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製造商在中國通常會大幅抬高汽車售價」是真的么?
Elon Musk 最近在2013年第二季度的電話會議上說了這一段話:
比如在中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通常會大幅抬高汽車售價。我們將來不會這麼做。我們還希望在定價策略上極度透明。因此,我們在某個國家的售價將是美國定價,加上受物流成本、進口稅以及潛在的3%的匯率變動、以及在某個國家經營帶來的成本的提升。我們會讓定價變得真正透明,並想方設法來降低成本。我們的策略是我們不會賣給任何人高價。你應該看到,在每個國家,我們的定價策略都是一致的。
特斯拉第二季財報電話會議實錄全文中文版
這種情況是真的么?另外如果 Tesla 汽車定價的話,按照 Elon Musk的上述流程,一輛普通的 Tesla 汽車會在中國賣到多少錢?
人民日報發了一條微博(人民日報的微博 新浪微博),指出進口車「刨去關稅,依然暴利」。微博截圖如下:
說明:這個回答怎麼會被反對那麼多啊,我的表述有問題嗎?那麼概括一下:進口車高價的主要原因還是稅,但題目問的是一個關稅消費稅增值稅之外的問題,問的是不含稅的價格是否中國市場比其他市場要高。答案是是的,即使不含稅,我們買的進口車也比別人的貴,比較方法就是看同款中規車和美規車(不加價的情況下)哪個比較貴。非中規進口車大多數來源於天津口岸,大多數也是要加價出售的,我這裡討論的是一個不含稅的出廠價。
---------------------------
不好意思我早上怒答的時候沒看題目,剛剛看了發現裡面給出的兩條新聞跟稅的關係不大,主要是進口中規車定價權的問題,那麼我就來說說定價權以贖罪啊……
要說定價權主要需要了解下面幾個點:
1、進口車製造標準:
中規車:中規車就是汽車生產企業在中國生產的或者品牌企業按照中國標準在國外生產然後進口在中國銷售的,簡單說就是大家在4S店買到的都是中規車。
非中規:非中規的進口車主要有美規和中東規,每輛車經過小規模特殊審批後也可以進來,尤其是一些不太常見沒有4S店的品牌。
2、渠道
中規車的渠道是品牌自有的,例如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負責全部寶馬品牌中規車的進口,通過認證4S店銷售。4S店要執行品牌的制度,獲得在某地區排他性的銷售權利,但4S店的銷售對象可以是終端用戶也可以是二級代理商。
非中規車就是貿易公司直接進口的,沒有免費保修,雖然還是可以去4S店付費維修已以及購買配件(換配件會特別麻煩,因為店裡可能還需要特別幫你進口一個回來),但是考慮到很多品牌的生產企業會對不同市場的產品區別對待,部分配件的優劣有差別……當然是不是真的有差我也看不出來,但買非中規的同學們都堅持認為賣到美國的就是會比賣到中國的同款車質量好……而且有一些車型直接就不對中國市場投放,想買就只能買直接進口的。
3、價格確定權
中規車的價格權在品牌手上,哪怕是同一款車品牌也可以對不同市場給出不同的價格,這也就是題目裡面Musk說的「汽車製造商會在中國大幅抬高汽車售價」。按照我陰暗的揣測,Tesla其實也不具備對中國市場區別定價的基礎,因為它車型實在太少了,價格其實很透明了;而寶馬那種奸商,車型多到銷售都搞不清楚,隨便換個配置又是另一個價,中間黑了多了大家都不知道啊……
非中規的進口雖然渠道商層層代理比較混亂,但其價格是完全市場化的,某車型熱門搶手的時候,現車加價10幾萬的有,某車型沒人要砸手裡的時候,經銷商為了回籠現金賠本也會賣,而且購買者完全可以問到國外市場的售價,加上各種稅、運費商檢費等等,就可以算出渠道加了多少價,品牌在這裡插不上手。
4、質量認證
