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蘋果涉足汽車領域?

——「英國路透社預測,科技巨頭蘋果涉足汽車領域,是否會製造汽車將成為本周開幕的日內瓦車展上一大熱門話題。」在2015年的CES消費電子展上類似汽車和科技領域交織的產品和技術已經是一大熱門,比如無人駕駛、車載通訊、車內控制系統等等。並且另一位科技大佬谷歌已經大張旗鼓地開始了它的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庫克君,你怎麼看?


以下內容有版權,請勿轉載

蘋果造汽車,顛覆有多難?

近日,有消息稱美國蘋果公司已經成立一個秘密研發中心,致力於自主研發一款「蘋果」牌電動汽車。蘋果電動車計劃的代號是「泰坦(Titan)」。

消息一出,業界震動。梅賽德斯-賓士總裁Dieter Zetsche梅賽德斯-賓士總裁Dieter Zetsche也出來發言,稱「汽車研發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蘋果投資回報率(ROI)大約有25%,而對於一家汽車公司來說,ROI卻只有10%。我找不出一個理由,為什麼(蘋果)願意為這種利潤率進軍汽車領域?」通用CEO Dan Akerson稱蘋果低估了研發汽車將可能遇到的挑戰。

蘋果以前是一家電腦公司,在2007年推出iPhone時,當時的業界巨頭諾基亞嘲笑過它。如今iPhone一個季度在手機上賺180億美元,超過世界其他手機廠商利潤總和,而諾基亞手機已經不復存在,歷史會重演嗎?

一、蘋果這次是玩真的

按照媒體爆出的信息。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在大約1年前就批准了汽車研發項目,指定分管產品設計的副總裁史蒂夫·扎德斯基領導研發。

蘋果成立了一個最多1000人的精英研發團隊,在距離蘋果公司總部數公里的一個基地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機器人技術以及和汽車製造相關的金屬和材料分析等。

目前,這個研發團隊已擴充至數百人,正共同參與一個代號為「泰坦」的項目,目前已經初步設計出形似小型旅行車的方案。(這個小型旅行車很有可能是以訛傳訛,把蘋果帶攝像頭採集的工作車當作了蘋果開發的電動車)

在人才方面,2014年9月,梅塞德斯-賓士汽車公司北美研發中心首席執行官約翰·容維爾特跳槽至蘋果公司,特斯拉的CEO Elon Musk也曾爆料,蘋果試圖用誘人獎金和高薪從其公司挖走汽車技術人才。Musk稱,蘋果願意為跳槽的技術人員提供25萬美元的簽約獎金並其年薪提升60%。

在產業鏈準備上,蘋果高層管理人員近期還飛赴奧地利,與高端汽車製造承包商麥格納國際公司高層舉行會晤。

種種跡象表明,蘋果這次是玩真的,它蘋果抽調了精兵強將,設置了一個很大的部門,挖掘行業人才,與高端汽車承包商,這不是簡單的預研或者意向,而是真的想要造車。

二、蘋果造車的難度

相比智能手機,汽車工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業,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各種利益盤根錯節。

蘋果當年製造iPhone,它可以購買三星的CPU,內存、快閃記憶體,購買日本的精密電子元件,購買英飛凌或者高通的基帶晶元,購買歐勝或者水晶的Codec晶元,購買三星或者LG、JDI的屏幕,購買康寧的蓋板玻璃……

在產品上,蘋果自己只要做好開發工作,把自己的MAC OS修改成IOS裝到手機上,調試成熟就可以了。

2007年,富士康、比亞迪已經給諾基亞這類巨頭代工了多年,製造產業鏈非常成熟。在製造上,蘋果只要試製成功,提出要求籤訂單就可以了。

雖然三星手機和蘋果手機有一定的競爭關係,但是三星依然給蘋果手機提供配件,蘋果不存在買不到的情況。

手機產業鏈的成熟,讓蘋果可以專註於設計、營銷、售後,供應鏈管理,快速的推出產品。所以iPhone成功了。

而汽車工業要複雜的多,目前汽車工業的技術在上游的巨頭手中把持著,後來者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達到比較高的技術水平。

雖然現在有麥格納國際公司這種巨頭做類似富士康之類的代工,但是汽車行業的關係要複雜的多。

日本的愛信、電裝與豐田,德國的ZF、博世與賓士、寶馬都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汽車的供應鏈遠比手機複雜,手機的零件數量只相當於汽車裡面小小的車機,與整個汽車不可同日而語。而更麻煩的汽車的供應商與整車廠商關係密切,交叉持股。

