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以中國華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

http://mp.weixin.qq.com/s/wlTqRS8hLSnHxWcMeAatnQ


上圖一張,這兩年去清水河的時間很少了,去了也不會路過食堂。這張是上次偶然路過的時候拍的。才發現這幫人已經喪心病狂的把兩個食堂的門口都給堵了:

我電被作為華為測試場地這麼些年,做了一點微小的貢獻。

分割線————————————————————————————————

感謝我電的各位同學點贊捧場。想著就靠抖個機靈騙贊也不好。想來想去覺得還是應該補充一點干(ba)貨(gua)。

去年華為聯合Intel、Altera(現在的Intel PSG)等公司在西安舉辦了一個5G演算法大賽,由那個電主辦。一方面嘛是為了宣傳自己的三個核心演算法;另外一方面是為了和Intel藉機接觸,尋求在Intel支持自己的標準。第一個目的應該說做得還是不錯,全國動員了上百個隊伍參賽,前前後後媒體報道的也不少。後一個目的據說完成的不太好,具體原因很複雜。我也不太好妄言,希望知情人士補充。

這次比賽我電滿載而歸,從一等獎到優勝獎拿了個遍。我們敬愛的少謙院長(現在已經不是我的院長了)那段時間找到點機會就說這事,連點評我講課比賽的內容的時候(我參賽選講的《數字集成電路與系統設計》,以FPGA為基礎,當時主要是為了拿點獎金過年花)談了兩句FPGA就開始說這事。

從比賽結果來看,這個比賽應該還算公平。畢竟作為主辦方的那個電,最高也就拿了三等獎,完全沒有靠自己的主場優勢仗勢欺人嘛。比某些無恥的國家在辦奧運會和世界盃的時候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去年大賽的主頁:Altera Innovateasia

最終的獲獎名單:Altera Innovateasia

分割線之5G大賽預告——————————————————————————————

這個比賽今年應該還會有,但是由於5G的標準這事延遲(根據標準的結果才能確定具體的比賽內容,去年比演算法實現,今年就不一定了)。據消息,應該在2017年1-2月之間啟動。


水到渠成,實至名歸。

期待SCMA!


不做無線,不懂這個多牛逼,但有個中國公司控制新標準中其中一部分也是極好的


新聞說的碾壓談不上,頂多算是平分秋色,不過在中國來說也是一大突破,沒有華為的話中國以前連話都說不上,就別說自己的科研成果被世界採納了。而且平分秋色這句話也只能用在5g方案上和高通的比較,其他還是算了。平分秋色都算不上。

一里一外,不吹不黑,華為的增長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和海外企業的差距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兩年華為做的真的不錯,值得我們引以為傲。但是沒有憂患意識很難說不被超越。我們其實可以看到,我們與世界的差距還是很大很大,華為這麼大的公司,在國際上與高通,思科等企業也頂多是剛剛趕上,那麼還有很多領域很多技術上有超越和追趕的空間,值得我們去努力。所以不管在哪個行業,真正的掌握技術才是話語權的開始。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embb的數據信道都被ldpc拿下了 只有上下行控制信道(數據量小)的給polar用 而在拼時延拼吞吐拼用戶連接數的5g通信里 從現有推標進程看 留給polar的舞台太小了。

華為努力研究5g 5年多 能把polar推上去 總算在國際標準里佔了一腳!不論分到多大的蛋糕,總比沒有好!晝夜與高通愛立信撕逼的華為和各個中國廠家,值得一贊!


