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羅振宇在此次跨年演講隆重推薦王東嶽的《物演通論》?


上圖有真相,王東嶽所說的」遞弱代償「越高級的生物衰亡越快,因為人家越要依賴外力嘛,那麼,我們就看看第五次白堊紀大滅絕之後的繁衍情況,看到第五個黃標短暫波谷之後的持續爆發了嗎,有點回落的跡象嗎?這簡直是黨中央夢想中的GDP增速呀!

另外,我又炮製了一篇《情懷要配得上知識》,評論《知魚之樂》豆瓣讀書,我的口號是:愛智求真,一個都不能少。

———————————————————————————————————————————

《羅輯思維》第156期及即將到來的157期《這個世界會好嗎》,上下兩集推出王東嶽《物演通論》,給我許多靈感,寫了下文,此前還有個姐妹篇,王東嶽的《物演通論》符合已知的生物學定律么? - 狐狸變作公子身的回答。這篇是講《物演通論》里鬼神難測的邏輯演繹的,前面行文還算暢快,寫到後面寫得」悲難述「,框架丟了,捏了個軟塌塌的結論,狀若雞湯文,不喜慎入!

———————————————————————————————————————————

《羅輯思維》有個很要命的問題,在這期節目里表現得尤為突出,搞不清知識的邊界與狀態是什麼。

但凡跨專業的學科,必定有其方法論,從方法論溯源或往下演進,才能構建這個學科專屬的知識,經濟學的方法論必須構建在「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這個基礎上,明顯地,不是所有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自私自利的,然而,如果沒有這個前提假設,經濟學就建立不起來。再比如,這期節目里提到社會學奠基人孔德,他提出社會動力學(制度結構層面)與社會靜力學(文化習俗層面)互相激蕩、交融,從而推動社會前進,那麼,動力與靜力是基於什麼原因激蕩、交融的,就有很多種說法,有衝突說、交換說、功能說、儀式說、他我說,沒有哪種理論能說是確定無疑的,但諸種說法都不脫離社會結構與文化的碰撞與融合。明白學說能夠講什麼,才能往裡填充內容,這是知識/學科的邊界。

經濟學層面東西可不可以過渡到社會學層面呢?當然可以,我可以基於人性自私這個假設談逢年過節大家互送禮品是為了利用彼此的關係,或者反過來,用社會學解釋經濟學,組織都要有向心力、凝聚力,按慣習行事,這樣才能降低人際交易成本,避免個性化導致的摩擦走火。如果你沒有理清你要表達的跨界知識與各自基礎理論之間的關係,感覺、好像、應該某些知識有搭邊的可能就亂入,很容易導致基本邏輯相悖。我們可以讀到《社會經濟學》或者《經濟社會學》,但誰見過《經濟化學》、《法律物理學》、《生物傳播學》,不是所有學科都可以不基於基礎理論胡亂跨界的。

經濟學裡要不要化學知識或研究概念,當然要;法律方面的法醫學要不要物理知識,必須的。但請看明白,這是知識上的補充,並非學科融合、創建!這就是知識/學科互通的狀態。你要明白,你究竟是要用這個或那個學科的知識,還是要把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基於某種理論/方法論貫通起來,從而得出一個新的學科或知識門類。

有意思的是羅振宇先生碰到了王東嶽老師,王Sir更加搞不清什麼理論是可以跨界的,什麼知識是能夠打通的,用一個互聯網思維就可以達成任意學科在任何維度上鏈接?笑話。

王的解決方法是,杜撰新名詞,遞弱代償;引進新含義,物體的存在度就是你比我重你的存在度就比我High(這個詞真是神來之筆)。於是,螞蟻加起來比人類重(我想不通他怎麼算出來的),所以螞蟻比人類的存在度High,同理,相撲的存在度肯定比模特High。

穩定度更是一個奇葩的比喻,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越往後越不穩定,居然能作為例證推出人類在諸物種最後出現所以人類最先滅絕,繼而用「代償」概念推出此乃人運用技術最複雜、工具最廣泛導致的「遞弱」,我複習了下高中化學,元素越往後越不穩定,因為越往後的原子的核外電子越多,原子核對最外層核外電子的引力越小,這是通過實驗觀察得到的結果。請問遞弱代償理論憑什麼方法論得出與元素排列互通的結論,通過實驗觀察嗎?

再看就更滑稽了,說人類地位隨著人自身知識的增長越來越低。

宗教認為人是除上帝之外最頂尖的物種,這裡指的宗教只是基督教吧,那佛教呢、伊斯蘭教呢,他們沒有認為人是除上帝之外最頂尖的物種吧,甚至在他們的教義里沒有上帝及造人的概念,那麼他們宣傳的理念就不是理念了?

再看哥白尼推翻地心說,達爾文創立進化論,佛洛依德從本我學說發現潛意識,這三種知識能放在同一層面上類比並推導嗎?

日心說是確鑿無疑的定論,從物理學、肉眼觀察、數學各方面都可以確證。

進化論只是一種假說,對於基督教上帝創世說是顛覆,但不能由此說人是猴子變的就低看自己,那時人們聽到進化論的確如遭雷擊,現在呢,大家接受了進化論後是不是就因此認為自己不夠高貴,沒有嘛,況且康德從三大理性批判已重拾人的道德崇高價值、人的理性認識及人的審美能力,這些都是動物無法企及的,羅王二位何必妄自菲薄。

佛洛依德的本我說也只是諸多心理學假說/理論的一種,佛氏從來都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並列提出的,本我是我本身的慾望根本,與其他動物的慾望沒有本質上的差別,但人始終會高看自己一眼,始終有衝動去超越自身,發展自我、改進自我,由此馬斯洛從人本出發創建了需求層次學說,揭示了人的需求之五個層次,並未覺得前途渺茫、命運不堪,《羅輯思維》不提及這些知識稱得上愛智求真嗎?

還有一個點不吐不快,相對論沒有把牛頓定律幹掉,相對論也沒有被量子力學推翻,出來講學混吃的也不要太沒有常識好不好,不是說有了非歐幾何你就畫不出平行的直線,發現了量子力學從此你家蘋果樹掉的蘋果你觀察它的時候就不見了,你不觀察它它又回來了,也不是說有了4G技術,3G就被推翻或者滅絕。王親羅蜜,不要再看《動物世界》了,世界上沒有那麼多事、那麼多理論是非此即彼的,你念經的時候默背非色非空、方生方死很OK,千萬別拉住人說聽我講××哲學,讓我拯救要死的你。

再強調三遍,請注意知識運用的邊界!注意學科的邊界!!注意方法論的邊界!!!

