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最終沒有完全吞併義大利的原因是什麼?


謝邀,不過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邀請,因為完全不認識,難道是知乎的托兒?

*************************************扯淡的分割線**********************************

2016年5月22日 22:23:04

回答一下排名第二的同學提出的問題。

首先,他說的關於霍亨斯陶芬家族的事情都是對的,但是,有一個問題,當時歐洲家族中,其他的王國國王可能會領有帝國的封地,或者其王國有部分屬於帝國領土,而帝國的諸侯們也會有可能領有帝國外的領地,甚至統治另一個不屬於帝國的王國。

所以,判斷一塊領地是否屬於神聖羅馬帝國,並不是看其統治者是否是帝國諸侯,而是看這塊領地最初是否是帝國皇帝封賞的,這塊領地上最初的封主是否有資格出席帝國議會,是否有資格出席帝國議會第一院(選侯院)第二院(諸侯院),甚至,這塊領地上最初的封主是否是選候或者諸侯之下的家臣封主或是其他教俗代表。這些頭銜和其指向的領地,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組成部分。

隨著世事變遷,這些領主的頭銜可能會被其他不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國王或大公或其他貴族通過聯姻繼承,他們也只能通過這些頭銜參與帝國內部事務。

霍亨斯陶芬家族的頭銜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西西里國王是並列的。就好比說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著奧地利和匈牙利,他的國王同時領有奧地利大公和匈牙利國王頭銜,我們會說奧地利屬於神聖羅馬帝國,而不會說匈牙利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最輝煌的時候,要數查理五世,1506年,查理的父親英俊王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繼承了勃艮地公爵頭銜。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為了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繼承了卡斯蒂利亞和萊昂國王和阿拉貢國王的頭銜,同時順帶還有西西里國王、那不勒斯國王頭銜和低地國家至高無上的君主。自此,西班牙全國、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薩丁島、那不勒斯王國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管治領域。1519年,查理的祖父,神聖羅馬皇帝馬西米連一世病逝,查理繼承帝位和神聖羅馬皇帝頭銜成為查理五世,並承繼了家族對奧地利和阿爾薩斯的管治。

列一下他的所有頭銜:

查理(卡洛斯、卡瑞爾、卡爾、卡洛、夏爾),托上帝鴻福,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永遠的奧古斯都羅馬人民的國王、義大利國王、全西班牙人(卡斯蒂利亞、阿拉貢、萊昂、納瓦拉、格蘭納達、托萊多、巴倫西亞、加利西亞、馬略卡、塞維利亞、科爾多瓦、穆爾西亞、哈恩、阿爾加維、阿爾赫西拉斯、直布羅陀、加那利群島)國王、西西里國王、那不勒斯國王、薩丁尼亞與科西嘉國王、耶路撒冷國王、東與西印度群島國王、奧地利大公勃艮第公爵布拉班特公爵洛林公爵施蒂里亞公爵卡林西亞公爵、卡爾尼奧拉公爵、林堡公爵盧森堡公爵海爾德蘭公爵符騰堡公爵阿爾薩斯領地伯爵那慕爾藩侯弗蘭德伯爵哈布斯堡伯爵蒂羅爾伯爵戈里齊亞伯爵、巴塞羅那伯爵、夏洛萊伯爵、阿瓦圖伯爵、勃艮第-普法爾茨伯爵埃諾伯爵荷蘭伯爵聚特芬伯爵、魯西永伯爵。(其中,帶下劃線的頭銜是屬於神羅的,但其中有幾個我也不是很清楚,比如有個斯洛維尼亞的一個地區的頭銜,有個法國的一個南部地區的頭銜,在這裡註明。)

說實話真的好羨慕他,他的這些頭銜哪是一張小小的卡片所能承載的,他真要印名片的話就是一本小冊子,而且還要註明哪些是隨著時間發生了變化的。

回到我的論點上,他的這麼多神羅帝國之外的頭銜,並不意味著這些頭銜下的領地成為了神羅的一部分,他死後,這些頭銜分別散給了他的兒子和弟弟,神羅還是之前的那個神羅,那個全稱為「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別忘了前面重要的「日耳曼民族」的定語前綴哦。

