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安徽近幾年頻繁調整行政區劃?
巢湖市撤銷一拆為三 合併效果大於合作--萬家熱線手機站
重磅!安徽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樅陽歸銅陵 壽縣歸淮南
不是近幾年,安徽區劃調整一直很頻繁,只是很多人不知道,並不需要特殊關注。
安徽省基本是三天一小調,五天一大調,習慣了就好了。
不斷擴張的礦業四小市——淮南淮北銅陵馬鞍山;徽州亂局,大黃山市小黃山市;
拆了又拆的巢縣,每個縣都是三姓家奴的池州;沒完沒了的宣州蕪湖......但總體上,是朝著更加合理,更加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方向在調整!預測池州會被拆掉,成為下一個巢縣,為安徽點個贊,順便鄙視一下一潭死水的江西。
1958年
1964年1977年
下面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如有紕漏還請指正。在我看來,安徽頻繁調整行政區劃,一方面是地區經濟發展的規劃需要,一方面則是因為安徽省本來的行政區劃就相當糟糕。安徽省本來和江蘇省同屬於南直隸省、江南省。清初,為維護皇室統治,防止江南省一省獨大,於1661年,將江南省拆分為「江南左」和「江南右」,1667年,分別改稱為「安徽省」和「江蘇省」。作為中國建省較遲的兩個省份,兩個省份沒有太多的時間產生什麼省份認同感。粗暴的一刀切的劃分,更是使得方言不同,風俗習慣各異,經濟發展有別,甚至民風不同的人群被划進同一省份,為日後的省內內鬥奠定了基礎。江蘇省以長江為界,劃分為蘇南蘇北,征戰不休。而安徽省的內鬥分化也相當嚴重。安徽省以淮河、長江為界,可以劃分為皖北、皖中、皖南地區,其中根據傳統的秦嶺——淮河分界線,皖北屬於北方地區,而皖中、皖南屬於南方地區。民風上,皖北和皖中地區較為彪悍,而皖南更接近南方人的性格。人口上,三個地區的人口和人口密度大致為皖北&>皖中&>皖南,而經濟發展程度上,皖南向來較為富庶,皖中地區次之,皖北最差。方言上的分化則更加明顯,包括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贛語、吳語、徽語等。這種從民風到方言到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不僅使得省內人缺乏省份認同感,還拉大了各個地區之間的歧視與對立。省會的選擇則更是為人詬病的敗筆。為南京的安全而棄選安慶、改選合肥為省會。但合肥市先天發展不足,一方面無法對省內其他區域的帶動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合肥遠離長江水系,社會資源在長江沿岸城市如馬鞍山、蕪湖、安慶與省會合肥之間的分散,使得原本作為安徽省經濟中心的長江沿岸城市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城市規模偏小。頗為諷刺的是,南京表現出了對安徽省經濟強大的輻射能力和對長江沿岸城市極大的聯動作用,以至於被稱為「徽京」,被欽定為安徽省的省會。「徽京」一詞,同時體現了兩個省份對其省會強烈的不認同感。事實上,皖南地區例如黃山一帶,對合肥的認同遠低於對地理位置和文化更接近的杭州與南京的認同。最後,具體到地級市的劃分,也有著很大的隨意性。之前劃歸合肥的廬江縣,古代屬於廬江郡,歷史上接近兩千年都屬於廬州府(現合肥市)管轄,劃回合肥才更加合理。古徽州六縣之一的婺源縣,卻被劃歸江西上饒。六安市吞吞併並肥西縣,也十分混亂。並不是說一定要遵循古代的縣制劃分才合理,但隨意劃分造成的人文地理的割裂斷層,不僅使得行政地區內部分歧重重,也帶來了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安徽的各個城市或縣區的貼吧,內鬥貼也層出不窮,包括六安罵壽縣,六安罵舒城,黃山罵合肥等等,事實上,安徽省很多地區都有著「XX縣何時將劃歸到XX市」的呼聲,或「XX縣即將併入XX市」的傳聞,這也反應出人們對行政區劃的種種不滿。「樅陽劃歸銅陵」的呼聲已經喊了十幾年,直到今天才實現。而在答主所在的縣區,類似的呼聲也已經出現了快十年,至今還沒能實現。
謝邀!
關於安徽省的地緣問題,經濟水平我之前在別的答案里論述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046931/answer/29732519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403822/answer/53644282歸根結底,就問各位,安徽有什麼不可取代的優勢嗎?
好像想不到。那相對來說,又有哪些比較優勢嗎?
有,勞動力和礦產資源。
好了,經濟發展的根源就得從比較優勢來看。
礦產資源基本是從建國以後就是安徽省賴以生存的唯一憑藉,真的是唯一,就因為礦產可以作為長三角的供應基地,安徽才有跟著長三角走的資格。當然還有一點就是,作為長三角主要的勞動力和商品糧提供者。大家都說北京吸血,上海造血,不準確。其實經濟中心都是既造血又吸血的,就是吸和造的過程,大家側重點不同。
指望糧食能掙錢,在別國或許可以,在中國不可能,因為工業的資本積累只能靠壓縮農業,具體來說就是壓低糧價。礦產資源畢竟有限,而且人口負擔極大,所以綜合以上,安徽省但凡經濟水平高點的地方,要麼是礦業城市,要麼是工業城市(但規模並不大),要麼是局部的交通樞紐。除此之外,其餘各地狀況別無二致。
安徽省的區域劃分問題,始終都是圍繞其經濟定位和發展模式而定的。經常有人說省里不作為,或者瞎折騰,然而諸位都不要忘記安徽省作為長三角三個基地的定位呀!圍繞這個定位,你看各屆班子是不是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呢?
