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擺渡人》這本書?
書籍
轉自我的個人公眾號,【山茶花Janice】謹代表個人感受。
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擺渡人》在kindle放了四個月之久。
一年中會籠統的下載兩次書,一次五十本左右,《擺渡人》與其他的書一樣,只是一本等待翻閱的讀物,而它之前相關的介紹和書評我是不得而知的。只是看了張嘉佳的電影《擺渡人》,才想起有一本同樣名字的書。
讀完《擺渡人》,我在微博寫下這樣一段話:我心裡很久沒有吹過這樣溫暖的風了。雖然今年只過了幾天,但我知道這會是這一年讀過的最喜歡的書之一。
第二天醒來,收到《擺渡人》的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點的一個贊。
於是我興沖沖地關注了她,微博私信給她留了一大堆話,無非是覺得在迪倫和崔斯坦身上看到了自己,也希望克萊爾在寫第二部的時候可以超越年輕的愛情,多寫一些關於人生的思考之類的話。
後來才知道這本書在知乎和豆瓣都被網友炮轟上了天,如同張嘉佳的電影《擺渡人》一樣。很多沒有看過這個電影的朋友都來問我,聽說這個電影那麼爛,到底要不要去看。我的回答都是,不必糾結,爛不爛你看了才知道,別人口中的爛或許還是你心中難以言語的感同身受呢。可不要因為大多數人的評價就讓你羞於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並不是跟隨大眾的價值觀和感受才是對的,感受本來就是一件自私的事,是一件最不需迎合別人的小事。
網路上對於克萊兒《擺渡人》百分之九十的評論都是瑪麗蘇劇情,中國書商無良商家的欺騙營銷,在國外都是滯銷書,在中國卻被包裝成心理治癒小說,狗屁的《三十九級台階》和《指環王》的綜合體,狗屁具有史詩般的質感,什麼驚心動魄,簡直就是一個鬼故事......
看完這些評論我居然笑出了聲。
好笑是因為,之前並不知這本書被包裝成的模樣,掛上如何的頭銜,當初是為何下載的這本書也毫無印象(一般對於陌生的讀物都是靠名字有無好感來選擇),讀完倒是沒有關於心理治癒的感受,只是覺得有些溫暖,也讀出了一些有別於大眾的心情。
簡單介紹一下書里的劇情。
十五歲的單親女孩迪倫,從小與母親一起生活,在學校被同學嘲笑,最好的朋友也轉學了,坐上火車去見多年未謀面的父親,卻在火車上成為唯一一個沒有生還的乘客,遇到自己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在人間和天堂之間必須要穿過一片荒原,而這片荒原是你的心像,你是什麼,你就會經歷什麼,擺渡人必須保護這個靈魂不被魔鬼抓走從此萬劫不復,在經歷一路坎坷之後,將靈魂送入最終靈魂想要回到的「家」。在歷經一路艱辛之後迪倫愛上了他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也愛上了迪倫,到達天堂之後的迪倫仍然不顧一切回到荒原尋找崔斯坦,將崔斯坦帶回了人間,成為了崔斯坦靈魂的「擺渡人」。
故事的情節這樣大概地描述出來,是有些簡單以及瑪麗蘇的意味。
據說這本書的靈感來自於作者對「人死後會發生什麼」的好奇和希臘神話中的冥府渡船人故事。希臘神話中的卡戎是冥王哈得斯的船夫,不僅是在冥河上擺渡,還肩負著分辨來到冥河岸邊的是亡靈還是不應進入地府的活人的任務。在小說里,崔斯坦延續了這種分辨的能力,但在他心裡也有對護送的靈魂是否純潔的判斷。當然,在純潔的標準上,克萊兒對迪倫的定義有些混雜了理想主義和過度的傳統色彩——迪倫不僅真誠善良,還是一個能讓魔鬼感到有如享用饕餮盛宴般「處女」的靈魂。
崔斯坦並不知道自己是誰,除了堅守擺渡人的職責,變成每一個靈魂信任的模樣。從一開始的單純、熱心到現在擺渡了成千上萬個靈魂之後的麻木冷漠,一直遇到迪倫,才在這個特別的女孩身上回憶到了之前隱藏在內心的愧疚和溫暖的人性。
「她把他當人來看待,在這片荒原上,這可是很稀罕的事情。靈魂都沉浸在自己消亡的悲傷中,甚至不曾想過他們的嚮導也是人。她是個值得他保護的、值得他關懷的靈魂。他願意為了這個靈魂獻出身體的一部分。」
可是我想說的並不是這些,我想要說一些與瑪麗蘇愛情無關的東西。
1、我和克萊兒說在迪倫和崔斯坦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因為,在天堂和地獄之間的那片荒原是人心投射的心像,也就是說,你的際遇,你的感受,你成長的環境,你對這個世界的感知,成就了這片荒原的模樣,是陽光明媚還是大雨傾盆,是一馬平川還是山路泥濘處處沼澤都是因你而發生。每一個靈魂都是獨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我相信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小魔怪,偶爾會有小小的邪惡的想法,但是我也相信人類純潔和善良的那一面。一個人的善和惡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人,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組成了生活,所以這片心像的投射註定不會平坦,也絕不會一路高歌花團錦簇就能穿過荒原到達天堂。我們每個人都在獨自經歷自己人生的荒原,畢竟靈魂只能獨行,或許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才是你自己人生的擺渡人,只你自己才能擺渡自己。
