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漢文化的糟粕嗎?

中庸是漢文化的糟粕嗎?


謝小黃雞腰

我認為是不算的

「中庸」的原本定義其實是沒問題的

只是現在很多的「糟粕」之事擴大了「中庸」的定義

這樣說也不準確,應該說是

把「不作為」、「苟且」等事打上了「中庸」的標籤

所以題主才會這樣覺得吧


道可道,非常道,最優角點解大多是未知的,只能通過萬民無數次的試錯來尋找。當最優角點解從無數失敗案例中浮現出來,其他人模仿之,就成新的生產生活方式,所以儒家中庸之道和馬家辯證法大多是幻想,而通過道家的「我無為而民自化」尋求最佳角點解才是正道

中庸本意是「叩其兩端,取其中而用之」,問題是世界上未知的東西太多了,你怎麼知道你把握的兩端正好是事物本來的兩個極端?你又怎麼知道你選擇的哪個位置是兩個端子中間最好的位置呢?所以只有我無為而民自化,靠萬民的自化不斷試錯,才能找到最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馬列的唯物辯證法存在同樣的問題,在那麼多未知的情況下,你怎麼知道你把握的矛盾的兩個方面一定事物本來的矛盾的兩個方面?你又怎麼知道你的認識一定是辯證的非片面的?所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無為而治任物自化才是正道創建於 2016-08-15作者保留權利


不是。

與中庸相對的極端,也不算糟粕。

糟粕不糟粕在於人,不在於這兩個詞。

中庸之道用好了的人,那叫穩若泰山,堅如華碩;極端方向走對了的人,那是劍走偏鋒,是挑戰是冒險是富貴險中求。

但是也有反例。不適時的中庸會碌碌無為,不適時的極端會走火入魔。

對於極端的行為,是否會產生樂觀的效果,取決於你是否會在恰當的時機做出極端行為。某地記者的速度極快,比太陽落下方向的記者跑的還快,的確是一種極端行為(畢竟不是運動會),但是這是好事,有機會採訪到更大的News。

然而,他們也走向了另一種極端,可以說他們不識時務,也可以說他們見識短淺,但無論如何,走向這個極端,並不是什麼讓人開心的事,開了又開。

這第二個極端就是:too y____,too s_____,sometimes n____。

這是同一群人,兩個極端行為帶來的正反效應。

中庸也是如此。

當你與別人打交道,詢問別人意見時,通常得到的答案並沒有太大用處,甚至與你自己的意見相左。原因很簡單,沒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作為事外之人,答案通常會傾向於自己的喜好,因此有時讓你更加迷茫和糾結。

其實這時,一個中庸的答案或許是最有幫助的。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上,分析出你每一個選擇的利弊,讓你自己理清楚。雖然有和稀泥之嫌,但往往比激進地幫你作出選擇更有效果。當你問一個人對於某事件茲瓷不茲瓷時,普通會告訴你茲瓷或者不茲瓷,但是如果提問對象是身經百戰的一位長__,通常會告訴你:茲瓷,但不__點。這樣的答案,你可以說是左右逢源耍滑頭,但在當時的現場,無疑是最有效率的答案。

當然,這種中庸,並不是十全十美,同樣是這位長__,在作出了如此中庸之中透射出精妙的回答之後,就作為一個大News的主角出現在了例1中動作迅速記者的報道中。

所以說,中庸之道,也要看時機。

時機最重要。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何時中庸何時極端,皆由你自己把握。

所以ta才得到千萬人的敬仰,博學睿智而又長壽。


中庸,中的是不偏不倚,不過不少,不逾矩。

比如你喜歡了誰,朝思暮想,但不要勉強人家,讓人不舒服。

比如別人家發了大財,雖然你很羨慕,但不要偷人家。

比如別人說了你的壞話,你不樂意了,但即使如此,也能同時考慮自己是否有錯。

比如你好心幫助了別人,對方也給了你報答,你要適可而止,不要貪圖更多的報答。

比如你的親戚犯了法,你雖有親近憐憫之心,但也應該知道不能包庇罪犯。

比如……

我編不下去了,反正中庸不是你所理解的不講是非,中庸其實是最講究是非了。

中庸是途徑,連接的是仁。中庸既在乎心,又在乎行,要求克己復禮,須臾不可偏離道,所謂天地良心,全憑你自己去堅持。堅持有何用?別人都不堅持。所謂修身及人,及人做不到,修身卻不可忘。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只要你自己堅持,道雖不行於世,卻不至於不行於己。

中庸思想體現的是一種道德上的恪守,一種方法上的適當。

補充:

發現有人把中庸理解成中間,不當出頭鳥了。中庸的中是持中的意思,講究的是適合。孟子有言,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是爭著當出頭鳥啊。


這麼說吧,如果從中國的文化中剔除了中庸,那麼所謂的中華民族也就不復存在了


一切都要中庸就是極端,中庸的運用中庸才是中庸。

偏偏很多鼓吹中庸的要麼是前者,要麼在培養奴才


中庸就是中用。並不是現在日常理解的中庸


大道至簡,講不清的道理不是道理,中庸的原意沒人知道,如果有人跟你掰扯中庸思想你就問他中庸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知道的,從哪裡知道的,他要是解釋的清楚合理算我輸。就把它當作非物質文化古董就好,不能追求,否則只會自擾,硬追究也未必弄得清楚,弄清楚了也未必在今天有用。對傳統思想文化有興趣不妨看看明清思想家們的作品,集前人智慧又有新的發展,也清楚明白的多。


中庸不可以算糟粕,在那個時代種田是本業,若是一昧求前進有可能顆粒不收,所以中庸在一定程度保證社會穩定。

同樣在一定情況下,個人實力不足,一昧求高峰,會與高峰越來越遠。反會遭人陷害。中庸也可以是一種為人智慧。

看得透徹。


他是我們最寶貴的思想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悶聲大發財


你該慶幸我的回答就是中庸,不然哼哼。


抱歉,誰給你的勇氣,梁靜茹嗎?


絕對是精華,有一句話「存在就是合理「。不誇張的說,沒有中庸之道就沒有中華五千年。

每個人都有世界觀,國家也是如此,所謂「家國「是也。

二十世紀曾經有科學家做過實驗「那些魚游得最遠「結果發現「游得最快和游得最慢的魚都是被最先淘汰的「始終處於中游的魚游得最遠,打個比方,奧運會尤其是長距離比賽,最終得冠軍的基本上與開始領跑者無緣,很早被第一、二集團淘汰的也註定無緣冠軍!中庸的精髓正是「過猶不及「,只要你不領跑,不被第一集團拋棄,冠軍就會向你跑來


推薦閱讀:

「腦洞」的形成有什麼科學機制嗎?
《血源詛咒》里的小怪都是怎麼吹噓自己殺主角的能力的?
如果知乎進入了幻想鄉會是什麼樣子?
假如我是公元1500年的中國人,穿越到2016年的中國,我會產生什麼樣的吐槽?
如果父母可以把記憶遺傳給孩子,會如何?

TAG:文化 | 辯論 | 中庸 | 腦洞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