再多的我不講了,有人說你為什麼要死磕王東嶽,人家創造出一門學說,姑且不論價值如何,人家有這個自由,這麼艱深的書沒幾個人會看,看明白了也不會死,多點言論自由有何不好。OK,1、我也打個比方,商場里有真貨有假貨,我就是愛煞真貨恨透假貨,你說打假是不是我的自由;2、你說假貨也有人喜歡,那人知識少、智商低,用點假貨總比沒得用強,我的看法是,用假貨的確比沒得用強,但看偽學術書未必比不看書強,學科無高下,學術有真偽,為了避免王東嶽2.0、3.0,我有義務讓他不要丟人現眼;3、你憑什麼說你講的是真貨,憑我關於王東嶽的文字+大家是有常識的理性人;4、不掃假貨,就有人打著真貨的招牌繼續賣假貨,賺錢的同時堅決立牌坊,這是我最看不過眼的,我狹隘,我承認。

我還要承認,我是《羅輯思維》的粉絲,每期必看。我早就加入了王東嶽老師的QQ群並關注其公眾號,這年月找到這麼認真去幽默的人不易,何況還有節目。羅Sir說關於王東嶽遞弱代償還有下期,期待!只是拜託不要再屢次三番叫《物演通論》作哲學書,我總容易聯想到「小姐」。順道拜託王老師,不要再說「即使我的學說不是真理,可能被證偽,它也是有價值的,而且推翻我學說的理論只會比我的更為不堪。」之類的流氓話,不要再在終南山裡欣賞空氣了,平心而論,出山來講講學、散散心,對你身心都有好處,一個人老是呆著容易魔障。


不可否認,羅輯思維能在這麼幾年內取得這麼大的影響,當初的粉絲一定不像今天的這麼多烏合之眾,既沒有判斷力,又不肯獨立思考,整天還高大上的不行,不說出幾本羅胖推薦的書,就好像沒辦法和人打交道一樣,羅胖推薦的書大多數入不了正規的學術圈子,更有些就是誤人子弟了。

當初傳播羅輯思維的那些人,絕對不是今天的這般模樣,可能他們對羅胖所談到的某些話題都有一定的認同,當然,他們認同的前提是他們具備這種判別的能力,而個人力量有限,我想,他們都是些有責任心,又認真的正兒八經的讀書人。現在這些人正在去標籤,大多數最初認為羅輯思維好的人現在基本都開始反感了,羅輯思維對一個嚴肅的人來說,太業餘了。

至於羅胖推薦的這些書,羅胖本人看沒看過都很難說,如果羅胖每期視頻都推書,那應該好多書他本人都沒有看過。更何況像王東嶽的這本書,碰到個脾氣不好的哲學教授,肯定砸老王臉上了,看到老王書中的觀點,一面批判別人的東西,又偷偷的用別人的東西,從技術上講,此人完全不懂哲學,其水品和一個剛上研究生的碩士差不多,甚至有些方面還不如本科生,完全不懂哲學所謂的存在為何物,更不懂形而上學,卻一副悟道了的樣子,就他媽這三本書名字起的宏大,斯賓格勒才整個西方的沒落,雖然當時一時間洛陽紙貴,但最終對西方的社會預判沒有構成影響,這貨弄個人類的沒落,想想都可悲,這麼高調的幹嘛。還愛展示自己多厲害,一會自然哲學,一會精神哲學,一會科學哲學,好像誰不知道他當年讀的馬克思一樣。一會大談西方,一會又高論中國哲學,還時不時的講講邏輯,好像誰不知道這些觀點都哪裡抄的一樣。最可笑的一點,還講那麼多的不知道自己懂不懂的物理知識,搞的好像啥都懂一樣。

最無恥的一點,還說自己的學說也會被證偽,這他媽還不是黑格爾,馬克思的辯證法么?這樣一來,好像自己的觀點就必然要成為最接近真相一樣。一下子堵住了一些反駁者的嘴。

有好多人爭論證偽與否的問題,這實際上毫無新意,海森堡的測不準,卡爾波普爾的觀點,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休謨問題,培根的歸納法,分析哲學所引起的數學危機,包括科學,本身也要預定一個可靠的前提,不然知識從何說起。

如今的羅輯思維,真像一群烏合之眾,霍弗筆下的狂熱分子,孔非力的叫魂中的下層民眾。羅輯思維現象,真像搏擊俱樂部和浪潮兩部電影一樣,羅胖成功給一批志大才疏的人洗腦,不過,不敢再這樣玩下去了,遲早要玩死自己,這樣下去,羅輯思維就真正的培養了一批高逼格的庸人,羅胖誤國。

至於羅胖所說的最有思想的哲學家,羅胖是想錢想瘋了。

再次更新,之前用手機寫的評論,至於大家對我的回答有的認同,有的則不認同,在此重新回答。

伏爾泰說過,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觀點,但我仍要用生命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我不會刪除任何人的評論,但並不表示我對之前的評價失去信心。有一點我相當肯定,在羅輯思維的推薦之前,很少有人知道這本書的存在,而關注此話題或者此人的朋友,大多數都是通過羅輯思維而開始了解的,同時我也確信,評價的大多數都沒有翻看完此書,懂哲學的能看一半就會當作此書浪費時間,不懂哲學的大多數看不懂,因為此書開篇所涉及的抽象概念,沒有一定的哲學訓練,基本上不知所云。

最近網上有文章扒了王東嶽的來龍去脈,爆料者為他的一個戰友,王東嶽原名王和平,西安人,和大多數同時代的人一樣,當年應該讀書的時候沒多少機會,閱讀範圍不超出當時所認同的意識形態之外,因此上,他當年對於哲學的見解,甚至不如當前的本科生,現在的本科生雖然不如王東嶽好學不倦,但起碼能有選擇性的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

