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是什麼?
一直都不明白什麼叫做城市文化,是當地城市的特產嗎?或者是全國的城市文化都是相同的?那麼如何提升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太大的詞。如果是指 urbanity、主要包括 sophistication、人工化、刻意化(mannered)等幾個特點。
Sophistication 是簡單粗暴的反面、也是「我喜歡就好」和「至於嘛」的反面。
主流民衆對人工的、刻意的事物的態度可以反映城市文化的發展程度。
嗯我個人拙見哈。。。城市文化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包含了城市設計、產業經濟、自然生態、歷史、建築、景觀等等的內容。因為每個城市的自然生態和歷史都有差異嘛,所以每個城市應當是都有自己獨特的城市文化的。每個城市的文化,其實當我們進入到一個城市的時候,就可以切身體會到的。從當地的主導產業、建築的風格、或者是歷史遺址,甚至說只是街道的整潔程度,還有地鐵站、公交站的設計,還有城市居民之間相互交往的方式。每個城市的市民走路的步伐、辦事的方式這些東西,都會反映城市的氣質和文化的。全國的城市文化必然不會是相同的,比如說在廣州走一走、西安走一走、武漢走一走,甚至都不需要通過各種指標的理性分析,就這麼在路上走走看看聞聞,城市之間的氣氛和氣味都是相差甚遠的。
而城市文化需要提升,如果說的是國內的城市,除了傳統說來的對於歷史文脈的保護和傳承,其實更多需要對街道等公共場所加強保潔= =如果到處都髒亂差真的別談什麼鬼文化了。。。還有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和保護。衛生、自然環境不好的城市,要急吼吼地談文化簡直思路都沒有對。文化從人產生,如果城市環境真的能夠以人為本,關注居民的生活和心理需要,那麼文化會自然地產生和提高的。
現在城市「千城一面」遭人詬病,其實就是在進行城市設計的時候,沒有按照當地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來進行。到處都在仿歐美,都在追求鬼扯的歐陸風情高大上,然後古迹的修復根本沒有遵循「以舊修舊」的原則,加上傳統工藝的流失,和城市植被的破壞。。。額。。。現階段想要提升城市文化,還是要看決策者的眼光吧= =。。。。。。。城市文化就是,「巴黎人既珍視上千年的城堡和教堂,又樂於接受工業化時代的埃菲爾鐵塔,同時也痴迷屬於城市底層的小書攤(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方周末某期的文章(記不清了抱歉)
城市文化就是,「香港有很長的海岸線,但它並沒有真正的濱海文化。那樣璀璨的維多利亞海港,沒有一個地方是你可以和三五好友坐在星空下,傍著海浪海風吃飯飲酒,唱歌談心,痴迷逗留一整晚的。」----龍應台
以上兩者都是城市文化。我的家鄉,中原小鎮、六線城市。有山有水,以及長長的城牆。漢族為主、有一部分回民。夏天有烤魚、烤羊肉串、羊腰子。冬天也有梅菜扣肉、紅燒豬蹄。黃毛小子或是花甲老人都有屬於各自的味覺。夏天我們會去河裡洗澡,冬天會一起喝完白酒出來放炮。這裡有過歐陽修故居,有過「圍城」為救百姓跳下城樓的縣官,日本兵來過,50年代蘇聯修建的橋也翻新了…現在的小孩很少知道這些事情了,因為家長要上班和出攤,小孩不問,家長也不會去說。如果小孩問了,家長會告訴他,好好學習考上好的大學,將來走出去、去外面的世界。這裡真的很好,只是留下的人越來越少
是一群人的生活習慣。
如果有人讓我來說說什麼是「城市文化」,我可能想半天也不能說出個大概來。主觀感受可能是一座城市精神層面上彙集的一些東西,這是一個既廣且深的概念。 城市既是神聖的精神世界,也是世俗的物質世界。那麼城市文化便不是如我想像般僅僅是精神層面上的東西。城市這個環境可以促使人類文明的生成物不斷增多、不斷豐富。城市這個環境也會促使人類經驗不斷化育出有生命含義的符號和象徵,化育出人類的各種行為模式,化育出有序化的體制、制度、城市這個環境可以集中展現出人類文明的全部重要含義;同樣,城市這個環境,也讓各民族各時期的時令慶典和儀節活動,綻放成為一幕幕栩栩如生的歷史事件和戲劇性場面,映現出一個全新的而又有自主意識的人類社會。城市文化是伴隨這個城市的各種環境而形成的,換句話說我以為城市文化其實就是城市各種環境的顯現,劉易斯?芒福德說了一句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經典概括。
城市中人的生活節奏 習慣 做事風格,並且對外來人有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就是當地人的素質
城市文化是一個城市的形象,是行走的經濟,代表了城市的精神和靈魂,使城市能夠長久和諧發展的根本所在。城市文化是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完美融合,是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相輔相成,更是城市發展的歷史底蘊的積澱。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構建文化品牌,塑造城市形象的靈魂所在,城市文化必須結合其歷史文化氣質,將文化內涵融入城市文化品牌,形成文化品牌識別度,使得形象更獨具特色。文化資源與城市文化品牌有著密切的關聯,文化是歷史的、具體的,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歷史文化和特色資源長期積澱的產物。在城市未來的發展中,文化的資源性、差異性特徵日益凸顯,文化軟實力不僅是支撐城市社會發展的基礎和無形力量,而且是城市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體現。
