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戰車裝卸炮彈?

看著一些圖片發現好像現代主戰坦克和步戰車在裝卸炮彈時都是從艙蓋上往下遞,這樣不是效率太低了嗎。真正戰場上,這不鬧笑話呢么

為什麼不採用更先進的裝彈方式?

比如搖擺炮塔,騰出車體上部空間,直接裝卸炮彈什麼的…


謝邀 @Yukikaze喵

個人見解和說辭,有錯誤請務必指出,歡迎討論

塞圖塞爆,流量殺手預警

題主的「搖擺炮塔,騰出車體上部空間,直接裝卸炮彈」的所謂「更先進的裝彈方式」說實話我沒有聽懂,搖擺炮塔的坦克多得很,就兩個普通例子,T69和AMX-13

這是AMX-13的尾艙裝彈機結構,兩個彈巢加起來12發待發彈,補彈時需要打開尾艙上面的艙門,左邊右邊各一個

就是這樣往裡面塞炮彈,需要有一個人在車長位手搖彈巢,外面一個人裝一發,裡面一個人轉一下。

T69則完全不一樣

T69補彈時需要把整個腦門打開,把炮彈遞進去,車裡的人再一發發裝進那個8發旋轉彈夾

T69的裝彈機,目測尺寸感覺炮彈大概可以從後腦勺這個小拋殼窗塞進去,實際能不能不是很清楚,多半不行

這兩個不同國籍的搖擺炮塔坦克充分證明了一點,具體的補彈方式和炮塔樣式一點關係都沒有

決定具體補彈方式的肯定是裝彈機或彈藥架的樣式和布置

乍看之下,AMX-13的補彈速度可謂快的起飛,只要兩個人雙管齊下,幾分鐘就裝滿12發待發彈。

這是否證明AMX-13的補彈方式更加「先進」?

我也絲毫不認為,如AMX-13那種補彈方式就如何「先進」了

這兩者的關係看起來猶如輕武器中KSG,UTS-15這樣的霰彈槍和傳統霰彈槍的區別

UTS-15霰彈槍擁有兩根彈倉,裝彈時需要從側面的裝彈口塞進去,共有兩側兩個裝彈口

一支雷明頓870,只有一根彈倉,從下部裝填

誰的裝彈方式更「先進」?我想根本沒有孰高孰低

我們再回到第一話題,為什麼許多坦克補彈都是艙蓋上往下遞

從前面的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實並不是所有坦克都只能從乘員艙口塞炮彈

補彈也是個蠻自由的事情,二戰時絕大部分坦克幾乎都沒有設計專門補彈口(倒是常見於東線各類坦克殲擊車),所以補彈的方法很多時候也不止一種

虎式補彈時,有人喜歡從頂艙往裡塞

但是也有人喜歡把炮塔逃生門當做補彈口

使用手槍射擊口補彈的謝爾曼

手槍射擊口塞不進17磅炮彈去所以用副駕駛位艙門補彈的謝爾曼螢火蟲

T-34從駕駛員窗補彈更是極其常見

從拋殼窗往裡面塞炮彈的T-62

還有一群較為有代表性的就是尾艙裝彈機,絕大部分尾艙裝彈機用的是聯合製鞋的水平鏈式驅動

這樣補彈的過程就猶如壽司師傅往旋轉壽司的軌道上添壽司一樣

GIAT給勒克萊爾配備的自動裝彈機,可以看到尾部的補彈口,把炮彈塞進去,按電鈕電機再驅動彈鏈把下一發空彈位對準補彈口裝填下一發

具體裝彈照片沒看見,拿個模型意思意思

XM291的140mm炮的自動裝彈機XM91的結構,結構大致相同

同期德國的NKPZ140也差不多是這麼一回事,16為補彈口

除了這樣從屁股後面裝的,在尾艙裝彈機頂上開口補彈的車也有,比如日本的90式

說了那麼多並不是從艙口補彈的,確實是只從頂部艙口補彈的坦克也是有的,還都不是小眾坦克

T-64 T-72 T-80 T-90這些蘇聯代表性的坦克就取消了任何專用補彈口,我國的96啊99啊也是一樣的。儘管兩系坦克的裝彈機結構並不相同,但是補彈操作都是一致的,補彈需要乘員把炮彈頭和裝葯塞進提起的彈匣里,裝彈機就可以自動把那個彈匣送迴轉盤。由於拋殼口只負責拋底火且拋殼角度很高,從拋殼窗塞彈藥或只塞發射葯筒也都是不可行的。