王的戰友對王的評價中,多少帶有諷刺的味道,而大多數記載和我的導師曾經講過的一樣,白天勞動,晚上會坐在一起學習,而學習的內容,多數情況下為《毛澤東語錄》,而其他的書籍則很難看到,為了看書,他們可能會走很遠的路去別處借書看,然後私底下討論,更多時候,他們都會把想看看的書用別的書皮遮掩,這樣便可堂而皇之的閱讀。我相信王在此階段,也必然有一顆愛之慧的心,至於他看沒看懂,則不知道了,從時間上來看,王生活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初中學歷,當時的學校教育不怎麼上課,就傳統方面來講,此時學校不教授文言文,我想這對後來的王學習中國傳統哲學肯定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對於中國的傳統經典,很多當代的大師哪個不是傾注了幾十年的心血,才在某個領域類有了點發言權,正規大學的哲學教授,更沒有哪個是通才,他們的研究領域都很狹窄,而且並不是每個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下面該說說王本人的大作,王書的開頭便是關於存在的討論,存在在西方哲學上被當作一個問題至今已經有2400多年的歷史,最早的提出者是巴門尼德的存在論,巴門尼德之前的幾位哲學家,或者叫做自然哲學家更為確切,他們關注的問題是宇宙的本源問題,即宇宙萬物是由什麼構成的問題,個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基本上都把實際存在的事物當作本原,或稱基質。儘管赫拉哥利特的火是一種抽象的隱喻,但火仍舊是可見的存在物,但在此後奠定了西方哲學的邏各斯主義,包括一位有名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建立的學派,雖然認為數是宇宙的本原,但數是多,不是一,因此,數不是宇宙的本院,只有巴門尼德思考,才真正觸及到了哲學的高度,即所謂的形而上學,世界事物紛雜,但它們只能是存在物,而不是存在本身,存在是一,顯然,巴門尼德的觀點是形而上學的開端,他登上了哲學在「世界的本原是什麼」這個問題上的最高點。此人之後還有一些當時被稱作哲學家的人研究世界的本原是什麼的問題,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世界的本原由不可分的原子構成。

很顯然,存在和存在物不同,存在物是一個對象,不論可感與否,總是具有一定的特性,就好比說,有好多東西可以稱作桌子,可以是好多腿,也可以沒有腿,但它們都可以叫做桌子,因此所謂的桌子又是什麼,從哲學的觀點來看,顯然不是研究具體的桌子,而是那個所謂的桌子是什麼,在柏拉圖的哲學中,有兩種桌子,一個是具體的桌子,一個是桌子的理念,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進一步補充了柏拉圖的說法,對柏拉圖而言,這些具體的事物分有了不同的理念,而這些不同的理念組成的集合才是存在,但這些理念又各不相同,理念與理念之間有沒有關係,柏拉圖認為有關係,所有的理念構成了一個集合,這個集合或許勉強可以叫做存在,這其實就是共相問題,至今都沒有解決,20世紀的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哲學引入家族相似的概念,也沒有解決這一難題。而存在又是一,要論證存在是什麼,顯然要更加深入的進行研究,才能建立一個完整的世界圖形。

此後存在問題被擱置,直到笛卡爾,才又開始了新的討論,後來的萊布尼茨引入單子,試圖解決這一問題,最終也歸於失敗。到了康德,提出物自體的概念,進一步產生了人能否認識客觀世界的問題,在他的三大批判中,對這一問題做了肯定的答覆,但到了黑格爾,卻對康德提出了顛覆性的批判,實際上,正是黑格爾的成就是在前人的努力下得出的答案。在黑格爾的《小邏輯》中,便是從存在開始進入正題的,純存在和純無是一回事,這實際上是說兩者是對立統一的,而兩者又是有區別的,純存在是沒有任何特性的存在,無所不包,但正因為它無所不包,從而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與此對立存在,即純存在沒有對立面,沒有任何事物可以稱作純存在,因此上,純存在不是具體理念,更不是具體事物,因此,純存在好像是純粹的無,但又不是純粹的無,因為純存在又無所不包,是純粹的有。此即為黑格爾對存在的解釋。在後來的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中,對存在的論述用了更多的筆墨,詳細解釋了存在物,存在,此在,在者,在,這一個,等好多概念,試圖說明對存在的追尋是對意義本身的追尋,這就好比我們可以不去考慮存在物的在,因為存在物是自在,即使沒有我們,存在物也在,世界也在,但如果沒有我們的存在,這所有的在又有什麼意義可言,沒有可以感知世界的我們存在,世界存在與否又有什麼區別,因此上,我們的存在是世界的存在的意義,當然,這裡的世界本身存在,這裡的我們是可以感知世界的存在。但又因為我們在世界中,便很難認識客觀的認識世界,就好比說,世界存在和我們存在是融為一體的,但卻都是存在物,而不是存在本身,只有當我們追問世界為什麼存在的時候,才能夠發現我們的純在折射出世界的存在,而存在本身卻又非對象性的存在,因此,我們的存在具有一個時間維度,當個體不在的時候,意義世界消失,對個體而言,世界也跟著消失不在,但這個客觀世界仍舊存在,因此,對存在的追問必然是對意義的追問。

20世紀的邏輯實證主義哲學,又稱分析哲學,不能不說到維特根斯坦,集合論導致了羅素悖論,而羅素悖論的意義就好比人們對哲學存在的追尋一樣,同巴門尼德和柏拉圖哲學中所謂的存在一樣,他們通過研究數學進而研究邏輯,從而發明出數理邏輯,實際上數理邏輯是一種人工語言,之前的萊布尼茨或者帕斯卡爾,具體哪一位忘記了,已經做過這種努力,數理邏輯用於解決哲學哲學問題,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的寫作形式很明顯就能看出這一點,其在第四章或者第五章中,對命題的否定,對否定的再次否定正是他試圖通過邏輯的方式解決存在問題的努力,但他後期的哲學著作《哲學研究》轉而試圖通過研究日常語言來解決哲學問題,在他看來,哲學問題的產生是因為語言指稱不明而導致的,因此上,解決哲學問題要通過規範語言的意義來達到目的。在《邏輯哲學論》的最後他得出的結論是,能說的都能說清楚,不能說的我們就要保持沉默,可見,通過人工語言解決哲學問題的努力失敗了,但日常語言最終也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最後的結論仍舊是一幅圖景,我們可以看到的一幅圖景。

