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該打就打,對不對?

5隻要我一說我打了我家寶貝,很多人就會在底下留言不應該打孩子這樣的話,可是我覺得熊孩子該打就打。難道屢教不改不應該打么?

說個事情吧

兜兜故意把玩具扔地上,我溫柔勸說無用,我就準備打兜兜屁股,兜兜馬上遮住屁股說,兜兜知道錯了,兜兜下次不敢了。看她這麼誠懇,我就住手了。過一會,兜兜繼續很得意的在我面前扔玩具,我準備再次使用暴力解決問題,兜兜再一次遮住屁股說,兜兜知道錯了,下次不敢了。我動了惻隱之心又住手了。兜兜第三次扔玩具,依然重複剛才的情節,我才不管,對著屁股就打,我現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你什麼叫沒有下次 。。


謝邀。

你好,您的問題不在於打還是不打,而是說出口的話要不要算數?

你說了要打,結果遮個屁股你就不打了。要我,我也扔玩具,我也遮屁股。多好玩兒啊。所以孩子也學會了說話不算數,說了知道錯了下次不敢了,結果下次照扔不誤。孩子最後挨打其實是之前多次釣魚的結果,她不是哭她自己痛,是哭你這個人怎麼不按常理出牌啊,說好的遮個屁股就不打的呢?我猜孩子應該在3歲到5歲之間,不滿5歲。這時候已經可以看懂大人的臉色了。如果每次都是到第三次再挨打,她就可以摸清你的脈搏,然後每次都只扔前兩次。

另外如果只是愛扔玩具,這不算熊孩子,在不用打的情況下是可以糾正過來的。小女孩要引導她收拾自己的東西,養成有條理的習慣。


我的女兒快6歲了很可愛,她是我最珍貴的寶貝,我從沒打過她,今後也不可能打她一下,哪怕是輕輕一下。她有時也很調皮,調皮的時候在她沒意識到我生氣的時候,我通常是一把抱起她去撓撓她的癢或帶她玩好玩的,然後她也忘記繼續調皮下去了。當她真正犯錯時,我就在家指定一個圈,讓她站在裡面不準出來並告訴她我很生氣,有時她會跟我對抗,那麼圈就會升級朝牆角移動,她也不敢動了,等她哭的差不多了,我會告訴她錯在那。效果滿不錯的。她媽媽也很會教育她,她在家玩了一整天,不願做幼兒園布置的練字作業,她媽媽就下樓買了幾支很漂亮的筆,不禁意的拿給她,她興奮的很快做完作業。從她開始學走路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做給她看,比如我們走很遠找到垃圾桶才丟垃圾,在飯店把聲音壓的很低說話,過馬路一定要等到綠燈亮,等等。我們只是做給她看並不刻意跟她說,事實上她慢慢長大,從沒在地上丟過任何東西,她在公共場合從不大聲嬉戲,她喜歡跟我玩,玩的很瘋,要瘋過頭了,我告訴她我要生氣了她會馬上停止。這些都是我們在她出生前看過很多書,網上查找資料學來的,推薦看下 《Discovery-嬰兒的成長》它從科學的角度 向各位已身為人父、人母的長輩們,展現嬰兒從半歲到三歲的成長階段的各種行為習慣,以及他們的思考模式。系列片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和加拿大著名的大學對寶寶們進行的有趣實驗,給人很多意想不到的發現,讓人能夠很好地去了解嬰兒們!爸爸媽媽們可以通過此系列片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寶寶,有利於寶寶以後的健康成長!

至於題主說的打不打問題,我單純的理解是,現在你的孩子非常弱小了,你可以隨時攻擊她,你攻擊她的唯一理由是,你們想法不一樣,你們立場不一樣,你們無法溝通,所以強行服從你就是可。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更是教會孩子各種規矩的好榜樣。


題主不知你有沒有聽說過「弱化不良行為」?尤其是對比較小的孩子,他做某些「壞事」時最初可能只是出於覺得好玩,並沒什麼惡意,如果家長對他的行為有過激反應(比如吹鬍子瞪眼),會讓孩子覺得很有趣,多來幾次後他都忘了最初只是出於好玩,反而形成習慣即使挨打也要幹了。