汽車是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內的商品,大批量進口(中規車)需要取得3C認證,業內稱為大3C;非中規可以申請取得認證,業內稱為小3C,小3C需要拿到生產國相關批件後,通過質檢、工商等手續,由商務部核准頒發認證,小3C需要經過破壞性實驗撞毀兩輛申請車型,但是以後同一車型就不需要逐輛檢驗了;非中規也可以不進過小3C認證,選擇逐輛商檢,這樣報關報檢時間可能長達3月並且每輛車大概5萬商檢費。
5、為什麼這兩條新聞會出現
其實題目給出的兩條新聞都是靠譜的,雖然人民日報那條長微博我在公司不能點開看(公司wifi屏蔽新浪微博以及各種博彩、色情網站==),但是題目引述的內容屬實。
人民日報微博裡面點名的寶馬跟路虎因為在中國市場銷量大,是從品牌端實行價格區別對待的典型,我不敢說這條微博會預示著什麼政策調整或者懲罰措施,但品牌能夠任意定價的權利也是我中華上國商務部賦予的,品牌可以對中國市場執行差別定價的依據在這裡:商務部、發改委、國家工商總局2005年第10號令 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
這個文表面上看好像是規範了中國的汽車市場,讓中規車不會像非中規的代理渠道那樣亂來,但其實是把定價權拱手讓人,此文一出,各車品牌紛紛愛上在中國自設總代,又趕上中國購買力大發展的好年景,人傻錢多速來啊……
購買小貼士:雖然美規車各種好,可能還比中規便宜,但是也出現過不止一次美規寶馬進來發動機根本不轉的奇葩事件;另外在一些地區非中規上牌可能有困難,需要提前疏通車管所。「汽車製造商在中國通常會大幅抬高汽車售價」,而我認為解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通常」、「大幅」。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汽車製造商一定是逐利的,一定是為了更高額的盈利。所以,在中國汽車市場還不足夠發達的前些年,「通常「會抬升價格是正確的,因為中國消費者選擇的車型有限,那麼物以稀為貴自然是更高的價格也會有人買。
而對於是不是」大幅「抬升又要分開說,最早汽車國產以後,國產化率不高或者供應商沒有規模優勢,那麼零部件採購成本也會更高,因此車輛本身的成本也更高。再加上稅費、運輸費以經銷商利潤、車企利潤等,抬升的幅度的確不小的。但是另一方面,隨著中國車市的競爭加劇,往往很多車輛上市一年以後會大幅降價,售價在9折,甚至8折也有。所以相比之下,抬升幅度有並不是很大了。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在北美市場,一輛凱美瑞的起步售價大概是14萬左右,而在中國市場的的定價是17.98萬元,不過國內的優惠幅度已經可以達到3萬元,所以14萬對比15萬元,這個差距並沒有想像那麼大。所以一個結論是,就目前而言,對於國產車,其實汽車製造商並沒有抬升太多的價格,銷售價格基本已經和全球市場在逐步接軌。
另外要專門說的是進口車價格。毫無疑問,中國的進口車定價是遠遠高於國外市場的,這就使得很多豪華車型甚至動輒降價30、50萬之類。這裡引用一下路虎攬勝全球各地的售價對比新攬勝5.0SC尊崇創世版中國279.8萬,日本16,700,000日元(104.4萬元),英國98,430英鎊(93.6萬元),美國135,995美元(83.1萬元),新加坡705,000新幣(338.5萬元)。
毫無疑問,中國的售價絕對很高,但這其中有多少是稅費呢?我沒有詳細計算和查閱,但是根據新華社記者張毅的微博,他提出一個數字是144%。
當然,國內這些進口車本身在出口之前就會進行一次加價,但是這些加價也不是憑空出來的,往往是增加了配置。仔細對比很多豪車中國版車型和北美版車型的配置,你會發現在配置上中國版遠遠要好於當地的配置。還有則是運輸費、倉儲費、檢驗費等等。
可以說,在英國本土賣100萬的路虎攬勝,經過加價到中國244萬,再加上廠商利潤和經銷商利潤賣280萬也並不誇張。至於加價,那是消費者的事情了。
所以結論二:汽車製造商進口車定價的確通常會抬升費用,相對而言也的確是大幅抬升,不過也會增加一些配置作為彌補。而最重要的加價環節依然是稅費。