下面再來看看王書對存在的討論,有什麼超越了以上的討論範圍,王在批判黑格爾,海德格爾的同時,有沒有說出了什麼新觀點。

原文:「哲學上所謂的「存在」僅指感知中的對象之總和」。僅此一條,此人幾斤幾兩便一目了然。

原文:「把感知中的存在作為對象的總和來研究乃為自然哲學,而把感知中的存在作為感知的總和來反思乃為邏輯學。儘管兩門學問全然不同,但所研究的卻是同一種東西的兩個方面」很明顯,自然哲學並非是全部全部的哲學,這一點很清楚,西方哲學蘇格拉底之前大概可以稱為自然哲學,就好比中國的兩漢時期的宇宙生成論一樣,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如果可以稱作哲學,也是哲學的初級形式,只有巴門尼德意義上的存在,或者本體論才能夠稱作真正的哲學,換言之,即形而上學。再一點,邏輯學怎麼能夠被定義為「對感知中的存在作為感知的總和來反思」呢?這是個什麼定義,感知中的存在,即所謂的對象,那麼感知的總和是什麼?是不是可以認為是對象的總和?來反思,顯然是需要人來反思,這個命題是不是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的命題的變種?為什麼又能如此來定義邏輯學呢?這是什麼樣的邏輯學,如果是大眾意義上的邏輯學,那對此定義簡直就是胡說八道,如果不是大眾意義上的邏輯學,姑且稱作王氏邏輯學,但從定義中看,好像沒有什麼具體的特別限定,這句話就好像是在說我們思考世界就是邏輯學,或者說的更好一點,人有理性,因此上可以邏輯的思考世界,因此上,人對世界的思考就是邏輯學。狹義的邏輯研究推理,而廣義的邏輯則實際上研究的是人的思維模式,包含在思的範疇之中,是如何思,而感知是對象反射到心靈的投影,不僅包括實存物,思維自身也能夠構築可感物,即使這是王氏邏輯學,那麼這個同一種東西又指的是什麼?

原文: 「存在本身並不牢靠,因為絕對的存在或存在者無需為存在本身發生疑問」。存在並不牢靠,顯然說的是存在物,絕對的存在無需為存在本身發生疑問,這話也沒錯,自在之物,如佛教所說自在。但這兩句話有什麼關係,因為是什麼意思?顯然因為因為這個詞的存在,前後兩句構成一個推理模式,但這是推理嗎?

類似的話很多,大致上可分為兩類,一種是從他所批判的人的思想中得來的,如果是此種情況,就沒有批判的必要,因為實際上是一種贊同,因為批判的結果和沒有批判沒有什麼新結論,之所以要批判,即在於這些先哲名言非出於王之口。另一種就是以邏輯之名行不成邏輯之文,前半句用笛卡爾,後半句用康德。用黑格爾的前提,得出海德格爾的結論。

不在談論存在問題,說說其他方面,王書引用了大量的生物學上的材料,作為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不論這些材料是否正確,對作為羅胖推薦的最牛逼的哲學著作來說都是打臉,這本書的搞笑之處在於用生物學或者科學,在哲學的名義下研究社會學,如果這種辦法行得通,那麼之前的專門研究者在王看來都太小兒科,完全是毫無洞見的井底之蛙。這樣以來,像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應該歸為哪個學科的著作?像弗雷澤的《金枝》又該歸為什麼呢?好多知友將王的結論看作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實際上,如果說人類社會正在自身走向終結,且是因為自身進化的原因,從而趨向滅亡的邊緣,這種看法是從哲學推出的結論還是從社會學推出的結論,這最有可能是從生物學推出的結論,但這又好像不是從生物學推出的結論,本人不懂生物學,也不懂熱力學,雖然人們對進化論當前也提出質疑,但這並不是理由就可以提出奇談怪論,王的觀點提出已經有數十年之久,也經過了學界泰斗的討論,這麼有遠見的思想為什麼一直默默無聞,《物演通論》成書這麼久,為什麼就不能引起學界的關注,而且是此書不管放在社會學,哲學,生物學的書架上都不成問題,為什麼就不能被人們接受呢?

看了看百度百科對王的介紹,難道就沒人看出其中的言外之意?至於學哲學的應不應該有如此偏激的看待王的大作,這一點正是應該討論的,學術就應該嚴肅,因為你講的東西總有人相信,既然不能教會人如何思考,就應該傳授正確的知識,如果沒有經過羅胖的推介,本人甚至不會去關注這樣的書,正是羅輯思維有廣大的粉絲群,而大多數都對羅胖深信不疑,本人也曾混跡於羅友群,但反感討論這些話題,可偏偏有好多人常常有意無意顯示自身多麼熱愛看書,動不動就哪期視頻,哪本書的給人推薦,而羅友圈中的文化講座還常常舉行,動不動就給人推薦書,看沒看懂不論,看沒看都很難說,還到處給人推薦,這正是本人所反感的。當文化成為一種裝飾的時候,這才是可悲的,至於我的回答是不是友好,對我而言無所謂,哲學絕對不是培養人云亦云的好好先生,而言論上的衝突只要目的正確,並不會對反對者造成傷害。水喝到嘴裡,才知道溫度,雖然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但都是喝的同一杯水,因此上,將就著看吧,這個問題不在討論,浪費時間。


這個問題下有一些似曾相識的論調,讓我忍不住想用一些老掉牙的辦法來回應。

「你們又給人家扣民科民哲的帽子!」

——嗯,是的。但你不要以為我們有什麼惡意,我們只不過是把「這人寫的全是bullshit,浪費紙張和ISBN號就算了,還以為自己科學和哲學都很厲害,快來個受過科班訓練的人正面剛一下教ta做人吧」這句話換了個比較方便的說法而已。

「你們讀都沒讀過,怎麼就敢對別人的書妄加評論!」

——很多答主還是看過簡介和摘要的。當然會有人說,這怎麼夠呢?沒讀過原著你是不會知道它在說什麼的。打個飯前不宜閱讀的比方,這就像是一坨褐色的東西,看著像是屎,聞著也像是屎,切了個片回去分析一下還是屎。大家都覺得這是屎了,有人跳出來說,怎麼能肯定它就是屎呢?裡面說不定包著顆糖啊!有顆糖就不算屎了吧!說不定糖還不止一顆呢!我覺得你會和我一樣,想把那坨不算屎的屎留給那個屎中找糖的人。希望那孩子吃得下去,哦。

