上章內容掌握得如何。而像畫畫這種,我先學腿部肌肉或者先學胳膊的肌肉都沒問題。教材很關鍵,不要邀我,去邀C語言的大神,問問他們哪種教材好,先學哪一塊兒,教材多買幾本,都讀讀,自然知道好壞了(或者說知道那本比較符合自己的智商),大神推薦的很好,但關鍵要適合自己,不能眼高手低。讀不懂就去問啊,知乎這麼多大神。。。別問得太空--------------------------------------------------------------------------------------------------------------------------------------------今天的閑畫= =
話說你學c語言為啥邀我這個畫畫的。。。。。。我個人會喜歡反覆讀參考書,逐字逐句理解清楚。看書的效率和當時的個人狀態有關,需要挑一個心態平和的時期來靜下心來閱讀幾個小時。
如果中文書看著有理解難度,可以嘗試找一些外文相關經典書籍。謝邀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樓上回答已經很清晰明了,發表下自己的愚見)
高中集合我也學的暈頭轉向,到了高二才覺得簡單;C語言大一也是一臉懵,大三學了計算機語言之後覺得各種編程語言基本類似。新人學習接受新事物之前,需要先理解它的概念、用法、拓展案例等方面,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找到它的特性,你就能基本掌握它;加之以鞏固練習來強化它在大腦中的記憶,形成一種樹狀知識體系,方便下次快速回憶。一本書的任何一頁對於我來說都不是多餘的,它是作者與編者的心血。書的目錄是個樹榦,裡面的章節便是她的樹杈,章節內容即是樹葉。閱讀的過程便是使得樹變的枝繁葉茂,此時你要有自己的見解和知識脈絡。對於編程而言,國外書籍確實要比國內優秀一些。儘管有些書略顯啰嗦,這時你需要去粗取精的閱讀方法,而有些書讀起來費力,可能在不同背景下,作者與你的交流還有一段層次差,你要讀懂它,則需要參照其他書籍。每讀一遍,體會自然不一樣。
准大三狗一枚,謝邀
鑒於教材編訂者個人喜好看法不一,在教材中經常出現無關緊要內容長篇大論,重難點卻一筆帶過的現象。關於教材的閱讀和理解,我個人的做法是這樣的1、首先熟悉教材,理解教材中基本概念的含義、運用的場景以及如何運用2、上課老師講的結合著聽,或者看老師的PPT內容,一般老師PPT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圍繞重難點展開的3、看課後的練習或者相關的概括總結之類的,再次回顧教材中重難點的部分,有些學科不是看懂就可以,關鍵是理解其意思和運用4、教材實在看不下去的情況下上網搜索相關的教學課程自我學習,不用被教材局限*聽課比自己逐字逐句看教材學習來得快,因為聽課的時候基本上老師會在重難點內容著重講述,同時聽課的過程中老師已經將課程內容聯繫在一起,自己看書的時候可能還沒有形成系統地聯繫知識點
提高自學效率的方法:
1、上課前先閱讀教材內容,將不懂的地方進行標註,同時將教材知識點自己先過一遍這樣上課的時候思路才容易跟得緊2、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在教材相應知識點上做筆記,如果筆記較多,可以選擇課後自己看PPT抄寫
3、課後回顧自己預習後上課前沒有掌握的知識點,看看課後聯繫,試著總結本堂課程的主要內容,通過摘錄或者思維導圖等方式再次記憶和回顧如果能把知識點都串聯起來相對比自己一頁一頁看教材來得有用得多效率更高教師的作用就是如此,同時學會自己整合知識自學起來就比較簡單啦教材看不懂主要是沒有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只會看,不會問為什麼?不會思考。建議看一看關於閱讀方面的書。放慢讀書速度,模糊的不清楚的地方停下來思考。看完每段、每節、每章,認真思考總結,概括主要意思、關鍵知識點、梳理邏輯關係。掌握好方法,由慢變快。