你需要做的是在他的「壞事」第一次萌芽時,用溫和平靜的語氣說「不要這樣」,然後迅速轉移他注意力(看!灰機!),基本這事就過去了,就這麼簡單。我從孩子出生就一直留著長發,幾年中孩子有那麼幾次偶爾發現扯我頭髮好像挺有趣的,我都在他扯第二把之前就這麼給忽悠過去了,從來沒上升到要揍他來阻止的地步,始終要記得你的第一次反應很重要,第一次就控制好自己的反應,就不會有後面的「屢教不改」。

當然難免還有不小心沒管到的壞習慣,我覺得除了堵之外還需要疏,就是在告訴他不要這樣做時,還告訴他應該那樣做。當我想不讓孩子亂扔玩具時,我會給他示範「我們把玩具放回架子上休息休息」,還裝模作樣的撫摸兩下,我孩子會覺得「哎?休息休息好像很有趣哎!」,然後也屁顛屁顛的來放玩具。以小孩子的心智水平來說,單純說不許幹什麼,會讓他陷入茫然,而且注意力沒有轉移走,這就是你說的第一次溫柔勸說沒用的原因,記得還要順手給他指一條該幹什麼的明路。

我覺得孩子並不一定有和我們一樣的是非觀,在他們的幼稚的生活經驗里,收拾玩具或者洗臉什麼的都是沒什麼必要的事(我老公30多歲了也東西到處亂扔呢囧),他們唯一要這樣做的理由就是家長讓做。你想想要是生活中也有個人以你不理解的理由讓你一會把椅子扛到東邊一會把枕頭拿到西邊你也不願意吧。我想你也並不希望自己孩子成為一個盲從他人的人。

我並非什麼教育專家,只是個普通母親,但我覺得打孩子是最不走心的教育方式。打孩子是如此容易就想到,是如此能發泄情緒,引得許多家長第一反應就衝過去打了。相比之下控制情緒、想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構思引導正確做法,就比較費腦子,而且更根本的是,他們小時候也是被自己父母粗暴對待的,打孩子成為了他們最容易想到的模仿。許多家長只能做到打孩子這一步,還到處哭訴自己如何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就是不聽話,真是呵呵呵呵……


我爸從小教育我的方式就是打,打到滿地打滾,全身淤青的那種。

10歲以前,我不聽話,就被打,打的受不了,就服了。

10歲以後,我慢慢習慣了,骨頭硬了。皮帶抽在身上,再大力氣我也不哼一聲,只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塊木頭。這導致我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覺得自己已經免疫痛感了。

當然,我再也不會因為被打屈服了。我和我爸各種頂撞,打死不服,最嚴重的時候我爸甚至拿起菜刀說殺了我然後自殺,被我奶奶攔下了。

因此,我們之間的關係差到不能再差。

說實話,那時候我心裡是恨他的。我還清晰的記得,我小時候因為被打而還手卻被摁倒無力反抗時,大喊著:「我長大了有力氣一定會報復你」

長期在這樣的教育下成長,本來活潑多動的我,性格也變成了內向敏感。後面我還有過幾次想自殺的經歷,所幸的是我沒做成。

後來漸漸長大了,讀的書多了,見得事也多了,漸漸也明白了。

我從小沒媽,我爸又當爹又當媽,一天打幾份工,這讓他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好好教育我。最關鍵的是,我爸沒什麼文化,他並不知道正確的教育是如何的。

他會用命令式語氣、棍棒來教育不聽話的我,也會在我生病、徹夜不回家時急的什麼一樣,也會在我想要什麼的時候盡量滿足我,儘管他通常都沒錢。

(說句題外話,不管是從外表還是性格、工作、為人等方面來看,我爸和周星馳在《長江七號》里扮演的那個角色都極其相似)

後來當我回頭審視我爸對我平時的行為時,我發現,我爸是真的愛我,但他也是真的不知道怎麼正確的表達。

所以我後面才慢慢理解,想通,釋然,這個過程非常非常的漫長。並且這個漫長,和時間無關,全在心裡。

我現在三十歲了。

可以說,前十年,我爸用棍棒讓我恨他;中間十年,因為之前的經歷讓我和我爸之間的關係降到冰點;最近這十年,在我爸漸漸老去,我也漸漸成長,互相潛移默化的小心修復這段關係時,我們之間才回到了父子該有的正當關係上來。

所以,題主問熊孩子是不是該打就打?

