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過春節的意義在哪?
小時候過年感覺親戚們都湊到一起,很親,也很開心。現在感覺除了節前要準備東西收拾衛生的身體上的累外,還要加上親戚們湊到一起大家各挑各的毛病都話裡帶刀帶刺的心累。然後一天就結束了,一點年味也沒有,大家在一起還特無聊!
—————————————————大家別誤會,我並沒有帶著惡意問這個問題。我只是陳述一下我家的狀況,和我自己的感覺。我知道肯定有好多好多人過年是開心的,我並沒有否定這些。
因為你小時候親戚聚在一起也是話裡帶刺的,只是你太小聽不懂罷了。
我小時候在外公家長到十幾歲,每到年前外公就張羅著買這買那,貼春聯兒請老人兒(當然是地下的)回來過年,然後就是那幾天的親戚來往。我一度也覺的挺無聊的。
2002年外公去世後,每次過年我總能想到外公紛繁忙碌的那些畫面,門神,爆竹,墳前磕頭,彷彿那些就是一個記憶的開關,總會觸發出無盡的思念。
類似的情形或許大家也有。更何況現在大家天南海北的各自忙碌,就算離的很近,如果家裡沒有老人的話,平時要聚齊見一面並不是太容易,能夠聯繫人們的紐帶只有過年了。儘管背後少不得一番不怎麼和諧的各色議論,但相處的時光,總會以某種方式存在於你的記憶里,等待著某一天你的再次開啟。人生好些事當時並不覺得如何稀罕,只有到一定時候想來才會念茲在茲,覺得那個人一生的瞬間就都在那裡了。納蘭容若在《浣溪沙》里總結的好,「當時只道是尋常」。過年,或許就是這種當時只道是尋常的事吧。看起來題主應該不太接受感性的分析,既然如此,我就試著從一個理性而略顯功利的角度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春節期間走親戚,累嗎?很累。
春節期間在家裡招待大家,累嗎?很累。
春節期間大家家長里短的閑聊有意義嗎?沒啥意義。
那為啥還要這麼做呢?
我從小家裡人就給我講一句話,「親戚是越走越熟的,不走就生分了。」
我小時候很不理解這是什麼意思,血濃於水,怎麼就生分了呢?走不走能有什麼區別呢?後來長大了才發現,真的有區別的。
電視劇裡面,親人朋友之間的羈絆會通過大量的情節進行推動,越綁越緊。但是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天都在上演狗血劇情的。大多數年頭裡,大家的生活很平淡,沒那麼多犧牲和奉獻,也沒那麼多有信息量的、有感情的、有深度的對話,就靠你來我家吃頓飯,我去你家喝頓酒,實現了親密無間的情誼。
這種情誼在農業社會的家族式結構中至關重要,因為例如天災或疾病等很多風險,往往一個家庭是無法承擔的。這時,平日里經常來往的親戚朋友就會承擔起風險分擔者的角色,為單個的家庭提供緩衝。現在雖然大家進入了城市,有了一定的社會保險,但風險結構上並沒有本質的改變,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煩,社會還是無法給你提供足夠的保障,最終還是要靠親戚朋友來分擔風險。
這個機制就像是一個龐大的機器,要想正常的運行下去,必然需要平日里長期的潤滑。沒有了這些平日里看似無聊的來來往往,遇到麻煩,誰會管你呢?
