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有地方口音的人為什麼學外語也有口音?

外語的發音體系和中文完全不一樣啊,為什麼有地方口音的人學外語普遍會有很奇怪的口音,而普通話講的標準的人則會好很多。 例如:一些湖北同學口音(無地區歧視之意)L和N的音是搞不清楚的,他們說牛奶會說成liu『lai,哪裡會說成la』ni或者la『li這樣。然後他們學義大利語或者英語等外語的發音也往往會受到這個的影響。 對於他們來說,我們(泛指發音正確的人)說某個單詞的發音明顯和他們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覺得自己說的和我們的完全一樣。比如:originario(義大利語),他們會發成 origilario。他們自覺發的已經完全一樣了,可實際完全不一樣啊。。。。 更有甚者,我跟他們說:牛奶和liu"lai。他們聽的人感覺我說的是完全相同的兩個詞。為什麼呢?


謝喵。拾荒醬冬眠結束了,開始緩慢地謝喵,之前喵請多未回復,實在是抱歉。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問得不太正確的問題。不過更有意思的是,這個問題問得不對的點恰恰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地方。感謝提問者。

我們先來回答這個問題,再聊聊它不正確在哪裡。順便補充一下背景知識:【對於他們來說,我們(泛指發音正確的人)說某個單詞的發音明顯和他們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覺得自己說的和我們的完全一樣。】

這個問題簡化一下就是:對於同樣的語音信號輸入,為什麼不同的人接收和解碼的方式不同?

這就要補充有關音位的知識了很多西方人念漢語的「窩們歪果人」這樣的聲調是因為什麼? - 知乎用戶的回答。耳朵裡面聽不出來,問題不在聽力上,而在大腦里:耳朵聽不出來,是因為大腦中沒有相應的映射;而大腦中沒有相應的映射,是因為聽話者的主導語(一般為母語)中某個音不作為區別意義的單位(即音位)存在,進而大腦中就不再保留辨別此音的映射

那麼回到原問題的提問場景中來。作為一個湖北人,我還是要憑藉我比較可憐的方言知識據理力爭一下:/n/ /l/不分並不是「湖北方言」的特徵,方言邊界的劃分不以省級行政單位為基本單位。/n/ /l/不分是西南官話的特徵,而湖北行政區劃只有部分在西南官話區裡面,被老實實兒地圈在西南官話裡面的是四川人啦~

按照上文的論證,部分湖北人和大部分四川人,他們的主導語(當地方言)的音位系統中,/n/ /l/不作為區別意義的音對(Minimal pair)存在。換句話說,在使用主導語言的時候,因為不會影響到表意的準確性,所以不產生區分/n/ /l/這兩個音的需求,進而大腦中也就沒必要形成/留存區分這個音對的映射。大腦中的空間何其寶貴,資源必須按需分配。

但是呢,如果日後生活情景發生改變,原來的母語(當地方言)不再是主導語言的時候,大腦也會與時俱進,產生新的映射,並在不斷練習中鞏固加強。可是,這個新的影射無論再鞏固加強,可能都不如母語裡面的自帶的那些映射根深蒂固,這就牽涉到關鍵時期假說,語言習得的一系列問題了,這裡先按下不表。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說我們很多人在剛學習英語的時候,/s/ /θ/不分;不過跟/n/ /l/不分稍有不同的是,在西南官話的音系中,/n/ /l/兩個音都是存在的,只是它不作為區分意義的音位存在,而是作為音位變體Allophone 存在;而/θ/這個音在漢語音系中是壓根兒就不存在的。

問題基本上回答完了,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問題錯在哪裡。上面我們一直在對比,母語和目標語(也就是要習得的非母語)之間的音系差異導致在語音解碼和語音輸出方面的偏差。也就是說,在母語和目標語的音位系統發生偏差的時候,這個問題才是成立的。再說直白一點,西南官話中/n/ /l/ 音對缺失,而英語中/n/ /l/是作為區別意義的音對存在,必須區分。這個時候,西南官話為母語的小夥伴相比北方官話為母語的小夥伴(分鼻邊音)就存在劣勢。

