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窮人越窮」?
這句話完全不能理解啊。
古時候,農民要交租,收成不好,租還欠著,利息越滾越大,怎麼都還不完,這才是窮人越來越窮。現代社會,只要沒大病大痛,靠打工能積累財富,財富會越來越多。越打工,錢還越來越少,這完全不能理解啊。若這句話的理解是,「去年,最富的人擁有千億財富,最窮的人每月積蓄二元。今年,最富的人擁有萬億財富,最窮的人每月積蓄一元。」這個最窮的人,勞動了一年,積蓄還越來越少?除非房價或者房租越來越貴了,這就和古時候的地租是一回事。
那麼可以得出結論,「房價越來越高,導致窮人越來越窮」嗎?
就一句話:人賺錢永遠追不上錢賺錢
跟80年代比起來,貌似我們大多數人都能算中產,所以我不知道你說的窮人,是怎麼定義的,我說說員工和老闆的關係,延伸一下可以說明些問題。對於一個商業行為,員工和老闆的角色大概是,員工出力老闆出資本和技術,商品生產過程中,員工為成本買單,老闆為風險買單,員工和老闆是合作關係且從來不存在競爭關係。考察富人和窮人的關係,表面上從資源層面看富人佔有更多的資源而窮人佔有較少資源,貌似競爭關係其實不然,稀缺的資源才能造就貧富……空氣不稀缺,就擁有空氣的角度說我們都是一樣富有.......既然有部分資源稀缺,即代表大多數人不能擁有隻有少數人人才能擁有,大多數中有人仇富,覺得殺了少數人把資源分了,這是典型的無腦,且不說每個人能分到多少,關鍵是能不能分。大多數人中的野心家,想的是把少數人幹掉,然後佔有這些資源,這種方法典型的黑道模式,既然你靠幹掉少數人的方式佔有了資源那麼大多數人中肯定有你的效仿者。最後一種辦法就是,少數人坐下來跟大家談,你看這些個資源我也用不完,分給你們又不夠,這樣吧,由我主持我們設定一個遊戲,遊戲規則就是法律約束,能者多得,你要是夠牛逼,你可以得到花不完的資源,然後你也可以指定遊戲規則召集一部分人玩你設定的遊戲。慢慢的,資源被分散了,某個成了首富,少數人上了富豪榜,有的人成了中產,有的人達到了小康,大多數人能吃飽穿暖,有的依然很窮。窮人和首富能是競爭關係么?顯然不是,有競爭關係的是,富豪和富豪,中產和中產,窮人和窮人。富豪爭資源,中產爭資產,窮人爭崗位,這是不同維度的戰爭,所以窮人和富人不存在競爭。如果要說窮人越來越窮怪誰,當然要把怪窮人的直接對手窮人,窮人太多,一個具體的崗位,有人只要100塊就做有人只要50塊就做甚至有的只要給口飯就做,最後這個崗位的價值就只值一口飯的價值。如果說窮人越來越窮,背後的邏輯就是窮人越來越多,既然窮人多了勞動成本應該下降才對,外資應該繼續在中國開廠,更不該出現用工荒啊,所以所謂的窮人越來越窮就是臆想吧!!
1,窮人買的日常消費品都是資本家(富人)產的,富人在生產和貿易這些貨物是加利潤的,就是從窮人身上獲取的。所以窮人的財富實際上是不停的朝富人那裡流的。廣義上的消費品還包括銀行貸款,以利息方式吸收窮人財富。
2,富人獲得財富後會全部揮霍,把財富回吐給窮人嗎?當然不會,富人獲得財富後大部分都用來再投資,無論是投資房地產,證券股票還是公司,這些財富基本會長期穩定在富人手中,不會再往窮人那裡回吐了。
3,剝削窮人剩餘勞動價值。公司的毛利潤總是要大於成本才能長久運行(廢話),公司的毛利潤減去產品生產成本(如原材料,運輸,能源消耗等),剩下的就是員工的勞動產生的價值,公司的利潤從哪來 呢,就是付給員工的工資,是少於員工勞動產生的價值的,這個差額就是純利潤了。假如一個員工的產出長期少於他領的工資,他的下場無外乎兩個,降薪或者被炒。也就是說,無生產資料的員工(無產者)的財富會以此方式不停的朝生產資料的所有人 (資本家)那裡流。
4,資本利得。資本主義社會以及含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比如中國),總體來說資本投入到市場就會產生利益,資本越多產生的利益越多(是總體來說的,所以考慮到了風險)。一筆巨款放到市場上是怎麼產生的利潤的呢?當然是利用自由市場規則。如果投資的是工廠等僱傭員工的企業,那麼利益來源就是第3條,如果投資的是房地產,股票,則是靠自由市場的市值波動獲取利益,除去富人吃富人的零和博弈,歸根結底還是從窮人那裡獲得的利益。舉例說,資本雄厚的資本家們紛紛投資房地產,房價飆升,後入市的比如說農村進城的窮人就要被迫高價買房,那麼資本家們的資本利得其實就是從這些後入市的人身上吸取的。
