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進化中為什麼保留了「容易因激動而做出不理智行為」的特性?

比如生氣很多情況並不能比冷靜思考做出更好的決策(我自認為是這樣,歡迎反駁),那為什麼易怒的人還是這麼多呢?或者說為什麼易怒的人沒有被大量淘汰掉呢?


進化是一個權衡取捨的過程。

舉個簡單的例子。

進入青春期後,許多人會長青春痘。

青春痘有什麼正面意義?

並沒有,它只是青春期性激素的附帶產物。同樣,人類為什麼長腋毛?

我們當然可以給腋毛找點積極意義

比如說它能防止腋下的摩擦,

但不長腋毛的兒童也沒有因此痛不欲生,

所以,腋毛更可能只是某個必要的基因附帶的表達產物。

然後回到題主的問題,單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似乎易激動的人容易闖禍把自己弄死,所以經過進化易激動的人都死光了,只剩下理智的人,但所謂的激動大體是腎上腺素,雄性激素作用的結果,而且人類是群居動物啊!

在進化的過程中這些激素的分泌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它幫助我們在危險的時候產生更大的擺脫危險的能量,幫助自己乃至自己所屬的群體戰勝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身體根本無法分清你究竟打算不理智地弄死自己還是保護自己,所以所謂的激動易怒可能只是戰鬥英雄的附帶產物,失去了戰鬥英雄,群體里的冷靜之人怎麼存活?換句話說我們其實需要這樣的人。

另外,我不認為存在真正的理智,人的理智都是為情緒服務的,當你害怕的時候你就會找理由分析,繼續上前是不理智的。當你憤怒的時候你所謂的理智就會告訴你,如果你不揍那個王八蛋,你將失去你的尊嚴你的地盤,當你後悔的時候你的理智便認為你當時失去了理智。最有意思的是辯論,明明無話可辯,可情緒上你無法接受對方的觀點,你仍然會死乞白賴找理由反駁對方。事後情緒沒有那麼強烈了,你的理智又開始覺得對方也許說得沒錯。

人類其實不真正需要什麼理性。

人類的理性從來都是為感性服務的。

恐懼、愛、同情、得到尊重和認可,實現自我的價值,這些情緒已經足夠讓人類繁衍生息發展下去。而所謂的社會更加開放自由,恐怕不是因為我們更理性,而是科技讓我們對一些東西少了恐懼,多了了解,制度得以變得更好,讓少數人的聲音能夠被聽到激起多數人的同情。。一個住在山洞中的智人,並不比我們少一些理性


我比較贊同張移同學和樂天同學的觀點,並加點自己的觀點:1、人類生來就是情緒化的,只是我們在進化中逐漸發展了理智 2、理智(or非情緒化,絕對冷靜)和情緒化兩者並不是衝突的

其實在幾百年前,西方很多哲學家都是把「理性人"作為預定假設在使用,古代西方哲學家認為人的最理想狀態就是沒有感情的絕對理性人,永遠可以作出最正確的選擇。比方說《政府論》,洛克給大家描繪了一下一個絕對理想的君主立憲制政府是怎麼成立的,他的假設都是,因為大家都是自然理性人,所以自然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不好的。但隨著近現代思想上的改變,我們又發現,情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人因為會受到春天美好的感染從而變得積極向上,會因為戀人的喜怒嗔痴而牽動心弦,不理智,其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如果人是絕對理智的,你可以一定程度上認為人是絕對功利的,那麼就沒有人會因為頭腦發熱而變成愛國青年選擇為人民犧牲,也不會有理想主義者為了實現一些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夢想而努力一輩子,即使他毫無所得。用生物的角度來說,我更願意這麼形容,絕對理智是生物保持穩定發展的基礎,而情感應激是產生變化的可能性。

再說題主舉的易怒這個例子。易怒這個詞有點模糊。因為易怒並不是絕對致命的。當然有易怒導致致命的情況存在,比如說情緒激動就得心臟病或者中風。換一種角度想,特別情緒化的易怒者也許是具有生理優勢的。打個遊戲的比方,」狂怒「buff增加攻擊力200%敏捷100%,但防禦下降50%智力下降50%,現在問題來了,這技能好不好?答案:對物理攻擊者/狂戰士而言是個好buff,對法師職業就88888。


