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哲學靠什麼謀生?
我是一個哲學愛好者,最近這段時間腦子裡突然冒出一個問題,學習哲學應該從事什麼職業?靠什麼生存?像級別比較高的哲學大神們從事的職業就不要說了,畢竟我只是一個剛剛開始學習哲學門檻比較低的人,那些高大上的職業現間斷來說我觸碰不到。也請不要用一些富有禪意的答案來回答。是人就得吃飯,餓都快餓死了哪有閑情雅緻思考思想…
——————————————————————————————————————————謝謝各位的回答。希望此題能讓喜愛哲學的人不再迷茫。在剛提出問題的那天@林軒羽私信給我講了樊遲請學稼,我已經有答案了。認真看了大家的回答,基本上大同小異。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里寫道,「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其他的學習(不是學哲學)是使人能夠成為某種人,即有一定職業的人。」我個人的一些感悟,我覺得哲學是一種信仰。正如馮友蘭先生所說的,在未來哲學會取代宗教。至於這個未來有多遠,我不清楚。但我相信,未來的哲學會解決很多問題。我腦袋裡唯一能想到的辭彙:化天下。在我生活圈子裡看到的人,無論他從事什麼職業,懂得一點哲學的人,從內在散發出來的氣場都和別人不一樣。而且我也發現哲學能夠與任何技藝融合。最後,我不知道以後我的生活會是怎樣的,但我可以確信,未來我一定是一個不錯的人。
難道不是靠遺產謀生嗎?
或許還有條出路,就是學完發現死也不是什麼問題,然後就餓著也就不是事了
Philosophers who work outside of academia
老男孩的導演朴贊郁畢業於西江大學哲學系。
魔獸的導演鄧肯瓊斯,大衛鮑伊之子,畢業於Wooster學院哲學系。
出演斷背山的傑克吉倫哈爾,先在哥大念了兩年哲學,然後才進的演藝圈。
生活大爆炸製片人、編劇之一埃里克開普蘭,曾就讀於哥大、伯克利,主攻分析哲學。
李小龍在1960年春季就讀於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註:本文為吐槽文,請慎重食用。
今天去買書。三本《前蘇格拉底殘篇》
——哦……(隨手抓了兩本書),那加這兩本125好了。
——哎呦呦,這個Meyer-Abich現在還在xx大學的研究所呢,他還在教……——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結賬吧。現在,我終於知道,為什麼那些舊書店都叫做什麼http://Dr.XXX舊書店了,人家老闆真的是博!士!啊!
每次去逛那些破書店,老闆對作者生平、主要研究貢獻、相關參考文獻TMD比我了解得還多得多。所以那些整天跟我說什麼鬼「哎呀畢業啦就別回國啦直接呆在德國算啦」的人,你們知不知道廣大哲學(即使是博士)畢業生做的是什麼工作哦?開!個!舊!書!店!賣!舊!書!(雖然聽上去好像還不錯)p.s.趣聞一則,也是有關這一套書的。
去年去另一家舊書店,我一進門老闆就說「哎呀小夥子你來晚啦,有一套前蘇格拉底殘篇剛剛賣掉啦」「卧槽真倒霉」「你造買家是誰么」
「不造」「科隆大學社會學系最近剛成立的xxx研究所,我90塊出啦」「我§$%/(....???!!!!」就我個人所看到的,本屌的本科畢業就工作的同學以及更早的學長學姐里,並不存在什麼找工作困難,沒法謀生的。在這群人里,有去華為做銷售的,有去騰訊做遊戲的,有去中建集團做黨組工作的,也有去恆大賣房子的。雖然總體上來說,本科畢業的哲學專業學生可能大部分人確實會選擇讀研,但是這並不影響找工作的那部分人能通過個人努力找到好的工作。
好的上面都是我所看到的現象,下面是我對於這類現象的分析:當普通人對著哲學專業的學生問出,「學哲學能幹嘛呀?」,「你以後怎麼找工作啊?」的時候,他們下意識的一個預設是,「一個人未來的工作方向由且僅由他的專業的專業內容決定。」 所以,除了「學哲學能幹啥」這樣的疑問,普通人常常也會說「哇,學小語種好啊,以後能當翻譯」,「哇,學法學好啊,以後能當律師」等等之類的判斷,而這些判斷的一個大前提就是,一個人未來的工作方向由且僅由他所學專業的專業內容決定。