2、故事裡的崔斯坦與迪倫分享之前作為擺渡人遇到的靈魂。或許他們都只是宇宙間一個微小的塵埃,是平凡世界中一個獨特又平常的存在,但這些故事影響著你的內心,影響著你在這個世界上活著的一些微小的姿態,他們讓你的靈魂和內心變得豐滿。
故事讀到一半的時候,恰巧我與兩年未見的Tina聊天,知道她現在正在經歷自己喜歡的生活:陪伴家人,教書,與一個不錯的男生戀愛。我們都期待著可以在南半球的某個地方重逢。像在台灣初次遇見那樣,認識的一個月里,三次一起躺在一張床上聊天,分享自己的過去和想要的未來,互相祝福,且感恩生活。
遇見這些姑娘,讓我這些年,每次想起她們都覺得溫暖又有力量,看著別人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自顧生活,自己也有勇氣去追求想要的一切。原來,你曾經遇到的以及你未來會遇見的人,都是你這一段人生的靈魂擺渡人,他們就像一盞燈指引和鼓勵著你獨自奔跑著在你人生的荒原上,雖然你獨自經歷著黑暗和光明,也不會覺得孤單。
書裡面最後一句,
「原來你在這裡。」
「我在這裡。」
讓人淚目。不只有愛情是陪伴,心愛的朋友和摯愛的家人,都有最長情的陪伴,永遠都在這裡,在心裡。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3、我很喜歡克萊兒對於天堂的描述。
擺渡人離開你,你獨自踏進心中的那個「家」,指引者可以讓你見到你想念的亡人,以及終有一天你可以在天堂與你心愛的家人團聚。很多人說迪倫自私,踏進心中的「家」之後仍然是一片荒原,因為她內心最大的想要是那個陪伴她走過黑暗時光深愛的擺渡人崔斯坦,而不是去與自己已故的親人團聚。我倒是覺得,人生的選擇都在自己,對於迪倫這樣一個身世不幸的十五歲女孩,沒有朋友,從小沒有得到太多關愛,要去尋找讓自己內心溫暖的地方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故事的最後她又回到了人間,活過來了,帶著崔斯坦。
好多人擔心崔斯坦到了人世要如何生存,畢竟他從來都不是一個真正的「人」,但是不用擔心,我知道作者已經在著手寫第二部了,期待著。
4、我在書里還讀到了關於打破既定規則的自己。
崔斯坦覺得他一生的宿命都是做別人靈魂的擺渡人,從來沒有想過為了愛放棄這份職業後果是什麼;每一個到達天堂的人都沒有想過離開,只有迪倫想要原路折返一個人再次經歷魔鬼和黑暗尋找自己心中的想,這要感謝她去求助的人並沒有告訴她不可以這樣做,而給她了去嘗試的機會。別人都告訴你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你偏要打破規矩就是不對,可是沒有人能保證跳出這個安全區會是怎樣的光景,總要有人去做和別人不一樣的事,也要有人在不去打破道德的前提下為自己的人生做一些嘗試。很多時候,人性存在一些軟弱,我們不期待別人去嘗試我們做不到的事,或者是一些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我們悄悄抱著這樣的心態告訴他後果會如何糟糕,甚至說一些尖酸刻薄的話,是因為我們有時候會擔心若是他成功了,而我還在原地徘徊,我的內心會不平衡,可我卻沒有勇氣像他一樣去改變。
人生啊,永遠都有人在過著你想要卻得不到的生活,我希望我們都能自顧的生活,學習,遠遊,自成格局。
兩年前創建這個公眾號,我的初衷就是一起去發現世界的曙光。總有人過著你想要的生活,你看著別人生活,好像你也這樣生活著,他們可以給你一些追求自己想的勇氣。
我希望可以把【山茶花Janice】做下去,雖然我很懶,不常更新。
「為了再次擁有這份感受,值得冒永遠沉淪的風險嗎? 」
「值得。」
附上今天和克萊兒的私信對話。
是的,讀完這本《擺渡人》我的感受就是:我的內心很久沒有吹過這樣溫暖的風了。
我想和你說,如果別人都覺得這部電影不好看,這本書很糟糕,但還是希望你去看一看讀一讀,就像我覺得克萊兒在對荒原的場景描述棒極了,壯闊、蜿蜒,有畫面感,可是有人覺得好可怕,看了晚上會做噩夢簡直就是鬼故事一樣。讀一本書,看一部電影永遠沒有不值得的說法,你能收穫你真正的感受那就是值得,別人的評論不重要,你的感受才最重要。
Life is a darling adventure or nothing at all.
最後,
想和你說聲新年快樂。
謝謝你2017仍在這裡。
對於《擺渡人》兩極化的評價我們無法過多的苛責,因為構成一種價值觀、閱讀觀的定因還是生命體驗,生活給予每個人都是不同,但就個人而言,因為在過往際遇中也是起起伏伏。
無數次我們面對艱難險阻,一開始寄希望於別人的指引,視其為所有,我們對所有的他人之言、他人之行默默追隨,猶如救命稻草一般緊緊抓住,擔驚受怕的渴望拜託困境,希望借著他人的力量給自己足夠的勇氣。直到有一天,我們無所依靠,一方面奮力自救,無所畏懼,或許是經歷了太多的苦痛,所以對前路艱險也就不再躲避;另一方面,因為無所依靠,跌入谷底,我們懷著破罐子破摔以及最差不過回到一無所有狀態的心態對待,反而弄巧成拙,以不知者無畏的姿態走出了荒原!這並不是因為對於苦難沒有擔慮,只是因為開始相信既然苦難無法避免,那就一起都來吧,最壞不過被摧毀!
