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政府決策人員,你會怎樣控制房價?

其實我覺得政府應該多建保障性住房,這個保障性住房不用太大,人均15平米就夠,三口之家4~50平米的,能滿足基本需求。這樣的房子或政府出租,或政府來出售。保證家庭月收入能到5000的人們能住得起,比如月租1500.這是政府給的保障。如果想住好的,住大的,那就得您自己努力了。改善性住房我覺得交給市場自己來調控就好,政府就沒必要管了。


不懂亂說,懂行勿笑。

大力建設二三線城市

甚至故意不扶持一線城市的建設,把這個錢用在城際間的交通改造上面。

讓年輕人覺得沒有必要畢業了就一窩蜂的往北上廣跑,貌似遷都也是一個改變人口流動局面的辦法。

外交上面努力推廣外交對等原則,讓中國人可以隨便免簽出國,當看到國外房價比國內低的時候,大量的人會變得情願去國外買房。

其他的就見效快了,不過也會犧牲本屆政府的利益,真搞的話可能明天就被車禍了,不太現實。比如建設廉租房、允許私人銀行、低利率貸款、減免或取消高速公路收費、不允許開發商有閑置土地、出台完善的房屋租賃法規、鎖定企業利潤區間等等等。

最簡單的就是減各種稅。

目前經濟環境不好的原因就是因為各種稅太高,材料、物流、人工的都比前幾年貴不少,各種生意的費用都在漲,就是利潤不漲,但是稅一分錢不少,還變多了,加上地方上又有分稅的壓力拚命賣地,有錢人發現做什麼生意都不如囤房子保險,還不如買房呢,於是就業崗位又少了,房價又高了。

2012年房地產業銷售6.4 萬億元,繳納契稅2874億元,房產稅1372億元,營業稅4051億元,土地增值稅2719億元,繳稅合計約1.1萬億元,銀行房貸餘額12萬億元,獲8400億元利息,土地收入28517億元,政府和銀行從房地產獲得收入47917億元,佔6.4萬億元收入的75%。

by 北京中投聯達董事長楊少鋒


看了以上的答覆,的確有點失望。

因為本身就被題目誤導了。「政府如何控制房價」 從某種角度上說,房價是地方政府不想、不能控制的住的。

試著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題目為什麼是誤導。

1、現在房價是屬於什麼階段?

北上、廣深和二級城市(例如大連、青島)和三級城市,其實情況是完全不同的。

舉幾個數據,北京280萬房子出租年5.5萬,重慶70萬房子年出租1萬,青島80萬房子年出租1.3萬,煙台50萬房子年出租1.3萬。租售比相差很大。

2、為什麼房價攀升?

首先是因為貨幣增多了。

而房屋又帶有保值增值的投資屬性。

另外中國的城市化還在發展過程中,大批量的人口移動還在繼續。

比如每年都有進入北上廣的年輕人,而現在年輕人的收入其實也是在攀升的。

就IT界而言,2年工作經驗的年輕人要10K以上月薪並不罕見。

最後,國內的投資渠道缺乏也是重要原因。而投資渠道缺乏的另一個因素是,產業投資不受保護。

3、政府能做什麼?

很多地方政府都控制了土地的出讓環節。通過有節奏的出讓土地,保持房價的平穩上升。

這也是地方融資和地方GDP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除非國家不考核地方的GDP發展。

從這個角度上說,即使開徵房產稅,只要考核KPI在那裡,房價也不會跌。

既然房價不能跌,那麼就只有平穩上升。

4、政府要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有什麼好的手段?

從上面可以看到,只要中央的KPI考核、地方融資渠道不變,地方沒有能力和動力真的降低房價。

這並不簡單是一個需求和供給的關係。政府不但可以控制供給(土地出讓),還可以創造需求(拆遷)

對於重慶這樣的城市來說,增加保障性住房措施,已經顯示出了控制房價的作用。

對於煙台這樣的三級城市來說,房價幾乎從來沒有漲超過貨幣增發的幅度,也不存在什麼控制房價。

對於青島這樣的二級城市來說,房價雖然超過收入增幅,但大部分房價還是在市場調控範圍內。

只有北京這樣的城市,政治屬性大於市場屬性的地方,才會出現房價超出大部分人購買能力的情況。但是,即使只有少數人可以買,也足以支持它的發展。

但是天量的貨幣投放,還是繼續推波助瀾。

因此,最簡單的控制房價的方式,就是降低貨幣投放量和對未來貨幣貶值的預期。

5、政府只要降低貨幣投放就能控制房價?