========================================================================
補充一點,不要認為中國消費者就是獨一無二享受高價策略的,實際上在經濟越不發達的國家定價會越高。一個比較容易感受的例子是,在泰國,同樣的一輛威馳,在中國費用大概是10萬,在泰國好像是17萬元,而中國凱美瑞最低配是17.98萬元,而泰國是26.5萬元。但是讓人意外的是,泰國對混動車新的扶持力度很大,中國和泰國的差價要小得多,可能凱美瑞混動只差3、4萬元,普銳斯和國內差不多一樣。先看些數據:(數據來源:網路)
進口車明顯在國外的價格比國內低很多,無論如何,關稅的作用非常明顯。
進口中檔車,像菲亞特500這種銷量比較差的,其實引進這種車型並不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吸引眼球,定價高點也無所謂。另外一種像蘭博基尼類的奢侈品,除去關稅(關稅肯定很高),定價確實離譜,但是僅僅是汽車嗎?為什麼中國的富太太們都去海外狂撒錢買LV?再看國產車,從低檔到高檔,其實國內外都差的不多。另外,需要注意一點,很多國家的汽車配置選購比較自由,也就是說國外的乞丐版比國內的乞丐版配置可能更低,所以起售的價格也會低一點。而且,很多合資國產車的關鍵零部件要進口,是要交稅的。但是價格還有下探的餘地。
所以,結論是:
在早些年,Santana都賣20萬的年代,定價確實高,但是現在,除了高檔品牌或者奢侈品牌外,定價都比較合理了。以前還存在著車型更新換代慢的情況,現在也改善很多。
————————只要市場開放,那隻手就會自動調節。人民日報那套論調,自己扇自己的嘴巴,汽車行業又不是壟斷行業。暴利的奢侈品?你覺得人家太暴利,你可以不買,買便宜的車,不開蘭博基尼又不是沒法過日子。相比之下,我覺得人民日報應該多關注汽油價格、購置稅、過路費神馬的怎麼跟國際接軌,這些才是普通老百姓真正關心的。
關於Tesla的價格?
Musk先生這段話有炒作的嫌疑,也許他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商人的本質就是追逐利益,屆時Musk先生看到中國錢多人傻的局面,會不會忍痛割肉那是另外一回事。美國最便宜的Tesla版本大概是5萬美元,價格同寶馬X5,奧迪A5,合32萬人民幣,那麼國內X5的最低價格是70萬,所以我預測Tesla在中國的售價應該在75-80萬起。誰知道呢?Musk先生本來就是不同常人的神人,我衷心希望Tesla 30w起(有點作夢了)無論如何,歡迎Tesla來中國,你來了,就是讓市場開放。瀉藥。謝邀。
首先看一下進口車的稅額。
自從加入WTO後,我國逐年減讓進口汽車的關稅,目前小轎車進口關稅為25%加17%增值稅,另外根據車輛的排量加消費稅。
排氣量在1.0升以下(含1.0升)的 1%
排氣量在1.0升以上至1.5升(含1.5升)的 3%排氣量在1.5升以上至2.0升(含2.0升)的 5%排氣量在2.0升以上至2.5升(含2.5升)的 9%排氣量在2.5升以上至3.0升(含3.0升)的 12%排氣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 25%排氣量在4.0升以上的 40%國內進口車的價格主要由5部分構成,即:到岸價格(國外裸車價格)、關稅、消費稅、增值稅和經銷商費用(包括車輛運輸費用,報商檢的費用,集港倉儲費用,許可證費用,經銷商利潤)。
進口車價格計算公式為: 到岸價×(1+關稅稅率+消費稅稅率)×(1+增值稅稅率)/(1-消費稅率)+經銷商費用=進口車基本價格,可以看出,消費稅佔有很重要的因素。以寶馬X5(發動機3.0單渦輪雙渦流)為例。美國售價53800美元起(BMW X Overview)
選完配置,我們就算6萬美元,匯率就算1:6.11
算下來X5的完稅價格應該是857844,國內經銷商報價90萬到105萬。(不知還有無優惠)
這樣看,我覺得應該不算題主所問的」大幅提高售價「吧。人民日報那個微博你就忽略的,一般他說事實是什麼,那麼事實基本上就不是什麼。