去程我們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因為無法做出判斷,所以惶惶恐恐,從行動到內心都被害怕長期佔據,可一旦我們知道了自己要什麼,想要達到什麼目的,這種堅定與無悔,使得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成群的惡魔撕扯、恐嚇、阻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這個世界上最後取得成功的並不是那些輕而易舉的人,被大家津津樂道的都是披荊斬棘的鬥士!最近看完的說,其實我覺得換個角度看擺渡人是有兩層意義,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但其實就結局而言,迪倫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最後的返程都是迪倫帶著崔斯坦在走,而且是她把他帶出了荒原,也許他是個被困住的擺渡人,他在等,像最初坐在隧道口的山坡一樣,等他的擺渡人。
剛看完了第二部,過來說說自己的一點感想。
從kindle上下了這本書是偶然的,沒有看任何簡介。不曾想這本書竟然講的是兩個「亡魂」的愛情故事(當然不止這麼簡單的主題),我本以為是講擺渡人幫人解除心結,並最終自己也被人拯救。這是個很簡單的故事,卻很符合我當下的很多想法,關於愛情,也關於親情和友情。特定環境下的一句搭話,無助之時的一個鼓勵,平凡點滴的朝夕相處,等等,都能造就別樣的感情。活著亦或消逝,所有人大概都得有一個精神支柱,追風箏的哈桑「為你,千千萬萬遍」,被擺渡的迪倫「為你,無所畏懼」,擺渡人崔斯坦是「為你,挑戰天命與生死」。小說里的感情大多是於平凡處驚濤駭浪,其實現實中褪去表象,內在大抵相同。愛能讓人變成勇士,也能讓人無視理性。只不過,單方面的瘋狂,通常以悲劇結尾。故事中的他們,多次讓我認為兩個世界的人註定要分離。好在,故事定格在「原來你在這裡」,「我在這裡」。而芸芸眾生的我們,是誰的擺渡人,又在等待誰的救贖?作者告訴我們,荒原是內心的映射,這點我很贊同。作者筆下的那些荒原,隨著迪倫的心境而改變,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內心溫暖的人對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愛,內心世界自然灑滿陽光,而人生之路也會順暢許多。所以我們常說,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很溫暖的故事,雖然情節簡單,但迪倫和崔斯坦兩次穿越荒原,最終回到人世,我由衷地高興。這不僅僅是一個愛情故事,荒原是我們內心的心魔,而愛的力量無限。有了愛,我們拯救了自己,也救贖了別人。這世界紛紛擾擾,簡單而純粹的感情已經越來越少了。越是純粹,越是難得。我想這就是我喜歡這個故事的原因。看完《擺渡人》後,正好趕上第二部中英文全球同步上市,於是毫不猶豫地繼續追隨了這個故事。重返荒原的故事節奏沒有第一部那麼緊湊,也許是回到人世後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更多人,碰撞出不同的故事,但這些和主題沒有太大關聯的支線確實影響了整個故事的緊湊性。但,故事的最後依舊延續了第一部曾帶給我的溫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片荒原,擺渡人也不例外。生命輪迴中,貪念、自私終會將靈魂永墮地獄。擺渡人或許是這趟行程中的引路人,但真正帶領我們穿越荒原的,其實是自己。迪倫和崔斯坦之間那條紐帶,明亮、凈郎、閃著光芒,為你,穿越荒原,為你,重返荒原;你來之前,我在荒蕪的世界中躲藏,你來之後,我迫不及待想和你一起看所有的風景,做一切的事情。越是簡單的東西,往往越是彌足珍貴。靈界和現實,愛是永恆不變的主題。《擺渡人》是友人相送,我無功受書,本不應多做計較,然而推書過譽者,吾實不忍見其貧,故作二三言,姑且為來者開路。
先說一下暢銷書,這是一個類別,就跟人文歷史,懸疑推理,健康養生,並駕齊驅的一個類別。
一本書是暢銷書,它基本就死了。
《擺渡人》就是本死書。
「如果命運是一條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這是本書腰封上的引言,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句高深莫測的箴言,有什麼含義什麼中心思想什麼大道理,什麼都沒有。
它的設定就是這樣,命運真的就是一條河流,死後真的有靈魂,就是會有擺渡人來接你。
這個擺渡人,會幻化各種模樣帶你投胎帶你飛,他會變成比如瑪麗蓮夢露,比如卷福抖森,比如鹿晗吳亦凡,甚至耶穌基督瑪利亞聖誕老人,不知道變狗行不行,反正書里沒說。
然後經過荒原,一路有惡魔追擊,只有躲進安全屋才能短暫休息,安全屋是零星分布的,有些不熟悉業務沒帶陰間地圖的擺渡人吧,可能走錯路找不到安全屋,或者看某個靈魂不順眼什麼的,一不小心沒按時到安全屋,惡魔就會把那個靈魂吃掉啦。
這裡特別說一下,讓我讀下去的動力,令人捧腹的可愛小惡魔們。
它們很邪惡!它們會在水裡下毒!儘管它們知道靈魂不用喝水;它們會發出刺耳噪音!儘管它們知道那樣會暴露位置;它們是一團可怕的煙霧!儘管故意跑不過兩條腿的靈魂。
不要以為擺渡人有多厲害,它們全程就是變形調情,變形調情,變形調情,身上從不攜帶武器,遇到惡魔這種生物,領導都不配發安全手冊,全靠擺渡人徒手把惡魔從身上扒下來,然後跑,呵呵,徒手扒煙霧,呵呵。
這個西方版本,集穿越、重生、修仙、玄幻、青春、純愛、的瑪麗蘇言情故事告訴我們。
別看不起咱們自己的白蓮花市場,外國人的屁也沒香到哪去,咱們這羞於啟齒自己躲被窩裡看《霸道總裁愛上我》,人家《我的男友是陰間老司機》直接翻譯33個語言,獲得五項大獎,牛的都要炸爛半個地球了。
至於這個詭異的得獎和叫好,拋去我痛苦的觀看過程,我覺得是頒發給,頒獎者自己的。
他們腦洞太大了,大的沒事幹自己作教科書語文課案例分析,這就沒辦法了,因為這個設定本來確實可以發光發熱的。
傳統希臘神話,霧氣繚繞中往返陰陽兩界,給錢才讓上船的,佝僂黑袍、戴著尖尖巫師帽的冷漠渡人,一改成為亡魂所念所想之人,不免多了溫情。
渡人經歷千年歲月,往返陰陽兩界,看破人間冷暖,卻為愛駐足。
亡魂為愛千里獨行,最終死而復生,得償所願。
愛其實無謂年齡,更不懼生死。
呵呵。
所有的這些不攔我,我還能吹,我能吹破渡人的小船,吹開惡魔的煙霧,可是吹不過出版商,「心靈治癒,靈魂震顫,人性救贖」聽聽,聽聽,出版商怎麼不說讀完這書可以長生不老呢?