那存不存在一個音,英語英系裡面有,西南官話裡面有,但是北方官話裡面沒有呢?我不知道,大家可以自己查一查。如果這樣的情況出現,那麼優勢劣勢就要反轉了。

那存不存在母語的音系很龐大,包含了目標語的音系進而產生語音的習得不存在硬傷的情況呢?我覺得一定也有。一切都將取決於母語和目標語的音系對照。

以上。


因為人家方言里就是不分 l, n, 經過適當練習是可以建立對這倆音的區別能力的。

我假設你說的是另外的漢語方言,比如北京話,那麼你肯定分得清 l/n 的,但是你或者說你身邊大多數人學習義大利語時,是否一開始也分不清人家的 t 和 d, p 和 b 呢?這種事情一點也不奇怪,很多漢語方言的語音系統里的塞音是分送氣不送氣,而不分清濁的。

總結下來就是母語語音系統的差異。


你以為普通話對我們來說就不是外語了?


謝邀。我想糾正題主的一個說法。作為一個講北方普通話的小語種學生,我想說並不是只有說方言的人講外語才會有口音的……講普通話的人也會有。只是你不自知。或者是學語音學的特別好,但是既然本題說口音,咱就不討論這個了吧。

我舉幾個栗子。

栗子一:

大學期間我們學習歐洲語言的女生都住在一層宿舍樓,平時雞鳴鳥叫好不熱鬧。常常聽到好多歐洲語里都有ciao這個詞(義大利語里的你好再見,葡萄牙西班牙語里就只有再見的意思了。不過現在歐洲年輕人都用它來再見……),而南方同學(比如上海,浙江)讀起來總是類似於qiao的發音。

栗子二:

但是,當遇到其他的音,比如gn(把舌頭貼在上顎摩擦所得,類似於nie),南方同學都學的很快,我這個笨拙的北方人卻需要練習了又聯繫……

栗子三:

再有,答主也學過德語。德語里的?是個特別令我頭疼的音,上海同志們卻無師自通。因為上海方言里就有這個音。

栗子四:

以前一直以為自己的普通話標準無比的樓主,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就隱約意識到自己i和e不太能區分的問題。這個問題到了義大利語里又被放大到了無限。不過我還好,努力區分還是能知道自己錯在哪兒的。不過下次說還是不假思索得犯錯。也許很多人的普通話都比我標準,但是答主考過普通話一甲之類的,平時朋友也表示我沒有任何口音(區別於一聽就知道是南方人的江浙口音呀上海口音呀,還有東北口音)。

所以每個人的發音習慣不同,在語言天賦一般(比如渣題主)的情況下,你的第一母語對你造成的影響往往非常非常關鍵。在你第一母語里就有的音,遷移到其他外語,也能很快上手。反之就很難了。要知道成年人的辨音能力和幼童沒法比。比如我的上海同學說起南京的金陵飯店,我聽起來都是「精靈飯店」,後來讓她重複n次,有時候是金陵有時候是精靈,而她是並不自知的。

想到這裡打算舉個栗子五:

義大利人的英語渣是世界公認的(別和我說你認識的義大利人如何如何英語好,我也認識很多英語好的義大利人但是普遍水平不高而且發音難懂)。我以前把它簡單歸因為太懶。

後來我去了葡萄牙旅遊,驚訝的發現在里斯本街頭攔住問路的當地學生,餐廳老闆,賓館小弟,地鐵大媽,人人一口流利英語。雖然葡萄牙和英國貿易往來更多,但是對比未免太鮮明了呀(答主學校是義大利中上階級扎堆的學校,好多同學高中都在美國交換過,英語還是不敢恭維)。

後來我意識到:義大利語里的幾個特點嚴重影響了義大利人學習英語,比如:

1,所有單詞均母音結尾(o, i, e, a和少量u)——而英語詞尾輔音居多。很多人覺得義大利語像唱歌也是這個原因。

2,母音數量較英語少之又少,且沒有雙母音。

3,義大利語所見即所得,不存在字母組合啊變音啊等英語發音規則里比較複雜的內容。

當然除此之外語法什麼的就不提了。這個難度多餘同為羅曼語的義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應該是相當的。

這樣,一個義大利人要學英語,難度會無限擴大。那麼自己語言裡面沒有的母音,而且發音規則都完全不一樣!啊,意呆崩潰了………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注意到,德語語系的人民英語普遍優於羅曼語系人民。不光是教育和文化(比如法國人不愛學英語)問題,也存在著語言相近程度的問題吧。

所以說到最後,題主的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不太成立的。我反而覺得那些除了說普通話之外還說方言的人(比如廣東人)講起英語或者其他語言更好更快,因為人家會的語素多呀!


覺得這個和唱歌跑調很像吧,沒人願意跑調吧,但是就是不靠譜


題主說湖北人nl不分了吧。湖北人中槍怒答。

Short answer就是,中文作為母語都無法區分某兩個較接近的輔音,你為毛要指望人學外語就能區分了?

本人來自武漢,普通話和外語都還算標準,至少能正確區分各種母音輔音。不可否認,確實由於武漢方言比較有特色,在我們這代人,包括我們父輩更甚,有相當大一部分老鄉無法區分 /n/ 和 /l/ 這兩個輔音。武漢方言和標準普通話對我們來說都是母語吧,其他的不管義大利語還是什麼外語,都不是母語吧,所以母語都區分不了為毛指望外語就自動能區分了。答案就到此為止了,不需要更fancy的語言學術語了。

為什麼我說這題不用很fancy的語言學理論來解釋呢,因為這問題就好像是在問【一個人游泳的姿勢不對,為什麼他在學10米跳台的時候游到岸邊的姿勢也不對呢?】


普通話標準的口音照樣把V讀成威啊,voice over讀成沃唉斯 哦沃。

稍微好點的把V讀成Vei,

有些普通話標準的地方C讀成西,或者Cei,Z讀成Zei或者zed,

口音不一樣其實跟母語有很大的關係。部分方言沒有渾濁i音(不知道怎麼表達,大概就是不用動嘴,上下牙齒咬住的一音),所以Vi音比較難說准。

大部分方言都不分尖團音了,所以C和Z就發不準。

大部分方言都沒有R音,所以r就發不準。

絕大部分方言都沒有V音,所以V就發不準。


這主要是聽的問題。就和分不清 N和L的 ,由於生活環境的原因,聽覺習慣了L的發音,導致聽到N和L都是一樣的,自然他們說出來也是一樣的。如果聽到可以區分那麼發音就肯定能發除卻別。


哈,一說這話題感覺蠻好玩的。我以前有個同事就是,例如念個on hold,就是on hol----d,中間的吼長長的還會往上揚。很喜感~

我聽過學語言時「說的不對很可能是因為聽得不對」這個觀點,我超贊同。比如我自己的話,單詞或者句子發音、節奏、長短我都會留神聽並且記住,然後再模仿。很多人聽的時候沒有注意過這些,而是聽個類似然後用自己的語言習慣講出來。

我自己體會出來的還有一個因素,是當外語跟母語差的大的部分容易學好。反之,相似之處容易跟著母語跑。比如on和昂,蠻像又不同,估計念出來很容易混。所以像我自己學歐系語種發音時就盡量放空大腦和嘴巴,忘記固有語言習慣,然後人家怎麼念的我就怎麼念,人家張多大嘴我就張多大嘴人家什麼調我就什麼調~


先匿了,怕地域。。。

我所在的大學本科同學好多來自河南、河北和山東,高老大省(比其他省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大學考試也各種吊,但普遍的英語發音不是很好,我思考了好久好久。他們英語應試能力很強,主要是平時訓練出來的,但不重視發音,老師也不重視,說實話,好多中年英語老師教學成績很好,但發音確是捉急。可能學生自己就自己學著發音,沒有人糾正的情況下,自己很容易陷入自己的發音節奏,一些音節在沒有特定的語境下就往自己平時的說話習慣上靠攏了,大家高中的時候還是方言用的多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英語方言圈。

最後,大荷蘭的方言英語我是聽的多了,身經百戰。。。


發音主要是舌頭,因為他在那些捲舌翹舌不會使用或混用,所以同樣的字母,他的潛意識就會決定,舌頭的卷翹,你可以說肌肉的記憶效應!所以並不分什麼語言!記憶效應有點類似羽毛球運動員的重複訓練!


