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會成為小額信貸業務的主要融資渠道嗎?

中國的銀行利潤屢創新高,互聯網能否分食這塊大蛋糕呢?


謝謝邀請@張善華,@許志宏 。我個人的理解是,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一定是個趨勢,金融從本質上特別適合互聯網,一邊是Byte,一邊是數字,又不像電商,沒有物流等問題。小額信貸,前提是真正的小額信貸(單筆在5-7萬元左右,中國有這樣技術的也就10家不到)在中國的前景非常看好,但是現在和互聯網的結合存在幾個問題:

1)徵信難 - 中國的國情畢竟不像美國,徵信體系不健全,互聯網上的信息比較片面,除了是像淘寶一樣在自己生態圈內做,所以風險不好控制

2)來源 - 真正的小額借貸客戶大多是作坊類的個體工商戶或是小微企業,他們並沒有被培養出上網搜索潛在融資來源的習慣(可能大多都不是典型的網民)。就算是上網搜索,體驗又很差,像融360一樣的垂直搜索只能進行簡單的介紹,審核還是在線下完成,等於借款人費了2次事。

3)資金 - 小額貸款公司不能跨界經營,而互聯網是無邊界的,所以他們自己是不能在網上做小額借貸的。而只做自己區域內的業務,互聯網好像有雞肋了。。

所以我比較看好線上線下結合緊密的O2O小額信貸模式,比如線上和理財端結合,線下依靠小貸公司的渠道,審核及擔保。順便廣告一下,我的創業公司有利網www.yooli.com就是這個模式:)可以關注下:)


為以上補充一點。

我判斷,未來的趨勢是,互聯網不僅會變成小額信貸業務的主要融資渠道,還會嵌入到整個貸款流程過程中,無論是基於互聯網的小額信貸公司,還是傳統商業銀行。

現階段,互聯網作為小額貸款借貸雙方的媒介已經非常普遍。國內的形式主要有,

  1. B2B類電子商務網站,為會員提供的融資中介服務,姑且稱為貸款黃頁類。做法是一家網站同時和多個借款人合作,主要展示其小額生產經營類小額貸款產品。
  2. P2P融資平台,作為個人對個人的融資信息與貨幣融通集市,共貸款人和借款人發布、選擇、簽訂貸款意向,並完成信貸資產使用權的轉移和結清。
  3. 融資搜索引擎,目前融360是領先的平台。對線下貸款類產品進行編碼,並提供給有融資需求的個人進行搜索檢索,以此完成融資中介的工作。

此外,互聯網絕不僅僅作為渠道促進融資實現。如阿里金融和陸金所,互聯網的作用覆蓋融資的後續幾個步驟,

  1. 調查過程有很大一部分是走線上流程
  2. 審查過程參考借款人網路交易情況,以此作為授信依據
  3. 放款渠道借用電子銀行或互聯網支付手段
  4. 貸後監控採取遠程方式,對賬戶流水,往來交易,財務擔保狀況進行監督
  5. 還款與放款公用同一渠道,實現密閉現金流。

可見,互聯網絕不僅局限作為渠道實現融資雙方中介工作,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必將嵌入信貸發生自完結的每一個環節。


銀行,本質上是經營信息的行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才有銀行的生存。互聯網現在快速發展,在逐步產生很大的數量級的數據,這有利於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互聯網世界》主編姜奇平有句話說得挺好:農業社會與信息社會的唯一區別在於,前現代條件下的徵信,只能在非社會化的水平上(自然村的水平上)一對一實現;後現代條件下的徵信,可以在社會化的水平上(地球村的水平上)一對一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說,互聯網金融恢復支付的信息功能,不是回到農業社會,而是在更高的信息技術水平上進化到信息社會,意在低摩擦地實現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一對一供求匹配。

但這些目前都還是理論,離實踐還有很大的距離。雖然速度發展很快,但二十年內能夠看到的,應該是兩者的融合。畢竟目前,銀行還是整個經濟的核心。它不會一成不變。中國的精英,一個在政府,一個在銀行。可能世界上多數國家,銀行裡面也有大量的精英。所以,銀行這類公司會被顛覆。在此之前,銀行會轉型。倒掉或者留下。


隨著這兩年各種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湧現,企業在融資時越來越把關注度放在這些平台上,但是企業自身需要明白,互聯網金融依然是金融的本質,企業融資最需要關注的依然是2個核心,就是融資成本和成功率,圍繞這兩個核心,選擇適合自己的融資方式更加重要。現在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已經越來越快,套用一句老話就是「所有的企業未來都是互聯網企業」,傳統金融行業也不斷的在用互聯網提升自己。但就著標題來說,潛意思是說未來企業是否直接主要通過網上就能完成融資,個人覺得在短期不可能。