5,福利和分配製度。以上說的情況都是富人在不停的吸窮人的血。一個成熟穩定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其高福利和高稅收制度並不是最初就預先制定的,而是工人階級不停的示威罷工而推動的,資產階級的吸血力量和工人階級的不滿會互相推擠,形成一種平衡。同時工人階級也聰明,他們知道如果自己的工資要的太高,就會導致老闆沒錢賺,自己也就會失業,所以無論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多麼發達,工人階級都會主動的「讓自己的老闆有點錢賺」,這樣自己才會有工作,不然工資再高,自己失業了等於零啊。所以老闆賺取工人剩餘勞動價值,在資本主義社會裡並不是秘密,甚至是員工主動要滿足討好僱主的方向。如此的一個讓雙方都滿意,但依然形成財富向富人流動的局面,使得窮人越窮的現象更不易令人察覺。
6,避稅因素。事實證明,財力越雄厚的集團/公司,避稅能力越強(收入越低的人則不需要繳稅,但富人自有1,2,3,4等方式吸他們的血,所以這裡不提)。除了可以請得起智商超群的世界四大會計行給使勁的鑽空子外,主要的原因是四大會計行的會計會給你介紹幾個非常有效安全的避稅方式,而這些避稅方式沒有一個不是需要巨大資金投入和周轉的。這些避稅方式只有非常土豪的集團才能玩得起。想知道星巴克是怎麼在英國玩零繳稅的嗎?知道了你也學不來,你沒錢啊。
富人更有能力避稅,從而富人可以更少的回吐利益給窮人,從而導致本來設計用來平衡分配的稅收和福利制度喪失它的劫富濟貧本意,中產階級被迫成為繳稅主力,於是成為「中產階級陷阱」,中產階級和窮人一起成為幾乎無法逾越成為資產階級的階級,如果經濟稍微不景氣,中產階級跌為窮人是很容易的事情經濟學裡的馬太效應——讓貧者更貧,富者更富
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認為:只要理財,再少的錢都可能給你帶來一份收益,而不理財則再多的錢也會有花光的時候。
在中國,同樣有一句俗語:「有錢不置半年閑」。這是一句很有哲理意味的理財經,指出了合理地使用資金,加快資金周轉速度,用錢來賺錢的生財之道。
·究竟什麼是「馬太效應」?源於一個著名的故事:
地主馬太有一天要外出遠遊,便將他的財產託付給三位僕人保管。他給了第一位僕人5000金幣,第二位僕人2000金幣,第三位僕人1000金幣。馬太告訴他們,要好好珍惜並善加管理自己的財富,等到一年後他將回來。
馬太走後,第一位僕人將這筆錢做了各種投資;第二位僕人則買下原料,製造商品出售;第三位僕人為了安全起見,將錢埋在樹下。
一年後,馬太如約回來了。第一位僕人手中的金幣增加了三倍,第二位僕人的金幣增加了一倍,馬太甚感欣慰。唯有第三位僕人的金錢絲毫未增加,他向馬太解釋說:「唯恐運用失當而遭到損失,所以將錢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將它原封不動奉還。」馬太聽了大怒,並罵道:「你這愚蠢的傢伙,竟不好好利用你的財富。」於是,馬太拿回了金幣,賞給了第一位僕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通過投資和經商才能實現財富增值,而藏匿自己的財富不使用,是一種愚蠢的行為。但這只是客觀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盲目相信「馬太效應」,將會讓你損失慘重。財富增值的前提是掌握了財富規律,然後發起行動,才能獲得財富。如果沒有這個大前提,那麼你的經商和投資行為也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有些人想成為商人,賣產品,懷著理想的念頭:如果全國人民每人給我一塊錢,我就有14億!這是很多渴望成功的創業者的思維模式。他們在設計新產品或項目時,都會樂觀地估算一下市場前景,如果有0.1%的人買他們的產品,會有多少利潤?這0.1%的人再拉來更多的人一起買他們的產品,又會創造多少利潤?
