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作為亞洲經濟強國的韓國和日本,為什麼在文化輸出方面能力上後者遠遠強於前者?

僅就流行文化而言,為什麼日本的流行文化比韓國的流行文化要更有市場?(個人覺得日本的很多東西也更有深度,不知道是不是偏見。)


談一下我的看法:私以為日本文化比韓國強大很多,是因為的確具有比較深層次的文化底蘊,無論是早期從古代中國唐朝的學習,還是近代對歐美的學習,日本文化都能很好地吸收外來文化精華並加以優化改良使之更具有大和特色,形成自己很獨特的文化內涵。韓國可能在這方面差一些。

而說到文化輸出,沒有發覺日本人其實並不是很主動地輸出他們的文化嗎?日本動漫與影視風靡亞洲其實主要是因為自身足夠優秀而被關注。而韓國是有意識有計劃地輸出他們的影視時尚文化,所以制定了很多針對中國市場的企劃方案,並且很容易就實現了。簡而言之,就是品牌 商品和量販屋的區別吧。


說實話,現在K-pop, K-drama和韓國的流行裝扮在西方的受歡迎程度算是東亞之首了。(拋開飲食不談,Sushi還是公認的健康又小資,大多倫多地區的日料店數量甩出韓餐好多條街呢)

扯遠了,

親身感覺在歐美地區,愛開派對愛喝酒愛發唱片甚至風靡英語圈(鳥叔和Far East Movement系列)的主要是韓國人,在這種曝光度下韓國文化順利打入了「酷、潮、勁」行列,雖然不能和主流媒體平起平坐但在小眾文化里算混得最成功的。

至於日本的文化輸出,最穩定最廣泛的就是動漫,我曾經加過學校的日本文化交流社,遇到一堆會說日語熱愛動漫的老加,彼此開聊就談動漫,我說我不看動漫直接對方都要掉下巴。

跑個題,西方大眾對於中國文化的理解,除了意識形態差異(在他們看來共產黨=集權統治=壓抑人權=中國人都不善言談不愛表達自己意見)可能就剩吃了吧。


韓國的經濟強國地位, 也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情, 上世紀九十年代, 韓國還跟台灣新加坡香港並列為亞洲四小龍. 像三星,LG這些品牌也是近幾年才為世界人民所熟悉.

而日本的經濟在六十年代就騰飛了, 八十年代的時候獨步天下, 索尼松下Hello Kitty都是老傢伙了.

另外日本的人均GDP是4.6萬美元,比大多數歐洲國家高, 韓國人口人均GDP2.2萬美元,剛剛邁過發達國家的門檻, 兩者的差距還是挺大的,

GDP兩倍的差距, 導致上海(1.3萬美元)和重慶(0.6萬美元)之間的文化影響力的差距. 重慶也有一些很好的talk show人才, 但是不會有足夠成熟的機制去製造一個周立波出來,即使大家覺得周立波本人水平很差, 但是他就是能做到全國性的出名,而重慶的笑星,只能在重慶四川有影響力. 現在韓國的文化影響力主要在亞洲, 而日本的影響力是全球性的.


世界上有一個黃種人國家,它的人民「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它孤懸在極東海外,其國土面積、資源總量遠小於對岸的大陸帝國數十倍,出產亦只有大米及布匹,面對西方白種人列強的步步進逼,為免國家成為殖民地,它毅然變革、萬眾一心、發奮圖強,隨後國力大增,終於在開始變革的第三十七年戰勝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白種人強國--沙俄帝國,在陸上打敗了裝備機槍大砲的百萬白種人大軍、在海上全殲世界排名第四的「波羅的海艦隊」,這個國家的存在及所創造的奇蹟,改變了白種人不可戰勝的神話,亦証明了黃種人通過變革一樣可以建立世界級的強國!


文化強弱和你身邊的人接觸什麼有關


在國內接觸多的韓國東西無外乎 明星 電視劇 網遊

日本 無外乎 遊戲 動漫


文化輸出 就是文化包裝


影響力和人數有關吧


這點個人覺得日本確實強很多


中國很多人 但不會包裝文化


騷與悶騷的區別


雖然同為東亞的近鄰,老實說日本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很沉重但是卻很容易理解與接收,儒家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堪深,源遠上有點相似的,像茶文化,雖然也是中國的文化,但是在日本卻得到了更深刻的發展,服裝文化也是帶著厚重的底蘊(主要是說傳統的和服),日本早於韓國的發達經濟也是韓國不可比擬的。而韓國,只能說是一個快餐文化國家,沒有什麼底蘊,給我們搶端午節竟然申遺成功了我就呵呵了,韓流在這幾年裡的確發展的很快,但是它的影響力只限於亞洲,像我們中國這樣正在發展中的國家,由於工作、學習競爭壓力大,看看韓劇消遣還是挺解壓的,不過真的是像快餐一樣,沒有營養。


其實日本的影響更大,韓潮只是在2000年以後才席捲了中國大陸,而且僅僅限制在娛樂方面。日本對中國的影響才是深層次的,現在使用的很多漢語辭彙都是日本來的,親子,新人,量販等等,幾乎百分之七十的現代辭彙都是日本舶來品.剛改革開放時,和日本關係很好,幾乎全國上下都在學習日本,各種方面。日本的電影,日本的電視劇,日本的輕工業,重工業,日本動漫,日本的企業管理等等。這種層次的影響可是韓國不能比擬的,相當部分的中國人其實很不喜歡韓國明星的……下面為轉載的(1972年到1989年是歷史上中日交往的黃金時期, 80年代和中國關係最好的國家就是日本,好到什麼程度呢,人民日報和北京市民強烈抗議蘇聯佔領日本的北方四島,說蘇聯無理佔領北方四島是帝國主義侵略行為。

