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不同設備聽自己的後期作品問題?

給別人做貼唱的時候,總是有這個問題困擾我,就是用監聽耳機聽著做好的時候,放到iPhone的耳機,差距會很大,音響的話差距會小一點,今天用iPhone耳機調了試了試,監聽耳機又聽著問題很大… 是我EQ增益的過大了嗎?


你碰到的這個問題的病根貫穿於你的整個混音過程。

首先,我們一直強調,不能用監聽耳機混音,不能用監聽耳機混音。就算用,也就是閉眼混混貼唱。但是很明顯,當你換用參考設備的時候,就算是貼唱,你也會發現你的混音作品的聲場非常的沒有普適性。

這得從耳機的發展講起。耳機是後於音箱出現的,監聽耳機存在的意義是提供更多的細節、更小的環境噪音、更便捷的使用當然也一般有更低的價格。它的設計可以說是模仿音箱而設計的,但是由於一個根本性的區別:耳機貼耳,音箱不貼,所以聲波的傳播過程有非常大的區別。

懶得講了,直接複製百度的一段:

————————

使用監聽耳機和使用監聽音箱最主要的區別是聲場的不一樣。因為監聽音箱的左音響的聲音左耳能聽到,右耳也能聽到,而監聽耳機左邊的聲音只進入左耳,而右邊的耳朵只進入右耳,所以監聽音箱的聲場狀態更接近我們普通聽音時的情況,聲場的張開度方面比耳機將聲源定位頭中效應局限在頭中的兩耳之間來的真實。而且監聽音箱的聲音有經過耳廓頭部身體等放射衍射,和我們普通聽音情況相似,而監聽耳機直接進入耳朵,少了這些反射衍射信息。

————————

所以我們之所以在一邊耳朵一個耳機的情況下能聽出「立體聲」或者是「空間感」之類的東西,得益於我們人的雙耳效應,是在我們腦海中「模擬」出來的空間感。但是音箱播放出來的是真正的空間感。所以我們可以在監聽音箱混音的環境下混出可以給耳機用雙耳效應去模擬的作品,但是我們很難在建立在耳機的監聽環境下混出真正的完整的空間感。

這是你混的作品在音箱上播放聽著不對的原因的一部分。具體是什麼原因我也不能說死,只能說是普遍現象。

另外為什麼會在iPhone的耳機(也許是EarPods)上聽著不對,這是耳機調音的問題。不同的耳機有不盡相同的頻響曲線,所以對不同頻率的音樂內容有著不盡相同的反應。比如比較有名的動詞打次項鏈品牌,低頻是出了名的轟頭。而同為Apple旗下的EarPods其實也好不到哪去,也是同樣的問題。這些耳機會給音樂以不同的染色,並不是我們在混音過程中使用的盡量完整反應音樂本身內容的監聽耳機。

但是有的時候我們也確實要考慮到「參考耳機」這件事情。iPhone是一個特殊的手機品牌,它是風靡全球的手機,以ios系統和廣大安卓系統手機分庭抗禮。(別噴了,我就隨口一說,表示iPhone用的人不少而已)所以iPhone的機配塞EarPods肯定也會被很多人隨身攜帶並且使用。也就是說相當多一部分普通聽眾聽音樂也就是這麼一副機配塞EarPods了。更別說在機配塞(耳麥)里它的素質還確實挺不錯的。所以有的時候在混一些風格強烈或者商業色彩強烈的歌曲的時候,也要用EarPods做一做參考來調整母帶處理階段的內容。

以上,內容比較散,也不怎麼專業。謝邀。


我有幾個建議:

1.監聽耳機混細節,監聽音箱混大框。在音響中你能很好感受到聲浪,比如底鼓的衝擊感。

2.不同的監聽耳機,混出來的感覺不同。比如,用封閉的耳機和全開放的耳機,聽一首歌,聲場分布肯定不同,這就導致了前後聽感的差別。比如:你的混音耳機是全封閉式的,那麼用iPhone耳機這種開放式的聽,肯定覺得陌生。

3.關於混音音量的問題: 我發現一個規律,為啥一首歌大音量比小音量好聽,因為動態足,細節多。所以我總結:大音量聽電音,小音量聽音準。意思就是,開大音量,聽修音的痕迹是否僵硬,用小音量,聽音準是否到位。這個規律尤其適用於外放音樂的時候。

希望有所幫助:)


這個問題主要是監聽設備不準確所導致的,很可能是監聽音箱或者耳機的檔次不夠。

當然可能跟監聽環境有一些關係。不過環境的影響更多體現在頻率響應方面,如果是整個比例有較大的差異,多半還是監聽設備引起的。

監聽設備不理想,通常會有這樣的尷尬。也不知道到底按哪個標準去調。但事實上,我在工作的時候。在自己常用的監聽音箱上調出來的作品,放到其他的設備上聽適應性是比較強的。不會出現比例大幅失調的情況。