手機供應鏈成熟開放,不用說蘋果,連羅永浩都能造出來手機來。而汽車行業蘋果如果侵犯到傳統巨頭的利益,供應鏈就未必那麼容易解決了。至少現在中國汽車企業在供應商是吃足了苦頭的。

目前的說法是蘋果要做電動車。電動車比汽車要簡單一點,因為汽車三大件中,發動機變速箱都被替換掉了,只要解決底盤,搞定各種各樣的車身小零件和電子設備就行。

不過即使是電動車,特斯拉也是在賓士的大力協助下才造出來Model S。特斯拉的大量零件來自於賓士的供應體系。而且特斯拉在美國有通用、福特的產業鏈根基,特斯拉還要了豐田的工廠。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學習了豐田的質量控制和問題追溯體系(豐田的精益生產可以稱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學習了賓士的測試流程(汽車的各種測試遠遠比手機複雜),沒有這些傳統汽車行業企業的幫助,特斯拉是造不出Model S的。

蘋果如果要造車,即使是難度較低的電動車,這個關口也是要過的。所以蘋果挖了賓士和特斯拉的人才,去找了麥格納國際公司,解決供應商和製造的問題,蘋果只是負責研究和設計。

蘋果看來是想用手機的模式,蘋果負責產品的設計、測試,銷售,設計出一輛用戶體驗出色的電動車,用蘋果的品牌和渠道把它賣出去,至於製造,類似手機交給富士康一樣,把汽車的製造交給麥格納。

不過,因為汽車行業的複雜性,蘋果這方面需要做的還很多。通用CEO Dan Akerson說蘋果低估了研發汽車將可能遇到的挑戰,可能就是指的這個方面。

三、顛覆行業的難度

當年iPhone是顛覆性的,因為在2007年,iPhone相對於同期的手機產品有著巨大的優勢。

iPhone出現的年代,智能手機市場的高端產品是諾基亞的n95和多普達的S1。

相比這些主流產品,iPhone的硬體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它處理器速度快幾倍,內存和快閃記憶體容量高几倍,屏幕尺寸更大、解析度更高,屏幕材質更好。

在軟體和用戶體驗上,iPhone有革命性的多點觸摸,有檔次高几個級別的IOS(IOS的來源是MAC OS,操作系統血緣可以追溯到伺服器使用的UNIX,而當時主流手機操作系統是嵌入式的Wince和塞班,性能、功能、擴展性遠不是一個檔次)。

無論打電話聽歌,iPhone體驗都比當時的其他手機好很多,界面漂亮很多。移動上網體驗,iPhone更是比同時代的手機領先一個世紀。

而在汽車上,要做到這種幅度的領先幾乎是不可能的。

特斯拉Model S P85D的0-100公里加速時間已經是3.2秒了,再大幅提升已經很困難了。

按照iPhone相對於同時代手機的領先程度,蘋果的電動車得做出超跑的加速能力,賓利、勞斯萊斯層次的隔音和nvh

手機上的多點觸摸,對應到汽車上得是革命性的突破,得是無人駕駛,高度人工智慧;iPhone有業界一流的品控,對應到汽車行業就是故障率不能比雷克薩斯高。

而最關鍵的是,iPhone當年和N95的價格是差不多的,這意味在蘋果的汽車要在6-7萬美元售價的範圍內達到上述要求。這基本上不可能。

也就是說,蘋果即使能造出來優秀的電動車,也做不到當年iPhone的領先程度來顛覆行業。

四、或將改變行業發展

過去幾十年汽車業界進步的速度遠沒有IT行業快,除了技術難度較大以外,還是與整個行業的壟斷有關。一些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汽車工業上用的比較慢。

奧迪早在幾年前就有了全套的混動技術,但是直到特斯拉崛起,寶馬做新能源汽車後,才不緊不慢的推出奧迪A3 e-TRON。

從成本收益角度考慮,原有模式利潤豐厚,擠牙膏一樣採用新技術可以利益最大化,在iPhone出現前的手機行業也是這樣的,一個彩屏就是賣點,售價可以比黑白屏幕手機高几千元。

汽車行業的技術是工業技術的綜合,從工業技術的發展看,汽車行業其實不應該是今天的樣子。

特斯拉的電機功率重量比到5,就被業界驚嘆。而在電動車競賽中,電機的功率重量比很早就達到了7。

電池方面的各種先進技術層出不窮,但是產業化非常緩慢。

在材料上,各種複合材料,高強度鋁合金,超高強度鋼在汽車上應用步伐緩慢。

業界需要一條鯰魚來刺激暮氣沉沉的汽車行業巨頭們,而蘋果恰恰擅長做這一點。

蘋果本來不製造處理器,使用三星的處理器。但是短短几年後,通過收購業界頂尖公司,招募人才,iPhone6上A8處理器就成為業界翹楚。

蘋果投資藍寶石玻璃,投資JDI屏幕,投資富士康的工藝和生產線。蘋果的理念是用錢砸出世界最好的技術,最先進的工藝為我所用,給消費者最好的體驗,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APPLE CAR或許不會像iPhone那樣顛覆整個行業,但是APPLE CAR會成為業界的鯰魚,在蘋果的帶動下,更新更好的技術會用到我們的汽車上。