但是,他們往往會忽略一個基本前提:任何產品想要變成錢,想獲得火爆的銷售,都得有市場,有需求。只有迎合和滿足了消費者的需要,才能給消費者一個掏錢購買產品的理由。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洞察市場的需求,我們可以從關注人開始,比如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消費者,他們對產品的需求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我們需要對消費者的愛好做一份全面客觀的調查,了解他們喜歡哪方面的產品,針對需求,開發產品,才能獲得火爆的銷售和市場。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出了「人性的需求」這說:第一,人事有需要的動物,只有尚未滿足的需要才能影響行為。第二,人的需要都有輕重層次,某一層需要得到滿足之後,另一層需要才會出現。這一理論為很多創業者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思路,就是循著人的需求去發掘商機。
投資可以創造高收益,這句話沒有錯,但是收益伴隨著風險,收益和風險就像人的陰陽兩面。評價一個人是好是壞,就是看他平時做了多少好事,做了多少壞事。好事做得多我們會認為他是一個好人,壞事做得多我們就會認為他是一個壞人。我們為了成為一個好人,就會努力多做一些好事,而把不好的思想深埋在內心深處,這樣別人就會認為我們是一個好人,而樂於與我們相處。同樣,收益和風險就像人的陰陽兩面,如影隨行。我們要想讓自己的投資獲得高收益,就需要學會如何控制風險。風險是由市場的變化引起的,變化之中,有你對市場趨勢的判斷失誤,也有競爭對手給你設置的圈套。巴菲特有一句話指出了投資的關鍵所在:「你不需要成為一個火箭專家。投資並非智力遊戲,一個智商160的人未必能擊敗智商為130的人。理性才是投資中最終要的因素。」
巴菲特和索羅斯都是世界聞名的金融投資家,但二人的投資風格不同。巴菲特崇尚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利用「4毛買一塊」的原理,低價買入一家企業的股票,然後坐等升值。而索羅斯崇尚趨勢投資(投機),利用的是「最大笨蛋理論」,事先挖好一個「陷阱」,然後等待投資者往裡跳,最後伺機收網。在風險把握上,巴菲特看中穩健投資,絕不幹「沒有把握的事」,通過長線投資來稀釋短期的波動。而索羅斯則通過造勢,把風險轉嫁給弱小的投資者,拋售資產,自己坐收漁利。在收益上,巴菲特崇尚集中投資,認為好東西多多益善。而索羅斯崇尚「要麼賺很多錢,要麼賠很多錢。 」在投資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定的心理素質和辨別能力,很容易被市場左右,淪為「最大的笨蛋」。
馬太效應揭示了富人的生財之道:只有使用金錢,才能實現財富增值。但想在現實生活中複製它,就需要從市場、經濟、金融等多方面入手。致富並不難,前提是你已經掌握了一條財富規律,有良好的心態和足夠風險把控意識,通過風險的逐步降低、收益的逐步放大,成為一位「聰明的富人」。
記得關注我的公眾號「財商大叔」微信號fquncle1
http://weixin.qq.com/r/azgSCqnE6vSVre1p9215 (二維碼自動識別)
每日精選投資和理財類文章,助您實現財務自由中國窮人的數量:根據前兩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的數據,家庭資產小於10萬元的家庭佔比為31.7%(下圖);按13億人計算,這部分人口為:13*0.317=4.121億人。
這部分人、特別身處農村的貧困人口,基本沒有任何保障:在農村的:基本以種田為生,農閑外出打工,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農民工;
在城市的:清潔工,保潔工,服務員,洗菜工等。這部分人的收入:
農民:種一畝地收入1000元,家裡有3畝地,每年種地收入3000元;養豬養雞,每年收入3000元;農閑外出打工4個月,每月收入3000元(有可能年底欠薪拿不到工資)。每年收入:1.8萬元。
清潔工人:每月收入1500元,每年收入:約2萬元。
在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家裡如果有人重病,立即陷入赤貧負債。同樣讓家庭陷入困境的還有孩子讀大學:對農民家庭說,兒女讀大學,學費6000元,生活費6000元,佔去收入的三分之二;對清潔工家庭說,兒女讀大學,學費6000元,生活費6000元,一個孩子讀大學支出占家庭收入的60%。
貧富差距,不是隨便說說。房價、醫療、教育三座大山,不是隨便說說。窮人日常生活面臨的困境,很具體也很現實。
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微信搜索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因為人類社會固有的階級性吧。
.2015/11/04 18:51
貧窮怪圈滾啊滾,一不小心你就走不出去了!原題:Being Poor Is Too Expensive
事實證明:窮日子過起來更費錢。
作者:Eric Ravenscraft
翻譯:歐俊賢
有人認為窮日子起來簡單,沒有閑錢購物就節儉一點。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當你沒錢的時候,你不可能幹任何事為你的未來積累財富,相反這隻會讓你花更多的錢,變得更窮。
窮的時候,你無法大批購買食材,買不起更耐用更高質量的東西,更別說買房了(這些舉措看起來是在浪費錢,但從長遠來看會為你攢下更多的錢)。更糟糕的是,一貧如洗的日子經常會莫名其妙地帶來一些隱性開銷,讓你更加難以脫貧。
你可以吃得很便宜,但想要吃得健康卻很貴