感性不是理性的對立,人終將是感情驅使的動物,理性只是感性有時的特別表現形式。


很簡單

因為具備有足夠的時間和不錯的理論體系(我們目前很多思維習慣,其實是先進的體系),這支撐我們比以前的人更加理智,即便不理智的時候作出的行為也相對正確。

事實上,衝動這件事就是一個人的動力來源,讓人能夠快速行動

不能行動的人必死無疑

同時,我們現在和以後的人相比,一定也是錯誤的,不甚理智的,因為以後的人資訊一定更加發達。

但是,理智代替不了原動力和快速行動

快速行動很多都錯誤了,但是成功的人就有了優勢,優勢總是能被保留下來的(但是不太多過了平衡點,否則就是負收益)。


這類似養狗。

高價值的狗不僅智商高,而且頭腦清醒,可以從事搜救,導盲之事的工作;平常也和主人生活在一起,吃專門訂製的狗食;

低價值的狗智商低,頭腦相對不清醒,而且容易衝動焦慮,沒事喜歡汪汪叫,嚇唬人,平常可以用鎖鏈鎖著看門,給些剩飯甚至垃圾就能過活,過年時還可以殺了吃狗肉煲。

人類也是如此。

從進化人類學的角度來看,

少數有自控力,能夠剋制不良情緒,冷靜沉著的人充當領導者,而大多數衝動不理智的人則充當耗材。和平年代則充當血汗勞工,戰爭年代則充當炮灰,反正供給量大,多消耗些也沒事。

這正好符合演化論的邏輯。

這可以從群體心理學或群體動力學的角度,進一步闡釋:

比如,在野外狗群面對危險,弱神經型而閾限低的狗會首先發出警告,也會首先接近危險目標;同樣,在鼠群社會中,無論小家鼠還是褐家鼠,都會有類似神經型,處於社會低階的鼠先去嗅探、試吃陌生食物;

類似基因便得以在進化的歷程中得以保存

再說得更明晰一些:

人類,作為一種有階級序列的社會性動物,在群體生活中,少數頂層的安適是建立在一個更為廣泛的外圍之上的,這個外圍充當役使與警戒的職責。因為自然的分層,數量更少,也更為理性與自控的頂層傾向於亞群內有計劃地繁殖;而相對數量更多,更易衝動,缺乏自控的底層也被迫亞群內〖無序〗胡亂繁殖,大量產生後代,也大量變成耗材,作為奴工或炮灰而亡。

再深入一些

再從進化人類學或進化心理學的角度進一步闡釋一下

這個主題可以歸結為:

人類在進化進程中,為什麼保留了這麼多的焦慮症患者?

在心理學上,焦慮反應即觸發戰-逃反應時的應激心理狀態,

或更精確一下:戰-逃-守-降反應,每一種反應應對一組固定的行為序列,也應對 一組不同的人格傾向;

比如:

戰:英勇戰士;

降:睿智外交家;

還有報警器/炮灰,之類……

……

顯然,那些低閾值的一觸即發的弱神經型的人/獸,可以充當報警器。

報警器數量越多,越能夠在實際危險產生之時,而逃離險境,這正是上述焦慮症患者存在的價值。

Stevens A., Price J. Evolutionary Psychiatry: A New Beginning 2nd éd. London, UK: Routledge; 2000

McGuire MT., Troisi A. Darwinian Psychiatry.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上述兩本書都有電子版,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這個學科

關於這個主題,有大量英文論文,比如;

Evolutionary aspects of anxiety disorders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181631/

看來大家很感興趣!

再補充一些,

知乎友Zihe Zhang說——

「人類有高智商(冷靜)和低智商(衝動)是有利於分工才會有進化上的優勢」這個結論的前提是演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或者更大的集合,但在個體和基因層面的競爭卻未必是這樣。

智商高低是群體內一直存在的差異,總會有之上相對較高的個體存在,這個沒有問題,但在「冷靜」這個維度上卻未必是這樣。因為「冷靜」是不需要和外部比較的,不存在「因為我比你冷靜,所以遇到危險一定是你去做炮灰」,只要個體的冷靜達到一定水平,就可以避免被人利用做炮灰。

所以在個體層面考察答主的結論就不那麼可靠了,為什麼作為「炮灰」存在的衝動的個體頂著巨大的生存劣勢卻沒有被淘汰?

