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中有哪些比較有哲理性的句子?
謝謝
謝邀!
《莊子》58則:
1.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莊子·逍遙遊》
水如果積聚得不深厚,那就沒有力量承載起大舟!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莊子·逍遙遊》
朝菌不知晝夜交替,蟪蛄不知春秋季節的變化!
3.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莊子·逍遙遊》
天色看上去蒼蒼茫茫,這究竟是它真正的顏色呢?還是由於它無限高遠沒有邊際的緣故呢?大鵬朝下看,不過也像這樣罷了!
4.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莊子·逍遙遊》
即使全社會都誇讚他,他也不會因此而更加努力;即便全社會都非議他,他也不會因此變得沮喪懈怠!
5.名者,實之賓也。
——《莊子·逍遙遊》
名是實的附屬品。
6.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
——《莊子·逍遙遊》
瞎子無法使他看到花紋的美麗,聾子無法使他聽到鐘鼓的樂聲。難道只有身體上才有耳聾與目盲的區別嗎?在智力上也是有這樣的缺陷的!
7.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
——《莊子·齊物論》
一輩子馳逐奔忙而看不見他的成功,疲倦困頓而不知道他的歸宿,這不是很可悲嗎?這樣的人就算不死,又有什麼益處呢?他的身體消散於天地之間,他的精神也必然隨著消散,這難道不能稱之為大哀嗎?
8.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
——《莊子·齊物論》
世人如果都以自己的成見作為判別是非的標準,那麼誰沒有一個標準呢?
9.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莊子·齊物論》
發言者知持一端,他們的話並不能作為衡量是非的真正標準。
10.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
——《莊子·齊物論》
以我觀物,則萬物都是「彼」;以物自觀,則萬物皆為「此」。用彼方的觀點來觀察此方,則不見此方是處;用此方的觀點來自視,則己方儘是是處。
11.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莊子·齊物論》
一個生命的誕生也意味著開始走向死亡,一個生命的逝去也意味著另一個生命的開始;當某件事被認為是「可」的時候,則「不可」也必然伴隨而生。當某件事被認為是「不可」的時候,則「可」也必相應而來;是非渾然一體,相因而生,永遠沒有窮盡。
12.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
——《莊子·齊物論》
路是人走出來的,事物的名稱是被人叫出來的。
13.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莊子·齊物論》
事物本來就有自己「然」的一面;也有自己「可」的地方。
14.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齊物論》
天下沒有比秋毫之末更大的東西,泰山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很小的;世間人沒有比早夭的幼子更長壽的,彭祖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壽命很短的。天地與我同生共存,萬物與我渾然一體。
1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生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需要探求的知識卻是浩瀚無涯的。
16.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
——《莊子·人間世》
古代的至人,先以道德充實自己,然後才去教導別人。
17.德盪乎名,知出乎爭。
——《莊子·人間世》
道德的喪失是由於好名;智慧的外露是由於好爭。
18.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莊子·人間世》
兩國國君喜悅,則必多過分讚美之辭;兩國國君憤怒,則必多誇飾詆毀之辭。
19.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可不慎邪!
——《莊子·人間世》
愛馬之意達到頂點,馬反而會忘掉你的愛意,這可以不謹慎嗎?
20.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莊子·人間世》
桂樹可供調味食用,因此被人砍伐;漆樹可以用,因此被人收割。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卻不知道無用的作用。
21.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莊子·德充符》
從事物相異的方面去觀察,肝和膽就像楚國和越國那樣差異巨大;但從事物相同的方面去觀察,則萬事萬物都是一樣的。
22.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
——《莊子·德充符》
所以一個人的德性有過人之處,則身體上的缺陷就會被人遺忘。
23.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莊子·大宗師》
泉水乾涸了,魚兒們被迫停留在陸地上,它們相互吐口水用唾沫來滋潤對方以求存活。幾經掙扎,還是不如彼此相忘當初獨自在大江大湖裡暢遊痛快。
24.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無所去憂也。
——《莊子·駢拇》
所以本性該長的,就不去截短它;本性該短的,就不要去續長它。不要去干預事物發展,任其成長就沒有什麼可憂慮的了。
25.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
——《莊子·在宥》
世俗的人,都喜歡別人贊同自己而厭惡別人反對自己。
26.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莊子·天地》
知道自己愚昧的人,就不是最愚昧的;知道自己迷惑的人,就不是最迷惑的。
27.以敬孝易,以愛孝難。
——《莊子·天運》
用恭敬行孝容易,用愛心行孝困難。
28.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陸行莫如用車。以舟之可行於水也,而求推之於陸,則沒世不行尋常。古今非水陸與?
——《莊子·天運》
水上行路沒有比得上乘船的,陸上行路沒有比得上乘車的。如果因為船可以在水上行走,就想把它在陸地上推行,那麼終生也走不了多遠。古今不同不就像上述兩種情況嗎?