*************************************扯淡的分割線**********************************

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問的莫名其妙:神羅吞併義大利?神羅基本可以看做是法蘭克王國的直系繼承,它的領土基本也是在中法蘭克和東法蘭克的範圍內,想比於集權的法蘭克王國的輝煌征服,鬆散的神羅基本就只是在守土,外部有各種蠻族,內部也有眾多諸侯紛爭,神羅能在「羅馬人的皇帝」這個頭銜下保持千年,已經很不容易了,為什麼不問神羅為什麼沒能光復法蘭克王國?

但如果要我直接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我只能回答說,神羅最多領土涵蓋北義大利,最多最多一直到佛羅倫薩和錫耶納,再南邊,就是神羅的「老朋友」,教皇的領地了(即教皇國)。

說到教皇國,詳情可以參照百度百科,地址:教皇國_百度百科

可以看到,教皇國有大部分的歷史,都是處於與神羅的各種紛爭中,所以衝突肯定存在,但是神羅不可能把教皇吞併,因為神羅皇帝是教皇加冕的,他肯定會照顧這種宗教感情,最多最多廢了這個教皇,換個對自己好的。

以上是直接對問題的描述和問答,接下來,我覺得回答歷史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地圖。

這是法蘭克王國的最後分裂,注意綠色領域在義大利半島上的分界。(注意地圖上的各個地區的名字,此時布列塔尼還是凱爾特人的最後堡壘,波西米亞人還沒有加入神羅,波羅的海沿岸還是野蠻的未開化未入教的蠻族,此時還沒什麼勃蘭登堡,更別說普魯士了。)

962年德意志(前身是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後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1400年的神聖羅馬帝國,注意其南部邊界,Kirchenstaat,是德語的教皇國的意思。(幾百年過去了,勃蘭登堡歸了霍亨索倫,斯拉夫人波西米亞歸化了神羅,並已經成為了王國,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在積極的用聯姻爭取更多的領地和權益,而在遙遠的波羅的海,由日耳曼人組成的條頓騎士團在用武力同化當地的民族。)

1356年查理四世皇帝確立了帝國的七個選帝侯:美茵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薩克森選侯國、勃蘭登堡公國(它是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的前身,後統一北德意志邦聯與巴伐利亞,建立德意志帝國)、普法爾茨選侯國以及波希米亞國王(後期由奧地利大公兼任)。

1648年10月29日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德意志各邦國結束三十年戰爭,此時神聖羅馬帝國事實上已為眾多獨立的邦國所控制。(注意地圖上,在南方,神羅不僅失去了北義大利,還失去了瑞士————同屬日耳曼人的瑞士宣布獨立,是日耳曼人分裂的開始。同樣獨立的還有西北方向的尼德蘭,剩下的弗蘭德斯由姓哈布斯堡的西班牙皇帝統治,而西南方向,勃墾地歸了法蘭西。神羅唯一的領土拓展,由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向匈牙利方向推進了一點。)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神聖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此時帝國境內約有1800個領地,由奧地利王國和普魯士王國主導德意志地區事務。(普魯士王國早已經成立:條頓騎士團的最後一任騎士團團長是姓霍亨索倫的,他對騎士團進行了世俗化,成立了普魯士公國,但還是波蘭的屬國。沒過多少年這支霍亨索倫斷了後代,由來自勃蘭登堡的霍亨索倫家族的後代進行了繼承,此時,勃蘭登堡公國和普魯士公國開始了合併,後來進行了多次戰爭,清除了在普魯士的其他波羅的海勢力如波蘭、瑞典後,正式統一成立普魯士王國。)

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崙的威逼利誘下,16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成員邦簽訂了《萊茵邦聯條約》(Rheinbundakte),脫離帝國,加入邦聯。此舉嚴重削弱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的領主地位,令奧皇弗朗茨二世大為不快。拿破崙為了吸引更多國家加入邦聯,決定親手終結神聖羅馬帝國。因此他對弗朗茨二世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解散神聖羅馬帝國,並且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和羅馬人民的國王的稱號。最後弗朗茨二世於1806年8月6日放棄神聖羅馬帝號,僅保留奧地利帝號。神聖羅馬帝國正式滅亡。(所以,神羅從962到1806總共存在了844年)

