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是劍道,日本劍道館能開在中國,而中國劍道日漸式微?
今天路上無意間想起,看日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劍道館的畫面,就去某搜索引擎上查了一下,發現國內的劍道館也遍地開花,還有少數的西方擊劍館,我就想知道,劍這種武器在中國使用了這麼多年,還有不少詩詞讚頌劍,為什麼本土的劍術好像普及的不太好呢?
PS:也不是說學習外國的劍道啊什麼的不好,就是覺得我們明明有,但是又沒有了,感覺好惋惜!
多年以來我一直每周都跟人打兵器格鬥,這方面我倒是可以談一下。首先你要知道無論是日本的劍道還是歐洲的擊劍,這兩種競技運動並不是突然一下冒出來遍地開花的,都是經過了百年的發展。1914年巴黎通過了《擊劍競賽規則》現代擊劍可以算是從那時正式出現,1895年,為了慶祝遷都平安京1100周年,並同慶黃海海戰的勝利,在皇室推動下,大日本武德會正式成立,開辦了第一屆武徳祭大演武會(之後的全日本剣道演武大會)。武德會在各地開辦支會,確定了劍道的段位稱號,規範了劍道比賽(試合)的規則,基本確立現代劍道制度。
國外發展出競技規則是全面列裝火器以後,刀劍類逐漸被淘汰,但是喜歡刀劍的人還很多,和平環境下,演化出競技規則。中國是被西方火器砸開大門,然後一直連年戰亂到新中國成立,新中國成立之初又破四舊,早年也一窮二白得先顧著肚子。直到現在,人民生活水平上來了,才開始找民族傳統文化的東西。
其實現在器械對抗的也有不少人玩,但是有學西方雙手劍術的,有學擊劍的,有學劍道的,也有自己找視頻學鬼子古流劍術的。我們出去對練,一聽練傳統武術的,都跟我說玩什麼傳統武術,沒用,不能打,都是花架子,你還是正經學學劍道啥的才是正途。我也認識一些練傳統武術的,有不少徒手很厲害的,但是器械玩不來。打幾下就把劍扔了上徒手了。畢竟器械不像徒手,徒手過招還比較方便,傳統器械也沒有專門為對練開發的武器護具,刀劍無眼一下傷到人怎麼整?表演套路都是安排好的,兩人打配合,怎麼玩都行了,但是實戰就不同了。所有來跟我打過一次的都會感嘆,對練真的跟自己悶頭練完全不是一回事。你自己練,腦子裡的假想敵怎麼出招你怎麼格擋躲閃反擊,都想的挺好,但是真跟人對練,你就發現對方不可能按照你想好的路數來,甚至有人在一邊看我喜歡用什麼招,自己琢磨怎麼破,然後上場,結果被我各種暴揍,因為在一邊看起來感覺好簡單,實際
操作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比如我一刀砍過去他想著怎麼格開反擊,但他反應速度達不到,手剛試圖抬起來格擋就已經被我打中了。所以現在傳統武術器械對抗能打的確實不多。玩傳統武術器械對抗的人少,搞起來受眾群就少,影響力就更小了。劍道和擊劍也都是百年時間去培養受眾群和影響力,我們想突然搞出一個玩意出來,短時間內很難看到效果。
再說說實戰和競技的區別,競技首先是有規則的,哪裡能打哪裡不能打,尤其鬼子的劍道規矩特別多,已經不是哪裡不能打的問題,是只規定個別幾個部位可以打。百年發展下來,劍道招數都是按照競技規則來的,因為很多地方不許打,他們就根本不去防禦那些部位,完全沒有防禦那些不能打的部位的意識,真正實戰的話,可想而知是什麼結果。但是這不重要,因為沒有真正實戰,沒誰拿把大刀真去砍他們。而且劍道很多步伐技巧只能在劍道館的地面上才能用出來,比如地面不能太硬,水泥地震足容易傷小腦,不平整的地面更用不出,但是實戰的話各種地面你都可能碰到。