我覺得題主應該先問問自己

「我是不是沒文化,不知道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我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以孩子心理發育不健康(嚴重的甚至會恨上自己)為代價來用棍棒教育他」?

「孩子會不會因為長期被打而做出一些難以挽回的事情(弒父、弒母、自殺、犯罪)等」

如果這些題主都不在乎,那就打吧。畢竟棍棒在自己手上,別人的意見都可以當做耳旁風。

只是我不知道您的孩子未來會偏離正常的軌道有多遠。

希望不會脫軌吧。

以上。

-------------------------------------------------------------------------------------------------------------

附:最近在豆瓣看到這本書,評價非常高。有意向的父母可以看看。

育兒基本 (豆瓣)


我和男朋友是相反的例子。

我出生後差點就見閻羅王了,所以我活下來後父母可以說是非常寶貝我的,從來不打我。 但他們的教育就是處事公平公正凡事都講理,所以從小總是和我講道理。 為什麼我做錯了,我應該如何處理等。 不知道我小時候聽不聽的懂,但也沒有熊過。

我男朋友是相反的,有口頭教育但也有被打的時候。可能男孩子比較皮吧。

比如有次去餐廳吃飯他和他弟弟都很吵。菜剛上來兩小夥子興奮啊大吼大叫追著跑,玩的不亦樂乎, 他爸直接抓住拍了下臉(拍的很輕就是警告的意思)二話不說把菜打包走人。 回家不給兩小伙吃飯然後教育了一番,說你們在家裡鬧隨便你(他們家獨立房),出去了就要有素質,如果想鬧就不用出去了,想清楚了再來吃飯。

那時他8歲,弟弟三歲。

然後就是凡是兩小伙在外面特別鬧他爸就直接把他們帶回家,不管今天是去看電影還是去那裡玩等。 幾次後兩小伙就懂了。

男孩子的確皮,他爸平時也不出手,但是真的打的時候就是犯大錯的時候。 比如又一次男友小時候拿店裡冰淇淋沒等他爸付錢就開心的走了然後拆開了大口大口的吃,結果被他爸帶回家好好的訓了一頓。 這次是真的是打在屁股上不留情。 事後我男友養成了不管如何先付錢再吃喝。

還有就是學習,男友聰明但不喜歡努力,所以經常會在偷懶時被媽媽打手,就是老師那木尺打小手的感覺,會痛但也不是什麼大事。 一路下來我男友成績還不錯。等到我男友13歲後就再也沒被打過了,因為孩子大了,而且也不那麼調皮了。

對於該不該打孩子,我不覺得美國的那種完全不打孩子有效(美國很多熊孩子),也不覺得棒子下出孝子。我覺得看情況。如果嚴重需要特殊手段可以打,但打不是白打,最重要的是事後的講道理的和安撫。

至於用體罰教育孩子有啥後遺症,我沒看出來。 我男友很有禮貌素質好,老一輩都很喜歡他,性格開朗,喜歡運動是個陽光男孩。 反而我比較怕社交比較孤僻。

其實說到打孩子,問題不是該不該打,而是如何適當的體罰教育。

我和男友討論過,基本定律是手心可以拍屁股可以打,體罰可以罰他站立,做點俯卧撐等,但講道理才是重頭戲。

很多擔心的問題我覺得是暴打孩子無理打孩子而造成的。 這種基本就是暴力虐待兒童了。和體罰教育不一樣。


匿名作答:

從小經受家庭暴力,8歲之前母親在世,因為父親打我的事情多次爭吵。

8歲之後,母親過世。父親一人帶我和我妹妹生活。

首先、父親的暴力情況有以下這些:

1、小學二年級,父親到學校查看,同學無心說了一句我上課喜歡轉筆,父親擰著我的耳朵翻轉360度把我摔到地上,並告知我家裡沒有我的容身之地了。當晚是七八個同學送我回家。

2、初二,我去街上剛開的網吧,沒錢,站在別人後面看。被父親抓住,單手抓住我的後脖子衣領,從網吧二樓樓梯拖到一樓,我全程嚇到尖叫不止。拖出網吧之後,父親一下把我丟進臭水溝,然後他不理我自己先行回家,我穿著臟衣服後面慢慢回去。回到家被打,痛不欲生。

