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需要超道德價值,比如宗教與中國文化里所謂的提高心靈境界?

主要是因為最近讀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沒想通的一個問題,馮老先生提到我們有對超道德價值的追求,這裡的超道德包括了宗教和中國文化里的所謂心靈境界(比如,內聖外王)。但從對宗教的需求,解釋挺多的,比較容易理解,但是心靈境界的超道德價值的產生,有什麼必然的內因驅動嗎?


這個 @勃失敗 以前只是看人家提起,第一次看答題哎,這題答得太....,我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太失望了。

都是這號的在外面晃蕩。

小弟沒什麼學識,勉強以下答幾句吧。

內因驅動,這個詞還是用得不錯的,給題主點下贊,有思考過。

簡單講把人的人生目的分成兩種類型,粗暴地講叫,一個是活給別人看,一個是活給自己看。這兩者總是混合交叉在每件事情上,但是人終究是活給自己的。

比如我們搞事業,搞成就,累死累活搞演講搞培訓,賺大把錢,等等。這裡面包含活給別人看,以及從活給別人看的方式活給自己,但是這些事情的主線是活給別人的,越到後來越是如此。

另外一方面呢,稍微有些智慧的人就要活給自己,即便是處在活給別人看的狀態,也要調節到找到活給自己的味道。

即便隱藏的再好,人的主線還是為了活給自己。

那你說這個所謂內因驅動大不大呢。

說起來蠻可憐啊,我們嘴上說,走自己路讓別人去說吧,其實呢,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的下一句,叫早晚打了他們的臉,你看還是活給別人看的。

不是有句話么,我們今天的努力都是因為吹過的牛逼。

但是呢,智者仁者自然還是要搞點活給自己看的。


其實主要是失敗之後的心理寄託。

如果你有充實的商業行為的話你才沒空提升心靈境界呢。往往都是在思考我怎麼才能把今年許諾的50場live開完。又或者是到處奔走聯繫培訓機構一起開班,又或者是想著如何跑營銷賣廣告。

而你沒有賺錢,你就失敗了。你就會去思考哲學

摘自 雜誌 《勃人勃語》


人之初,性本善。

所謂宗教不過是變著法給自己的內心所向找個理由罷了。

至於為什麼性本善,因為人是在以自己的標準評判人類,當然樣樣符合人性。自己給自己打分,當然得滿分。

人類自己以為的好的、對的,被人類自己定義成了"善",並且覺得它至高無上,有神性。其實哪有什麼神性,不過是人性罷了。

人性率直不扭捏不誇大不藏著掖著的表達,就是最高的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謝邀。問候好朋友。

道德價值是存在於人際關係中的。當人不存在了的時候,道德價值就失去了意義。而追求超道德價值,本質上是一種對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對自我生命的超越。

馮友蘭先生相信人有超道德價值的追求,是基於他對西方哲學家斯賓諾莎理論的膜拜,斯賓諾莎雖然是無神論者,但他認為自然本身就是神的化身。

也就是說,馮友蘭先生所秉持的這一觀點,本質上是也就是對充滿神秘色彩的大自然的敬畏。而對大自然的敬畏意味著什麼呢?說白了其實就是對天的敬畏。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馮友蘭先生是無神論者,但他的觀念和行為卻在踐行著中國古老哲學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而「天人合一」思想本質上卻是有神論的。因為這是中國古代歷代帝王執政合法性的依據和違背天意必遭天譴的緣起。

於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悖論出現了。

一方面,哲學家們都是無神論者,包括馮友蘭先生。他們除了相信自己之外,根本不相信這個宇宙中還有超越人智慧和能力的生命。

另一方面,他們卻把大自然神化,並從理論和實踐上奉勸人們敬畏它。也就是追求超道德價值。

這一切的本質是什麼呢?

那就是,儘管人們不相信神存在。但他們還是戒懼神的存在。只能有這樣一種解釋。

關於這一點,德國的哲學家康德做了最好的詮釋: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當我們做了以上的討論之後,再對哲學的本質、東西方哲學的差別,以及科學的本質做一些探討,我們對世界、對生命、對宇宙就會有新的思考和認識。

這裡討論如下:

什麼是哲學呢?

哲學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討論人存在的意義和宇宙是什麼!

哲學是從思想的疆域里探究浩渺的宇宙和神奇的生命,給它們以種種的假說和設想,讓它們符合人的認識。

西方哲學是不同哲學家們從不同的視角對生命和宇宙做出他們的解讀。所以眾說紛紜,天天在變化。一方面舊的理論在不斷地解體;另一方面,新的理論卻仍然雲里霧裡,難成定論。隨時面臨著挑戰和破滅。

西方哲學的發展以及它對宇宙和生命的解讀有一個既定的前提,那就是人類是這個宇宙中的主人。宇宙因為人類的存在而有意義,或者可以說,宇宙是因為人的存在變得可以討論其意義。

哲學想從本質上認識生命和宇宙,需要科學給它插上翅膀。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哲學與科學是人類探索宇宙和生命的孿生姐妹。

科學是從微觀發展起來的宇宙學,它最終的觸角終究要觸摸到宇宙的天際和人類的靈魂。前提是,無量多的邊緣科學的產生和融合,使科學最終從割裂整體和割裂系統來認識事物以及生命的窠臼中涅磐重生,開始向著深邃的宇宙和人的靈魂睜開它矚望的目光。

另外,東方哲學在這一點上同西方哲學有著本質的區別。

東方哲學的本源來自老子的《道德經》。

而《道德經》是把宇宙和生命放在一起來討論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所以東方的哲學講「天人合一」,人所有的品德和屬性,以及自強不息的生命狀態,是同天相同的。

那麼,在這個基礎上討論生命,實際上就是按照天道的運行和天道的內涵來要求和評說。

當我們做了以上的討論之後,再看馮友蘭先生的提法和西方哲學家們的思考,是否會有一些新的認識呢?