補充 古夢 的回答: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左聲道和右聲道放兩個同頻率但是相位相反的正弦波,在耳機下音量應該沒啥損失,但是在音箱下就會幾乎因為抵消掉了而沒有多大聲音。

所以說,用耳機混音,和沒混其實區別不大。


題主都說了做貼唱了你們一個一個的反對耳機混音幹嘛,貼唱主要是做那條人聲,伴奏部分幾乎是不處理的,並不牽扯到你們說的那些聲場啦相位啦什麼的……

耳機的罩門,不外乎兩點,其一就是各位所說的頭中效應,聲場扁平這件事;其二是低頻無法真實的還原,沒有經過足夠距離的空氣傳播的低頻都是不可能真實的。但其一的問題因為伴奏不需要你混所以可以不用太在意(當然,有音箱能聽一聽人聲在伴奏里的相對位置還是會更好一點,但沒有也並非不能工作)其二的問題,人聲低頻本身就下不到80hz以下,女聲的話大多數其實200以下都沒有東西,所以這個影響也可以忽略。所以以我的經驗來說,如果僅說貼唱,完全可以用耳機混,經驗足夠的話還能混的不錯。

回到題主問題,題主的問題主要在於不夠熟悉你的監聽,所以不知道一個正確的聲音、正確的比例在你的耳機里聽起來是什麼樣子。

比如有些監聽的頻率就是低頻少中頻凸(點名舉例:sony cd900st)那任何一首歌放在這個耳機聽都會覺得人聲偏大、偏前;而有些耳機的特點則是中頻200附近有凹陷(這不用舉例了其實很多耳機都是這樣)那麼所有的歌用這個耳機聽都會感覺人聲是陷在伴奏裡面的,腳下是被伴奏吃掉的。

那麼如果你擁有的是前一種耳機,但你心裡正確的聲音卻是後面這一種,那肯定混不好的,你覺得你調對了,拿到別的環境一聽,哎呀媽呀人聲怎麼那麼小。反之也是一樣。

除此之外還有頻率,也是,如果一個監聽耳機高頻翹,而你是聽一個沒有什麼高頻的耳機聽習慣了,那麼你用這個監聽來混,混出來有很大幾率會高頻不足。反之亦然。

解決方法:

1,從根源上,多用你的監聽耳機去聽音樂,聽到你把這個耳機發出來的聲音該長什麼樣子記起來,那麼以後你混東西的時候就會心裡有底多了;

2,臨場上,當你用你不熟悉的耳機來混東西的時候,先不要急著混,拿出你很熟悉的歌來聽個一兩首,聽的時候腦子別閑著,去分析這個耳機的特性。聽完了洗完了耳朵,再去混你的東西,並且混一陣子(可以是10分鐘,也可以是30分鐘,總之在你覺得好像有點迷失不確定的時候、和你感到累的時候)再切過去聽一下你熟悉的那幾首歌,聽幾秒,再迅速切回你的工程,去對比。這樣會靠譜的多。參考曲的應用即使是在專業製作的領域,甚至很有經驗的母帶老師,也會準備很多自己的參考曲,隨時拿來參考對比,所以即使是你熟悉的耳機,也可以用這個方法讓自己保持清醒的聽力。

3,貼唱特有的招數:對比原唱啊!貼唱其實你混的音色和比例越像原唱,通常也就越成功……因為原版的伴奏就是用原版的人聲放在一起混出來的,那這個伴奏當然最合適原版的人聲的那個音色和音量啊,你做到和原版很接近,那幾乎是不會出錯的。

最後,用很爛的設備來檢查混音其實也是一個方法,因為你的目標聽眾有很大比例其實就是用爛設備來聽(如今這個時代又以拿蘋果原裝耳機的最多……吧),但絕對不要拿爛的設備來進行混音……因為會讓你聽不清楚細節,聽不到完整的頻率,聽不到正確的動態,等等……這個檢查只能在你混音已經完成了,進度超過95%了,再來聽個一遍,看看有沒有讓你特別不舒服的。其實知名混音師的棚里通常也都有一對炒雞破爛的多媒體音箱來干這個事,這不是都市傳說,是真的,但不可能有混音師拿這個當主監聽的。


也許還題主還沒建立對正確聲音的認識。這裡不說這個。

其實正確的聲音不是耳機就完完全全能給你的,專業的混音師用的耳機也都不怎麼一樣,但是混出來的沒問題吧。首先了解你耳機的聽感, 其次準的聲音是在你心裡的,然後用你了解的耳機結合你想要的聲音做出你的作品 就ok。

Ps 當然耳機也分素質也分用什麼推 earpod這種就別來混音了 檢查一下混音還可以。。


推薦閱讀:

TAG:音樂 | 錄音 | 混音 | 音樂後期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