3、高一,中考分數574,進入縣城實驗中學,年級1500人左右,我排名13進入實驗班。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極其不理想,總分500,班級倒數第二,年級排名不明。回到家後被腳踢、棍打半小時。當晚棍打半小時。整個寒假如有來氣,或我做事不對,立即開打。

4、父親打我會用掐耳朵的方式,他工作需要,常年留有指甲。我幼時耳朵上的傷疤血痕等,消失時間不會超過三天。

然後、我自己經歷過這些事情:

1、小學3-6年級,所有同學都知道我慫,怕事。有此放學,所有學生排隊回家,一個高年級的同學「遠道而來」,對我說,你就是他們說的那個「茄子」吧,瞧你這個慫逼樣兒。(大意是這樣)

2、初中,一位學校教地理的老師,年級50左右,帶我的過程中,見了好幾回父親打我的情形。他極其生氣地對我父親講:這個孩子你要是不要了,你給我來養,我養得好好的。

3、小學初中在家附近讀書,稍有越格,就會被嚴加管教。高中離家,車程一小時,我像斷了線的風箏。上課看雜書、有錢就去通宵上網、一個月內偷家裡錢跑出去三次,流浪到江西、廬山一帶。高一輟學,不再讀書。

4、輟學後,冬天時候,父親出了小車禍,持續頭痛,後來卧床持續1-2周。他一向硬氣、不給任何人求助,包括我。我當時厭惡他到極點,於是就睜眼看著。正月初三,他過世。

那麼,我想說的是:

1、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極其之大,遠超乎你們這些嘴裡叫嚷著「我的孩子我還不能打嗎」的教育能力低下的家長的最大設想。(我就是個例子)

2、我無數次設想過,如果此時此刻父親重生,我一定會找機會和他狠狠打一架,我要用我的拳頭打斷他的骨。

3、我近幾年開始後悔那年冬天沒有幫我父親叫醫生,因為 ① 事情往往有多種解決方式;② 他教育方法存在問題,但並不是我的敵人;③ 我腦海最深處的憤怒和痛苦,只有他活著,我才能告訴他,我才能緩解;④ 能夠理解父親帶我和妹妹,掙扎在溫飽線上生活不易,上天對他不公。

最後,我的建議是:

1、人不過是一種動物,很多時候被本能操控。幼小的人,就更顯得愚蠢。生下了他,就要做好幫助他成長的準備,耐心,方法,時間,精力,是必須要花費在孩子身上的。(做家長真的應該考個證再做)

2、如果因為孩子小,不懂事,一而再再而三的發錯,就可以打他。那諸位家長們立足社會,有些時候犯了錯,比如開車別了別人了,工作上事情辦失誤了,酒桌上失言了。你們的領導是否可以依據邏輯痛扁你們一頓?痛扁你們之後,你們心裡會作何感想?

3、孩子降生於這個世界,不是他的主觀選擇,而是家長做的選擇。你們做了這個選擇,就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而不是將責任強加於孩子 —— (孩子就應該乖?就應該聽話?就應該懂事?就應該聰明?)

4、二三十歲的家長了,自己幾歲的孩子都教育不好,幾歲的幼小的孩子都無法跟著你的想法,你有何臉面還去動用暴力?而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全文完。

2017年4月2日11:04:16


題主的事實我想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一、為什麼孩子的行為屢教不止 即便用打罵都沒有糾正過來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言行會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題主要求孩子說到做到 但是卻一次又一次的把自己放在規則之外 想要約束別人 必須首先自束

二、為什麼孩子老是丟玩具

題主說每次會溫柔的勸說孩子不要扔玩具,那麼有沒有想過去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 他出於什麼原因把玩具丟在地上 是覺得好玩 還是不想玩 還是別的原因 要是覺得好玩 題主可以給孩子買一些軟材質玩具 毛絨玩具或者耐摔之類的 要是不想玩 題主應該告訴孩子不想玩要把玩具收起來 而不是說不要摔玩具 在教育的過程多說要幹什麼 而不是不要幹什麼 把孩子明確引導到正確的方式上來


孩子不聽話就打,這並不是所謂的「有原則」,只能表現出家長耐心的缺失。

難道你只有暴力這唯一的解決方法嗎?沒有什麼事情是簡單粗暴、一勞永逸、不需要持續學習和投入就能收穫的。不願意花時間精力,不僅孩子帶不好,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繼續固執地用最原始的方法教育孩子,然後毀掉你們的親子關係,毀掉孩子的發展吧。