我有點奇怪,怎麼評論區變成撕華為手機的了?我有說華為的手機做到世界第一了么?就算是公司裡面,那些大boss也一般是用的華為+蘋果,目前從設計和晶元性能還有系統來看,確實比不過蘋果,但凡事總要有個過程。華為不去追趕世界第一,難道讓你們這些噴子去?

~~~手動分割~~~

更新一篇關於描述這個事件的過程的文章:

5G編碼之爭: 中國崛起坎坷路

——————————————————更新分割線——————————————————

polarcode幾乎是以壓倒性的優勢當選5G短碼編碼方式,在長碼上以幾票的劣勢輸給了LDPC。其實我也不是學通信的,只是跟大大們大致了解了一下情況。編碼方式是通信技術中最「源頭」的技術,會直接影響到上下行數據的傳輸速率。

本來這應該是一個重大的新聞,誰想得到輿論風頭被林丹搶走了。

編碼和調製是無線通信技術中最核心最深奧的部分,被譽為通信技術的皇冠,體現著一個國家通信科學基礎理論的整體實力。

中國通信人通過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工程技術上的成果。TD-SCDMA技術雖然不夠成熟,但它使得中國通信技術第一次跟上了世界的腳步。而TD-LTE技術的發展,中國通信技術第一次成為了世界的主流技術之一。然而需要看到的是,其中的核心長碼編碼Turbo碼和短碼咬尾卷積碼,卻不是中國原創的技術。

現在,中國華為公司主導的Polar碼最終打破了這個天花板,這既是中國在基礎通信領域多年精心研究的回報,也是中國在通信技術領域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的寫照。一切成果的取得都不會一帆風順,Polar碼面對著以美國為首LDPC陣營的強大競爭,長碼方案討論時幾票之差惜敗。而在短碼的爭奪中,進一步優化的Polar碼王者歸來,贏得了控制信道短碼的勝利。

Polar碼的勝利標誌著中國通信標準從追隨、持平到引領的跨越,也祝願在5G研究的方方面面,中國公司的有關技術也能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的成績!

2016-11-17 Bin, Lin S2微沙龍

這個評論一點都不誇張,希望有懂技術的噴子來罵海軍。現在4G的容量還沒填滿,5G的推廣可能不一定那麼快的到來,我個人對5G的前途還是有信心的。極化碼的通過的實際意義,就是各大外國的通信設備生產商在5G的通信設備中都會採用「華為的標準」(你想認為是中國的標準也可以)。此前華為只是在通信設備上佔領了一塊比較大的蛋糕,這次又上升了一個level,成為了通信設備的基礎規則的「制定者」。

你美國日本不用華為的通信設備?這次你想不用華為的技術都難!


轉過來的,侵刪

------------------------------------------

Polar碼被採納為5G eMBB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這兩天連續被這條消息刷屏,連吃瓜群眾都直呼好爽。

然而,隨著媒體報道的持續發酵,真相在口口相傳中變了形,不乏誇大不實之嫌,小編終於坐不住了,也想吐露點心裡話,希望儘可能站在客觀的角度,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裡發出一點微不足道的聲音,一個通信工程師的聲音。

事件經過我們再回溯一遍…

2016年11月14日至18日期間,3GPP RAN1 #87會議在美國Reno召開,本次會議其中一項內容是決定5G短碼塊的信道編碼方案,其中,提出了三種短碼編碼方案:Turbo碼、LDPC碼和Polar碼。

關於這三種編碼方案之爭,這已經是5G標準的第二次較量。在2016年10月14日葡萄牙里斯本舉行的會議上,LDPC碼戰勝了Turbo碼和Polar碼,被採納為5G eMBB場景的數據信道的長碼塊編碼方案。

在這個背景下,這一次關於短碼塊編碼方案的爭論更為激烈。因為LDPC碼已經拿下一局,出於實施複雜性考慮,整個移動通信系統採用單一的編碼方案更利於5G部署,比如,3G和4G採用的是Turbo碼,估計會有更多人支持LDPC碼。

這樣一來,主要由美國企業主導的LDPC碼有可能一統5G天下,而華為等中國企業主導的Polar碼將前功盡棄。

由於拋棄Turbo碼的呼聲較大,在上次會議失利之後,可以說Turbo碼基本大勢已去,本次5G編碼之爭最終演變為Polar碼和LDPC碼之間的拳擊爭霸賽,一場中美拳擊爭霸賽。

最終,經過連續熬夜的激戰後,Polar碼終於在5G核心標準上扳回一局,成為5G eMBB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

自此,經過兩次激戰,在5G eMBB場景上,Polar碼和LDPC碼二分天下,前者為信令信道編碼方案,後者為數據信道編碼方案。Polar碼和LDPC碼一起歷史性的走進蜂窩移動通信系統,而在3G和4G時代陪伴我們多年的Turbo碼再輸一局,留下了落魄而孤寂的背影。

這確實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如果說用力挽狂瀾來形容,我覺得並不為過。

這對於主導Polar碼的華為和中國企業絕對利好,畢竟,多年在Polar碼上研發投入終於有了盼頭。

但是,我們看到有些媒體的報道,恕我直言,太過浮誇。

