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日語中一些單詞在外來語之前是怎麼表達的?

最近在學日語,想到一個問題。電腦、電梯等後來出現的事物用外來語表達我可以理解,但有一些事物、概念我覺得應該早就出現了,那麼在沒有外來語之前,他們是怎麼表達的呢?比如小刀、目標、口音、比較等等這些片假名的單詞。


題主,你所說的外來語單純是指現在看到的那些用片假名拼的嗎?如果你再往根上推,漢字詞也都是外來語啊。這個你怎麼算呢?

二來,你所提到的小刀,目標,口音,比較這幾個詞都有相應的漢語詞乃至和語詞。

小刀-ナイフ-とう/刀子-刃物/かたな

目標-ターゲット-目標-狙い

口音-アクセント-発音-なまり

比較-コンペア-比較-比べる

反倒是你提到「比較」這個詞我很少聽到有人用外來語。

所以其實就是引入外來語之後,大家看哪個方便就用哪個。留存下來的常用的都整合到一起,自然有的是片假名外來語詞,有的是漢語詞,有的是和語詞了。再往深了說還有個翻譯留存的問題,就好比電腦,以前日本確實是沒有的,但除掉直接音譯的「コンピュータ」之餘,早年還曾經有過非常鬼畜的漢語詞式翻譯叫做「電子頭脳」的,結果是前者高端洋氣好寫,群眾愛用,所以留存了下來,後者則因為大家都不愛用就逐漸淡出了歷史舞台,只留在了特定版本的教科書和詞典中了。


「電子頭脳」覺得鬼畜,只不過是因為平時不用吧。中文的「電腦」覺得很平常,其實不是一樣么。

話說雖然「電子頭脳」這種說法我沒見過,倒是見過「電子計算機」(跟中文一樣)、簡稱「電算機」這兩種說法,後者在今天偶爾也能看見。


在早期日語中的外來語單詞日語也有對應的漢語,不過慢慢的就不用了。

大家覺得外來語更加方便。

到了最近幾十年乾脆就沒漢語了,直接用英語。

不過外來語和對應的和語本身就分成2種,

第一種是漢字詞和外來語意思幾乎一樣,只是不用了。

比如

足球  蹴球  サッカー

籃球  籠球  バスケットボール

照相機 寫真機 カメラ

苯酚  石炭酸 フェノール

間諜  間者  スパイ

葡萄酒 葡萄酒 ワイン

橙色  橙色  オレンジ色

螺絲  ねじ  ボルト

茶壺  急須  ティーポット

第二種是漢字詞和外來語意思有語感區別,但是2種都用。

比如之前答案裡面所說到的。

アクセント和なまり

アクセント指的是單詞的語調,重音,針對外國人的日語用的更多。

なまり指的是日語的發音,有沒有發錯,針對日本人的日語用的更多。

目標 ターゲット

目標和我們中文的目標幾乎一樣。

ターゲット更多用在商務場合或者表達某些有針對性的對象,公司的銷售目標之類,或者暗殺的對象。

肝 レバー

這2個都是肝臟的意思,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樣,前者特指肝臟這個器官,後者是在食物的時候,某個動物的肝臟做出來的食物叫レバー

注文 オーダー

前者動詞名詞一般都可以,用在所有場合,後者一般用在個人場合。

自転車/チャリ サイクル

前者用在所有場合的自行車,後者一般用在某些目的上,比如租借自行車,自行車運動等特殊場合。

以上這類單詞非常非常多,實際來到日本經常會看到。


日語有很多看上去本土色彩濃厚的詞,其實也是外來語,甚至是音譯的。

艦娘里有一種毘式40mm機銃

其實就是英國的維克斯乒乒炮

毘是維克斯的音譯(日本人念V時不發威的音,他們說VERY時發音是BILLY)


外來語傳入之前很多都是米這個詞的,跟它類似的意思會用日本本土語言來說


有些外來語是流行起來超過本來的語言的 比如說頭髮 髪かみ還有外來語ヘアhair 禮物 お土産或者プレゼント 等等 這些辭彙本來有自己的說法 這也就是日語辭彙量大的原因吧


當年日本人創造了各種元素和有機物的漢字(初等的化學元素和有機物漢字都是日本人造的)

再看看現在日本人寫的物理化學看著那些片假名想死……

(這國怎,定體問,我陷思×)

==========

以上跑題,基本上戰前日本就是按照現在天朝的套路用漢字組詞甚至造字然後用音讀念出來……

(有訓讀的組詞用法,不過特別少而且不常用。。。)


推薦閱讀:

肉便器是什麼意思?
西尾維新的作品中有哪些不容易注意到的日語諧音冷笑話?
「あれは誰ですか(那個人是誰)」這樣的表達是否有錯誤?
「天気がいいから、散歩しましょう」怎樣翻譯最好?

TAG:日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