我不是聳人聽聞。因為打罵孩子,用懲罰去應對孩子的錯誤,結果只有兩種。第一,他心裡會想,「這一次是你贏了,下一次我會報復回來」,他的內心帶著,抗拒、怨恨,最終演變成叛逆。第二,你確實把他打服了,從此以後他變得畏縮怕事,他的內心可能會想「我什麼都做不好,做什麼都要挨打,反正你們也不愛我,我不要你們管了」。

最後還是提幾個小建議:

1,對待孩子要採取「和善而堅定」的態度。過於和善就變成了嬌慣,孩子就會特別愛哭鬧,無法無天,什麼都要滿足他。而家長過於堅定,就會演變成上面所說的「懲罰」,親子關係變成了一場約場的戰鬥。對於孩子的錯誤要堅決制止,但是要保持冷靜,堅持阻止他。

2,權力=責任=付出努力。孩子做了任何「壞事」,都會失去某種特權,比如看電視。孩子想要玩遊戲,可以,但是必須先完成幾個小目標,比如完成作業可以玩十五分鐘,做家務又可以多玩十五分鐘。孩子不收玩具,沒關係,提醒他「我會把你的玩具收起來,以後你再也不能玩了」,等到他的玩具越來越少,他想要某樣心愛的玩具時候,必須做到連續一個星期每天都能夠收好自己的書本和玩具,才能還給他。

3,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你必須聽我的話」。首先,家長必須自己先冷靜下來。當你自己陷入情緒,簡單粗暴地用打罵解決的時候,孩子會陷入強烈的抵觸情緒,他的內心是抗拒的,你的教育也達不到目的。1)首先我們可以深呼吸一下,擺脫情緒的控制。2)然後問一問孩子的感受是什麼:「我叫你收玩具,你是不是不開心?為什麼呢?是不是因為我打擾了你?」3)告訴孩子你自己的感受是什麼:「媽媽每天上班特別辛苦,所以需要你的幫助。如果你每次都要我來幫你收玩具,媽媽會很傷心,因為寶寶不給我幫忙…」4)一起商量如何解決問題,制定日常行為慣例:「媽媽想聽聽你有什麼辦法?如果你不說好的話,媽媽就會把這些玩具藏起來,直到你能夠收好自己的玩具為止,你覺得可以嗎?」


很多熊孩子呢,可能只是因為沒有得到大人足夠的尊重和理解,只能用哭鬧來解決。大多數孩子都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體。

比如一個男孩在遊樂場和小朋友搶玩具,大人勸也不聽,強行隔離就開始了哭鬧模式和媽媽的打罵。

比如電梯間里一個小女孩尖銳的哭鬧,伴隨家長的責罵。

看上去都像是熊孩子,但是第一個男孩只是因為一開始就是這個玩具他一個人在玩,他覺得他有歸屬權,等情緒平復後,也可以快樂的和其他孩子分享。第二個女孩呢,只是因為媽媽顧著和其他大人聊天不聽她說話,她叫了好多次媽媽也不理她的訴求,氣惱而哭。

孩子的世界觀和秩序感與大人的不同。希望更多的大人可以平等有方法的和孩子溝通,更多的重視尊重孩子的聲音,而不是簡單粗暴的用打罵,有大概率減少熊孩子比例。


這次打的是上次那句「下次不敢了」,要教會孩子有誠信的觀念,不要透支自己的信用。

我認為在低幼年齡的孩子(5歲以下)面前,大人要保證絕對的權威。如果家長說話沒有用,那麼以後教育的事情就免談了。


不對,會導致精分。

一方面,體罰的本質在於:因為小朋友太小不講理,所以通過暴力使其服從,以達到糾正行為的目的。

另一方面,我們從小教育小朋友:不要向暴力屈服,要像保爾柯察金學習,要像卓婭和舒拉學習。

我們又告訴小朋友:家長的體罰是愛和教育,因為家長的道理是對的。(為你好這種鬼話知乎已經批判一萬遍了,我就不特意批判了)而敵人的暴力是恐怖和壓迫,因為敵人的道理是錯的。

根據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簡單地推出:用暴力使他人服從一個對的道理,是愛和教育;用暴力使他人服從一個錯的道理,是恐怖和壓迫。

那麼問題來了,網癮的說法在05年是對的,在現在是錯的,用體罰的方式「治療網癮」到底是愛和教育還是恐怖和壓迫呢?

