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水泥馬路軋不了多久就成搓板路了,是水泥質量問題還是車太狠?


作為攪拌站從業人員,我想說的是 .第一 ,粉煤灰一般摻入15%,而且混凝土中還摻入礦粉,一般前期強度比同膠結用量的純水泥低,但是28天強度基本為持平,甚至高於純水泥配比。所以粉煤灰絕不是所謂降低強度的原因,再說了,配比設計該是多少強度等級,28天強度就應該達到多少才合格;跟摻多少煤灰又有什麼關係,你哪怕摻45%,只要28天強度合格,又有什麼關係?第二,混凝土的性質本來就是抗壓不抗折。第三,正所謂金橋銀路鐵建築。做路有哪個不偷工減料的,基礎做不好,偷鋼筋是大原因。第四,中國超載十分嚴重,再好的路也受不了大車天天壓。公司門口的路壞了,自己用c50的補,也承受不住砂石車100噸的重壓。


作為道路專業(非路基路面專業)的簡單回答一下,混凝土路面出線搓板情況主要原因應該可以分為兩類,一個是超載,什麼路都禁不住超載幾倍的車輛碾壓,每條路的設計都是有軸載要求的,一次軸載過大危害勝過軸載範圍內碾壓幾百次,就像一根筷子,你輕折幾百下都不會壞,只有一下勁兒大了就斷了,或者破壞了它內部的結構了,但超載主要結果還是斷板或者掉角。

那可以提高強度來解決超載嗎?理論上可以,實際上在設計施工時也部分考慮了這個情況,可以提高水泥含量,水泥標號等等,解決超載不多的情況,不過這都需要錢的,任何的工程投資都是有個最佳經濟效益的,超過這個就不經濟了,所以超載比較多的也沒什麼好辦法,不可能為了解決這些超載車的新增投資,比這些車的貨運收益還高,那從整個社會效益來講就不合理

出現搓板基本都是路基問題,一個是在施工時候的材料問題,填料的透水性不夠,粘土含量超標,壓實不夠等等;還有就是雨季施工,這個南方尤其明顯很多情況下都是路基由於含水量過高,根本就壓不實,工期要求又緊,就只能硬上了,實際上南方的搓板路確實更多些(個人經驗);另外就是養護的問題,有些道路由於養護不到位,會出現比較多的排水溝和涵洞堵塞,水滲到路基里就會把路基泡散,原有的強度會下降很大,北方的話凍脹影響更大,總體來說路基最怕 的就是水,把水排好路基就好了。

另外瀝青路面實際強度是不如水泥的,比水泥也貴得多,主要是瀝青的行車舒適性好,不顛簸,噪音小,所以高等級路主要用瀝青,水泥的則從景觀到舒適性到噪音都不好

對於這種專業性很強的東西不懂最好不要誤導別人,我幹了十幾年道路設計,由於不是路基路面專業,寫的也不一定全面,甚至不一定對。

等我去請救兵來回答這個問題


網上找不到合適的圖集來說做說明。

這裡這張是混凝土路面的,還是小區級的。是比較弱的那種。但是大致的路面構造大家可以看一下。

超載

每條公路都會有指定的荷載,在規定荷載內使用,如果地基地質等沒有發生問題,正常養護的話,一般十年以上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是超載會帶來最大的問題就是讓基層變形,那上面的路面自然也就跟著碎了。

部門不協調。。。

這個就不吐槽了。大家以為沒事老翻路幹嘛的。就是水電煤和道路不是一個部門的。施工基本不可能碰得到一起。除非是特別大的工程,一般的小馬路基本上路鋪好了。自來水今天挖開來鋪一次,明天煤氣再來開個口。要知道很多地方都不會預留與板塊的介面。這裡這塊地是規劃一整塊的。明天被拆成幾片。每片都要獨立接水電煤的管子。當時就預留了一個。怎麼辦?挖唄。老舊的壞了重新修就不提了。等級高的道路會在道路兩側的綠化帶裡面預留走的管線的通道帶。但是也不乏有形象工程的。結果就會很搞笑的留了通道不用(因為不好,用各種預留開口啊,尺寸啊都不合適,就是個擺設)。結果就又走老路子挖,這個大家都熟門熟路。

要知道道路是要講整體性的。一般的鄉村的主要道路按理說是要做剖面成凵字形的基礎的(這個在例圖裡面沒有出現,不過那個側石,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道牙,做得這樣上小下大其實也是為了起到這個作用。例圖裡面的道路只能作為小區級道路,小區級道路的概念就是只能走小車,而且流量很小,難得跑個搬家卡車。要是滿載的消防車跑過,那多少是會有些變形的。)。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面填水泥、煤渣或者瀝青之類。而且在填之前也要扎網筋。道路不變形是基於其中的鋼筋拉結,基層混凝土的完整,從截面來講,道路兩邊的基層來抵抗由於重力帶來的把地面往兩側擠開的力。現在左邊開一道口,右邊開一道口。中間的鋼筋啊地基混凝土都給切斷了。填回去的混凝土還不知道有沒有達到標準,那還有什麼力量阻止路面破壞呢?只有靠地面本身的強度了。那這個是大大低於預先設計的。碎掉是早晚的事情。