1 不是「拿下5G時代」

在5G eMBB場景上,Polar為信令信道編碼方案,LDPC碼為數據信道編碼方案,最多叫平分秋色。同時,後面還有很多路要走。

我們在前文中提到的eMBB場景不過是5G應用的其中一個場景。3GPP定義了5G三大場景:eMBB,mMTC和URLLC,eMBB對應的是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頻業務,mMTC對應的是大規模物聯網業務,而URLLC對應的是如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接的業務。

本次採納的編碼方案是針對其中eMBB場景,後續還將決定URLLC場景下的信道編碼方案,最後再決定mMTC場景(估計在2017年第一季度)。儘管此次採納Polar碼為後續標準話語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革命還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 Polar碼不是華為的,LDPC也不是高通的

這要從信道編碼的歷史說起。

Turbo碼是由法國科學家C.Berrou和A.Glavieux發明。從1993年開始,通信領域開始對其研究。隨後,Turbo碼被3G和4G標準採納。

LDPC碼是由MIT的教授 Robert Gallager在1962年提出,這是最早提出的逼近香農極限的信道編碼,不過,受限於當時環境,難以克服計算複雜性,隨後被人遺忘。直到1996年才引起通信領域的關注。後來,LDPC碼被WiFi標準採納。

Polar碼是由土耳其比爾肯大學教授E. Arikan在2007年提出,2009年開始引起通信領域的關注。

簡而言之,信道編碼是數學家們原創出理論,通信就是跟著數學家們跑,在他們的理論基礎上不斷研究試驗,使之落地於實際應用。

為什麼有些公司力挺Polar碼,有些公司力挺LDPC碼?這就像下賭注,看中了某種編碼技術,就開始對其研究,一旦賭贏了,那麼我的研究成果就能快速落地應用,一旦輸了,只能從頭再來。比如,華為選擇了Polar碼,5G也選擇了Polar碼,這就意味著華為在5G領域更具影響力。當然,在研究中,一定也積累了不少專利。

所以,儘管這次Polar碼贏了,但個人以為,媒體們不能因為太過興奮而忽略了數學家們的貢獻,更不能張冠李戴,有些東西是沒有國界的。

3 為何5G採納了Polar碼?

這個小標題應該叫:5G為何採納了Polar碼和LDPC碼?又為何放棄了Trubo碼?

先從什麼叫信道編碼說起。當我們拿起手機刷朋友圈時,數據通過無線信號在手機和基站間傳送。由於受到無線干擾、弱覆蓋等原因影響,我們手機發送的數據和基站接收到數據有時會不一致,比如,我們手機發送的1 0 0 1 0,而基站接收到的卻是1 1 0 1 0,為了糾錯,移動通信系統就引入了信道編碼技術。

信道編碼,簡單的講,就是我們在有K比特的數據塊中插入冗餘比特,形成一個更長的碼塊,這個碼塊的長度為N比特位,N&>K,N-K就是用於檢測和糾錯的冗餘比特,編碼率R就是K/N。一個好的信道編碼,是在一定的編碼率下,能無限接入信道容量的理論極限。

在過去幾十年里,出現了兩種接近容量極限的信道編碼技術:LDPC和Turbo碼,分別被3G和4G通信標準和WiFi標準採納。2007年,土耳其教授E. Arikan提出了Polar碼,被稱為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類能夠達到香農限的編碼方法。

所以,這三種優秀的編碼技術均進入5G編碼標準的法眼,並引發了一場爭奪賽。

為何這場爭奪賽這麼激烈?都是KPI惹的禍。

5G NR(New Radio)的KPI里,明確規定:峰值速率20Gbps、用戶面時延0.5ms(URLLC)。

這個KPI定的太高,在4G基礎上提升了20倍。報告領導,不好完成。

有多難呢?5G NR的下行峰值速率要求是20Gbps,由於手機(或基站)接收到的每一bit都要經過信道解碼器,20Gbps就相當於解碼器每秒鐘要處理幾十億bit數據。

舉個例子,20 Gbps就意味著解碼吞吐量T為20 Gbps,假設解碼迭代次數I為10次,處理器的時鐘頻率F為500 MHz,那麼,I *T /F = 10*20G/500M=400,也就是說需要400個處理器並行工作。

(備註:解碼器是信道編碼最難實現的一環)

這也是為何很多人選擇放棄3G和4G時代使用的Turbo碼的原因之一,因為4G的最大速率不過1Gbps,傳統Turbo碼通過迭代解碼,本質上源於串列的內部結構,所以,有人認為Turbo遇上更高速率的5G時就遇到了瓶頸。比如LDPC解碼器是基於並行的內部結構,這意味著解碼的時候可以並行同時處理,不但能處理較大的數據量,還能減少處理時延。儘管可以採用外部並行的方式,但又帶來了時延問題。

對於時延,出於技術宅的本能,也請容許我再啰嗦一下。

5G NR的URLLC應用場景要求用戶面時延為0.5ms,這是4G 10ms的二十分之一。之所以要求這麼高的時延,是因為我們在體驗增強現實、遠程控制和遊戲等業務時,需要傳送到雲端處理,並實時傳回,這一來回的過程時延一定要足夠低,低到用戶無法覺察到。另外,機器對時延比人類更敏感,對時延要求更高,尤其是5G的車聯網、自動工廠和遠程機器人等應用。