再來說一下掛著羊頭賣狗肉的愛情故事,我們管跨越種族、性別、年齡、生死的真愛稱為靈魂伴侶。
作者的設定真的迷醉,就直接跳過人,真的就是兩個死人,兩個靈魂在談戀愛!但是又不能免俗,還是給人家靈魂擺渡人弄個人的殼子,藉機大講人性。
文以載道,無奈作者道行太淺。
總的來說太過單薄,不夠分量。
語言上,味同嚼蠟,廢話太多,六百頁根本沒必要,直接對半砍都不影響,極簡主義的就別看這書了簡直要命。
劇情上,莫名其妙,毫無邏輯,隨心所欲,簡直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詳見玩具熊愛格伯特和那個破耳釘,最後我就是看作者還能編出什麼幺蛾子來。
內涵上,所有的愛情,人性,救贖,本來埋在小說里等待發掘的內涵,被大搖大擺的展示在這個十分有創意的設定里,非常驚艷,可惜沒有得到統一。
這些關於生命,死亡,愛情的直指人心的所有的所有,無法統一在一個,作者一手建造,又一腳踩踏的世界裡。
我只求克萊爾多讀讀書,如果她有幸看到《紅樓夢》或者來中國聽一堂文學理論課,知道作者曹雪芹。克萊爾或許能明白,曹雪芹最愛林黛玉,那又如何,她香消玉殞仍舊難逃一死。
作者從來不是上帝,絕不可一手遮天。
這本書還算可以,比這個差的暢銷書也不是沒有。很多人作者拉到哪就跟著吃到哪,吃完了也不知道什麼味道,一抹嘴還要說一句好吃,問起來理由反正大家都說好吃。
須知善讀書可以醫愚,當有獨立思考之精神,不必趨之若鶩,自有泰山不移。
趕時髦的後果,就是浪費時間。
說了這麼多,如果還想看,建議去腦觀看,這本書識字的都會受到傷害。前段時間,剛讀完了《紅樓夢》,只覺痛心不已,黛玉去世的時候,我流了把心酸淚,到最後去發現原來曹公竟是偏愛頻顰兒的。最後一個字的落下眼帘,我深深的嘆了口氣,我的這一輩子過完了。
身心疲憊之後,總想看點輕鬆一點的書,於是問室友借了本《擺渡人》,聽說這是一本可以治癒心靈的書。之後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將這本書看完了。下面我將談談我對這本書的看法。
1,文筆
因看完了曹公精妙絕倫的文筆之後,再觀這本書頓時反差就出來了,不只是翻譯的原因還是什麼,總體他的文筆顯得十分幼稚,和現在那些網路上流行的言情小說文筆一般,甚至可以說還比不上那些上乘的網路小說。這是讓我覺得比較失望的。尤其是在本書前部分,寫女主角被學校里的同學欺負的時候,我簡直差點棄書,典型的瑪麗蘇開頭,我差點都以為等下會有個像是道明寺一樣的校園王子出來愛上主。
2,劇情
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一個女孩在一次火車事故之中意外去世了,一位擺渡人負責保護她度過她的荒原不受魔鬼的侵害而到達彼岸,在她創造的荒原之中間艱辛跋涉中,她和她的擺渡人相愛了。由於她的擺渡人沒有辦法度過暫且稱之為「天堂」的屏障,而痛苦和她分離,最後女主因為和男主的愛情,憑著強大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信念和男主雙雙重生。
在這裡我想主要談談三點。其一,男主和女主分離之後,男主去擺渡下一個人的時候,在過狹窄陰暗的山谷是,為了確保他目前這個擺渡人的安全,他拉著這個人衝出峽谷,但是由於這時候突然出現來找男主的女主,男主放了手,使得靈魂被吞噬,而對於此作者對於此的描寫只是男女主相互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不停的說是自己錯,再無其他。在這裡體現了作者愛情至上的觀念。對於一個靈魂的死亡,對於一個無辜的人的消失,這種罪竟然毫無懲罰。這是讓我十分不解的,也顯示出了作者的文筆十分的不成熟,文章劇情完不全,漏洞較多。其二在於男主在和女主雙雙走向火車失事地點的時候,男主發現自己的傷口竟然無法向從前一樣癒合,而且會愈發嚴重。但是也就僅限於此,他們依舊成功的雙雙復活,看來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們在一起。其三,女主在去往「天堂」的路上是細心體貼,另男主另眼相看,認為正是因為了女主,他第一覺得自己有了人性。而在和女主回到起點的路上,女主似乎腦海中只有儘快的回去,這樣才能和男主在一起,對於男主的內心變化,身體變化知之甚微,一味的鼓勵男主繼續向前走。
3,思想
首先這篇治癒小說採取了大圓滿的結尾,(儘管我認為後面有些爛尾)這和我們中國的傳統思想,一個美好的結局想吻合,其中體現出了要到達幸福彼岸的必需經過千辛萬苦,就算你生前是個十惡不赦的罪人只要過了荒原,你就可以和到達「天堂」。再者文章體現出了對於愛情的嚮往與其強大的能量,能穿越生死,但作者的表現力有待提高。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很心靈雞湯的書。