城市文化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多種形成要素的整合概括,具體而言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包括城市景觀、文化產品及文化設施等三個類別,物質文化是有形的,反映出城市的價值觀、歷史文化、城市精神、民俗風情等,是塑造城市外在形象的客觀載體。精神文化包括市民素質、民風民俗及城市精神等三個類別,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凝聚著城市的思想精髓。文化是城市發展的靈魂和精髓所在,體現了城市發展的個性和魅力,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目前一些城市重點加強了城市文化的建設,但思路可圈可點,僅舉例做法較為優秀的深圳:
繼3月舉辦「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和4月舉辦深圳設計周之後,深圳5月又幹了一件大事:在國內率先推出了「深圳城市文化菜單」,向著對標國際一流城市的目標再度邁進了一大步。
正如1999年高交會以及2000年深圳讀書月的誕生並非偶然一樣,「深圳城市文化菜單」在2017年的提出和發布,同樣也是一座城市自我追求和提升的結果,這是城市發展及其文化進步的必然邏輯。《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構建以國際先進城市為標杆的文化品牌體系,其中一個最為核心的內容就是建立城市文化菜單。這本身就是深圳這座城市的創意和智慧的一大結晶。
對標國際一流城市,是深圳旨在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必經之路。與國際知名城市相比,深圳的品牌文化節慶和高端體育賽事不多,城市文化形象和國際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比如,一說到波士頓,就能想到馬拉松賽和賽艇大賽;一說到米蘭,就能想到時裝周和設計周。數據顯示,倫敦大型常設性文化節慶活動多達200個,香港有近50個,北京、上海也有20多個,而深圳只有10個左右,有國際影響更是屈指可數。「深圳城市文化菜單」的創立,實際上設立了一個國際坐標體系,可以清晰地發現差距以及努力的方向。
與此同時,「深圳城市文化菜單」設立了一個全新的價值評估體系。在目前入選的「深圳城市文化菜單」的28個名單中,既有高交會、讀書月、關愛行動和創意12月這樣已經走過10多年的經典活動,也有深港雙年展、中國杯帆船賽和深圳時裝周這樣初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先鋒活動,也有「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設計周、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以及中國圖片大賽等今年新創立的國際化專業項目。但在「深圳城市文化菜單」的定義和範疇之下,所有菜單都將在國際化的視野之下,被重新審視和評價,並經受專業和市場的檢驗。在這一背景之下,無論新老菜單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唯有持續的創意和更新,才能保留在這一菜單之中。至於新晉名單,更是如此。
可以看到,這次出爐的「深圳城市文化菜單」確保了高標準和高門檻。一是在時間上,以月份為單位,每個月都有品牌活動,確保「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二是在標準上,要與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相匹配,以國際化、標誌性的品牌文化活動為主體,不求面面俱到,做到寧缺毋濫。這說明,「深圳城市文化菜單」不僅立意高遠,而且求真務實,體現了深圳經濟特區的底色和本色。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時間的沉澱,更是城市永恆的追求。在過去37年的歷史中,深圳創造了無數的經濟神話。而在未來的競爭之中,唯有文化才能讓一座城市立於不敗之地。讓我們精心打磨每一份「深圳城市文化菜單」,再造一個屬於深圳的文化傳奇。
有一句話叫:金錢永不眠!這個城市有多少金錢,晚上就需要照亮這些金錢的燈光!燈光下閃耀的就是金錢和活力!
如何構建有競爭力的城市文化,後續再談。
推薦閱讀:
※2015 年出現了哪些值得經濟學界研究的社會動態?
※97 年到 03 年期間,中國是如何實現物價浮動在 1% 左右而人民收入卻接近翻一番的高增長低通脹發展模式的?
※有哪些可以指導日常生活的經濟學原理?
※眾籌是怎樣的一種金融模式?
※科技發展會擴大還是減小貧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