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內留存用戶和活躍用戶並沒有增長,這個月的運營工作是失敗的嗎?

公司內部孵化的一款面向普通用戶的工具類App(Android版),留存已經達到了55%-32%-16%(次日,7日,30日),在採用了一些推廣手段(沒有運營經費)後以每日1K-2K的規模增長(上線4個月,累計用戶已達30萬,日活2W8,月活8W),但同時每日流失的用戶也在這個規模。30天後被Boss問起當前的活躍用戶、留存用戶和30天前有什麼增長時,回答其並沒有什麼增長。被斥責花了30天在原地踏步,認為這一個月工作完全沒有任何成效。

個人認為,運營經費的支持是必要的,30天原地踏步說明在此用戶規模上,日新增與日流失的用戶相當,如果採取部分有效的付費推廣形式,活躍及留存用戶肯定會有提升,但Boss並不願意花更多的錢在這個項目上,認定是人為責任。

請問各位同行,這讓我背鍋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啊?


首先,提高日活主要就兩個方向,拉新or提高留存率,從你的產品數據表述來講,留存其實不錯,當然,你沒具體說是什麼產品,也沒說這個日活是用戶主動啟動的還是運營手段拉升的,所以留存的含金量不好評價,回到問題本身,你的日活占月活比還是不錯的,有35%,如果用戶都是純粹因為核心功能自發的啟動和使用,那你當前最大的問題就不是在產品上,而是拉新能力,如果過去的一個月,你們部門沒有意識到這問題,或者意識到了但是做不到,說實話,這個鍋確實要運營背,制定部門工作計劃的人也有失職的問題。

你文中提到的付費推廣視實際情況也是必要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全渠道發布自然新增連一萬都過不了,那就可能要考慮需求規模本身是不是有問題了。

後續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下階段你們必須要以提升新增為最高優先順序的事情來做,因為你的信息太少無法提供有價值的建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你現在這個留存再大幅拉高的可能幾乎為零,提高日活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增加日新增,百萬日活級別的產品日新增都是至少五萬起的,只要你們公司有些個有成功經驗的產品經理,沒有理由這麼明顯的問題都發現不了。


首先感謝邀請,其實對這個問題關注了很久,終於有時間試著回答,如有異議歡迎拍磚~

鍋先背著,這並不重要,我想每個人在職業生涯中都存在一個成長的過程,不要過多在乎老闆對你現狀的不滿,重心是應該去想如何做好接下來的事情,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一次有力的工作成果可能抵消你曾經的10次業績平庸。所以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是通過數據分析app有此現狀的原因,理清思路,採取有效策略。所以事情分兩步走,一是找出原因,二是制定策略。

首先找原因,根據提供的已知信息分析,留存已經達到了55%-32%-16%(次日,7日,30日),App對用戶的留存能力已經很不錯了,DAU/MAU=35%,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水平,說明用戶對App的依賴程度較高,App粘性良好。對任何一款App而言有用戶流失(請注意流失並不代表用戶已經卸載App)都是正常現象,而日活是否能逐步增長是用戶流失速度與新增速度的PK,從DAU/MAU的數據看,你家App老用戶流失也並不嚴重,所以推斷出新增的速度(日新增1-2k)顯然有一些慢,當然相比10億+互聯網活躍用戶(數據出自友盟季報)而言,從絕對數值上看也可以驗證這一觀點。

此刻我們就可以把分析的重點放在新增用戶上,Android市場渠道相比iOS而言要豐富的多,想必你家App也一定是在多個渠道上做推廣,在推廣投放之前切記先為不同渠道打不同的包,即在各個包中設置對應的渠道標識,不論是使用第三方或自己的統計分析工具,都能對渠道投放效果瞭然於胸,投放過的渠道質量哪些效果好,哪些不理想,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還要不斷拓展新的渠道。談到渠道投放效果其實是一個說深不深,說淺不淺的問題,表面上帶來新增最多的渠道並不一定是質量最好的渠道,還要結合其他指標多維度分析,舉個例子:

