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與火之歌和古希臘文明的關係?
樓主在看權力的遊戲時,順便也翻看古希臘的一些文本,還有從網上找的雕塑殘存的建築圖片,就一直在暗想,古希臘文明,西方文明的源流,馬丁在寫冰火時是不是以古希臘為藍圖,如此一想,冰火中的地理,有島國內陸,還可乘船度海峽,到的似乎是古埃及;冰火中的貴族,史塔克的族長還會處理城裡居民蓋房子放羊這樣具體的事務,還有裡邊的戰鬥規模,舉國打架才兩萬多人,還沒我們學校一半的學生多呢,萬一我們學校集體穿越,一定是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節奏啊哈哈。有了這些疑惑,樓主想請教各位,看冰火的時候,儘管是pov視角的電視劇,能不能真的和古希臘聯繫起來,如果能的話,又從哪些方面對比、印證呢?
地理上來說,冰火的主大陸(Westeros)的的確確是以不列顛大陸為模型的,而其副大陸Essos則是小亞細亞半島的外形為藍本,其希臘城邦體制的影響是非常深的,在下文中為你揭秘。
筆者的學習材料源於已經出版的《冰與火的世界》,背景介紹,給的是官方的背景設定。圖片皆為手機拍攝,燈光控制的很不好,還請見諒。
歷史上,不列顛的羅馬人從3世紀就開始從日耳曼行省徵募盎格魯人進入不列顛服役,抵抗北面的皮克特人以及其他凱爾特部族。盎格魯人是在不列顛歷史最久的日耳曼部落,這一點從語言上可以看出。拉丁文中「英國人」,是Anglicus,其指代的就是盎格魯人。英格蘭的拉丁文是Anglia,映射出的是由盎格魯人在不列顛上建立的第一個日耳曼政權,其國度初始位置在英格蘭東南部,也就是後來的East Angalia。到了4至5世紀,薩克森人從南部登陸,搶佔了不列顛富庶的南部區域,形成了若干個薩克森王國,如後來強大的威塞克斯王國(Wessex),其名字本意為West Saxon,直意為西薩克森王國。以此類推,Middlesex(中薩克森), Sussex(南薩克森),等一連串s-e-x其都是相同的構詞法。盎格魯人的王國諾森布里亞(Northumbria,切記與英格蘭王國時期的郡名分開來,兩者完全不是一回事)在公元7世紀左右達到擴張巔峰,其最北邊境達到蘇格蘭的愛丁堡,南至薩弗克。但於公元685年中Dunninchen戰役中被皮克特人擊敗後,諾森布利亞開始趨於衰落,之後又於8、9世紀遭遇丹麥維京不斷的跨海襲擊,其國度最終分崩離析,北英格蘭的地緣形勢不斷地被複雜化……
好,關於不列顛的早期歷史就此打住,本文不是圍繞不列顛的科普文(當然影響的確很深)。筆者想闡述的概念是,南英格蘭在其早期的戰亂後,薩克森人的王國趨向統一,最後都被團結在威塞克斯(西薩克森人)的旗幟之下,地緣形勢愈發穩固。而北部,自盎格魯人的統治崩潰後,凱爾特人和維京人的政權不斷出兵介入,其地緣形勢朝著不同的方向進展,雖然最後其都被威塞克斯王室征服(期間關於盎格魯和薩克森人如何民族融合的故事就省略一萬字了,太長了,而且也說不清楚),但南、北英格蘭的貴族在地緣利益和語言文化上都是存在差異的。更不說哈德良長城以北的「野蠻」凱爾特人。因此馬丁的Westeros雖然是將不列顛大陸的三層地緣政治都照搬了過來,但表達手法不同,推斷起來有一些彆扭,下文會詳述。
1. 「維斯特洛的先民", The First Men ——象徵凱爾特人
先民們有著對對森林自然的原始崇拜(尤其是橡樹),其德魯伊長者是早期聚落的精神領袖。這一切設定都體現出冰火的先民(The First Men),與現實的凱爾特人是聯繫在一起的。很快,到達新大陸的先民,與當地的森林之子(The sons of the Forests)展開了鬥爭。所謂的森林之子,主要是由樹妖,巨人等山精地怪組成。在冰火世界中的這一段歷史,體現出的是早期人類社會的聚合時期,是由個體英雄帶領著各自的族人,披荊斬棘,同甘共苦的年代。是他們,在巨人與精怪統治的大陸中犁出一片屬於文明的天地,在那個年代夠創了七大王國的基石,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悲壯史詩。那是眾星璀璨的時代,也有一個響亮的名號:英雄紀元!
