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能夠表達一定哲學思想的文學作品?

比如薩特、尼採的小說作品,詩歌、戲劇形式除外。 或者說有哪些哲學意味較濃、引發人深入思考的通俗作品?


其實我的第一反應是卡爾維諾的《帕洛馬爾》。

我覺得卡爾維諾的許多作品都體現出很深的思辨。

昆德拉的作品,譬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等,開頭便與其他小說不同,先進行一番論述。也難得。

博爾赫斯的一些作品。

我覺得後現代主義的一些作品直接以作品討論虛構等的問題,所以可能那種味道會濃一些。

所以我覺得納博科夫也是的。像《微暗的火》這種我就沒看完。

而說到哲學思想,我想小說中探討這些問題是很常見的,只不過不是以哲學的形式論述展開的。很多文學小說,像卡夫卡加繆貝克特庫切等等等等都有描繪人的存在等問題。在《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里,我也看見喬伊斯大段大段去直接對宗教等問題發表看法。

我去年看的《歷代大師》,全書不分段的就一直在那裡嘚吧嘚吧直接討論某些問題。這個就不一一講了。

不過我想,阿蘭·德波頓那種是不算的。嗯。

以上不是書籍推薦。只是我當下想到的一些可能符合題目的。為了我的第一反應進來答一下。想到再補。

雖然根據我的尿性,可能馬上就忘了這茬事,哈哈。


試圖避開哲學的寫作是不存在的。


三島由紀夫的「豐饒之海」四部曲,有很深邃的宗教意味(三島的文筆是我所知的作家中最好的,我是三島的腦殘粉啊啦啦(≧▽≦))。

張大春的《城邦暴力團》。篇幅長,有點難讀,不過大春哥的文筆很漂亮。

梁文道的《我執》。大一看的,當時看不太懂,打算重看。


都問到哲學意味深不深的份兒上了,難道還有比陀思妥耶夫斯基更合適的人么!(ˉ▽ ̄~) ~~


托馬斯.曼《魔山》《死於威尼斯》《浮士德博士》


在說史鐵生《務虛筆記》之前,先推薦一些其他的作品。

(一)哲學評論類的通俗讀物:德波頓的《哲學的慰藉》,資中筠譯。

全書目錄如下:

第一章 對與世不合的慰藉

第二章 對缺少錢財的慰藉

第三章 對受挫折的慰藉

第四章 對缺陷的慰藉

第五章 對傷心的慰藉

第六章 困難中的慰藉

這本書闡述並評論了尼采、蒙田、叔本華等6位哲學家的思想。從目錄就可以看出,本書內容並不艱深,意在傳授處世智慧,但也有別於心靈雞湯,畢竟是以大哲學家的思想為底色的。

(二)哲學家隨筆類:羅素的《幸福之路》。

書中討論的內容廣泛而接地氣,涵蓋了諸多人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如嫉妒、疲勞、育兒等。羅素出品,質量有保證。

(三)小說類:《小王子》和史鐵生的《務虛筆記》。

《小王子》不多說。以下重點談一談《務虛筆記》。

其他答主推薦的如加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蕭紅的作品,我也看過一些,如加繆《局外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以及蕭紅《生死場》《呼蘭河傳》等等,個人認為它們與史鐵生的《務虛筆記》有所不同。前者都是以故事或者說事件為中心的,哲學思想隱藏在事件的背後,需要花心思深入挖掘才能體會到。譬如說《局外人》,被認為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但其實一般讀者從這個略顯奇特的故事裡很難主動發現作者所要傳達的存在主義哲學的關於「荒謬」的的觀點。

而《務虛筆記》有所不同。它並不以故事為中心。顯然,它的故事是為作者闡述關於「愛情」、「孤獨」、「命運」、「信仰」和「慾望」等等的觀點而設置的。因此,每一節故事都被編排得意味深長,更遑論還有大段大段關於這些問題的不藉助故事的直接探討。以書中反覆提及的「叛徒」這一形象為例,舉出分散於全書的數段文字供參考:

1、 何況世界還備有一份過於刁鑽的邏輯:如果所有人都能英勇不屈,殘暴就沒有意義了;殘暴之所以還存在,就因為人是怕苦怕疼怕死的。聽說,什麼也不怕的英雄是有的,我常常在欽佩他們的同時感到膽戰心寒。在殘暴和怯弱並存的時間,英雄才有其意義。「英雄」這兩個字要保留住一種意義,保留的方法是:再創造出兩個字——「叛徒」。

2、 從古至今,對於叛徒,世界沒有第二種態度,對叛徒的歸宿不給予第二種想像。一個叛徒,如果不死,如果活著,除了被千夫所指萬人唾罵外沒有第二種後果。人們一致認為,叛徒比敵人更可怕,更可憎惡,叛變是最可恥最可鄙視的行為。對此,全人類的意見難得的一致。……在這件事情上,沒有持不同意見者,包括叛徒本人。