渠道A獲取新增用戶的能力最強,但用戶留存率很低,說明渠道A帶來的用戶並不是我們的精準受眾用戶,渠道質量並不高。渠道B獲取新增用戶的能力居中,結合留存率數據看,效果好於渠道A。渠道C雖獲取新增用戶的能力比不過前兩個渠道,但是對用戶的留存能力高,並且該渠道上的用戶平均單次使用App的時間更長,說明渠道A的用戶對App而言是更精準的目標用戶。我們也由此判斷A、B、C三個渠道中C渠道的效果要好於其他兩個渠道。當然以上僅僅結合了兩個指標分析,根據自身的App類型還可以結合其他指標共同評估渠道質量,例如使用頻率、訪問頁面等指標,並可對不同的指標分配不同的權重。通過以上方法評估了各個渠道的質量後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去分配渠道投放工作權重,以此達到新增用戶快速增長的目的。

上面定位了App現狀的原因,並順便提到了評估渠道質量的方法,接下來討論一些運營策略,個人認為運營策略的正確落實才是重點。策略制定源於數據,此時才真正體現數據分析的價值。在分析原因的時候雖說此App的用戶流失並不嚴重,但在日常運營中新老用戶的活躍必是要同時抓。在提高App日活的道路上,可分為吸取新用戶,喚醒老用戶活躍,促使流失用戶迴流三個方面。在吸取新用戶上,一是靠渠道,二是靠內容,渠道除了傳統的下載市場外,還可考慮拓展線下渠道以及自媒體渠道,自媒體渠道省錢並往往還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需要一篇好的內容來支撐,去年那篇火遍互聯網圈的漫畫軟文「偉大的安妮」,以及高德策劃的活動「為我加油」,大家一定印象深刻,所以不要僅僅把拉新局限在推廣費用的多少上,不妨多學習一下身邊的成功案例。關於拉新的實際效果可以通過前面提到的渠道數據來分析。喚醒老用戶活躍和促使流失用戶迴流實際上都是對提升老用戶活躍的運營,現在很多App可能都藉助於消息推送工具提升用戶活躍,正確適當的運用推送已經受到業內的一致認可,方法就不再多說,但是推送後的效果如何評估?推薦藉助友盟的用戶成分轉化指標分析評估推送後老用戶的活躍效果,對比推送前一周以及推送當周流失用戶在下周的迴流比例變化或者活躍用戶在下周的流失比例變化,效果立見分曉。另外還可以比較不同的推送內容帶來的流失用戶迴流比例變化和活躍用戶流失比例變化,以此推斷哪一類內容對用戶而言更感興趣。流失用戶成分變化和活躍用戶成分變化見下圖:

同時如果想讓老用戶長久活躍,即轉化為忠實用戶,個人認為還需要回歸到產品本身上,善於使用身邊好用的數據分析工具是運營的王道。協助產品經理不斷完善產品是運營同學的分內之事,只有產品越來越受用,用戶才願意留下來。這裡例舉幾個第三方統計分析平台的指標,協助運營同學深入了解用戶對產品的使用情況,並能提出合理改善建議。

1. 頁面訪問路徑

頁面訪問路徑可以直觀的看出用戶的實際訪問路徑是否符合設計的主流功能路徑,如果發現路徑異常,可進一步通過自己測試或者與用戶溝通定位原因,進而提出解決方案,待優化後再觀察數據。

2. 自定義事件與事件轉化率分析

統計分析工具中的通用性指標可能不能完全滿足App的個性化統計需求,自定義事件是一個非常靈活的指標,用以解決個性化需求,自定義事件是在App中任何關注的位置實施技術埋點,進而統計這些關注點的數據。通過自定義事件可以了解到用戶對哪些功能更熱衷,依次對內容進行相應調整。而漏斗則反映轉化流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提高目標事件整體轉化率做運營指導。前一段時間寫過這兩個指標的應用實例,直接搬過來用了

如上圖,以視頻類 App 為代表分析自定義事件以及漏斗在實際中的應用,首先選取【頻道列表】、【綜藝】、【大陸】、【點擊播放】四個事件進行埋點,此時可在自定義事件列表查看各個事件對應的被觸發數據,直觀展現各個節點受用戶喜歡的程度。將這四個事件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加入到漏斗即形成了轉化率分析模型,此時可統計到由上一步到下一步的轉化情況,根據轉化率數據分析問題原因,進而進行運營策略的制定和調整。如上圖所示轉化率的第一步可判斷 App 的用戶興趣所在,第二步可做興趣細分分析,第三步根據內容的被點擊數據判斷內容質量,與此三步對應的運營策略分別可以是策劃與用戶興趣匹配的活動,增加更多用戶感興趣的節目,調整節目的展示位置和順序等。