偷工減料

由於道路不是我的專業,我也是道聽途說。但是由於前面一條太過強大了。也沒法驗證到底是這兩條裡面的哪一條更嚴重了。當然,有些偏遠的地方。直接降低規定的道路設計標準的也不是沒有的。這裡面水太深,怎麼玩就不懂了。(不過就我覺得可能的做一些臆測,比如鋼筋配細一點,鋼筋網布稀一點,水泥配比稍微低一點。厚度尺寸稍微減小一點,當然,往往是不止一點啦,天底下膽子大的多了去了。或者水泥廠製作的時候不知道還有那些壓成本的手法,當然,膽子大的可能就直接不按圖紙做。簡單做基層,搞平了直接往上澆水泥,邊上連基本的道牙都沒有了。別說做條狀基礎,防止這個道路基礎散開了。這說得學術一點,就是我之前說的:降低道路級別。其實俗稱瞎搞。當然,最最有可能的就是以上這些都出現。這就是我們說的齊心協力的偷工減料。)當然,國家級道路這種問題會好很多。至少不敢完全不按照圖紙施工。當然,造價么。你懂的。國內某施工集團為啥跑國外去施工會倒賠錢?我想這套活玩慣了吧。先報低價,然後做到一半說預算不夠,再倒逼撥款。這個在我們建築界也是常見的事情啊。

這裡評論中有朋友 @輕苦 指出配鋼筋這個說法有硬傷性錯誤,我去查了一下,看來我的說法的確是錯了。道路只有在橋樑、高架橋上鋪設道路 或者道路下方有箱型或者圓形構築物橫向穿越的時候才會鋪設鋼筋網。這裡還是和所有點贊的朋友表示抱歉了。誤導大家了。

最近路過一處修路的地方看到的,在地下有水管鋪設的地方會鋪設這樣的鋼筋網。

養護缺乏

說到這條,我就只想引用一句話,前面的問題太大,以至於根本沒機會比拼這一條。。。。。

再更新

終於找到更清晰的圖了。第一張雖然也不是水泥的。是瀝青路面的,目測級別應該能夠得上省道,國道使用了。可以看到下面的基礎是非常厚的。

另外下面兩張能看到典型的凵字形結構。混凝土路面和瀝青路面。不過,這種才叫路啊。

再次聲明。我不是道路設計專業,要說錯或者瞎說了什麼請指正。不要誤導大家最重要。


水泥專業學生。一樓講到粉煤灰影響混凝土強度,事實上,從理論上從實際實驗效果來講,摻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是可以忽略的,這個摻入量可以達到百分之四十,通常混凝土攪拌站的粉煤灰的摻入量是合乎這個標準的。現在水泥之所以不直接從水泥廠運到工地現場攪拌,緣於專業化分工的越來越細,現場攪拌根本就無法做到專業化攪拌站配製出來水泥漿體的各種性能指標,施工的人也不傻,如果知道當中那麼容易有利可圖,自己也會自己干。

再說說,為什麼混凝土路面會容易損壞,其一當然超負荷,另一個原因應該是混凝土本身抗循環荷載的能力。國外的道路很少使用混凝土做路面,它們用的是瀝青,不過瀝青較貴。其實很容易想明白,混凝土剛性十足,又缺少塑性,荷載下來,生生地頂住,而瀝青道路則有一定緩衝作用,誰容易損壞顯而易見


這個問題我可以說幾句。我先說路的結構,再說修路最重要的幾點。

現在的道路基本上大體糾紛水泥路面和瀝青路面(塊石路面以及什麼瀝青貫入式等等專業的東西我就不說了,基本不是主流)。

一、路的結構

  1、一條路,從下往上依次是:路基、底基層(有時候沒有這一層,是排水和防凍用的)、基層、面層。面層現在主流的就是水泥混凝土和瀝青混凝土兩種。也是最常見的。

  2、不同的路結構不一樣,各層的材料、配比、厚度也會不同,但是大同小異。

二、下面說說修一條路最重要的是什麼

  基礎這個詞,很強當的描述了路這個東西最重要的部分。

  1、路基:A材料B時間

  A土,路基是什麼土(這裡土的概念包括了石頭),決定了承載力是否夠好,沉降是否大,是否均勻(不均勻沉降,路面會開裂)。土不好就要換掉,或者處理,處理一般是加石灰拌合。

