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需要如此多的社交類軟體?
01-04
我們不需要……但是有人需要賺錢……
不做怎麼賺錢啊。搞筆投資,組個團隊,弄個軟體,先給自己開個高工資,成不成反正錢都坑到了啊。
我們其實本來不需要的······
問題是,沒有這些東西,我們當中大部分人的日子也不見得會很充實
所以就這樣吧,應該也沒差···(這個部分我可以很肯定地打包票,我作為一個全免費教人唱歌,有問必答還敬業到嚴重干擾自己平常的作息時間的人,能夠不去做刷qq微博打遊戲等殺時間的事情,而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喜歡做的事情的人,太少太少了)有些人說,老師我真的很喜歡唱歌,就是沒有方法,網上的方法看得我眼花繚亂扯淡!
作為一位學生,除去吃飯排泄睡覺上課寫作業複習預習練習鍛煉身體的時間不打遊戲不發獃,每天能空出來的時間還是不少的,大學更多但是那些嘴上一直強調自己很喜歡什麼的人,總是起碼在我眼前,說這種話的人,十個有九個都是連五個問題都問不下來,不去堅持的人
沒有方法是借口,巴不得有人領著自己帶著自己,告訴自己每一步該做啥,然後無腦地跟著做有多少人就是這樣子的?剩下的自己用腦子去想想就好了,社交軟體可以做細分的不一樣的市場取向比方說,講個之前比較紅的,鄙視鏈,這個說明不同社交平台的人群是有比較大差異的甚至勢不兩立社交平台本身,除去滿足了人與人交流的最基本需求以外,現在主要是用來幹什麼了,我身邊不少人,線上線下的通訊錄其實差不多···包括我點了兩個沒有幫助,兩個反對。
題主的關鍵詞是社交軟體。如果將此關鍵詞替換為其它,是不應該成立的。雖然是如此多的社交類軟體,不過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比如用戶群體差異,比如單向與雙向好友關係,比如社區開放程度。
小學初中高中同學在Qzone,大學同學在人人,親密的朋友在微信的朋友圈。想起來一個例子是,有人會在微博,微信,人人裡面發著不同的狀態。原因是,每條狀態的受眾不同。不同的受眾存在於不同的社交網路中。所以你發一條:"今天和女盆友OOXX的好爽"肯定不能發到朋友圈裡,否則會被你的爸爸媽媽七大姑八大嬸看到...那上面這條狀態經常會出現在哪裡?出現在一些匿名社區,比如貼吧,包括最近特別火的「秘密」上面。和「秘密」類似的軟體還有非常多,比如嗶嗶,呵呵,偷偷,什麼的...但是沒有人會去同時裝他們。因為基本上都一樣...
好吧,其實是有人會去同時安裝他們的,這貨一定是一個產品狗!
謝邀
因為大家在一窩蜂做社交類軟體。
而我們並不需要那麼多因為我們比沒有社交網路的時代更加寂寞。
挺贊同的,不過現在的社交軟體一抓一大把,記住的還是那幾個,沒記得的大概不是哪個圈子的,人主要還是看圈子,圈子玩啥就啥,還要有一顆裝B逼的精神。
屌絲需要捧白富美的臭腳,
白富美需要高帥富的青睞,
高帥富需要黑木耳的浪蕩,黑木耳需要屌絲的襯托。與人的情感關聯越大,越需要表達時,你就越需要。
嘗新和經營自己的地方都很有趣啊
另外坑多也不得不分類使用app...比如私下的愛好,單純生活的事,吐槽負能量的東西,不想讓同學或家人刷到的,那就需要很多個不同的空間了。還是空閑時間多、閑的沒事幹啊。要是每天從早忙到晚絕對沒泡社交網路的時間和精力啊。
因為人有社會屬性,是群居動物,衣食住行,一日三餐都由社會提供。 無論多宅 總要上網,吃飯吧。
人們內心潛意識裡希望自己受歡迎,是這個社會中的一份子,社交軟體也就誕生了軟體中「贊」這個功能不就是這樣嗎?推薦閱讀:
※在中國,為什麼「以自我為中心」和「個人主義」是要被指責的?
※社會學專業的知友都從事什麼工作?
※精神勝利法在現代的中國還普遍嗎?
※如何理解「don"t judge」(別評判 )?
※在東南亞各國里,為什麼泰國華人地位相對於印尼華人、大馬華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