空口0.5ms時延意味著物理層的時延不能超過50μs,而物理層時延除了受解碼影響,還受其它因素影響(比如同步),這就需要解碼的處理時延一定要低於50μs,越低越好。

總得來說,這就好比春節的航班,人流太多,要把幾億中國人從南到北,從東向西轉移一次,「數據量」太大,這就需要多開航班,並且加快航行速度。

「航班公司」5G NR表示鴨梨山大,而信道編碼表示壓力更大,層層傳遞嘛。

但是,這點壓力還不夠,5G表示還能抗。

剛才我們講了,3GPP定義了5G三大場景:eMBB,mMTC和URLLC,這些場景對應5G的AR、VR、車聯網、大規模物聯網、高清視頻等等各種應用,較之3/4G只有語音和數據業務,5G可繁忙多了。

這就對5G信道編碼提出了更高要求,需支持更廣泛的碼塊長度和更多的編碼率。比如,短碼塊應用於物聯網,長碼塊應用於高清視頻,低編碼率應用於基站分布稀疏的農村站點,高編碼率應用於密集城區。如果大家都用同樣的編碼率,這就會造成數據比特浪費,進而浪費頻譜資源,這叫編碼的靈活性。

另外,5G還得保障更高可靠性的通信。LTE對一般數據的空口誤塊率要求初始傳輸為10%,經過幾次重傳後,誤塊率如果低於1%即可。但是,5G要求誤塊率要降到十萬分之一。這就意味著,10萬個碼塊中,只允許信道解碼器犯一次錯,最多只能有一個碼塊不能糾錯。

綜上,決定5G採用哪種編碼方式的因素就是:解碼吞吐量、時延、糾錯能力、靈活性,還有實施複雜性、成熟度和後向兼容性等。

比較一下三種編碼的解碼吞吐量、時延、糾錯能力、靈活性和實施複雜性,誰更強的呢?

小編查閱了最新的大量文獻,結果是:被搞得暈頭轉向,一臉懵逼。這個問題太複雜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比如,有人認為,Turbo碼達到了瓶頸,無法處理20Gbps高速率,然而,有廠家證明,基於全並行設計的Turbo解碼器的解碼吞吐量能到21.9 Gbps,處理時延可達0.24μs,這也能滿足5G NR的20Gbps速率需求。

比如,如果用解碼器在解碼每一bit時執行的Max,Min和Add操作的總次數來衡量計算複雜度,有人認為Polar碼和LDPC碼在計算複雜度上優於Turbo碼。

比如,有人說Turbo不夠靈活,然而有人指出,LTE Turbo碼的碼塊長度從40到6144,一共有188 種,可以支持不同的業務,而採用多個並行處理器來同時完成碼塊解碼的Turbo碼,能更靈活支持不同的碼塊長度。

小編試圖從技術的角度去找到5G選擇Polar碼或者LDPC碼的理由,然而,能力有限,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

那麼,我們從成熟度和向後兼容性方面看吧。

Turbo碼被3/4G標準採用,LDPC被WiFi標準採用,而Polar碼出現較晚,在5G之前還沒有任何標準採用。從這方面講,Polar碼的成熟度較低。

然而,華為表示不服,5G編碼標準之爭前,海外通信圈就有一篇文章瘋傳,華為表示,採用Polar碼實現了5G速率達到27Gbps,表示滿足5G需求沒問題。

至於向後兼容性。5G NR是一種全新的無線技術,是更新換代,不是像2G—&>2.5G或4G—&>4.5G那樣,現網升級即可,這是要運營商買新基站設備的,所以,其實不用考慮後向兼容性。

不過,對於終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現在的4G手機支持2G和3G,同樣,以後5G手機也要支持3G和4G。3G和4G採用Turbo碼,如果5G也採用LDPC或Polar碼,這就意味著手機要採用兩套硬體設計,而解碼器是整個基帶處理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據了近72%的基帶處理硬體資源和功耗,這可能會導致5G終端成本稍高一點,也可能會稍微拉長一點5G商用化的時間。

但是,有句老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這一編碼方案足夠優秀,極具潛力,那麼,5G晚到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無非是為了更好的體驗多花一點時間而已。

所以,關於5G為何採納Polar碼,我們的結論是:

技術分析並沒有什麼卵用。

因為,這一場標準之爭,在我們看來,早已超越了技術的邊界,而是綜合實力和話語權的較量。

Polar碼最終能夠勝出,只能說明中國通信的崛起,國際地位明顯提升,早已今非昔比。


看到朋友圈普天蓋地的文章,就知道水軍成分居多。的確中國主推的方程成為標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很值得自豪啊,我本人曾經研究過一段時間的polar code,但是朋友圈不分青紅皂白的轉發什麼的是不是也是在消費我們的讚美。事實上polar code被選作5G短碼上行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數據信道還是LDPC,下行方案還沒定,但是估計下行數據信道還會是LDPC,下行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估計競爭會很激烈。長碼方案早選定LDPC了。另外現在只是選定了polar code,後續要看誰的方案能進入標準了,真正的戰場還在後面。實際上polar code天生缺陷在於不能和調製方式很好適應,這也就是為什麼會選定在調製方式不是很高的控制信道的原因。保持冷靜,繼續努力才是上策。然而我已經離開通信圈了,無比感傷了,不能見證一個新的時代了。


