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對中國陸基機動式洲際導彈的發射區域的認識改變了?
預先說明:本題所引用的資料均來源自2013-2016年間美國國防部公開發布的《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調查報告》,不涉及任何機密資料。保密愛好者自覺退散。
============================每年的《中國軍力報告》都會發布中國中程和洲際導彈覆蓋範圍的概念圖。不過很有趣的是,2014年到2015年的兩份報告中,這個概念圖的畫法明顯改變了。請大家重點關注DF-31和DF-31A的覆蓋範圍。這是2013年版《中國軍力報告》中的該圖,2014年版的和這個一樣,但是不清楚。這一圖中將中國全境作為導彈可能發射位置,可見射程7200km+的東風-31可以摸到美國西海岸的邊(華盛頓州附近);射程11200km+的東風-31甲可以達到古巴。可出於某種原因,到了2015年版的《中國軍力報告》里,開始嚴格以中國西北作為陸基導彈、渤海、東海近海作為潛射導彈發射位置計算,導致所有導彈的覆蓋區間都顯著下降:射程7200km+的東風-31隻能摸到阿拉斯加的邊;射程11200km+的東風-31甲只能覆蓋美國本土西海岸。最荒唐的是東風-21(CSS-5),竟然連中國自己的東部沿海都打不到。2016年版《中國軍力報告》重畫了此圖,保留了前一年對陸基導彈發射區域的設定——這就證明2015年的版本不是畫錯了,而是有意為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這代表美國人對中國的機動式彈道導彈的部署態勢產生了某種新的理解嗎?
這個問題的直接答案當然是「不知道」,我們不知道美國官方從衛星上、其他情報手段上能看到什麼。回答只能是從邊緣上講講,大概等於「《中國軍力報告》中的異常表述應該如何看待?」
《中國軍力報告》應該被認為是美國國防部出版的「旗艦級」公開信息材料,現在大家都應該知道它有一個保密版本,有一個公開版本,而這兩個版本在技術上應該是「同一份」,因為後者是前者的sanitized version(刪節版),而前者本身也估計是一份由國防部彙編的「降低密級」版本。這是因為美國各個情報機構每年都要根據中國各方面情況出版大量情報材料,即使是在所有情報機構都協商過的國家級材料——例如國家情報評估NIE——光是涉及中國軍力的,也可以肯定有許多份報告。
比如說,我們純粹從理論上推斷,至少就有中國核軍力、中國常規軍力、中國太空實力等等。而涉及中國國防工業、中國網路能力的,也可能寫出大部頭的報告來,更不用說「南海造島」、「東海爭端」等專題,必定都是有大量的產品的。
為了讓國會能夠比較全面地掌握中國軍事問題,比較簡單地通過一份材料就了解情況,由國防部牽頭,從各個情報報告中摘選各類內容,綜合彙編成了「降低密級」版本————再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刪節,給出了我們能看到的《中國軍力報告》。
從當年針對蘇聯的《蘇聯軍力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非密版本的公開材料與美國內部的NIE基本是一致的。
比如說1983年的一份
「跨部門情報備忘錄」(Interagency Intelligence Memorandum)中,對蘇聯在Sharapovo的國家指揮當局地下設施就有這種「插畫圖」:
當時這份「跨部門情報備忘錄」全文密級是TS,這附圖的密級是S
而1988年對外公開的《蘇聯軍力報告》中,有如下圖:
(刪去了尺寸與功能標識)
在1983年的「跨部門情報備忘錄」中,還有關於蘇聯領導人在都市內的地下掩體的信息:
「提供給蘇聯領導人的都市內地下掩體各不相同。例如,許多高層領導人住所地下、或是住所附近都修建了加固設施。根據在這些地下掩體項目中工作過的一名情報來源述說,莫斯科市內供蘇共高官居住的一棟公寓樓地下,有兩座裝備了大量生命維持系統的地下掩體[刪除內容]。其他的情報源確認該公寓樓是供蘇共高官居住的。」
在1988年對外公開的《蘇聯軍力報告》中:
「莫斯科地下的深度掩體直接與蘇聯政權中心關聯。它們為各個國家機關的領導人提供條件,可從和平時期的辦公室,通過隱蔽通道轉移到城市地下的掩體中,有的在幾百米地下。」
可見,刪節版本里不會有情報來源、不會有情報細節、更不會有各部門關於判讀的爭議————僅有一些概略的陳述。
但是這些申述往往有可能提供
「驚鴻一瞥」,例如2003年的《中國軍力報告》中,首次提到了:
「我們認為中國正在研發一個直升式反衛星系統,可能在2005年到2010年時間段投入服役。」
然後關於這個「直升式反衛星系統」的描述就消失了,再也沒有在《中國軍力報告》中出現,直到2007年1月的「外空科學試驗」。
我個人懷疑是2003年的《中國軍力報告》說了不應該說的,暴露了一個近期可能投入現役的軍力項目,這個研發進度是不能從公開渠道獲得的。所以立即就刪除了。
當然,《中國軍力報告》以及美國的對華軍事技術情報里,可以說最不可靠的就是「裝備投入服役時間」的估算,基本都是錯的,歷史上以「估計過早」這種偏差方向為多。例如我們現在已知的東風-5、東風-31這兩代ICBM,美國在一發現項目的時候都錯誤估計了它們的入役時間,認為它們至少應提前10年成軍。
