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Amazon、Google 相比,微軟 Azure 雲計算服務的市場機會和競爭優勢在哪裡?


上面很多人回答所基於的事實其實已經過時了。Windows Azure現在不僅僅只是一個PaaS平台,相比AWS,以及GAE,它應該是目前提供雲計算服務最全面的一個平台,包括IaaS(虛擬機服務,用戶可以創建任意的VM,包括Linux),PaaS(包括Cloud Service, Website, Mobile Service等等), 以及SaaS(SQL Azure, Sharepoint, Storage等)。相比於Amazon,以及Google, Microsoft的優勢是自身產品線的全面,因此能夠在Azure中整合不同層次的產品,而這些產品本身的用戶量就非常大。另外一個不得不提及的優勢,Azure目前已經在國內提供服務(單獨設立在國內的伺服器集群)


鄭子潁、李楠和庄元都是從開發方式一端看三家企業的雲計算,還有另外一個視角:服務方式。

如果用電力做類比,Google和Amazon都希望直接建立自己的大型發電廠,客戶只需將用電設備接入電力線即可,Google是提供220伏特的電,Amazon可以有更多選擇。微軟則認為,很多企業並不需要或者不放心統一供電,它們需要自己的發電站,所以微軟就向企業提供發電機組。這種服務方式的不同,也自然帶來了開發方式的不同。


在這篇帖子詳細的比較過,請參照。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54689

首先講微軟,微軟做企業客戶產品起家的,現在也主要是從企業客戶那裡掙錢吃飯。雖然公司不停地喊著轉型,在消費產品領域不斷加大投入開拓疆土。但是這個公司深入到骨子的基因就是善於做企業級的產品。 這種基因貫穿微軟從研發到運維到銷售到支持的各個部門。那麼什麼是企業客戶的需求?3個詞可以概括的話就是:可靠可信可用。大家想想公有雲服務的主要客戶是誰?他們的核心需求是什麼?所以微軟做公有雲的優勢其實顯而易見,錯就錯在沒有早點開始做,浪費了先發優勢。

1. 企業級品質和面向企業客戶:從數據中心建設,全球光纖網路到虛擬化技術(Hyper-V)到操作系統(WinServer)再到運行雲服務的各項基礎軟體(SQL,IIS)全部是微軟自己研發的成熟的產品,都有幾年甚至幾十年在企業環境中運行的歷史,其穩定性和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另外,安全性也會相應增強,大家應該都忘不了今年把許多企業嚇出翔的OpenSSL heartbleed漏洞和最近剛爆出來的Xen Hypervisor的漏洞。

2. 公有雲和私有雲混搭(傳說中的混合雲):關注微軟雲計算的筒子們應該都關注到了最近Satya在舊金山提到的那個「把Azure裝進盒子里賣給企業」的產品。微軟內部已經開發這個產品很久了。簡單地說,就是賣一個現成的類似的Azure私有雲給你,你可以按照企業需要自己管理和使用。然後這個私有雲,無論從介面和體驗上,都與Azure高度統一,可以向公有雲無縫擴展。這對很多想「腳踩兩隻船」(混合雲)的大企業的吸引力是無疑的。 亞馬遜和谷歌目前還像還沒聽說加力在這塊。

3. 與微軟固有的產品線無縫整合,個人覺得這是最NB的一點。自從老鮑臨走之前提出了cloud first的口號之後,幾乎所有的微軟產品線都在考慮跟雲沾上邊,免得哪天突然發現bugdet被砍了。最後的結果就是,現在幾乎所有的產品都實現了與Azure的整合。比如VS可以直接開發和部署雲服務,比如SC可以直接管理Azure VM,Office可以直接打開和保存雲上的文檔等等。有些產品甚至直接跳到Azure上變成SaaS/PaaS雲服務,比如說AD現在有AAD,SQL現在有SQL Azure等等。所以Azure很快就形成了一個從IaaS(VM, Storage, Network)到PaaS(AAD, SQL, Media, VSOnline)到SaaS(Office 365, Machine Learning)一套極為完整的雲生態體系。這些產品本來就有極大的用戶群體,現在這些用戶都可以輕鬆地遷移到Azure上,這就是為什麼Azure這幾年都在飛速的增長的重要原因。在這一點上,微軟算是吸取了Windows Phone和Windows RT失敗的深刻教訓,那就是要玩就跟你玩生態系統!這點Amazon和Google也只能幹著急了。

4.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微軟有錢(從在全球建設數據中心的速度上就能看出來,微軟遠超其他兩家)!在這一點上,Google能有得一拼。因為到目前為止,公有雲計算基本上還是拼燒錢的遊戲。一旦價格戰開始,Amazon就呵呵吧。