  B壓實,壓路機壓實的情況如何,也決定了以後沉降的情況。(我更想和說的是,有時候土的硬化,沉降,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不是簡單的壓路機壓實即便就能達到合格,從這個角度說,短時間內蓋樓房沒問題,但是短時間內修路,尤其是沿海地區修高速是不靠譜的事兒)

  2、基層:主要的承重層

  A材料,一般是二灰碎石,(二灰是指石灰和粉煤灰)有時候工地的人也叫水穩。屬於半剛性的一層東西。顧名思義,剛性介於適中的情況。

  B養護,要在洒水的情況下養護,否則開裂,將來路面開裂。

  C平整,上面就是面層了,不平整水泥路面就會開裂。

  (當然在實際施工的時候都是有非常詳細的要求的,這裡就不一一列舉詳細的驗收規範要求了)

  3、面層:材料和施工

  A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是混凝土的材料合格否,水泥質量標號是否達標,水泥量是否夠,石子兒強度是否夠。

  B瀝青混凝土路面,主要是瀝青混凝土的質量,瀝青是否夠好,石子兒的強度是否夠,大小石子兒各自的含量是否合適(這麼說是為了非專業人士好懂,專業人士勿噴)。施工的時間、溫度是否符合要求,大冬天的鋪瀝青是不行的。南北方用的瀝青混凝土也不一樣。

三、為什麼水泥路面很容易爛

  1、以上這些方面我可以說,在實際修路的過程中每個方面都沒有做好,就是破壞的原因。不是單一某個原因造成的。瀝青路面損壞也是一樣道理。

  所以材料不合格施工程序控制不夠嚴格養護時間不夠造成的強度不夠等等問題就不說了。

  還有就是車的超載、路周邊的排水做的不好等等外在因素。 

  2、車超載,這麼解釋一下危害:道路再設計的時候,都是按照標準的軸,壓過多少次來設計。比如一條路按照,標準軸碾壓1億次設計的,壓一億次,就壞了。不超載的車通過一次,就算一次,但是超載了通過一次,就等於壓了1萬次。所以很快就壞了,甚至有時候會造成某個脆弱點的破壞,然後點破壞帶動面破壞,越來越大。

  3、排水不好,水進入路基,時間長了,就泡的變形+沉降,下面不平,路就開裂,開裂水就更容易進去,就壞的更快了。尤其是冬天,春天,凍融交替,壞的更快。對於水泥路面,邊邊角角的更容易爛,因為水先泡這些地方。

  4、水泥路面特殊的地方:留施工縫,為熱脹冷縮留一點兒空間。有縫的地方,水更容易下去,泡路基。


跟水泥質量關係不大,雖然存在偷工減料。

主要原因還是設計強度和實際載荷嚴重不符,通常道路的強度都是以一定的載荷,load,unload 這樣 n 個 cycle 來算的。為了安全性,設計的強度會比規範上要求的強度要高一點。

但設計高於規範 50%(這個已經很高了),抵不住大車直接超載 300%,只要開裂一點,路面強度降低就越來越快了,之後不用那麼超載的車也能毀路。

所以某種意義上看,超重嚴重的頭幾輛車就可以毀掉一條路。其實超載的司機只是想多賺點生活費,沒有想過幾百萬的建設打了水漂了。


在水泥廠管化驗主管可以告訴你們,路的好壞和水泥關係不大,因為對修路來說水泥部是最終產品形態,最終形態為混凝土,水泥標號和混凝土標號是二個回事,水泥等級目前分為32.5 42.5 52.5 62.5四個等級,指的的28天抗壓強度,單位MPA,混凝土等級為C20-c150都有,最常用的為C20-C40,用什麼樣標號的混凝土,以及厚度多少,是設計院的事情,我國道路要求等級比較低,超載嚴重。所以和水泥質量沒有多大關係,目前大廠的水泥質量都是非常好的,並且競爭激烈,都是強度達到國家標準120%。


我只說鄉間的水泥馬路吧,通常是養護、排水不當造成的。

下圖,看到沒有,壓成坑窪地帶已經修補好了,如果沒有修補確實觸目驚心。但這條路大部分還是不錯的,適合車飛馳,畢竟才重修了兩年不到。

再放一張圖,你就知道了為什麼是條新路,有些地方卻破損那麼嚴重。

看下圖

發現問題了嗎?