前華為員工,待過8年。看著華為這幾年在公眾面前高歌猛進,不再低調,總感覺怪異。5G這次是牛逼,但是以前也干過很多牛逼事,也沒見這麼鋪天蓋地宣傳。

華為以前靠的是一切以客戶為中心,也因為這樣獲得了今天的成功。而今伴隨著華為在一般大眾面前的高調,對待他全球運營商的客戶卻越來越傲慢。因為還在全球市場一線跑,看到不少客戶被華為虐的沒脾氣,一如當年的cisco和愛立信。其實華為未來很明顯的大坑:

1. 5G大規模商用還很遙遠,運營商BG增長到頭,5g到來前這個空檔靠什麼?

2.消費者BG 靠終端根本無法支撐華為現在整個體量的增長。而且手機類產品投入大,風險大。

3. 這兩年強推的it產品,挖了一堆hp dell ibm的專家,給高薪。內部一堆it銷售培訓,到現在效果不明顯。畢竟it類產品在全球市場都以渠道銷售為主。而華為歷來擅長大顆粒項目,用玩運營商項目的方式來運作項目,同時渠道培訓體系又是爛的不行,那麼註定於渠道銷售無緣。大顆粒項目又能多大程度上支撐整個it產品線起來?當年企業網BG也是這個思路,後來咋樣了?

4.企業網BG。。。。。。

5.任總年紀很大了,不可能一直帶領公司,他就是華為的靈魂,沒了他公司由誰帶領?我想換了誰都是庫克一樣的人物,沒法給公司靈魂和方向。

6.最近幾年在市場一線跑,發現大陸二三線通信設備廠家,比如銳捷,瑞思康達等都在做全球化的努力。ZTE以及烽火這樣的老廠就不表了,國企體制也就是這樣了,不會再有多大威脅。我很意外的是瑞斯康達這樣的小廠,竟然突破了CLARO,TIGO這樣全球排名靠前的運營商。這個趨勢怕只是開始,不是結束。

全文和polar code沒什麼關係,只是曾經低調而強大的華為現在高調地讓人隱隱擔憂。


3GPP RAN187次會議的5G短碼方案討論中,中國主推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由於華為是主推者,引發了一場媒體狂歡,那麼這件事與中國TD標準取得的成功相比誰對中國的貢獻更大呢?

目前5G中長碼編碼確認方案為LDPC,這是由高通領銜主推的方案,其實在此前的3G、4G標準中高通也是主推LDPC方案,但是高通因為失去了4G標準的主導權導致其在4G標準中的專利話語權下降。

高通標準制定者之一,其主推的CDMA2000是3G標準之一,而其擁有的CDMA技術更成為3G標準的核心技術之一,由此奠定了它在3G標準中的專利壟斷地位。

在制定4G標準的時候,高通依然希望延續其CDMA技術的生命,推出了採用CDMA、OFDM技術的4G標準UMB,不過由於UMB的技術缺陷最終放棄。中國和歐洲方面則希望擺脫高通,推出了基於OFDM、SCFDM技術的LTE技術。

在高通的UMB標準放棄後,中國主推的TD-LTE標準就成為4G標準的一部分,它與美國Intel主推的wimax標準成為直接競爭者,不過由於CT陣營的企業包括高通在內為了維護它們的利益而選擇放棄支持wimax而支持TD-LTE,因此最終中國的TD-LTE成為4G標準而wimax敗陣。

由於高通在4G標準制定中只是參與者,雖然它是核心編碼LDPC的主推者,通過收購擁有OFDM技術的Flarion公司在4G標準中獲得了一定的話語權但是依然無法再如3G時代擁有強勢的專利地位,而中國由於是TD-SCDMA、TD-LTE標準主推者而不斷提升自己在通信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

由此可見,相比起華為主推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遠不如中國推動TD-LTE標準成為4G標準之一的意義更大。

在當下全球5G標準制定中,歐洲方面確立了愛立信為歐洲5G標準領導者,而愛立信也明確說了它將推出基於LTE-FDD演進的5G標準,從這個方面來說中國要保證自己在5G標準中的話語權,更重要的是基於TD-LTE標準演進到5G以增強自己在5G標準中的話語權。

國內的一些媒體一再宣稱LTE-FDD與TD-LTE只有10%的差異,說中國做TD標準意義不大,甚至說5G標準將統一,這是完全違背事實的。

從2G、3G、4G都存在時分和頻分之爭,目前正在制定的5G標準同樣存在時分和頻分之爭,歐洲已在頻分技術中佔據優勢,時分技術則是中國佔據優勢,但是如果中國放棄時分技術的話,美國的wimax必然會捲土重來(wimax是時分技術),所以中國要想贏得自己在5G標準中的話語權是絕對不應該放棄時分技術的。


注意,標成Agreement的內容一般不會推翻。

以及,上一次數據信道是有投票的,這一次的agreement是透過Chiarman引導大家達成的一致。

要看各家公司的觀點可以重點看這幾個WF:R1-1613211,R1-1613577,R1-1613249 ,R1-1613248,R1-1613250。

3GPP是一個制定協議的機構,各家公司和機構組織一起努力推動技術發展,大家都會爭奪自己的話語權。最重要的是平衡多方的利益,所以一般來說3GPP很少投票,大多通過討論協商。話語權比較大的是三方:像華為,愛立信這種vendor,即代表基站側的能力,像高通這種,代表終端的能力,像NTT DOCOMO這種,代表運營商,一般是提需求的。各家公司推動技術的背後都是大量的專利戰。

