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技是不是第一生產力呢?


這個問題有個現代科學體系確立並推動生產力進步開始的時代劃分,但就算是如此,科學定義之前,單說技術,其實也是第一生產力

在前科學時代,我們判定一個時代的生產系統有多進步,也仍然是技術的應用廣度帶來的生產革新和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程度,而不是「本來這個地方有多少人,種多少地」,恰恰相反是「某一項重要的技術革新或者引入使得這個地方可以多養多少人,多種多少地」,甚至也包括反過來能夠為技術本身的進一步革新提供多少助力

所以我們討論中國古代進步性的時候不會以這個時代有多少人比上一代多種了多少穀子

而是把造紙術印刷術這些拓展技術知識的發明作為非常重要的節點,進而用因之產生的這個時代逼上個時代多種了多少穀子去印證它


是的。

第一,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馬克思明確指出:機器生產的發展要求自覺地應用自然科學,「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馬克思的這一論斷已經為不斷發展的社會實踐所證實。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生產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其中的生產資料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勞動者也同樣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並向現實生產力迅速轉化,改變了生產力中的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和管理水平。科學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極大地提高了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產勞動能力。在生產力系統中,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要素和主導性的要素。

第二,科學技術是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過去,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的投入,現代社會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智力資源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決定性要素,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從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更是如此。

第三,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 19 世紀末發生的第二次技術革命,是科學、技術、生產三者關係發生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生產、科學、技術三者的關係主要表現為,生產的發展推動技術進步,進而推動科學的發展。例如,蒸汽機技術革命主要是從工匠傳統發展而來,在生產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摸索出技術發明,然後才總結出熱力學理論。以電力技術革命為標誌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來,這種生產帶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發生改變,現在是科學推動技術進步,再推動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走在社會生產的前面,開闢著生產發展的新領域,引導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如電磁學理論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過科學實驗探索出電磁學理論,通過促進電力技術的革命,並最終引發電力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鄧小平在總結科學技術這一發展趨勢時深刻指出:「現代科學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闢道路,決定它的發展方向。許多新的生產工具新的工藝,首先在科學實驗室里被創造出來。」「大量的歷史事實已經證明了: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實在,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


科技不是第一生產力

看到很多「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的標語,這些鼓舞我們學科學、尚教育的口號我們很少懷疑過,直到後來看得多了,慢慢覺得這些口號經不起推敲,更不值得提倡。

查看圖片

什麼是生產力?馬克思的定義是: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隨著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導致的自然災害越來越多,人類發現改變不了自然規律。生產力的定義準確地說是:人類改善自身生活、推動社會進步的能力。

人類怎樣改善人類生活、推動社會進步?這就要談到生產的要素,生產要素包括資本、生產資料(如生產工具、土地、廠房……)、技術、人力、項目、管理制度、文化、生產關係等等。單個生產要素都不能形成生產力,只有把這些要素相互結合才能形成生產力。

如果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資本首先就不同意,沒有資本你技術再高明也辦不成事;生產資料也不同意,沒有生產資料再好的技術也一籌莫展、壯志難酬;人力也有意見,沒有人的勞動,再好的技術都是扯淡……

生產力的各個要素的重要性是平等的,沒有誰高誰低,說誰第一誰是第二都在把人當傻子忽悠。如果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說明科技在生產要素中最重要,那麼搞科研、搞技術的社會地位應該最高,其它搞資本的、搞管理的、做生產的、做服務的應該是二等三等人,連有資方老闆也不如搞技術的,社會現實是這樣的嗎?