數據為任何運營工作帶來方向指導,寫了這麼多可能並沒有正面回答提問者的問題,引申了一下,希望遇到類似問題的同學能通過行之有效的運營手段讓自己以後無鍋可背,也希望能為App成長帶來真正的價值,讓老闆開開森森多發獎金。


想仔細回答下這個問題

先想自我解析一下這個問題

1、後續說道的這是一款針對普通用戶的工具類app,這個描述我感覺有點歧義。你們的受眾是普通用戶,也就是全國人民(網民)嗎?

2、後又說道加入推廣手段(沒有運營經費),你這裡的表達,我感覺到了,你們把推廣和運營分開去做的?是這樣嗎?或者說沒有運營經費,只有推廣經費?在換句話說,你們只推廣,沒怎麼運營?

3、後又說道,每日新增1K—2K,但每日也流失用戶1K—2K,這樣循環了30天,自然數據沒有什麼變化,進出平衡了,那這30天中,推廣,運營分別做了什麼,主要做的推廣,還是運營呢?

上訴疑問的總結:

我覺得從你簡單描述中,大概概括一下你們app產品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受眾是誰,並不清晰

2、推廣和運營分開做

3、產品在這個階段做的事情不明晰(產品優化)

4、運營在沒有經費的情況下,似乎沒有採取任何用戶運營手段

要完成這個數據指標, 必須是你提到的四個部門配合,推廣,運營,產品,技術,但是背鍋一定是運營團隊,當你接收這個運營指標的時候,是你著急這個指標的完成,運營需要去協調推廣,產品,技術去幫你完成一些輔助工作的。

比如說推廣,準確告訴推廣,我的受眾是誰,別給我投錯了市場,拉來的人都不對,怎麼做用戶運營,從上面看,受眾是誰運營都沒有分析得透徹

再比如說產品:在有了用戶之後,做一些用戶需求,跟你的用戶做朋友,了解他們在你們app上想要得到的功能,告訴產品,去幫你評估這個功能,並完成從用戶那裡來的需求,至於用戶提的需求的可行性就是你運營人員需要把握的,你該背這個責任

在比如說技術:產品上線後,運營需要持續關注到用戶反饋的bug,別人家還沒有提需求,你這邊連正常使用都成困難,用戶體驗需要你去把控的,對於重要用戶需要技術哥哥及時幫你解決的,走公司什麼流程可是不靠譜的,等流程走完了,黃花菜都涼了,所以出現問題,評估問題,直接找技術哥哥幫你解決下

綜上說明:當產品已經上線之後,制定的數據KPI,就需要運營去全權負責的,這個「黑鍋」必然是你們背。

其他後續想到在繼續更新,暫且說道這裡


1留存率沒有變化,說明產品沒有變化,還是吸引著同樣一群人的同樣興趣點,只有這個比例的人願意用你們產品,不感興趣或者不滿足的人會走。

要提高有2個辦法,一種是讓興趣點變多,一種是原有興趣點的體驗優化延伸和深度服務。都能提高留存。

2活躍用戶表示每天有多少人,真實的有使用你們產品的的需求。

提高的手段類似上述。

運營和渠道拉動是一種手段,靠運營拉動短期上漲,靠花錢買留存是在浪費資源。

水退下去,才知道誰在裸奔。


很有意思的問題,關於這個鍋該不該你背...我嘗試從數據分析師和運營2個視角來解讀一下吧。

我們從你的描述中看到:

公司內部孵化的一款面向普通用戶的工具類App(Android版),留存已經達到了55%-32%-16%(次日,7日,30日),在採用了一些推廣手段(沒有運營經費)後以每日1K-2K的規模增長(上線4個月,累計用戶已達30萬,日活2W8,月活8W),但同時每日流失的用戶也在這個規模。30天後被Boss問起當前的活躍用戶、留存用戶和30天前有什麼增長時,回答其並沒有什麼增長。被斥責花了30天在原地踏步,認為這一個月工作完全沒有任何成效。