至於巢湖的拆分,還有今年壽縣和樅陽的變化。都旨在說明一點,安徽省的定位發生了變化!根本原因就是長三角地區產業的轉移,轉移到哪兒?自然是安徽省基礎較好的地方。我問你,本來製造業基礎相對好的是哪?一個合肥,一個蕪湖,是不是?拆了巢湖,這兩家是不是受益最大?順帶還把馬鞍山的腹地問題解決了。現在把壽縣劃給淮南,把樅陽劃給銅陵,目的也是一樣,把給工業基礎較好的地區提供發展空間,你得有土地,你得有人口,才能談接受產業轉移。
就形勢來看,這一步還是慢了一些。不過不著急,比肩長三角還是不要想了,踏踏實實辦好自己手裡的項目,真的把工業實力提高上去,才是正道。合肥作為省會,要做大做強,要有空間和體量,蕪湖和馬鞍山要成為沿江發展引擎,也需要腹地和空間,於是,巢湖拆了,銅陵和淮南這種資源型城市要轉型,土地人口哪裡來,所以從最大的安慶,六安裡面划出來……不過,這節奏下去,我滁的鳳陽難保啊
一群以最惡意和最無能揣測安徽省政府的人可以歇歇了。
三家分巢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影帝任期唯一一次區劃調整就是這個,國家層面要綜合治理巢湖。
合肥層面需要一個新的水源地。董鋪水庫已經不能滿足合肥的用水需求,目前合肥市民飲用水大多來自六安的專管輸送,成本太高。
至於做大合肥市,濱湖的建設是在孫金龍書記時期就已經開始了,那時候還沒確定要吞巢湖呢。
從巢湖來說,地級巢湖市到縣級巢湖市的變化已經極大的推進了當地的發展。目前縣級巢湖市市委書記胡啟生已經是合肥市委常委,這個身份讓巢湖在承接合肥經濟特別是工業轉移和工業配套方面有了更好的發揮,比如最近與江淮汽車的合作,具體項目不談了,但是未來兩年江汽廠在新能源汽車方向將會在巢湖有新的合作。
至於說壽縣並給淮南,算是清理倪發科遺毒,也是資源性城市調整。倪在六安期間禍害頗廣,壽縣的鐵礦事情,搞得首鋼直接打報告給影帝,期間齷齪不表,但是這麼一個糊弄幾任總理,譬如豬地雷的安徽糧倉問題,依然穩步高升,最後弄到六安百十位離退休幹部聯名實名舉報才算是扳倒。就這,本省兩會開完丫就被監視居住了,搞得清明節大搖大擺的陪386回鄉掃墓…大家自己體會吧。
壽縣鐵礦的問題,是要加強淮南煤炭的整合,期間五礦和首鋼集團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至於壽縣的面積比淮南面積還大…壽縣可是安徽唯一一個當過首都的縣城啊,每次想到這裡都要哭一下袁術袁公路大人,大人,你要的蜜水,我們都有了!這盛世,如您所願!
銅陵是全國面積最小的地級市,這樣的資源性城市在轉型中幫助和帶動周邊不發達縣市的發展有什麼問題嗎?
所以這次調整是好事啊所以鳳陽啥時候劃給蚌埠啊?
道理我都懂,所以說鳳陽到底劃不劃給蚌埠????
馬鞍山、蕪湖一路向南京發展,安徽省府急了,於是把江北的巢湖拆了甩給兩市,意在讓他們向北「開墾江北處女地」來構架所謂大合肥都市圈。實在是高啊。附圖:無為、含山、和縣都是江北人口大縣,經濟水平不高。二市勢必要放慢融入南京都市圈步伐、去發展江北。
撤巢湖是為了做大合肥,建設大濱湖。
後倆,是為了給兩個礦產資源枯竭型城市配重。
安徽省鄉鎮行政區劃,這是一張安徽省近年的行政區劃
不想說啥!現在的亳州是從阜陽划出去的!淮南的鳳台以前也是阜陽的!想想都!哎!!省里對皖西北歧視啊
淮北市和宿州市是否也會調整?支持安徽的做大做強省會戰略。未來說不定還會調整。體現了政府的領導力和執行力。
我皖河農場到底歸省管還是歸安慶管?
特別能戰鬥!
所以說大道無為。推薦閱讀:
※為什麼建國後,北方的省份大多更改了名稱,而南方卻沒有?
※為什麼中國未設立淮海省?
※山西晉中市是否是最應該撤銷的地級市?
※現代中國地名中有哪些是由兩個古地名合併而成的?
※美國的行政區劃是幾級的?州以下有哪些行政區劃?美國的縣相當於我國的哪一級行政單位?