如果我們把普通人「哲學能幹啥」的論斷以形式化的論證展現出來的話,我相信,論證形式如下:
(1)一個人未來的工作方向由且僅由他所學專業的專業內容決定。(2)A是名哲學專業的學生,其專業的內容是哲學。(3)除了哲學學者外,幾乎沒有任何工作與哲學的專業內容相關。(4)A所學專業的專業內容與除了哲學學者外幾乎其他任何工作都無關。
(5)結論:A無法從事除哲學學者外的任何工作,所以,「學哲學能幹啥?」在這個論證里,前提(2),(3)和推論(4)基本沒什麼問題,真正出問題的是大前提(1)。那麼大前提有什麼問題呢?首先,專業和未來工作方向肯定是會有聯繫的,但是不是說所學專業的內容能決定工作方向。在這裡有兩個概念需要做出區分,即「學習一門專業」和「學習一門專業的專業內容」。這是兩個一般人往往會直接劃等號的概念,然而它們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因為我們在大學裡以某個學科作為自己的專業進行學習時,我們不僅僅只是記住或者背下來其中的專業內容(如術語,概念,定義,公式等等),因為除此之外,我們更是在進行一種專業的訓練,這種訓練旨在培養特定專業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比如說,你在大學裡以哲學為自己的專業的話,你學習的不僅僅只是各類哲學理論說的是什麼,不僅僅只是什麼是功利主義,康德的純批有哪些內容等等,你同時還在學習這門專業所要求的學術規範,如如何寫好一篇論文,如何進行批判性思維,如何在一個論證中找出漏洞等等。理論上來說,前一種知識是「理論知識」(knowing what),而後一種知識則是「實踐知識」(knowing how)。任何一個學科的專業培養培養的都是兩種知識並重的。而根據這種劃分,雖然哲學的專業內容(理論知識)可能確實和任何一門工作無關,但並不代表哲學的實踐知識和任何一門工作無關。比如說,如果一名哲學專業學生能寫得了一手概念清晰,行文流暢,論證紮實的論文的話,他所掌握的寫作技巧難道不能幫助他勝任一份文案的工作嗎?又比如,一名學生髮散性思維極強,能構造出很多很有意思的「思想實驗」,難道他的這種能力不能用來幫助他從事編劇,文學創作甚至遊戲開發嗎?又或者是一名學生邏輯學學得屌屌的,擁有一整套非常全面的邏輯學所要求的專業素養,難道他未來轉業當碼農或者開發軟體就一定比計算機專業的差嗎?再比如說,本吊在寫這篇答案時隻字未提康德,黑格爾,羅素,羅爾斯等我的專業的理論內容,但難道這影響了我的回答的質量了嗎?因此,即使我們承認所學專業有時能決定未來的工作方向,我們也不能說是我們專業的內容(理論知識)決定了未來的額工作方向。
再次,一個人所能勝任的工作也不是僅由其專業所決定。這一點很好理解。因為你要學習一個特定學科的話不太可能是在家裡自學成才的,而是需要去大學進行學習,而人一旦處在在大學這麼一個環境里的話,那麼他在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一定也會培養其他能力。比如學習之餘他會參加辯論隊,戲劇社等社團,或者在學生會裡嘗試去做一些管理工作,也有可能假期兼職和實習提前積累工作經驗,而這些因素對於他未來找工作可能產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對於一般的哲學愛好者,特別是還沒上大學的年輕愛好者,我一向的建議是,要是真想學,那就把高考分數考得高高的,然後去國內哲學專業TOP的院校讀哲學。因為它們既能保證對於你的專業培養,使你同時獲得理論,實踐兩方面的知識,同時它們這樣的平台本身對於未來工作就是一個優勢(比如要是北大清華之類的大學出來的,什麼專業都餓不死)。如果學了兩年發現不合適,再轉專業便是。本人在美國輔修哲學 曾經也想過把輔修轉正 於是問了導師同樣的問題 看導師一臉尷尬尷尬避重就輕的樣子 答案不用說你也知道了回歸主題 很多人會說學哲學注重的是過程不是結果(我的導師也是這麼說的)可能你問其他的哲學系導師也會得到類似的答案 我覺得這是一個事實 更是一種招生策略 如果說誒呀哲學沒什麼職業前景 那這個系就完蛋了 所以他們必然會告訴你不要向錢看 想想你能學到什麼但是!學哲學能鍛煉你的思維方式 邏輯嚴謹性 以及給你一個思考問題的開闊的視角 (當然還有口才和表達能力)這幾乎是什麼學科都比不上的 再加上我們國人一個普遍的現象:出來找的工作不一定和專業有關 所以我覺得其實不用太過於糾結哲學的職業前景 畢竟你學別的也不一定能找到相關的工作而且 找工作注重的是能力 雖然可能你剛入職職業素養沒有別人高 但對於同樣陌生的東西你上手一定比別人快 所以一段時間下來你必然能趕上別人 這就是我們說的「磨刀不誤砍柴工」 (當然如果你學哲學學到走火入魔相信宿命論或者什麼皮浪主義,那當我沒說)另外 基本學校教的理論知識都不是當代前沿的知識 (技術類除外)所以隨便什麼專業學到的等到就業了基本都要重新學起 (研究生博士生除外)所以其實哲學專業和其他專業在某種角度來看沒啥區別