其次講亞馬遜。

1. 首先作為市場老大和商業雲計算名義上的先驅,亞馬遜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先入為主。以EC2和S3形成的一系列生態圈和開發者,是亞馬遜目前異常堅挺的壁壘。另外,整體來講,亞馬遜在一些關鍵的服務和功能上,還是領先於微軟和谷歌。舉個例子來講,AWS的存儲服務按照用戶的數據特性就提供3種不同的產品:高讀寫的熱數據有SSD storage, 普通讀寫的數據有S3,冷備份數據有Glacier。而微軟最近剛剛才發布了基於SSD存儲。Google更是只有一種存儲產品。

2. 亞馬遜是從互聯網公司起家的,這個從內到外也貫穿著互聯網的基因和風格。這些體現他傾聽和理解用戶需求,快速迭代產品功能,以及非常接地氣的各種推廣活動上。 在這一點上,默默無聞的ms和高高在上的gg這應該多想amazon學習一下。

最後說說google和其他的雲服務。

毫無疑問,Google在分散式計算和分散式存儲方面的技術一定是非常牛的,如果Google稱第二,估計沒人敢稱第一,因為他們開發和運維著世界上最大的在線服務。Goolge在2003年的時候公布了一些分散式存儲和分散式計算的細節,成為很多雲計算框架和服務的藍本。但是,google自從發布了APP engine之後,一直在商業雲計算尤其是火熱的IaaS市場里不溫不火,以至於在全球商業雲計算市場中遠遠落後於另外兩家巨頭。但是從去年開始,Google已經開始高調發力了。


[2016年11月 更新]

將近六年過去了,現在回頭看原來的答案,當時有些東西沒看準,有些看的是準的。

沒看準的:微軟也搞了IaaS。現在Azure和AWS已經非常同質化了。

看準的:

1. 往高一層抽象轉移的趨勢。最近「serverless」的概念火起來了,反映的就是這個趨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Docker也反映了這個趨勢,docker從VM層面往上抽象了半層。

2. 定價策略(註:但是價格本身有不可忽視的影響)、Licensing Model方面的差異、Google的品牌優勢、等都不是決定性因素。

---- 分割線:以下是2011年2月的答案 ----

以下是個人觀點。

Windows Azure和Google App Engine一般被歸到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一類,而Amazon EC2被歸到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一類。IaaS更接近於現有的伺服器端系統和數據中心的模型,而PaaS提供的模型和現有的模型有本質上的不同。例如,在Windows Azure和Google App Engine裡面,應用系統的代碼是看不到操作系統的(或者不應該去看操作系統的),甚至連Web Server都是看不到的,例如,原則上應用系統不應該去關心它是運行在默認application pool里還是高優先順序的application pool。Windows Azure和Google App Engine把封裝做到了操作系統和Web Server之上的那一層,而Amazon EC2的封裝比較低,在虛擬機之上的一層,應用系統可以且需要去控制操作系統的細節。

從現階段來講,Amazon EC2最容易被接受,最容易從現有代碼遷移過去,需要重寫的代碼很少,學習曲線比較平。而PaaS類的基本都需要被遷移的系統重寫部分或所有代碼,PaaS提供的模型的限制比較大,現在的開發人員會覺得框框框得比較死,會需要比較長的一段適應過程。PaaS提供的模型本身是可以支持絕大部分的應用形式的,只不過現在的開發人員會因為失去了對低層細節的控制的可能性而感覺不安。就像Java和.NET剛出來的時候,很多開發人員對Java和.NET的GUI編程有抵觸情緒,他們覺得在Java和.NET裡面他們失去了直接SendMessage和PeekMessage的機會。事實上,一百個開發人員裡面可能只有一個人會在未來的一年裡面用到直接SendMessage和PeekMessage,但餘下那99個仍然會因為失去了那種可能性而不喜歡Java和.NET的GUI編程模型。

雲計算服務(Windows Azure,Google App Engine,Amazon EC2等)的本質是提高生產力水平,讓給數據中心編寫程序變得像編寫桌面程序那麼簡單。傳統上編寫伺服器端系統,少不了要和逐個的伺服器打交道,或者是訪問各種存儲(文件共享,磁碟陣列,SAN,資料庫等等),程序多多少少需要關心數據的物理位置,其他子系統的物理位置和物理狀態。這就像以前在PC上編程,還需要關心內存(近指針、遠指針)、要關心怎麼組織數據才能優化對磁碟的訪問、要關心內存的釋放和堆棧的狀態。如果每個程序員都需要關心這些東西,那就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各種現代的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的出現為程序員隱藏掉了低層的那些細節,使得99.99%的程序員可以節省大塊的時間用來考慮如何去滿足各種用戶的需求。雲計算服務對提高生產力水平的意義將是類似的。