我想了很久,突然明白了,在05年,治療網癮是愛和教育;在現在,治療網癮是恐怖和壓迫;治療網癮是愛和教育與恐怖和壓迫的疊加,當你觀測的時候,隨機塌縮為其中一種。(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體罰有助於理解薛定諤的貓嗎→_→)


軟言相勸,事不過三。

威逼利誘,言出必行。


教育的重點是內容不是手段。。。

作為教育手段,沒有哪種是一無是處,哪種是百利無害的。。

非黑即白是小孩子的想法,大人應該辯證統一。。


不說廢話,只問兩個問題:

1,是不是無法預防孩子做出該打的行為?

2,「該打」是否是通過自洽的邏輯判定的?


我覺得吧,對孩子的很多行為,大人需要學會視而不見。第一感覺,孩子丟玩具,完全就是想引起你的關注。要不你就別管,她扔幾次,發現沒有引起你的任何反應,也就覺得沒意思了。

如果你實在受不了,你可以採取他丟什麼你就撿起來,放到他拿不到的地方去,也就是所謂沒收了,不用體罰孩子,讓孩子體會到行為的自然後果就行了。如果孩子因此哭鬧,你就說:我看你扔地上,以為你不要了,以後凡是在地上的玩具,我都會默認你是不要了哦。

題主規定了不要把玩具扔地上,可是恕我冒昧的問一句,為什麼玩具一定不可以扔地上?玩具扔地上,是會引起什麼嚴重後果嗎?大概是不會的。如果你只是希望家裡整潔一點,那規定玩具每天結束前必須回到它該去的地方就好,隨便孩子扔,然而最終你會強迫他必須全部收拾好才可以,一兩次以後孩子就不會再扔了。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家長的心病,但是不從思想教育上根本的解決,靠一次次的打是沒用的,結果還是跟原來一樣。家長可以考慮把孩子送去早教中心學習,在那裡可以更好的給孩子完善的教育模式。從思想上面徹底的改變孩子。早教的重要性已經被許多生理研究結果所印證。經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其中0到3歲是寶寶早教的黃金時期,這時候給寶寶進行早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0-6歲期間,寶寶會經歷口唇敏感期、手腳敏感期、空間敏感期、否定敏感期、物權敏感期、身份確定的敏感期、語言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等等,早期的教育對孩子度過各種敏感期非常有幫助。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


作為一個男孩的父親,小時候也曾經是被打大的,所以對孩子這一路的成長之路深有體會。可以這麼說,打孩子絕對的教育方法里的下下策之一,說明第一:家長不太會教育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路徑,更不懂孩子每個成長階段的敏感期以及對策。第二:甚至吝嗇於簡單的鼓勵孩子,更缺乏耐心,不懂還不知道去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於是自以為借著成年人的優勢,直截了當,簡單粗暴的方法就好了。孩子長期處於這種非正常的教育環境下,難免心裡扭曲,成年之後更容易出現行為和心理學上的嚴重缺陷。有些人覺得自己也是被打大的,好像成年之後也沒出現不妥,那應該是沒有跟家庭氛圍良好的孩子做比較吧,而且在更多為人處世的細節上,自己形成了一定慣性思維,只是自己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而已。

題主這個問題,看上去很像是在孩子小時候的敏感期沒處理好,或者是錯誤的方法遺留下來的問題。孩子在9個月左右開始知道扔東西,見什麼扔什麼,這其實是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到來了。通過扔東西的力道、距離,落地的位置、聲音等等,來感知空間世界。這時候家長就需要冷處理,當做什麼都沒發生,讓孩子去扔,然後在他不注意的情況下,悄悄的撿起來。如果你當著他的面撿起來,還給他,他還會繼續扔,如此反覆,孩子會以為你在跟他做遊戲,於是注意力被轉移到扔東西——撿東西的遊戲上,並樂此不疲。還有一種更加錯誤的誤解——孩子在故意犯壞,家長氣急敗壞,不由分說一頓打,後來發現不管用,於是持續打,打完還冠上「壞孩子」的標籤,不僅在肉體上而且在心裡上給孩子帶來很大陰影和屈辱。這兩種錯誤方法,在孩子長大後,你冷落、忽略他的時候,他都會習慣性的通過扔東西,來吸引你的注意力,哪怕是一頓打。所以題主作為成年人、孩子的父母,應該很好的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是不是有過類似的錯誤方式,是不是經常冷落、忽略孩子的需求。他知道認錯,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妥,甚至招致打罵,但他還是會去扔,也許他只不過僅僅就是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關愛……