長碼短碼可以簡單理解成數據包的大小。LDPC通過的時候,chairman"s notes寫的就是大於X的TB Size,這個X是待定的,可能是1024bits。

PDCCH PUCCH和PDSCH PUSCH都很重要,不是說量少就不重要,因為都是基本內容,CCH是鑰匙開關,SCH是裡面的內容,你說哪個能拋棄?都重要。

Polar推標還是意義重大的,因為這是非常基礎的戰場,不是那些增強功能。在這樣基礎的領域能夠推標成功,確實是對公司有很大的戰略意義。尤其是Polar碼幾乎沒有商用背景,不像LDPC和Turbo都是很多年商用了的,比較成熟。(之前就有公司批評Polar codes are not less
mature)

真正有興趣的童鞋可以看看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TSGR1_87/,這裡面report里是chairman『s notes,是每次會議後的總結,注意標綠的都是確定的東西,Docs里是各家公司提的提案,裡面有個excel表,想看的童鞋可以自己去看他們為推動自己技術的細節。

RAN1 #87 Chairman』s Notes

Agreement:

-
UL eMBB data
channels:

o
Working Assumption to adopt flexible LDPC as the single channel coding
scheme for small block sizes (to be confirmed unless significant issues are
identified by the RAN1 Jan adhoc in relation to performance, implementation
complexity and flexibility)

o
(Note that it is
already agreed to adopt LDPC for large block sizes)

-
DL eMBB data
channels:

o
Adopt flexible
LDPC as the single channel coding scheme for all block sizes

-
UL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eMBB

o
Adopt Polar Coding
(except FFS for very small block lengths where repetition/block coding may be preferred)

-
DL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eMBB

o
Working Assumption to adopt Polar Coding (except FFS for very small block
lengths where repetition/block coding may be preferred)

§
To be confirmed unless significant issues are identified by the RAN1 Jan
adhoc in relation to performance, latency, power consum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complexity


在3GPPRAN第187次會議關於5G短碼方案的討論中,中國華為推薦的PolarCode方案獲得認可,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的最終解決方案。坦白講,筆者在讀這個新聞的時候,手裡備著一本《通信英文縮寫與中文釋義》,以便自己不被形形色色的代碼搞蒙。雖然晦澀難懂,但這個事件還是值得關注的,畢竟,5G標準制定對通信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事實上,隨著數據科技的發展,信道正變得同高鐵、公路、航運一樣,成為人類生命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這也就意味著誰掌握了標準,誰就中標了「修建信道」這個大工程,而未來誰能在自己的信道上行駛,又要滿足什麼樣的規範,交怎樣的養路費用,標準制定者都有相當強大的話語權,總之,這和民族情感無關,這是錢的問題。

正可謂:三流的企業做產品,二流的企業做服務,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也是通信領域的至理名言,在PolarCode方案獲得認可之後,舉業歡騰,同時,有一大批專家冒出來,非常嚴肅地說明: eMBB場景只是5G三大場景中的一個小場景,而PolarCode又是這個場景中的一個小解決方案,言辭傲嬌,且糅合著大量的英文,但筆者認為,這個事兒對於中國通信人士和通信愛好者來說是一個從無到有,質的改變,誇大性地慶祝在情理之中,出幾個「中國掌握5G標準」的大標題無可厚非,更何況,有些事情的推動需要藉助情緒的力量,先把夢做得大一點也無妨,何況,這本來就是一個「追夢」的時代。

碼上談兵,Polar靠什麼獲勝?

