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乒乓球又換球了?

40+,萬惡40+


基本上每次都是為了限制中國隊。但愚蠢的乒聯以為改規則器材就能讓學渣和學霸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線?小球時代勉強還有百家爭鳴,後面每次一改都導致本來可以一戰的國外高手不適應,而國內變態的選拔訓練機制可以保證適應任何新規則。

說說我知道的幾次規則改動吧。

曾經有規則不允許發球跺腳,目的是限制蔡振華和曹艷華這樣用防弧倒板發球的人跺腳掩蓋發球聲音。然而後來發現並沒有什麼卵用。

後來取消上一規則,規定球拍必須是一紅一黑,導致愛玩陰的蔡指導直接退役,而曹老師反手換了長膠繼續馳騁乒壇。我覺得這個規則不錯。值得一提的是,大家發現早期陳龍燦江嘉良使用的都是藍色膠皮,自從改規則後就停產了。

後面還有限定膠皮厚度,顆粒長度,我覺得都是好規則,畢竟打球比的是技術,必須對器材規格有一定限制。鄧亞萍,劉國梁以前用的的膠皮放在現在均為違規膠皮。不過他們也不是純粹靠怪膠取勝,即便換了膠皮也實力不變。

再就是好評最多的11球制,增加了偶然性,高手稍一放鬆,對手兇狠一點,一局馬上就沒了。可惜此規則和廣遭詬病的大球制度幾乎同時出現,導致國外選手根本沒機會嘗到甜頭。

接下來就是突出國際乒聯傻逼到極致以及學好物理重要性的小球變大球。乒聯改動的依據是,大球的速度和旋轉均下降,降低接球難度,增加觀賞性。速度下降我承認,這點後面再講。乒聯測的旋轉是球體每秒旋轉的圈速,可是大家有沒想過,真正影響接球難度的是赤道線速度啊!傳動相同的一輛小輪自行車和大輪自行車,你們覺得哪個容易騎的更快?為啥公路車不改成小輪呢?每秒鐘多轉好多圈,不用得高玩癌就拿環法冠軍,沙拉拉不去改行賽車真是屈才。

過去面對強烈旋轉的球,實在判斷不了還能以快制轉,所以快攻弧圈能長期對抗。現在大球密度小了,更容易受空氣阻力影響,弧線明顯,導致旋轉成為第一生產力。所謂新手怕轉高手怕快,乒乓球入門都變難了。劉指導的正膠再也頂不住弧圈球,從此世界乒壇進入千篇一律的雙反時代。

另一個有爭議的規則是無遮擋發球。我自己就挺喜歡遮擋發球的,不過不得不承認遮擋發球太難判斷了,乒乓比賽如果變成純粹的發球大賽確實挺無聊的。有一種說法認為,劉國梁主要是因為不準遮擋發球才喪失了競爭力導致退役。不過你如果以為這個規則是削弱中國隊的你就錯了。剛剛提出無遮擋發球時,乒聯給出了一個緩衝時間,規則將在幾個月後才實行。當時中國隊馬上全體改練無遮擋發球,並且在比賽中率先使用,以適應新規則,而歐洲運動員依然習慣使用遮擋發球。這就導致規則生效時中國隊員早已經練好了無遮擋發球,而歐洲人都是強行憋過來的,削弱了誰不言而喻。

另一個新規則是國際大賽禁用有機膠水。這個規則好像屬於附加條款,只限定乒聯的比賽,並不限制業餘比賽,所以你去查乒聯的乒乓球規則,並沒有對膠水的限定這一條。所以我們業餘比賽依然使用有機膠水其實不算違規(當然主要原因是無機膠水不好粘還貴,至於威力減小什麼的我看都是浮雲。就像一個彩筆打dota,用雙飛燕和羅技其實影響不大,都是一樣菜)。在專業運動員中,禁有機膠水其實就是禁止灌膠。灌膠可以讓膠水撐開海綿里的孔洞,擊球威力更大。這樣的規定讓追求單板威力的直板更加勢微,逐漸消失在乒壇。

再吐槽一下,在我的認知內,乒乓球可能是核心規則改動最頻繁的傳統體育項目了,每一次改動都會對打法產生重大影響。我認為這背離了傳統體育項目的公平競技精神。有的選手終生努力練習某種打法,哪天乒協認為你練的太強就強行從規則上削弱他,那人家的努力豈不是白費?電子競技始終無法與傳統體育比肩的一點就是規則的頻繁改動。暴雪爸爸一生氣,牧狗精控就要等10費,火車王再不能三進三出;冰蛙大神一高興,dota2變成劍聖2。少數設計師說削就削,說加強就加強,無論誰想出什麼厲害招數也只能厲害幾個月馬上被平衡。乒乓球作為傳統體育項目,我覺得改賽制、改計分、改附屬規則都沒問題,可是直接限制選手的打法、動作實在是臭棋一招