所以,大清早剛到公司,老闆就把你喊了過去,問你:「咱們那個APP最近怎麼樣啊,活躍用戶、留存用戶30天增長情況怎麼樣?」這正好是你的一個心結,產品上線以來你們一直在對這款APP做運營和推廣,正因為做了這些努力,才一直有用戶進來,用戶增長率才能保持和流失相當的水平,你相信咱們是因為一直沒有付費流量,在保證當前的狀況下,如果有了付費流量,用戶量肯定就嘩嘩的上去了啊,但是老闆問的是30天活躍和留存用戶...這些念頭在你腦子只是一瞬間,你告訴老闆,這兩樣的話,是沒有什麼增長。老闆一拍桌子(當然,如果是個書生氣的老闆,也可能只是用中指輕輕推了一下眼鏡),說不行啊,那你們這30天不是在原地踏步嗎,一個月的工作都白乾了。你覺得很蛋疼,於是想問問知友們,難道我成背鍋俠了嗎?

你的問題有2方面:

1.表述方式---其實是看待問題的視角

2.方法論掌握略有欠缺導致的運營工作經驗不足---多總結現象原因,得出自己的經驗,數據是個好幫手

你現場和老闆說的肯定沒你文中描述的客觀具體,不然老闆不會那麼輕易對你拍板定論。留存55%-32%-16%(次日,7日,30日),每日1K-2K的規模增長,上線4個月,累計用戶已達30萬,日活2W8,月活8W。無數據,不運營,幹得漂亮,朋友們,這樣你們能看出來我們還是做事情了吧。

很好,但是還是不夠。我們先從你的角度想一想,怎麼做可以更好。

問:當前的活躍用戶、留存用戶和30天前有什麼增長。(理解問題其實2個點:APP現在健康狀況怎麼樣?還有順便看看你們這一個月有沒有在做事情。)

答:這個正好是我們一直在關心的,不過現在算是遇到了一個瓶頸。我們一直在運營這款APP,目前的日周月留存率分別是55%、32%、16%,相對同類工具類的APP行業平均數XX%、XX%、XX%來說要高(狀態數據,一定要有比較!也可和前階段對比,並想一想,為什麼要這樣?),目前我們進行的推廣每日可以帶進來1k~2k的用戶,平均一次推廣可以在X天內帶來約X個用戶,推廣效率大概是在XX人/次的情況,我們平均每月能夠做這樣的推廣X次左右,(回答了你們做了什麼事,效果如何)月均的話可以帶來30k~60k的用戶,但是因為流失的原因一進一出活躍用戶和留存用戶和30天之前相比幾乎沒有增長。我覺得吧,運營經費的支持還是必要的,30天原地踏步說明在此用戶規模上,日新增與日流失的用戶相當,如果採取部分有效的付費推廣形式,活躍及留存用戶肯定會有提升。(最後提出你的想法

數據不夠多,只能這樣表述了,不過算是對老闆的問題做了一個狀態對應的回答。這樣老闆會覺得你們工作做的怎麼樣我不知道,但至少肯定不會說你們一個月完全原地踏步了。

再從運營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問題,問題可能出現在哪裡。

用戶增長率=用戶留存率-用戶流失率

用戶增長=新用戶-流失用戶

用戶增長=流量*用戶增長率

運營的面太多,可能的問題也很廣。僅在這裡這裡說一下可能有一個認知漏洞,我覺得你可能忽視了這些簡單的式子,付費進來的流量就算質量再好,也不可能100%留存吧,也是有流失的,當用戶增長放緩的時候,不僅僅要考慮是不是水龍頭變窄了,產品的內容和功能真的做好了嗎?增長放緩會不會其實是產品還不夠好所以流失太多的原因?這裡的原因太多了。你的留存率如果不大於流失率的話,用戶增長率一直在0左右徘徊,付費流量再多,實際效果也不會有多少,而且當你的用戶數達到一定規模後,會面臨推廣成本會呈非線性增長的問題。(你也可以說付費推廣進來流量質量更高,留存率更高,不過這點你要怎樣證明呢?而且這樣做的話真的是當務之急了嗎?仔細想一想)到底實際情況是怎樣,想要說服老闆,這關躲不掉的,請分析數據,方法向上文尋找。(提示:找同類,作比較。)

你當然蛋疼,如果是我的話,辛辛苦苦為別人做了一個月的事情,卻被說成和沒做一樣,恐怕都蛋碎了。

但是,首先想一下,這裡的鍋,是=沒有做事情,還是=沒有把事情做好呢?第二,如果你背下了這個重擔,責任往往是雙面的,事情完成的不好就找你麻煩,完成的好是不是,你的功勞也最大呢?

