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惡孝為先」還是「百善孝為先?

「漢文化」特定意義的孝文化對民族性(民族普遍的價值觀)的影響,對生產力的影響


都不對


·新文化運動時,柳亞子響應反孔言論,主張「非孝」,說父子應以兄弟相稱。他寫詩給兒子柳無忌:「狂言非孝萬人罵,我獨聞之雙耳聰。略分自應呼小友,學書休更效爾公。」

陳獨秀曾有「萬惡孝為首」之說,一度社會上宣傳說他組織了「討父團」。1921年,陳炯明問他有關討父團的事情,陳回答說:「我的兒子有資格組織這個團體,我連參加的資格都沒有。」

對於「孝」深層次的思考由來已久,認清「孝」的本質以及「孝」到「惡」的因果關係,是當今弘揚「傳統文化」的首要目的。

什麼是「孝」?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孝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是不辱沒父母的名聲,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用現在的話說是:孝不僅是你贍養著父母,你們家的馬和狗你都養著它們,你能說「孝」嗎?你若不尊敬父母那和養牲口有什麼區別?即「孝之至,莫大於尊親」——《孟子?萬章上》。如果孝文化的內涵僅僅是贍養老人,我們的社會一定會和諧很多,但是很遺憾,孝的深層是「順」。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學而》。當父親在世的時候,(因為他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對他父親為人之道(價值觀)多年不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所以說真正意義上的孝是以「敬」為前提的,對內心的「敬」最好的表達就是「順」。「順」就是趨向同一個方向,即「孝順」、「孝敬」,於是我們在家庭里的地位不像西方那樣是平等的,而是存在尊卑的;家庭內部先天存在這種尊卑傳統,要求我們在父母面是乖孩子,所以對於各種事物的是非標準卑微者很難形成自己的觀點系統,各種事物小到價值觀、婚姻觀、是非觀,大到人生觀、世界觀。「三年無改於父之道」也就是終身按照父親的價值取向行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老師也是只能認同不能頂撞的,幾千年來又有幾人敢反對孔子?孔子之所以待見顏回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因為他很乖,不像宰我、子路,他們為難頂撞老師。像西方亞里斯多德的「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決不可能被中國孝子說出。像法國的笛卡兒、英國的休謨、德國的康德,那種「懷疑一切」的大哲人也是中國師父帶不出的。

從家庭意義上看,「孝」體現為對父母絕對權威的順從;從社會意義上看,「孝」即對統治者的敬畏和基於敬畏的絕對服從。表面上看社會小單元的家庭以「孝順」、「孝敬」為指導思想是有利於社會穩定的,是善的,但就是這種壓制卑微者獨立人格的思想,狹隘的穩定思想,在其內部隱藏著巨大的惡。