因為國際乒聯想把乒乓球徹底改成桌上網球,大膽預測,未來幾年球還會變大,球桌也有可能變大,網狀球拍,雙手握拍都有可能出現。


表面上國際乒聯說的是為了觀賞性,但是實質上的目的確實是為了限制中國隊,但是這兩點半並不衝突,反而是相輔相成的

關於觀賞性我認為有兩點,一個是真正的比賽的好看,激烈程度,另一個就是不同國家的運動員之間的競爭,後者可能在某種意義上更重要。單論技戰術的觀賞性,我認為各種「直通XXX」的這種國家一隊的大循環比奧運會好看的多,不僅技戰術水平高,而且是單循環,真是絕對實力的象徵,可是如果各種國際級比賽都是在兩個中國選手之間進行,除了鐵粉,估計別人都沒興趣看了吧

所以我認為乒聯的做法是好的,為了更好的推廣乒乓球,我們國家也在與其合作推廣,試想如果哪天乒乓球只有中國人玩,沒人陪咱們玩了,奧運會金牌咱們可要少四塊呢。不過乒聯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原因是中國隊實在太強,具體怎麼推廣,任重而道遠


從一個業餘愛好者的角度(但不代表其他愛好者),我支持所有這些改革。

小球太快,回合少老撿球,沒意思。

兩面不同性質但同顏色的膠皮,發球和回球倒板,你是贏球了,可是這真的有意思嗎? 對手會覺得有意思嗎?

發球遮擋,一局下來大多數都在發球接發球,有意思嗎? 這樣的比賽給觀眾是什麼印象? 這比的根本不是體育,比的是猥瑣。

刷有機膠水,弄的滿球館都是劇毒氣體,這是來鍛煉身體還是來吸毒氣的?

我的出發點可能跟很多人不同。有人只關注哪個國家拿冠軍多,乒乓球對他的意義僅限於此。 我作為這項運動的參與者,更關注它是不是更好玩,是不是更健康,是不是更好看,是不是能更加普及。


舊球由賽璐珞製成:

由於賽璐珞中含硝酸根,其硝基纖維素是製造火藥的基礎原料,所以它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遇火、高熱極易燃燒。 較長時間的儲藏會讓賽璐珞逐漸發熱,若積熱不散就會引起自燃。

via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8%B3%BD%E7%92%90%E7%8F%9E


本質上還是想讓乒乓球運動的觀賞性提高,只有球更大,更重,顏色越多,才會讓觀眾更加清晰有效的看到球的旋轉,從而能更好的推廣乒乓球運動。

至於上邊說的限制中國乒乓球運動的發展,我覺得還是有一部分原因是這個的,剛開始的小球變大球就是可以讓中國運動員的前三板變得不是那麼變態,旋轉和速度不是那麼快,可以讓外國球員可以跟的上。


簡單的說,就是因為中國乒協包子,國際乒聯看到中國人大包大攬冠軍不爽。

複雜地說,表面上說是材料安全啦,有利於推廣該項運動啦,中國人一家獨大會扼殺這項運動的活力啦。。。。等等等等,根源還是你們這麼認真,這麼強,別人沒法玩了就不玩了你們怕不怕,為了大家繼續陪你玩,你就多吃點虧,一直到你和大家在一個水平線上再說吧。


我覺得挺好的,這個運動總讓一個國家壟斷並不是好事。乒乓球大國,應該有大國的風度和眼光。況且還有國內全運會。類似NBA,其實跟國際標準籃球的玩法有很多不同。只要掛上性強,水平高,市場成熟,一樣能夠維持乒乓大國的趨勢。


改成 11 人制吧


因為國際乒聯被國際網聯派了太多卧底,它們的陰謀就是想吞併這項運動……


推薦閱讀:

17年杜塞世乒賽結果會對各位運動員未來走向有哪些影響?
打乒乓球時,有可能因為用力過猛而把乒乓球擊破的情況出現嗎?
為什麼中國乒乓球隊從不派選手參加國際乒聯巡迴賽U21項目的比賽?
如何看待十三屆全運會乒乓球男團半決賽上海隊和解放軍隊的比拼?
肖戰成為劉詩雯主管教練會有哪些影響?

TAG:乒乓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