現在你再想想,這個鍋,你該背嗎?


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而正因為有價值,但又很少人談及,所以還是個相當有趣的問題。

看到次日留存 55%,哇,好高!

看到 7 日留存 32%,哇,好高!

看到 30 日留存還有 16%,真是暴高!

當然,以上是基於我主要做電商產品的經歷所發出的感慨,不同類型產品的留存率是有所區別的

每日以 1k-2k 的規模增長,折個中,當做是每日 1.5 的新增,套如在移動app「新增」和「日活」之間的關係? - 鄭堅義的回答中的公式,每日新增日活應該是

1500*16%=240

每月的新增日活應該是

240*30=7200

相比一個月前 2W8 的日活,目前日活提升了

7200/28000*100%=25.7%

為啥說原地踏步?為啥說以每日 1k-2k 的規模增長,同時每日流失的用戶也在這個規模?

結論很簡單,要麼是我的公式錯誤,要麼是你的數據錯誤。

現在不討論孰對孰錯的事情,討論一下運營人員在日活增長上是否應該負責。

從移動app「新增」和「日活」之間的關係? - 鄭堅義的回答里看,日活的增長主要取決於兩個數值:每日新增用戶數及 30 日留存

然後呢?然後再細分唄。每日新增用戶數取決於什麼?取決於推廣帶來的新增、產品自傳播帶來的新增、運營帶來的新增。想想你的運營工作每天帶來了多少新增?要在新增用戶數中區分推廣、產品和運營各自帶來的量,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這裡不做分析和闡述。再看看 30 日留存取決於什麼,在推廣因素不變的前提下,取決於產品自身的留存率和運營所帶來的留存率。所以

30 日留存率=f(產品,運營)

所以

每日新增日活=f(推廣,產品,運營)

所以,大家都說推廣是用來拉人的,運營是用來留人的。你說日活的增長是否與運營人員有關?當然啊。你說一個月日活增長為 0 是否與運營有關?有一點吧,但關係不大,因為決定因素是推廣和產品自身的留存率。問題是從你的描述看,有恆定的新增,留存又那麼高,尼瑪我真是不明白日活增長怎麼會是 0 啊!

但如果,你說一個月日活的增長和以前沒有任何區別,運營人員是否要背鍋?如果每日新增不變的話,我說基本不用吧,因為你維持了之前的 30 日留存率。運營可能要背鍋的情況是在推廣和產品因素都不變的情況下,日活的增長下降了。而且也只是可能,因為潛在別的影響因素,在這裡不做分析和闡述。

但有一點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是,之前說到 30 日留存率=f(產品,運營),運營所帶來的留存率不變,運營人員還是發揮了價值;那如果產品所帶來的留存率不變,那麼產品經理們的工作都白做了嗎?哈哈哈哈哈,相關討論見你有哪些「做過某功能的改進之後,數據得到大幅提升」的經歷? - 鄭堅義的回答。

在各種率在產品層面都達到極致後,產品的工作更多成為支持性的,支持性的工作也能創造價值,相關回答:

產品經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怎麼樣的? - 鄭堅義的回答

產品經理的未來在哪裡? - 鄭堅義的回答

-----------------2016.4.9 更新--------------------

移動app「新增」和「日活」之間的關係? - 鄭堅義的回答的公式有錯,無限趨近的值並非為 30 日留存率,但只要不是 0,日活都應該是逐漸增長的


不知道你們的留存是怎麼算的。按普遍的演算法,30日留存16%,意味著30天前新增的用戶還有16%在用,這個數據其實還是過得去的。

如果靠這個留存,仍然一個月活躍不增長,說明之前的老用戶在飛速流失,所以這種情況最大的可能就是,由於app改版或運營策略改變,導致老用戶完全用不下去了。


如果是這種情況,很明顯是產品方面的問題了。

運營只是賣個吆喝,把用戶請進來,但是東西不好,用戶肯定會走。

這種情況下,你們應該重點關注用戶為什麼流失。

趕緊收集流失用戶的反饋,標本要足夠大,產品和研發立刻開會探討尋找原因。原因找到,解決方法往往就出來了。


在移動互聯網產品運營的工作中,用戶運營是核心重點。新增與流失用戶是等量的,這本身就不是一個好現象。

對於這個問題,領導斥責我覺得是應該的。運營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產生問題了,抱怨。如果你提出了合理的解決方案,領導不同意,那麼你就可以考慮是否值得了。