再說說武器護具問題,劍道護具比現代劍道出現的時間更久,擊劍也一樣。護具發展成熟了,才會開始確立規則,正式開始玩。要想玩中國實戰劍術,你不能穿日本劍道的護具吧?你得搞一身自己特色的東西吧,還得夠好看,土了吧唧的誰來玩?但是護具和武器怎麼搞,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人家的武器護具那都是數代人不斷完善搞出來的。我來說下武器護具會面對的實際問題。我在大西北邊疆,光去年就一千多起暴恐案,我這邊是真有可能碰到冷兵器實戰的,所以我們對抗都是往實戰上靠,但是畢竟不是真的實戰,也不可能完全按照真的實戰來,武器剛開始我們用的木質武器,護具穿的是警用防爆甲,第一次對練,打了不到半個小時,我的對手就傷重無力再戰。第一次對抗沒經驗,手部防護不到位,我還沒有刻意打他手,但是他回去以後半個月手連筆都握不住。自那以後我們就沒再用木質武器,試過很多武器,有拿PVC管試過,因為夠輕,還有彈性,不容易打傷,但是太軟了,格擋格不住,一格就彎了,彎過去繼續彈你身上,又換塑鋼,但是威力還是太大,戴著厚2cm的冰球護手我依然戴一次手就傷一次。不過我傷的都不重,都是指尖防護不到位的地方受傷,一禮拜就好差不多了,另一名對手手背防禦最厚的地方被我一刀砍到,一個月以後才痊癒。當時都是周末打完,回家一身淤青,自己默默上藥養傷。又到周末,傷養的也差不多了,繼續打。好吧,我這個半路出家又半途而廢的劍道愛好者就來說兩句好了。
劍道的成功大概就這麼幾條:下平、中正、上融、內實、外托。以上幾個詞是我編的,下面來解釋一下。
所謂下平,是說劍道的初始階段是很平易近人的。我正式接觸劍道是2011年,當時網上搜了個道場就直接殺過去諮詢了。本想著怎麼也得找個專業老師過來看看我的根骨(習武之人嘛,最講究的就是天賦),沒想到他們讓我交了會費就直接上課了。第一節課,我想怎麼也得壓壓筋,來個一字馬之類的。帶著韌帶崩斷的覺悟走進道場,結果就是做了套廣播操似的熱身運動(頭部、擴胸,轉腰,膝蓋,手腕腳腕)然後就開始練習了。劍道的基本動作相當簡單,我們班上的所有同學,沒有一個是從小學習劍道的,甚至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是有了工作以後才開始練習劍道的(什麼?你要用我的錢去學鬼子的玩意?老爸嚴肅臉)。但是沒有人感到劍道是根本無法入門的。
反觀中國劍術,甚至於武術。上來別管別的,先抻筋拔骨。然後就和武俠片里一樣各種虐,你要是不能旱地拔蔥翻三個筋斗落地接個一字馬,一個鯉魚打挺站在原地,你都不好意思說你是練武術的。
下平,初始階段的平易近人,給了劍道一個很大的優勢:群眾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劍道可以有相當大的空間去篩選精英。而初級階段的平易近人,也使得很多人即使不想拿冠軍,也可以在閑暇時間去上一節劍道課作為休閑。
當然,如果你認為劍道就是一種稀鬆平常的休閑運動那就錯了。馬上我們就將來到劍道的進階階段:中正。
所謂中正的正,不是正直,正確,而是正規。劍道的起源是一種格鬥技術,然而現在,劍道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正規的競技規則,完全是一項專業、現代的競技體育項目。
劍道的有效打擊位置一共四個:面[MEN左面太陽穴至右面太陽穴的位置],小手[KOTE手套的前段],胴左右兩面[DO不包括心口位置],及突刺[TSUKI喉嚨部位]。竹刀的打擊位置只是刀尖到竹節皮的一段,比賽時的得分方式,就是用竹刀的有效打擊位置,以正確的打擊姿勢,配合正確的氣合(就是喊,進攻前要喊,進攻時也要喊出打擊的位置),打中對方的有效打擊位置,並留下殘心。
以上所說的這套規則,在劍道中是通用的。可以有一萬家道館,但只會有一種擊面(MEN-UCH)動作。沒有哪個道館會說我家的擊面是把竹刀橫著掄過去打別人太陽穴的,沒有哪個道館會說我們這打小手(KOTE)的氣合是「八嘎」的。