在本次5G短碼方案的較量中,單從技術角度講,Polar並不佔優,它的兩個競爭者都具有更長的編碼壽命,我們在相關的驗證階段,也只是證明了Polar碼在高頻場景下支持高速率、大容量數據傳輸的可行性,比之現有蜂窩網路的頻譜效率提升10%而已,但Polar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正在於強大的支持陣營。業內人士透露,Polar碼陣營支持者包括華為、中興、小米、阿里巴巴、聯想、中國三大運營商以及宏碁、聯發科、台灣大學等等,正是這些支持者在一個類似「投票選舉」的活動中,讓Polar獲得了59張選票,碾壓其他兩個競爭者,而地球人都知道,背後的大Boss則是中國的電信市場。

事實上,Polar取得勝利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中國巨大的電信市場,這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兒,電信業本來就是一種徹底的服務行業,需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標準上依據市場做些妥協也是正常的商業手段,但市場要發揮優勢,前提是中國需要有一批類似華為、中興等企業捨得花時間、花成本進行前期投資。眾所周知,任何的電信標準都具有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甚至能左右巨大的利益分配,而標準的制定、調試、成熟也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動輒三五十年,甚至更長,正如華為領袖任正非所言:通信領域,沒有50年的時間,是幹不成什麼事情的。受制於體制和文化,中國的企業很少有這種長遠的戰略眼光,畢竟,我們的科技企業還很少達到了50年的,而國內的辦公室大樓最多也就70年產權,這樣就導致我們經常錯過前端的科技浪潮,通信領域在2G、3G時代都沒有任何話語權。

5G標準的較量可以說是時代留給中國的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不僅有華為、中興這樣的通信大佬,捨得花巨資提前研發,還有小米、ViVo等後起之秀,再加上台灣聯發科、台灣大學、中國三大運營商的助陣,Polar的勝利實在是綜合了科技、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進步,實在值得舉國歡騰,媒體一夜狂歡也無妨。

夢幻5G時代,會有什麼奇葩事兒?

平心而論,中國電信人士又豈能不知道通信標準的重要性,只是2G/3G時代,中國在企業、經濟以及國際影響力方面都不成熟,從而釀成了非常大的悲劇:每次通信研討會上,中國人只能作壁上觀,不僅丟掉了話語權,也丟掉了巨大的商業利益。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高通一直向蘋果、三星等手機企業收取專利費,這是其利潤的重要支柱之一,而這部分費用又肯定會體現在手機價格上,而後再銷售給終端消費者,中國恰恰貢獻最多。在這種商業背景下,歐美企業就讓自己形成了一個非常健康的正循環:收取專利費---&>研發新技術、新標準---&>在新時代接著收取專利費。筆者深深擔憂,高通聯合蘋果、三星在中國掘金之後,是不是又憋著什麼大招呢,好像當年iPhone一樣改變世界,而隨著5G時代的臨近,這種擔憂越發強烈,也越發地感覺新一輪科技革命正來勢洶洶:

事實上,5G標準已經定義了三大場景,eMBB、mMTC和URRLLC. 其中,eMBB對應的是3D/超高清視頻等大量流移動業務寬頻,mMTC對應的是大規模物聯網業務,而URLLC對應的是如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延時高可靠連接的業務。

從這些場景的定義來看,人類在5G時代的數據生活將會徹底顛覆,數據量會呈現幾何式增長,高清視頻、虛擬現實只是最基本的標配,屆時企業之間的電話會議、視頻會議將會消失,取而代之的高清的虛擬現實,遠在天邊的總裁會活生生地站在面前,看得到,但是摸不著;網路購物也會改變,消費者不會再局限於只能觀看照片,而是通過虛擬現實業務,清晰地查看商品的情況,畢竟,在5G時代數據量不是問題,攝像頭可以採集商品的每一個細節,以及人類的每一跟汗毛;筆者預測,現有的手機形態於5G時代會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裝有晶元的桌子、大樓和人類的皮膚,行走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無處不在的高速網路,人世間的一切都將聯網,人和人能夠搞社交,人和機器也能搞社交,機器和機器也可以搞社交,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萬物聯網;另外,智能汽車會普及開來,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將會隨著強大的數據能力而出現顯著的提升,可實現安全、舒適、節能、高效的行駛,甚至能取代辦公室、家庭卧室等地點,成為人類重要的智能、私密空間...