是的。

但,政府不敢。

現在各銀行、各地方融資平台的大量信用擔保,均使用的房地產價值抵押。一旦降低貨幣投放,會產生連鎖反應。會類似美國2008年的次級貸風波。很有可能引起政府信用破產。

不信?看看鄂爾多斯。

6、長期看如何控制房價?

簡單說,就是一條路:修憲。

私有土地所有權、私有產權受到嚴格保護。是一個基礎。

現在能夠降低房價的小產權房(還有小產權墓地),都被區隔在市場之外,風險很高。

私營(即民營)產業投資得到真正保護,也是一個基礎。

前幾年數千億民營資金投入到採礦、鍊鋼等國有企業壟斷的行業。基本上是小的被取締了,大的被強買了。現在沒有人敢進行類似的投資。

而所有地產、礦產均歸國家所有,也使得這部分投資得不到有效保護。

即使這樣,也不能防止中央的貨幣增發。

貨幣增發實際上是最有效也是最隱性的財富剝奪手段。

但是目前,除非政治結構改革,不可能防止類似的手段。

最極端的就是北朝去年的貨幣改革,直接更換貨幣和不允許舊貨幣兌換。

7、順便的幾個問題

計劃生育對於政府來說,除了短期的稅收價值(北京多生一個要交18-28萬不等),也有遠期控制房價的作用。但的確不可取。長期來看,對整體人口結構不利。

新加坡模式可以在小範圍學習,但不能在大範圍推廣。簡而言之,我們不是新加坡。更沒有新加坡廉潔的政府和效率。

大陸一直學習的其實是香港模式。但沒有有效的保障住房建設。無它,無益耳!對GDP、KPI都沒有幫助。

產業升級屬於正在進行時,國內全球領先的流轉稅費,阻礙了國內大消費市場的形成。也使得房地產的投資屬性凸顯出來。因為重流轉稅,輕持有稅。更沒有遺產稅。


其實「怎麼控制中國的房價」,是一個已經有著明確答案的問題,這個問題在中國,一直是一個偽難題。真正的問題是:

政府是不是真想控制乃至打壓房價?政府內部是否真的上下一心,要抑制打壓房價?

或者是另外一個問題:

房價真的被打下去了,中國經濟的攤子怎麼收拾?政府的收入又如何維持?

那麼有效控制房價的的手段是什麼?答案其實很簡單明確,主要就3點:

1. 控制貨幣發行(少印錢)

2. 改善實體行業及其他行業的投資環境

3. 改變地方政府GDP考核,控制其融資渠道及資金使用許可權。

這些簡單的道理,連我這個半吊子的外行人都明白,那麼多磚家及官員,應該大多數人都能明白。不是不知何為,而是不知其可為。

中國的房價是如何漲起來的?其實很簡單。

貨幣超發,引起通貨膨脹。這是其一。

然後整個社會投資環境惡劣,稅費無度,投資收益很低,在經濟危機以後,出口受影響以後,投資收益就更成問題。最重要的是,風險太大,(山西煤礦國有化,鋼企併購潮即是例子,具體不展開了),股債市就更不提了。

那麼錢往哪裡去?(尤其是這麼大的貨幣超發的情況下),房地產是最佳選擇。(PE行當貌似也成了一個常用的選擇)。

第一層,房地產開發遍地開花,直接結果是推高了地皮價格,那麼為什麼房地產商增多以後,為什麼沒有形成競爭,從而壓製成品房價格呢?那是因為第二層進一步推高

第二層,房地產投資更是成為更大的熱點和資金流向,這個熱流比第一層更洶湧,因為開發商需要資質和審批,買房子賣樓更簡單。

而最根本的土地供給捏在地方政府手上,掐住了供給,上面兩層資金不斷瘋狂湧入,房產價格自然狂漲。

這和剛需沒有半毛錢關係,廉租房所解決的用戶群體從來就不是房地產的潛在客戶,廉租房所能解決的只是部分底層人民的抱怨而已,對房地產價格沒有太大觸動。

舉幾個例子,以我個人而言,我就曾經為了自己手上這點略顯寬裕的閑錢極其糾結,你說那去幹嘛?

