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傷或關節炎,在下雨天前、下雨中會疼的醫學原理是什麼?


因為受過傷的軟組織,對氣溫 氣壓的變化是很敏感的,我記得當時我進修骨科的時候,我們的骨科博士說過,他做過實驗,大概正常的軟組織和受過損傷的敏感度相差十七倍。主要是損傷過的組織,氣溫變化後,疤痕組織會牽扯到周圍的組織,造成整塊肌肉緊張,不適感增強,如果是關節周圍的韌帶損傷,更加會造成關節壓力加大,嚴重的還會引起關節無菌性炎症,炎症滲出造成關節囊積液,那就更加痛苦了。


因為天氣變化主要由氣壓、氣溫、空氣濕度的變化造成的。而重大天氣(如暴風雨、颱風、強雷陣雨等)來臨前,一般會出現氣壓明顯下降,濕度急劇上升等現象。正常人由於對外界環境的變化能立即進行調整,當氣壓降低和濕度升高時,細胞內的液體能自行滲出,尿量增加。有了這一適應手段,幾乎感覺不出天氣變化。而關節炎病人由於病變組織不能及時隨天氣變化排出細胞中的液體,致使病變部位的細胞壓力比周圍的正常組織高,就會引起病變部位的壓脹和酸痛感。

我覺得有道理


中醫里說病因及影響健康的因素,似乎就有天時、氣候等等,人的陰、陽、氣、血、精、津、液等隨四季,每一天的時令變化而變化,如果按照中醫的經絡學說,那麼就是你的氣血運行到了受傷的部位,此時如果遇到天氣變化,比如下雨天,下雨時,空氣濕冷,濕邪重濁粘滯,那麼你的氣血和濕邪相互影響,阻滯經絡,所謂不通則痛,自然就不舒服加重了啊!學中醫學的不好,所以瞎分析一番啦!大家都來談論……


天氣變化,如降溫、陰冷、寒冷、風速加大等,是一般人所能看到和感知的,體內生理機制也會對這種變化做出正常調整。例如,當快要下雨時,氣壓一般要降低,濕度則加大,健康人細胞內的液體能自行滲出,導致尿量增多,以此適應天氣變化。而對於患有關節炎的患者來說,因存在病變組織,不能及時隨天氣變化排出細胞中的液體,致使病變部位的細胞壓力比周圍正常組織高,就會引起病變部位的脹痛感。這是關節炎患者能預知天氣變化的原因之一。

天氣變化時大氣中帶正負電荷的大氣分子會出現移動和其他變化。由於不同電荷互相吸引撞擊,產生一系列電磁現象和電磁波,可使人體細胞內外存在正負電荷的電位差。正常人對這種電位差能始終保持著平衡,而關節炎患者由於局部毛細血管和組織發生了變化,就會釋放出一些炎性物質,使得神經末梢受壓迫而產生酸痛感。雖然氣溫、氣壓、濕度等諸多要素變化可引起關節疼痛加重,但這些變化都沒有電磁波來得快。所以,往往當地的天氣還晴朗,而異常的電磁波已把天氣變化的信息傳遞過來,這就是關節炎患者往往在天氣變化之前就開始出現疼痛的原因,也是其能預知天氣變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膝關節影響最大

有研究提到在探討天氣變化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疼痛部位影響時發現,絕大多數患者疼痛發生在關節部位,其中以膝關節影響最大,這是由於關節本身的一些特性所決定的。有人做過實驗,在常溫下測定人體不同組織的溫度,關節的溫度是最低的。當被試者暴露於寒冷環境中20分鐘後再測定不同組織溫度,發現關節溫度下降最多。當被試者回到實驗前的氣溫環境後,關節溫度還在繼續下降,甚至比實驗時出現的最低溫度還低,這表明關節溫度恢復也慢。且風濕病患者體溫調節機制較健康人差,所以關節部位對天氣變化最為敏感。

膝關節是人體的主要負重關節,滑液是關節間的液體潤滑劑,其黏度對關節的滑動運動影響很大。人體膝關節約含有滑液0.5ml,滑液的黏度直接與黏蛋白的含量有關。當氣溫下降時,滑液中的黏蛋白含量增多,便增加了滑液的黏度,影響了關節的活動。此外,血漿中蛋白含量高亦會影響滑液中的蛋白。突然降溫時寒冷刺激可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而腎上腺素則可增加血液的黏度,這些都可增加滑液的黏度,從而增加關節阻力,引起關節疼痛。


可以嘗試練太極拳,如果練對了,兩年後有效果,我算是治好了,還在努力中。之前,我吃了一年多雙氯酚酸鈉,只要關節疼就吃,因為抵抗不了疼痛,尤其是一下雨或陰天的時候。


濕邪侵體,建議艾灸


您好 我的爺爺是名老中醫 看這些病幾十年了 百分之九十五都有效果,貼膏藥治療。 他今年83了依然在行醫 如果您相信我的話我們可以進一步的聊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醫學上很多病變原因都會提到「壓力過大」難道身體病變會和人的心情有關?
瘊子(即疣)是怎麼形成的阿? 如何醫治?
輸血3000ml,采血測出來的DNA是自己的嗎?
獻血對身體具體的危害?
耳鳴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到底?

TAG:生理學 | 疾病 | 醫學 | 醫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