但作為一個運營而言,應該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什麼新增和流失一樣?流失的原因是什麼?該怎麼解決流失的問題?這都是運營應該考慮的,不管是通過數據分析,還是用戶調研,都需要找到正確的原因,然後提出解決方案,協調產品、市場等部門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看到你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正在寫月報總結,這也讓我想到,上個月,我們的運營到底幹了些什麼?羅列了一些工作項和數據,突然悲哀的發現,這些數據我自己都不好意思給老闆看。

不知道你用了什麼方式能夠在短短4個月內增長那麼多用戶,很是羨慕啊!

做運營的人都知道,一切都要靠數據說話。在用戶量那麼大的情況下,一定要做好數據監控,包含用戶的使用路徑、重要事件的使用率,頁面的查看情況等,通過這些數據的分析,我們能發現產品中存在的問題,當然,在版本迭代的時候或者運營策略有重大變動時,這些數據要密切關注。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後,要得出結論,你的結論可以從幾個方面分析:1、拉新----新用戶是如何穩步增長的(列舉你們的運營推廣手段)2、留存---老用戶的留存手段有些哪些 (從運營和產品層面去說)3、流失率---是每天都這樣,還是某一時間段流失非常嚴重,原因是什麼?4、改進方案----這點很重要,發現了問題,如何去解決,一定要提出改進的方案,讓老闆明白,你一直在用心做這件事(有點職場腹黑了,呵呵),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夠通過老闆的支持協調到各方面的資源,讓產品、技術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從而配合你的工作。


每日新增的和流失的基本相等,這不是運營的問題啊?這是產品問題

如果不花錢運營,每日新增1k-2k,流失1k-2k,,花錢運營出的數據規模大些,新增10k-20k,流失必然也是10k-20k,仍然是原地踏步。

產品留不住用戶,運營累死也是白搭,就好象用漏勺(產品)接水(用戶),你指望換把水開大點就能接住么?應該把精力花在如何堵漏上才對。


幫理一下思路:

  1. 55%/32%/16%的留存數據是一個籠統的數據,是向上彙報用的。如果要分析,首要做的是分各個不同的渠道來看留存,付費渠道留存和自然留存肯定是不一樣的,有時候差距還很大,渠道質量會很大程度上影響用戶數據。

  2. 其次,作為工具類應用,4個月30w激活,2.8w日活,比例小於1/10,是很普通的水平,你可以算一下用戶的生命周期大概是多長。
  3. MAU/DAU 比倒是還可以,用戶啟動次數算是平均略偏上水平,當然這個多少和產品形態相關。
  4. 注意:存量用戶到達某個規模之後,必然會出現每日有不少卸載用戶的情況(假設1000w用戶規模,每天1%,那就是10w卸載),所以想要活躍用戶不下降,那麼就需要一方面拉新,一方面提高留存。
  5. 怎樣拉新,怎樣提高留存,這是運營和產品共同承擔的事情,側重點和執行方法不同而已。

  6. 考核運營工作除了活躍和留存這樣的大指標以外,還有比如 App 打開次數,App 內活躍時長,PV等等指標,這些指標的變化情況能夠從另一個角度看你的運營工作是否有做到位。
  7. 假設對於你這款工具類 App,沒有很明晰的變現渠道,那麼 boss 決定不花錢是比較理智的判斷。花力氣做自然增長在4個月這個時間點依然是高優先順序事情。
  8.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就算產品是一坨屎,運營也得變出花來「,共勉。


其實你們老闆說的沒錯!

運營最害怕,也最難的就是穩定!

1, 用戶體量越小,穩定越可怕。

對於初創公司,數據難免會有大起,大落。任何嘗試都會導致數據的波動。然而創業就是需要不斷的波動,在波動中找到用戶真正的訴求。一潭死水,反而難以進步!

