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數學一定要天賦嗎?或者怎樣才算對數學有天賦呢?
很多人都在說數學家一定是對數學有很大天賦的。在下在看很多關於數學家的文章時候,都會提到數學家小時候就展現出對數學的天賦。看有些數學家的傳記也是。難道想學數學,想做出一點有關數學的成就,一定要對數學有天賦?
學習什麼都是需要一點天賦的。
但是沒有那麼多天賦「加成」的人也是可以搞數學研究的。只不過有人開疆拓土,有人打打補丁。
記得高中培訓時,北大的李wei gu教授曾經說過:「雖然你們的智商很難提高了,但是體力還是很好提高的」
有些東西不一定非得靠智商,靠蠻力也是可以的。
﹋﹊﹋﹊﹋﹊﹋﹊﹋分割線﹊﹋﹊﹋﹊﹋﹊﹋
舉個栗子:
圓周率的計算——割圓術;
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首創割圓術,所謂割圓術,就是不斷倍增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求出圓周率的方法。簡單來說它就是醬紫的:
long long ago(狼狼阿狗) ,在不知道圓周率的情況下,圓的周長和面積都是難以求取的。相反,對於多邊形來說,其面積和周長是可以應用出入相補的原理(就是把多邊形拼補成長方形)求取的。
對於一個圓形的內接多邊形來說,邊數越多,其周長和面積越接近於圓——簡單的極限思想。正如劉徽自己說噠:「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
所以劉徽就開始了鬼畜的作內接多邊形,求內接多邊形的工作。劉徽將圓周率計算到了小數點後四位也就是3.1416.但是,他作到了多少邊形呢?
!!!
正3072邊形
!!!
沒錯就是3072!!!
這大概算是非常「野蠻」的求解過程啦。
但素!還有更野蠻的,祖沖之將圓周率計算到了3.1415926
如果使用割圓術,他要做多少邊形,16,384邊形!
更更更野蠻的:
1610年德國數學家柯倫用2^62邊形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35位!
1630年格林貝爾格利用改進的割圓術方法計算到小數點後39位!
所以啊,少年,玩數學也是需要蠻力的呀!
個人覺得如果你在學數學的路上一直能保持你的興趣,這應該就是天賦了吧
不太清楚,反正我沒什麼天賦
個人的一點看法。
我們在做事的時候,大部分情況下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邏輯推導,一種是聯想關聯,這兩種思維上的天賦決定了我們的基本個人能力,但是在日常中我們比較少見在以上兩方面都遠超常人的人。對於大部分我們感覺有天賦的人,只是因為他們能投入大量的時間而不覺得累,其實就是興趣。那麼對於我們正常人來說,我覺得,如果我們只要醒著,就會情不自禁的去思考相關問題,那麼就是有天賦的,而這種天賦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不知心理學上是不是有專門的研究,盼望專業的回答。樓主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你如果真的沒天賦的話,學著學著你就會因為無聊而放棄的。
是不是像《三體》里的魏成那樣?
但我知道自己有一些超過常人的才能,比如你畫一根線,我在線上劃一道,位置肯定在0.618的黃金分割處。同學們說我適合當木匠,但我覺得這是更高級的才能,是對數和形的一種直覺。其實我的數學同其他課程一樣,成績一團糟,我懶得推導,考試時就將自己蒙出來的答案直接寫上去,,也能蒙對百分之八九十,但這樣拿不到高分。
高二時,一位數學老師注意到了我,那時候,中學教師中可是卧虎藏龍,"文革"中很多有才華的人都流落到中學去教書了,他就是這樣一個人。有一天下課後他把我留下,在黑板上寫了十幾個數列,讓我直接寫出它們的求和公式。我很快寫出其中的一部分,基本上都對,其餘我一眼就看出是發散的。老師拿出了一本書,是《福爾摩斯探案集》,他翻到一篇,好像是《紅字的研究》吧,有一段大意是這樣:華生看到樓下有個衣著普通的人在送信,就指給福爾摩斯看,福爾摩斯說你是指那個退伍海軍軍曹嗎?華生很奇怪福爾摩斯是如何推斷出他的身份的,福爾摩斯自己也不清楚,想了半天才理出推理的過程,看那人的手、舉止啦等等。他說這不奇怪,別人也很難說出自己是如何推斷出"2+2=4"的。老師合上書對我說:你就是這樣,你的推導太快了,而且是本能的,所以自己意識不到。他接著問我:看到一串數字,你有什麼感覺?我是問感覺。我說任何數字組合對於我都是一種立體形體,我當然說不清什麼數字是什麼形狀,但它確實表現為一種形體。那看到幾何圖形呢?老師追問。我說與上面相反,在我腦袋深處沒有圖形,一切都化為數字了,就像你湊近了看報紙上的照片,都是小點兒(當然現在的報紙照片不是那樣兒了)。老師說你真的很有數學天分,但是,但是他說了好多個但是,來回走著,好像我是個很棘手的東西,不知道如何處理似的。但是你這號人不會珍惜自己天分的,他說。想了好半天,他好像放棄了,說那你就去參加下月區里的數學競賽吧,我也不輔導你了,對你這號人,白費勁,只是你答卷時一定要把推導過程寫上去。於是我就去競賽了,從區里一直賽上去,賽到布達佩斯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全是冠軍。回來後就被一所一流大學的數學系免試錄取了劉慈欣 (2012-01-01). 三體全集 (Kindle Locations 1944-1947). . Kindle Edition.
分特。我覺得這種東西和數學競賽什麼一點關係都沒有。你差不多就行了。每年全國這麼多人,出頭的人是鳳毛麟角。天賦太重要了。還有就是環境。早一天接觸好的東西就多一分把握。我現在想來那鬼東西就是老了平時練習自己而已。和搞數學根本是兩回事。當然運氣好很重要,要找個很厲害的高手帶一下,題目一下子高大上了。
舉個例子,witten,不知道怎麼得就有別人沒有的想法,這個東西就是很莫名其妙。
要做到在一個領域有創新性的大成就肯定天賦是必不可少的,不過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興趣,是持續的投入,題主說的數學家小時候的天賦顯然更重要的是對數學強烈的興趣啊,這是大天賦,有興趣會調動最大的潛能來學習,快樂又持久,可以說興趣這東西有了,即使本身不是很聰明,也可以極大的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甚至可以超過很多有天賦卻半途放棄的人不過普通人學數學用不著一開始就把目標定這麼大,而且還是那句話,普通人的努力程度其實遠遠沒到要拼天賦的水平
本科以下及非數學專業對天賦要求不算高,可以靠勤奮跟上數學本科乃至更高學歷沒天賦還是一笑而過比較好數學本科轉金融碩士飄過
學什麼都一定要,只是自然科學能更殘酷的告訴你這個大部分人迴避的事實的
其實做什麼都一樣,想要入門簡單,模仿學習總能慢慢找到門路。但是你想在這個方面出類拔萃,那麼你需要的首先就是天賦。
就本科階段的高等數學水平來說大量練習就夠了。
一定要
孩子的教育還是需要因材施教。與其在不擅長的領域浪費時間不得效果,不如在有潛力的領域多加培養。你們覺得呢
真要做數學研究沒天賦是不行的
推薦閱讀:
※磁力「永動機」能否應用?
※人體無毛基因是如何進化來的?
※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能逆向破解超過我們多少個世紀的科技產物?
※能量的本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