「我讀過之後覺得很有道理!」

——嗯。恭喜你跟作者一同登上了人類思想的頂峰。說起來,小時候我讀過不少亂七八糟的書,我讀過之後覺得它們都很有道理。當然現在我不會這麼想了。

「我是羅胖的粉,你們說羅胖推薦的書不好,我不屑與你們爭論。」

——相安無事,再好不過。╮(╯▽╰)╭

「就算這本書在你們眼裡這麼不堪,你們就不能抱著寬容的心態讀一讀嗎。」

——好的我答應你。你能不能抱著寬容的心態不過問我讀到哪裡了……_(:з」∠)_


我對這本書提出的理論持一定的正面態度。

但是我對羅胖的這種吹捧感到無比噁心。

此書所有的理論,不過就是100年前的經典物理的熱力學第二定律,用到生物方面的話也就是幾十年前的薛定諤《生命是什麼》這種早就尊為物理聖典的天花亂墜版,或者說用一些所謂的哲學語言去包裝的雲里霧裡以顯示自己高大上的民逗。

引用在優酷看到的一個回復,真正的大家期望用最簡單的語言把最高深的知識傳播給大眾,而此書作者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把一些基本的概念炒作的如同自己獨家發現。

PS:讀這種書,還不如看看幾十年前的經典是怎麼寫的,推薦薛定諤的《生命是什麼》和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以及馬特里德里(就是羅胖第一季的時候推薦過的那個《理性樂觀派》的作者)的《基因組》。

……………………

1.23補充一下,聽完下集,我還是比較認可羅胖的一個論點,開弓沒有回頭箭。


所有不同意這位民哲著作的朋友是不是應該思考這麼幾個問題:

中國目前的哲學學科研究和歐美有很大差距,造成這個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其實都知道,只是不好說。)

上面幾個高分貼主作為科班出身的人對民哲嗤之以鼻,用盡索引來反駁嘲弄民哲。但是這幾位也沒有想過為何普通文化人對哲學的思考的需求無法從所謂科班哲學家那裡得到滿足?這是不是中國哲學學界的失職?

為什麼科班哲學學者要自居在象牙塔里,懶得給公眾解釋與指導?為何讓民哲有可乘之機?

我在西方的書店裡常常看到哲學通俗讀物,給未成年人拋出的哲學問題能讓我們這些成年人都要思考許久。而在中國誰能給我推薦一些圖文並茂的哲學普及類圖書呢?

最後,告誡中國的科班哲學學者,你們在哲學領域並不領先於世界,卻要孤芳自賞躲在象牙塔里。當民哲跳出來忽悠時,你們也拿不出什麼通俗讀物來普及你們的成果。故弄玄虛什麼啊?


這種書不值得讀。也許可以引發思考,更可能是胡思亂想。書里遞弱代償思想無意義吧。生物是怎麼演化來的呢?新的物種(物質)都是在原來物種(物質)的環境中產生的,新的物種產生新的環境,新的環境中產生新的物種。這樣,新的物質或物種很可能只能在新的環境生存,就產生了王東嶽的遞弱代償。王認為會產生新的對人來說崩潰的環境。但我始終認為人是能做出改變,讓環境不至於毀滅人。當然如有外界不可預知的,如行星撞地球什麼的,也是沒辦法。建議看《自私的基因》,《人類簡史》會比這本胡思亂想的書好很多。最後說一下關於進化論很多人有個誤解,物種進化不是優勝劣汰,應該叫適者生存。也許最後人類不小心毀滅環境,蟑螂生存下來了,我不會認為蟑螂是優勝,當然除非你價值觀不同


嘛...畢竟比那個強行硬扯康德和索緒爾的一月肉番好得多。其實電視媒體和真才實學自身就是矛盾的一個對子。吸引人的電視媒體不可能傳播真才實學,傳播真才實學的也不可能是電視媒體。

學習一定是充滿痛苦和曲折的,沒有看電視那麼輕鬆,電視本身就是發明來娛樂,通過形象化感性化的手段降低認知成本,從而更好的引起受眾情感的激蕩跟共鳴...而把這種媒體用於知識領域造成的結果並不是降低了學習成本,而是把學習這個行為本身以及知識都庸俗化、情緒化了,最終只會培養出一批志大才疏夸夸其談的庸眾而已。

電視就是電視,不是多媒體教學,即使是多媒體對於高深知識的教學也是沒有任何優勢的(能夠藉助於形象進行表達的知識都是膚淺甚至不需要進行專門授課進行培訓的),而在擁有足夠強大的學習信念和駕馭能力之前,看電視玩電腦對於學習都是浪費時間。


我一直不太喜歡羅振宇這人。

我覺得他太像司馬南了。

老愛講些「摘葉飛花」的東西。

你不懂什麼是「摘葉飛花」?好吧,我也不知道什麼叫摘葉飛花。

你不懂就對了,你不懂是你low,反正你信我說的就行了。——這就是司馬南的邏輯。

他和司馬南當然不是一路人,但是說起話來都差不多,本身說的沒什麼說服力,於是就拿「摘葉飛花」說事。

且不論司馬南本身的立場和利益關係,更遑論人品了。他的理論能力實在是欠缺。

這個問題同樣出在羅胖身上。

美其名曰我看了什麼書,給大家推薦一下。

但是呢,做節目,大家都懂的。

書是事先放那的,策劃是別人寫的,講的提綱是不是自己寫的都難說,書看沒看過不好質疑,起碼是不太深入的。

道理說出來其實就粗略一點東西,為什麼要講那麼玄呢?

因為講得越玄,越好唬住人嘛。

你問我怎麼看他推薦《物演通論》。

《物演通論》也是這個路數。


因為我沒有看過《物演通論》這本書,所以直到看了最近一期的《這個世界會好嗎?(上)》,才想著說點什麼。

這本書試圖從一個極其宏大的角度去把握蘊含在萬事萬物背後的一些根本原則。

老實說,我對此是有所懷疑的,但我並不反對存在這樣的可能性,也很讚賞這樣的行為,哲學的根本目的,其實不就是如此嗎?

