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蔣介石不干預,杜聿明的徐州集團就能按杜的計劃安全撤退嗎?

廖滾筒在遼西帶的都是瀋陽城裡最精銳的部隊,尚且在野外潰滅,杜聿明的撤出徐州時還帶了一大堆隨行的難民,即使老蔣中間不瞎干預指揮,恐怕也難以完成杜預想的撤退計劃吧


滾筒式撤退不是這種時候用的

當然我真不知道這種方法是誰發明的,也有可能是廖耀湘或杜聿明自己學了點發明的小聰明

三炮在《勸誡和判斷》這本書里,提到了切爾沃尼在義大利戰役的戰例,說明撤退前衛的重要性

但是三炮後來是這麼說的

撤退戰鬥中的難點有三點:

(1)被迫轉向的時候,後衛部隊難以保衛前衛的安全,可能被敵軍截斷

(2)進行近距離戰鬥的危險,這樣交火的後衛部隊就難以撤出

(3)為了在較遠的距離上打擊敵人,必須要用遠距離火力

可廢鐵南三炮元帥忘了說一點,在面臨包圍、捨車保帥的危機時刻,能否採用這種撤退思想呢?

要我給他補上的話,我就援引1870年的梅斯和色當,結論是:當然不能。


杜聿明完全沒有機會跑掉。是一點機會都沒有!包圍杜聿明的難點不在時間,而在於兵力。

杜聿明3號上午十點收到蔣介石的空投信,當天晚上就被包圍死了,注意是完成全包圍。換句話說,蔣耽擱了杜最多也就十點到天黑八小時。

以杜聿明那龜速的行軍速度,能跑到永城就算不錯了。事實上,他的目標是要到蒙城。連一半都還沒到。

華野的部署,是邊打邊追,但是打的目的是咬住杜聿明。北線追擊部隊的關鍵目的是首先搶佔永城,八九縱因為加強到徐州南面,所以撒開丫子,超越杜聿明搶佔了永城。

但是,華野的部署,北線追擊部隊的攔截線僅僅是第一道。另外還有兩道攔截線,目標是撲向渦陽亳州蒙城,也就是杜聿明的目的地

。南線部隊到蒙城,比杜聿明到蒙城還要近幾十公里。杜聿明的龜速行軍,如何跑得過?事實上南線11縱和2縱的迎頭攔截,因為杜聿明太慢,乾脆朝永城去了。4號天亮時,南線2縱都已經趕到永城了。後面還有往渦陽去的11縱,杜聿明怎麼跑?純屬異想天開。

華野包圍杜聿明的真正困難在於,兵力不足。杜聿明有10個軍,華野能用來包圍的也只有10個縱隊,兵力對比一比一。北線還只有七個縱隊。南線部隊正在部署打李延年,打李延年任務取消後,華野南線要留兩個縱隊支援中野打黃維,留1個縱隊頂住李延年劉汝明。剩下三個縱隊開始北調到機動位置待機。正在這三個縱隊開始北調的微妙時刻,杜聿明跑了。

華野本來是命令三個縱隊隱蔽北移,晚上行軍。

即便是華野處於兵力不足,機動部隊剛開始運動的不利條件,南線部隊照樣4號趕到永城。雙方如此大的行軍速度差距之下,杜聿明毫無機會逃跑。

杜聿明回憶淮海戰役,把鍋丟給蔣,說的好像蔣又要他走兩淮樣,其實並非如此。蔣是飛機偵查到共軍大股追擊杜聿明,讓杜聿明趁共軍尚沒合圍,趁共軍分散之際,包圍共軍一部殲滅之。其實也不失一個辦法。

關鍵還是雙方行軍速度差距太大。

杜聿明淮海戰役回憶,吹了兩個牛。一個吹他虛晃一槍,放走兩淮的煙霧彈。其實粟裕根本不在乎他走兩淮,因為粟裕並沒照譚王和軍委的意思把兩個縱隊加強到兩淮方向,只是讓十縱伸了一直腳過去,而把南線部隊的主力部署在山區以南,非常方便可以向西南方向截擊。走西南也沒跑了,老杜就賴蔣瞎指揮,其實又有什麼分別呢?粟裕敢於以一比一大包圍杜聿明。老杜在兵力相等情況下,被人包圍突擊還有啥好說的?

而南線粟裕只放一個縱隊,要頂李劉兵團展開的三個軍的攻擊。即便到這時候,杜聿明都還是占兵力優勢的,照樣打不過。

杜聿明另外吹的牛,就是吹噓不顧黃百韜集中主力先擊破中野。簡直異想天開。打黃百韜時,共軍千方百計就一個目的,讓邱李無法救援黃百韜。按照杜的方案,正中共軍下懷,無非是中野帶著杜聿明武裝大遊行,幹這種事兒,劉伯承再擅長不過了。打了三年,國軍成建制吃掉共軍一個師都沒有過,居然異想天開,擊破中野主力。

拜電影大決戰所賜,杜聿明這兩招被很多人膜拜。其實真正翻開資料,臆想天開罷了。要說杜聿明真正有點用的,也就是再加五個軍的提議。廢話,那不等於再加一個黃百韜兵團嘛。


至少杜聿明出徐州的時候。粟裕完全被蒙在鼓裡,等粟裕的七個縱隊追擊的時候已經落了一天的路程,連粟裕自己回憶的時候都說這是他這輩子最緊張的時刻,但是蔣公千古的一封信瞬間改變了戰局,蔣公的信,黃維的二和黃百韜的傻簡直就是淮海三絕


都耗到撤退這一步了再說這些有什麼用,還不如假設委員長不干預,杜聿明按照自己的先西後東計劃能不能擊敗粟裕。


應該能。


要想按原計劃撤退就應該用增兵減灶之法


題目有語病。


有可能


題主要搞明白,杜集團那時候已經算撤退成功了,蔣軍神一信,又回頭跳回坑裡去了。


看16兵團的表現來看,@千里獨行孫元良

如果動作迅速撤退有序,炮灰雜牌能夠盡責殿後

逃掉個30%還是可能的

PS:九兵團木有委員長插手,可是有共諜衛立煌的電報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海軍司令員吳勝利?
怎麼看葉門武裝多次發射的導彈無法擊中美國軍艦?
坦克被穿甲彈穿透後可不可能繼續戰鬥?
哪款武器最能代表印度的暴力美學?
如何評價近日台灣出海海試的沱江艦?

TAG:歷史 | 軍事 | 中華民國 | 將領 | 國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