29.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
——《莊子·天運》
美女西施害心病而皺眉頭,鄰里的醜女看見之後覺得很美,回到家裡也用手捂著胸口而皺起眉頭。
30.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
——《莊子·天運》
烏黑與潔白都是自然本色,不必去分辨誰美誰丑;名譽僅僅是外飾,不足以增廣本性。
31.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
——《莊子·刻意》
身體過分勞累而不休息就會疲弊,精神運用過度而不停息就會勞損。勞損就會枯竭。
32.彼正而蒙己德,德則不冒。冒則物必失其性也。
——《莊子·繕性》
別人的德性本來是純正的,而我卻要別人接受自己的德性,但德性是不能強加的。強加了別人就會失去其自然本性。
33.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
——《莊子·秋水》
對於井底之蛙不能和它談論大海,對於夏生夏死的昆蟲不能和它談論冰,對於孤陋寡聞的人不能和它談論大道。
34.夫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是故大知觀於遠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窮。
——《莊子·秋水》
事物的體積是沒有窮盡的,時間是沒有止境的,得失是沒有一定的,人的生與死是沒有不變的。所以擁有大智慧的人遠近都關照得到,因而小的東西不覺得小,大的東西不覺得大,這是因為他知道物量是沒有窮盡的。
35.明乎坦塗,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
——《莊子·秋水》
明白了死生是人所行走的平坦道路,所以對生不感到喜悅,死了也不認為是禍患,這是因為他知道死生是不固定的。
36.自細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者不明。
——《莊子·秋水》
從小的角度看待大的事物,總看不到全貌;從大的角度看待小的事物,總看不分明。
37.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莊子·秋水》
可以用語言論述的,是事物中粗糙的部分;可以用心意感覺到的,是事物中精細的部分。
38.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
——《莊子·秋水》
從道的角度看,事物沒有貴賤之分;從事物本身的角度來看,萬物都是貴己而賤他;從世俗的角度來看,貴賤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39.知天地之為稊米也,知毫末之為丘山也,則差數睹矣。
——《莊子·秋水》
明白了天地就像稊米一樣小,毫末就像丘山一樣大,那麼物體的等差就可以看清楚了。
40.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無,則功分定矣。
——《莊子·秋水》
知道東與西的方向相對立而又相互依存,那麼事物的功效和本分就可以確定了。
41.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莊子·秋水》
42.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
——《莊子·山木》
由利結合的,在困難災禍迫近時就會相互拋棄;由天性相連的,在困難災禍迫近時就會相互容納。
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山木》
君子之交清淡如水,小人之交甘美如甜酒。
44.廣己而造大也,愛己而造哀也。
——《莊子·山木》
因達觀過度而張顯自己,以至於自大;因受困而過分憐惜自己,以至於感到悲哀。
45.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
——《莊子·山木》
事物之間本來就是相互牽累的,因為它們在輾轉招引啊!
46.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莊子·山木》
品行高尚而又能去掉自以為高尚之心的人,到哪裡不會受人愛戴呢?
47.哀莫大於心死!
——《莊子·田子方》
48.草食之獸不疾易藪;水生之蟲不疾易水。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
——《莊子·田子方》
吃草的動物不厭惡更換藪澤,水生的蟲子不厭惡更換水源。只是變動一下地點而沒有改變草、水這一根本。
49.棄隸者若棄泥塗,知身貴於隸也,貴在於我而不失於變。
——《莊子·田子方》
遺棄外物就像丟棄爛泥一樣,知道自身比外物珍貴,以我為貴,就不會因為外物的變化而失去自己的自然真性。
50.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
——《莊子·知北游》
51.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
——《莊子·知北游》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就像駿馬馳過縫隙,不過片刻的功夫罷了。
52.不見其誠己而發,每發而不當。
——《莊子·庚桑楚》
連自己都沒有感動而妄發個人感情,所流露出的感情往往不恰當。
53.知者,接也;知者,謨也。
——《莊子·庚桑楚》
一般的「知」,是指與外物接觸;深層的「知」,則指的是思考後的結果。
54.外物不可必。
——《莊子·外物》
身外之物的利害都是沒有定準的。
55.雖有至知,萬人謀之。
——《莊子·外物》
即使有最高的智慧,還是不如集體謀劃。
56.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莊子·外物》
魚籠是用來捕魚的,捕到魚就忘記了竹籠;「蹄」是用來捕兔的,捕到兔就忘記了網具;語言是用來表情達意的,明白了意思就忘記了語言。
57.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莊子·讓王》
居住在江湖上面,心底卻惦記著朝廷的榮華富貴。
58.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
——《莊子·漁父》
《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出自《莊子·外篇·胠篋第十》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
釋文:瀕臨絕望、枯槁的心,很難讓它恢復生機啊推薦閱讀:
※隋廣義解讀:老子《道德經》中的「無為」使用起來有多厲害?
※信奉道家思想的人,怎樣在實踐中修身養性?在處理人際關係以及生活事業上與不信的人有什麼區別?
※怎麼理解「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怎樣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男為陽 女為陰的說法是什麼時候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