拿破崙一世戰爭失敗後,歐洲各國於1814召開維也納會議,並建立由39個主權邦組成的鬆散聯盟-德意志邦聯。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於1862年任命俾斯麥為首相,主導普魯士改革及建軍政策。普魯士於1864年普丹戰爭及1866年普奧戰爭獲得勝利後,成立北德意志邦聯,排除過去曾主導德意志地區事務的奧地利勢力。俾斯麥欲將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及達姆施塔特等地併入北德意志邦聯,與法國衝突漸增,遂於1870年爆發普法戰爭,法國於普法戰爭失利後,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鏡廳加冕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國宣布成立。普魯士約佔帝國2/3的土地及人口,主導帝國事務,德意志帝國由霍亨索倫王朝統治,首都設於柏林。

德意志帝國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戰時,就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回歸丹麥;承認波蘭獨立,並給予波蘭海岸線,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東上西里西亞給捷克斯洛伐克;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割讓歐本、馬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薩爾煤礦區由國際聯盟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

它合併。

為了鞏固希特勒對德國的控制,1935年納粹政權實際上取消了相對獨立的構成國(Land,複數為L?nder)體系而建立了行政長官聽命於柏林中央的地方區(Gau,複數為Gaus)。這一變動減弱了普魯士的影響力。雖然實行了地方區行政系統,但部分納粹黨員仍保有一些構成國的頭銜,例如赫爾曼·戈林為普魯士地方領袖,路德維格·西伯特為巴伐利亞的地方領袖。不過這個也構成了今天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行政區劃的雛形基礎。

二戰結束後,德國失去了前德意志東部領土的奧德河-尼斯河線以東的西里西亞、波美拉尼亞、西普魯士、波森、東普魯士等地,在1944年1月—1945年5月之間約1200萬世居上述土地的德意志人被攻入德國本土的蘇軍無條件驅逐,驅逐過程中約有220萬平民被蘇聯紅軍殺害,主要城市也遭受破壞。

二戰前後歐洲的德語人口分布圖。

知乎竟然不能放gif動圖,實在是太。。。。。


為啥?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山高皇帝遠。

阿爾卑斯山是德意志與義大利的天然屏障。歷任皇帝都通過進軍羅馬來強化神羅在義大利諸侯中的權威。但是一旦皇帝無力以武力干涉義大利事務,以米蘭托斯卡納為首的義大利公爵們就又過上了天高皇帝遠的好日子。畢竟上司什麼的沒有最好,不是么?

而且中世紀以來,義大利一直比德意志地區富庶得多,中法蘭克崩潰以後就一直是各方勢力的爭奪焦點。教皇國一直自認為是整個義大利天然的主人,諾曼人從拜占庭手中奪下了僅存的據點建立起兩西西里,威尼斯出於商業需求需要控制亞德里亞海的沿海地區,法國一直對北義大利的富庶垂涎三尺,沒事就來打秋風,阿拉貢也通過聯姻來插足義大利事務以確保在西地中海的霸權。在這種強敵環伺的情況下,本來就以內部扯後腿聞名的神羅怎麼可能全力確保在義大利的統治呢?

到中世紀結束的時候,北義大利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更是與哈布斯堡僵化的封建統治格格不入。來自法國的干涉成了阻礙哈布斯堡統一義大利的最大阻礙。更別說後來法蘭西大革命帶來的民族意識覺醒更是斷絕了奧地利統治義大利的最後可能。


有法國在攪屎啊。

法國的外交政策一直就是這裡搞一下神羅、那裡搞一下神羅。請見十五十六世紀的義大利戰爭。

況且神羅本身就是一團散沙,只能靠有能力有魄力的皇帝強行搞一搞,換個不求行的皇帝上來,連國內都鎮不住,還想成就義大利霸業?