反觀我國的劍術,門派多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套統一的競技標準。如果武當某道長碰到峨眉某師太,道長以劈刺砍中師太右肩,同時師太以點劍擊中道長胸口,請問到底怎麼算分?沒有規則,就沒有競技,劍術就永遠只能走套路表演的路數(此處下面還會講)。
中正,給了劍道一個公平競技的基礎,也使得劍道有了跨門派跨國界發展的基礎,接下來,自然就是上融。
上融,是說在高層路線方面,劍道正在融入世界。也許很多人提起劍道還在說日本的劍道(包括本題),然而事實是,2015年6月來自世界各地50個多國家的選手齊聚日本東京,爭奪每三年舉辦一次的世界劍道錦標賽冠軍,也被稱為「劍道世界盃」。本次比賽中,中國隊首次進入八強,創下了歷史最好成績。一項運動,即使剛開始很小眾,但一旦有了系統正規的規則,就可以走向世界。劍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是日本的劍道,也不再是遠東的劍道,甚至不是亞洲的劍道。當劍道融入世界,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當劍道限於遠東地區時,中國可以有很多人說我們仇恨日本,練習劍道就是給鬼子送錢。韓國可以說劍道是韓國的。但是當50多個國家的選手參賽,你能否和立陶宛、西班牙、巴西、美國說你們不要練劍道啊,日本曾經侵略中國?劍道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競技比賽。日本甚至可以說劍道不是自己的,只不過劍道目前最強的國家是日本,最強的劍道選手是日本人而已(美國在第13屆劍道錦標賽團體戰中首次戰勝日本隊)。這就如同我們說乒乓球不是中國發明的,但是中國的乒乓球就是世界第一,張怡寧就是統一魔界的人。
反觀劍術。因為沒有統一的規則,也就沒有跨國競技的基礎,意味著劍術始終只能以一種套路表演的形式存在。而不同門派,不同套路,加上始終認為劍術是「中國的」,造成了國際化過程中的重重阻礙。一定要把劍術規定為中國的,那麼劍術勢必就很難成為世界的。
既說到套路表演。我們不妨繼續說下面一個話題:內實
劍道通過一系列的發展,已經成為了競技項目。因而,劍道的每家道館,每次訓練,每個動作,都是為了勝利而設置的。在我短暫的劍道訓練中,沒有任何一個動作是用來耍帥的,一切華而不實的多餘動作都會被老師指出並責令改正。以競技為核心發展起來的劍道,所有動作都很實用。即使已經成為競技運動,你也會在訓練中真切的感覺到:「劍乃兇器,劍術是殺人之術」。
反過來,中國的劍術始終停留在套路表演的層面。每次劍術比賽,都是一個人出來,舞著一把弱軟的長劍,周身劍花讓人看的眼花繚亂。然而哪一招是虛招,哪一招是可以用在實戰中的?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
於是,接下來的外托,即外部宣傳,也就順理成章地高下立判了。
以電影為例,劍道和劍術的電影都不少。除去那些神魔題材的電影,劍道在某些故事片中的出現是相當現實有力的。《最後的武士》想必大家都看過,裡面有很多劍道、居合道的動作。無論是訓練、數人格鬥(刺殺及街頭打鬥橋段),還是正面戰場的大規模作戰(樹林第一次與武士作戰及結尾的大亂斗部分),劍道的出現都是真實的,每刀都是帶著殺氣揮出去的。劍道的真實,甚至可以允許影片把打鬥過程用慢鏡頭重新放一遍(街頭打鬥部分),你也完全看不出一點不妥的地方。