=============================================================================
現在回到原題:
(1)《中國軍力報告》里的導彈射程劃界,有可能是反應了該型號導彈的部署基地。
這裡舉例就是DF-21,也就是CSS-5。
請先看2005年《中國軍力報告》里的DF-21導彈射程劃界
可以看到,這裡的DF-21有兩種射程,一個是2500千米,一個2000千米左右,後者比較符合後續幾年的報告參數。
而且這第二張圖裡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寫出了俄羅斯、印度的國名,這是除了美國外地圖上出現的僅有國名:我在這裡認為這3個國家是核反擊的對象。
具體來看:
它是惟一一次採取了既不是「邊界外延」,又不是「同心圓」的表達。
如果採取「邊界外延」的表達方式,則無法體現實際部署區域:
上圖說明如果按照2150千米的射程,DF-21在其部署基地內直接發射僅能覆蓋這些地區。
如果採取「同心圓」的表達方式,則可能導致射程過長:
上圖說明,如果強行丈量從已知部署基地到「同心圓」邊界的距離,則東風-21的導彈射程將大大高於已知值。
再看回2005年《中國軍力報告》的這張圖:
比較已知的東風-21部署基地(下圖紅點)
可知DF-21可能確實是偏重於瞄準東南方向目標的。
2005年的不規則圖也許比較精確地反應了這個狀況(考慮到2005年常規版本的DF-21也許沒有部署)
又看到2016年的DF-21射程圖:
這卻基本不瞄準東南方向目標——————————也許這裡特指核彈頭版本DF-21?
(2)《中國軍力報告》里的導彈射程本身,可能都有所謂「誤差」。
請看2006年的導彈射程圖:
再請比較2007年的導彈射程圖:
最大的變化是東風-5的射程從8460千米,變成了12900千米。
有一種解釋是這是五角大樓里有人忘記把「英里」換算成「千米」了
另一種解釋是這是DF-5到DF-5甲的改進意義所在:增加射程以覆蓋全美國。
(「DF-5到DF-5甲的改進意義所在:增加射程以覆蓋全美國」這是有中文資料支持的)
這是個「烏龍」還是「驚鴻一瞥」呢?
(3)DF-31A到底是怎麼回事?
從2008年到2014年,洲際彈道導彈射程的描繪都是採取下列「同心圓」模式。
所以在2015年、2016年突然變化,自然會帶來疑惑。
但是在原文中,從2009年的DF-31A…capable of targeting any location in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東風-31甲有能力打擊美國本土任何目標),轉到2010年的The DF-31A, with a range in excess of 11,200 km, can reach most locations
within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東風-31甲射程超過11200千米,能打擊美國本土絕大部分目標)————後一種表達方式一直持續到2016年。
如果說你從這種表述的變化中,讀出DF-31A無法打擊美國本土任一目標,則這個變換不是發生在2015年、2016年,而是發生在2010年。
當然這是不是意味著「射程變短」,而不是「部署區域」的問題呢?
在我們已知東風-5部署有偽裝井的情況下,美國仍堅持公布20個東風-5發射井,這可以解讀為美國在發出信號:美方有能力區分真假地下井目標。
關於DF-31A的部署區域,是不是美國也在發出這種信號呢?
我們不知道。
如果要我猜測,考慮到DF-31甲可以在發射前機動一段相當長的距離,而且也完全不必要在部署陣地及其附近發射,我的猜測是:
2015年、2016年的新圖仍然沒有反映出美國對機動導彈部署區域的認識。在中部地區以「同心圓」來表示,是一種sanitized的做法。
呵呵,這件事其實如果要我作個合理猜測的話,簡單答案:四六開,四成可能故意為之,六成可能文書作業問題,例如作圖的人偷懶,或者新機子沒裝繪圖軟體,就隨便找張圖,用小畫家(MS Paint)畫個圈充數。
真要知道,大叔俺還真有辦法。不過抱歉,現在「投川」行動如火如荼中,實在是沒有時間精力去糾根問底。不過,下面會給一個類似的親身經歷的例子,說明一下為神馬覺得文書作業問題更可能。
先來乾貨,2016年4月底出爐的《2016年度中國軍力報告》網盤鏈接:
http://pan.baidu.com/s/1mhOe5iK2015的:
http://pan.baidu.com/s/1pL7ZAMf(俺是一隻很好的樓豬大叔,從來不幹把爛掃帚藏起來當寶貝之類的幹活。怎樣,讀者君您要不要贊一個啊? ^_^)
然後,讀者君們請看樓豬大叔覺得靠譜的兩個推薦參考答案:
四成幾率,如JK JK 桑所說: 為什麼美國對中國陸基機動式洲際導彈的發射區域的認識改變了? - JK JK 的回答六成幾率是像熱氣球桑說的最後一句:文書作業問題,為什麼美國對中國陸基機動式洲際導彈的發射區域的認識改變了? - 熱氣球A41 的回答為神馬大叔自己覺得文書作業問題的可能性更大呢?