——

@虎甲 這就涉及博弈論了,關於演化與博弈論

有一本名著就是討論這個問題

Maynard Smith J. Evolution and the Theory of Game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記得這本書多年前就有漢譯了。

其中第二章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畢竟演化涉及的是一種穩定策略ESS

另外從習性學/動物行為學角度,還有關於大鼠在自然環境下(封閉的農場模擬自然)的研究,在選擇壓力下,形成亞繁殖群,其中優勢亞群數量較小,個體較大,毛色油亮,居住於農場中心地帶;而劣勢亞群數量較多,個體較小,營養不良,居住於外圍,甚至樹稍間,整天擔驚受怕,焦慮不安,既要防備老鷹,還要防備優勢大鼠的攻擊。很多劣勢大鼠甚至有了實驗室大鼠的那種〖習得性無助〗

這種選擇壓力下的亞群/生殖隔離,非常類似於人類自然形成的種姓/階級

例如,就習得性無助而言,那種深深的抑鬱,低種姓人類的感受與劣勢大鼠亞群其實是一模一樣的。

有一本書就討論這個問題,

Gilbert P. Depression: The Evolution of Powerlessness. Hove, UK: Lawrence Erlbaum; 1992

很多有抑鬱症的知乎友,建議讀讀這本書,非常有意思,也很有幫助!

就建立動物/人類社會階級序列而言,智商其實是一個很次要的因子。

某種程度上,人類低階份子中,反而往往有智商很高的比例。

關鍵的因子在於應激壓力下的反應,

那些在巨大應激壓力之下,依舊不受負面情感/情緒困擾,具有膽量和勇氣,保持頭腦冷靜而清醒的份子,居於優劣,這在狗群和人群中是一樣的。詳見PTSD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研究論文,這個課題很有意思。

當年政治正確的邪見之風還未壓倒一切時,關於這個課題,

對此,有不少相關論文很有意思。

比如,如下這一篇就是從繁殖/棲地對大鼠的野地/實地研究:

Glass GE, Korch GW, Childs JE (1988) Seasonal and habitat differences in growth rates of wild Rattus norvegicus

很多進化心理學/人類行為遺傳學,也拿上述大鼠研究做例證!

近期對城市大鼠還有黑鼠的研究有:

Feng AYT, Himsworth C. (2013) The secret life of the city rat: A review of the ecology of urban norway and black rats

可惜國內從生態學/習性學角度開展的對鼠類的大規模研究還不多,從進化心理學/演化人類學角度,對鼠類與人類進行聯合分析的研究就更少了,真是好遺憾啊!


因為沒有出現足夠的進化壓力,證明憤怒和缺乏理智並不是足以致命的(或者足以導致無法生育)的缺陷。

在理智出現以前,動物就是依靠情緒指揮自己的行動,並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些情緒包括恐懼、憤怒、喜悅、悲傷、好奇,等等。理性是還處於試驗階段的新的行為模式,就目前來看,理智完全控制情緒甚至只有理智沒有情緒並沒有顯然的進化優勢。

時間會證明一切。


不理智的行為不一定是錯的 理智也能害死人 衝動是方法論 理智也是方法論 即使方法正確 也不代表結論正確 方法錯誤也有可能蒙對正確的結論 只要環境足夠複雜而不穩定 輸入數據足夠不靠譜 靠理智得出正確決策的概率也就越來越低

簡單來說就是 想那麼多幹嘛 反正想的總是錯的

反智主義則大行其道 問曰 上帝創造世界前在幹什麼?答曰 在為問這個問題的人創造地獄

如果一個社會靠愚昧和恐懼維持自身存在 太聰明的人只會死的很慘 而不會留下聰明基因 下一代智商繼續被拉低 反過來增強整個社會的愚昧

第二 情緒與理智不總是對立的 而生存和繁衍有時會對立起來 當生存優先於繁衍時 即使理智的決策是正確的 也不利於基因的繁衍 比如理性告訴你強姦會被槍斃 但JB告訴你要盡最大可能播撒你的精子 如果你這輩子都不會有女朋友 那麼顯然理智反而不利繁衍