劍術呢?提起劍術有關的電影,確實也不少,這裡面不得不說的是中國的武俠片。當我們想拍一部小說宣傳我們的劍術時,發現根本不知道劍術哪些是有實戰意義,真正能用作兩人對打,乃至大規模軍團作戰的。於是,在用了一些劈砍刺撩的簡單動作後,我們發現電影完全拍不出殺氣,完全拍不出熱血。於是我們開始劍走偏鋒,搞出了輕功、氣功等等噱頭。《卧虎藏龍》這種得了奧斯卡的中國武俠電影,幾位劇中人一言不合就上樹,隨便一發力就是小一百米的飛躍距離。招式不實用,就開始在名字上下文章。什麼全真劍法,玉女素心劍法,辟邪劍譜,華山劍法。什麼天地同壽,小園藝菊,纖雲弄巧,接天雲濤,暮雲煙柳,斜輝脈脈……到最後實在沒有了,乾脆,無招勝有招。有一種劍法,是沒有人能夠看得到的。因為曾經有幸目睹的人都已入土……生命的大和諧。排成電影電視劇,就是特效滿天飛。不實的內在導致更加不實的宣傳,而更加不實的宣傳最終把中國劍術鎖在了金庸古龍梁羽生的書里。
寫了這麼多,只是想說明劍道和劍術的發展差別在哪。至於題主所說日本劍道如何如何。且不說劍道已經走向世界,目前中國的官方說法是:劍道,隋唐時自中國傳入日本。嘛,其實中國有本土的類似擊劍的項目的
武術短兵在民國就有比賽項目,建國後也一直有這麼回事,但是確實遠不如擊劍普及和知名 現在國內最大一家是馬令達先生的馬家短兵上圖為武漢體育學院用的短兵(各地的器材不太統一,例如廣州暨南大學用的就是定製款漢威安全劍)廣州斗戰勝會與馬家短兵的一次交流賽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748194---------------------------------------------------------------------這個視頻標題釣魚無比,果然引來大批魚,裡面兩人一位是劍道四段,一位是去年馬家短兵全國冠軍。彈幕里各種鍵盤俠們諸如「這也叫中國劍?」「毫無步伐可言」這類言論實在是讓人不知道怎麼說好,難道是覺得自己比裡面兩位更精通中國劍術或者劍道? 況且「中國劍術」是個巨大的範圍。稍有練習任何兵擊類運動的人都能看出裡面兩人的水平吧?沒正經練過的肥宅呢,還是看動漫yy武術去吧,在不懂的領域還是謙虛點我就問一句,誰來當老大?誰能服眾?
門派眾多,地域甚廣,劍也各式各樣不同標準。都各玩各的,你要推廣,好歹有一個標準的東西出來吧,不能一個師父一個套路好了,問題來了,選哪門劍為尊呢?民國時期,武當劍一枝獨秀,力壓群雄,是因為有李景林這個劍仙在,而且不要忘了他是政府高官,將軍現在誰站出來大家都服?誰敢站出來?說實話,中國武術就缺大山倍達這種強人出世謝邀。
關於這個問題,個人理解從歷史和文化上看是有幾個原因。
首先,日本劍道更接近一種「現代大眾教育」的模式。在古代,學劍是一種需要。大劍客柳生但馬守宗矩,將軍師範,俸祿一萬兩千五百石。就算賺不了這麼多錢,至少還能江湖防身呢。那現代學劍幹什麼?沒有任何實際用處。(既不能吃飯,也不能防身)那麼就只剩下一點:就是身心修鍊的需要。日本武道和中國武術相比,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注重儀式感,重視精神的修鍊。這使得劍道在現代失去實際作用後,對於都市人來說,仍然可以有一種精神和身體練習的功能。中國武術並非沒有精神修鍊,但中國武術常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割裂,要麼非常文人化,注重個體的修鍊(比如太極拳理,不具備大眾教育的功能,有點像個人修鍊),要麼就非常實用化,全是殺人,不講精神,而日本武道在精神與技巧兩者的統一比較好,更具集體教育性。為什麼這樣?個人覺得,可能和日本古代的強調文武不分家,中國古代的分武分家有關。當然這純粹是個人意見。所以對於現代人來說,可能劍道更像一種,能讓人從勞累麻煩的都市生活中解脫出來的生活方式。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家的推動力。