被繁殖的人一定要對繁殖自己的人有所虧欠,並且一定要回報繁殖自己的人,這是漢文化價值觀的公理性基礎,也就是說不用論證也沒必要論證的道德根基。同時按照家國同構的公理性道德觀推演,子女是家庭的所屬物,沒有獨立人格,子民是國家的所屬物依然沒有獨立人格,我們都是君父、官老爺的孫子,所以漢文化常說「家庭養育了你,『國家』養育了你」這裡的家庭是指家長,這裡的「國家」
內涵是dictator(獨裁者),不是Country(側重土地,歷史,文化),也不是Nation(側重民族人口),也不是State(側重行政劃分和政治狀態),所以倫理上的「孝」推演到意識形態中就是:我們必須對我們的家長和主子有所虧欠和感恩。而與此相反,按照西方當代理念,子女是家庭的組成部分!子女完善了父母的人生,父母應該感恩子女且不圖回報的,子女地位也不應該比長輩卑微;百姓是國家的主體!反而是百姓養育了政府(主子),政府(主子)應該對百姓感恩。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知有也」—— 《論語?學而》。這句話我是認可的,即一個人如果能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級,這種情況是很少有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的人從來沒有。由於我們家國同構、君父同倫,君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君之道,正所謂:「孝者,所以事君也」。小孝是敬、順父母,父母給你建立一種生活方式你若不聽從即為不孝;大孝則是忠於主子,對於主子個人意志制定的方針政策及政治體制你若有所叛逆即為「不忠」,對統治者的「不忠」是滅門大罪,株連九族,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毀傷都是不孝,更何況你自己人頭落地,且父母兄弟妻兒子女都要共赴黃泉,此最大不孝也,所以說「孝」的範圍比忠大,不僅對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對君父的忠,可見「忠」、「孝」是統一併不矛盾的,為君父利益服務是其共同點。「孝」就是這樣完成了從人倫感情出發達到其鉗制人民思想和行為的政治目的。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從保持自己身體完整開始到當官光宗耀祖結束,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十三經註疏》。我們忽略了前一點牢記了後兩條,「當官」和「延續香火」。 漢文化最高的價值觀,就是當官的價值觀,你不見我們始終在一個腐敗落後的官場型社會中打轉轉,腐敗——民反大屠殺——資源重新分配——再腐敗,這就是我們亘古不變的中國規律。至於「傳宗接代」,不用細說吧!後期女子不能生孩子是可以作為女子「七出」(法定離婚理由)之一。為了「孝」我們不停的繁殖繁殖再繁殖。繁殖到人口高於物質資料時便發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就會周期性的出現大屠殺、易子而食的現象。以至於繁殖到了數十億,使我們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排名98,比阿爾巴尼亞還少。以至於孝子們紛紛通過合法或非法方式移居不講「孝道」的歐美。

漢文化中「孝」的一個邪惡可怕的特色是:這個反映家庭親子關係的道德觀念已經被無形中全面政治化了。對於婆婆的暴虐只有自己忍辱含垢熬成了婆才能施加於更卑微的兒媳,這種建立在家庭親子感恩基礎上的「孝」,從孩子童年扼殺了獨立人格的同時,還叫人不懂得尊重比自己卑微者的人格,人民沒有了思想,導致了整個漢民族對祖宗(長輩)無比的崇敬,
所以漢人少有叛逆,難於變法或改革,即所謂「祖宗之法不可變」。每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被父輩所禁錮,思想的禁錮必然導致文化的僵固,文化的僵固則會拒絕吸收異樣的新的文化,一個民族在文化上沒有吸收揚棄的生長經歷,它便會腐、會僵,一個僵腐的上層建築怎能反過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我們被「孝」與「忠」調教的很馴良,順從了君父的私慾,逆拂了弱者的自由意志和基本人性,被馴化成具有超強忍耐力並懦弱的性格,而這種個體德性早已擴展為整個民族的德性,統治者又通過《二十四孝》、《弟子規》、《孝經》,等進行強化,這個可憐的民族將永遠被忽悠至死而不知。所以在中國「孝」文化背景下是不會出現民主、人權思想,誕生不了喬治·華盛頓也不會出現亞伯拉罕·林肯,只能產生聖人、高祖、太宗、萬萬歲的神,產生只信仰空洞「萬歲」口號的一群奴才。所以直到現在,孝子們還錯誤的認為人權不是人生來就有的而是父母和主子賜予你的。哈哈。

「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說,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從此產生。所以與西方文化不同,縱觀東方歷史,歷代執政者無不把「孝」,作為立國之本,愚民之本的「美德」,作為馴化子民的第一課,來大肆宣揚,它培養了一代一代對「父母官」順與忠的奴才,甚至作為選拔領導幹部的標準。學會了順從與孝敬也成為中國孝子們的安身保命之本。有了家庭里的「孝」才有社會上的「忠」,單純一個「忠」字應該是個中性詞,但歷代中國的主子,沒有一個不是讓你忠於他自己,忠於他所安排的社會資源分配製度。所以「孝」導致中國歷史上只有「忠君」沒有「愛國」的概念。「其能奴顏卑膝乞憐於權貴者,必能懸『順民』之旗簞食壺漿以迎他國之師」——梁啟超。故我國是一個「漢奸」倍出之國。