  • 存定期,買理財,買保險?就這點收益,遠遠趕不上通貨膨脹。

  • 投資外匯或者國外資產?人民幣一直在升值中,且整個西方經濟危機。(最近貌似也就澳幣資產看來值得投放一下)

  • 股市?債市?純扯蛋

  • 投資實業?一則風險實在太大,二來確實沒啥好地方投,三則也沒有精力投,何況除非是走灰色地帶或者是政府資源關係,否則其收益實在是太低。

  • 投黃金?黃金現在在高位。

  • 拿錢去創業?我現在公司已經在一個穩定的運營期了,沒有特別大的資金需求,現金流也很健康,何況,我一個人能同時創幾個業?而且並非所有創業都需要像互聯網企業一樣需要大量資金砸進去燒的。

我是一個利欲熏心的炒房投機客么?我不是。我只是不想自己的錢放在銀行里慢慢向廢紙演變而已。但是我沒別的出路啊。我只能買完政府給的名額,兩套房限額買滿。如果政策限制不在,我很可能拿我剩下這一點點錢再去買一個小房子,花光才安心。

這10來年的歷史證明,只有房地產,才是國內唯一可安心,穩定,低風險且收益可觀的投資渠道。

我接觸的企業客戶,除了一個特例以外,無論民營國企,哪個行業的,也無論是上市還是非上市,只要有能力的,幾乎全部全情轉向房地產,能做開發商的就做開發商,不能做的就買房買樓。連世紀佳緣這樣的互聯網企業不都砸錢房地產了么?

因為這也是企業投資回報的必然選擇啊。

要不錢能去哪呢?總不能放在這眼睜睜看它飛速貶值啊。

再說下源頭的問題,地皮供給。這些年,各地政府賣地收入已經遠遠超過其稅收和其他財政收入,說白了這是政府最掙錢最掙錢的行當。政績(GDP)考核重度依賴於相應的房地產開發,房屋銷售,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極大得依賴於賣地皮啊!你說這雙重驅動下,地方政府會做何想法?有何舉動?

控制貨幣發行可行么?控制了M2如何保障名義上的GDP增長和表面上的經濟繁榮?

改善投資環境?這本來就是一個最困難,需要最長時間的舉措,更何況面臨出口萎靡,生產過剩的窘境。

改變地方政府的考核和資金渠道及使用?他們能答應么。。。更何況各地政府大家現在背負這如此恐怖的地方債務。

房地產價格問題,從來不是個怎麼控的問題。。。

最後說下新的國五條,這是控制房價過高的措施么?其實我認為不是,與其說是用於控制房價過高的政策,不如說是一個防止房地產崩盤的措施。

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限制炒房,降低打壓炒房收益,其實這用處不大。

目前的房屋過手率並不是非常高,更多的人是長期持有,以保障資產不被貶值,這部分存量在這個政策的影響下,反而被沉澱下來,無法進入市場,造成唯一的結果是:將買房需求推向一手房市場,一方面保障乃至抬高地方政府地皮出讓(銷售),另外一方面保障在有個風吹草動的情況下,海量二手房不要瘋狂湧入市場,造成崩盤。從而沉澱大量超發貨幣。

房價下跌,絕對不簡單是銀行貸款不良率的承受能力問題。除非如@Sherlock 所說,有新的吸收民眾財富的手段出來。否則,絕對是個災難。

國五條出來我的直接反應,就是去買了我第二套房。


謝邀。

1、政府為什麼一定要控制房價?控制房價是期望降價還是穩定價格,還是抬高價格。得有一個目標。但是不管任何目標,政府本身不應當通過強制手段,比如限購、增加稅負來控制房價。商品房價格不應當由政府隨意而為。

2、政府應當大力發展二三線城市經濟,避免人口過度向零星的大城市集中,否則大城市這麼稀缺的土地資源,憑什麼還不讓價高者得?

3、政府要加大宣傳,減少很多人必須在年輕時就有自己的住房這種觀點。將買房意願分散,並大力推進保障房、廉租房建設,讓更多的人切實的能夠租得起房——大城市,或者買的起房——二三線城市及大城市中低收入者。

4、政府應當調控租房市場,保障租房者利益,鼓勵長期租房。

5、政府同時應當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讓人民擁有更多的投資渠道,避免過度集中,不管是集中在哪裡,只要過分集中,就一定會產生問題。今天是房價,明天呢?


想控制房價都是扯淡

房價只能調節,不能控制

要向調節房價,總要明白為什麼房價會上去吧:

1、為了自住(這是剛需啊)

2、為了投資(為什麼會有投資需求啊?)

第一條沒什麼好說的,剛需啊!!!