還有你不能拿特斯拉與普通車進行比較。
特斯拉在美國是直銷的,省去了中間經銷商的環節(這也是特斯拉收到北美汽車聯盟強烈抵制的原因),售價還高達6萬美元,這根本就不是普通老百姓所消費的車。進口到天朝,所佔的便宜無疑就是消費稅這塊(但是天朝會讓他白白占這塊便宜嗎),同時作為市場開拓,他的前期費用(鋪設銷售渠道、售後等)會很高,這也需要平攤到成本上,所以我覺得,特斯拉在中國售價,正常情況下,130萬起,關鍵還在於消費稅這一塊天朝怎麼收。
市場會自發調節,價格高的核心原因是需求旺盛。進口車價格高對自主品牌絕對利好,搞不明白為什麼還要黑人家。等進口車價降下來自主品牌還有活路么?與其討論人家為什麼價格定那麼高,為何不先問問自己為什麼價格定不高。
歧視性定價是在各行各業都有的事情,不唯汽車。
所謂歧視性定價,是指,在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或地區,銷售高檔貨物,反而提高價格的策略。這種策略是源於:這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沒有能力生產出相同品質的產品,所以無論定什麼價格,這些地區的有錢人總會競相購買。
我無力評說這個策略是正確還是錯誤,但它確實廣泛存在,並且我個人認為,或許這個世界上需要某種新鮮的血液新鮮的概念來革這個策略的命,如同微信隔了傳統運營商的命,支付寶革了銀行的命一樣。這個視頻提供了一種視角:社會財富分配不均。車價的問題在1『15韓國講師 中國無法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視頻
瀉藥編輯半天不小心給刪了,好久不打字了。本人非專業人士,僅僅是yy。我的看法和李知湖先生貼的視頻相近。如數據顯示,排量越小的汽車,差價確實越相近。人民日報,不過是為其組織辯護而已。關稅確實不低。對於大排量超跑suv皮卡等,得100%以上的稅費了。另外還有幾點需要考量:1,定位。價格太低會影響合資豪華車銷量。價格高點,可提升品牌形象,沒有幾家大車廠會靠在華銷量有限的超豪華進口車的利潤。2,利潤。投資千萬上億進口車生意的生意人,需要維持豪華店面,員工高福利,更要賺錢。每年賺不了20、30個點,還不如放貸去。3,關係。本應在第二點,但是本國情況特殊,單列。凡和海關稅務等打交道的,幾個不用花保護(關係)費。等等。這個是各方利益博弈後的結果,並非經營者暴利坑人。而且,中國能買這種車的有錢人,價格不是首要的,「面兒「更重要。開個邁巴赫出去生意,還沒談對方就知道你是有實力的人。保護本國汽車行業,不過是多交點稅,國車不知還得多少年才能到進口豪華車的水準。特拉斯的價格方面,電力車無排放,關稅肯定低。能低多少,難說。但是只要比國外同價格燃油汽車低,就有了談資,做點營銷貢獻。最後,以上都是受邀後才想的,紕漏錯誤的地方應該不少,海涵。其實,這個問題應該邀請的是專業營銷策劃的朋友回答,更好一些。
人民日報說的海外其實只有美國,最多加上加拿大而已。但是除了北美還比較過其他國家的價格嗎?單說美國,不管是從汽車產業歷史,行業發展成熟度,市場容量,稅收環境,物流基礎,到市場競爭程度來說都是全世界最高水平,跟人民日的報所在的國家哪點具有可比性?
美國GLK 250 售價摺合人民幣 24萬 Q5是 22萬假如中國和美國一樣的話你讓CR-V賣多少錢?你讓BYD S6賣多少錢?
我一直很奇怪,國內很多生產商的整車銷售利潤根本都算不上暴利,為什麼最近一片喊打喊殺的聲音。然後,今天我看到了這篇文章。汽車暴利其實是個撲朔迷離的「局」 當然我是個陰謀論者,但我也真想不出其他原因。
回答那麼多,都是意不對題,簡單說吧1、國產車:發動機,變速箱,核心技術你有沒有?沒有的話,技術是要交專利費用的,很多零備件的採購都是要採購國外的,也是有關稅的啊。2、合資車:合資車也是有進口稅和關稅的呀?哈哈3、進口車:物以稀為貴嘛,市場行為嘛,你中國造不出來嘛,你造的出來高品質的車,我肯定也賣不了這麼貴嘛,是不是?