任何一種流行於世界的武術,絕不僅僅因為它多麼優秀,背後都有強大的推動宣傳。馬伽術,有以色列國家的全力宣傳。空手道,柔道,劍道,有日本國家的全力宣傳。跆拳道,更是有韓國舉國之力的宣傳。中國有沒有這樣的例子?有。比如散打,90年代忽然國人盡知,世界上也有影響力,就是有中國武協的全力推動,也搞了大量的商業策劃宣傳(散打對拳擊,散打對空手道,散打對泰拳,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肯定都看過)。武術套路,因為是國家舉辦,想進奧運會,於是也能推廣到全世界百十個國家去。傳統武術,就沒有這個條件了。所以在全世界有多大的影響力,其實是一種文化輸出。日本比中國更早進入現代國家,不可諱言它的文化輸出比我們強得多。當年柔道,空手道,正是隨著日本的崛起推廣到全世界的。(可以看看嘉納治五郎的紀錄片,看看他作為柔道家申辦奧運的事)。
而中國呢?李小龍是中國武術最大的文化輸出者,在全世界擁有無數追隨者,日本武術界崇拜的不得了,但在中國被黑成狗。梁挺把詠春傳到歐洲,被視為「叛徒」。現在,「應該不應該把武術教給外國人」,居然還能有爭論。什麼年代了。《功夫少林》里中國人終於把武術教給日本人,節目里說是中國文化的包容,但是,你去學任何一門日本武術,人家都是會傾囊傳授的啊。這也許就是日本劍道館能開到全世界,中國劍道館不能開到全世界的原因吧。PS:去年劉慈欣得到雨果獎,我曾經感嘆說:劉慈欣才是真正的抗日英雄。為什麼?因為全世界最頂級的文化獎,這好像是歷史上第一個,中國人先拿到,而日本人沒拿到的。這是真正的中國文化的一次勝利。連商品都不是的東西,是沒法市場化的。
歸根到底還是沒錢。人均收入在那擺著,GDP裡面還有一部分房地產支著,凡是能搞文化輸出的莫過於有錢倆字,有錢才有工夫干別的。
動漫做片子為了騙補貼,電影為了刷票房,你市場搞再大都沒用,文化輸出不了就是輸出不了。什麼時候人過的不這麼累了,閑時間多了,不用天天加班了,捨得花錢了,各行各業開花的年代才能真正到來。現在弄一小門派武館能掙出房租水電來嗎,指不定某個流派大師的傳人現在正在你樓下工地打工呢簡單的說,就是我們的真實消費者和從業人員,無法共同完成傳統技藝的現代化升級和改造。
.不請自來。原因有下面幾點
1.國內外都僅有小規模、民間舉辦的交流活動,而缺少由官方舉辦,得到國際承認的大型競技比賽。但事實上,撇開大陸不談,一些「JianFa」比賽賽制和規則都已經比較完善了。官方也有短兵比賽,但冷門,非常冷門。2.中國觀眾對本國劍術極為陌生,無法打開市場對比日本民眾對劍道的熟悉程度,不得不說中國大部分觀眾還處在武俠小說的幻想階段。3.護具、用具設計方面欠缺既懂古代形制、又懂得現代美術的綜合型人才。簡單來說就是逼格不足,但如何提升逼格卻需要一大波裝逼界的高人指點。目前先考慮如何解決以上問題,門派分野那是之後的事情了。老實說,國內靠譜的古流道場也少見吧。古流劍術也有很多流派,但競技劍道是沒有流派的。這點值得參考。劍道競技體育化了,而我大天朝的劍術卻神化了
前一百年被人用火藥洋槍壓著打,後一百年被人用工業金融壓著打。難免各方面都自輕自賤。
當不了解又喜歡發言,以自我侮辱為時髦的人成為主流時,中國的相關武術和劍術就難免跌落下九等。實際上,中國隨便一個國標套路(例如六段劍術)裡面的任何一個招式,拿到日本古流劍術裡面,都是「秘劍」級的技術。傳子不傳女,你不立誓供奉師父一生,都難以學到。在中國,就是隨隨便便地表演給你看,你還不懂珍惜。還罵人家是跳舞。不賺錢的東西,就難以流傳。這是千古真理。謝邀,我就從三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好了:
1.日本劍道為什麼熱門?關於日本劍道為什麼熱門,這個回答很簡單:
因為中華民族善於學習別人事物和文化中的長處。劍道從日本而來,有其獨有的新鮮感和長處,其新鮮感和長處這兩點必然會引起別人的興趣和學習熱情,在中國熱門不假,但是兵擊同樣也不能說遇冷。
2.中國劍術或者說兵擊到底可不可以說是冷門?實戰水平到底如何?