在不久的未來,我們可以花不太多的錢買到體驗遠遠超過今天的高品質汽車,如同2015年我們可以可以花2000元買到2007年夢幻級別的手機一樣,這才是APPLE CAR的意義。


從蘋果投入的資金來看,不管汽車有多難做,Apple Car 都會成真了。

摩根士丹利(財經界俗稱「大摩」,是一家成立於美國紐約的國際金融服務公司)的報告顯示,蘋果從 2013 年到 2015 年增加的研發資金高達 47 億美元。

蘋果確實是在搞電動車研發,他們正在招募和研究充電站的相關人員和公司。如果錢確實花在了汽車上,那 47 億美元的研發資金一定能造出點什麼,因為相比之下,全世界其他 14 家傳統車企在電動車上的投入加起來只有 1.92 億美元,加上特斯拉的 4.44 億美元研發資金,蘋果花的錢也比他們多數十倍。多了數十倍的研發資金或許能改變汽車業。

摩根士丹利還認為,蘋果不僅是要做汽車,還要通過汽車產品進入出行市場。他們估計,出行市場的總規模可能高達 2.6 萬億美元,蘋果投資滴滴就是證據。


2022年的某天,天色漸暗,一對年輕男女走到停在路邊的一輛白色轎車前,男性的手腕上傳來siri柔和的聲線:「檢測到apple car,所有預設項目均已開啟,祝旅途愉快」。兩人相對微微一笑,分前後坐入車內。此時,黃昏的最後一絲微光也已褪去,車頭前的logo正微微的發著白光,照亮了這靜謐的夜。「開車,回家!」 隨著男性簡短的話句,carplay幾乎是瞬時接收到語音命令並發動了車體,短短几秒後,車子便已馳騁在道路上。「知道嗎?很多年以前,我們都叫他信仰燈,對於很多人而言,它是照進現實的理想,美的本質所在,但是隨著產品越做越薄,最終所有的產品線的logo都歸於黯淡,雖然品質依舊,但是遺憾總是難免的。」 男性的語調舒緩而又沉穩,「直到2年前的那次發布會,one more thing,apple帶著全新的產品回歸,讓人無不動容的優雅設計,還有那久違的發光logo。」 「各大車商在紛紛在媒體上對apple car冷嘲熱諷,但是絲毫動搖不了消費者瘋狂的熱情,只短短一年時間,德系日系車的銷售總量就下跌了30%,連賓士的ceo都親口承認說我們在愚蠢地重複nokia和瑞士錶廠商過去所犯的錯誤。」 「沒有例外嗎?譬如沒有受此影響的車商?」後排的女性突然開口問。男性陷入沉思,半餉沒有開口,這時,一輛車從旁呼嘯而過,尾部的紅色發光logo在黑夜中是那麼的眩目。「又抄襲,難道他們就沒有半點廉恥嗎?」女性撇了撇嘴,滿眼間凈是不屑。男性沒有立刻回答,但是可以感覺到他的嘴唇在微微的抖動,「就是那個了,siri,快跟上前面那輛車」男性好不容易從嘴中擠出這句話,車子隨即增加了速度。「不是抄襲,其實說是蘋果抄襲了它也不為過」,男性雖然沒有抬頭看卻也能猜到女性此時驚愕的神情。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兩車也漸漸逼近了,女性清楚的看到了前車的車標,那是一個發著紅光的橢圓,位於橢圓中間的「BYD"三個紅色發光英文尤其醒目。「是最新的型號,擁有遠超出地球上任何車的科技實力,即使是apple car也不例外,看下右下角的字你就明白了」,男性的神情顯得那麼的無助,沮喪之情溢於言表。前車裡的人顯然對這輛隨便跟上來參觀的車相當不滿,下令加快了車速,由於兩車動力方面的差距,女性可以看到他們正在被前車快速拋離,於是用眼睛快速瞥了一下右下角的字體,那是一個氣宇軒昂的漢字:「天」。