看《羅輯思維》這期節目的時候,我一直很擔心,因為我怕羅胖所舉的那些例子並不是出自原書,而是羅胖和他的團隊根據他們自己的理解而另行創作。因為真的沒看過原書,對於原書「遞弱代償」這一法則的理解,只能根據羅胖所列舉的那些例子出發。所以,這些例子是不是出自原書就變得很重要。

因此要明確一點,我所有的批評只能算是針對 羅胖轉述版的「遞弱代償」。

-------------------

存在度

根據羅胖的述說,存在度這一概念的意思基本是:個體對環境的依賴程度。對環境越依賴,存在度越低。

而從羅胖的敘述中有這樣的層意思。存在度越低,個體越脆弱。也就是說,對環境越依賴,就越脆弱。

つづく


前一段時間翻開1月1號下單買的《物演通論》。看High了。

3小時,看了54頁。這個速度是我想好好看一本書的正常速度,因為我沒有跳過任何信息,一個字一個字地輸入進腦袋,並加以思考。

2點半到3點半,我為了保持頭腦清醒,搬了椅子到陽台上,打開陽台的燈,在室外看書;現在快4點了我還在碼文記錄讀後感。而且我當時6:30就要起床去香港,從早到晚見三批人——你能感受到這本書讓我精神上多麼爽了吧。

這本書是哲學書,不管是羅胖、還是以前看過的人,都說這本書晦澀難懂。我倒不覺得,看這54的全程,我的眉頭一直舒展的,十分順暢,除了個別卷二、卷三才解釋的哲學概念外,所有王東嶽用的哲學概念、解釋、邏輯,我都很順利地理解了,知道他在說什麼。先說明一下,我以前基本看過任何哲學類的專業書籍。我相信,我能輕鬆看懂,一定也有人可以輕鬆看懂。

羅胖最新一期的節目,講存在度、代償的概念,他為了讓所有人都能聽懂,用了最最狹窄、也是宇宙的極高形態——生物——來解釋。我這篇文就記錄一下,我看了54頁之後,對於存在、代償、存在閾的理解,可以用輕鬆的例子,讓你明白更準確的理論體系。

很多哲學、宗教都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無,有和無是對立統一的,因果關係的先後——王東嶽老師告訴我們,這些都是有偏差的。

世界的本原不是0。

我先說下三個概念的定義,然後用生動的比方和你說明。

存在度:

存在的「效價」,是一切存在者的可存在程度的內在指標,或者說是一個存在效力的參數,存在度決定一切存在者的可存在度或穩定度。

代償度:

代償是指存在者損失一部分存在度從而續存。比方說,人少了一個腎之後,為了活命,另一個腎會變大、功能變強,來頂替失去的腎;然而,一個腎再強,也不如當初的兩個腎。代償度就是代償效價的具體指標,說白了,一個存在者有多想代償。代償是維持存在的唯一動力。

存在閾:

一個存在度的指標,決定任一存在者或衍存者能否實現為存在。高於它會導致永恆存在,低於它會導致失存(你可以簡單、但不準確地理解為「毀滅」,因為毀滅這個概念是不存在的,在王老師的這個理論體系里,恰恰是生存的動力,引發了毀滅。一會兒你就知道咋回事了)

終於說完概念,說宇宙的存在規律。

首先,宇宙的開始——奇點——的存在度(存在效價),一定是有殘缺的。

為啥?如果宇宙的奇點的存在度是圓滿的,那宇宙就永遠是奇點狀態了,不可能發展成現在這樣。

就好像,一個球在一個平面上動了,一定是因為這個平面不是完全水平的,而是有傾斜。(這個比方是我看書的時候,腦子裡原創的比喻)

說白了,宇宙本身的存在效價就是有缺憾的。

如果保持靜止,宇宙就不可能存在了,於是宇宙在奇點開始,就動起來了,只是因為奇點的存在度很趨近完美,所以動的也很慢。

這個動,就是代償。

人要存在,要吃東西,也就是攝取外界的存在者。但是,宇宙能嗎?除了宇宙,也沒有其它東西了。說白了,相對於存在的,仍然是存在。

也就是說,宇宙沒法像人、星球、粒子一樣橫向獲得存在度,只能縱向代償。

比方說,宇宙的存在度是1個億(完美存在度是0,越靠近0,存在度越接近圓滿,也就是越接近永恆存在)。

宇宙的代償,就是讓自己的一部分的存在度,變成5000萬,另一部分的存在度變成1億5000萬。

要知道,存在度越高,存在者就越活躍,越想代償,也就是代償度越高,代償速度也越快,結構代償(比如物質)越繁,屬性代償(比如結構、關係)越豐富。

於是,1億5000萬那部分,就又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犧牲自己的存在度,變成 1億,剩下那部分變成2億。

循環往複。我們生命,就是極少極少極少的,代償到很末端的存在者。

我們是衍存的很高層,於是我們的代償度很高,於是生物的多樣性、競爭、變化速度就很快,而且越高級的生物,變化越快、關係越複雜。

而,人,就是最高端的那一個。

要知道,地球上出現過的99%哺乳動物,都已經消失了,代償後只剩下1%。

而所有出現過的原始人類,只剩下我們的祖先「智人」這一支。

說白了,我們是代償後的佼佼者,為了維持我們的存在,我們會用極其快的速度來代償、犧牲大部分、留住一小部分,並且拚命向「自由、複雜、多變」的方向代償。

你也知道了,代償越快,離所謂的「毀滅」就越近,因為我們的存在度越來越遠離「存在閾」。

你可能會說,這也太恐怖了,我們人類越繁榮,卻離毀滅卻越快。那是不是要停止發展?