  同時,在中國報紙也有輿論強烈質疑美國當年用原子彈襲擊日本平民,說這是非常野蠻的帝國主義行為,說這也透漏著歐美白人種族主義分子長久以來對東亞民族的蔑視。

  80年代日本給中國的免息低息貸款是中國當時發展經濟搞基礎設施建設的最大資金來源,政治上又是聯合日本對付蘇聯,政治經濟的原因所以當時的關係真的是好的不得了,兩國領導人的私交甚至也不錯。 那時候看的所有動畫片都是日本的,北國之春等日文首歌曲甚至也一度風靡中國。那時的什麼釣魚島和南京大屠殺什麼基本是浮雲,更多的是江東64屯、北方四島、黑瞎子島、珍寶島等等領土爭端。)


韓國無論在歷史、文化、經濟上都遠遠不如日本,日本獨特的歷史文化,常常能引起西方世界的好奇,而韓國傳統上作為一個周圍強國的藩屬國,基本沒有獨立的文化,所以它輸出的只能是一種比較普通平淡的傳統東方文化,這些對於周邊還是西方都不夠新奇,同時韓國文化產業的思想深度不夠,畢竟韓國還是一個新興國家和日本千年的獨立發展是不能相比。另外韓國的經濟水平也完全和日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因為後者在文化輸入方面也遠強於前者。


答主在歐洲生活,坐標義大利 ,談下自己看看法。

首先第一點飲食,我去過的很多歐洲小城鎮也隨處可見一些壽司店和日本料理店,重點是並不是日本人開的,而是這裡的local people在製作經營,價格不菲,但生意相當好。反而中餐館大多數服務對象就是中國人,而開且大多數價格低廉,淪為和kepaba一樣的低廉食品的代表(心痛,明明這麼好吃!)

第二,無印良品,優衣庫等日本品牌帶來的軟衝擊。

每次無印買東西很少見到亞洲面孔,反而一些歐洲人充斥整個商店。前者是代表的是日本生活方式和設計的輸出,後者是著裝理念的輸出。隨著這些品牌在歐洲各個城市的開花落地,以及歐洲人對於日本文化的輸出逐步了解,在我個人的視角去看,大多歐洲人是樂於並且喜歡去接受的。

第三 日本設計

作為一名設計從業者,我對這方面更加敏感,作為文藝復興與fashion設計並肩盛行的義大利,你能經常在街角看到一些很棒的具有東方韻味的裝置,建築等等,包括在大型的展覽或者著名的米蘭設計周等等活動,日本設計可以說是最高質量「東方代表」(媽的不服不行啊!好氣!!!)。

日本設計師佐藤大的nando展的大長隊(2017 milan design week),我排了2個多小時隊。

被刷爆的水母

甚至還有專門的米蘭還有松下科技展館

我去巴黎找朋友時,朋友帶了我去了一個著名院校的開放日,其中展覽有一塊區域是慢慢的日式設計,保羅poster,建築,攝影等等,朋友告訴我這些巴黎院校很多都有東亞設計周,讓學生在此期間以日本設計元素為代表,做出一些具有東方韻味的設計作品(聽完再次內牛滿面!!啥時候我大天朝設計能站上食物鏈頂峰!!!)看完這些作品,我只能說比日本人設計的還日本。

第四 科技

除開美國這個bug,日本的佳能尼康,松下索尼等等可以說在歐洲無處不見(當然華為現在也異軍突起)且在科技業相對較為落後的歐洲,這些品牌的吸引力也同時轉化為文化的輸出。

The last

日本以無印良品為代表的性冷淡文化在歐洲的走紅是其多年的文化積累以及結合西方思想的典型產物。
其次動漫影視,遊戲等等也是重要文化輸出重將。班裡的兩個義大利小哥就被日本動漫迷的沒轍,立志要再去日本讀一個master,另外在地鐵上還驚現有人在《一拳超人》

所以相對日本,韓國文化在歐洲這邊的存在度相當相當低。(由於題主領略有限,所以僅限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這些中西歐國家)

如有其他方面的想法我會及時補充


你們知道『二玄社』嗎?


偏見建立在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上。

日本相對於韓國是一個大國 無論從經濟 人口 還是地理面積上。

文化輸出上影響力大於韓國也是很正常的。

至於深度,你喜歡哪一個,自然就能從中挖出深度。

兩國的文化輸出都很不錯。

不過對於某些人,很難理智思考對方的優點和成功之處。

總覺著自己很牛逼。自己喜歡的最好。

無論哪個文化愛好者都或多或少有這種人。


我覺得應該是日本的文化輸出遠遠強於韓國。


蛤?雖然不想承認,但明明是韓國文化輸出比較強大吧……東南亞甚至中東有些國家追星的里韓流fans佔了將近90%誒。

我的泰國菲律賓同學們,一跟我聊天必聊韓星。


推薦閱讀:

有哪些中國輸出至國外的文化?
什麼時候繁體字才會被拋棄?
為什麼中國要實行基層自治制度?
為什麼日本韓國很多正式場合都全標著漢字?
度過千禧年(2000年)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TAG:日本 | 文化 | 韓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