如果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崔斯坦生來就是一名擺渡人,他曾渡過數以千計的靈魂跨過屬於自己的荒原,卻沒有屬於自己的靈魂。他因為別人的需要而存在,從未感受過人世間的歡樂與痛苦,他只能一遍又一遍的穿梭於現實與另一個世界之間,他或許怨恨過命運對自己的不公,但最終還是要坦然的接受。人不知道要經歷多少次輪迴才能投胎轉世,生命來之不易,多少人求而不得,卻還有很多人不知珍惜。人生在世,不知道什麼時候生命會終止,但一定要努力的,認真的活下去,生活就像一程旅行,不妨勇敢一點。
如果死後所有人與所有人相見,那麼死亡還有什麼魅力可言。
愛與人性的回歸,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擺渡人。
相依為命的愛情!
愛之深,深入對方內心,深入骨髓,深入血液的愛情!
讀《擺渡人》第一部和第二部。
提到擺渡人這個詞,也許你會想到梁朝偉主演的一部電影《擺渡人》,擺渡人是城市裡的超級英雄,把人從痛苦中解救出來,用快樂和溫暖,抵抗這個世界的悲傷。也許會想到,是克萊兒·麥克福爾的一部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大獎,是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癒的小說《擺渡人》。我不知道這兩個概念哪個更為世人熟知,但是我直接想到就是在河裡開船渡人過河的人,其實這個作者創作靈感是一層意思,只不過不是普通地河,而是希臘神話中的冥府渡船人故事及作者對「人死後會發生什麼」的好奇而結合。希臘神話中,卡戎是冥王哈得斯的船夫,他不僅是在冥河上擺渡,還肩負著分辨來到冥河岸邊的是死者的亡靈,還是不應進入地府的活人的任務。
既然要看《擺渡人2》當然好奇第一部是怎麼樣的書,就找來先看了,本書貫穿全文的一個主題就是:努力向前,向前!開始迪倫在擺渡人崔斯坦的帶領下穿越荒原,就在不停的奔跑,前進。後來為了愛情,奮不顧身重返荒原,這就強化了這一主題,凡事只要有目標,有堅持,即使希望渺小,勇於前進,也就一定會成功!這個激勵人奮進的主題,是我們極其常見了,只是作者將這樣一個故事,置換到一個全新的場景,加註了我們無法接觸到的靈魂這一元素,故事就變得異常吸引人了,以至於我愛不釋手,也和主人翁在荒原奔跑一樣根本停不下來,差不多一口氣看完了!
《擺渡人2》任是這一主題的延伸,在講述迪倫和崔斯坦為愛而冒死返回到荒原,從而進入到人世間生活,在同時加錯講述另一個擺渡人蘇珊娜帶著傑克超越荒原的故事,差不多和《擺渡人1》的故事同出一轍只是換個名字罷了,覺得平淡無奇,當看到第十章的時候故事有小高潮的起伏,迅速將我的閱讀樂趣帶動了。書中故事高潮放在比較靠後,由於蘇珊娜偷窺到崔斯坦的冒險成功,她利用傑克也來到了人世間,但是最終因為他們穿越到人世間的時候在界面留有洞荒原的惡魔也跟著過來了,並造成襲人致死事件,而遭到審判官的審判。
整個故事有著一個比較圓滿的結果,但是通過這些故事,我卻有著不同的一點思考:迪倫和崔斯坦的愛情故事是感人的,為了得到真愛,敢冒這麼大的險,也經歷很多很大挫折,始終不離不棄,最終得到家人的接受,兩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但是,在書中有過這樣的場景,只要他們兩個相距到一定距離就會同時出現,呼吸急促,胸口發緊,疼痛難忍,並隨著距離的越遠反應就越強烈更嚴重發展到她車禍現場那樣流血的狀況,只要雙方能看見對方,這些感覺和現象就會馬上消失。作者這樣表述不知是不是對愛情的不信任,愛情不光是依靠兩個人之間真摯的愛,應該還需要外部其他東西來維持,或者說約束,並還是有點強迫性,必要性的。也許這也是作者理想中的愛情,愛之深,深入對方內心,深入骨髓,深入血液,需要彼此相依為命的愛情。
剛看完《擺渡人》,趁著心裡那股意猶未盡的滋味,上來知乎看看大家對於這本書的看法。看到了很多不同的觀點,一種是覺得這本書整個故事很瑪麗蘇,另一種是覺得寫得很有意義: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擺渡人。其實剛看完書並沒有想到那麼深的一層,對於「我們是自己的擺渡人」這個看法還沒有很大的共鳴。更多的是接收到了這本書傳達的愛情的感覺。Dylan和Tristan之間的感情非常的奇妙。在一段比較短的時間內,發展了一段我們說的「時間不對、地點不對、對象不對」的愛情。讓人不由覺得很好奇,這是我們常人所認識的愛情,還是Dylan對於Tristan可以託付生命的依賴,還是Dylan和別的人不一樣,所以讓Tristan在周而復始的日子中感受到了人性的感覺?從心理學上來說,Dylan是一個從不完整的家庭長大的女生。缺乏父親的關愛,一直在學校也是獨來獨往。對於一個能夠在生死難關前託付生命的男人,的確會是命里會愛上的人。那麼對於Tristan呢?文章最後Tristan也成功變成了「正常人」,稍微有些唐突,但好結局總是讀者希望看到的。擺渡人除了傳達愛情還在談什麼?首先是女主Dylan對於身邊一切的感性。她關心擺渡人Tristan的感受,她會冒險去拯救素不相識的老人和小孩。《擺渡人》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傳遞一種正確的價值觀。然後是荒原其實是人內心的顯像,天氣也隨著人的心情而走。這其實也呼應了很多人的看法「我們是自己的擺渡人」。要走什麼樣的路,能不能有足夠的天亮時間走完,其實全掌握在自己手裡。會遇到的困難和機會,其實都是自己做的一切事決定的。可能看法還很膚淺,沒有更深層次的閱讀和理解,還停留在最表面的愛情層面。不得不說,那句「原來你在這裡。」 「我在這裡。」太感人了。比一切的情話都更動聽。