3、 她成了叛徒。或者說,成了叛徒的一個女人正好是她,是葵花林里的那個女人。這使另外的人,譬如我,為自己慶幸。那些酷刑,在其滅亡之後使我憤怒,在其暢行時更多地讓我慶幸——感謝命運,那個忍受酷刑和那個忍受不住酷刑的人,剛好都不是我。

4、 幾十年中危險的時刻,我記得我都是在那樣的慶幸中走過來的。……我就已經見過我陰雲密布的心在不住地慶幸,在小心翼翼地祈禱厄運不要降臨於我。

5、 葵花林里的女人成了叛徒,這不是冤案,這是事實。一種可能是,面對死的威脅,她沒能有效地抵制生的慾望。她還沒來得及找到——不,不是找到,是得到——她還未及得到一條途徑,能夠使她抵擋以致放棄生的慾望。這途徑不是找到的,沒有人去專門找它,這途徑只能得到。有三種境界能夠得到它。一是厭世;她沒有,這這很簡單,沒有就是沒有,不能使她有。二是激情,憑助激情;比如說在那個沒有蟲鳴的葵林之夜,在敵人的槍聲中,要是敵人的的子彈射中了她,她便可能大義凜然地死去,但那機會錯過了,……敵人留給她很多時間來面對死亡。三是堅強的意志,把理想和意志組成的美德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她不行,不行就是不行,有的人行有的人不行,這個女人恰恰不行,她也許將來能行,但當時她不行。她貪生怕死。雖然每個人都有生的慾望和生的權利,但在叛徒故事裡並不結束的時間和空間里,貪生怕死註定是貶義的、可恥的,是無可爭辯的罪行。

6、 如果她被敵人殺死了,我們會紀念她,我們會為一個英雄流淚,這時,其實我們的良心還是輕鬆的。我們會惋惜,我們會說:「她那麼年輕就死了多麼可惜,我們多麼希望她還活著,希望她還活著也看看勝利,也能享受人生,她還那麼年輕,尤其她的心靈那麼美好她的精神那麼高尚,她不該死,她有權利享受一切幸福美好的生活。」但,你注意到一個怪圈了么?注意吧:如果她高尚她就必須去死,如果她活著她就不再高尚,如果她死了她就不能享受幸福,如果她沒死她就只能受到懲罰——自從她被敵人抓去,這樣的命運,在她,就已經註定了。可這,是敵人的罪行!不錯,我們要消滅的正是這樣的罪行,否則我們幹嘛要懲罰呢?可敵人也是在懲罰呀,懲罰引起懲罰,懲罰造就懲罰,懲罰之後還是懲罰,可是人的價值在哪兒呀?一個人,一個年輕的生命,一顆滿懷憧憬的心,一雙純真無邪的眼睛,一種傾向於正義的願望,在這懲罰與懲罰之間早已死去。不對!方法相同,但目的完全可以不一樣。可以嗎?恨的方法,可以實現愛的目的嗎?何況,目的,在哪兒呢?如果不在方法里,它還能在哪兒呢?在終點嗎?我們叫做開始的地方往往就是結束,而宣告結束也就是著手開始,終點是我們出發的地方。

7、 你不會愛一個白痴,尤其是誰也不願意做一個白痴,這裡面有人們不願深問的東西。人們更習慣於躲閃開這裡面的問題,但每一個人都會暗自慶幸他不是那個白痴。這又讓我想起叛徒,想起人們對叛徒的態度,和對其中深埋的問題的迴避。

再如,《務虛筆記》中還有一些細小但有趣的故事,如「捕蠅器」比喻:一隻從小通道誤入紗網做成的捕蠅器的蒼蠅,就此被困於其中,橫衝豎撞,總不得出。它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如何進來的,當然也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出去。因為它生活於二維世界,不識三維世界,雖然它就在三維世界之中,但由於不識,此世界等於不在。因此它儘管在這個世界裡走著三維路線,其實都不過是二維行動。蒼蠅的困境象徵著人的困境。在一個更高維度的世界看來,三維世界中人無非就是二維世界的蒼蠅。由此可見,宇宙的視野也就是超出「人類中心論」的視野。

另外,也推薦史鐵生的《病隙碎筆》。竊以為,史鐵生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人的殘缺與愛的信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史鐵生的作品都可以互相參照閱讀。