從孔丘的「父母在不遠遊」,到戶籍制度、暫住證制度;從孟軻的「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再到《黨啊親愛的媽媽》我把黨來比母親,這是「孝」從家庭人倫上出發來約束漢民族的社會行為的一貫伎倆,其用心之險惡,行為之隱蔽,已經到了厚而無形,黑而無色之登峰造極的地步。分析《二十四孝》不難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就是父(母)可以不慈,但子絕不能不孝,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但對於虐待子女的嚴重家庭暴力卻不會治罪,所以在中國純本土文化背景不會誕生《未成年人保護法》。文化的積澱使漢人很難有革命的思想,因為忤逆的革命就是大不孝的表現,所以在君父面前漢人只能是一味的妥協順從,這也是「孝義黑三郎」(宋江)起義失敗之原因。雖然先期毛澤東提出了不少反傳統文化的先進思想理論,但僅僅用這種思想發動政變奪取政權看似僅僅是這個人的局限性所在,其實在這片孝文化肆虐的大地上,誕生一個憑藉研究二十四史掌權的農民起義領袖,其(毛澤東)所領導的政變的不徹底性是一種必然,他所建立的所謂「新中國」也依舊沒有對舊的意識形態作一個革命性的了斷,也沒有對民眾作基本的啟蒙,所以其政權註定其跳不出幾千年來二十五史的中國規律。

「孝」乃「仁」之本,「仁」乃「儒家思想」之本,時下,以孝為本的「儒家思想」穿上「國學」的馬甲,大有死灰復燃之勢,對中國儒家封建主義鞭撻最深刻的魯迅,已遠離了孩子們的教科書,董仲舒、孔老二和一些腐儒又重新勃起,企圖讓那些早在五四時期打入冷宮的東西枯木逢春。拚命用以「孝」為本的儒家文化武裝全國人民的頭腦,不顧阻礙社會的進步,犧牲民族的未來為代價,用一種狹隘的、表象的和諧與穩定來自欺欺人、夜郎自大。他們又何嘗不知:一個開明、進步、富強,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造成的,而是是有獨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人造就的,只有每一個人都忠於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批人才有著共同的利益,才是一個有著廣大愛國人民的國家,這才是一個健康的真正的國家。

所以說傳統漢文化意義里的「孝」不應該成為強加給每一個新生兒的道德和法律枷鎖,其成為一個民族的德性也是極為落後的,更不能把這個洪水猛獸作為普世價值推向世界。讓一個佔有廣闊富饒土地的所謂世界上「最智慧」、「最善良」「最文明」,的民族在21世紀的今天落後到如此地步,這不是最大的惡嗎?


為什麼非要從兩個極端裡面選一個啊?

在我看來,中國傳統的孝文化,強調的是子輩對父輩的絕對尊重與服從,這裡面沒多少精華,基本上都是糟粕。

但是,你要說它是百惡之首,也真不至於。


善惡原本無太過明顯的界定。

若以利益訴求為劃歸,以自己為中心劃一個圓,那為自己謀利益則惡乎?恐怕未必。為家人謀利益,不惜傷害他人則惡乎?

誇張一點:大禹治水,為天下人謀利益,至於三過家門而不顧,此是大善乎?

若以一個人為之爭取利益圈子為劃分,此圈越大,便越善乎?似乎不是這樣的----否則劫富濟貧也是大善事,文革也是善事。

從這種角度來講,善惡的劃分並不嚴格。善惡的歸類不是良定義的。

更何況有些事情既體現人性卑劣,又體現人性善良。好比扶助弱小,是出於同情幫助,還是出於自身優越感大盛?有人能嚴格歸類嗎?


不是說「萬惡淫為首」嗎?


「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不單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堂堂的人也絕不會打爹罵娘」


沒必要為了反對順,把孝也推翻吧,這樣乾的都是愣頭青


推薦閱讀:

認為林森浩不該被判死刑的人是怎麼想的?
為什麼世界上會有寧願自己撐死也不願讓別人吃一口飽飯的人?
民辦學校校長在自己學校內舉行閱兵式是否符合法律道德?為什麼會受到網民批評?
空間里朋友轉發的一件交通事故,希望懂法的人給點意見?
為什麼美國人在槍支問題上很開放,在墮胎酗酒問題上很保守?

TAG:國學 | 道德 | 價值觀 | 漢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