如果整個社會處於無政府狀態 精蟲上腦的智障進化優勢更大 殘暴嗜血的惡棍更能生存 他們的決策更少的來源於理智思考 事實上這種社會形態佔據了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 所謂文明只是最近幾代人的才有的事

綜上 與上面的幾位觀點不同 我覺得人類社會並非是催發理智的萬靈藥


一個理智的人會讓自己去適應這個世界。而一個不理智的人則會堅持嘗試讓這個世界去適應他。因此,這個世界所有的進步,都依賴於這些不理智的人。

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理智不一定是褒義詞,不理智也不一定是貶義詞。


亢奮,憤怒等情緒似乎能夠某種程度上調動人體的激素分泌。我小時候追一個偷襲我的同學,他跑步比我快,我並沒有追上他的把握,追得很乏力。但是我很討厭他,我想追上他的目標一下堅定了。當想到那的一瞬間,我能感覺就像一股能量流過我的身體,使原本不堪重負的肌肉瞬間忘記了疲勞,這很像是體液調節的結果,情緒能夠起到調節新陳代謝的作用,短時間維持高耗能狀態以應對緊急情況。


這本質上是社會極端複雜性與人所擁有的資源(包括認知資源等)極端有限的一種調和的結果,同時這也是社會的選擇結果。

首先人類社會發展到這個程度,所謂的猜疑鏈不知到了幾重,每個人也都有各自的偽裝,社會環境狀況也極端複雜。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的智商是夠用的,我們無法選擇出最優解,只能選擇出我們認為的最優解。在選擇過程中,我們不能完整分析事件的因果來決策,所以套用一些「模型」來幫助我們決策從期望上看是有好處的,雖然它們會使出錯的概率增加,但是它們能大大減少對我們認知資源的佔用。這些模型可以幫助我們快速選擇較優解,至少是期望較優解,而情緒,則是人類長期演化的經過歷史檢驗的最有效的「模型」之一,在許多環境下,人們會有情緒衝動,其實這情緒可以很簡潔地告訴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同時也會幫助你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生理準備,包括危險情況控制肌肉準備逃跑等。情緒為我們節省了大量的分析時間,只是其簡單有效卻又泛濫,從概率上來說意味著有許多特例,當我們關注那些不好的特例時,就會得出情緒化很不好這種片面的結果。

當然,個體能極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自然在社會中有很大優勢,那又為何依舊如此呢?這是因為,社會發展極其迅速,同時在社會在近幾千年的發展中,社會中存在一個核心價值觀叫做生存權平等,其保障了每個個體的生存的權利,這種價值觀極大地降低了自然選擇的速率,導致定向選擇極其緩慢,所以那些難以控制自己情緒的人,由於其也不傷天害理,所以他們的基因也能很好地留存,所以導致社會的自然選擇不夠明顯,所以許多強化情緒作用的基因也能很好地留存。

這兩點共同作用,造成了現今的局面。


一個武將跟一個文弱書生誰更重要?他們都很重要。在戰場上廝殺,靠的是強壯的身體,還有那種氣勢,理智只屬於總指揮,那種殺紅眼的怒氣才是需要的。只是現代社會分工需要人更加理性而已,現代社會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間的事。


個人觀點。

總的來說是讓我們趨利避害的。

不管智商發展到什麼樣的水平,對世界的判斷都要依賴於學習和經驗;而雖然現在有研究說明情緒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後天習得,但主要還是由自然選擇留給我們的本能決定的。也就是說,情緒的反應,要比思維來得快,也來得劇烈得多。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你在浴缸里看到一隻蜘蛛你感到很害怕,然而這個過程不是「我覺得它會咬人,所以我感到害怕」,而是「我好害怕,一定是因為它會咬人」。所以,讓你一下子跳開的,不是它會咬人,而是你感到害怕。

事實上,這是由於人類文明的歷史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簡直太短了,以至於可以忽略,話句話說,我們還是以一顆石器時代的大腦活在現代社會裡。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總是覺得「情緒化」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因為它已經不再適用於人類在社會而非叢林里的生存了。舉個例子,很多人怕蛇,但也許他們一輩子也沒見過真蛇,他們見到像蛇的東西都會害怕,甚至有時候都知道有的蛇不咬人。然而實際上每年被蛇咬死的人數要遠遠小於被車撞死的人數,然而卻沒有聽說有人害怕一輛停在那的汽車。