就是路邊人家的水泥地比路基高,且中間沒有排水溝。降水充足的話,水直接排到路面上了。這是我鄰居的,其實路兩邊有排水溝的,不知道他家為什麼直接把水泥地鋪上去了。

我見過有一段路,兩邊的水泥地都是這樣子的,下大雨天晴了,經過那段路完全是蹚水,成小水渠了。他們好像也有排水溝啊,不知道為什麼都荒廢了。

路面一旦有積壓的水,最終滲透到路下,表面乾燥,其實路下被水泡著。再看圖中那樣的大車,一旦多通過幾次,水泥路直接斷成幾節。再經過幾次雨泡、車壓,路就坑坑窪窪了,路碎了,成水泥子了。

上圖的路是才建好半個月的,重新翻修這路,是環中國自行車比較的一段啟程,大車後面就是高速入口。

路這樣反覆修了壞,壞了修,路基高了,高過路邊人家的水泥地。路邊的人家又墊高,最後我見過,路邊一層變成半地下室,真是蠢啊。鄉間的巴士都臟臟破破的,其實也拜路所賜。常年在破路上跑,兩年的新巴士,看起來就像要報廢的車。

看起來大家都輸了,其實有人贏了,包工頭悶聲發財。

解決的辦法:

1、路兩邊一定要有排水溝啊。一定要維護好排水溝。

2、路面建造要有標準,最好路面中間稍高,利於水排到路兩邊。

到城裡的鄉間公路以前都是瀝青路的,有養路隊,小時候家旁邊的養路隊經常用大鍋燒瀝青,然後開著車在管轄的路上修修補補。現在養路隊的大樓荒廢了,隊員也不知道去哪了,只記得小時候夏天中午,赤腳踩在軟化的瀝青路上很舒服。

現在直接用水泥,可能水泥成本比較低吧,後期養護成本也很低。


修路的時候會先鋪一層路基,然後壓路機來回軋實,然後再鋪一層路基,繼續軋實。。。。。。最後再在上面鋪一層水泥。每層鋪的都是有一定厚度,太厚了路基下面軋不實,而且壓路機來回軋一次是要燒錢的,所以這裡面多少會有點貓膩。有些路面就是路基底部是鬆軟,上面是一層硬的水泥路面。重的車子開過去,由於下面軟,硬質路面韌性不夠,就會裂開,最後路面就會軋的不成樣子了


樓上提到水泥質量,自從國家提倡低碳節能後關了很多的高耗能小水泥廠,現在能存在的都是比較大的廠。水泥的質量不僅僅是生產廠來決定的,現在用的水泥建房造路都不直接用水泥而是從攪拌站拉的混凝土。以po52.5為例,水泥廠不添加粉煤灰,到攪拌站後,為了增加利潤加了粉煤灰,造成水泥強度下降。前段時間南通有新聞報道過,使路面使用幾個月就要挖掉重鋪。


施工工藝問題……任何單位都沒有按要求施工 不然他們怎麼賺錢 振搗 抹面 後期養護 這都是需要人員的……等等 都是暴力施工 主要是後期養護問題 基本不會在 水泥和粉煤灰上做手腳……


主要就是超載沒得跑

水泥路面基本也就剩下部分省道,過道,鄉道之類的吧,這種路基本就剩那些重型卡車省錢躲罰款跑的了,至於超載有多嚴重,我父親從事鋼材供銷,他找到的司機基本都有6噸車拉40噸,12噸敢拉120的豐富經驗。


1. 超載

2. 水損

3. 偷工減料

4. 溫縮干縮等


要致富,先修路!我們那邊每當市領導換屆就會修路。質量太好怎麼去修?


上面的少年太書生氣了,都從材料入手。你們用點心觀察生活就知道凌晨時間超載超速的渣土車有多可怕。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可以寫一本書,也確實有很多書寫這方面的東西。簡單的從下往上說:1、路基壓實度不足,2、基層含灰量不夠,壓實度不足,水穩施工質量差,3、面層切縫後未灌漿,超載。如果用瀝青壞的也非常多,規範要求砼面層設計使用年限比瀝青還高呢,跟面層材料本身無關。


從施工方的一個角度看,我一公里稍微少鋪1厘米,那我這段路幾十公里,你知道我賺多少呢?但是這個錢不是自己賺的,我還要給工人,我還要給上面的甲方各種領導,層層打點。為了賺點錢不得不偷工減料,這是中國特色社會發展下的畸形產物。政府也睜一隻閉一隻眼。一方面收到錢了,另外一方面也有了業績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就算壞了下一任領導來了又可以修路了。每年國家給的這些錢用不完明年就會減少,領導也很可惜修路修橋。我們這裡有句話叫做金橋銀路。


因素很多,不能單純地歸咎於水泥質量和超載。

1、地基條件;2、降雨和排水;3、施工(包括混凝土質量、澆築養護情況、地基準備情況等等);4、機動車超載情況。


是很多問題的綜合體現。施工,材料,養護,路基,超載在一起就導致馬路迅速損壞。


一是時間,年限。
二是混凝土強度,水灰比 。
三是車流量。
大概這些原因。
水泥路的應用範圍:學校,鄉村,小區。等


推薦閱讀:

怎樣救出困在干硬的水泥里的人?

TAG:交通 | 中國 | 水泥 | 道路 | 城市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