你可以嘗試分析為什麼你的數據1個月內如此穩定,每日的細節,做了哪些調整,犯了哪些錯誤,逐一分析,並闡述原因找到解決方案,我相信老闆不會噴你,反而會更看中你。

2. 用戶體量越大,穩定越困難。

對於守城企業,任何一個功能變動和運營活動都可能導致波動,哪怕波動1%都是一個天量數據。所以必須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數據分析。以及後續應對補救方案。

背鍋很憋屈,也很光榮!

1. 做的很好背鍋,是光榮的,並有價值的!

你數據分析到位了,也盡自己最大努力補救了。 即使用戶數據下滑,最後老闆硬扣你鍋,這鍋背的光榮。反之,題主你自己的情況,鍋是因為你自己沒有準備好而搶的背的,只能說活該。

2. 自己沒做好,扣著鍋,自己覺得很憋屈!

題主你自己的情況,鍋是因為你自己沒有準備好而搶的背的,只能說活該。

自認自己做的很好了,這是個很可怕的心理。老闆請你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在實現老闆任務的同時提升自我價值是上班的真諦。不要想著背鍋背鍋,而感到憋屈。

老闆出錢並給你實踐的經驗,背個鍋算什麼?而且這確確實實是你的鍋!


運營有鍋

另外產品部門和不給錢的老闆也有鍋

要想日活一直持續升高的辦法是需要日增來帶動的

日增鍋都是運營背

但在這app多如麻的年代

已經達到30w用戶了自身也沒有什麼免費資源自媒體渠道的情況下

不給經費的推廣而一味的責怪運營

我都覺得在耍流氓


Hi,我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你們在穩定有新增的情況下,最終達到了一種新增和流失平衡的狀態。這個情況你得想一想,到底大家是來玩的還是來用的?你的產品是否解決某種不會隨著時間消失的持續性需求?如果要來推廣資源,你去推廣以後dau上來了,但是如果你們不推廣,是否有一天這個dau還會掉下來?用戶的生命周期有多久?能變現嗎?考慮到維持dau需要的推廣和運營成本後可以盈利嗎?公司需要這個盈利嗎?或者,對公司來講這個業務的想像空間在哪裡?能夠和公司的主要業務發生生么樣的化學反應?

這些問題你都有了答案,要資源那就是妥妥的~


運營不需要數據分析支持的么?

用戶點擊事件,每個功能的使用率,應用崩潰情況,推送到達和點擊率,市場的用戶評論?

穩定性問題找技術,功能性問題找產品

用數據說話,否則你不背鍋,誰背鍋?


你們公司的產品經理呢?找他出來談談


我和@有貓病 的看法相同,現在不是來問鍋誰該背的問題,而是你要先找到之所以一個月下來新增減去流失後數據沒有什麼波動的原因。運營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開源節流,開源你們在零費用下已經做的很好了,那節流沒有節住是什麼原因還需要排查。

還有需要再重新審查一遍,你們對於流失用戶的定義是否合理,用戶的使用周期大概是多久。

產品的推廣過程本來就像過篩子,你往上倒越多沙子,可能篩下的用戶就越多,也就是所謂的留存,另外用戶流失的原因是什麼?是產品問題還是運營做的不夠?就算是產品問題,運營也有責任在排除運營的問題後來判斷是否有些產品功能需要優化。或者還有什麼拉新方式可以讓每日平緩的新增出現一個高峰,比如以量帶量等。

因為也不是很了解題主的情況,只能說些愚見


按你說的情況,次留很好,周留一般,月留較差。月留存差可能是產品的穩定性,功能豐富等方面的問題。工具類產品能運營的點也不會很多,讓運營背鍋不太對。


如果經過一定時間後,用戶的留存率基本保持不變,說明產品具有一定的固定市場;在這個時候如果還想有所突破,重點應該在產品的改進何市場方向的調整上。

當然如果用戶數據足夠詳細(詳細到可以了解每一個用戶個體的使用行為),這個時候可以去看一下那些流失的用戶告別之前都有過哪些操作,幹了哪些事情,流失的用戶群體有沒有相似的行為…模擬一下「案發現場」,也行會發現優化測量。


推薦閱讀:

數據分析有哪些相關的培訓課程?
產品和運營是什麼關係?
如何看待冒險島2開服兩個月就開展老玩家回歸活動?
網易雲音樂的評論氛圍為什麼這麼火熱?
數據如何驅動運營?

TAG:移動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產品運營 | 留存率 | 移動應用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