進口高檔轎車價格並不是都虛高,很多小排量冷門車型價格相對比較良心,主要價格增益都是來自稅收。
但是在熱門的高級大排量豪華車領域,價格虛高數倍的情況基本都是由高企的排量消費稅和國外車廠的暴利造成的,而在這條鏈條上,4S店其實處於弱勢。
進口車的稅收由進口稅,增值稅和消費稅三部分組成,消費稅跟排量掛鉤,上面很多人說的很清楚了。
1.私人其實可以進口小汽車,就是額度比較難拿。一個進口額度能值好幾萬。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委託大小貿購買指導價100w人民幣左右的進口車(特別是SUV),相同配置下仍能節省數十萬元。足以見得進口高檔轎車除去稅收因素外仍然價格虛高。
而高檔進口車給4S店的價格往往很高,利潤空間稀薄。廠家是按照配貨比把高檔車強行配給4S的。結果就是很多4S為了儘快出貨回籠資金,甚至會虧本出售。這也就是為什麼此類車的4S店折扣往往也很高。
2. 需要注意的是,增值稅和消費稅是國產車也需要繳納的。所以進口車唯一的稅費增加在於進口稅,這個的稅率為25%。
3.但是基於節能減排(以及對奢侈品克高稅)的考慮,消費稅跟排量掛鉤,且在大排量上簡直是喪心病狂的稅率。
排氣量在1.0升以下(含1.0升)的 1%排氣量在1.0升以上至1.5升(含1.5升)的 3%排氣量在1.5升以上至2.0升(含2.0升)的 5%排氣量在2.0升以上至2.5升(含2.5升)的 9%排氣量在2.5升以上至3.0升(含3.0升)的 12%排氣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 25%排氣量在4.0升以上的 40%根據暫行條例的規定,對於進口商品,以上比例表示的是在最終售價中消費稅所應該佔有的比例!比如說如果進口汽車的最終售價是100w,其中應有40w為消費稅。正如 @金昊 所說,到岸價×(1+關稅稅率+消費稅稅率)×(1+增值稅稅率)/(1-消費稅率)+經銷商費用=進口車基本價格
而進口的高級轎車,基本都是超大排量,3.0以上的比比皆是,6.0+的都一大把。而如果達到了4.0排量,稅收是到岸價的多少呢?143.75%!3.0以上(不含3.0)是95%。2.0的排量則為53.95%。需要注意的是,
1.排量稅對於國產汽車也是徵收的。但是因為國產車基本都是小排量,超過2.0的都很少見,所以造成了「進口車稅率極高國產車稅率很低的感覺」。我們可以看到,光是2.0和4.0以上的排量稅差別,就幾乎使繳稅稅率增加了兩倍。2.官方進口的車子到岸價格可以比美國的建議零售價低不少。至於到底能低到什麼程度,則一直被各方諱莫如深。進口車中也有定價與國外差距比較合理的:
比如CLA260 4Matic,國內的版本在配置上比較貼近美國的一個高配版,實際價格在4.3到4.5w美刀之間(不能確定價格是因為美國的選配很多都是「包」,無法跟進口版本一一對應),國內定價38w。凱迪拉克ATS,2.0T最低配在美國賣3.6w刀,國內官方指導價31w。特斯拉model S, @金昊之前認為定價會在130萬左右。但是實際上由於特斯拉只要交兩稅,不需要繳納消費稅,他的綜合稅率僅為46.25%。所以最終一個美國建議零售價8w刀左右的車,在中國只賣了70w人民幣出頭。以上車型的共同特點就是排量小,前兩個是2.0t,特斯拉乾脆沒排量。3.國產合資汽車價格與美國價格差別不大,原因不僅僅是稅率低,而且存在大量的減配。
比如 @羅睿 說的寶馬三系,寶馬三系起步是316i,而美國的起步是什麼呢?320i!國產320i的起步價我記得是32w左右。同時在車輛用料車內用材上嚴重減配。像寶馬賓士奧迪,最喜歡的就是在國內打造瘋狂減配配置慘不忍睹的低價丐中丐版本以彰顯良心,以致瀝青阻尼等事件家喻戶曉。國產車價格雖然便宜,但除了車標和三大件,還有什麼不偷工減料,實在讓人心存疑慮。至於減配不那麼嚴重的……比如今年8月15日發布的凱迪拉克國產ATSL,居然出現了配置比進口版略低,定價比進口版略貴的神奇事件(唯一的優勢就是軸距加長了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進口的零部件也是要徵收進口稅的。這一塊法規比較複雜,簡而言之就是,如果一輛車進口部件太多而國內供應的部件太少,那麼是整車進口還是國內組裝,稅收差別也不會太大了。
4.綜上所述,如果查詢車價,可以輕易算出,高級豪車市場(指排量大於3.0L),基本上是國家克完重稅之後,廠家再豪賺一筆(此現象在豪華SUV市場尤其明顯)。所以無論把高價的責任推給哪一方單獨承擔,都是不準確的。瀉藥,我感覺還是有些內容的,除了特別暢銷的,進口車經常優惠個3—10萬不是問題,個別的優惠幾十萬都有,這個利潤是誰拿呢?