謝謝邀請,但是為神馬要邀請我這個渣渣啊 書看不懂很正常啊 比如我經常數學答案看不懂,不得不問老師和同學啊。看不懂的原因:1、有些書寫的並不好,邏輯內容都有問題。所以並不適合自學。比如市面上某些老師為評職稱瞎寫的書。2、不符合你現在的理解能力、知識廣度和對書中內容的了解程度。比如一篇英語閱讀,你80%的詞都不認識,怎麼可能看懂。 3、自身的問題。太過浮躁無法靜下心來學習,比如,在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亂想。或者周圍干擾因素過多,比如,在宿舍舍友各種吵鬧干擾,無法提供安靜的學習場地和濃厚的學習氛圍。 額,目前只想到三點原因,再想到其他原因再來補充。 最後的最後,我只想說,如果人人都能自學成功,培訓班就不會這麼火爆了。老師的作用就是起引領你走他認為最好最快的路,避免你掉進陷阱和走彎路。當然有人領比自己摸索要快很多。書的價格最便宜,自學的成本也最低,相對於報昂貴的培訓班而言。。。。。。。看你怎麼選擇吧
謝邀。國內教材看不懂,可以考慮換成國外的教材,老外的教材往往寫得很淺顯易懂章節之間的過度也很自然適合零基礎的用來自學,據我了解工科類的是如此,文科類的就不清楚了。還有,一本教材寫的再好,如果你根本對此不感興趣。。。你的效率也會大打折扣的。
謝邀本人同是大一。覺得高中教材寫得很簡煉,但實際做題又很難,其實是對書的理解不透徹,老師我認為是學習的重要工具。感覺題主是聽覺學習能力比視覺學習能力要強就如剛開始接觸的集合,我們從來沒有學過就覺得難,但後來覺得就等於1+1這類的問題,只是因為我們腦海中沒有過多的知識與之相關,顯得學起來無從下手。我說說讀書的忌處:逐一逐一看字,時長就是那種看久了那個字就不認識的那樣。以我為例,我這樣子看不僅理解不了,而且越看越不懂越沒耐心就放下了。第二是我看懂了但隔天就忘了=我重回起點這樣的惡循環。閱讀水平我的理解是理解水平,涉及到個人能力,因人而異。每個人理解一樣東西有很多種辦法,1.既然自己還不明白,可以多找同學去交流,讓同學用不同的思維去讓你理解。2.多藉助網路的學習資料乾貨,例如網上課堂之類。3.多複習重複增加理解力。以我為例,很多時候學一遍懂了,但不去重複接觸我就變得不懂。記得化學選修4我前前後後接觸過3次,對其中理解也比同班同學要高。4.多重複看,有些東西一下子看不出。自學並不是只有一種方法,並不一定因為閱讀水平不及別人就放棄其他適合自己理解課本的方法
謝邀
1.教科書上文字的敘述為了準確性與周密性,幾經推敲,所以會看起來比較啰嗦以及難以理解。 而別人的教授是已經在理解的基礎上概括,總結了他自己覺得的重點,加上形象的類比比喻,所以你會更加容易理解。2.沒有必要逐字逐句的閱讀內容,除了很重要的定義以及定理,你要爭取先把書的內容過一遍,因為許多的東西是融會貫通的。所以你經常會碰到:因為後面的知識理解了前面不懂的。還有就是知識是要時間去沉澱的,靈光一閃的明悟屢見不鮮。
故而第一遍: 能看懂多少就多少! 別扣詞扣句。 不然你的積極性與學習的慾望會被磨滅 ,大家應該深有體會。3.至於如何去閱讀,以及增強閱讀技巧,見白詩詩回答中:第三步:正式高效率學習以下乾貨 如何長時間高效學習? - 心理學教材只是提供一個知識的框架,而真正的學有所成是要掌握知識並加以運用,所以,多尋找實踐的機會很有必要。就像學翻譯的只學習一些紐馬克而不進行翻譯練習,永遠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譯員;學金融的不找家金融機構實習,很難對行業有清晰的認識。如果實在沒有親身實踐的機會,找一些案例進行分析也是很好的。至於教材讀不懂,這也很正常。《禮記》里有句話說得好,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所以,找一個學習夥伴,良師益友很有必要。
這個好辦,時間離考試越近,效率自然越高。考前一天達到峰值。
看不懂課本上的知識主要有幾個原因:
1:對這方面的知識比較陌生,沒有接觸過,然而課本的編者默認你對這方面有所了解,有些概念匆匆帶過不解釋。
2:基礎知識不紮實,前面沒有學好,後面的東西都建立在前面的基礎之上。
3:有時候不是你的錯,教材編者能力有限,敘述太為抽象。可以先嘗試找一下通俗點的材料學習,然後回過頭來看看課本中的敘述。
4:概念混淆
5:腦子不在狀態
先搞懂一個概念,然後在進行學習
建議看同類的國外教材(中譯版),國外的教材比較說人話。
推薦閱讀:
※有些人一個月能讀20、30本書(不是網路小說),請問是怎麼做到的?
※「好讀書,不求甚解」與「囫圇吞棗地讀書」有什麼區別?
※讀書應該仔細賞讀還是不求甚解?
※讀書要怎麼讀?怎樣安排讀書時間,更希望大家能推薦一些好書!?
※讀一些艱深難懂的東西時,怎麼提高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