其實在這個意義上,朋友之間的相處與親戚之間的相處有一些類似,也有一些不同。親戚並不是自己選的,這種風險共同體的最底層其實就是血緣,而朋友卻是自己選的,最底層是相互契合的價值觀。在這個意義上,真正的朋友其實甚至比很多親戚更可靠。
若問春節的意義是什麼,我想就是至少給大家提供一年一次潤滑的機會吧。當人第一次考慮春節的意義時,他告別了童年和青春,步入青年;
當人再一次考慮春節的意義時,他看到了不遠的更年期;最後一次考慮春節的意義時,那是在回憶交錯中看著新的童年。春節對每個人都會有獨特的意義吧。現在過春節的意義在於,看一群彼此忍無可忍的人被迫其樂融融地玩在一起。
從某個歲數開始討厭過年,看春晚時無非是大家各自低頭刷手機,等著輪換上麻將桌。去年大舅退休,把老家的舊屋買了回來,天井裡種菜,養雞,放一把太師椅,自得其樂。今年他邀請全家人一起回老家過年,兄妹四人已經三十多年沒有在老家,在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過年了。大舅不愛上網,儘管村子裡通了寬頻但家裡沒有拉網線,我無聊到望天數星星,揪草編繩子,盯著雞屁股一看兩小時…他說我知道你難在(不習慣),但不管多難在也請你呆下去哈,我和你媽媽他們已經幾十年沒在這裡過年了。我點頭答應,心裡沒有任何的不開心。我們這一代沒有自己的親兄弟姐妹,但我母親他們有,而且我流露出的排斥會讓我母親感覺到內疚,所以雖然我無法享受春節的氣氛,只要他們仍想在春節時團聚,沒有理由不支持。成全父母輩親人的相聚是我個人認為的過年的意義。至於我,在瓜棚底下清清靜靜讀兩本書,治治手機依賴症,也挺好。
本人是潮汕人,在外求學,父母也在外工作,平時偶爾會回次家,春節是讓每個在外求學工作打拚的人即使擠火車擠大巴趕路都要回家的動力,現在過年的確是沒什麼事干,不過回到家看看自己的爺爺奶奶,看著自己長大的地方也是一種幸福
他們是聖地是麥加,我們的聖地是祖輩生活的村莊,那裡有宗祠堂,在春節,這個我們的神聖節日里我們從四面八方回到這裡感受祖輩的艱辛與偉大,再奔向外面,甚至世界各角落,華夏就在這樣的時刻中向外頑強地生存並站立,紮根
我認為過年對我來說沒什麼意義了,我今年想一個人過年,但真的到了那個時候會不會感到孤單呢?我的情況是這樣的。
小時候就不怎麼喜歡過年,因為老家在農村裡,小時候一直跟父母回去,那邊幾乎沒幾個大人是真正關心我的,多的是大人之間的相互寒暄,互相給對方小孩發紅包,最後我的紅包還是在父母手裡。。,因為在農村,住宿的條件也比較差,我皮膚敏感每年去那都要過敏,身上癢上好幾天,在過年期間的公共交通很少,只有等到過年後的幾天才能離開,我自然是沒什麼好玩的,小時候還可以跟那邊的小夥伴去田裡摸魚抓蝦,長大後,他們就跟大家一樣,整天在一起抽煙喝酒打牌,{我根本不喜歡打牌,所以跟他們沒有共同愛好,過年那麼多天自然是很無聊的}他們打牌應該說成是賭博,因為當地人都好面子打牌打得很大,表面上看上去他們各各像賺了大錢一樣,牛都要被他們吹到天上去,,其實呢,、、、既然大家都賺錢了,為啥不拿出你們所謂收入的「冰山一角」來搞搞家鄉建設?要致富還要先修路呢,那條爛路爛了那麼多年,也不知道集資來修,思想之落後。哎,這也是當地村官的無能!也不知道他們天天這樣就過完了整個春節有什麼意義。
過年到各種親戚家去吃飯,我對這個「各種吃飯」真的很反感,各種所謂的親戚我是真心不怎麼認識,每年長輩都會讓我喊這個叫那個,那邊舌尖上的浪費也相當嚴重!!管你吃不吃得完,每次先弄一大桌,最後浪費的飯菜就喂牲口。還有這些奇葩親戚的查戶口式的問題,我tm跟你很熟么?你要知道這些,其實問這些問題也是相互之間的寒暄,大家來談談其他的沒這麼尷尬的問題豈不是更好?我們來聊聊美國的川普、來聊聊籃球、足球、來聊聊各種奇聞異事行么?,給別人一些保留隱私的空間,人家可能成績就是不好,,就是收入不高,你怎麼讓別人好開口?