錯。人類還是要發展。因為「毀滅」並不是毀滅,而是宇宙進行代償的一個環節。「毀滅」得越快,就越維持存在。也就是說,毀滅這個概念根本不存在,宇宙的本質就是「存在」以及為了維繫存在而進行的「代償」。

宇宙里所有存在者,更快地「毀滅」,宇宙萬物才能更好地「存在」,所以人類的發展是必然。

就像人必然會死,而且活得時間越長,離死就越近。既然我們必然會死,越活就越會死,是不是地球人應該集體自殺?肯定不是嘛,還是要好好活著嘛。

王老師的體系解決了我很多疑問。我六歲前後的時候,有幾個晚上通宵睡不著,躺在床上想宇宙為何存在,沒想明白,倒是把一小片頭髮給想白了,這些白頭髮今天還在。宇宙的存在的解釋就這麼一直困擾著我。後來探索了一下基督教和佛教,也沒有找到終極解釋。關於耶穌、佛祖的存在問題,我始終沒有找到能說服我的合理解釋。

但是王東嶽這個男人,給了我一個可以解釋的理論。他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解脫了我的生死。

我很high。謝謝王東嶽。很期待把《物演通論》看完。

http://weixin.qq.com/r/T0gZAfrEvqfBrb5i9x1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想想當初,大一大二那會兒把《曉說》當段子合集看,把《羅輯思維》當求知的渠道。還是有一些想說的。

不可否認,《羅輯思維》一開始裡面的確推薦了不少好書,也著實能讓我這樣稍微不安於現狀的學生思考一下周遭的種種。

可是吧,當高曉鬆開始標榜自己是一個自由派知識分子,羅胖開始把自己里里外外倒騰的像一個成功的商人的時候,我就覺得變味兒了。行商,逐利,天經地義。但是掛著讀書的口號,就讀點好書唄,推薦的書不說是集大成之作,起碼應該是三觀端正,錯就是錯,對就是對啊!邏輯推導可以,但別牽強附會呀!

那些求知若渴的學生黨可是真會把你們這些話當真理的。自己以前聽聞身邊誰誰誰在看《羅輯思維》都會有撲上去和他進行思想碰撞的衝動,現在只有想上去把他頭往牆上撞的衝動。。

而最近自己由於某些原因看了不少其他學科的先驅和集大成者們的著作,才發現,看書推薦書這類事兒還是從基礎和經典開始最好。。錯不了。。


以目前中國人的科學素養來看,估計還是有很多人信這種邏輯上有點道理,又用了些各學科粗淺知識的民哲的。

這種受過沒有正經科學訓練的人,總喜歡從形而上的角度思考科學,進化之類問題,說些好像有道理,又不太看得懂具體啥意思的話,讓一些判斷能力不足的人誤以為是自己只是水平不夠,看不懂,其實他們的思想大抵都是些無法證明對錯的腦洞,用的材料、論據通常雜亂而廣泛,但都不深入,因為這樣好忽悠大眾,不深入細節就很難打他臉。

真是對科學、對進化有真知灼見怎麼不去和一線科學家探討呢,只怕科學家們,博士們根本不會鳥這種民科民哲。

ps1:針對回復,我說明一下,我沒看過書,大概看了下網上能找到的一些介紹和書評以及作者以前發的一些博客,對其思想不認可,所以不準備花時間看這本書,也寫了這個回答,我不保證自己的看法絕對正確,以上很多是對民哲的整體看法。

ps2:我對科學哲學的看法是:哲學重邏輯思辨、科學重實驗、數據與細節,因為邏輯上可行的想法太多,我們需要實驗檢驗哪種邏輯是符合實際的,哲學討論的問題大多是非常抽象,無法驗證無法證偽的東西,所以難以判斷誰說的對誰說得不對。所以我不贊同用哲學思考來討論科學問題,覺得沒有意義。

ps3:像進化的未來、科技發展的前景,這樣的問題是沒法驗證的,這種問題跟「上帝」是否存在?宇宙之外是什麼?類似,科學家會說我們不知道答案。像這本書這樣自己創造一套理論,來證明上帝存在,或上帝不存在,都是不可信的。


從可信度來講,影響因子高的同行評議期刊,到囊括學界主流觀點的書籍,再到各種學術出版社如Oxford Cambridge, McGill 之類的出版書籍都可以讀讀,至於別的,當虛構類小說看看就好了。


我第一本看的羅胖推薦的書叫《被劫持的私生活》,雖然很多人會去批判,也有更多自詡科班出身的人會去不屑。但我只想說,從那些書里,我至少學到了點什麼,至少在某些方面有過感同身受。

有人說羅胖業餘,是業餘,因為羅胖在互聯網時代代表的是一個活生生人,而不是作為專家代表他的領域。羅胖從來不是老師,只是一個願意和你一起讀書的朋友。

見到很多哲學系的人罵羅胖,心裡很不是滋味。

我的一位教授是國內彈性力學的泰斗人物,而他說到學問時只會說,我就是會解幾個微分方程而已,出了這個門也就一無所知了。

還有一位教授和我聊天時聊到3D列印時,所談論的東西和思想也和剛接觸3D列印的大學生一樣淺薄。不過他卻是3D列印最關鍵技術,耦合場問題的領軍人物。

面對新的世界,新的未知,我們能否可以放下架子,放下我們自認為了不起的過去,做一個不僅接受智慧也接受愚昧的人呢。

物演通論,我還沒讀,我將會去讀,即使是錯的又能怎麼樣,即使讀不懂又能怎樣,即使哲學思想不及科班又能怎樣。

我依舊能在自己的領域風升水起。

每當有人問我力學方面的東西時,我不會嘲笑他們的無知,也不會肆意去嘲笑一些民科來抬高自己的身價。我只會用我領域裡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東西,講給他聽,讓他產生求知的興趣。而不會像某些人說的,這個領域很難,我那麼聰明,都學了N年,你想的太簡單,你就是個垃圾。

有意思么。。。。。

支持羅胖,我喜歡他這個人,然後是他的想法


剛剛看完羅胖子的視頻介紹這本書,我來說一下。首先聲明我並沒有看過這本書。我對這本書的了解僅限於《羅輯思維》的介紹。

先說結論吧。如果你有一定科學人文學哲學底子受過一定高等教育同時對世界的意義存在的意義宇宙的意義這些形而上的東西有點興趣的話,這本書可以看看,就當開闊一下眼界。如果你各種學科基礎知識都很匱乏也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同時感覺自己三觀不正渴望看一些書來升級自己的頭腦,強烈不建議看這本書,它只會讓你學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以後碰到藏邊五丑還能勉強應付,但別說碰到洪七公歐陽鋒這樣的五絕高手,就是碰到只學了一招亢龍有悔的郭靖你也會被分分鐘教做人。

遞弱代償理論可以解釋這個世界的一些現象。但是是不是普世的理論,還是非常存疑的。而且這個理論也沒有說明自己的條件和邊界,討論到「存在度」這種量化概念的時候,估計也沒有給出一種比較靠譜的數學模型。一上來就宣稱自己的理論秒殺宇宙萬物,再加上作者本人的相貌,民科氣息撲面而來。