問任何一個大學生都知道,窮得時候想有東西吃並不難。一袋速食麵僅僅20美分(約¥1.4),但問題在於如何吃得健康。速食麵里有什麼?20%無營養價值的熱量和80%的鹽。假如長時間每餐都只吃速食麵,你的身體健康將會受到嚴重威脅。
當我過窮日子的時候,我就是靠吃這個來維生的。相對於健康,時間更加寶貴,快餐比在家煮飯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最重要的是,快餐一點都不貴。然而,這導致了我的飲食一點都不健康,毫無規律可言:碰上有錢的話我就到便利店買熱狗吃,價格只需$2(約¥14)。碰上沒錢就只能吃速食麵了。商店自營的兩升瓶裝蘇打水比橙汁和牛奶更便宜,因此除了喝水以外,我就只能喝蘇打水了。
這種飲食已經夠糟糕的了,但它帶來的長期影響更加嚴重。雖然我比以前賺得更多,但現在我的飲食習慣依舊沒有改變,蘇打水仍然是我習慣喝的飲料。想要養成一種正確的飲食習慣,不吃快餐而在家煮飯,這真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適應。人們很容易認為,只要有錢了就能改變不良習慣,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養成了多少壞習慣。
這是一個難以逃脫的陷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布的一項調查指出,健康的食物平均每天要比不健康的食物要多花費$1.5(約¥10.5),平均每月就會多花費$45。當你有錢的時候,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事。然而,當你的工資只有美國聯邦政府的最低要求(即$7.5/小時,約¥52.5),而且每周工作40小時的話,健康飲食的開銷差不多就是你年收入的3.6%;而如果你只做兼職,每周工作32小時的話(較為常見的底薪工作),這個開銷就占年收入的4.5%。順帶一提,這裡說的都是稅前的工資。
當$1.5/日的開銷可以佔5%的年收入時,選擇喝售價為$1(約¥7)的蘇打水而不是$4(約¥28)的橙汁自然就不足為奇了。當你無法交房租時,誰還會關心健康的長期影響?知道什麼會對健康帶來長期影響嗎?那就是被房東踢走!誰都會先想房租的問題,過後才考慮像心臟病這樣的健康問題吧。
當你過著窮日子的時候,你壓根沒空理會長期的問題。我也知道每天吃熱狗和速食麵可能會讓我在未來某天死去,但只要那天沒到,我就得靠這些維生,賺錢交房租。我知道,如果我在家煮飯吃的話,我的身體會更加健康,但正如美國勞工統計局指出,我和680萬美國人一樣要干幾份工作來謀生。我完全沒有時間變得更加健康,也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存儲下來。
便宜的二手車需要你花更多錢去修,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更花時間如果你到不了工作的地方,那你找到再好的工作也是白搭。即使你能一次把買車的錢付清,養一輛車還是很貴的。而雖然公共交通工具看起來更適合低薪階層,它並不是在每個城市都適用。當你過著窮日子的時候,交通工具有兩個主要的隱性成本。首先,修車的高昂費用是難免的,當然,前提是你拿得出錢來修車。我曾經在剎車墊壞了的時候,選擇忽略好幾個月。車啟動時就開始發出振鳴的雜音,提醒我如果我不再更換剎車墊,我的車子可能很快就報廢。我討厭這種雜音,但我更討厭透支我的銀行賬戶。因此,每次開車的時候我會把收音機的音量調高,假裝沒事發生。
更換剎車墊平均需要$145(約¥921),這主要視不同的車型而定。假如我不得不花費$145(約¥921)更換剎車墊(假設自己賬戶上有這麼多錢),最好的情況下我需要減少那個月的伙食費,但如果情況糟糕的話,我就交不起房租了。因此,我選擇晚一點再更換。
但我的制動器不止一次碾壓到了剎車盤。你們可能不曾發生過這樣的事,但我可以告訴你,剎車盤遭到碾壓後發出的噪音實在太恐怖了,讓人都起雞皮疙瘩了。同時,更換剎車盤也耗費數百美元,比更換剎車墊更加貴。顯然我之前選擇推遲更換剎車墊的決定是錯誤的,現在剎車盤也壞了,這完全就是一團糟。推遲修理汽車的時間越長,維修費用就越高。
我唯一的選擇就是等汽車儘快修好。與購買健康食品不同的是,我之前確實沒有錢去買這些食品,而不是說「我有錢但不能用」。汽車維修費用為$145,而我的銀行賬戶上只有$12,但我必須駕車去工作,所以我別無選擇。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很多城市卻沒有這個玩意。即便你所在的城市有公共交通工具,情況也不見得有多好。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也有另外一個問題:時間。例如,駕車15分鐘就能到達的地方,搭乘交通工具卻需要耗費一個小時。而錯過一班公交車意味著你額外浪費了10至15分鐘的時間。如果你白天只有一個小時空閑的話,耗費一個小時搭公共汽車意味著你不能好好的吃一個早餐或者洗衣服了。這種情況同樣會發生在自駕車上,但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耗費的時間會更多。
糟糕的是,交通工具並不是可選的。如果你開車在途中壞了,而你又沒有錢維修,這意味著你損失了更多工資,更有甚者丟了工作。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浪費的時間又無法讓你幹些逃脫貧窮的事。諷刺的是,如果你無法承擔這些成本,連怎樣到達工作的地點也會成為一個大難題。
你需要打扮得漂亮一些,但不一定需要穿新衣服儘管買衣服是有必要的,人們經常會認為買新衣服是毫無價值的。為什麼在生活拮据的時候還要去逛街購買新款的好衣服呢?問題在於,如果不買衣服,你就會付出沉重的社會代價。幾年前我曾經在沃爾瑪工作。和大部分員工一樣,我必須自己買工作服。當時,我們需要穿暗藍色的襯衣和卡其褲。因為沒有這兩件衣服,我不得不推翻之前購買其他衣服的計劃(這時我還沒拿到第一份工資)。但問題在於,我的工作是在商場外推購物車。在喬治亞酷熱的太陽底下,軍藍色的襯衣顯得褪色不少。再加上,我每3個月才換一次鞋子。這雙鞋子不僅看起來很破舊,就連我的腳趾隔著鞋子踩在地板也感覺很燙。