這是《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中的一張圖片。雖然不太清晰,但也能看出大意:這些箭頭不斷地向下指引,從相對論和量子場論開始,一直到社會學和文學,最終都歸於哲學。如果你有過類似的思考,就會明白:世間萬事萬物的落腳點,都在哲學。文學亦然。哪怕只是一個笑話或者淺俗的愛情小說,莫不如此。(另外補一句:我覺得,所有的哲學,到最後又都歸於神學。所以,幾乎所有有模有樣的宗教書籍,都可以算在哲學範疇。)

回到你的提問:有哪些能夠表達一定哲學思想的文學作品?我的回答是:如果細嚼慢咽,每一部都是;如果囫圇吞棗,每一部都不是。禪宗有云:擔水挑柴,皆能悟道。正有此意。

我想,你的問題應該表達為:有哪些哲學意味較濃、引發人深入思考的通俗作品?

我對哲學知之甚少,但是願意分享自己的一孔之見:

1、《蘇菲的世界》(不知道作者):啟蒙讀物,以書信的謎團來引發人生的思考。

2、《局外人》(加繆):一部外表冷冰冰的小說,但是很符合我對於人際關係的思考和訴求。

3、《不朽》(昆德拉):米蘭大叔的書都是如此。不是在故事裡插播哲理,而是在哲理里插播故事。

4、《月亮和六便士》《刀鋒》(毛姆):毛姆是我最愛的外國作家,對人性的觀察和傾訴鞭辟入裡、入木三分。是個歪嘴跛足的可愛小老頭兒。忘了是誰說過,這兩本書是男人的春藥。

5、《源泉》(安德):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中提到過的書和作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先找來那篇評論讀一下,叫作《你比你想像得更自由》。

6、《紅樓夢》(曹雪芹):這是真正的百科全書,糅雜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思想,最後一切都歸於無常,化作一片虛妄。

7、《人生的智慧》(叔本華):孤獨可以讓人深刻,但是也會讓人失去作為人的感覺。大多數的人,畢竟活在群居的喧囂里。叔本華就走上了這條路。

8、《幸福之路》(羅素):比起叔本華,羅素的更像是在為普羅大眾寫書,指引一條幸福之路。二人在觀點上有部分衝突。我的建議是:內功練叔本華,外功練羅素


1.卡夫卡的大部分作品,如《城堡》《變形記》,短篇很喜歡的一部《在流放地》,講專制制度對人的異化和規訓。

2.加繆,除了樓上提到的《局外人》,《西西弗斯神話》這篇哲學隨筆很棒

3.薩特,《噁心》

4.尤內庫斯,《禿頭歌女》

……

存在主義文學和表現主義的很多作品都哲學意味很濃。

討論幾個國內的。(順序忽略吧,隨意想起來的)

張煒的《你在高原》,行走這個問題,探討得比較深。

蕭紅《生死場》,中國就是個生死場,忙著生,忙著死。一直覺得蕭紅被低估。

卞之琳《十年詩草》,包括詩人大部分詩集,詩歌是哲學韻味相對更加濃厚的一種文學題材。而卞之琳作為京派詩人的主知派,則更濃厚。比如《斷章》等。

……

太多了。

同意觀點:文學作品的最終指向都是哲學層面的探討。


首先進入腦海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記》看似是一個地下室主人發神經般的囈語,卻能每句直擊你的內心。薄薄一本其實並沒有太多故事性可言,就是一個哲學家在現實世界的日常思考狀態。《白痴》裡面梅詩金公爵更是獲得將軍家三個女兒對他「哲學家」身份的讚譽。的確,公爵在現實世界中是大家可以隨意欺凌與嘲諷的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是對公爵飽含深情的憐憫。我的哲學老師說過哲學的盡頭即

是宗教。陀翁筆下所說最虔誠的基督徒簡直是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說句題外話惹,今天又和兄弟姊妹一起聚餐,真的覺得這種感覺太棒惹,就是一種我們向這個世界證明愛還是可以戰勝一切的感覺。無時無刻地在肯定愛卻沒有孤獨的一種感覺,正是這點讓我非常感動。


為什麼沒人提到黑塞的書


俄國大部頭...列夫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


格非《相遇》 《錦瑟》


失樂園


史鐵生《務虛筆記》


米蘭昆德拉的所有小說都是很哲思的,還有馬爾克斯的。


曲黎敏,生命沉思錄 我一直拿這本書當寶貝


博爾赫斯的小說幾乎都是在做哲學思考


馮唐 《不二》 佛教思想深入人心


推薦閱讀:

《雪中悍刀行》已經完結,有哪些情節那些人物讓你淚下?
如何定位小說《英雄志》中的角色楊肅觀?
《帝霸》好看嗎?
什麼樣的同人文才是好的同人文?
《英雄志》怎麼樣?

TAG:小說 | 哲學 | 文學 | 文學作品 | 西方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