簡而言之,如果我有功夫有閑錢還是會買來看看的。黃藥師不也雜學百家嘛。至於很多批評的同學,也不要用詞太狠。民科這些人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是又很渴望求知,走上社會階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還是應該幫助教育為主。

以上。


我就說一個例子吧,跨年演講的時候,我聽到了這本書,第一反映是,卧槽,老子又比別人慢了半拍,我還沒動筆呢。這兩天他開始介紹了。第一反映是,卧槽,哪來的逗比,這樣敢說是哲學,我就再也不信學人文的了。就是這樣,前後比較一下就可以了。


企業家從迷信佛道開始迷信民科,有進步啊


聽邏輯思維很多年了,150期節目60%都聽過5便以上,其他都在兩遍以上。算是比較粉。老實說他90%的理論我都是聽聽而已,沒幾件想較真,沒幾件真的信他。更不至於跳出來指責這個節目,這個團隊,甚至所有粉絲。沒有那麼大知識存量去反駁,或者閑的蛋疼去找出他的講錯誤以便好好損毀一番。

聽了一集關於物演的節目,大概的意思人類即將毀滅,懂了,遞弱代償,懂了,有趣,即可。

羅胖就像另一個我自己,他在旁邊讀他自己的書,每天發語音去說他那些或可信或扯淡的感悟。喜愛思考的人每接觸到新事物都有感悟,我理解。感悟的結論有趣新穎,我會覺得不錯。結論毀三觀,大逆不道,也挺好,反正換個角度看世界嘛。結論明顯有錯的,嗨,就忘了嘛。我被洗腦了嗎?老實說有點,那又怎樣?廣告歌還洗腦呢,洗一點腦怕什麼?

說我腦殘?謝謝你!我原本以為世界沒空搭理我呢。說羅粉都是烏合之眾?哈哈,跨年演講看到柳傳志了。跟這些大佬一起烏合,很榮幸。

世界上偏偏有人喜歡躲在網路後面說別人觀點有害,別人錯誤,欺世盜名,烏合之眾,洗腦,三觀不正,道德敗壞。對於這種人,想禮貌的說一句:如果真的吃了太多,出去遛個彎兒刷刷微信運動的步數,比啥不強啊?

最後,我承認我跑題兒了~


評價什麼,你會發現都是沒有去讀的人在評價,物演通論有多少人去讀過,即便讀過是否能理解,用隻字片語是根本無法表達王東嶽的思維的,語言是人類最淺薄的述說思維以及靈魂的表達方式。最根本的問題是出在知乎上面根本就不存在能以形而上的角度和心態去讀王老師的著作的人。所以對於不懂的事情要麼頂禮膜拜要麼嗤之以鼻。我非常尊敬羅輯思維這個節目,但是哪怕是這樣的專業團隊去攻這類哲學書,都避免不了立場問題的錯誤,因為參與解讀,導讀,提取的人都出於形而下學的現實目的。藝術的東西放在一邊欣賞就好,謹慎總結,不是總結不好,就好像對待老子的道德經,大多數人是用現代文字的道德前提認知去理解裡面的東西,難免南轅北轍,或者就看不懂了,其實連最起碼什麼是道什麼是德都不懂。還有看到單拎出來一段文字,比如道可道非常道什麼意思如何反駁,子非魚安之魚之樂如何反駁,羅胖說的沒錯,討論一種思想邏輯的時候沒有共識那就是抬杠,大家注意力都是你錯了我對了。王東嶽的作品非常難讀,而且需要大量的輔佐材料幫助,讀書很苦,而那些樂懂的人自然懂了,懂了也就不會問作者的觀點對不對了,就想喜歡金庸的人不會糾結倚天屠龍劍的物理原理是什麼一樣。


我快50了。

想以這個年齡應有的認真,給這本書寫寫我的讀後感。

是的,我讀完了 - 基本上是一個星期裡面,包括2個不眠之夜,讀完了。我的感覺跟上面劉達( 姑且叫他先生,可能會錯 ;-) )的感受一樣:high。

但是跟大家承認,high完之後,是滿背2、3天下不去的痛。

這本書非常認真。敬佩王東嶽:可以感覺得到,他寫這書的時候應該比我看的時候認真。認真是痛苦的。但是痛苦是有意義的。但是聊到意義,一個人是沒可能也不需要與所有人取得共識的。

我相信這本書並不是對絕大多數人有意義,在知乎這裡掃一眼,印證了我的看法。這本書也並不應該對所有人有幫助。

人類是自大的。具體到人類個體,有的時候自大是動力;其它的時候,它,導致你的毀滅。

比如,對於一個某年齡以下的人,這本書大概會是沒什麼幫助的:世界在你面前招呼你,它最好是絢爛多彩而有希望,你需要你的自大、自我、自主去全力擁抱這個世界,你不要看這本書,看不懂恰恰是一種幸福。

又比如對另外一些人,當生活的閱歷和相應的成本、自大的好處和相應的代價開始顯現,你心底里那個聲音也許恰恰在這個時候聽得更清楚了:我是什麼、這個宇宙是什麼、我和這個宇宙的關係是什麼、我和我所屬於的那個叫「人類」的物種所處的位置是什麼。這些問題值得認真、值得為它痛苦、值得帶著痛苦和痛定思痛的審視去面對以往的巨人們,看到他們什麼地方說得有用,什麼地方說得沒用甚至是「萬劫不復」的錯誤。

也恰恰因此才能high。

對於我來說,這本書有用。究其有用之處,用一句話可以說明白:「越是失去了存在的東西,其思想和意志越是顯現上天入地、上下翻飛」。因此我知道什麼時候是要臣服了。套用三體里的一句話:「別傲慢。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於我,完全沒用必要去評價羅輯思維怎麼樣、王東嶽何許人也。

因為我知道:你所說出的話,與你的生存境遇一一對應。我就不明示這話是對這裡的哪些話而言了,因為我不是你。

而這,也是這本書裡面講明白了的。


推薦閱讀:

羅振宇的《羅輯思維》的價值在哪裡?
羅振宇為何在邏輯思維上推薦凱文.凱利(Kevin Kelly )的《必然》,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如何評價奇葩說第四季第三期?
如何看待羅永浩在羅振宇的《長談》中透露的信息?
什麼提問能讓羅永浩「下不來台」?

TAG:羅輯思維網路節目 | 羅振宇 | 王東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