不用說,我大部分時間都打扮得像是一坨屎。我的襯衣褪色,鞋子也裂開兩半了,這種情況還碰巧發生在我工作的時候。而我衣櫃里的衣服比這更糟糕。我把所有買衣服的錢都用在買工作服上了。但問題在於,如果我想找別的工作,我最好的、能穿去面試的衣服就是工作服了。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把衣櫃里的衣服都換掉,而這段時間裡我只能繼續穿著破舊的工作服。結果,我只好向服裝零售商借貸買衣服。無論多少人跟我說窮的時候別去借錢,但我的確沒錢買得體的衣服面試新工作。
穿著得體真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問題。如果你過著窮日子卻有一身得體的工作服,人們就會認為你一點都不符合實際。然而,如果你穿著寒酸,他們又不會對你有好印象,尤其是在工作面試的時候。穿著打扮在找工作的時候和日常生活中大有不同,它帶來的影響非常深遠,即使穿一件有名品牌的衣服也會讓人們對你加深印象。雖然這可悲,但事實就是這樣。
事情到這裡還沒結束,因為保持穿著乾淨得體也是要耗費時間和金錢的。如果沒有洗衣機或者乾衣機,你就要花時間到洗衣房洗衣服。所以你每次洗衣服都花錢,而且還佔用你原本可以用來工作、學習或照顧家庭的時間。
更糟糕的是,這些都是很瑣碎的事。但事實上這會讓你鬥志全無。當有人穿著比我更破爛的工作服時,我就知道這種感覺能讓人產生不同看法。人們會對你評頭品足,告訴你是時候換衣服了。他們會記住你褪色的衣服,而且他們會認為你並不是沒錢買新鞋子,而是過於懶惰。為什麼你不去商店買一雙新鞋子呢?好像去一趟商店很困難的樣子。
但是,注重打扮只是表面的,一點都不切實際。吃飯、房租、交通工具才是實際的。至於新衣服?為什麼要把錢浪費在新衣服上,而不斷抱怨自己的衣服有多破舊呢?幸運的是,你至少可以拋開這種觀念。當你穿著破舊的衣服時,你無法改變人們對你的看法,但至少可以避免人們說你在浪費錢。
所有費用疊加起來會一下子清空你的預算對於一個底薪家庭來說,生活上避免不必要的開支是至關重要的。當你過著窮日子的時候,開支無處不在。例如:銀行開戶和取消戶口的手續費、支付信用卡的費用、延遲繳費以及無法繳費而疊加的利息費用。所有的這些費用讓人頭痛不已,更讓貧困家庭焦頭爛額。過去幾年間,曾經讓我頭痛不已的便是銀行透支手續費。每當我用借記卡購物時,銀行便會向我發信息說餘額不足,因此每筆交易都會收取我$35(約¥245)。這似乎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情,對吧?沒錢就別花錢啊,大哥!
但當你過窮日子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你不得不審慎考慮每一筆交易,包括交易的金額和時間。如果你今天交了電費,但是要到下星期才還清,這時你就要記住銀行賬戶里的錢已經所剩無幾了,尤其是我銀行應用軟體特別糟糕,它的網頁看起來好像很久沒有更新了,仍然是90年代的風格。它只能告訴你賬戶上剩多少錢,而無法追蹤你的錢都花在什麼地方了。所以我就自己用筆記本記下每一筆支出,但如果某天忘了或者記錯了的話,我就完蛋了。
當銀行按照由高到低而不是時間順序來排列交易金額的時候,情況會更糟糕。它會說我賬戶上有$150(約¥952),然而突然顯示用了$160(約¥1016)。其中一筆交易是繳納電費$150(約¥952),而其餘四筆交易均為$2.5(約為¥17.5)。即使繳納電費是最後一筆交易,但有時候我會發現賬戶上顯示為第一筆交易,並顯示餘額為零。然後,每一筆$2.5(約¥17.5)的交易卻讓我額外增添$35(約¥245)的透支手續費。如果它能以正確的順序顯示,我本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但實際上我欠下了$140(約¥889)。不幸的是,這種情況發生的太多了。有時候是我的錯誤,但這經常在交易費用顯示不明朗或者扣費過早的情況下發生。正是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導致我數周的預算全毀了。
銀行並不是唯一個能讓我抓狂的機構。每一年,我都要去繳納汽車登記費。而在某一年,我沒有錢繳費,只能步行1英里(約為1.6千米)到達工作地點,因此要我選擇繳納登記費還是選食物的時候,我只好冒險選前者。在我的汽車登記過期後的一個星期,在路上開車時警察把我攔下來,警告我馬上繳費。幾個星期後(此時還沒錢交登記費),警察再一次把我攔下來。由於這是第二次發生,警察向我開出了$100(約¥700)罰款。結果,我還是把罰款繳納了,那還是聖誕節的時候親戚給我的錢。
當你窮的時候,所有的費用無處不在。即便是使用基本服務,銀行也會向你收取一大堆費用。比如,一張交通罰單也會讓你很頭疼。有時候甚至會發生遭到警察逮捕的醜事,從而讓你繳納更多罰單。如果使用借記卡付款,房地產會收取額外的費用;無法獲得銀行的批准的話,類似信用卡的支付機制便會向你收取費用。當你窮困潦倒的時候,所有這些費用疊加起來會讓你生不如死。無法付清這些費用只會額外增加利息,這意味著在世界大部分地方里,窮人耗費的金錢更加多。
然而儘管條件艱苦,我們卻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難道我們不能走路上班非要自己開車么?其實是可以的。但有一次我在走路去工作的過程中,由於路上下起雨來了,我渾身濕透而且手機也壞了。
這正是讓窮人舉步維艱的原因。當然你可以做出選擇,減輕自己的負擔,但稍有差錯便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同時,額外的工作量將會劇增。你可以每周花時間算算自己的預算,因為稍有差錯便會毀了你這個月的計劃。這只是我個人的經歷,有人比我的狀況更加糟糕。在我最窮的時候,我非常幸運地得到朋友的幫助或者意外的收穫。但其他人就不一定這麼走運了。當犯錯或意外事件帶來的懲罰過於嚴苛,不管你工作多勤奮,也永遠無法逃出貧困的怪圈。
.