誰都可以成為誰的擺渡人,只因那一句話,我的存在是因為你的需要。簡單的說全書分為兩段,一段去,一段回,是勇氣,是愛情,是信念,讓她死而復生,讓他轉化為人。其實也就是說,人與其他生靈,最大的區別不是在於我們能夠工作,能夠創造價值,而是我們有家,我們有愛,我們有喜怒哀樂。他想讓她到達另一個世界,循規蹈矩完成自己的工作,但卻從來都不知道那個世界是什麼樣子,只知道會比這裡安全,這是他能給她最大的保護,而對於迪倫來說,家就是這片荒原,有人才有家,因為這裡有他,所以有他的荒原才是家,這個意念支持他打開了那個打不開的門,回到了他的身邊,成為了他的擺渡人。
在看擺渡人的起初,是把它當做一本心理小說在看,總是覺得作者的字裡行間是想暗示點我們什麼,後來越看越覺得這是一本愛情小說,但那當下是懷疑自己的想法是不是錯了。看這本書的時候,越看越想看,急著想看到最後,但是真正看完結局的時候,心裡卻是毫無波瀾,更多的應該是失望吧,沒有達到我對這本小說的預期,也沒有給我想要的震撼。覺得自己是不是沒有讀懂這本小說,於是去知乎和豆瓣,想看看他人對這本書的見解,但看到更多的是差評和吐槽,也看到為這本書鳴不平的人,看多之後是內心的平靜。真正想表達的是:看到作者剛開始把崔斯坦當做救命稻草,什麼事情都依靠他,後來沒有他,必須要一個人面對,卻能一個人克服一切困難的時候,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從前。以前,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想要逃避,希望自己的媽媽能夠幫我去解決,雖然最後還是要自己痛苦的去面對。但是,後來去了大學,身邊無依無靠,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只能靠自己的時候,忽然就明白了,這個世界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而逃避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自己的切身感受)
婚騙子是戰勝死亡的最有力武器沒有之一!
因為書封的誇張,我讀了這本書,在微信讀書APP上讀的,讀的並不快,沒有什麼特別想知道後續結果的想法,很平淡,最後讀完,只想說:終於讀完了。沒有什麼波瀾起伏的情節,即便是在迪倫從惡魔手裡死裡逃生時,也並不感覺有什麼。只能說這是一個15歲小女孩第一次嘗到了愛情的滋味,但對於這本書無論從價值觀,情節,表達方式,真的很一般。
擺渡人:我之存在,因為有你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十五歲的單親女孩迪倫,一直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她的生活並不讓她感到滿意和溫暖:和母親的關係沒有很親近,在學校被同學嘲笑,唯一可以依靠的最好的朋友也轉學了……
那天她坐上火車去見久未謀面的父親,結果路上發生了交通事故,她費力地爬出火車車廂,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
眼前,一片荒原,她在遠處看到了一個男孩,他叫崔斯坦。
男孩將她帶離事故現場,他們一起走進了荒原……
然而,迪倫慢慢意識到,男孩並不是搭乘同一列車的乘客,也並不是偶然出現在路邊的行人——他是特意在等她。
後來,他小聲對她說:「迪倫,你不是事故中唯一的倖存者,你是唯一一個沒有逃出來的人。」
這時的迪倫才意識到,她所在的地方,這樣怪異的荒原,竟是死後的世界。
崔斯坦告訴迪倫:「荒原,它位於兩個世界的中間,你必須要穿過它。每個人都要穿過他們自己的荒原。在這個地方發現你已經死去的真相,然後無可奈何地接受。」
而對於這個神秘的男孩,她也知道了他的身份:靈魂的擺渡人。崔斯坦的使命是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的毒手。
在這裡,荒原是心像的投射,來到這裡的靈魂所想所認為的東西都會反射到外部的世界。荒原的樣子,正如崔斯坦所說,正是迪倫內心的聲音:當她生氣的時候,這裡就陰雲密布,一片漆黑,而夜晚尤其如此。
甚至,連崔斯坦現在的樣子,也是因為她。他,是她心中勾勒的形象。