進口汽車徵稅是按照排量計算的 這個純電動 完全躲避了這項政策 真要是計算稅率的話 排量稅就是沒有的 不過個人覺得特斯拉也不會便宜
MUSK大神的話確實有點理想主義。轉一篇文章,是不是暴利自己判斷吧:
進口車價格組成分析截取其中內容:中國進口汽車稅收計算公式如下:
關稅:到岸價格×25% 消費稅組成計稅價格:(到岸價格+關稅)/(1-消費稅率) 消費稅:消費稅組成計稅價格×消費稅稅率 增值稅:(到岸價格+關稅+消費稅)×17% 含稅總價:到岸價格+關稅+消費稅+增值稅進口車價計算公式(估算): 4.0L以上進口價格乘以2.4375; 3.0-4.0L(含4.0)進口價格乘以1.95; 2.5-3.0L(含3.0)進口價格乘以1.6619; 2.0-2.5L(含2.5)進口價格乘以1.6071; 1.5-2.0L(含2.0)進口價格乘以1.5395; 1.0-1.5L(含1.5)進口價格乘以1.3077 舉例說明:一輛在國外買5萬美金的豪華車,進口到國內後的售價隨時能賣到接近100人民幣。誰都知道人民幣現在升值了很多,這就是說我們國內消費者能用比以前更低的價格就能買到同樣的進口產品,5萬美金的進口車摺合人民幣不超過35萬,那麼在經銷商展廳要賣到100萬,是否利潤就是賣一輛車能賺65萬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賣一輛車能賺兩輛回來,估計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靠前的不僅僅只有房地產開發商老闆了,應該還有很多的進口汽車經銷商了。TOP5 Commodity Suppliers那麼35萬與100萬之間的差價是怎樣形成的呢?這些錢又去了哪裡呢? 讓我們分析一下進口車的價格是如何構成的: 進口車價格主要由以下稅費構成:車輛進口時發生的海運費,到岸後產生的碼頭操作費、倉儲費,向質檢局繳納的商檢費,海關代國家金庫及稅局徵收的關稅、增值稅、消費稅,以及車輛報關進口後運往各級經銷商的國內陸路運輸費,最後就是各級經銷商利潤了。而這35萬與100萬之間差價的大頭其實是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 單從汽車進口這個環節需要繳納的稅費當中,進口稅額是這樣計算的:((進口關稅率+消費稅率+增值稅率+進口關稅率X增值稅率)/(1-消費稅稅率))x到岸價,到岸價是該輛進口車在出口國的離岸價+海運費+保險。 具體舉個例子說明一下,一輛排量4升的轎車或SUV,國家規定進口關稅是25%,增值稅是17%,消費稅是40%,以到岸價為5萬美金來算吧(上文提到的5萬美金是出口國當地市場價格,裡面是包含了在這個國家國內銷售時需繳納的各種稅金,但出口時會把這些稅金剔除,是為退稅,但這裡為了計算方便,就按到岸價為5萬美金來計算,如果倒推回去,這5萬美金的汽車在出口國國內銷售時的價格很可能會高於5萬美金),匯率按6.83計算,這輛進口車的人民幣到岸價為34.15萬,那麼在進口環節需徵收稅額是多少呢?進口稅額為:34.15X1.4375=49.09萬(1.4375是計稅常數,在海關進出口稅則里可以查到,自己按公式計算也能算出來),記住:這49.09萬是單純的進口稅額,並不是完稅後的車價,這個稅額再加上原來的到岸價才是進口車的完稅價:34.15+49.09=83.24萬。看清楚沒有?一輛到岸價為美金5萬,折人民幣34萬的進口車在走出海關那一刻,它的身格馬上就暴增到83萬了,而進口環節中徵收的稅額比汽車本身的價格還要高出一截,如果再把各級經銷商的利潤逐層加上去,車輛到消費者手中的終端銷售價格就隨時能達到100萬左右了。