再說義大利,義大利本身也不是鐵板一塊,地碎成了什麼似的,法國、神羅、西班牙、教廷、義大利境內大的一些領主,多方勢力周旋,能達成一個均勢,如果一方想強行打破這個平衡,其他國家是不會答應的。


內部的繼承體制吧。選帝侯很容易扛起來的


神羅作為一個鬆散的組織

歷史上只有寥寥可數的數次是被法理上統一的

而這幾次 如奧託大帝這種的

都對義大利是有控制力的 從去羅馬加冕就可以看出

但畢竟有阿爾卑斯山脈的阻擋

一旦神羅內部變的鬆散各自為政

對於亞平寧半島北部的控制力就會減弱

如米蘭等小公國依託山地完全可以抵禦神羅的威脅

而且本身義大利北部經濟發達

神羅體量雖大但內耗嚴重周邊強敵伺服

無法持久的控制義大利北部也就順理成章了

說白了就是國力不足以輻射影響到這麼遠了

鄙人覺得神羅最厲害的是政治

雖然哈布斯堡自己作死

但各個諸侯國繼承大國王位的例子層出不窮


首先神羅是個鬆散的聯盟,其次當時義大利中南部的教皇國和西西里王國的實力還夠狠。最後一點,神羅佔領義大利全境,你讓法國往哪裡擺?


上面的回復都是些啥啊,神聖羅馬帝國沒完全吞併義大利?

事實上,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在1194年聖誕節於帕勒莫加冕西西里王國國王的時候,神聖羅馬帝國就統一了除了教皇國之外的整個義大利。放歷史地圖的那位,為什麼不把十三世紀的地圖放出來,弄得好像南義大利從來不是神羅的一樣。

要真的說沒全占義大利,有教皇國的存在確實不算全占,那麼沒有完全吞併教皇國的原因大概只是不願與宗教權威的教皇交惡太深(前有卡諾莎的故事借鑒,雖然此時的神羅皇帝已經在試圖重新將世俗權力加於教會權力之上),簡簡單單僅此而已,什麼勢力難以擴展到南義大利根本就是歷史事實不了解就開始回答了。

修改答案附地圖一張:

地圖的東北方向個人覺得是挺奇怪的,神羅在12世紀從波蘭手中獲得了波美拉尼亞的大部分(其中的絕大多數領土波蘭下一次獲得將是在二戰以後),但東波美拉尼亞(格但斯克即但澤附近地區)在13世紀大致經歷了屬於波蘭,丹麥佔領,獨立,波蘭重新佔領的過程,直到十四世紀落入了條頓騎士團手中。後世的東普魯士地區13世紀早期還是屬於古普魯士人,後來屬於條頓騎士團,這兩個地區歷史上就從未屬於過神羅不過中西歐其他邊界大致沒有什麼問題。


首先這個義大利應該是指北義大利

從外交上講,皇帝要想把北意變成皇帝領,法國首先不同意,教皇也會反對(亨利四世)

更何況德意志內部的事物已經夠繁瑣,在鬆散的帝國結構下,皇帝並沒有足夠的實力徹底直轄北義大利,隔著阿爾卑斯山脈,當地因貿易而繁榮的義大利城市也不可能乖乖向德國皇帝納稅【類比於瑞士,處在山區就敢抗禮,這還是同文同種】,只能保持程度較低的羈縻


可能神羅本身的統治重心並不在義大利。霍亨斯陶芬王朝時期,由於腓特烈一世、二世對義大利事務的專註就導致了德意志境內諸侯林立,到哈布斯堡王朝時期,由於奧斯曼帝國的威脅,重心已經基本轉移至多瑙河流域。


推薦閱讀:

如果1453年奧斯曼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世界會有什麼變化?
在你的心中誰是最偉大的羅馬人?(從羅穆盧斯-1453)?
中世紀歐洲軍隊能打過羅馬帝國軍隊嗎?
東羅馬皇帝有沒有機會搞中國古代式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為什麼那麼多無知的人崇洋媚外,比如哈羅馬而數典忘祖?

TAG:歷史 | 義大利 | 歐洲歷史 | 羅馬帝國 | 神聖羅馬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