所以,雖然短期內以Amazon EC2為代表的IaaS模型會更快速的獲得採用,但從未來十到十五年的中長期來看,PaaS必定是發展的方向。這個方向的選擇將是決定性的。就好像Apple選擇了封閉硬體,僅開放軟體開發那一端,而Windows Mobile選擇了同時開放硬體以及軟體開發,不同的策略的選擇是Apple的成功和Windows Mobile的失敗背後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儘管不是唯一原因,同樣選擇了封閉硬體的Blackberry越做越差,同樣選擇了同時開放硬體和軟體的Android勢頭正健)。

其他的一些差異都是很容易可以被彌補的,比如Windows Azure對Java支持得不如像.NET那麼好、Windows Azure不支持Linux、Google App Engine不支持.NET,以及各種定價策略和Licensing Model方面的差異,等等,以及Google的品牌優勢、微軟的完整產品線優勢、微軟的企業產品、渠道及OEM的經驗等等也會影響到競爭。這些會對競爭產生不可忽略的影響,但是不是本質性的影響。


關於 Azure 還是留給李開復回答吧。我對鄭子穎的看法說兩句。

對於快速發展的事物(比如雲計算),試圖分類再思考是一種迷思。

IaaS/PaaS/SaaS 並非絕對, Amazon 的雲平台已經不再是單純的 IaaS 了。

http://cloud-computing.learningtree.com/2011/01/20/amazon-moves-towards-paas-with-elastic-beanstalk/

長期看,在各個階段總能貼合用戶需求的服務,容易贏得更多用戶。

Amazon 似乎是選擇了陪用戶走路的策略:昨天你要 IaaS ,那麼給你,今天你需要 IaaS 和 PaaS 的中間狀態,那麼升級,明天你要 PaaS 了,以前的合作關係建立起來的信任,也輕易可以把用戶留在 Amazon 的 PaaS 上。

(從 IaaS 升級到 PaaS 並不費勁,如果併購類似 heroku 的創業企業,則是一夜之間的事。)

另一方面, Salesforce 是從 SaaS 做起來(現階段,直接提供應用也能面對更加廣泛的需求),朝 PaaS 發展。

http://www.ifanr.com/33646

這兩家做的都比 Google 的 GAE 好。

「趨勢」的另一個意思是「還未真正到來「。當美女步履蹣跚的走在路上,你在目的地拚命招手,而別人過去拎包講笑話。。。誰更容易得手,不言而喻。


Azure的優勢在於它比較晚,用戶比較少,可以大規模改進,而且微軟一家從操作系統,虛擬化,程序語言到開發工具,再到瀏覽器都有,可能能做出別家沒有的功能和性能來。再有微軟的全球網路和銷售團隊也拉開Google和Amazon一百條街。

劣勢也是上面提到的這些微軟的技術。Azure用這些技術,不是因為他們好用或者優秀,而是因為他們是微軟的親兒子。所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如最近很火的docker就只有Linux上有,你微軟想要,就要花Amazon十倍的力氣和錢去搞,還不一定搞得成。微軟再牛,也沒有十個Amazon厲害吧。


1.微軟是這幾家廠商中,在中國品牌和公關做的最好的一家,說白了就是跟中國政府的關係深。

2.從技術的角度來看,Windows Azure對於.net平台的支持無疑是這幾家中做的最好的。


微軟在企業市場耕耘很久,很多重大企業的IT管理員對微軟這一套:譬如AD,exchange,sharepoint很熟悉,當這些企業要用公有雲的時候,Azure是首選。如果你的用戶也是這種企業比較多,建議考慮Azure。

這是非常商業的考慮,從自己愛好看,我覺得AWS領先其他所有公有雲太多。


相比於Java程序員遷移到GAE,.NET程序員遷移到Azure要容易一些。PaaS平台之上應用都是依託於平台提供的服務運行的,Google教Java程序員該怎麼怎麼使用這些服務的API,而微軟已經幫.NET程序員設計好了一套開發模型,再配合集成在Visual Studio的開發工具,而且Azure上大多都沿用了.NET本身的框架,移植到了雲端。


有一些觀點不敢苟同鄭子穎。即使從長遠來說,PaaS未必戰勝IaaS。

PaaS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他對開發人員的要求太低了,以至於這個職業會很沒有發展前途,從而不成為一個職業。開發人員不成為一個有實力的職業,是這個生態圈的嚴重缺失,從而破壞了整個生態圈的健康成長。

好比SQLServer對dba要求太低,導致SQLServer的dba不太成職業體系。相比之下,Oracle給dba可操作的東西比較多,所以Oracle dba一直是一個比較火熱的職業。這個職業也反促Oracle的紅紅火火。SQL Server因為沒有強大的dba職業人支撐,只能用在一些不那麼重要的場合。


推薦閱讀:

安恆上阿里雲了,這事兒大家怎麼看?
有哪些雲計算平台好用又實在?

TAG:雲計算 | Azure | AmazonWebServicesAWS | 谷歌Goog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