5G標準有望全球統一,這也釋放出一個信號:國與國的概念將會淡化,當然,這還要結合語言、交通、政治等層面的發展,但毫無疑問,我們要繼續努力,爭取在世界重新分配的時候佔據主動,這無關民族情感,只關乎發展。

(轉自)

原文鏈接:http://3g.k.sohu.com/t/n166194749


中國拿短碼,美國拿長碼,歐洲藥丸,蛋糕分的不錯啊,哈哈


極化碼好久了。。理論比較豐滿,現實比較骨感,華為能把它用起來才是華為的實幹家的能力。這個玩意據說可以達到信道的香濃極限。但是即使擁有hackrf這種硬體你也缺少對應的實驗環境,所以通信標準這個事註定是大公司的事情,倒不是說他有多難,也都一些年輕人看paper做實驗就i搞出來的東西。關鍵是99.99%的人連做實驗的資格都沒有。

大公司對標準的制定其實大部分情況還真不是技術問題。


華為拿下5G時代系誤讀!Polar Code距離5G標準究竟還有多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OTIxNTg0Mg==mid=2650986387idx=1sn=546e47761897bf11ee1d86484190e975chksm=803c131eb74b9a08818a0929ec7a335c0c29ff605612360d0e2e970daba4eb1434583fbcd981mpshare=1scene=2srcid=11203ZiGLX6IgLycPRY19j8hfrom=timeline#wechat_redirect


大家都知道,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中興和華為都是一對歡喜冤家,互相小動作不斷,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中興還是沒有含糊,毫不猶豫的站在華為這一邊,這一點值得點贊!

請記住下面這些公司的名字,尤其是紅色字體的公司,正是有了他們的支持,華為的提案才會通過!

圖片來自於CSDN博客:華為主推的Polar Code提案內容


華為提了59個提案,說明是下了決心的,成為了標準的一部分,實屬不易,絕對是國內通信發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了,制定了標準後,相關技術的專利許可、專利交叉,又是一筆收入,而且通過標準,可以進一步對抗高通。華為在通信系統方面,確實是一家偉大的公司……


不錯。然後通過菊花手機大收智收稅,。


知乎首答( ̄? ̄)

(作為我電學子來答一波)

意義重大

天花板終於被打破。

中國真正實現了從2G的跟隨到3G的追趕到4G的發力超車再到5G的引領世界。

中國在工業界終於有了足夠的話語權,或者說領導權。

「對於控制信道,由於不使用HARQ避免了時延大的問題,性能優越Polar碼戰勝了LDPC和TBCC,最終成為控制信道上行和下行的編碼方案。」(引自公眾號原文)

通信中最大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時延問題。而在5G的很多未來應用場景中,比如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控制,都對通信的時延做出了很高的要求。

華為主推的極化碼的成功,很大程度也是在通信時延上的優勢。

這是華為的一大步,更是中國的一大步。

希望一切能越來越好。


不請自來,吐槽一下。

剛開發完ldpc解碼器,神奇的tdmp演算法簡直就是為硬體設計量身定做的,整個演算法簡潔明了,完全不需要任何控制,也沒有任何跳轉,一條路走到黑就ok了。框架我改了三版,一版比一版簡潔流暢,成就感滿滿地。

接下來是polar解碼器,看到二叉樹就倒吸一口涼氣,再看完fscl演算法(華為官方公布的最新優化演算法),整個人都不好了。雖然原理也很通俗易懂,但是放到fpga架構下簡直就是災難。巨大的數據寬度,海量的計算單元,複雜到用c寫都會怕的控制面,欲哭無淚啊……看看都有哪些模塊,512乘8的f,g運算單元,各種排序模塊,蜘蛛網似的寄存器相互拷貝需求,編碼器原封不動搬進來進行逆推,8條路徑不停的比較篩選導致狀態機不停地切換,還有奇葩的分散式crc要提前退出...真心無力吐槽啊,光從數據位寬上看,512乘8乘8就比ldpc的3072多了十幾倍,再加上這些亂七八糟的模塊,複雜度估摸著都要百倍於ldpc了。一個控制模塊的解碼,有必要搞這麼大陣仗么?再說了,這玩意最要命的應用場景是做dci盲檢,urllc的低延時需求可不是鬧著玩的,幾十微秒裡面要做四十多次盲檢,就這性價比,都夠解幾百兆的數據了。華為這次可是把坑挖得夠大夠深的,我是大寫的服啊!

當然,更有可能是鄙人才疏學淺,根本沒有領會到polar的精髓,在這裡貽笑大方了。也懇請各位大神不吝賜教,萬分感激!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最近網傳華為p9(p9plus)的爆炸事件?
為什麼 華為 Mate 配置,做工不如小米 Note ,卻仍然可以賣到 3888 還大行其道?
OSPF為什麼要有網路類型的劃分?
平板電腦是不是衰落了,怎麼不見有全面屏的平板電腦?
如何評價華為Mate10手機?

TAG:標準 | 通信 | 專利 | 華為 | 5G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