第二條有很多話要說:

1、沒什麼好的投資渠道

2、這個地方的配套設施好啊

3、這個城市的福利等公共資源好啊

4、這個城市聚集了太多的牛逼的資源啊

5、這個城市工作機會大啊

88、這個城市戶口值錢啊,我想要戶口啊

。。。。。。。

其實你可以列舉出很多的

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只有通過全局協調,才會解決這個問題


房產信息聯網並公開,取消保障房改建公租房,開徵房產稅用於建設和管理公租房,交易環節免稅


這個其實好簡單,只要把資本從房地產市場引導出來就行了。

放開信託管制、放鬆大陸居民境外投資管制、放鬆小額信貸及民間借貸管制,甚至是取消部分高速公路收費,都是有效的辦法。

當然,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

加息!


科學的回答是,價格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沒法控制。

能有一些緩解的方案:

1)提高容積率到8.0以上,這樣北京住房會多出至少千萬套。別跟我談什麼舒適度,香港容積率10.0的一抓一把,能有多大舒適度,能住人才是真理。別的賣2萬,這個賣1萬5,照樣大把人搶著買。

2)遷都。二戰後有20多個國家遷都,真的值得考慮。以北京現在的樣子,每年54萬外來人口流入,近20年內房價只有漲。現在你看2萬多覺得貴,到時候8萬塊還便宜。大家都往這走,你能有啥辦法?

3)其它都說的很多了,分散城市功能什麼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好在現在很多城市在規劃新區,新區經濟發展起來了倒真能分散產業,分流人群,成都的天府新區是一個案例。

其實我說句實話,雖然很多人要打我,還是得說:核心城市,房價就是要漲,近20年沒法控制。

說到調控,大家認為能有多大作用。要看效果,這些數據無一不是對調控的嘲諷:

北京:

2004年全市商品房平均售價5052元/平,2013年住宅成交均價22643元/平,年均增長18.1%.

上海:

2004年上海每平方米銷售均價已達6385元,2013年住宅成交均價24143元/平,年均增長15.9%.

廣州:

2004年廣州住宅平均單價4618元/平,2014年住宅成交均價15143元/平,年均增長12.6%.

深圳:

2004年廣州深圳住宅平均單價6385元/平,2014年住宅成交均價26400元/平,年均增長15.2%.

有些問題,要靠時間,要待時機。二三十年後,北京城市圈有1億多人了,上海城市圈有2億人了,珠三角城市圈也2億人了,城市化率也70-80%了,房價自然就不漲了。


控制房價不漲?降?

1,買的人少了,供大於求房價就降。因為傳統觀念和丈母娘的存在買房一直都是剛性需求,政府要控制房價,很難從控制需求入手。

2,房子多了供大於求房價就降。政府用政策逼出市場上的空置房,市場上房子多了,房價會降。

3,減稅,事實上我們一半以上的買房錢是通過各種稅收去了政府腰包。

後兩條完全取決於政府政策,房價不是咱想降,想降就能降。


先明確政府的目標,再討論如何實現這個目標。

1、首先,政府的目標是什麼?

(1)是不計成本的控制房價嗎?不是。

(2)是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去控制房價嗎?不是。

(3)是單純財政收入最大化嗎?不是。

(4)是在房價不太過分的情況下實現財政最大化嗎?我覺得是。

2、如何實現這個目標(4)?

(1)限制土地供應:獲取高額土地出讓金。那些被黑的地王,錢都給了政府好嗎。你好甩鍋俠。

(2)稅收政策:增稅,含稅價就會增加好嗎。增稅抑制房價,準確說是抑制未稅房價,這只是種文字遊戲而已。

(3)戶籍限制政策:因為戶籍限制,一二三線城市小城鎮,各個地方的房子都能賣得出去,有錢大家賺。同時抑制外地人抬升一線城市的房價。

(4)限購:這個政策限制房價是管用的。所以,新政策是二三線城市自由裁量(別再限了)。

假如我是政府決策人員,我才不會sb到放開土地供應、減稅呢。

最後的最後,少印錢。


揮刀自宮有多痛苦你造嗎~~~

事實上,我也沒有自宮過。我猜的。


增加房產稅不是扯么,那不就是把現在的土地財政換個名字。房價這麼高,一個原因就是裡面的一大部分是稅,給國家了。

控制是沒用的。必須改革。改變這種以高增長為目的的模式。現在的增長都是房子拆了建搞得。

保障房必須要嚴格保證。該市場的歸市場,可歸保障的也不能含糊。規定保障房必須占開工項目的一半,徵稅必須用在保障房。中國就是走極端,有的是要市場和政府一起搞得。保障房就是要政府搞得。就像學校,義務教育就要保證沒人都有學校,起點相同。把保障房搞好了,人民覺得靠譜了,房價高也不會成那麼大的問題了。