政府對進口車設置高關稅是正確的做法。我們拋開各種國內的「特色」,對於民族汽車的發展和崛起,很大因素上取決與國外的競爭力。現在,奇瑞、吉利、BYD在2、3線城市市場已經佔據一定份額,對於國外的市場,一步步探索,這很大一部分因素取決與政府的扶持。試想,取消進口車的所以關稅,我們的民族的汽車企業將無法生存,在這當下,採取進口車高價格來保護民族汽車是有必要的。我們在膜拜德系、日系車的同時,也給自己民族的汽車品牌點時間。當一天步行在國外,能看見民族汽車在馬路賓士,那時,我們的市場可完全開放。
接觸過兩年非中規車的進口生意,作為門外漢說點自己的感觸吧。2010年的時候進口非中規車輛到中國來賣是件很賺錢的生意,但是在2011年以後到2012年那段時間,就我接觸到的感覺,進口車利潤是個走下坡的狀態。前期的火爆有部分原因是物以稀為貴,而且大家那時候都有錢,內蒙、山西、陝西都是出手闊綽的大老闆,70w左右成本價的車每台最多時候能賺10w。後來金融危機的影響顯現出來,而且這個市場上做這種生意的一下子多了起來,利潤反而下滑了很多。我所知道的是第一手從國外進到國內的供貨成本,當然,你給零售商貢獻的利潤多不多還是取決於你到底找到了哪層供貨商,每層供貨商都會扒層皮。 進入主題來說為什麼貴。一輛進口車的成本大約包含這些:車在國外拿貨的價錢-許可證費-開信用證的利息-海運費-給報關報檢單位的手續費(海關收取+報關行勞務)-3大稅-國內運輸費。時間有些久,能想起來的就這些。佔大比例的還是3大稅和國外提車價。剩餘的最多也就是報關費(4-5w,辛苦錢)。一般估算稅的成本的時候,用一個綜合稅率表,其他的印象不深了,只記得排量4.7L以上的越野車,關稅+消費稅+增值稅能達到140%,當然,排量小的綜合稅率也少,(轎車、越野車和皮卡稅率不一樣)但是從這裡能看出來,這些進口車到底貴在哪兒了。 那為什麼國產的也跟他們價錢差不多呢,如果非中規車進口進來比國產貴好多,是不可能有市場的(畢竟涉及到保修問題)。事實上,有些時候非中規的進口車甚至能比國產的要便宜。原因大概有樓上說的定價策略的問題,還有一個原因是聽說來的——國產車輛生產過程中也要進口很多關鍵零配件,這些關鍵零配件在進口過程中要徵收高額的稅,導致成本就跟進口整車沒什麼差別了。 最後說說中規和非中規的利弊吧。中規和非中規之間差別並不太大,如中東規的沒有配霧燈(中東那麼乾燥怎麼會下霧呢);美規的儀錶盤是顯示的英里。另外也有聽說過非中規的車架比較結實,比國產中規的鋼用的好,安全性高。但是這種說法沒有見誰具體實驗比較過。 P.S 貢獻耐心看到最後的同志們一點福利,一般買這種進口非中規車,一定要見到關單和商檢單,沒這倆是上不了牌子的。另外,大連開發區那邊有賣這類進口車的,價錢應該是很便宜的,別問我為什麼,我們從大連報了關的車輛都拉到天津和北京的車市來賣,就是因為大連的價格太低了,還不如花些運費到外地賣的價錢多。
大概就是人民幣沒有美元好用,美元能買到的東西,人民幣買不到,國內生產力不行,有些東西生產不了,國力還是弱
關稅是一方面 排量稅才是大頭
推薦閱讀:
※一般什麼樣的人會開沃爾沃?
※為什麼很少聽說柴油混動汽車?
※汽車機修工是一個怎樣的工作?
※以現在觀致的情況,值得買嗎?
※雷克薩斯在北美市場成功的原因?
TAG: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