融資是企業能力的全面掃描,金融的核心是風險控制,判斷企業是否能夠融資就像是對企業未來發展能力的全面評估,尤其是中小企業,看財務報表、簡單的銷售數據,是無法全面衡量一個企業資質的(且不說數據是否真實),企業和人才一樣,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才能看出來,我們在評估一個人的能力時,除了他所擁有的一些可量化的技能之外,像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等是需要通過各種方式檢驗才能評估出來的,企業也一樣,為什麼初創企業更多會關注團隊,而不僅僅是一些數據,就是這個道理。那麼回歸到企業融資也一樣,如何判斷是否給這家企業融資,需要全方面的從企業家個人能力、企業商業模式、管理、技術、產品和市場前景等各方面去判斷。這些目前純粹通過互聯網暫時還無法做到,尤其是傳統行業的中小企業,目前在互聯網的行為數據還偏少,對於互聯網創業領域的企業來說,會更加有可能,當然隨著互聯網對各行業的滲透,企業數據會越來越豐富。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隨著人們隱私意識的覺醒,企業和個人數據獲取是否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這個有待觀察。

大數據能夠降低企業風險評估成本,回到市場流行的大數據給企業提供貸款的說法,目前比較成熟的也就是阿里小貸,目前阿里小貸主要針對的是生態圈內的企業,因為企業基本依賴阿里平台來完成業務銷售,那麼阿里也就擁有了企業比較完整的經營數據,甚至於客戶對企業的評價數據。那麼,目前看阿里小貸貸款額度普遍都不高,除了他所面對的企業規模較小外,其實也隱含一個問題,就是通過小額貸款的方式,利用大樹法則來降低貸款的風險,這個做法和金融機構本質上沒區別,最大的區別在於對企業融資額度、是否融資的評估方式上有一些區別,何況阿里小貸本身也會通過線下的方式評估貸款人的信用等等情況,所以本質上並不純粹是互聯網方式,而是O2O方式。

互聯網能夠提升企業融資效率,企業貸款難其實有很多因素,主要是三個方面:1無法清晰的評估自己的融資需求,2不了解市場各個融資渠道特點,3是了解不同融資方式對企業資質的要求。另外有一篇文章有詳細描述企業融資渠道有哪些?互聯網解決了企業融資信息不堆成的問題,讓企業可以更好的選擇融資方式,同時互聯網降低了一些中間成本(目前並不是完全去除),也就降低了企業整體的融資成本。同時,互聯網作為信息渠道,能夠讓企業家提升融資智慧,包括多融資方式、有效資金利用和融資渠道,讓企業家能夠根據企業目前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融資方式,從另一個角度也能夠提升企業融資的成功率。通過互聯網讓更多資本看見自己,企業在解決當前所需要的資金外,應該更多關注長期的資金要求,通過互聯網平台向廣大投資人展示自己,除了能夠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儲備企業未來發展所需要的資本人脈資源。如今,越來越多的創業企業平台湧現,如36氪、創業邦、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等,為企業站上資本市場提供了很好的舞台,企業應該更多地參與其中。


在中國特殊的金融體系下,中小企業,個體戶等微觀經濟主體融資難的問題非常突出。中小微企業數量龐大,其中中小企業佔國內企業總數的48%,微型企業佔50%。 本著服務農戶、個體工商戶和小微型企業的小額貸款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金融體系的空白。

自200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發布《關於小額信貸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來,中國的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迅速,公司數量由2008年底的不到500家,發展到2012年12月末的6080家,從業人員規模達到70313人。2013年6月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7086家,半年時間增加了1006家。

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小額貸款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小額貸款公司貸款餘額由2009年的766.41億元增長至2013年6月的7043億元,在不到五年的時間內增長近10倍,並且每年新增貸款均超過千億元。但如果我們從平均每家小貸公司貸款餘額上來看,小貸公司的業務效率似乎沒有多大提高。

未來小貸公司要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走出依靠股東資金投入的「拼爹」模式,在為中小企業輸血的同時,自身也需要有更強的"造血"功能。前瞻建議可以依靠以下幾種方式獲得資金來源:提高小貸公司資金槓桿率;將小貸公司作為轉貸平台,將政府提供的批發資金或從銀行、基金借入成本較低的批發資金,轉貸給小微企業;明確小貸公司的法律主體地位;鼓勵小貸公司發行股票、債券,通過直接融資解決資金問題;鼓勵小貸公司開展信託資產回購業務等盤活資金等。


會,我就是把閑錢全放入支付寶了。


推薦閱讀:

大家看好未來融資租賃公司做政府平台項目嗎?
如何看待神奇百貨公司官網無法登錄,以及其CEO侵吞公款600萬的傳聞?
融資和風險投資是一回事嗎?
公司如果想要融資,應該選擇什麼時候融資?

TAG:互聯網 | 投資 | 融資 | 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