先反對知乎流行的,似是而非的「階級固化」理論,諸如「寒門再難出貴子」之類的段子。
其實都懶得反駁,古話早就說了:「富(貧)不過三代」,「君子之澤,三世而斬」,「自古紈絝少偉男」……剛好彈出來一篇報道,台灣昔日億萬身家企業家生意失利 街邊擺攤還債。自己都搞不定,還家庭子孫?客觀的說,現在的上升渠道太多了,不要再給自己找借口了。找了一大堆借口,有什麼用呢?你說你心裡舒服點。好吧,我認輸。回到這個問題,要先定義「窮人」和「富人」。
如果窮或富都是非他本人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大病起火等意外事故,彩票中獎遺產繼承,馬太效應就是個笑話。以彩票為例:彩票大獎得主的破產率為多少?如果富人是靠他自己的經營,獲得的財富,馬太效應就真的會起作用。可以參考:浸蝕。如果窮人是因為自己懶賭毒等原因造成的,估計慢慢就被社會淘汰掉了。他們的子女,翻身的很多。因為恨啊,恨他爸媽不成器;因為怕啊,真的是窮怕了!自己就加倍努力,這樣的例子我周圍有,所以「窮不過三代」,人逼到絕境潛力是無窮的!但有錢了,生活富足了,就不願意孩子吃苦受累……結果你懂的。其實你只要看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比一比90後和60後,就能明白,中國以後的經濟發展速度必然放緩,為什麼?有錢了,誰還那麼拼?購買力的降低,通脹的影響,物價的上漲,都會使窮的人過得更窮。
打個比方,本來一塊錢買一個饅頭,現在兩塊錢買一個。而原先每個月掙三百塊錢,現在每個月四百。工資是漲了的,但普通人自己感覺,是過得越來越窮。
並不是學經濟的。。。隨便一答,期待大神。靠打工能積累財富?太天真,有各種稅呢。
比如:健康稅: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政策稅:當年你說不要生,國家來養老,現在又要我們養,四個老人幾個娃智商稅:騙子太多,傻子都白乾了鑄幣稅:有積蓄存著就是在縮水,越存越窮不可抗力稅:工傷失去勞動能力住房稅:這個你提到了,都懂,不展開當然,你如果說的是那種打工皇帝,上面當我沒說。更新……越來越窮的那些窮人,就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教育落後技術沒有,因此找工作困難,思想局限,資源少,人脈少,資金少,創業困難。
剛剛看了一下評論,可能確實我說的有些負面或者偏激,但是我只是在分析這個問題,而並不是說窮人就沒機會出頭了, 如果你的目的是奔小康而不是成富人, 現在有一些農村人慢慢在城市定居,或者在家建別墅。我們相對於來說還年輕,年輕就是意味著一切皆有可能。所以奮鬥吧騷年們!—————————————————————————————————————對這句話深有體會,特別是最近幾年感受特別深,最近也是窮得發愁,夜夜失眠。我就是個窮人家的孩子,窮人為什麼越來越窮?這是針對大部分的窮人,當然也有窮人變得有錢的,也有些奔小康的。我只是站在我的角度來分析一下,不代表他人。
1.教育環境影響我小時候生來就是在小地方,當然這是因為窮,所以我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在鎮上,相比有錢人家的孩子,我們的教育要落後很多,我是90後,但我們初中才開始學英語,高中英語老師是體育專業畢業的,英語都講不標準,所以我到現在英語都是處於初中水平,所在的高中考起本科的一年也就那麼一兩個人,師資水平比較落後。富人從小生在城市,教育體系和師資水平都好很多,即使不是很努力,一個普通高中都比農村的要強好幾倍,這是教育的落差。這樣相對比,即使不讀大學,光是知識教育這塊窮人就落後很多,思想也有局限性。2.家庭環境影響我從小家裡窮,所以家裡經常為錢的事情吵架,我小時候想學畫畫也學不了,大學也只能選擇一個學費最低的專業,導致畢業之後找工作發現那個專業毫無用處,在外面工資也是最低的,而因為小時候沒有學過什麼,一點技能都沒有,工作上更是困難重重,自學重新開始都會比別人多走很多彎路,窮也導致了我做什麼第一個考慮的就是錢。對於富人來說,想學什麼只要是家長覺得好的都可以學,有些不願意學的,家裡逼著去學,因為大部分父母都想孩子多些技能(我父母其實也希望我多會點東西,只是沒錢無奈而已)。而且富人家的孩子,想開店創業,第一想到的不會是錢,而是如何去著手,如何規劃之類的,窮人家大部分首先都是考慮錢,所以很多時候都會被局限。比如富人家的孩子想學鋼琴或者英語,直接找個牛逼的私教,兩年下來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而窮人家的孩子只能自學,自學還不一定有時間,而且自學還得走很多彎路自己摸索,最後可能比別人花多幾倍的時間,並且不一定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3.