今年過年一家人可能還是要去農村,可能在我長輩眼裡那裡才有所謂的「年味」。現在過年真的有所謂的「年味」么?除了吃飯大家在一起,他們就打牌、吸煙、喝酒。。。我在那邊也是一個人看春晚,(小時候還能跟姐一起看)所有的人都在打牌,到時候我真的能感受到那所謂的「年味」?真的能體會到過年的意義么?講了這麼多,還是只有自強,只有自己有了能力才能改變,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小時候不需要準備東西,打掃衛生,不累
人生如戲,各有舞台。
意義就是激勵你明年努力奮鬥啊。
你比他們兒子都厲害,你爹媽就能耀武揚威。等到你比他們都厲害了,那就沒人敢惹你了。
話裡帶刺,反了他了?一句話懟的他(們)新年過不好。謝邀大家的春節,普遍上還是比較快樂的。春節的很多民俗活動和文化意涵代代相傳。意義就是歷史的延續吧。吃、喝、睡也是好事情。
過年不像看書學習什麼的,一定要學會的什麼道理,明白什麼意義!過年就是一個「過」字,「過」的是一個形式,就是要掃房子,殺公雞,蒸年糕,貼春聯,放鞭炮,一大堆親戚圍坐在一起包餃子,說一頓「沒意義」的家常……平時你也會包餃子,殺公雞,蒸年糕,說家常,也很開心,但「開心」指數,「印象」指數,不會超過那幾天的
因為根在那裡。至於親戚的種種,直接忽略了,別忘了我是回家過年的,該吃吃該喝喝,哪裡高興去哪裡,哪裡不爽就不去....至於過年的意義?過年又不是語文考試,自己意會就行了吧。
在現代社會,血緣,只是讓我們認識了一些人而已。然後嘛,互相喜歡的,就可以有空聚聚,不喜歡的,也不用勉強。
讓你們這群 單身的沒女盆友的、結婚的沒生娃的回去接受愛的洗禮
春節的意義在於有時間有由頭把各路利益相關聚在一起討論一年的恩恩怨怨。
春節是家人銘刻在內心深處的某些共同記憶,是從兒時開始一起貼春聯,一起掛燈籠,一起看春晚,一起包餃子,是胃對家鄉食材和味道的記憶。儘管時過境遷,這些記憶讓天各一方的人們聚在一起,並不斷延續和加深這些共同的記憶。
春節回奶奶家過年,依舊在吵鬧與聒噪中度過,知道躲不過來串門的四叔五嬸,七大爺八大娘的盤問以及來自熱心人的相親逼問,所以索性就有什麼說什麼,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裝聾作啞以此讓對自己的傷害最小化。 有一個每天傻呵呵瘋癲癜的逗比妹妹,說話從來不過大腦,每次把我氣的夠嗆。有一個很親的姑姑,每次見我恨鐵不成鋼,嫌棄我不愛說話不會打扮,但是仍然盡其所能地愛我。還有我的父母,爺爺奶奶,我知道已經無法改變他們,而且看到他們一天天老去,我也只能接受這一切,畢竟家庭對我來說,恩情總比傷害多。 買了三腳架準備照一張全家福,卻忘了拿回來,幸好我那二貨妹妹拍了很多家人的照片,所以想留作紀念,畢竟這樣讓我煩躁的日子也不是經常有。
推薦閱讀:
※各地拿和送壓歲錢的規矩有哪些?
※如何評價廈門大學15-16第二學期正月初七開學?
※有什麼是可以春節送的新奇超值的串親戚的禮物或者年貨?
※大學寒假住校不回家什麼體驗?開銷怎樣?
※如何看待聯合國微博在除夕發表的文章?
TAG:春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