然而,光明之後總有黑暗,在劍與火中建立的王國,最終避免不了其鐵與血的結局,王國之間因地緣糾紛而自此交戰不絕,直到安達爾人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其地緣形勢,維斯特洛迎來了其歷史的第二章。2. 安達爾人(Andals)——象徵日耳曼血統的盎格魯-薩克森
筆者不知道是馬丁這腐宅的惡趣味,還是機緣巧合。安達爾與盎格魯人在詞根上還都用同一個原音。不過這也間接提示了其兩者之間的關係。根據編年史的說法,安達爾人的遷入帶來了鐵器時代的革新(感情先民打了幾千年的仗,用的都是石器與銅器?)。不過也不要小看先民的石工造詣,其對本土晶礦的運用也堪稱一絕,觀其能夠對可以殺死「白行者」(White walkers)的水晶進行加工處理,就可知一二。不過顯然,像水晶這種對付異鬼的武器,是不可能大規模裝備在軍隊上的。在武器質量上不行,又因為軍事組織上的劣勢,所以在大規模的軍事交鋒中,先民被安達爾人的軍隊殺得節節敗退,損失了北境以南的所有領土。最後,安達爾人的擴張以一紙和議告終,不是安達爾人沒有能力,是因為其已經達到了地緣政治上的擴張極限,再往北打,進入到戰略縱深極大的維斯特洛北境(The North),遠離後方的補給本營,戰事可能就會超出原本的控制範圍了。
回到原本的歷史上進行對比,關於武器的設定是背離史實了。凱爾特人對於鐵制武器的鍛造在古典時期是處於優勝水平的,前4-3世紀凱爾特武士所用的鐵制長劍,其鋒利、耐久與平衡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更遑論盎格魯人進入英格蘭的古典時代後期。不列顛當地凱爾特人對陣日耳曼人的時候並沒有武器上的劣勢。在關於軍事交鋒之後的民族問題上,書與歷史中也有不同。安達爾人基本對南部的先民是毫不留情地屠殺,在這場戰爭之後,幾乎所有的先民都被趕去了北方。但盎格魯和薩克森人在歷史上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他們更多地是採用融合與同化的方式,將當地的聚落整合成各自小王國麾下的兵源。所謂「殺戮滅絕」這個概念,在古典時期是相當難做到的,凱撒在征服高盧時,也只是殺掉一批,拉攏一批,不管是鼓勵移民還是同化當地,最後都統統「羅馬之」。同化與融合的力量,遠比殺戮更有效,更管用。但小說里可不管這一歷史定律,說殺就殺,最後導致了北境與南部王國長期的世仇。超出地緣概念的民族仇恨,想要撫平,實在是太難了。
讓我們再回到三層地緣政治上來,會發現,在歷史上長城以北的蘇格蘭人和皮克特才是凱爾特人的分支,往南則是盎格魯-薩克森人的北、南分層。與冰火世界中,「中層」北境就是先民凱爾特的分層不相符合,這是馬丁故意添加的表述手法差別,追溯冰火世界中的「野蠻人」(Wildlings),其本源也是具備「凱爾特血統」的先民中的一支。
冰長城建立以後,兩方的先民在地緣上被區分開來。劇中,耶哥蕊特那顯眼的凱爾特裔紅長發也凸顯齣劇組為了表現出其部落凱爾特元素所下的功夫。因此在地緣民族概念上,北境和長城之外的民族是一體的,而「大陸頸」(The Neck)以南的安達爾王國則另成體系。簡單的來說真實歷史裡的中世紀早期不列顛地緣分層:
哈德良長城以北(蘇格蘭高地)——皮克特、蘇格蘭等凱爾特民族北英格蘭(約克、蘭卡斯特、默西亞)——盎格魯-薩克森-維京-凱爾特大混合南英格蘭——薩克森人,混有部分盎格魯,主體為日耳曼(註:這是諾曼征服前的英格蘭地緣分層,也就是1066年之前,盎格魯-薩克森時期的英格蘭)
冰火世界:
長城以北——被遺棄的先民,以及森林之子(巨人、樹妖、魔法烏鴉等)北境——受史塔克家族領導的先民以南——安達爾移民建立的國度註:多恩人(Dorne)是一個另類,很少參與維斯特洛的地緣政治,不過一旦摻和進來,必然是影響大陸命運的大事件。其模型採用的明顯是不列顛西南小半島Cornwall。在歷史上,這是由另一支凱爾特——布列吞人(Breton)聚居的區域。而在冰火世界中,這裡則被用於體現出沙漠民族的要素,因此保留了其主權與文化的獨立,置換了其民族。