跟普通話毫無關係,不同的人會因為個人模仿能力,以及適應能力,導致不同發音結果,母語的影響也很大。母語沒有的發音通常很難被分辨出來。母語沒有的發音也會變得相對困難。


我想做個通俗而複雜的解答,從各個方面。

1. 我想「地方口音」在你的問題中指的就是發音不標準,帶有地方方言的痕迹。換言之,我們多數人說的英語就真的那麼標準嗎?我想我們念單詞都能念得標準,但語調上不一定很標準,會有chinglish的痕迹,中國英語的味道。你去和日本英語,德國英語,印度英語比一比就能知道這個中國味來了。標準英音RP(recieved pronunciation)又叫Queen"s English,是BBC採用的發音,標準美音是AP(American pronunciation)。每年人大政協開記者招待會,外交部的翻譯大多是偏英音,發音非常標準,但不是完全的RP腔。所以大可不必糾結標準不標準的問題,第一語言是交流用的,關鍵是達意,其次是流暢,標準就像是人的外表,評價一個人,美固然重要,但首先要是人,其次要身體健心靈美。嘿嘿,說遠了。

2. 漢語音素髮得標準的人,相對而言英語就容易發准。英語學久了就會發現它和漢語有好多相似之處,包括發音,英語母音音素和漢語的韻母,輔音音素和聲母有相似的音,但只是相似實則不同。漢語拼音和英語字母看起來就幾乎完全一樣了(其實不一樣,你看看小學一年級學生怎麼寫拼音字母就知道了),於是中國人難免會把二者一一對應起來,這一點在初學英語階段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了這些相似,於是乎就產生了標準的中國英語,標準的湖南英語,標準的湖北英語。其實大家都不準。英語中也有漢語里沒有的音,比如/θ/,受母語的影響多數中國人初學這個音時都需要刻意用牙尖把舌尖咬住,然後讓氣流衝出來。不知道漢語方言里有沒有發/θ/這個音的?總之,漢語說得標準會有利於英語語音訓練,但如果以為漢語標準英語就標準,就有點扯不上了。對於相似發音的細微區別還需要學習者模仿體會,逐步提高,要學習英美人士標準發音的語音語調。不要掉入自以為標準的陷阱。

3. 我想從我們的個人體會和當時的處境談起。對於獨特的口音,我們都會記憶猶新,比如遇到過一個非洲外教分不清/k/和/g/,真不知道誰雇的他,每次和他交流大腦就像搜索引擎一樣,狂轉不停,搜索分辨他到底說什麼,用的哪個詞,只怨本人水平也有限。如果遇到發音帶有方言特徵的老師或同學,大家印象都會深刻。他們確實和我們說的不一樣。反過來,你去過湖南嗎,去過英國嗎?試想下,他們會怎樣評價你的發音?所以你提出這個問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這些是我的拙見,還請各位海涵。請提出意見和建議。

今天第一次註冊,這是第一次參與討論。謝謝聆聽。


推薦閱讀:

英語怎麼「練耳朵」,提高「辨音」的能力?
彈舌音到了現代後是不是在各個語言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少了?為何彈舌音到近代越來越少了?
普通話「法國」和「亞洲」正確讀音是什麼樣的?
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裡面的顫音r有什麼練習方法嗎?發音的時候有什麼訣竅?
為什麼西班牙語的語速那麼快?

TAG:發音 | 外語 | 語言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