國內的兵擊組織超過40餘個,論規模和參與者的總數來看,按照一個團體有15人左右的常客來算的話,總的來說也並不能說很少。
然而有些人不是這麼想,非要說中國兵擊組織參與人數少,誠然,按照中國13億多人的人口比例來說,確實也很少,可是這麼比有什麼意義呢?難道我可以因為北歐人口基數相對少的多,只要隨便幾個人參加當地的兵擊比賽就可以代表整個北歐,然後一口一個北歐都崇尚兵擊了?
以上回答不做主要,因為本人看了最近一些貶低國內兵擊水平的回答,槽點太多,十分值得吐槽,這才是主要的,這些答主的回答槽點有幾個,先從最基本的兵器格鬥技術問題來指出一下:
1.搞不清兵器對抗中的競技規則和實戰規則的區別,搞不清輕量化競技兵器運動的訓練方式和史實兵器實戰劍術的訓練方式的區別。
2.總是強調速度和擺架子的那些個人,最起碼不知道物體目標過小和拍攝距離過遠都容易造成速度極快的錯覺,反之便是速度慢很多的錯覺。不知道控制變數去比較這個概念,沒具體的測試,怎麼就知道速度能快得上「很多」這個程度。
3.最重要的是拋開規則和兵器重量重心這兩個因素,空談速度,本來就很扯淡,不看這兩點因素就空談速度,這麼低級的錯誤也我也懶得講解了,那我乾脆換上竹條,那速度豈不是更快,問題是實戰的時候你用竹條先碰別人一下隨即別人一刀下來就把你砍死了,並卵。
4.至於那些強調打的漂不漂亮,所謂動作標不標準的人,這裡明確告訴你,最基本的常識就是練法不等於打法,只有沒在實戰規則下打過對抗的人才會把架子好不好看當回事。
以上是從技術這個角度來回答問題,下面咱們再從基本的邏輯和證據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好了:
1.這些答主根本沒看過,主觀上也不會去翻閱中國劍術或者說兵擊的實戰視頻,更不會在意中國兵擊對抗國外知名劍館教練的戰績,喜歡先入為主,標新立異,靠逆向民族主義這件「法寶」裝「客觀」,裝「有學識」,顯示自己如何比常人「博學」
2.按照一些答主喜歡訴諸權威(其實對於實戰劍術這一位面來說,並不能稱得上是權威。)的邏輯來看,答主知不知道國內有很多劍道取得較高段位的並在劍道比賽取得成績的人,他們喜歡參與國內的兵擊對抗,並且為了適應兵擊對抗,很多劍道高手也兼習國術,兼習歐劍,等等接受中外各門派實戰技術訓練的?你隨便來一句劍道,尤其是日本本土的劍道完全優越,以為國內兵擊的人都沒功夫(史實兵擊,如果你沒有使用史實兵器揮砍劈刺的基本功,你還打什麼兵擊啊?你當是指哪打哪的空心木棍,不怎麼需要系統的控劍練習就行的么?你沒功夫,上來打兵擊,確定不會給人看你被虐慘的樂子嗎?),所以都能打敗國內兵擊的,
敢問你的師兄們知道你這麼吹么?知道你在無腦到極點地貶低國內兵擊么?知道你在給劍道拉仇恨么?知道你在抹黑你的門派還有你的道館么?所以不要按照自己的邏輯來否認自己,更不要變相侮辱自己的門派和同門師兄弟,自己不像自己的同門師兄那樣打過跨領域的兵器格鬥對抗,憑什麼就可以代表劍道,就可以給劍道亂拉仇恨,給同門師兄弟招黑了。道理何在?3.中國劍術或者說中國兵擊不僅有很多對抗俱樂部,而且有大量的實戰視頻和比武成績可以佐證,反倒是日本本土,他們又有什麼?日本本土包容國內外不同流派的冷兵器格鬥團體才有幾個?幾乎沒有吧(或者說只有一家https://www.youtube.com/user/spochangakusei 但是訓練體系和規則判定,看使用的武器和對抗視頻還有考核練習視頻大家就懂了,與史實兵器相差甚遠,規則判定讓人捉摸不透,很多也是外來劍術而非日本本土劍術,需要翻牆才能打開。),這也意味著日本人無法通過不同國家不同技術流派的對抗來獲得更多高階的對抗經驗了。舉證舉到這兒,反問一些「客觀看待中國」的朋友,請問誰更像徐曉東,誰更像雷公?