熟悉大叔的人都知道,大叔是一隻資深時差黨,中學和大學都是在米國這裡念的。同學中有去了西點的,也有去了安納波利斯的,個人又對軍事有興趣,號稱半個ROTC生(米國大學中的預備軍官訓練團,相當於中國的國防生)。所以時不時都會研究下軍事歷史啊、戰例啊,做個戰術想定神馬的,跟西點軍事歷史系的教授們也時不時有些交集。
大叔自己繪圖、貢獻大半內容的戰術想定:
【戰術想定】一夫當關(2011年版) - 蛋疼星人の日記 - 知乎專欄ROTC 百年歷史:
百年樹人 -- 美國預備軍官訓練團(ROTC)歷史小記 - 蛋疼星人の日記 - 知乎專欄2014年的時候,大叔在研究某段軍事歷史時,發現西點軍校軍史系官方網站上的地圖竟然有若干錯處,網頁也有若干斷鏈。於是就給他們去電郵,附了張正確的勢態圖,並提醒他們改正。西點歷史系的教授的回郵截圖在下面。
也就是說,米軍的高等學府也會有不嚴謹的時候,至於國防部的僱員們,就更不用說了。加上是給國會的報告,大家也都知道議員老爺們自己肯定不會去看完100多頁的報告,(自己看完3頁的 Executive Summary 的已經算用功了)更不會自己拿尺子去量。所以,如果加上換電腦,新電腦里沒裝之前用慣的繪圖軟體,那麼僱員們肯定是怎麼容易怎麼來的,例如:
開小畫家 -&> 畫個圈圈 -&> 搞定,繼續蹭部長大人的網,看《紙牌屋》,五點準時下班回家,the end
附圖,當年西點歷史系給我的回郵:
前者是把全境作為導彈的部署範圍了,後者似乎是將東風31a所部署的西寧地區作為圓心了。事實上根據美國的衛星資料上東風31a的部署信息來看,東風31a實際能夠起到的打擊範圍也是15,16年圖所示的範圍,很難達到前兩個圖的水平,短時間做大範圍機動根本不現實,而且其他地區未必有經過測繪,能夠直接預裝參數的發射陣位。至於東風21和東風3這些導彈的參數沒準就是做圖的文員偷懶了。
既得向國會老爺要預算,又不能因為誇大中國威脅導致國內恐慌唄
唔,讓我看看,還有這種事?@Ashton·Kate,What are you gonna doing?If it"s true,you"d better explain it at tomorrow"s meeting.
一個側面,這種的參數、保障、硬體、一般多。能滿足的地方沒有很多。舉個例子:一輛車得有好幾個備用發射點,通過公路鏈接,各自得有幾時公里。31的車特種車,轉彎條件都很高。
從政治的角度看,中國作為美國假想敵的地位下降了。
或者說,美國在有意向外界釋放「中國威脅地位下降」這一信號。畢竟在「中國威脅論」盛行時期,美方有故意誇大中國軍事實力的先例。一家之言應該是部署範圍想定的區別造成的不同。圖一里美方假想的ICBM部署範圍應當是以我國地理界限最北端/最南端為界,從而得出最理想的打擊範圍。在實際部署中顯然是不可能的,我國在邊境地區並沒有ICBM陣地或機動發射旅,配置在西寧、邵東地區的機動ICBM旅遂行大範圍的戰役機動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有了圖二與圖三,應當是以我國地理區域的中點作為想定的部署範圍,相比較圖一來看稍微實際了一些,ICBM的打擊範圍具有了一定的實際參考意義,當然IRBM的打擊範圍明顯是偷懶了。
你們想的真多,可能就是換了個新的繪圖員而已。
果然美帝是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台灣顏色矚目
純示意圖,圓心位置和各旅實際部署無關。另外,導彈射程從來不是一個固定數值,彈道、載荷等等一系列因素對於射程均有影響,浮動範圍很大。
鳳凰網:中國東風-31導彈七項絕密數據被出賣給美國
http://tv.ifeng.com/2636214/news.shtml因為這報告里漏了一個東風-41型。估計是對東風-31摸得比較透徹了,對東風-41還不清楚規律。
完成
題目無法判定真假。不構成命題。
推薦閱讀:
※美國航母編隊碰到民船怎麼辦?
追問,如果是孔布分子怎麼辦?那不完了嗎?
※為什麼米格戰鬥機這麼有名?
※即使蔣介石不干預,杜聿明的徐州集團就能按杜的計劃安全撤退嗎?
※如何評價海軍司令員吳勝利?
※怎麼看葉門武裝多次發射的導彈無法擊中美國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