另外,人類文明雖然發展迅速,但正是由於時間太短,所以人的智商其實並沒有很顯著的進化。現代人和古代人,甚至石器時代的人類相比,並沒有「聰明」很多,而只是我們的知識更多而已。就像科幻小說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里的主人公那樣,一個石器時代的人活到現在,一樣可以當教授。

所以,不要以為人類已經進化到很理智了。另外,進化需要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選擇。人類的文明的存在已經基本使自然選擇的作用變的很低。那配偶選擇?等什麼時候姑娘們開始不花痴了再說吧。所以,至少在人類能夠想見到的未來,就算文明再怎麼發展,也談不上「進化」,情緒也不會那麼輕易消失。


這一次我是部分同意金天的答案的……

相關的問題可以參考《思考,快與慢》等一系列著作……

在沒有足夠的時間的情況下,拋棄「思考」做出相同的結論的速度更快一些……而因為速度更快,所以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今天我們看到的不理智,恰好是人們適應了幾十萬年前危機四伏的世界的結果……

=====突然發現有人點贊的更新=====

虎甲 的答案犯了很重要的錯誤。當然,他的大多數涉及到進化與人類行為的答案都犯了相同的錯誤。有利於群體的未必出現,不利於群體的未必不出現,這就是他答案的核心問題,他引用了很多毫無問題的數據,但是他用來解讀數據的方法是有很大問題的。在ESS的演化博弈,乃至任何博弈中,決定個體的策略的都是個體的需要而不是群體的需要。可能有一批人恰好選擇了一種策略,在結果上恰好成為了群體內的炮灰或者領導者,但絕不可能是群體需要一批炮灰或者需要一批領導者,於是個體就出現了。對於很多生物(例如某些在懸崖峭壁上築巢的鳥)而言,它們未必不需要"領導者",但對個體來說,成為這樣的"領導者"是毫無好處的,從結果上看,這個物種就沒有這樣的"領導者"。了解其他的生物當然能幫我們了解我們自己,了解進化當然是其中很關鍵的一環,但前提是不要在對其他生物及其進化的解讀上做出一些過於奇怪的判斷。


有些事豁出去可能90%會死,10%勝利,忍耐99%無事,1%會死,我選擇忍耐,卒。

世事無常,有時真不是自己能選擇的。

然後勝利的不理智基因流傳。


科學道理我是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明擺著招惹我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的話。對方就會衡量一下要不要剋制自己不要招惹我。所以我易燃易爆炸。也就是「容易因激動而做出不理智行為」。


很多回答潛台詞都有點看不起情緒,特別是憤怒這類平時一直就受歧視的情緒。心理學普及任重道遠啊。

任何情緒都是有作用的,都是服務並控制自身個體的,而且控制權是妥妥的高於理性的,所謂的理性,就是合理化自己情緒所決定的行為並順便讓你產生有自我意識控制自己的幻覺。

任何情緒都有其作用,而且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真正意義上的情商高不是很會控制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能非常適當並及時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就拿最受歧視的憤怒這種情緒來說,好像有這種情緒很不好,但不會表達憤怒的人,無論是原始社會還是現在的文明社會,絕對是受欺負受侵害,被控制被剝削的角色。憤怒,就是自我保衛的情緒,當你覺得受到侵犯受到威脅時就產生並控制你去保衛自己。

能正確表達的憤怒是適量的:即和你受到侵害的程度成正比,比如有人要罵你,打你,殺你,占你小便宜,呑你全部家產各自所需表達的憤怒程度是不同的。能正確表達的憤怒是及時的:即什麼時候受到侵害就立即反應。

而平時憤怒之所以會受歧視是因為,它大多數時候的表達被扭曲了,就是不適量不及時,這都和壓抑自己的情緒有關,就好比你工作上背了黑鍋,非常憤怒,但又不敢對上司表達而壓抑著自己,回到家看到小兒子作業寫錯了一個字,於是爆發了,這時候的憤怒就是錯誤的量(寫錯字的一件小事),錯誤的時間(其實真正的憤怒炸藥包埋藏於白天工作時間),甚至爆發向錯誤的人。這個例子只是簡化,現實中的壓抑和扭曲表達的過程有可能複雜長遠得多。