另:關於答主 張孤山 的答案,我自己和要好的同學,也都有類似的經歷。我想說的是,這樣的結局真的是不幸中的萬萬幸而已,在經歷了那麼多冷暴力、熱暴力、混合暴力以後,還能擁有比較正確的三觀,有比較正常的情商,也可以說是奇蹟了。我們追溯那些悲劇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人生的時候,更高的幾率是悲慘的童年,失敗的教育經歷,破碎的家庭……可以說,孩子成長過程中這樣那樣的問題,都與這些高度正相關。即便是有幸,有那麼一部分人堅強的挺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又回到正軌上來,通過漫長的過程,理解父母,進而在內心全面的和解,也不絕能代表這些暴力教育方式就是合理的,可傳承的。而且通過我的觀察,這麼一路走來的孩子,也總會在情商和行為方面,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固執、冷漠、自私、自卑、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等等。成年後在社會生活、情感生活、組建家庭、教育孩子上面,會表現得更為突出。什麼「棒打出孝子」的教育模式,不過是千百年來我們為自己落後的、愚昧的、簡單粗暴的、自己不學還怪孩子的種種怪胎模式的借口罷了。

所以,不管是意外還是有計劃的結婚、成家、生子、養子,還是希望準備為人父母和已經為人父母的成年人們,多讀書、多學習、多關注那些育兒、行為學、心理學……的那些科學常識,放下身段,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及時修正自己的缺陷和錯誤認知,教會孩子如何善待世界,如何去愛與被愛。不求孩子能飛黃騰達,但求無愧於自己和家庭,做個好人,能夠對社會產生正效應。也不枉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一次,還為人類貢獻了下一代。


我認為那些提倡絕對不要打孩子的家長,他們的觀點可以忽略了。因為一旦讓孩子知道了他的行為並不會給他招來太大的懲戒,那就是你管不住孩子的開始。

我們談論教育,無非就是把孩子引導到我們希望的軌道上來。對於不聽勸告的孩子,可以耐心的講道理,也可以用其他委婉的方式引導他改正——然而當這些方法都不湊效呢?這個時候適當的懲罰或許能更好的讓孩子認識到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你要知道,現在社會也正是以各種獎勵機制和懲罰機制(勸導,罰款,拘留,判刑)組織起來的,如果沒有一套行為規範的約束,別說孩子了,就連大人都無法做到三觀正。

勸導,批評,罰站,冷落,打……這些都是懲罰手段,對於那些一定要把打從懲罰手段中去掉的家長,你們有把握孩子一定會向你們期望的方向發展,而不是變得無法無天嗎?我曾經見到過一個孩子,因為惹媽媽生氣,媽媽不理她,於是在使勁的踢別人家的車子泄憤。她知道她的行為所招致的最嚴重的懲罰就是批評而已,那還有什麼不敢做的呢?

教育孩子的方法數不勝數,很多家長都有自己的心得。但無論用什麼方法,給自己設置一個適合的底線是必須的,一旦孩子越過紅線,就必須給予相應的懲罰。毫無原則的父母必定教出毫無原則的孩子。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打只是種懲罰手段,效果好不好要看使用的時機和跟其他教育手段的結合情況,對於不分場合一律不打孩子的,我只能說,那也許適合你自己的孩子。


個人認為,打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只是意味著征服。在這場戰役中,只是藉助了成人的力量,來讓一個孩子不得不服從,孩子並不是服你,而是怕你。此外,以打的方式也容易儘快結束戰役,因為你不必學習如何跟孩子更好地溝通,不必花心思怎麼讓他心悅誠服,不過動動手就能到達你想要的結果。


推薦閱讀:

如何教育12歲至15歲的熊孩子?
你遇到過熊孩子嗎?怎樣對付?
怎麼評價「碑林的貓將被驅逐」這件事?
如何整治自駕游途中在車內活蹦亂跳的熊孩子?
怎樣優雅地應對公共交通工具上坐在你旁邊的熊孩子?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幼兒教育 | 家庭教育 | 熊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