安達爾人的歷史與先民在地緣政治上也無甚不同,王國之間依然是紛爭綿延,戰亂不休。直到數百年之後,大陸上又迎來了一位新客人——「征服者」艾岡!Aegon the first, the Conqueror !維斯特洛的政治格局,自他之後才最終形成。
3. 征服者艾岡(Aegon the Conqueror)——征服者威廉的化身:
首先在介紹艾岡這位逆天的龍騎士之前,還得向觀眾交待一個地方:瓦萊瑞亞(Valyria)。細心一點的觀眾會發現在我第二張圖的地圖中,那一片叫Essos的大陸正中部,有一片向下延伸的火山地帶。那一片地區,便是傳說中的Valyria。
他們就彷彿是神賜之民,Essos大陸上任何其他民族在與他們的交戰中都不可能獲得勝利。瓦萊瑞亞帝國的擴張驚人的迅速,就連安達爾人也是因為不堪被瓦萊瑞亞人奴役,而被迫離開了他們的家園,跨海來到了維斯特洛。神賜的一切,神自然也要收回。瓦萊瑞亞人自詡高端文明,看不起其他文明的領土,在建立了Essos大陸的金字塔結構與奴役體系後,瓦萊瑞亞人便回到其首都的建設中。瓦萊瑞亞的一切都建立在他們的首都瓦萊瑞亞城裡,這裡是他們一切文明的核心。然而,在瓦萊瑞亞火山的一次毀滅性噴發後,整塊城市被夷為平地。無論是人還是龍,瓦萊瑞亞的一切都被這股自然的力量毀滅,當場無一人生還。
唯一倖存的瓦萊瑞亞家族便是我們艾岡同學所在的塔格利安(Targaryen),他們因為「出於特別的原因」而在災難前夕離開了瓦萊瑞亞,從而幸免於難。因禍得福,瓦萊瑞亞已經回不去了,艾岡與他的姐妹兼妻子們必須尋找新家。他們當時所在地,也就是之後著名的龍石島(The Dragon Stone)。是塔格利安家族最開始,也是最後的根據地。
三個人,三條龍,面對一整個大陸的貴族與軍隊!塔格利安三頭龍戰旗的誕生之處,就是史詩開始的地方!
巨龍落地,龍背上的騎士英姿昂揚,幾十年後,其乘龍降臨的地方,將會成為一個叫做「君臨」的城市,整塊Westeros大陸的中心。「The land where the King has landed is henceforth named the King"s Landing.」 幾十年縱橫捭闔,艾岡和他的龍逐一征服了安達爾人的各個王國,收服了先民的北境王國,成為了維斯特洛的霸主,塔格利安王朝成為了第一個統一整塊大陸的政權。其「君臨城」所在方圓,是這片大陸正東方的灣區地帶,帝國的心臟。此後便成為了第八王國,「王領」——The Crownlands!如同驕陽東出,君臨大地,照亮Westeros這一整片「西方大陸」!
回想起來,其所作所為,與另一個時空的征服者威廉何其相似。艾岡的塔格利安家族在瓦萊瑞亞的文明體系中是中下層貴族,一直不受待見,權勢有限。威廉是私生子出身,其「William the Bastard」的鼎鼎大名在法蘭西貴族中不止一度被淪為笑柄。但是就是這樣的邊緣貴族,往往卻能改寫歷史。不同的是,威廉騎著駿馬,率領諾曼騎士一戰擊敗了薩克森人。而艾岡統領著包括其自己在內的三名龍騎士,率領著帶路黨大軍輾轉整片大陸。其看似威風昂然,但其實內里辛酸無人得知。巨龍也不是無敵的,艾岡的妹妹,也是他的摯愛妻子萊恩絲(Rhaenys),在與多恩人交戰時,與她的龍一同葬身在多恩角的沙海里,塔格利安的三頭龍戰旗最終也沒讓多恩領臣服。雙方最後達成的,只不過是一個維繫和平至上的君臣契約而已。好,簡單理清了其民族成分,對於主大陸Westeros的介紹就此結束。就不一一介紹七大王國在不列顛地緣政治中的代表了。若有感興趣的,我們可以私下討論或另外開題細聊,本人還做過一定的逐步考證,只不過其結論過於冗長,沒有一萬字是解釋不清楚的,在此無法展開。
現在,就為題主展示一下Essos的城邦。從這裡開始,忘掉你腦海里一切西歐,一切封建,forget about all the Crowns and lords,所有事物自此都將開始不同了!