而且情緒之間也可能互相影響制約,好比你受到侵害,正要表達憤怒,這時候對方掏出槍來指著你,這時候恐懼又出來要爭控制權了,理性在這時候的作用就是玩邏輯遊戲,各種理由安撫你的憤怒。

理性,是為情緒服務的,是協調作用。回過來看問題,發現出理性既然是為了服務於情緒的,又怎麼能把某種情緒丟掉。更何況缺少某種情緒對自己害處多多。

當一個人沒有情緒,那和一台電腦又有何區別?


大部分人類也想餓了就吃 困了就睡 想睡漂亮妹子了就睡 想搞男神就搞的吧?可是大部分人也都沒這麼做,轉而好好工作或者營營汲汲,反正不管怎麼說,進化反而教會了我們,通向目標的路,絕對不是一條直路走過去的,反而要通過「理性」這個崎嶇小道。


關鍵在於如何界定情緒和理智的區別。。。

如果這兩種東西在基因層面的體現是出於同一段或幾段基因怎麼破。。。

所以這個問題的準確答案只有等人們破解了相關基因的奧秘之後才會出現 或者等時間來證明一切

從本質上看 情緒和理智都是神經元細胞的連鎖應激反應 (比如負責記憶的杏仁體和海馬回聯動) 而這套系統最早建立起來是因為在當時的環境中取得了演化優勢 (比如語言和記憶 可以幫助人類更好地協作狩獵獲取食物)

情緒和理智(或者叫自我意識)某種程度上是語言和記憶功能的副產品 (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證實 比如將哺乳動物按照大腦皮質中是否有完善語言區和記憶區來分類進行鏡面測試 直到找出可以通過鏡面測試的哺乳動物與無法通過的之間的腦皮質差異 從而確定自我意識聯動的腦功能)更重要的是 無論情緒還是理智 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可控的 或者說這兩種「腦動」是聯動的 任何行為都是通過這兩種機制協作才能做出的 舉例 即使是同一種情緒 在不同的環境下造成的應激反應也不同 同樣的憤怒 面對不同的對象和不同的環境時 人也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絕大多數的正常人是有這個判斷能力的

因此 就算退一萬步講 情緒和理智真的在基因上可以實現為完全分割開的兩個基因段 按照人類社會目前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 我也不認為有一天會出現淘汰情緒基因的環境

除非在某一天 人類強制性地進行這樣一個行為「把所有人類聚集在一起進行測試 將所有情緒波動程度高的人拉出去處死」

除此之外 我個人想像不出其他的環境可以過濾掉這種假設的基因突變


人生就是一場賭局,

生命也是一場賭局,

不賭也是輸,

賭了或許不輸,

【注:神馬葡京賭場或者街頭地下魚蝦蟹那些反而不是賭局,狩獵場和漁網而已。】


理性無法提供存在的意義。

但落在理性外的,不僅是情緒,還有情感。

在合適的時候,你會明確地意識到這兩個非常模糊的概念之間的差別。

衝動看似非理性,但也有可能是類似瞬間綜合理性的東西,反觀所謂的理性,反而是一個道理還沒有被充分內化的一種表現。

訴諸理性的人,最後會被強大的虛無包裹。

生活不是所有呼吸的綜合,而是那些令你摒住呼吸的瞬間。


推薦閱讀:

隨著科技的進步知識的普及,個人手裡能掌握的武器威力越來越大,人類有一天是否會毀滅在某個狂熱分子手中?
蜈蚣等多足類生物的進化優勢在哪裡?
如果沒有醫學,人類是否進化更快,更好,更完美?
如果人類和恐龍等生物誕生在一個年代,人類還能像以前那樣叱吒風雲席捲八荒嗎?人類的歷史會怎樣發展哪?
為什麼動物都知道近親不能交配 而人類直到近代才明白這個道理?是因為基因本能隨著進化的缺失嗎?

TAG:心理學 | 進化 | 社會心理學 | 進化心理學 |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