………………………………………………………………
另外,談到國人的尚武問題,還是不免有些缺乏民族精神自信感的朋友拿日本來作為標榜,片面的以為日本有個武士道精神就等於日本一定比誰尚武了,其實呢,武士道精神只是一種日本對戰鬥文化進行的整理,整理過後的一種文化包裝而已,而戰鬥文化又並不只是日本的專利,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戰鬥文化。同時,尚武本身也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包含的層面實在太多了,指的究竟是武人的地位?是對武本身的崇尚和態度?還是武的能力?既然標準實在太多,那說來說去,尚武的定義本身就很模糊。冷兵器時期中外都有武士階層,古代的西方有騎士,日本有武士,中國西周東周兩個時期有士這個階層;唐朝有武將私兵;元朝有怯薛;明朝有武將家丁;清朝有八旗;總的來看,歷史上誰也未必就比誰能強到一個檔次。就拿中日對比,要是以武人的地位來看,誠然武士的地位要高於天朝的武人。以對武本身的崇尚來看,歷代開國皇帝很多都是武藝高超,而且還能帶兵打仗的武人,因此對武也自然是崇尚的,不論是對武技還是武功的態度,與日本比也是不相上下。但是以武的能力為衡量標準來看,比近代歷史,誠然,明治維新到二戰時期,日本人整體實力比國人強大肯定不假,但從古至今除了那一段時間,真心就不見得日本人比中國人如何尚武了 。先不說隋唐宋元,就說明朝,舉個有代表性的例子,明朝抗日援朝戰爭,兵力值遠小於日本,卻照樣打贏了。其中有代表性的碧蹄館之戰,日本武士組成的軍隊以幾倍的兵力圍攻遼東軍,都讓遼東軍以損失比自己損失少的代價給突圍了,單憑日本精銳部隊的表現就已經證明兩國軍事實力的差距了;再回到當朝,你能說日本軍事實力比我朝強?綜上所述,請問這是尚武的表現還是結果?哪都說不通。從個體格鬥角度講,在徒手擂台搏擊這一領域,國內總體上確實難以擠進世界最頂尖的水平,這一點做的確實也略遜於日本,但兵器格鬥則不然,當今的日本本土除了規模較小的戶山流劍術對抗試合之外,就幾乎沒有冷兵器實戰對抗平台了,(指的是接近於實戰的規則,不含於劍道等非實戰兵器格鬥性質的競技兵器對抗運動。)而日本本土自己又有很多所謂的古流劍術「高手」,他們除了擅自加入很多未經實戰檢驗的技巧,破壞了古流劍術原有的架構之外,又嚴重缺乏實戰對抗訓練,實戰水平還不如劍道,因此也更不能夠算作比誰尚武了。最重要的是,日本在此領域不具有的也正是中國和西方都具有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614797/answer/189388864 參考此回答」兵器格鬥的實用性顯然遠高於徒手,因此即使是從個體格鬥角度講,比徒手搏擊也是更能體現尚武。雖然從歷史上看,日本人確確實實將自己冷兵器時期的戰鬥文化保留到了最後,這點不假,但是從宣傳上看,日本人更是將自己冷兵器時期的戰鬥文化做到了很好整理並且用來包裝和對外宣傳,西方人的騎士文化在這方面就較為次之,而國人缺乏將自己冷兵器時期的武將及其家丁等等武士的戰鬥文化進行包裝,造成了一些朋友只知道中國歷史上禁武的一面而不知道尚武的一面,從而得出了一系列先入為主的觀點而已。其實大家想想看,印度,土耳其,埃及這三個在古代一段時間內具有一定實力的國家又何嘗缺乏武士階層和自己的戰鬥文化?譬如英國也對印度武士的武技評價很高,拿破崙也認為馬木魯克武技精湛,土耳其帝國也是強大一時,他們的武士階層的實力也同樣,未必比日本武士來的差,只可惜這些國家在文化輸出這方面做的還不如我們,因此國內外也極少有人知曉。所以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尚武一詞包含的層面很多,定義本身就是很模糊的,這個概念本身就難以量化,但是有些人以某一方面說國人不尚武而某國尚武,那我也可以從其他的位面來論證某國不尚武而國人尚武,所以還是不要動不動就聯想某國比我國「尚武」就起高潮為好。至於有些朋友無視國內當下大量的冷兵器格鬥視頻等戰績,拿禁武令來作為抹黑國人尚武精神和冷兵器格鬥水平的稻草的,具體請看這個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82308/answer/138721802禁武令並不是我國的專利,洋人一樣禁武。島國戊辰戰爭之後不是也一樣限制達到一定尺寸的兵器,甚至連很多劍術流派都禁了,這點就比我國更甚的上許多了。其實標準化,體育化也是要放棄一些東西的。空手道、跆拳道、劍道標準化的階段都放棄了大量危險的殺招。 有些人說中國傳統武術不適合搏擊。其實我認為是不適合比賽。某練家練過一招「大鵬拍岸」給我看。動作很舒展漂亮。他說實際用法是抓把土撒人家眼睛,然後掏襠。傳統武術一大部分走向表演化,另一部走向體育化,我不認為有高下之分。