朋友圈影響現在做生意也好自己工作也好,圈子是很重要的,窮人的圈子肯定大部分是窮人,至少有錢人不會多,這跟從小的生活環境還有後來的工作環境有關,那麼可利用的資源也就少。富人身邊肯定大部分都是和他差不多條件的人,因為從小就活在這樣的圈子裡,其實朋友之間都講究互惠互利的原則,特別是在富人的圈子裡,你身上有我需要的,對我有幫助的價值,這樣別人才願意跟你交朋友,如果你身上沒有對方可利用的,那你對於對方就是沒有價值的一個人。富人的朋友圈裡可利用的資源太多了,心血來潮開個咖啡店,有人可以策劃有人幫忙找店面有人幫打廣告,開店之後還有一幫朋友去捧場,朋友再介紹朋友的朋友,為啥,因為富人的朋友都小資得起呀,而且互惠互利,禮尚往來。你身上有別人想要的,別人才會靠近你,如果你窮,還一無所長,毫無價值,可能除了你家裡人和一兩個朋友,別人都不會記得你的存在。一個窮人就算是開個小賣鋪,叫你朋友買只怕也不會有幾個人買,因為別人覺得沒必要在你這裡買,對他沒任何好處。我身邊有個鮮明的例子,有個同學,家裡比較有錢,她遇到什麼問題都是朋友圈一發,就解決了,之前她要去醫院看病,因為周末很多人,加上那個掛那個專家號的人多,她就在朋友圈也是隨便問問,說有沒有人有vip,排隊排了一上午,結果一個朋友看到之後一個電話幫她搞定了,十分鐘之後就進去了。具體怎麼我就不多說了,有背景就是這樣。我出去找工作都只能靠自己,家裡毫無關係,加上自己沒有技能,在大城市競爭激烈,本科生一大堆,我這個專科畢業的又沒有一技之長,很難才能找到一份工作,更不用說找個工資滿意的,而我一些大學同學條件好的,一畢業家裡就弄到二三線城市的國企了,有個女生一直上著閑班,工資快達到一線城市的平均工資,讀大學時家裡給她買了套房六十多萬,畢業幾年後她把那套房賣了,現在是富婆。我在外面工作幾年,吃的住的花錢的地方到處都是,根本沒有存下錢,加上對很多公司的不了解,去過一些合同都不簽更沒有保險的公司,就這麼換來換去,自己賺錢還不夠花,更不用說讓爸媽過上好日子。想想都很慚愧。現如今是窮人做生意很難,因為窮人要從一無所有開始發展,富人要簡單得多,因為富人從他富有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有了資源。並不是說窮人就不會成功,只是要吃很多苦,時間也會漫長些,我現在覺得,富人家的孩子其實就像是走在快速通道,而窮人家的孩子確是走在普通通道,富人是vip,而窮人只是個普通會員。題主說為什麼工作了窮人還是越來越窮,我上面分析了一些窮人所受到的局限性,然後因為他們賺的少,而隨著年紀的增長,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剛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要養活,後來要養活老婆孩子父母,工資的增長幅度趕不上花錢的速度,因此越來越窮。申明一下,這不是針對全部窮人,只針對一部分。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窮的概念,窮是物質缺乏么?顯然不是,現代窮人物質生活遠勝古代富人。窮說白了是人的一種感覺,是和其它人做比較後的心理落差,窮是更多的是體現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而不是其它的。
弄明白了窮的概念,那麼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窮人逾窮了。當然,在那之前還要弄清楚另一個概念,就是社會地位。前面我們講了,窮是與社會地位相關的,顯然,窮不可能是社會地位高,越窮越光榮的反潮流時代不論。窮顯然是社會低下,什麼是社會低下呢,就是佔有的社會資源少。
這裡說的社會資源是指房啦,車啦,存款啦 親爹啦,乾爹啦,他二舅啦,知識啦,技術啦,遺傳啦……等等。社會資源缺乏和窮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這個核心呢就是社會地位低。
好了,現在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窮人逾窮了。現代社會是個講經濟的社會,凡事皆可投入,經過諸多規則會有產出。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社會資源佔有天差地別,產出自然可想而知,窮人是小工廠,富人是大企業,除了富人自己作死倒閉,基本無望超越。
當然,也有少數開掛的小作坊,效率驚人,逆襲成功,不過畢竟無法成為主流。而且逆襲成功的大多有主角光環,頭角崢嶸,比如馬雲,能人所不能,佔用的社會資源更為驚人,事實上也為後來者設置了障礙,社會資源的總數不是隨意增長的。窮人越窮
富人越富這句話要是從地理大發現開始算的話今天是世界首富應該是鈕祜祿家族吧大概從客觀上來講,掌握著財富的人不僅僅有財富,還有財富的分配權力。人都是利己的,掌握著財富分配權力的富人們必然在分配中傾向自己,客觀上導致了富人約富,窮人越窮。