近兩年,國內外很多媒體都在報道蘋果花費大量的資金、時間和人力來研發自有品牌的汽車。儘管蘋果官方從未將其公之於眾,但從該公司大量招兵買馬組建團隊到租用駕駛試驗場地,這似乎已經成為業界公開的秘密。人們甚至猜測,蘋果汽車也許會成為下一個特斯拉式的標誌。

近日,國外媒體彭博社爆出了一個重磅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修改了電動汽車 Project Titan 的短期計劃,暫時放棄了汽車開發。未來將集中精力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軟體。如果消息屬實,這也就意味著蘋果持續兩年的造車計劃將以失敗告終,人們期待的蘋果牌汽車也隨之破碎。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看到的世界上所有產品都是以「結果」為定向的,還有太多沒有公佈於眾的產品我們無法見到。尤其是對於蘋果而言,他們有太多的想法因為一些原因而無法轉化為產品。現在看來, Project Titan 也許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保留選擇權

未來的 20 年內,我們不難想像汽車將會配置可充電電池,並且由連接全球互聯網的軟體系統進行管理。正如蘋果首席運營 Jeff Williams 所說的,「汽車就是終極移動設備。」

然而,在研發的過程中蘋果高管逐漸意識到從頭開始設計一款自主品牌的汽車也許不是一條最合適的路。該公司似乎不必要親自設計一款汽車,只需要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並將自己研發的技術加以融合即可。

對於開發蘋果汽車,庫克在之前參加採訪時用到了「探索」一詞。此次暫時放棄汽車開發,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蘋果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這個產品不該被研製出來。另一個可能則是該公司在研發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改變了蘋果的初衷。

對「造車計劃」,蘋果仍然保留選擇權,這是件好事。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該計劃會重新啟動。

找准「停車位」

想像一下,如果蘋果最終設計並推出了一款自主駕駛系統的汽車,然後會發生什麼呢?

蘋果是一家輕資產公司,這一性質決定了蘋果不會自建汽車製造廠,因此蘋果必須找到有意願合作的車企,然而,在聯合研發中到底誰該佔主導地位,這會引起很大的分歧。依蘋果以往的風格,自然不會在主導權上作出讓步,而車企作為重資產公司也有說「不」的底氣,況且蘋果還是汽車行業的門外漢。

因此,蘋果很有可能面臨三種選擇:

1. 蘋果可以在保證自己的最佳利益前提下再招員工,繼續專註設計自己品牌的汽車。(但目前來看,這在短時間內已經不可能實現。)

2. 蘋果花重金收購一些汽車製造公司,並對其進行完整的改造。去年,通過股息和股票回購,蘋果已經收穫了近 500 億美元。該公司的現金儲備已相當於捷克的 GDP 總值。那麼,財大氣粗的蘋果會不會收購一些大型汽車製造商來給自家造汽車呢?

3. 蘋果可以與現有的汽車製造商合作,並且不僅僅成為一個設備供應商。但可能沒有一個合作夥伴願意一整條生產線的汽車都由蘋果的技術來支撐。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投入是重資產的,他們可能不願意為蘋果小批量的汽車產品提供零部件。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景就是,蘋果建立自己獨有的技術,然後找尋合作商幫助他們把技術投入到生產線中——這不是從頭建立起一個全新的汽車品牌,而是讓蘋果以技術服務商的身份,成為汽車製造的一環。

最後的期限

早在 2008 年,喬布斯就曾表露過開發汽車的想法。然而 Project Titan 計劃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在之前幾個月的時間裡,蘋果汽車實驗室不僅面臨著來自供應鏈的挑戰,還經歷了內部戰略分歧和領導層變動。國外媒體稱,蘋果高管已經給汽車團隊設定了最後期限,讓他們在明年年底之前證明自動駕駛系統的可行性,並決定最後的方向。

招聘:

雷鋒網在技術報道領域擁有國內首屈一指的團隊,但在人工智慧時代要成為全球一流的技術媒體,期待你的加入!簡歷發送至:hr@leiphone.com


第一,期待蘋果做出一個不同以往的汽車(可能性不是很高,但也許會有奇蹟呢)。

第二,期待蘋果汽車的外觀,我更好奇蘋果的車標放車上好不好看,畢竟顏控。


我很期待以後手機店裡賣汽車,或者汽車店裡買車送蘋果四件套是什麼樣的情形


推薦閱讀:

現在很多人說自動檔車輛,應該先空擋,再停車檔熄火,顛覆了以往的熄火方式,求助阿特茲正確停車熄火順序?
除了後懸掛,凌派跟思域相比差在哪裡?
斯巴魯有哪些黑科技?
寶馬所謂的操控和紮實的底盤是什麼意思?
觀致汽車有可能再度崛起么?

TAG:蘋果公司AppleInc | 汽車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