每個企業老闆都是資源整合者,所有的企業都整合了資本、生產資料、人力、技術……滿足市場需求,為用戶創造價值,為員工提供就業機會和發展舞台,為股東創造利潤,為社會創造財富。如果企業老闆所需要的生產要素不能自由整合,社會生產力水平也不能自由的提升。

生產力水平高低的關鍵在於生產要素的組合,生產要素不能自由方便的就產生不了生產力。生產力要素的組合的效率、成本、效果如何是關乎生產力水平的關鍵。

一個層層審批,處處限制的社會,生產力要素撮合困難,人生產的積極性都被壓抑了;一個潛規則當道、貪腐泛濫的社會,生產力要素撮合的成本太高;一個騙子橫行、司法不公的社會,生產要素撮合的穩定性太差。養肥了的企業家時時擔心成為當權者的盤中餐,這樣的社會即使一時繁榮,也難免衰落,明清、民國、當朝不都是這樣嗎?缺乏自由的繁榮是另一種形式的貧困,這句話是閃耀著哲理的光輝。

什麼的環境下生產力要素組合的最好?毫無疑問,政治民主、法治完善、信用優良的社會,各個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撮合,撮合的效率和穩定性都好,這就是為什麼民主社會生產力發達的原因。韓國與朝鮮,台港與大陸,當年的西德與東德等。一樣的文化,一樣的人民,一樣的基礎,採用不同的政治制度,生產力水平天壤之別。

科技不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能興國嗎?非也,科技和教育只是國家興旺的兩個要素,科教培養的是高素質人才,由此可能帶來好的技術,如果人才流動不享有充分的自由,技術和資本不能自由結合,技術創新的成果不能有效的保障,人才和科技人員的利益不能保證……科教能興國嗎?科教興國喊了那麼多年,為什麼天朝總是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呢?看官思考過其中的關鍵了嗎?

科技不是第一生產力,科教也不能興國,那馬克思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要唯物不要唯心」「只有勞動創造價值」這些話對嗎?馬義的這些理論都是顧此失彼的謬論,不深入思考忽悠到你死都不明白。

生產要素的自由組合其實就在談生產關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物質和意識、唯物和唯心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陰陽關係,不分什麼誰第一誰第二,強調它們誰重要誰不重要,誰決定誰都是謬論。

生產要素要自由組合產生生產力,那只有勞動創造價值就站不住腳,資本、技術、生產資料、人力勞動、管理等生產要素都在創造價值,工農在社會個階層中也不特別偉大,只不過它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最容易被忽悠成革命的先鋒隊。


人的需求是第一生產力。

第一章 需求推動供給

第二章 人口的增長和生產力的提升

第三章 。。。。

。。。。。。

打算花一年寫完。


不是

daadline才是


這兩種根本不是同一種東西

科學包括理論,未證實的科學內容,甚至一些現在條件下成本較高的,或者實現困難的科學內容,那它們對於生產力的作用可能微乎其微,進行研究甚至會浪費大量生產力,就比如說你要古埃及人不錘金字塔,而讓他們造一個天文中心,哪怕他們有這種知識,這種理論,但是生產力的產出是令人絕望的低,在不發生意外的條件下,都要錘到中世紀。

這種在遊戲文明中已經有了明確的展現。

而生產力呢?

我們的產出的國際生產總值,好大一部分都用來消費交換的,用來維持人類社會的存在,不單是吃飽穿暖這種底層需求, 也包括繁衍教育,娛樂休閑等高等需求,我們今天的生產力是十分龐大,但是我們的需求也日益增長,誰也不可能以古代近代人的需求水平要求自己,和總量相比,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生產力在科研上,但即便如此我們的科技能力也是以前難以想像的巨大產出。

也就是說,在現在社會,生產力保障了科技的穩步發展,而科技反過來不斷推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


毫無疑問,你可以回想1900-1999年,2000-2016年。世界在前一段時間的變化超過歷史總和,期間還發生兩次世界大戰完成經濟大幅度衰退,後一段時間的變化可以自己感受


咱黨的政策是第一生產力!


推薦閱讀:

飛機不需要提速嗎?
中國目前還未掌握哪些核心科技?
以人類現有科技,有什麼辦法可以摧毀我們的地球?
如何看待FView的OPPO R7、vivo X5Pro評測?OPPO和vivo是怎樣的品牌?

TAG: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