從主觀上講,窮人中很多人都抱有一種只求果腹不求發展的心態,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不少邊遠地區的窮人,尤其是青壯年,寧可坐吃救濟款,拿到錢吃喝賭嫖花掉,而不去想如何合理分配救濟款,如何利用救濟款去整體上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富人們的金錢觀更為立體,除了消費還有投資,富人們力求要讓自己的錢生錢,如何掙到更多的錢永遠都是富人們生活的主旋律。謝謝邀請窮人由於賺取生活費的途徑單一,而且他的工作所得在資本家那裡只是資本家得到利潤之後所能給予的很少一部分(資本給予創造者有一個原則,讓創造財富的人永遠都在渴望中工作,就是只有創造才能生活,過多的給予創造者只能讓創造者對創造失去渴望)。因此,他所能做的就是日復一日的為生活操勞,沒有更多的方法為自己賺取剩餘的財富,也很難有實現理想途徑。富人則掌握更多的資源,可以有更多的途徑賺取財富比如,在資本社會裡,資本可以生息(實際上資本不能創造財富,財富是由創造者的勞動換來的,但是資本卻要從中分割),這裡面的息包含著窮人的創造的利潤,也就是富人通過了資本的運用再次賺取了窮人的血汗。當窮人省吃儉用有一定的資本時,也就是社會總財富分散到一定比例時,就如同大股東擴張持股權一樣,用大股東(有錢人)充足的資本稀釋掉小股東的占股比例,那麼窮人手裡的錢所佔財富的比例又趨向於無。在資本社會裡,必須讓創造財富的人有一定比例,才能維持富人的權重,也就是需要社會有充足的窮人才能有「紅利」保持富人地位。
你可以這樣想,如果窮人和富人都把自己的積蓄放進銀行進行定期存款,以十年為期年利率為5%,窮人存入1萬元,富人存入1000萬元,那麼十年後他們各自的收益為多少呢?答案是窮人十年後將會得到16289元,富人十年後將會得到1629萬元,十年前窮人個富人相差不到1000萬元,二十年之後這個數字將達到1600萬元。而這個差值僅僅是最保守的銀行貯存方面。
政府只要不是SB
最低保障早晚跟上你所謂的越來越窮應該說 越來越想裝B但是也越來越沒資本裝B因為窮人沒有錢生錢的思維,賺的錢都用來消費了,收入直接變成了支出,而富人之所以富,是因為他們把收入轉變成了資產,用資產賺錢再消費。記住,富一定不是完全靠工資,富人一定有資產。
因為有能力、有膽識、有擔當的窮人早就在努力走向脫貧致富了。不管是異地務工也好,農業生產也好,勤勞總歸是會有收穫的。剩下的那些窮人,窮的不是財產,而是心態。天天就想著政府給他發錢呢!要意識到,有些貧就是扶不起的!
其實命題有誤,並沒有界定什麼樣的人是窮人。
廣義的窮人是所擁有的很少,物質、知識、修養、素質等等,不一而足狹義的窮人就是沒有錢;於是大家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狀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無論這個人缺少什麼,這個人在這方面只會越來越少。
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個人以為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不在乎二、太珍惜大家會發現一個情況,如果我們太過於某個物品,我們要麼不在乎,要麼太珍惜。而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我們對這項物品的流失。
大家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狹義的窮人會對金錢太珍惜,廣義的窮人則會對精神不在乎。根據老馬 的資本論我們明白:一項物品只有交換,才可以產生價值,
只有在交換的過程中,才會增值。當我們太珍惜一項物品時,我們不願意交換,於是物品喪失價值,價值流失;當我們不在乎一項物品時,我們在交換時就不會計算它的價值,於是我們再次承擔價值流失。再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下,大家大概能明白為什麼窮人會越來越窮,因為手中的資源本來就少。談何增值?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央行最近釋放的七萬億流動性?
※如何理解「美元加息完畢,房地產利用價值就沒有了」?
※如何看待「印度經濟增速超過中國,取代中國成為亞洲經濟新引擎」的說法?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為什麼帶來這麼嚴重的環境問題?
※如何理解「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