日本人能跟金髮碧眼的老外學自己國家的劍道柔道合氣道,但中國人卻連外國人在中國教外國武術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就是最根本的差距。
現在台灣還有八級大槍,武當山上還有劍的傳承,我師傅就是丹派武當劍的傳人,實戰型的訓練也有的,只不過不是很成熟。
菜刀都禁的國家還想玩劍?
中國也有類似的武術運動「短兵」不過只是現在超級冷門,與短兵一起提出的散打則比較成功
因為中國武術傳授還停留在手工作坊的師徒制,教師以特色求生存。
日本「劍道」(其實是玩刀)已經按照現代教育理念改造成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碩士、博士模式。教師的教材必須標準化,才能保證學生持續進修提高。
另外,日本的武道是由「技術大牛」通過市場化的競爭篩選出來的,比如大山倍達的極真空手道。而中國的武術「技術大牛」近代歷史原因,要麼低調、要麼詔安、要麼被和諧,形成不了一個龐大的實戰武術培養體系。也許未來可以,但是誰來吃螃蟹?
如今法制社會,中國傳統功夫……中國傳統刀法……中國傳統劍法……
你想幹嘛?
我不想幹嘛?你不想幹嘛,學這個幹嘛?……參考我的知乎回答:為什麼小說中劍客多而刀客少? 在遇到師父之前,孟堯以為劍派是不存在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611649/answer/91330892並不是無人問津。
的確是有興趣的人多,真能堅持的少。
傳統武術里的器械,一般都要求先有拳腳基礎,直接上手練器械,教器械的非常少。
多數人在拳腳這裡就紛紛表示「學會了」「不如拳擊(散打、柔術、泰拳、跆拳道、合氣道、mma、Xxx)能打」「師傅太渣」「為毛沒有帥氣制服」「這個動作繼續練下去不就這個鳥樣能有p用啊」「這老頭根本就沒打算認真教我」等等等等
然後他們就結業了。
師傅默默回去把劍拗斷了。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左右曰:「莊子當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賜周千金?」太子曰:「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幣從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莊子曰:「諾。周善為劍。」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髻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王乃說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莊子曰:「請治劍服。」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太子乃與見王,王脫白刃待之。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願得試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人,使奉劍於殿下,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莊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長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王曰:「願聞三劍。」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魏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秋,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聖士為鐔,以豪傑士為夾。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此諸侯之劍也。」王曰:「庶人之劍何如?」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髻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於鬥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於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