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反烏托邦小說會被很多人喜歡?

比如《我們》,《美麗新世界》等


因為可以給人帶來優越感啊。

「我看明白了!」

「我是先醒者!」

這種感覺多美啊。反傳統的感覺一直都無比甜美,對吧?看幾本反烏托邦小說,說上幾個帶著政治隱喻的段子,立刻就看清了所謂集權和獨裁的本質,成為冷峻的覺醒者或者良心的阿鈉切,這多划算啊!


所謂的烏托邦式不存在的。

烏托邦只是當權者的給以我們底層人民的一種精神嚮往。

你好比那麼一句話

當你上高中的時候以為你什麼都懂了

進了大學你發現你什麼都不懂

當你畢業之後以為你什麼都懂了

結果上了班之後發現什麼都不懂

人類總是在認識我自我批評的過程中看到真相。

然而烏托邦早已經拋棄了人類。我們需要的是真相和自由


還有一些真正的精英階層也欣賞反烏托邦,該怎麼解釋?所謂優越感說的是苛奇,就和看《時間簡史》一樣。苛奇的人看小說也好,《時間簡史》也好,看不過1/5就丟了。反烏托邦對個人而言有價值的就是少看點手機,少盲目娛樂,多學點本事,多長點見識,不要覺得這個世界把你蹂躪了,同化了你就甘願當烏合之眾。像《娛樂至死》這類書雖然寫的是80年代的電視直播,但幾乎能切合與當下網路時代。最吸引人的觀點就是泛娛樂化,把政治,宗教,文化,藝術,親情,愛情等等嚴肅的不該娛樂的東西給娛樂化了,毫無意義的感官刺激和不守規則的野蠻遊戲充斥著這個世界。另一方面,個性被壓抑,或者格式化,生活越來越離散化,碎片化,技術爆炸卻讓人生活更疲憊,努力奮鬥也只為了更娛樂化的生活。所以,反烏托邦無力阻止科技和娛樂的發展,也不是為了個人的苛奇,而只是對個人的一個警示錄,讓人活得更嚴肅,品格更高尚,更渴望美好而不是一味追求娛樂和技術。


喜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感覺。。撕碎後方才什麼都可以是美好的


都渴望得到卻不願意付出。


人們一直在被潛意識的暗示著烏托邦式的社會是理想的社會,人們對美好的生活概念究竟是什麼樣子, 當有反烏托邦式的思想出現,瞬間有種解放天性一般的快感,有想去了解我們潛意識的認為之外的事物。


就像結局過於圓滿的喜劇無法更進一步的打動人心一樣,悲劇的缺憾總是能讓人有更深刻的反思以及觸動。


因為沒有「烏托邦」,現實卻老把烏托邦掛在嘴邊忽悠,然後干著壞事。


狠狠擊碎所謂的政治幻想 撕破的力量給予人以破壞 報復 乃至優越感


人們嚮往自由,憎恨奴役~

烏托邦是統治階級給人民創造的希望,是幻影,是善良人的愚昧,是權力者的口號~


推薦閱讀:

以 我有故人抱劍去 斬盡春風未肯歸 作為結尾,能寫出怎麼樣的故事?
體制內的人如何看待各類官場小說?
為什麼很著迷看完一部小說之後會感覺很失落,心裡感覺空空的?
如何看待《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首款預告?
有哪些文筆平實的著名小說作家?

TAG:小說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