事實上真不一定每個人都需要超道德的追求。就好比兒童不需要愛情,沒有到那個階段,是感受不到需要的。

倉廩足而知禮節,超道德的需求是在世俗的追求得到滿足後,人的思維有了閑暇空間去思考別的東西才產生的需求。

首先,這樣的人要有自我意識,對什麼是「我」,什麼是外部有清晰的概念。所以未成熟的孩子幾乎沒有超道德的需求,因為還沒有跳出自己看自己的能力。

其次,這樣的人往往始於對死亡的恐懼或人生意義的追尋。對生老病死沒有過直觀體驗,對自我存在意義沒有過思考的人不會有超道德需求。比如釋迦牟尼。

再次,這樣的人對靈與肉的區別有清晰的認識和分辨。也就是說懂得精神的「我」和肉體的「我」的差別或至少做過思考。可能不算恰當的例子,那些過分在意外表的(極端的是整容)就是難以體會到精神自我的,所以對肉體自我有更多的認同。這類人也很難產生超道德需求,即使畏懼死亡,大概只停留在燒香拜佛尋求安慰的階段。

暫時想到這麼多。總之只有經歷過人生以上階段了,才會對超道德產生明確甚至迫切的需求。有的人比較幸運,或者比較愚鈍,要到必須面對衰老和死亡之前才會去強烈尋找依託。社會裡越是年老者尋求信仰的人越多也就毫不奇怪了。荷爾蒙旺盛的少年或青年,讓精神的需求大過肉體的需求是很困難和不現實的。


給勃勃點贊

馬雲說它看書會是因為沒賺錢的門路么?


強調一下你問題上能暴露出來的你對中國哲學認識的誤區:中國哲學或者說儒、道論及的行上學,從來都不是什麼心靈境界,而是實體本身!

舉個栗子:天人合一

它不是思想境界,而是人與宇宙的本然狀態!我們時刻都在這種狀態之中,人無法認識是因為有"私"的緣故……

同理:內聖外王也不是思想境界。聖是聖人與宇宙同一的體現,王是他自然而然的外在行為!

馮老所說的"超道德價值追求"其實就是人對形而上思考的渴望!是對永恆的渴望!人總企圖超越自我、超越生死!


看過《中哲史》沒看過簡史,但是內容應該前者還要豐富點,首先要明確一個東西,這裡馮友蘭先生說的宗教和中國的傳統文化道德是並列的,這就要先把宗教說一下了,哲人們說的宗教可能和我們平常人說的宗教不一樣,普通人說的宗教,其實就是封建迷信那一套,而宗教家哲學家說的宗教則是形而上學方面的東西。所以宗教不是我們平時普通人說的宗教。至於為什麼要追求超道德標準的東西呢,那還是源於人們對於世界的認識,形成了一套認識世界的體系,把這個體系運用到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自然就有了對於改造世界的最高層次的追求,就比如儒家的內聖外王的境界。


社會肯定靠職業,情感肯定靠戀愛,那自我肯定靠超脫咯。

哦,還有道德,差不多就把三者在各自的領域裡加以約束。


內因就是當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終究是要死的,生命是如此的寶貴,我究竟該把我的生命花在什麼上面才值得?不同的境界就是不同層次的價值觀,告訴你這輩子怎麼活才不虛此生。


謝邀。

馮友蘭先生我們是老鄉,年少時能讀到他的書是一種幸運。

馮先生多次提到:哲學的功用不在於增加實際的科學知識(比如物理化學等),而在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中國哲學簡史》中說到按照中國古代傳統,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內聖外王。這段話對我影響很深,現在仍然記憶猶新。 內聖即注重心靈,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外王即在社會活動中好似君王,為社會做出貢獻。中國文人歷來注重儒道佛的結合,入世和出世的結合。入世時可以服務大眾社會實現自己的價值,出世時又能隨行洒脫,寄情山水。

直白的說,就是在生存狀態下的精神突圍,為生活增加一些詩意和慰籍。精神世界可以給我們解釋和勸導,讓我們不拘泥沒落於現實世界的失落困苦。宗教對獲取到不斷覺解的一類人來說,還是讓他們迷惘。超道德則是對現實的一種超脫,並不意味脫離道德,而是對宇宙人生的領悟和覺解。之後更加積極樂觀地投入到生活中去。此為面對生活和現實的進一層覺解,看似無用其實大有用處。反而有助於生活。

馮先生晚年東牆上掛了一幅銘聯,寫的是: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後一句的意思是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不離尋常日用。生活還是同樣的生活,悟了這生活可能對於自我可能就有了一種別樣的感覺和味道。也可以描述為『『靜觀萬物皆自得』』。那麼無論是槍林彈雨,雨雪風霜,內心有了一份安身立命之地。


推薦閱讀:

有哪些文采斐然的古文或古書?
不能喝酒的人在飯局上如何應對敬酒?
西方的文化侵略到何種程度了?
中國古代的統治階級為什麼選擇了儒家思想?
中國到底有多好(這裡指國情等其他方面)?

TAG:哲學 | 中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