也要打開投資渠道啊。有錢的,沒錢的,不管是誰都覺得房子最能保值。現在通脹預期這麼高,誰不想找個地方放錢安穩點。 可是國家又不願意動股市,基金市場又那麼亂,郭樹清政策稍稍激進些,就給換到山東當代省長了。


答案: 大量政府公租房 價格便宜 房型好 能進學區房 申請簡單 地段不差 嚴控高端住宅

最重要的是如果我能決策 我就把物權法好好解釋一下 為什麼現在還沒有人明確的告知我 70年到期後怎麼續 免費續!


不知道問題是否修改過,感覺多數答案回答的是「其實政府不願意房價降」,感覺有些偏題啊。

關於有效的調控房產的政策,我的思路是把房產稅和所得稅結合來搞:

1.大城市上房產稅出租稅,特大城市(北上廣)佔據國家的最優質資源,享受更好的教育、醫療、交通等配套,加稅合情合理。房產稅比例調高一些(5%一年),但家庭成員的個人所得稅可按比例抵扣房產稅,對於收入與所持房產資產搭配的家庭不增加稅負,防止對城市建設者的額外附加稅負,既得利益者享受房價上漲紅利的同時若對城市沒有持續貢獻(所得稅),則所得紅利需要吐一部分出來用於城市,也合情合理,還能杜絕代持房產現象。

2.個人所得稅申報制度和貸款額度掛鉤,徵信系統卡住家庭住房貸款總授信額度不能超過報稅收入的若干倍(比如5年家庭總收入)。房貸總授信額度和房價脫耦,只和收入水平有關;虛報收入需要多交所得稅,也是合情合理。

3.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大頭部分歸地方財政。

4.前提仍然是房產信息的聯網和可查詢,未必需要公開。要買房,先報稅;要賣房,先補繳房產稅(或提供繳納個稅來抵扣)。

補一句,廉租房保障房在現在絕大多數城市住宅都是商品房的情況下實施已經肯定沒用了(在房改初期就實施可能有用),佔比太小對市場起不了影響,反而會推高房價(降低了年輕人低收入外來人的立足門檻,鼓勵人口流入)。


嚴格規範租賃市場


我就一條:二手房出售時必須低於或等於購買時原價。


個人沒什麼錢,普普通通來上海拼搏,也為首套房苦不堪言,屌絲心態,言語思維可能存在片面

但我說的是我的真實所見和真實想法,往指正

第一個事實大老闆囤積的大量的房產,而且他們並不缺錢(其實我對大老闆也沒概念,可能因為我只是普通上班族),在上海某小區,我自己租的一個10平米的隔斷間,一個月1000,像我這樣的房間有7個左右,80平米的房子嘛,(我其實很羨慕這個房東,一個月租金收入就有7000左右啊,題外話),問題在於,我所知道這一棟樓全是一個溫州老闆買的,也就是60多戶都是一個人的,全款啊,然後委託中介公司或者物業,以二房東的名義分割出租的,這個還不是個別現象哦,我只是想說,目前在中國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第二個事實大量的政府人員,壟斷企事業單位才是真正的炒房者,他們才囤積的大量的房產,我認識的一個電網的員工今年已經買了第四套了,畢業才三年啊,人家說這在他們單位算混的差的哦!!! 還有銀行,但凡是好的國企事業單位,有幾個人每個幾套房的,你們知道就一個小事業單位平均一個人有多少套房子嗎,這裡不點名,這個是血淋淋的真相,太殘酷了,

我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房姐,房叔,房哥實際上很多, 被曝光出來的那些實際上只是冰山一角,在我接觸和了解的人中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而且那些政府機關體制類的人,手上的房子數量要多得多,而且他們的租金收益也相當可觀,他們才最不希望房價下跌,其實很多目前手上的房子都翻了好幾番了,他們根本就沒有所謂資金鏈斷裂的一回事,他們只是當時手上閑錢多,沒有別的地方好用,就拿來買房了,真正炒房,其實就是講的這些人,