關於職業前景
如果你很想找相關工作 又是學倫理學的 那醫療倫理可以作為你的方向 在美國醫療研究機構審核機構什麼的還是需要這樣的人才的政治哲學一塊從政或者政策研究也不錯 雖然我覺得即使你搞出個新的社會契約理論也不可能一下顛覆現在的社會結構應用哲學其實還是很多的 宗教啊生物啊 主要是指導那些社會科學如果你學形而上學什麼的 那作為學院派搞學術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也就是說要讀到博士....如果你實在要修哲學專業 又不想走學院派 那加個專業比較好對哲學感興趣又想培養自己的能力的話 其實輔修就好 畢竟專業只是給你一個title 只要你自己願意下功夫 你主修輔修都一樣對於國內的行情我不太了解 但在美國 哲學系畢業生平均收入是比較高的謝邀。
其實不太敢想這個問題。一想就會陷入生存危機。
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比較理想的,能在現代學術工業體系中混得一個位置。大學教授,研究員,或者歐洲的中學教師。不要瞧不起中學教師,黑格爾當年就是干這個的。或者說是小報編輯。馬克思當年身為《萊茵報》主編,就發現了他終生的問題意識。
第二種情況,就是做一些和哲學很無關,但能賺錢的工作了。比如《生活大爆炸》的主創就是哲學博士。
其實吧,靠什麼謀生和讀什麼專業沒有必然的關係,只和你是什麼人有關係。謀生的方式還是不少的
可以考慮做圖書出版和編輯,讀完哲學系本科,原著,二手材料都讀了一些,熟悉知道了領域內幾乎全部著作,興趣廣泛的話,可以了解到全部人文社科內的主要著作。短期內不是職業讀書家,也是一個〃目錄學家〃,對挖掘好書而言是一個好人選。畢竟文學,政治,歷史,人類學,社會學的究極就是哲學。摩托車修理技術與禪
謀生太容易了,看看斯賓諾莎的一輩子吧。
謝邀。
行內的,高校教師、黨校軍校教員、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社科刊物編輯…行外的,高校黨校做行政的、賣家電建材房子的、考公務員坐機關的、做考研高考家教新東方搞培訓的、傳心理學傳成功學傳國學傳邪教的…,對對對沒錯,還有極少數出家的,總言之選擇相當的多元化。就個人經驗而言,哲學系學生的就業雖算不上好,但也稱不得差,與其他專業一樣,有著相近的謀生壓力。
無視題主的要求。對我而言,大凡有文字落筆,不抽象拔高一下是絕無可能的,職業病,嗯。
追問天道人心,與裳衣果腹並不存在根本矛盾。人們看到更多的,恰恰是用銅臭泛濫的價值觀,肆意否定詩意人生的路徑選擇。
上來就斷定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繼而詢問沒有麵包該咋辦、不愛吃麵包該咋活的人,那麼他最多只能成為一個美食家。先沉默的自問,再沉靜的閱讀,繼而沉浸於精神中。哲學,樸素到為且只為精神提供選項。這個世界上的多數人,於精神層面只有一個選項,或者沒有選項。凡事無絕對,沒有麵包,照樣可以思想,如果認定這二者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呵呵,
那是因為尚未意識到自由精神之可貴。
但也就僅此而已了。附上剛做過的一個評論,可以與上文相得益彰:
哲人不屑於從事俗務,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從事俗務就一定會有多麼出眾。古代哲人之所以給人留下高深莫測的印象,在於他們是知識階層兼貴族階級,有錢有閑,自然能用知識改變現狀。