行進路上,他們遇到了魔鬼,險些喪命,差點兒魂飛魄散。還遇到了及其惡劣的環境,他們需穿過林蔭的道路,那裡是魔鬼聚集的地方,隨時可以要他們的命。
不過,每天夜幕降臨前,他們只要安全抵達安全屋,就可以得到庇護,他們就是安全的。
崔斯特護送迪倫的一路,幾乎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們互相扶持、鼓勵,直至那個遙遠的,被稱為「家」的目的地。歷經了一切險阻,迪倫愛上了她的擺渡人,崔斯特也愛上了迪倫。
他將她平安送抵邊界,她走進透明的屏障,而他卻不能。
他們,最終分開了。
面對死亡與愛,已經穿過邊界的迪倫選擇了返回,她不能在這個所謂家的地方等待。於是,她通過其他靈魂的幫助,再次回到了荒原,她要一個人對抗魔鬼和艱險的環境。只為尋找她的擺渡人。
獨自上路,她學著「自渡」,也差點兒被惡魔拖進無底深淵。憑著內心的堅持,她學著堅強面對……
終於,他們相遇了,他們開始一起探尋未來……
故事的最後:
「嗨。」她也輕聲回了一句,嘴唇顫抖著露出了微笑,「原來你在這裡。」
「我在這裡。」
就像這句話:「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這是這個故事的開始,也是結束。
一開始,崔斯坦是迪倫靈魂的擺渡人,護送她平安到達邊界;再次回到荒原的迪倫,說服崔斯特找到在一起的方法,大膽而冒險的嘗試後,他們終於醒來後看到了彼此,迪倫不也正是崔斯坦的擺渡人嗎?
在擺渡、自渡的過程中,他們探討人性的善惡,美醜;他們知道一切的外在環境皆由心生,甚至擺渡人的模樣也是靈魂的映射。
崔斯坦教會了迪倫堅強,並讓他體會到什麼是「家」和「愛」;迪倫也喚醒了他冷漠外表下的真誠和愛情,給予他勇氣去直面自己的真心,尤其在他說出「我也愛你」的一剎那。
他們成為彼此的擺渡人,互相成就了彼此。
迪倫從死亡的荒原再到重生,她改了他很多:崔斯坦原本一生的宿命就是做別人的擺渡人,他沒有勇氣去挑戰命運的安排,但他們相遇後的事情改變她的命運的同時,也改變了他的軌跡。在迪倫的影響下,他開始鼓起勇氣嘗試調整自己並期待另外的結果。
而對迪倫來說,抵達目的地後「自渡」的過程中,她也成就了自己。那裡的每個人都告訴她應該這樣等候,開始這樣、那樣的生活,他們不去想打破常規,不去想是否有可能返回。然而,她還是邁開了步,哪怕迎接她的是各種生死的威脅和魔鬼的挑戰。
迪倫,她有著勇氣去打破局面,挑戰權威和追求真愛。
靈魂與愛之間的抉擇,惡魔的吞噬,去找到那個陪伴著她的擺渡人,她實在太愛他了,他也是……
合上書,又看到封面的那句話: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小說《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作品,榮獲了幾項世界性文學大獎,席捲了33個國家,被稱作是年度最震撼人心的治癒系小說。可是在我讀完之後,並沒有任何心靈被治癒或是被撫慰的感覺,反倒更加堅信對於死亡需要保持謹慎的態度。
我之所以用「更加堅信」,是因為從很久以前我就開始相信死亡對於年輕的生命來說並不遙遠,它可以伴隨著不經意,發生在你或是我,還是任何人身上。於是,那一年我站在公車上,拉著扶手,對一旁準備去看電影的好友認真地說道:「嗯,我覺得你應該好好珍惜我,就如同我會好好珍惜你一樣。」
好友木楞著吞吐出一句神經病,臉上滿是困惑。因為是她,所以我解釋道:「死亡無處不在,如果快樂能夠發生在你我身上,悲傷也會以同樣的幾率降臨。我是說,那些意外不僅僅局限在新聞里、電影中或者別人的故事裡。你要承認這一點。」她點了點頭,氣氛有些凝重。
小說中,主人公迪倫是個花季少女,她從小跟著媽媽生活,由於父母離異,個性特立獨行。像我這個年紀,對青少年的故事本不再抱有什麼興趣,但有關親情的故事還是吸引了我。我本以為迪倫會踏上一條尋找父親的路,然後化解自己內心的困惑,從父親那裡得到人生中寶貴的經驗;又或者她見到了父親,發現他不過是個終日酗酒,品性惡劣的單身漢,迪倫幫助他重振生活之類的有愛故事。
然而,事實是迪倫確實踏上了一條尋找父親的路,可人還見到,就死了。死於一場意外的車禍。結果我想這原來是一本關於孤魂野鬼的小說,可不料,在迪倫遇見了她的靈魂擺渡人之後,顯然又成了一部另類的青春愛情故事。掩面自己還是陷入了其中。
柏拉圖關於靈魂曾經有這樣一個說法。他認為靈魂本是最純潔的東西,是人類的肉體污染了它,從而在人在世間才會犯下如此多的罪惡。你不可輕易否認這一點,因為誰都清楚的相信自己內心中那些許邪惡的念頭,或者還不止是些許。所以純潔的靈魂不停的掙扎,總想找回那個最初的自己,可惜直到肉體死亡,靈魂才得以回歸原本的面貌。
因此,我雖看不出主人公迪倫有什麼特別之處(除了作者特意強調她是個處女之外),但也依然相信在那個世界,靈魂得到了真正的解脫。你也許會發現,迪倫並沒有那麼在意她的父母,在知曉自己死去之後,只是稍稍皺了皺頭,有些焦急他們會擔心。可一旦認清死亡的事實之後,迪倫才發現那種被人保護的溫暖,才是自己一直渴求的。她的靈魂擺渡人讓她感到圓滿。為了這份圓滿,她決定冒一次險——帶著她的擺渡人重回人間。