我甚至幻想,這些人都如果都只買一兩套房,估計房價也不會這麼高的,就不會有什麼專家分析的供求問題了,

個人認為,如果真想限制房價,打擊投機,最好的辦法就是落實房產實名制,然後重收房產稅,首套剛需的不受,二套改善的也可以不收,三套用於投資的收30% ,四套收40%,五套收50%。。。。。。以此類推,當第10套房收你200%的稅,誰還去買那麼多房子,這樣才能有效的遏制住投機,

從第幾套開始收,收多少,都可以討論之後制定具體數值,但是只要真的這樣做了,起碼我們小區那幾棟樓,幾百套房子都要吐出來了吧,朋友們,你們知道上海有多少這樣的小區嗎,全國有多少這樣的小區嗎,有多少被成棟成棟買掉的高樓,如果有人告訴我,一個「鬼城」都是一個人買下的,我真的相信的,

我個人覺得你能買5套房的肯定不是平民老百姓,而且超過5套以上你還敢說你不是炒房的人?

所以我的結論是,政府目前肯定還沒有真的想讓房價跌下來,也不是真的想控制大家炒房,

或許高層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無能為力:

第一: 政府要賣地賺錢,這個大家都分析透了

第二:腐敗太嚴重,真正的炒房人都是政府自己的職員,壟斷集團,國企事業單位的人,處理不好,要出大亂子,房產實名登記,和房產稅,阻力太大,

但我希望真的能夠實行,因為我是普通老百姓,你要讓我持續給被剝削,總要讓我能夠活下去吧

希望ZF能想通這一點,有當年香港反腐1%的魄力,


那要看怎麼樣算調控房價,如果參照的比如紐約這樣的地方,北上廣的CBD附近房價還算低的。但是周邊房價又略顯高,所以這就有很多問題。

個人認為房產稅是一個很合理的東西,通過房產稅明顯能夠壓低中國二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對於一線城市的房價也能有比較好的分層空間。同時,通過房產稅的收入,也能彌補相當部分本來應該由土地財政帶來的財政收入。同時還能夠壓低對於房產的投資回報的預期,這樣自然減少對於房產的投資回報的預期,能夠分流資金去向。而剛需也好,改善型需求也好,剩餘資金就能夠投入到第三產業當中去。中國現在的居民儲蓄率相比發達國家要高10個百分點不止,如果這部分釋放,帶來的回報顯然是巨大的,不亞於土地財政。

第二就是開放一些其他領域的投資空間,不然的話如果只有不動產這麼一個投資回報率高的東西,必然資金也只有一個去向。比如引導進入基礎設施建設的債券投資等,個人認為國家不能單純依靠貨幣政策來拉動鐵公雞項目,如果能夠引導民資尤其是百姓富餘閑置資產的話,那麼今後不管是高速公路路網建設還是鐵路建設又能有新的動力來源。

第三就是完善其他資本市場,比如股市,比如債券,比如基金。我們國家的債券市場仍然相比日本歐美又至少一倍的發展空間,而股市依然是政策市場,基金的監管依舊不夠嚴密。這些都阻礙我們國家的實業的振興和發展,如果這些都能提振了的話,那麼本身投資回報率提高了,自然剩餘資金就會流向能夠帶來高回報的地方了。

以上純屬個人簡介,因為這幾天在家沒法上學校wind給出數據支撐,見諒。


硬盒紅塔山五年前是7塊錢。

現在還是7塊錢。

我覺得如果把煙草局的局長調到管房價的部門,房價就不會再漲了。


個人觀點。

1)開放土地供應,或者大幅降低土地出讓金。地方政府還富於民。

2)放鬆甚至取消對房地產的行政監管,讓房地產企業自由競爭,完全市場化,同時通過法規,金融等政策加強間接監管。還原開發商商人本質(為市場是瞻)。

3)政府建設保障房制度,確保低收入者也能居其屋。

OK,1)是2)的前提,2)和3)是房價的關鍵,其他稅收,金融都是輔助手段。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即可實現商人提供市場化的商品,根據市場變化滿足市場需求,房價多高都合理,只要沒有違法,政府無權干預;政府提供保障性的商品,保護,保障中低收入市民,這才是人民政府該做的事,而不是一邊抬高地價,一邊打壓房價,房企。讓政府,企業各司其職,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形成以市場化為主,政府保障為輔的健康房地產市場。我們國家目前的政策方向也是奔著這個去的,只可惜因為種種利益,1)2)3)都沒做到位,形成目前的局面。


推薦閱讀:

北上深這些一線城市房價真的有泡沫么?
20年後中國的房子真的會大量剩餘嗎?

TAG:市場營銷 | 房價 | 冷知識 | 房價調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