4.1 「自由城邦」——洛拉斯(Lorath)
洛拉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瓦萊瑞亞帝國時期。受瓦萊瑞亞的金字塔體系分配,該城邦最早是由貴族祭祀階層實行的統治。這個設定,與「黑暗時代」的希臘城邦的政治環境一模一樣。公元前6世紀之前的希臘城邦,其貴族政治一樣達到了巔峰。英語單詞Aristocracy,源於希臘語?ριστ?κρατια,分解開來,便是?ρ?στο?(最好的,最佳的),與力量κρ?τια。其本意為「最佳者統治」,其最佳指代的更多是其物質條件,精神道德也有,但不是決定性因素。也就是說,擁有更多社會資源的貴族階層,得以壟斷金字塔的上層建築。而這,也就是洛拉斯貴族政治的正面寫照。瓦萊瑞亞垮台之後,海上貿易逐漸開始繁榮。洛拉斯的統治開始變得不穩固起來,由祭祀主導的社會秩序開始受到崛起的商人的挑戰,最後,盲神祭祀們被起義推翻殺死。自此由祭祀主導的社會分層被打破,社會階梯被塑造出來,洛拉斯開始了自由城邦的時代。其城邦開始由「三巨頭」(Three Princes)執政(只是翻譯得不好,跟寡頭沒什麼關係,莫要見怪)其中Prince of Harvest對城邦的田產負責。The Fisher Prince則管轄所有的船隻,The Prince of Street掌管城市街道與內部行政事物。三個執政位置都由選舉產生,其任期為終身制。這個設定既有雅典的商人革命,官銜名稱又有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味道,非常有意思。
4.2 冰與火的羅德斯——布拉佛斯(Braavos)
為什麼不是別的城邦而是羅德斯?看下圖你將明白一切。
現在明白了吧,這個山寨版的巨像可比羅德斯島上的那座兇惡多了。羅德斯島的那位手持火炬,雙腳跨立,豪邁而自信,其那份澎湃的正能量不斷地傳遞給日夜奔波的商人們,讓人忘記疲憊,感到溫暖。而這位Braavos的大神則頂盔貫甲,手持斷劍,凶光畢現!漆黑的雙目給人無盡的壓抑,那彷彿就是從古代戰場上九死一生的戰士,帶著無盡的怨念,在你眼前復生!為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因為,這是在詮釋著Braavos的歷史!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造成這一切的格局,也無非還是地緣政治。Braavos的建立者,是一群從瓦萊瑞亞出逃的奴隸。這些奴隸操持著不同地區的語言,因此瓦萊瑞亞語(他們原先主人使用的語言)則成為了他們唯一能夠溝通的官方語言。憑藉其天然的地理位置,布拉佛斯很快就變成了貿易中心,其積累的財富,在「九大自由城邦」中穩居第一。然而,在建城的第一天起,這些奴隸便深知自由的價值來之不易,整軍備戰是一直在做的事。
那尊家門口的「布拉佛斯泰坦」(The Titan of Braavos),是建築大師Lomas Longstrider(Longstride——典型的薩克森名字,馬丁你到底還是露餡了啊~~)的作品,泰坦本尊由青銅與巨石構成。泰坦的雙腿是兩座巨型要塞,其中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射擊孔,供打擊海上的敵軍。而泰坦身軀的內部,則是一座巨大的軍火庫。根據其文獻記載,取其中的材料,一艘紫帆戰艦可以在一天之內完成。只要設計和日程安排得當,布拉佛斯人在很短的時間內拉起一支艦隊!
鐵銀行的威名就如同其名字招牌一樣,堅硬如鐵。銀行里談判代表出身卑微得可憐,但是其在洽談的時候,就是能夠挺直腰桿,漫天要價,落地還錢,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甭管你是國王還是平民,銀行的鐵律一視同仁——有整個城邦的雄厚財力撐腰,這些奴隸底氣就是這麼足!在劇中,不管是泰溫還是史丹尼斯,鐵銀行可從來不管你這王那王的,標準只有一個,其放貸的天枰從來沒有傾向過任何一方。這是當之無愧,屹立數百年的金字招牌!