題主所憂慮的人群,其實是民間哲學愛好者,簡稱民哲,這類人的確有揭不開鍋也要鑽研理念的,他們以愛智慧之名,執拗著宏大敘事的愚蠢。現代哲學家實際上多數為學院派,即在高等學校、研究機構任職,他們是現代學科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所鑽研的問題,也是專業性的元哲學命題,與現實幾乎不夠成任何關聯。即便有西方馬克思主義等這樣有現實關切的思想流派,最終結局也不過是「茶杯中的風暴」,思想家們從一開始慷慨激昂改變世界的理論豪情,最終回歸為解釋世界的精緻審美的批判文章。
哲學家從事俗務,可能高明,亦可能愚蠢,前者如費希特,後者如海德格爾。不吹不黑,面對柴米油鹽,哲人與凡人無異。簡單的說,從事任何職業都可以。哲學本身是經驗之談,任何哲學或思想,都是在親身經歷(感官感受與思想感受)某事物之後所做出的思考。所以哲學不是哲學家的專利,一個成天坐而論道對世人大談其談而自身行為卻無法約束的人和一個默默無聞在平凡生活中反思和餞行自己是思想的人,哪個更像是一個哲學家呢?反過來說,任何人都可以愛好哲學,服務員,清潔工,教師,工人,司機,理髮師,網管,中介,客服,銷售,等等等等,只要喜歡,只要感興趣,都可以拿起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仔細閱讀思考。我更直接的來回答你的問題:本質上,從事什麼職業和喜歡哲學無關,任何人都要謀生,謀生是作為人基礎條件。所以你靠什麼謀生都可以,而人本能會選擇的謀生方式無非兩種:1自己擅長的,2自己喜歡的。有人選擇當老師,寫書傳授哲學,有人選擇經商,餞行自己的思想,無論做什麼行業,都不妨礙熱愛哲學。
學習哲學應該從事什麼職業?
答案是:沒有。
當然題主是問具體的情況。我覺得,本科和碩士學哲學,沒有對口的職業。畢竟哲學不是一項如同計算機一樣的實用技能。所以,基本上做什麼職業的都有。那豈不是哲學就白學了?差不多是這樣,目前的社會裡,如果從就業的角度看,基本上學基礎學科的都是白學了啊。哲學也沒什麼兩樣。但也畢竟鍛煉了大腦,拿到了文憑,認識了朋友。
如果是博士,那基本上就是靠教哲學謀生了。當然很多經濟收入來自項目啊啥的,但基本上是得有個教職。其他行業的博士可能還有個對應的「業界」,哲學沒有。所以,不想教哲學,就沒必要讀博士了。我是做數據分析的
馬克思同學很有發言權。
摔角。。。
我有個學弟高中化學競賽保送進北大被調劑到哲學系,不過因禍得福,他對語言哲學產生了興趣,現在在美國學語言學博士,將來說不定能搞搞NLP進FLAG這樣的公司。我有個學長從北大哲學系考到ens讀哲學,他就沒這麼走運了。他去了ens以後開始發現在ens讀哲學還不如在ens讀數學有意思,可惜這時候轉行有點晚了,被ens的數學系虐了一段時間以後決定去學建築,但估計發現在歐美學建築一樣找不到工作所以還是乖乖的拿了哲學學位走人。
我知道的哲學系畢業生從事的職業計有:
公務員。教師。地產公司職員。銀行職員。金融資本家。企業職員。業主。廣告公司職員。網路遊戲公司職員。記者。。以及媒體業。《非誠勿擾》嘉賓。李小龍。學以致用派:索羅斯、毛澤東、孔子、王陽明、富蘭克林
這一派野路子居多,學了就能實用啟迪思想派:薩特、朱自清、老子、馬克思,韋伯,弗洛伊德
這一派呢,學了可以寫出來瘋子文學派:尼采
這一派,比較文藝~~造福社會派:牛頓、愛因斯坦。
大家不要以為他們兩個只是科學家,他們即是科學家,而且還是思想家和哲學家。因為他們有創世思想。重新構建了人類的世界觀。而且牛頓,是英國金本位的締造者,是英國皇家鑄幣局的局長,你覺得他缺錢么。
愛因斯坦自己還拉小提琴,而且人文造詣也不菲。太子黨:佛陀、王思聰、維特根斯坦
至於這一派嘛。本來就不缺錢,學哲學就是為了更好的玩人生這個遊戲~總之學了哲學,打仗、治國、管理公司、營銷、商業、藝術、科學,都可以做。
所有的學科,無論是人文、社科、自然科學。最終的形而上的層次都是哲學。哲學是追求終極的,終極的問題解決了,當下問題,都是小事。
但是難就難在,知行合一。能學到,還能用出來的。內聖外王也~天橋上給人算命.
推薦閱讀:
※權力是什麼?
※如何理解建築現象學中的「場所精神」?
※有科學永遠也不可能解釋得了的事嗎?
※物理哲學和形而上學有什麼研究交集嗎?
※如何評價 2016 年 3 月逝世的哲學家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