所以就珍惜身邊的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迪倫的執著、崔斯坦的追隨皆源於愛。於他們而言,愛已然成為一種信仰,亦成就了他們靈魂的擺渡……
只有我覺得這個譯本讓我讀起來分分鐘跳戲的感覺嗎?好吧,每本書大家都能挖掘出很多內在的人性的思考,這並沒有太實質性的對錯,一本書的出版,必定是以一定思想和信仰來支撐的,但是「擺渡人」讓我聯想到的更多的是瑪麗蘇的愛情戲碼,深度挖掘一會有些內容在裡面,但是單純的讀完它,我就已經沒有心情去思考去挖掘那些精華了。閱讀體驗並不是很好。不過這倒是讓我想起一句話,渡人亦是渡己,這才是重點吧。
小說對不同人物的刻畫是愛憎分明的,魔鬼代表黑暗,充滿邪惡,令人毛骨悚然,而崔斯坦與迪倫則象徵著希望與光明。
崔斯坦擺渡過許多靈魂,他會變成每一個靈魂信任的模樣。有時他會冷漠地對待某些靈魂,只是盡自己的職責而沒有過多的想法,而面對迪倫,他的內心產生了自己也未曾預料到的變化,是迪倫讓他真切地體會到原來自己也有靈魂,也有愛的能力。於是他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迪倫。崔斯坦的年紀一直是個謎,但其實這並不重要,既是簡單自然的愛情,就可以跨越年齡。從開始的疏離到逐漸相互敞開心扉再到毫無保留,在這個過程中,兩人的默契不斷增加,崔斯坦也始終充滿耐心地幫助她,呵護她。
迪倫與崔斯坦兩人的靈魂都同樣純潔而善良,因此兩人才可能相互吸引。而兩人共同經歷的種種磨難與挫折恰恰成為了滋養愛情的溫床。對於迪倫來說,這種愛情是懵懂的,是由依賴與好感發展而來的。對於崔斯坦來說,迪倫是他靈魂的伴侶。
寫作手法
小說構思新穎,作者憑藉獨特的想像力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少有人涉足的神秘世界,也就是人瀕死之際或者說死後亡靈去往的世界。雖然完全是想像,卻也環環相扣,思維嚴謹,因而才能讓人又感到十分真實,彷彿人死後其靈魂的經歷真的如作者所描繪的一般。當然,作者的寫作意圖決不僅是發表一通痴人囈語,費如此多的口舌去描繪一個虛幻的世界,而是要講述人在絕處逢生,孤獨無依時產生的愛情。而這樣的愛情是否能得到圓滿的歸宿?作者慷慨地給出了答案。荒原上的安全屋是漫長旅程的各個階段的節點,同時也是兩人的關係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結尾男女主人公最終還是幸運地活了下來並走在一起,其實我在讀到一半的時候便已經隱約地感覺到了故事接下來的走向並且大概預知了這樣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雖然結局如我們所願,但是難免落入中規中矩的窠臼之中,缺少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東西,讀來略有虎頭蛇尾之感。不過就其文字的特色來說還是可圈可點的,一些比喻別出心裁,尤其是對於人物內心世界具象化的描述十分精彩。美中不足的是自始至終都是大量的描寫,容易讓人略感疲憊。
崔斯坦並不是萬能的,更多的時候正是迪倫自己才能在絕境中自我拯救,其實唯有自己才是自己靈魂的擺渡人。我們能夠從書中欣慰地看到一個女孩不可思議的成長,從開始時的脆弱到勇於面對一切挑戰的堅強。她的家庭背景和她敢作敢為的性格使她的靈魂如此獨特,在最美好的年紀死去,她沒有沉溺於悲傷安於現狀,被動地接受一切,而是很快地振作,敢於嘗試新的可能。每一個到達天堂的人都沒有想過離開,只有迪倫想要一個人原路折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與家人團聚便是溫馨的天堂,但這並非迪倫自己想要的歸宿,她在現實世界中經歷了太多痛苦,只有崔斯坦才是她的全部。為了崔斯坦,她不懼怕再次經歷痛苦與孤獨。幸運的是她成功了,努力沒有被辜負,她在無數擺渡人中尋找到了崔斯坦的身影。
荒原茫茫,不知前路何方,擺渡人是她唯一的希望。
渡人無數,不懼艱難險阻,他為她敢棄成規於不顧。
人永遠孤獨,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既然生命的旅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若幸有支流匯入,融入其中,便是值得珍惜的緣分。《擺渡人》也傳達了這樣一份信念:無論何時何地,讓靈魂緊緊相擁,相信愛的力量,勇敢去闖,縱使置於死地,也未嘗不可重生。
這部小說可以說是優點與缺點同樣鮮明,但總的來說瑕不掩瑜。這本書主旨明確易懂,適合快餐式的閱讀。
推薦閱讀:
※有哪些對人生有啟發的書?
※翻譯的圖書為什麼普遍都會換封面?
※有哪些以學術為背景的小說值得一看?
※如何得知國外某些領域最新出版了哪些書籍?
※在哪裡找英文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