T-72的拋殼窗

96的拋殼窗依稀可見,都是只出不進的,補彈走乘員艙

T-90MS則增加了一個尾艙儲物箱用來增加備彈數量

不過這個尾艙儲物箱和車內並不互通,要拿彈藥只能去外面拿,補裝彈機的操作大致也是一樣的

另一批只能從頂部乘員艙補彈的坦克,那就是艾布拉姆斯和爆2這樣的80年代西方代表

尾艙彈藥架存取都是單向的,必須從車內往裡塞

如果想偷懶把泄壓板拆了塞炮彈,那是完全行不通的

你需要一發發的把炮彈塞回小隔板後面的彈藥架,其實有時候如果車組合作,這樣補彈速度說不定還比往裝彈機里一發一發填還快一點

總結

補彈這個車組乘員的操作,從坦克第一次出現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今天2017年,都沒有出現過任何顛覆性的、實質性的變化。你拿起炮彈,塞進彈藥架,就是如此簡單。至於你是從頂蓋上塞,艙門裡塞,還是乾脆打開天靈蓋,又或是你是塞進裝彈機還是彈藥架,實際上都是一回事。對於坦克的補彈,實際的戰場上並不會有如此高的烈度需要一個坦克車組在打完全車備彈後在數分鐘內補彈完畢開返前線——實際上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場戰鬥甚至沒有機會耗盡一台坦克的備彈。

補彈等行為都是作戰準備間歇階段和打光彈藥脫離戰鬥後才會發生的事情,這和步兵往自己的空彈匣里壓散彈是一樣。

*小聲*不過有時候步兵會有彈匣有壓彈器這種小把戲

某坦克能花2分鐘裝30發炮彈和另一個坦克裝30發炮彈需要花10分鐘,實際上沒有決定性的區別,因為你不在玩戰爭雷霆,不需要在炮火連天的白圈裡看屏幕下方的讀秒。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主戰坦克根本不在乎是從哪裡往裡面補彈,因為如果要讓坦克補彈速度產生質的變化,單憑人力是絕對不可能的。而如果真的想讓坦克的補彈速度和效率提高到實戰完全不需要的程度的話,那麼對於有補給速度要求的支援火力的設計經驗就可以借鑒

AKV-151使用吊臂吊裝14發彈夾

MLRS裝填火箭炮

無非就是把彈夾和更多的彈藥組合起來一次性裝填,對於坦克而言,不過就是如普通的K98和 trench mag的K98一樣的差別

但是步兵可以十發,二十發,三十發,一百發,兩百發的把子彈帶在身上隨時裝填,但是有幾個人能輕鬆提起裝了兩發坦克炮彈的坦克彈夾呢?

倘若放棄人力裝填,完全使用機械,在每一台坦克上安裝吊機,所有補給都像二戰時的日本軍隊一樣發已經壓好的彈夾,把所有儲彈倉設計為可快速外部吊進來的彈倉,這樣做的成本,可靠性和意義何在?

再退一萬步

世界上又有怎樣的軍隊會允許一款車組乘員無法獨力裝填炮彈的坦克服役呢?


5馬赫炮彈很奇怪嗎?

125毫米炮

120毫米炮

看清楚多少年以前的技術了……

——————————————————————————————————————————

因為就那幾十發炮彈就夠在戰場上用了。

現代坦克火炮命中精度和毀傷率都高到可怕,初速也非常可怕,現在先進一些的主戰坦克彈藥初速都在5馬赫以上,牛逼的甚至能達到6馬赫。

要知道,二戰時期一艘戰列艦,一般出海也就帶1000發左右主炮炮彈(每門炮100發上下)。

在這種情況下,幾十發炮彈足以支撐一場戰鬥。如果一輛坦克能用完幾十發炮彈,那至少能擊毀10輛以上坦克裝甲車。

坦克內部空間狹小,帶那麼多已經不容易了。

而且樓上忽略了一點。

坦克炮壽命TMD只有幾百發炮彈啊!

因為膛壓的原因,一根坦克炮管的壽命一般只有5~10秒,真正的戰場上,打完2~3個基數的彈藥,這炮管精度就要開始衰退了。

即使你送炮彈速度快,可是你換炮管難道也速度快么?

至於不用上前線乾的榴彈炮,輸送彈藥就簡單多了。

炮塔後面開個門,接個彈藥車……


謝爾曼量產過程中,曾有一段時間軍械局決定取消炮塔側面的手槍射擊艙門。後來前線官兵紛紛表示希望軍械局的工程師們親自來體驗一下在敵人狙擊手眼皮底下站在車頂上裝炮彈的酸爽。沒過多久手槍射擊孔就被恢復了……

正常的裝彈流程是這樣的:把車橫過來,擋住敵人可能打冷槍的方向,然後派一個人去外面,裡面的人把手槍射擊孔打開,外面的人把炮彈遞到射擊孔,裡面的人接住,分裝到彈藥架。(有人說裝彈時被人打冷槍是意淫,這話可以和二戰老兵去說,因為他們懟軍械局時就是這麼說的)

在意細節的同學請看下錶:

取消了射擊孔的話,就需要有人站在車頂上,用接龍的方式把炮彈遞到炮塔頂艙門處,安全性差了好幾個數量級。

在補給點很安全,沒有冷槍,流彈和彈片風險的時候是怎麼方便怎麼來,但是用炮塔頂裝彈的方式就多了兩個需要干粗活的人,這樣車組成員肯定是要罵人的……

正巧手上有一張M4車組在下車休整時被狙擊手襲擾的照片,感謝戰地攝影師用生命在打後世某些人的臉

—————————————————

張嘴就噴人的見一個掛一個,更何況是文章都不好好讀就來噴的…


早期的百夫長,豹1什麼的,在炮塔側面都有一個小艙門

可以方便裝填手將戰車內的彈殼丟出車外,儘管有時候有彈殼收集器但是彈殼會積累很快。

也可以在補給炮彈的時候,將炮彈從這個小孔插♂入即可

二戰時期的黑豹戰車在炮塔後部同樣有個艙門,起初是用來補給炮彈,由於黑豹戰車的裝填手並沒有專用艙門(炮塔頂部只有個車長用的),所以在緊急時刻裝填手也可以用這個艙門進出戰車。

至於蘇聯的T-64,T-72那些戰車,好像只能從炮塔上面裝填? 現在手機里沒圖,等會更新。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962173

這個裡面有T-64BV裝填的片段,1分鐘33秒處就是,感興趣可以看一下。

順帶吐槽一下這位up主,好久沒更新了←_←


如果一輛現代主戰坦克打光了彈藥之後連悠哉悠哉的補充彈藥的機會都沒有,這仗已經沒得打了

人員需要休息,車輛需要檢修,燃油也需要補給,跟這些相比從車頂補充彈藥算什麼?


現代戰爭反坦克武器種類豐富且攻擊效率高,坦克之間的正面對決也往往可以在一瞬間分出勝負。因此在戰鬥中往往大幾十發炮彈還沒打完坦克就被擊毀了……

而如果是低強度單方面有坦克的戰鬥(例如坦克協同步兵進入城市地區消滅民兵),則也用不著坦克主炮頻繁開火,步兵只需藉助車體掩護,偶爾主炮開火一發消滅敵火力點即可。

總之就是該頻繁開火的時候往往活不過炮彈打光,不該頻繁開火的時候用不著打主炮。不太可能存在戰場上補給主炮彈藥的情況。


為什麼不設計更方便呢,因為這樣根本沒必要

坦克要結合防護與火力,所以必須的裝甲防護士必須的,坦克內部空間緊湊,彈藥存放位置都是結合裝填便利性,安全性,是否容易被擊中等等的因素考慮的,還有配備輸彈機(部分),抑爆,滅火,緊急泄壓裝置,還要保證坦克的三防能力,保證彈藥安全的前提下再要補充彈藥的便利就魚和熊掌了,加之主戰坦克自己車裡存放的三十幾枚炮彈,實際上已經足夠作戰了,現在主炮精度都是很不錯的,全部打光了的話就意味著快有十幾個敵方目標被摧毀了,一輛坦克做到這樣已經夠了,再結合之前答主提到過的主炮壽命,沒必要補充太便利了

如果戰鬥強度太大,打光了就撤下一線再裝,戰況緊急的前線誰還這麼有空給你慢慢裝,你撤離了自有友方坦克或者其他別的什麼頂替你的位置,都有設置前線彈藥堆放點的,開回去裝好再來戰就好了

至於自行火炮的,由於是在戰線後方數十公里外火力壓制,沒有什麼太高的防護要求,直接炮塔後面開個門,後邊跟個彈藥車或者堆一堆彈藥可勁裝就好了


圖1是以色列的m109榴彈炮的一堆炮彈

圖2是鬼子的90在裝炮彈

主戰坦克帶自動裝彈機的 乘員把炮彈塞到裝填口 裝彈機負責一發發塞進彈倉。有個例外是瑞典的strv103,這貨是拆了尾裝甲一發發塞進彈倉,沒有裝彈機的 乘員手動一發發塞進彈倉。

搖擺式炮塔好用?上下層之間就靠帆布沒有裝甲 炮彈掛在裝彈輪上 就16發。打完就得下來補彈。輪式裝彈機有32發可以用,尾艙式30發,還不用犧牲防護


舉個栗子哈:

現代坦克發展這麼高精尖,又是堆護甲,又是出攻擊。

就像古代劍客手中的劍,無論從劍的設計到原料到打磨都是耗費巨大,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然而,在對抗過程中往往就是那麼一瞬間就結束了。

劍花了這麼多時間去鑄造,可能就砍了那麼一下,作用就消失了。

坦克也是一樣,那麼多炮彈其實能用到的就那麼三四顆,勝負就已經確定。


在戰爭中,裝甲分隊正在戰鬥,然後冒著槍林彈雨和炮火喧天,開上一隊裝甲補給車,然後冒著敵人炮火往坦克上裝

炮彈???


我只是單純吐槽一下搖擺炮塔,沒有密封性的缺陷一天不解決就不要搞什麼搖擺炮塔復活的大新聞了。

至於為什麼那樣裝,樓上的人已經回答的很好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
如何評價05式微聲衝鋒槍?
近戰的情況下,手槍和重武器相比,誰更有優勢?
這是什麼型號的彈藥?
一個彈夾最多可以裝多少子彈?

TAG:軍事 | 軍事研究 | 武器 | 坦克 | 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