除此了巨像與城邦體制之外,布拉佛斯處於Essos大陸的北端的一個位置絕佳的小島上,與希臘城邦羅德斯在小亞細亞的地緣位置相似(雖然方向被偏轉)。所以說,其存在就是一個羅德斯的冰火版本。Essos大陸西部的貿易城邦,包括洛拉斯與布拉佛斯,總共有九個,其名字都非常有希臘風格,比如諾爾佛斯(Norvos),彭托斯(Pentos),佛蘭提斯(Volantis),如果按照希臘文抄錄,也就是νoρβ??,πεντ??與βολ?ντι?,其構詞發音與愛琴海的海島城邦一致(在這裡按照中世紀希臘文的發音把貝塔發為V音)。
因此,題主的觀察沒有錯誤,以希臘城邦做為模型的照搬運用的確存在,Essos大陸西部的自由城邦也都是以古典時期小亞細亞西部的希臘城邦作為原型的。就連Essos這個單詞,都顯得非常的希臘風格,單是筆者個人的感覺,與「習俗」——?θο?這個單詞很接近(僅是個人感覺,如覺不妥,不必對號入座)。而瓦萊瑞亞人的存在,則是為了體現昔日凌駕與自由城邦之上的東方集權,一種overlord的概念,是束縛在城邦自由與主權上的枷鎖。其具體形象並沒有實在化,但是體現出的,依然是上世紀老一派的西方中心論理念,南歐的民主與律法奠定西方文明的基礎,東方的集權強盛卻不持久。
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算是補充下上面的答案。
左邊是 維斯特洛的水平翻轉,右邊是不列顛島。(圖片來自網路,侵刪)另外可以注意北境和蘇格蘭的關係。 先民、安達爾人 和凱爾特人、日耳曼人的關係。情節與玫瑰戰爭的聯繫(尤其 蘭尼斯特和蘭開斯特) ,鐵群島與維京人,古英格蘭七國之類。 總的來說,維斯特洛基本上就是一個放大的不列顛島加上一些附加品。(如魔幻風的異鬼,阿拉伯風的洛伊拿人)至於Essos自己看吧,紅圈處是布拉佛斯。不知是把地圖拿倒了,還是把里斯看成布拉佛斯了,真是可惜。自由貿易城邦是帶希臘風不假,但希臘風並不是其主要特徵。東方的三城邦——諾佛斯,科霍爾,瓦蘭提斯,有很嚴重的東方味道。至於剩下的 紛爭三姐妹,潘陀斯,布拉佛斯,洛拉斯,我個人感覺更傾向於義大利城邦。1.除此了巨像與城邦體制之外,布拉佛斯處於Essos大陸的南端的一個位置絕佳的小島上,與希臘城邦羅德斯在小亞細亞的地緣位置一樣。
當然,其最著名的,還是其城邦內的Iron Bank——鐵銀行。布拉佛斯發達的商業,帶動了其銀行業的發展。
義大利城邦的銀行業
2.則是一座巨大的軍火庫。根據其文獻記載,取其中的材料,一艘紫帆戰艦可以在一天之內完成。只要設計和日程安排得當,布拉佛斯人在很短的時間內拉起一支艦隊!
威尼斯的軍工廠
3.傭兵最後,回到題主的問題我只想說,冰與火之歌反映的主要是 西歐中世紀文明,尤其是英格蘭王國的情況,雖然必不可少地與希臘文明有聯繫,但在時代背景下,這樣的聯繫顯得暗淡。首先《冰與火之歌》的官方地圖基本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不列顛,《權力的遊戲》說的也是純正的英音。私以為最接近的應該是羅馬軍隊從不列顛撤退後盎格魯和薩克遜兩個日耳曼部落渡海建立的七國征戰歷史階段。
其實所有人都錯了⊙ω⊙⊙ω⊙⊙ω⊙⊙ω⊙他們漏了點東西⊙ω⊙⊙ω⊙⊙ω⊙⊙ω⊙
推薦閱讀:
※有什麼關於武漢的冷知識 ?
※《溫故1942》中提到,大災之年,一斤麥子了換兩斤豬肉,三斤半牛肉。這是為什麼?感覺與常理不符合啊?
※有什麼改變了人類歷史的書推薦?
※要是現在又出現了像希特勒這樣的人,德國人民還會發起戰爭嗎?
※宋朝為什麼能夠量產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